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切換優化指導書_第1頁
LTE切換優化指導書_第2頁
LTE切換優化指導書_第3頁
LTE切換優化指導書_第4頁
LTE切換優化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LTE eRAN2.2 問題定位指導書切換篇2012-3-31第 1 頁, 共 43 頁目錄 Table of Contents1.2.2.1.概述 .5基本概念 .5切換基本流程.62.1.1.2.1.2.2.1.3.站內切換.6站間切換.9ANR打開時的切換.122.2.2.3.切換測量及參數介紹.13異頻切換 .152.3.1.2.3.2.2.3.3.2.3.4.異頻切換算法介紹 .15GAP介紹 .16測量事件.16基本信令跟蹤.192.4.2.5.切換成功率 .20切換常見異常場景簡介 .202.5.1.2.5.2.2.5.3.切換過早.20切換過晚.22乒乓切換.233.3.1.3

2、.2.問題定位分析圖 .24根因分析示意圖 .24分析方法對應表 .253.2.1.3.2.2.信道質量問題.25配置問題.264.4.1.切換問題定位.27eNB未收到測量報告 .274.1.1.4.1.2.4.1.3.定位 .27檢查測量控制相關配置 .27檢查信道質量.284.2.eNB未發送切換命令 .334.2.1.4.2.2.4.2.3.4.2.4.定位 .33檢查Uu接口信令和相關配置.34檢查X2、S1接口鏈路相關配置 .36傳輸解決優化方案 .404.3.eNB未收到切換完成 .404.3.1.4.3.2.檢查安全加密算法開關設置是否一致 .40檢查信號質量.405.5.1.

3、5.2.典型案例 .41UE沒有解到UL_Grant,切換測量報告發不上去 .41發送Preamble沒有收到RAR .422012-3-31第 2 頁, 共 43 頁5.3.5.4.6.7.UE DSP切換失敗,收到切換命令不回切換完成 .42eNB下發了RRC信令等待UE反饋(下行信令丟失),不處理切換測量報告 .43故障信息采集. 錯誤!未定義書簽。參考文檔 . 錯誤!未定義書簽。2012-3-31第 3 頁, 共 43 頁錯誤!未找到引用源。關鍵詞Key words:摘要Abstract:本文描述了切換特性的基本原理、性能增益、性能測試/分析方法和常見問題定位思路,供了解特性原理、開展

4、性能測試和定位相關問題時參考??s略語清單List of abbreviations:2012-3-31第 4 頁, 共 43 頁Abbreviations縮略語Full spelling英文全名Chinese explanation中文解釋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UEUser Equipment用戶設備eNodeBEvolved NodeB演進型NodeBACKAcknowledgement正確應答X2/S1X2/S1站間切換的兩種方式ANRAutomatism Neighbour Relation自動鄰區關系CGICell Global Identifier小區全

5、球標識RSRPRS Received PowerRS接收功率SINRSingle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干燥比IBLERInitial Block-Error Rate初傳誤包率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無線資源控制NCSNumber Cell Semidiameter小區半徑編號DRBData Resource Block數據資源塊RLCRadio Link Control無線鏈路控制RARRandom Access Response隨機接入響應ULGrantUpload Grant上行鏈路調度PDCCHPhysical D

6、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SCTPStreaming Control Transport Protocol流控制傳輸協議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入多出ICIC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小區間干擾協調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物理小區標識1. 概述小區具有一定的覆蓋范圍,當移動終端UE在系統內不斷移動時,小區邊緣信號質量可能會逐步降低,UE為了保持連續的通信服務,需要根據服務小區和相鄰小區的信號測量結果觸發事件上報,以便切換到信號質量更好的小區。

7、本文主要介紹LTE商用網切換問題定位、優化方案。結合案例,介紹商用網常見的切換問題,并進行分析、定位,給出優化方案。希望通過該文檔,對后續LTE商用局、試驗局的切換優化提供參考。適合閱讀人員:性能優化人員、網優網規人員、技術服務人員、維護人員等。2. 基本概念根據切換間小區頻點的不同與所屬系統的不同,LTE切換可分為同頻切換、異頻切換以及異系統切換。切換包括切換測量、切換決策與切換執行三個階段。測量階段,UE根據eNodeB下發的測量配置消息進行相關測量,并將測量結果上報給eNodeB。決策階段,eNodeB根據UE上報的測量結果進行評估,決定是否觸發切換。執行階段,eNodeB根據決策結果,

