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湘西的文化習俗,及旅游對湘西人的生活和文化習俗的影響(word文檔良心出品)_第1頁
(完整word版)湘西的文化習俗,及旅游對湘西人的生活和文化習俗的影響(word文檔良心出品)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陲、武陵山腹地的7縣1市組成的湘西自治州,是少數民族苗族,土摘要:湘西地區風景秀 麗,人文燦爛, 作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同時擁有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如何充分發揮湘西豐 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轉化為旅游經濟增長點, 這對發展湘西旅游業乃至當地經濟的發展有其重 要的作用。本文從湘西民族文化資源情況、目前湘西旅游業的現狀和民族文化的缺失著手, 力求探討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涉及到意義,途徑和前景。關鍵詞:湘西 民族文化 旅游 經濟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沉淀與積累,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 位于湖南省西北邊家族的聚居地, 除了擁有奇山秀水, 更

2、擁 有豐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 古樸濃郁的民俗風情, 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飽經滄桑的民族 文化古跡等等。開發和利用好這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能進一步擴大湘西的對外開放水平, 提高知名度,有利于湘西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一 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分析由于湘西處于崇山峻嶺, 歷史以來就偏安一隅, 較少收到外來文化的影響, 傳統的民族文化 得到完整的保存,因此湘西的民族文化資源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富有鄉土性和遠生態性。 主要表現在居住、服飾、飲食、民間藝術等多各方面。1居住文化 苗族,土家族的的居住習俗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除了典型的山寨吊腳樓和古式建筑的木結 構房屋外, 最具有歷史特色文化品味的莫過于

3、鳳凰古城, 以其悠久的歷史和時代感染力吸引 眾多游客到此游玩, 與其特色的居住文化交相輝映的, 還有一些古老而極富特色的生產工具 和生活用品。2服飾文化苗族人民制作了絢麗多姿的苗家服飾, 最令人嘆為觀止的莫過于銀制飾品, 作為苗族人民特 有的裝飾品,完全靠手工制作,種類繁多,精致生動,除了少數男人佩戴,多為婦女佩戴, 這樣工藝高超的銀飾至今是當地人喜愛的裝飾品,一套講究的銀飾,可以重達幾十斤。土家族的織錦系列作品,苗族的蠟染和刺繡產品也是聞名遐邇,至今仍保留其工藝。3飲食文化 崇尚天然的綠色食品,如天然野山菌,自制臘肉,古丈茶,獼猴桃等都是當地特色食品,還 有不少民俗小吃,如灌腸粑,社飯,系列

4、酸菜,有“無酸不成席”的說法。家里來了貴客, 苗家人會用最高的禮節來歡迎你,連進三杯“過門酒” ,這種酒多是玉米釀制,香醇濃烈, 后勁很足。4民間藝術苗家土家族人民愛好音樂和舞蹈, 婦女大多能歌善舞, 歌唱內容豐富, 節奏明快, 格調清新,悠揚綿長,分為獨唱,對唱,合唱等形式。 用本地方言演唱配合不同的曲調, 多四句為一節,隨性而歌,反映了當地人民爽朗熱情的性格。舞蹈多于打擊樂相配合, 如吉首德夯流行打長鼓, 苗家流行猴兒鼓,舞蹈配合樂器,流傳至 今的有花鼓舞,接龍舞、跳鼓堂舞,擺手舞以及蘆笙舞等等 。在當地, 歌唱舞蹈不僅僅是休閑方式, 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更是年輕人傳情表達 愛慕

5、之意的方式。 每年一次的傳統跳月盛會, 是苗族人民傳承下來的優秀的自主婚姻文化的體現,一般定在仲春季節舉行,盛會上青年男女,酣歌暢舞,各選所歡,以成婚姻。二 湘西旅游經濟發展現狀及不足1湘西旅游經濟發展現狀 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歷來被認為是“老、少、邊、山、窮”的地區,經濟發展滯后,科教 文衛水平偏低,交通欠發達,少數民族占人口的70%以上,少數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如保守、依賴,迷信等因素的影響,人們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農經濟生活,第三產業 旅游業起步較晚,旅游經濟并不發達。80年代以來,國內外游客才開始走進湘西,觀賞奇山異水,而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卻一直 默默的掩蓋在土家苗寨的歌謠和吊

