[教材]《與朱元思書》導學案.doc_第1頁
[教材]《與朱元思書》導學案.doc_第2頁
[教材]《與朱元思書》導學案.doc_第3頁
[教材]《與朱元思書》導學案.doc_第4頁
[教材]《與朱元思書》導學案.doc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與朱元思書導學案學習目標:1、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詞義,積累文言詞匯,感知課文大意。反復朗讀課文,并 熟讀成誦。2、 感受富春江奇特秀麗的口然景色,通過品讀賞析理解作者所創設的意境。3、體會文中作者的情懷,把握課文的主旨。 資料準備:1、南朝時,我國文壇上盛行著一種講求辭藻、聲律、對偶的駢體文,是和散文相對的 一種文體,起源于漢末,形成于魏晉,盛行于南北朝。駢體文的特點是講究對仗,通常是四 六句和互交替,結構、詞性、詞義和互配對。與朱元思書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寫景小品 文。2、簡介作者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郡(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學家。出身貧寒,好 學,有俊才,通史學,善詩文

2、。其詩清新,且多反映社會現實之作。其文工于寫景,文辭清 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稱為“吳均體”。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選,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 考。3、背景資料:吳均生活的南北朝時期,政治黑暗,社會紊亂。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響的士 人便遁跡山林,避世隱居。吳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口寸,他I大I私撰齊春秋, 武帝惡其實錄,免其職。此后,他便到石門山中去隱居。由此可見,這篇文章不單純是寫 景,而是寓情于景。4、關于書信中的景物描寫六朝文人在往還書信中好用景語作點綴,其作用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用典型的景象打動 對方,例如丘遲的與陳伯之書中寫的“暮春三月,江南草

3、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就 有引起對方故國之思,促其早歸順朝廷的作用。另一種是借景物烘托寫信人的心情,例如 六朝人偽托的李陵答蘇武書,其中“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 (jid)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這一段,就有力地烘托了寫信人獨居塞外、不得 歸國的凄苦心情。由此可見,書信中的景物描寫也是有意而為,是服務于書信的宗旨的。至 于吳均此書宗旨如何,I大I不見原信全文,難以臆斷;如果僅就這段景物描寫而言,其耍害 當在“鶯飛戾天”兩句上,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對朋友婉言相勸,希槊他早FI 離開官場過隱居生活。基礎達標:1、題目與朱元思書中“書”的意思是 ,本文

4、的作者是 南朝梁家。字,吳興故鄲人。他的散文以寫景見長。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水皆縹()碧W ( 3、解釋下列加點字:)飛戾(急湍()其箭千轉()不窮經綸(泠泠()世務)作響嚶嚶()成韻窺(風煙俱凈)谷橫柯(從流飄蕩)上蔽軒(一百許里)邈()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志湎甚刖猛浪若奔負勢競上互和軒邈爭高直指泉水激石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鶯飛戾天者經綸世務者虢谷忘反橫柯上蔽疏條交映翻譯下列句了風)從流飄蕩任意東西(3) 口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界水,天下獨絕:(4)游血細石,直視無礙(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6)夾岸高山,皆生寒樹(7)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8)爭高宜指,千百成峰(10

5、卜蟬則千轉不窮,猿貝u百叫無絕(11)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枇務者,窺谷忘反(12)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口寸見日設問導讀1、課文用那八個字概括了富春江的山與水?在結構和內容能起什么作用?2、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到底 “奇”在哪里,“異”在哪里?3、作者是如何描摹奇山異水的特點的?溫馨提示:從描寫角度、詞語運用、表現手法、修辭方法、表達作用等角度,任選 點,揣摩妙處,體會寫法。示例:游血細石,一動一靜,相映成趣。血群穿梭,不僅襯托水Z清秀,且逗人游 興,給山水增添無限生趣。主要運用了側面襯托的手法。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界水,作者發出了怎

