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蘇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試題精品資料_第1頁
2006年江蘇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試題精品資料_第2頁
2006年江蘇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試題精品資料_第3頁
2006年江蘇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試題精品資料_第4頁
2006年江蘇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試題精品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6 年江蘇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1)新華社北京3月 4 日電 "今年的春節很熱鬧,年味很濃."提起過節, 從 2003 年起就一直為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鼓與呼的李漢秋委員坐不住了, “我們應該一起為傳統節日的發展加把勁, 建設好自己的傳統節日。 ”“中國的情人節七夕節以及重陽節,已經同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一起列為六大傳統節日了。 ”李漢秋高興地說,最近,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了這六大傳統節日。 “這意味著中國人可以更多地過自己的情人節了。 ”李漢秋還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小秘密 2008 年的七夕節,恰好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前一天。 “我建議,到時候應舉辦東方情侶節

2、的大型文藝活動,邀請"牛郎織女 " 光臨奧運會開幕式. 同時 ,應該設計以牛郎織女愛情形象為內容的郵票,愛情信物紀念品 ."" 作為我們的民族文化, 這些節日已經融入了中華兒女的血液. 過好傳統節日有'四大好處 '". 李漢秋委員一一道來,"有利于宏揚和培養民族精神,有利于教育未成年人,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 , 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李漢秋說 ,每逢佳節倍思親.傳統節日是民族感情的粘合劑,其中充盈著親情情結,敬祖意識 ,尋根心理,報本觀念,最容易喚起對親人,對家庭 ,對故鄉 ,對祖國的感情, 喚起對民族文化的

3、記憶,對民族精神的認同,喚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感情.(2) 在聯合國即將于今年11 月份公布申遺結果的前夕 , 記者查詢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whois( 域名查詢系統)發現, “端午節 .cn” 已經于 2005 年 10 月 13 日被注冊, 注冊者信息顯示為“ Yun Hee CoInc R.O.K. ”,韓國企業 .律師解釋 ,從法律角度來看,對于端午節這一類詞匯而言,目前尚沒有法律給予明確的保護,韓國公司注冊”端午節.cn"并不違法.(3)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之前, 對圣誕節的熱情僅限于部分新潮青年。 而如今滿大街的圣誕樹、貨架上從玩具到飾品一應俱全的圣誕商品

4、,平安夜狂歡不眠的人群不得不讓人承認,圣誕節這個來自西方的節日已在我國扎下根,牢牢抓住了年輕一代的心。日前,中國社會調查所(SSIC)進行的“公眾過圣誕節狀況”調查印證了這一點。該項調查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深圳等14 個城市,電話訪問了 2000 名公眾,并且調查對象主要集中在青年群體。近9 成受訪青年表示今年會過圣誕節,37% 的受訪者表示自己一到12 月份就準備過圣誕了,就像準備過元旦和春節一樣,已成為習慣。和大部分傳統節日相比,同樣沒有法定休假的圣誕節為何如此受年輕人喜愛呢?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傳統佳節和這些洋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各自擁有不同的文化內涵。 盡管喜歡圣誕節的年輕人絕大多數并

5、非出于宗教信仰, 但他們表示, 一提起圣誕節, 就有種歡快放松的感覺,是一個可以和朋友盡情HAPPY 的日子,而傳統節日無外乎給人團聚、吃喝的印象。在行政機關供職的王先生向記者訴說了他的苦惱, 每到中秋節、 春節這些傳統佳節, 他 都要為打點方方面面的關系煞費一番腦筋, “洋節輕松自在,中國傳統節日過得太累” 。調查中, 超過 3 成的人表示過圣誕是為了湊熱鬧, 順便感受一下新年的氣氛; 借圣誕節的浪漫,向愛人、朋友、家人表示一下自己的感情以拉近親情的占 46% ;還有一部分人希望借著過圣誕讓自己在勞累和緊張了 1 年之后放松一下。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夏學鑾教授表示,經濟全球化的今天, 世界青年的