6、腳樓之中。 人們向往沈從文先生筆下的朦朧與神秘, 卻因 為歷史的偏見和迷霧以及交通等客觀原因放棄了湘西之旅, 慕名而來的游客朋友們也往往匆 匆游覽完一些自然景觀后離去, 對于民族文化的理解和領悟往往是一片空白。 從經濟角度來 看,湘西的旅游現狀與其他知名旅游景點依然有較大的差距,與張家界相比,經濟收益懸殊,1997年起,接待入境湘西的旅游者不過幾萬人次,外國客人不過幾百人,2004年,張家界 接待游客過千萬人次,直接創收過億元,湖南省旅游收入排名第2,而湘西僅接待游客兩百 萬人, 經濟收益近千萬, 相差懸殊。 絕大多數游客之間繞過湘西直接奔赴張家界, 或取道吉 首經過猛洞河再奔張家界, 湘西旅

7、游就相對處于一個門庭冷落的境況。 近幾年來, 游客人數 有所增長,但相比其他知名景點,仍然相對落后。2湘西旅游經濟發展存在諸多不足:2.1旅游資源處地分散,缺乏“大分散,小集中”的區點系統開發與管理,缺乏區域之間的 整合。湘西8縣市的旅游資源分散在數百公里的大范圍中, 相互之間的連接并不緊密, 沒有 形成一個循環, 完整的引導管理系統。 增添了游客的經濟開支和生活麻煩, 是游客缺乏明確 性,往往在一個景點匆匆游覽呆上一天就離開。2.2交通條件制約,沒有形成各景點區的立體交通網絡系統,游客在游覽時多被導游牽著鼻 子走,缺乏自主性,也不方便。2.3景點開發建設落后,沒有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

8、的民族文化資源,落后的基礎 設施建設與高品味的民族文化形成反比。 旅游景點單一, 沒有開發民族文化特色景點, 缺乏 深度廣度, 沒有形成專項型品牌性旅游景點, 旅游空間相對狹小, 游客容易走馬觀花的過一 遍,讓人沒有故地重游的激情。2.4后勤服務力度不夠,在景點區,至今沒有一個旅游涉外定點旅館和三星級以上賓館,接 待容量受到限制, 也缺少大規模的飯店或地方特色飯店以及其他消費場所, 現代后勤服務水 平比較落后。很多高水平消費群可能因為住宿等生活條件的限制而放棄或減少在湘西旅游的 選擇。工作人員水平偏低,缺乏良好的管理素質和導游水平.游客絕大多數靠自己眼睛看,聽得少,想得少,記得也少。2.5民族

9、文化特色的產品開發不夠,多從云南,貴州批發而來,且多以低價位的旅游觀光產 品為主,質量低,價格廉價,地域民族風味欠缺,這就導致整體消費額提不上去。像土家族 的制錦等工藝只有少數人掌握, 并沒有開發出來。 民族特色表演水平較低, 規模小,沒有形 成品牌效應,吸引力不夠。三 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實現湘西旅游的可持續發展1開發和利用民族文化資源的意義合理科湘西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與本土自然景觀渾然天成,具有古樸,神秘、自然的特色, 學的開發民族文化資源, 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能進一步挖掘湘西旅游的潛力, 增強吸引力 和生命力,實現湘西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1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利用能

10、夠彌補自然景觀的不足,提高湘西旅游業的整體品 味,增強其生命力。在高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中,旅游作為休閑娛樂方式,人們渴望寄 情山水,愉悅心靈, 欣賞美麗的山水往往不能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 體驗原始古樸的民族風 情,感受博大精深的人文歷史,從而真正體會到樂趣,陶冶性情,這才是高品味的旅游。加 上自然景觀多與其他景區風格雷同, 只有深入挖掘獨特的民族文化, 才能給游客以耳目一新 的感覺,正如民俗學家巫瑞書指出的: “一些文化層次較高的,經驗豐富的旅游人士,往往 不滿足于顯性的自然景觀的欣賞, 還孜孜不倦的探尋隱性的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風情, 尤其是 對一些奇特的民族古風奇俗夢寐以求。 ”可見,開發

11、民族文化資源是增強旅游生命力和吸引 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1.2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利于旅游經濟的繁榮,是促進湘西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民族文化涉及到的飲食, 服飾, 居住以及民間藝術都存在這經濟開發的潛力, 充分挖掘民族 文化資源可擴大收益來源, 分流一批勞動力, 增加當地農民收入和政府稅收。 充分開發民族 文化資源, 全方位多角度的開發湘西, 并形成一種新型產業, 形成真正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 文化內涵的旅游區, 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到湘西, 同時品味的提升也能提高一些旅游產品的價 格,實現增收。1.3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有利于當地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要使民族文化得到發 揚