6、樣的僦嘆,從哪些句了中可以看得出來?這 些感慨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拓展提高1.背誦課文,比一比誰的記憶力好。2小麗是富春江的導游,她想用最生動、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描述富春江如 冊i景色,打 動參加富春江之旅的游客,下面她只開了頭,她想請在座的同學幫忙續寫幾句,相信大家一 定會各顯身手,描繪出最美的山水!導游詞各位游客,大家好!現在我們正置身于有“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之稱的富春江。瞧,這水自我檢測1、總領全文的句子是:2、文章中寫水之異的句子是:3、止面寫水清的句了是:4、側面描寫江水清澈的句子是:5、運用比喻直接描寫江流氣勢磅礴的句子: 6、文章所寫是哪一季節的景物? 你從哪些語句上能看

7、出來? 寫一旬你所積累的這個季節的詩旬7、嗎聽覺感受的對偶句: , ; ,8、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一句是寫水流湍急,這讓我們想起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中描寫三峽水流湍急的詩句“,9、“鶯飛戾天者”與“經綸世務者”分別指什么人?“鶯飛戾天者”指“經綸世務者指:10、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從積累的古詩文中,各寫出一句寫 “山”和寫“水”的詩句。附:鼻文言積累卡片,通假字:窺谷忘反“反,通”返二返向千轉不窮轉”通 嗽舄鳥叫聲 詞類活用:風煙俱凈(消凈、消散,形作動)任意東西(向東向西漂流,名作動)皆生寒樹(使人覺得有寒意,形作動)互和軒邈(向高處和遠 處伸展,名作動 一詞多義:天下

8、獨絕(絕妙),百叫不絕(停止)負勢競上(向上),橫柯上蔽(上面 古今異義:一百許里(左右/允許)蟬則千轉不窮(窮盡/貧窮)經綸世務者(治理/政治規劃) 朗讀指導a.重音一一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皿奔”二字上。b.節奏一一以“二二呻拍為主(多為四字句),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吩;對于整 散相間的句子,應讀得抑揚頓挫。c.語速一一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d.情感一一流露出對富春山水的由衷贊嘆、無比向往之情。“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答:寫“山”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村。”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寫“水”的:

9、”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答案:秋季。“風煙俱凈”可見天高氣爽,“水皆縹碧”可見萬物沉靜,“寒樹”可 見秋天的凄涼落霞與孤鷲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1、中心:本文通過描寫富春江的山水,表達了作者向往自然,厭棄世俗的思 想感情。奇異水,天下獨絕的作用是:(總領全文)富陽至銅廬之間的山光水色總特征是怎樣的?(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概括贊嘆富春江的句子:(奇山異水,天下獨絕)1、文章中寫山之奇的句子是:(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 邈;爭高直指, 千百成峰。)3、說說山之奇表現在哪里?水之異表現在哪里? 山奇表現在:“陡悄入云,爭高直上” 水異表現在:“清澈、湍急”4、富春江的特點是 清澈(清

10、)、湍急(急)6、把原本靜止的崇山峻嶺寫活了的句子是(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暗示文中寫景色特征的一個字是:(猿或寒)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遠上寒山石徑斜、本文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景,有什么表達效果?從聽覺上的音響不同和視覺上的色彩不同來觀察和把握事物的特征,從 而使筆下的山水顯得物態紛呈。并說說表達效果。疏條交 映,有時見日。好鳥相鳴,嚶嚶成韻。9、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找出對偶句, 視覺: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聽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對比立意,相映成趣。10作者到這樣一處風景秀麗的地方,在晴天麗日

11、下有何感受?風煙俱凈,天山共色(落霞與孤鷲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段意: 13、第一段:總敘了自富陽至桐廬富春江上的景色。第二段:以簡練傳神的筆墨描寫富春江的異水。第三段: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富春江的奇山。15 :通假字:見:現反:返轉:嗷5、文章第3段中在意思上前后呼應的兩句話是什么?,橫柯上蔽,在晝猶口 ;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相呼應。6、第3段寫景的手法運用在文中有何作用?大量使用了四字或六字的對偶修辭方法,作者從景物的形狀、光線、聲響和給人的感受等多 角度去描繪兩岸的山景。景色寫得生機勃勃,富于動感,富于生命力。7、作者為什么發出望峰息心、窺谷忘反的感慨呢?因為作者此時可謂