6、生活方式日益接近、 趨同,圣誕節的日趨流行,并不值得大驚小怪。在記者張先生看來, 目前年輕人對洋節是有選擇性的, 喜歡過的主要是圣誕節、 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為的是增進朋友之間、親人之間的友情、愛情和親情。喜歡過洋節并沒 有什么不好,但如果因此而疏遠自己的傳統節日就太可悲了。“現在不少人呼吁將民俗節日定為法定假日,這反映了大家對傳統文化保護的普遍關注。民俗學博士苑利覺得這還遠遠不夠。 他說, 在國外, 聰明的商家們將傳統節日的含義延伸得很廣。比如圣誕節,會有與圣誕相關的產業出現,玩具、音像、飲食,使圣誕節更像是一個規模宏大的產業。而我國有關傳統文化的產業卻是少之又少, 每年,從春節開始,

7、 然后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年年是一樣的過,但味道卻一年比一年淡。像中秋節,月餅越做越大, 但讓人感覺文化越來越少。 如何去豐富和發展它的內涵和外延, 這才是更為關鍵的問題 .(4)12 月 25 日 23 時許 ,正是人們參加圣誕節狂歡最興奮的時刻。 家住廣東省中山市坦洲鎮檀島酒吧正后方不到 20 米處一幢商品樓的王先生,突然清楚地聽到了前面酒吧的一聲爆炸。 隨后,他看到有火苗從檀島酒吧后面冒出。就在火苗剛開始竄起時,坐在檀島酒吧二樓夾層的 20 歲姑娘黃桂英在黑乎乎的酒吧里聽到了讓自己下樓領獎的聲音。 她立即起身下樓 ,她沒有想到這一起身 ,竟然是她和同伴的生死之隔。黃桂英剛走下窄窄的樓梯

8、口 ,就聽到服務員驚呼:起火了!這時,她一邊順著墻角摸著往門外跑,一邊下意識地回頭看一起來的 5 個伙伴。在昏暗的火光照映下,她隱約看到他們也在起身逃離。等到她跑出酒吧之后 ,她才知道是從后門出來的。驚魂未定的她轉到正門時,消防部門已經來了 ,她沒有看到同來的 5個同伴,在消防部門滅火的時候,她幾次想沖進火場或是去看一下從火場內拉出的已被燒黑的人,都被擋了回來。 黃桂英大難不死,同去的6個人 ,只有她一個人跑了出來桂英向記者回憶說,當時人們擠成一團。一張平時最多只夠坐4 個人的小圓桌,最多的要圍上達10 人,酒吧里的能見度最多只有三四米,人們的行動都靠刺耳的喊叫聲來調節.梁淑嫻,剛滿 19 歲

9、,是與黃桂英在檀島酒吧歡度圣誕節的5 個同伴之一。 12 月 27 日 11時 , 梁淑嫻媽媽黃雪珍對女兒殘存的一點希望也徹底破滅了坦洲鎮負責此次火災事故處理的人員給家里打來電話,要她當天下午1 時到中山市殯儀館辨認遺體。 12 月 27 日下午,記者從一位處理事故的領導手中看到的 26 名死難者名單中,年齡最小的是坦洲鎮中學兩名15歲的學生 ,而最大的一人是來自廣西的打工仔,但也不過28 歲。死難者主要分為三部分,絕大部分是坦洲鎮當地已經工作的年輕人,1981 年、 1983 年、 1985 年出生的居多,少部分是在校學生,還有四五名是客死他鄉的打工仔。(5) 在令人驚訝的死傷數字面前,對大

10、火的迅速撲滅都已變得讓人感覺微不足道,因為一切都是亡羊補牢, 而類似的教訓已經發生了不知多少回。 人們在意的是, 火災發生之后當地對待媒體和公眾的態度。首先,當地新聞媒體一律使用政府部門提供的通稿,讓人有強烈的“隔膜”感。有識之士指出, 特大事故本來是個絕好的消防意識和安全意識教育的機會, 但在事故發生的相關細節上遮遮掩掩, 不愿把事故作為認真檢討和吸取教訓的機會, 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呢?從現場僥幸逃出的黃桂英告訴記者, 從當地對火災報道的通稿中看到, 檀島酒吧內部裝飾使用的是易燃材料, 這是導致火災發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但到底用的是哪些材料, 因為現場的燈光昏暗, 她其實在經歷了一場生死

