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學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題組訓練訓練04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完美版_第1頁
7-8學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題組訓練訓練04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完美版_第2頁
7-8學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題組訓練訓練04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完美版_第3頁
7-8學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題組訓練訓練04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完美版_第4頁
7-8學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題組訓練訓練04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完美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題組訓練第01章訓練041 .對電磁打點計時器和電火花計時器的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A.電磁打點計時器和電火花計時器都使用交流電B.兩種打點計時器的打點頻率與交流電源的頻率一樣C.電火花計時器在紙帶上打點是靠振針和復寫紙D.電磁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點是靠放電針和墨粉紙盤2 .通過打點計時器得到的一條紙帶上的點不均勻,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點密集的地方物體運動的速度比較大B.點密集的地方物體運動的速度比較小C.點不均勻說明物體在相等時間內發生的位移不相等D.點不均勻說明打點計時器有故障3 .根據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A.能準確地求出某點的瞬時速度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點的瞬時速度C.能準確地

2、求出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代表某點的瞬時速度4.在實驗中,某同學得到一張打點清晰的紙帶如圖1所示,要求測出 D點的瞬時速度.本實驗采用包含 D點在內的一段間隔中的平均速度來粗略地代表D點的瞬時速度,下列幾種方法中最準確的是()AG人前=與,Ati = .14SBEB. =vD, At2 = .6sAt2CE。瓦=VD,皿=.佰CED.-= Vd, At4= .4st45.在用打點計時器研究小車在重物牽引下運動的實驗中,某同學有如下操作步驟,其中錯誤的步驟是,有 遺漏內容的步驟是.A.拉住紙帶,將小車移至靠近打點計時器處,松開紙帶后再接通電源B.將打點計時器固

3、定在平板上沒有滑輪的一端,并接好電路C.把一條細繩拴在小車上,細繩跨過定滑輪下面懸掛適當的鉤碼D.取下紙帶E.放手,使小車在平板上運動F.將紙帶固定在小車尾部,并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將以上步驟完善后合理的序號排列為.6.電磁打點計時器和電火花計時器都是使用電源的計時儀器,電磁打點計時器工作的電壓是,電火花計時器工作的電壓是.當電源頻率是50Hz時,每隔打一個點.如圖 2所示為物體運動時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紙帶,圖中相鄰的點間還有四個點未標出,已知打點計時器接 50Hz的交流電源,則ae段的平均速度為 m/s,d點的瞬時速度約為m/s.7.用氣墊導軌和數字計時器能更精確地測量物體的瞬時速度.如

4、圖3所示,滑塊在牽引力作用下先后通過兩個光電門,配套的數字毫秒計時器記錄了遮光板通過第一個光電門的時間為At1= 0.29s,通過第二個光電門的時間為 At2= 0.11s,已知遮光板的寬度為3.0cm,滑塊通過第一個光電門和第二個光電門的速度大小分別為、.8.如圖4所示,甲、乙兩位同學分別對同一條紙帶上的點進行讀數,甲同學采取的方法是用刻度尺先測出A、B間距離為xi,再分別測出B、C間距離X2, C、D間距離X3, D、E間距離X4,再代入公式求解.而乙同學只把刻度尺零刻度線對齊A點,依次讀出B、C、D、E4點的刻度值X1、X2、X3、X4.通過計算的方法求出A、B間距離為xi,B、C間距離

5、為X2-xi,C、D間距離為X3-X2,D、E間距離為X4-X3,再代入公式求解,你認為哪位同學的測量方法更好一些,誤差更小一些?B C9.如圖5所示是用小車拖動.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紙帶,數點.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1s.試求:(1)打點計時器打下 B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2)在圖6中作出速度一時間圖象,并說明小車速度變化的特點.A、B、C、D、E為我們在紙帶上所選的計單位;mm A B CD -t -S4.0120.0圖5參考答案-041 .解析 電磁打點計時器使用 6V以下的交流電,電火花計時器使用220V的交流電,A對;兩種打點計時器的打點頻率都由交流電源的頻率決定,B對;電火

6、花計時器在紙帶上打點是靠放電針和墨粉紙盤,C錯;電磁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點是靠振針和復寫紙,D錯.2 .答案 BC解析 紙帶上每相鄰兩個點之間的時間都相等,所以點密集的地方,紙帶通過打點計時器的時間長,所以物體運動的速度比較小,故 A錯,B對.點不均勻說明物體在相等的時間內發生的位移不相等,故 C對,D錯.3 .答案 BC解析 打在紙帶上的點,記錄了紙帶的運動時間.研究紙帶上的點之間的間隔,就可以了解運動物體在不Ax同時間內發生的位移. 應用v =善能準確地求出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當困取的比較小時,這個平均速度可粗略代表紙帶經過其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4 .答案 D解析 求D點的瞬時速度,最準

7、確的應是包含該點與該點相鄰的兩點之間的平均速度.C錯在時間間隔上,CE間的時間間隔應為 0.04s.5 .答案 A D BFCAED解析合理的步驟如下:B.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平板上沒有滑輪的一端,并接好電路F.將紙帶固定在小車尾部,并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C.把一條細繩拴在小車上,細繩跨過定滑輪下面懸掛適當的鉤碼A.拉住紙帶,將小車移至靠近打點計時器處,接通電源E.放手,使小車在平板上運動D.斷開電源,取下紙帶6 .答案交流 6V 以下 220V 0.02s 2.19 3.28解析電磁打點計時器和電火花計時器都是使用交流電源的計時儀器,電磁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電壓是6V以下,電火花計時器的工作電壓

8、是220V.當電源的頻率是 50Hz時,打點計時器的打點周期是0.02s.當每5個點取1個計數點時,相鄰兩個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0.1s,故ae段的平均速度為XaeV = 一4T(8.4+13.6+ 26.8+ 38.8 區 102Xce4X 0.1-m/s= 2.19 m/s, d點的瞬時速度取接近ce段的平均速度,故vd = T2(26.8+38.8 A 10,,m/s= 3.28 m/s.2X 0.17.答案 0.10m/s 0.27 m/s解析由于滑塊經過光電門時遮光板的擋光時間較短,所以滑塊經過光電門的速度可用遮光板擋光時間內 的平均速度表示.a 人士,d 3.0X 10d 3.0X 10經過第一 I光電門的速度丫產丁0.29m/s- 0.10 m/s,經過第二個光電門的速度V2 = =FT m/s= 0.27 m/s.8 .答案乙同學解析 甲同學測量過程多次移動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每移動一次讀一次數.而乙同學則只對準一次零刻度 線,讀出其余各點到第一個點的距離,再進行計算求解,所以乙同學在讀數過程中誤差更小一些.另外測 量過程中測量的位移越長,讀數產生的相對誤差越小.9 .答案 (1)0.26m/s (2)見解析圖一3EL ixac 52.0X 10斛析 (1)Vb=祈= 2x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