8、控制UE切換到目標小區,由UE完成切換。本文不涉及異系統切換。整個切換流程采用了UE輔助網絡控制的思路,即測量下發、測量上報、判決、資源準備、執行、原有資源釋放6個步驟。系統內切換主要可以分為:站內切換:同一eNodeB下不同小區間的切換。站間切換:1.eNodeB間X2口切換:適用于同屬于一個MME且之間有X2連接的兩個eNodeB。2.eNodeB間S1口切換:用于無X2連接的兩個eNodeB切換或者是跨MME切換。2012-3-31第 5 頁, 共 43 頁2.1. 切換基本流程2.1.1. 站內切換站內切換流程比較簡單,不涉及 X2、S1 的交互。打開某站點的 M2000 信令跟蹤,可

9、以看到站內切換有如下流程:2.1 版本之后的基本信令都是通過 M2000 來跟蹤的。CELL11.measurement report2.handover cmd3.handover complete4.measurement control reconfig5.measurement control reconfig complete以下為接口消息展開示意圖:RRC_MEAS_RPRT:該消息攜帶服務小區和鄰小區的質量。RRC_CONN_RECFG:此時該消息攜帶切換請求命令。2012-3-31CELL2第 6 頁, 共 43 頁target cellhandover typeRRC_CON

10、N_RECFG_CMP:此時該消息攜帶切換完成消息。(rrc-TransactionIdentifier 數值與切換命令中的一致)RRC_CONN_RECFG:此時該消息攜帶的是測量控制命令,用于配置 UE 需要完成的測量,如需測量的小區、頻點、測量類型等。2012-3-31第 7 頁, 共 43 頁RRC_CONN_RECFG_CMP:此時該消息攜帶的是測量控制完成消息,用于指示 eNB,UE 已經收到并完成了測量配置。注 1:測量控制、測量控制完成不屬于切換流程;但是,切換流程結束后一般總伴隨著測量控制、測量控制完成。注 2:當 CIO 不為零時,通過測量控制消息下發該鄰區信息;CIO 為

11、零時,該值不下發,涉2012-3-31第 8 頁, 共 43 頁及該參數的事件判決中該值默認為 0(當 CIO 配置為 0 時,eNodeB 可以不在測量控制中下發鄰區,由 UE 自己進行測量)。2.1.2. 站間切換站間切換,源側、目標側小區分別屬于不同的基站,因此,在進行站間切換時,兩個站點之間需要進行信息交互。如果倆基站之間配置了 X2 口,并且傳輸正常,站間切換采用X2 切換,即源側、目標側小區所屬的站點通過 X2 口進行切換信令的交互;如果沒有配置X2,或者 X2 傳輸異常,(如果 X2 口傳輸異常,但是信令流程顯示 X2 口正常時,將不會轉由采用 S1 切換),則站間切換采用 S1

12、 切換,即源側、目標側小區所屬的站點通過 S1 口進行切換信令的交互。2.1.2.1. X2 切換源側小區所屬站點M2000信令跟蹤可以看到:目標側小區所屬站點M2000信令跟蹤可以看到:流程示意圖如下:2012-3-31第 9 頁, 共 43 頁切換流程簡介1 當UE位于切換區,滿足A3事件后,向服務小區上報測量報告;2 源小區下發切換命令,掛起PDCP,此時源小區停止向UE下發數據,下行數傳中斷;并開始向目標小區轉發數據;3 UE收到切換命令后,指示RLC重建,同時指示MAC進行隨機接入到目標小區;4 UE MAC等待基帶回復同步指示之后,發送preamble(msg1);5 目標側回RA

13、R(msg2);2012-3-31第 10 頁, 共 43 頁6 UE MAC向L3返回隨機接入完成(RA_CFN),同時指示目標側發送切換完成(msg3)以及UE狀態報告;7 目標側收到msg3和UE狀態報告以后,向UE發送下行數據,下行數傳恢復(PDCP恢復是根據SN_STATUS_TRANSFER中的HFN和SN來恢復數傳的)。2.1.2.2. S1 切換若出現以下情況,則需要通過S1接口完成切換:1. 當源eNB和目標eNB之間沒有X2接口,或者X2接口阻塞/故障;2. 當跨MME切換時,通過S1接口向目標小區切換;源側小區所屬站點M2000信令跟蹤可以看到:目標側小區所屬站點LMT信