11、考驗后也根本沒有概念。 她認為, 真正的消防意識的加強, 是必須把所有的真相告訴人們、 給人們一個具體的切切實實的概念, 而不是空洞地叫喊要“吸取教訓” 。本報記者對傷員的采訪和對受難者遺體的探視,都是靠受難者家長的暗中支持,得以“混” 進現場, 對事故現場圖片的拍攝, 靠的是偷偷將照相機藏在衣服中。 為什么非要讓肩負向公眾傳播更多真相之重任的記者們靠所謂的無聊的計謀在現場 “窮混” ?為什么不能讓他們大大方方地采訪,大大方方地了解事情的更多細節呢?(6)2005 年 12 月 24 日晚,圣誕圣誕平安夜在蓉城掀起一陣狂潮,幾十萬市民走上街頭狂歡.晚上 7 時 23 分 ,警放方已對春熙路過街

12、天橋進行局部封閉,行人禁止通行和逗留,兩側拉起了警戒線,數十名民警不停的對人群進行疏散.晚上 8 時 ,天府廣場顯得擁擠不堪.交警已經在西御河街與人民南路路口設起路障,禁止車輛直行.在民警的疏散下,成千上萬名行人手持沖氣棒打打鬧鬧朝春熙路方向涌去.晚上 8 時 30 分,剛一走進春熙路路,就仿佛置身"戰場 ".人們甩開胳膊 ,揮舞這塑料充氣棒 ,見人就打 ,"乒乒乓乓 "的敲擊聲此起彼伏 .放眼望去 ,街上除了密密麻麻的腦袋,就是花花綠綠的充氣棒.晚上9 時,春熙路步行街被狂歡的市民擠得水泄不通.9 時 30分,公安局指揮車開進春熙路,作清場前的宣傳工作

13、.站前,高新,金牛等分局的2000 多名民警從中山廣場考試疏散積聚狂歡的市民.從 2003 年開始 ,成都人流行圣誕節到天府廣場及附近的街道玩充氣棒 ,隨后的規模一年比一年盛大 ,2005年幾乎達到瘋狂的的地步 .12 月 24 日晚 ,成都天府廣場,春熙路及周遍地區聚集了十多萬人 ,他們在街頭相互追打,同時用充氣棒敲打不相識的路人的頭部和車輛取樂,隨后將用過的 "武器 "隨手丟棄 .一時間交通陷入癱瘓 ,垃圾成山 .天府廣場綠地,路燈,公共設施被嚴重損壞,一片狼藉.(7) 劉正彬是一家清掃公司的員工,他負責清掃總府路天橋口子到北新街口子,這個路段是狂歡隊伍的必經之處。 “

14、 24 日、 25 日, 我不停地撿被人們丟掉的充氣棒, 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清掃公司特別在此路段增派了 9 名員工,大家不停地把用過的充氣棒等垃圾丟進大大的垃圾袋里,才勉強保持了路面的清潔。像劉正彬這樣忙得腳不沾地的清掃人員,該公司還有130 多名,其中 40 多名都是被臨時派來狂歡街道救急的。據統計, 該轄區那兩天的垃圾數量達到 80 多噸, 比平常多出 40 多噸, 其中僅是充氣棒就達到了 10 多噸。而青羊區西御河轄區、太升轄區、汪家拐轄區的垃圾數量也比平常多了 40多噸,充氣棒的數量也有10 多噸。據成都市環保宣教中心新聞辦負責人介紹,像充氣棒這樣沒有經過特殊處理的不可降解物質,

15、它的理化性能可以不發生變化長達60 年到 100 年。不可降解的垃圾占地大,太浪費空間。另外, 如果地下填埋物中不可降解的垃圾太多,將對土壤結構造成一定影響, 將會切斷地下水源和水循環。 塑料會切斷。 可降解的垃圾腐化后土地可以復耕, 但塑料等不可降解的垃圾量太大的話,則無法復耕。另外,如果對塑料進行焚燒處理,對大氣也會造成污染。所以在生活垃圾中,塑料等垃圾是越少越好。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楊副院長認為, 雖然垃圾填埋區進行了一系列處理, 最大程度上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但垃圾處理是個系統工程, 有關部門及市民要從源頭上樹立環保意識。 塑料充氣棒等可以進行回收處理,以此防止能源的巨大浪費。(8)