12、和傳承必須在利用和開發中實現, 使它產生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自然而然能喚起當地老 百姓對于自己民族文化的重視。 比如土家族的制錦工藝, 流傳至今只有少數土家族人民掌握, 如果織錦能產生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利益, 那么更多的人會去學習這中工藝, 這樣民族文 化通過這樣的形式得以保留。 蠟染, 銀器制作等工藝也同樣如此。 傳統的歌舞等其他風土人 情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得到重視和重現, 喚醒人們對本民族的文化的重視, 從而自覺、 主動 的保護、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2開發和利用民族文化資源的途徑2.1全面挖掘傳統民族文化,更新和提升湘西旅游的文化品味,.在對民族文化進行大規模普查 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保

13、護,在整理的基礎上深入挖掘起文,化內涵,在有針對性,有選擇性的進 行開發,形成特色旅游項目。2.1.1根據游客的需要, 改變以往的單一的民族歌舞表演, 從宗教, 社會, 經濟,體育經濟、日常生活等多方面進行開發,積極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風情, 民間風俗,慶典古韻,民 間技藝,人文建筑,文化活動,歷史文化遺址,開設民族歌舞場,特色飲食城,民族服飾表 演及展廳。2.1.2定期開展系列節日活動,開發節日文化,形成品牌性節日文化,吸引游客參與其中, 滿足游客心理需求,發展多元化綜合旅游經濟。2.1.3組建一批高素質的表演隊伍,導游解說隊伍,商務洽談隊伍以及保安隊伍等等,在軟 件上凸顯湘西人民淳樸,熱

14、情,好客的個性,同時提供優質的服務。2.2完善交通,加強區域合作,整合優勢資源。成立一個完善的管理統籌機構,合理布局, 開發重點景區, 開辟旅游經典線路, 建設方便快捷的交通網絡系統,整合民族文化資源,避 免各旅游景區文化雷同,形成各景區風格獨具特色,整體民族文化氛圍濃郁的旅游帶。2.3開發生產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商品,湘西的民族商品豐富多彩,極富有民族特色,鄉土色 彩和濃厚的文化底蘊, 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現在的旅游景點上的商品多是大量批發低廉的 小商品,既沒有質量,也缺乏民族特色。充分挖掘傳統手工藝,如蠟染,制銀,織錦,刺繡 等,還有根雕,石雕,民間剪紙等等,培養專門的人對民族商品進行研究開

15、發,提高質量, 尤其是要突出民族特色, 切忌雷同化和庸俗化。 可以設立民族特色商品展覽廳, 配以文字介 紹其淵源,同時可以開設傳統手工作坊, 提高商品的欣賞價值和文化價值, 游客可以參與其 中,親身體會制作過程,增加商品的吸引力。2.4豐富宣傳促銷手段, 傳播民族文化, 增強民族文化的感染力。 關于湘西的民俗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產品可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召開新聞發布會, 擴大其影響力。 也可利用 影視文化作品, 包括風光紀錄片, 民俗風情紀錄片或通過沈從文作家協會, 黃永玉畫展等形 式讓更多人了解湘西,向往湘西。2.5完善后勤服務工作,發揚本土特色的飲食文化、居住文化和休閑文化,比如建設

16、一批本 土風味的飲食飯店,賓館等等,既可以弘揚本土文化,又可以推動旅游經濟的發展。3民族文化資源利用與開發的市場前景3.1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有效的彌補了單一的自然景觀的不足,豐富了旅游資源,提高了湘 西旅游的整體品味,向文化型,綜合型轉化,形成旅游特色品牌。增強了吸引力和生命力, 為湘西旅游業持續繁榮帶來了機遇,有利于湘西旅游業的可持續性發展。3.2在很大程度上,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為當地老百姓創收帶來了極大的發展空間,使 得旅游業真正成為偏遠湘西的龍頭經濟支柱,為脫貧致富創造了機會。3.3在開發利用的同時, 保護了傳統民族文化, 很多文化精髓得以保留下來, 不至于被遺忘,逐漸消失。同時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和責任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播和傳承。結語:湘西自治州的旅游業要走出現在的低迷狀態, 攻克發展瓶頸, 成為湘西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勢必要突破以往的單純的自然風光旅游, 合理規劃, 充分利用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 將民族 文化與自然景觀完美結合,使湘西旅游業上一個臺階,從而帶動整個湘西農業,工業, 民族 文化教育,傳統手工業,民族服務業,生態環保業的全面發展。開發和利用好民族文化資源十分重要,而現階段的民族文化資源遠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