12、陶醉于大自然的絕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間爭名奪利、官場角逐的一切, 都變得了無趣味了。另外,作者被這奇偉、瑰麗、美妙、和諧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變得更 奮發,精神得到洗滌而變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諧、幽靜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之中,自然暫時忘記了塵世的角逐和俗務的纏身。1、理解背誦。按耍求寫出句子。寫登舟縱目總體感受的:(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的:(從流漂蕩,任意東四)總的概括贊嘆富春江景的:(總領全文的句子)(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寫富春江 水清澈的:(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1)本文總領全文的句子是(2) 作者描繪異水口寸

13、,抓 住了 的特點;描繪奇山時,緊扣 的特征(用自己的話概括)10 .文中從側而表現水的清澈的句子學有所得,更要學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方法進行創作,才能真正捉高。利用品讀中領會的寫 景方法與技巧,活學活用,創作現代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妙點揣摩1、采用“山水之美,美在 ”的句式,說說你對課文美 點的品味。示例:山水之美,美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美在水清皆縹碧、水深若千 丈、水急甚 箭、浪高若奔。讀第2段,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異水?用了什么方法?1、清澈水色一一水皆縹碧正面描寫靜(詳)動水深一一千丈見底夸張2、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喻水中一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側面描寫(略)研讀】旦后四

14、句: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疏 條 交 映猶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這是明與暗的辯證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貴 中的人們自有他們的享受,但未必沒有煩惱;而遁跡山林的人,生活上 固有種種不便,但他們的快樂確實難以比擬的。用這種方式來結束課文,余味無窮。作者為什么發出,望峰息心,、,窺谷忘反,的感慨呢?因為作者此時可謂陶醉于大自然的絕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間爭名奪利、官場角逐的一切,都變得了無趣味了。另外,作者被這奇偉、瑰麗、美妙、和諧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變得更奮發,精神得到洗滌而變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諧、幽靜而美妙,作者 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之中,自然暫時忘記了塵世的角逐和俗

15、務的纏身。作者以側面烘托的方法表現出山水之美,抒發了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 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息心忘反讀第3段,思考:作者從哪兩個方面描寫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爭高直指千百成峰蔑視功名泠泠的泉聲2、聽覺嚶嚶成韻的鳥聲千轉不絕的蟬聲勸友歸隱J百叫無絕的猿聲J小結:此為文章的第三部分。這部分以細膩的筆觸詳寫了富春江夾岸的 奇山,并抒發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這里,作者既從側面烘托出山水 之美,也抒發了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 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賞析寫景Z妙:(1) 巧用富有表現力的詞匯,表現景物特

16、征,語言美。如“共色”、“縹碧”、 “寒樹”、“軒邈”、“泠泠”、“嚶嚶”、“疏條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畫面感,能激發想 象,讓人如見其景。(2) 多角度寫景的方法。如:形、聲、色等。(3) 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如:對偶、比喻、擬人等。(4) 情景交融,溶情于景。(5) 整體布局巧妙,結構安排得當。采用“總分”的形式結構全篇,緊由“奇山 異水”這一特點,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 圖畫。四、在創作中,拓展提高學有所得,更要學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方法進行創作,才能真止提高。利用品讀中領會的寫 景方法與技巧,活學活用,創作現代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設置一個小

17、小的游戲:設想你是富春江的導游,要求你用最生動、富有表 現力的語 言,描述富春江如畫景色,力求打動聽眾,吸引他們報名參加富春江之旅。支持人數最多者 獲勝。5背誦拓展練習文言積累卡片通假字:窺谷忘反“反”通返”,返回干轉不窮“轉”通“唯”鳥叫聲詞類活用:風煙俱凈(消凈、消散形作動)任意東西(向東向西漂流,名作動)皆生寒樹(使人覺得有寒意,形作動)互相軒邈(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名作動,一詞多義:天下獨絕(絕妙),百叫不絕(停止)負勢競上(向上),橫柯上蔽(上面古今異義:一百許里(左右/允許)蟬則千轉不窮(窮盡/貧窮)經綸世務者(治理/政治規劃)2、木層中概括從富陽至桐廬的山水之美的兩句話是 3、合作