16、幾天以后 ,記者市場調查,發現這里還有充氣棒在賣。一名姓伍的攤主向記者透露,今年圣誕節他掙歡了, “ 5 天賣了 80 多萬根,掙了 10 多萬元呢! ”他說,其他幾個攤主的生意也跟他不相上下。記者昨日還走訪了幾所高校, 詢問了 10 多名學生。 被問到的男生幾乎都參加了圣誕的狂歡,參加狂歡的女生則有四成。 一位姓劉的男生說, 他從來沒想過這些充氣棒最后會到什么地方,更沒想到是否會影響環境。一名姓李的女生說, 她平常多多少少還是有環保意識的, 參加過學生們組織的回收電池等活動。至于塑料制品埋在地下對環境會產生影響,她說自己就沒想到。(9) 一位美籍華人曾表示,每當他過我們的傳統節日的時候,一念

17、起“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就會勾起無限的思想之情。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必然引起各國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在我國,西方文化正以強勁的態勢滲透到各個領域,身處旋渦中的中國年輕一代卻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對中國傳統節日所蘊涵的傳統文化的淡漠.我們熟知的 "三節 "之一端午節正在遭遇冷淡,我們已經鮮見“家家戶戶包粽子,艾葉菖蒲滿城香”的景象,更不用說“五彩絲線編菱角,大紅咸蛋掛胸前”了。(10)2005 年 6 月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聯合發發布關于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意見 >>. 意見指出 ,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精

18、神和情感, 承載著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 是維系國家統一、 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11)從近年的市場上我們就不難看出, “湯圓” 、 “粽子”等中國傳統節曰必需品已經敵不過鮮花、巧克力等外來貨。在青少年尤其是大學生這一群體中,對“圣誕節” 、 “情人節” 、 “母親節”等節曰熟悉程度與認同程度非常高,對傳統節曰,除熟悉“春節” 、 “元宵” 、 “清明” 、“中秋”等節曰之外,對如“七夕” 、 “臘八”等節曰了解甚少。在他們眼中,中國傳統過節的方式在當代社會里顯得比較俗氣且缺乏浪漫氣息,新鮮的西方節曰文化適時作了補充。節曰文化需要隨著時代的發

19、展而自發的調節流變。 在歷史的傳承中, 節曰文化只有選擇正確的文化認同方式, 才更具生命力。 中秋節已不僅僅是一個傳說故事的延續, 而青少年對 月餅的鐘愛程度遠不如收到一條中秋短信顯得高興。(12)2005 年底,網上頻頻傳來消息:我國傳統節日的中文域名遭外國公司搶注,還有搶中秋節、清明節等中國的傳統節日,甚至于亞洲某國欲將端午節"端 "走當作該國的文化遺產目錄向聯合國申報 ,這是一種提醒-傳統節日是國家的瑰寶!如果我們大張旗鼓地慶祝,無論是春節的鞭炮齊鳴、端午的龍舟競渡,還是元宵的燈展輝煌,晚會、慶典,到處彌漫著節日氣氛,也吸引了埠外的游客前往過“中國節” ,如此情境,還

20、有誰會擔心傳統節日的式微、日漸被遺忘甚至被搶走呢?(13) 中國傳統節日, 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根。 但是這些年來, 傳統節日卻在被輕視甚至被冷落。與傳統節日的寂寞形成強烈的反差,過"洋節"卻成為一些年輕人的時尚。比如"情人節 " 的玫瑰賣瘋了、"愚人節”作弄人的短信漫天飛舞、“圣誕節”各式各樣洋七洋八的party常常會引來一些人的追捧。有人指出 ,年輕人熱衷于過洋節,更多的還是為了追求一種獨特的西方文化情調,而“土節”不可能帶給他們這些。 因此 ,我以為 ,為傳統節日放上一天假 , 當然可以不時提醒人們還有這么個節日,但是,如果不注意挖掘傳統節日

21、的文化價值,不為傳統節日賦予適合年輕人的文化內涵,想讓傳統節日不走向衰落是很難的.(14)2005 年浙江全省各地歷時一年的第二屆家庭文化藝術節,就涵蓋了我國諸多的傳統節日。其中,嘉興市的家庭文化節,以五芳齋杯"歡樂家庭裹粽子比賽"為啟動儀式,以"音樂詩歌我的家" 中秋晚會作為閉幕式,再現了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的歡樂氣氛,再一次喚起了人們對中國傳統節日重視。 為倡揚家庭美德、 弘揚先進文化、 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了 一定的催化作用。今年的 "七夕節 " , 一向含蓄內斂的中國人也大大方方地過了一回我們自己的情人節, 在杭州的西子湖畔呈現出