14、令跟蹤可以看到:流程示意圖如下:2012-3-31第 11 頁, 共 43 頁2.1.3. ANR 打開時的切換在沒有配置鄰區關系時,打開 ANR 同樣可以進行切換。UE 上報切換測量報告以后,源小區如果發現沒有目標小區的鄰區關系,會給 UE 下發一條重配置消息(CGI 讀取),讓2012-3-31第 12 頁, 共 43 頁UE 去讀取目標小區的系統消息,獲取 CGI 信息;UE 讀取系統后,通過重配置完成消息將獲取的目標小區 CGI 信息上報給源小區;源側就可以正常下發切換命令了。打開 ANR 時,切換相關的 X2、S1 消息與關閉 ANR 時的相同。協議 36.300 中 ANR 流程示

15、意圖:注 1:在配置了 M2000 和 X2 接口時并不會有 UE 去讀取目標小區的 CGI 這一過程,而是像普通切換一樣發送測量報告后就收到切換命令進行切換。2.2. 切換測量及參數介紹同頻切換通過事件A3觸發,且事件上報方式采用事件轉周期的上報方式。2012-3-31第 13 頁, 共 43 頁事件A3的觸發,即鄰區質量高于服務小區一定偏置值。參照3GPP協議36.331規定事件A3的判決公式。觸發條件: Mn+Ofn+Ocn-Hys>Ms+Ofs+Ocs+Off取消條件: Mn+Ofn+Ocn+Hys<Ms+Ofs+Ocs+Off公式中的變量有如下定義:Mn是鄰區測量結果。O

16、fn是鄰區頻率的特定頻率偏置,采用默認值0,同頻切換可以不考慮。Ocn是鄰區的特定小區偏置,由參數CellIndividualOffset決定。當該值不為零,此參數在測量控制消息中下發;否則當該值為零時不下發,該參數較多地用于提前切換或推遲切換。Ms是服務小區的測量結果。Ofs是服務小區的特定頻率偏置,采用默認值0,同頻切換可以不考慮。Ocs是服務小區的特定小區偏置,該值通常為零。Hys是事件A3遲滯參數,由參數IntraFreqHoA3Hyst決定,在測量控制消息中下發。Off是事件A3偏置參數,由參數IntraFreqHoA3Offset決定。該參數針對事件A3設置,用于調節切換的難易程度

17、,該值與測量值相加用于事件觸發和取消的評估。此參數在測量控制消息的測量對象中下發,可取正值或負值,當取正值時,此時增加事件觸發的難度,延緩切換;當取負值時,此時降低事件觸發的難度,提前進行切換。用于事件A3評估判決的Mn和Ms測量量類型,由參數IntraFreqHoA3TrigQuan決定,該值由3GPP協議36.331規定在測量控制中的報告配置中給出,可選類型為RSRP或RSRQ,默認為RSRP。對于同頻切換,服務小區和鄰區使用相同的頻點,則Ofn和Ofs均為0,服務小區的特定小區偏置,一般情況下都為0,所以A3事件的觸發條件可以簡化為:Mn +Ocn-Hys>Ms +Off事件A3觸

18、發機制原理如下圖所示,當事件A3在延遲觸發時間TimeToTrig內都滿足觸發條件,則UE對事件A3進行事件轉周期的上報;2012-3-31第 14 頁, 共 43 頁圖 4 A3 觸發機制圖示相關命令:LST INTRAFREQHOGROUP (A3 事件參數)2.3. 異頻切換2.3.1. 異頻切換算法介紹異頻切換實現 LTE 系統中不同頻點的小區間切換過程。在同一個網絡,不同的區域可能使用不同的頻點,因此 eNodeB 需要在系統內支持不同頻點間的切換。當服務小區存在異頻鄰區時:基于覆蓋的異頻測量由 UE 觸發。UE 離開服務小區的覆蓋范圍,到達異頻鄰區的覆蓋范圍時,UE 測量到服務小區

19、信號質量小于一定門限將觸發基于覆蓋的異頻測量。2012-3-31第 15 頁, 共 43 頁基于負載的異頻測量由 eNodeB 觸發。當服務小區負載達到異頻負載平衡門限時,eNodeB 將根據 UE 的頻點支持能力、ARP(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以及占用資源情況選擇一定數量的 UE 進行異頻測量。在異頻測量過程中,UE 發現鄰區信號質量大于一定門限時(基于覆蓋與基于負載的異頻切換門限由不同參數決定),將觸發相應的異頻切換。2.3.2. GAP 介紹測量 GAP 就是讓 UE 離開當前頻點到其他頻點測量的時間段,測量 GAP 用于異頻測量和異系統測量