18、學習:4、請用一句話概述本層的主要內容:1、本層從靜態、動態兩個方面,從水色、水深、水清、水急四個角度,準確具體地描繪了 富春江江水的奇升。語言物J,筆軸扎(1)其中,靜態描寫的文句是(2)動態描寫的文句是(3)描 寫水色,描寫水深,描寫水清,而描寫水急的文句則是一一(4) 本節文字張弛行度,生動優美。你能舉例說明層中的修辭方法嗎?2、請用簡明的文字概述本層的內容一、探究第三層:1、朗讀品味,口頭譯文。2、層中從視覺角度來寫景的文句是3、從聽覺角度來寫景的文句是4、本層從視覺、聽覺兩方面來寫景,這樣寫有怎樣的表達效果?7、請用簡明的文字概述木層的內容:木文著重描繪了,贊美了富春江,抒發了作者的

19、情懷。二、鞏固練習:1 2、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是近景還是遠景?寫出了光和色的什么特點?3、課文最后四句話形容夾岸林木遮天蔽日,你認為哪句話是關鍵句?3 .劃分本文結構,概括-段落人意。4 .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目的是什么?6、默讀課文,分別畫出文中的駢句和散句。7、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讀第3段,思考:作者從哪兩個方面描寫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1 .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山水“奇” “異”在哪里?2 .本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景的?3 .找出總結全文的句子和衣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學牛就以上問題進行討論,討論后教師幫助明確:三、在品讀中,質疑賞析師:這篇小品文清麗脫俗,可圈可點

20、,值得我們細細品讀。現在,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品讀品讀,看 看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妙法使美景躍然紙上?仁“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山水“奇異在哪里?2 .本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景的?3 .找出總結全文的旬了和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了。1、概括第一段的內容,并指出它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2、第二段的寫景重點是什么,文中突出了景物什么特點,文章從那兩個方面體現這一特點 的?3、第三段的寫景重點是什么,突出了呆物什么特點,文中是如何突出這一特點的?1 下面的句子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 反。看到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發出的這些感慨?10.“

21、鶯飛戾天者”與“經綸世務者吩別指什么人?(2分)7.作者對富陽至桐廬沿途景色的總體印象是天下獨絕(請用文中的一個四字短語作答),并且重 點從山奇和水異兩方面進行了描繪。由復習IIj課導入。、文言知識積累(-)通假字:1 .蟬則千轉不窮“轉”通“曦”,鳴叫。2 .窺谷忘反“反”通返”,返回。3 .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見”通“現”,顯現,顯露。(二)多義詞1.2.3.4.(三)古今異義:2.(四)詞類活用:溫故知新。由學生完成。教師只作適當點撥。小組討論學習。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活動形式1 .名詞活用作動詞例: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東”和“西”原為方位名詞,這里用作動詞,是“向東”和“向西,口的意思。

22、2 .動詞活用作名詞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奔跑,動詞,這里用作名詞,是“奔跑的馬”的意思。3 .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例: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凈。干凈,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是“散凈”的意思。例:互相軒邈,爭高直指。“軒邈”,高遠,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是“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的意思4 .名詞活用作狀語例:橫柯上蔽,在晝猶昏。“上”,上而,名詞,這里用作“蔽”的狀語,作“在上面”理解。5 .動詞活用作狀語例: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競”,爭,動詞,這里用作“上的狀語,是“爭著”的意思。6 .名詞或動詞的使動用法例:簡飛戾天者,望峰息心。停止、平息”“息”,消息,名詞。“息”也作動詞,如“休息”。這里用作使動動詞,是“使 的意思。特殊句式:省略句1 .省略主語例:(吾)從流飄蕩,任意東西。2 .省略介詞例:急湍甚(于)箭。共色從流軒邈相鳴天下獨絕千轉忘反戾天百叫無絕俱:都3 .凈:散盡4 .共色:一樣的顏色。共,相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