22、一派"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的節日景象。" 重陽節 " 那天,全國的敬老茶會在茶都杭州舉行,洋溢著濃濃的尊老敬老氣氛。(15)2005 年有消息稱,熱炒已久的將端午、中秋、清明等傳統節日列為法定假日的倡議已經提上官方議事日程。 如一切順利,有望在明年進入立法程序。新增的法定假日將用壓縮“五一” “十一”兩個黃金周時間的方法進行調整。 另外, 除夕日也有可能納入春節假期, 以便讓民眾好好享受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晚餐年夜飯。(16) 中秋節起源于古老的對月亮天體的崇拜 ,是中國傳統節慶中一個備受重視的象征團圓的節日。中秋之夜,擺上各樣時鮮果品,合家團坐,一

23、邊賞月 ,一邊吃著月餅、瓜果,這一切都在提示人們團圓的重要月圓、果圓、餅圓 ,人喜團圓 .人們借助各種象征團圓的節日事項,表達一個共同的心愿,祈愿團圓美滿。 如今 ,拜月的觀念與禮禮儀雖然早已經消失了,但中秋節依然是最引動人們情思的一種習俗,遠在他鄉的游子,也最容易在此夜"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 (17)< 中華讀書報>載文稱:中國人以犧牲傳統為部分代價的奮斗在今天達到的成就使中國人能夠以比較健康的心態看待自己的傳統。 善待自己的傳統的命題終于從學術層面進入政治議程。最近,受韓國成功保護“端午祭”傳統的經驗的激發,中國人舉國上下都在關注傳統節日的問題。

24、我們今天有機會把恢復、 發展傳統節日民俗作為一個國家文化事件來大張旗鼓地討論、 規劃。我們現在不一定能夠把春節、端午節申報成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我們能夠在現代的物質條件下使一些民間節日成為國家的既傳統又現代的重大節日, 使它們成為我們善待自己的傳統的代表作 現在什么都是文化, 但是對于一個民族、 國家來說,文化有認同文化和消費文化之分。 對于有些文化, 我們內心里認為是屬于我們自己的, 它們是我們自我認同的內容, 我們把它們看作和我們的生命是互為表里的。 我們有時不覺得它們和我們是一體, 一旦這種一體性的關系受到沖擊,我們會非常強烈地意識到這一點。對于另一些文化,我們會使用、享受它們(往往

25、要花錢) ,甚至非常喜好它們,但是我們只是看重它們的功用,用完了,就過去了。時尚,尤其是好萊塢大片,是這種體驗的代表。一個共同體有多大的凝聚力和自信,取決于它有沒有足夠的認同文化。因此認同文化對于一個民族國家來說是無價之寶。而認同文化幾乎都是傳統的 (或許有老傳統、新傳統之別 )。其中 , 傳統節日民俗是一個主要的部分(18) 環球時報 載文稱:改革開放”前我們窮,過節就意味著“發食品票”,有了食品票配額就能買酒買肉,可以過上幾天有油水的日子,很少探究那節的原委。 “改革開放富起來”之后,我們傳統節日和西洋節日一起過,但無論洋節和土節漸漸都失去了“原味” ,變成了商業化的美食節和購物節,這和窮的時候過節就是“暴撮”本質上沒什么區別,都是異化,注重的是形而下。那些節日形而上的精神全被抽空了,變成滿足下水的節日, 甚至成了腐敗橫行的節日。錢花得越來越無度,油水越來越足, 但精神上卻越來越委靡。 物質的極大豐富和物質的極度匱乏一樣讓精神委頓, 這是我們 20 多年前怎么也預料不到的。 人類的祖先, 無論中外, 他們創立的這節那節,都是出自形而上的精神需求, 出自對自然和先哲的感恩, 出自對心靈的安撫, 因此節日是和儀典和祭祀和祈禱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過”節能使精神得到凈化、提升、安撫,即使是熱鬧,即使是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