20、。在異頻與異系統測量中,UE 只在測量 GAP 內進行測量。通常情況下 UE 只有一個接收機,在同一時刻只可能在一個頻點上接收信號。當異頻或異系統測量被觸發后,eNodeB 將下發測量 GAP 相關配置,UE 將按照 eNodeB的配置指示啟動測量 GAP。2.3.3. 測量事件在 UE 處于連接態時,服務小區的質量低于一定門限時,將觸發 eNodeB 下發異頻測量配置,UE 開始進行異頻測量。當服務小區的質量高于一定門限時,UE 將停止異頻測量。HUAWEI eNodeB 將 3GPP 36.331 中定義的事件 A2 與事件 A1 作為觸發與停止基于覆蓋的異頻切換測量的兩個事件。事件 A2

21、 觸發異頻測量在基于覆蓋的異頻切換中,事件 A2 用于異頻測量的觸發,表示服務小區的質量已經低于一定門限值。當事件 A2 滿足上報條件并上報 eNodeB 后,將觸發異頻測量配置(A4 測量配置)的下發,啟動異頻測量。3GPP 協議 36.331 中,事件 A2 的判決公式如下。觸發條件:Ms+Hys<Thresh取消條件:Ms-Hys>Thresh公式中的變量由如下定義:Ms 是服務小區的測量結果。Hys 是事件 A2 遲滯參數,由參數 InterFreqHoA1A2Hyst 決定。Thresh 事件 A2 的門限參數,根據事件 A1A2 測量觸發類型 InterFreqHoA1

22、A2TrigQuan的選擇,可分別采用測量量 RSRP 和 RSRQ 作為事件 A2 的評估判決,當測量觸發類型為RSRP 時,門限由參數 InterFreqHoA2ThdRSRP 決定;當測量觸發類型為 RSRQ 時,門限由參數 InterFreqHoA2ThdRSRQ 決定。事件 A1 停止異頻測量在基于覆蓋的異頻切換中,事件 A1 用于停止異頻測量,表示服務小區的質量已經高于一定門限值。當事件 A1 滿足上報條件并上報 eNodeB 后,將觸發異頻測量的停止。3GPP協議 36.331 中事件 A1 的判決公式如下。觸發條件:Ms-Hys>Thresh取消條件:Ms+Hys<

23、Thresh2012-3-31第 16 頁, 共 43 頁公式中的變量由如下定義:Ms 是服務小區的測量結果。Hys 是事件 A1 遲滯參數,由參數 InterFreqHoA1A2Hyst 決定。Thresh 事件 A1 的門限參數,根據事件 A1A2 測量觸發類型 InterFreqHoA1A2TrigQuan,可采用測量量 RSRP 和 RSRQ 作為事件 A1 的測量觸發類型,當測量觸發類型為 RSRP 時,門限由參數 InterFreqHoA1ThdRSRP 決定;當測量觸發類型為 RSRQ 時,門限由參數InterFreqHoA1ThdRSRQ 決定。事件 A4 的觸發異頻切換通過事

24、件 A4 觸發,采取事件轉周期的上報方式。事件 A4 的觸發,即鄰區質量高于一定門限值。參照 3GPP 協議 36.331 規定的事件 A4判決公式如下。觸發條件:Mn+Ofn+Ocn-Hys>Thresh取消條件:Mn+Ofn+Ocn+Hys<Thresh公式中的變量有如下定義:Mn 是鄰區測量結果。Ofn 是鄰區頻率的特定頻率偏置,由參數 QoffsetFreq 決定,此參數在測量控制消息的測量對象中下發。Ocn 是鄰區的特定小區偏置,由參數 CellIndividualOffset 決定。當該值不為零,此參數在測量控制消息中下發;否則當該值為零時不下發,公式計算時默認取值為

25、0。Hys 是事件 A4 遲滯參數,由參數 InterFreqHoA4Hyst 決定,在測量控制消息中下發。Thresh 事件 A4 的門限參數,根據事件 A4 觸發量(與 InterFreqHoA1A2TrigQuan 一致),可分別采用測量量 RSRP、RSRQ 或 BOTH 作為事件 A4 的評估判決。在基于覆蓋的異頻切換中 RSRP 與 RSRQ 的門限分別為 InterFreqHoA4ThdRSRP 和InterFreqHoA4ThdRSRQ。在 基 于 負 載 的 異 頻 切 換 中RSRP與RSRQ的 門 限 分 別 為InterFreqLoadBasedHoA4ThdRSRP

26、和 InterFreqLoadBasedHoA4ThdRSRQ。當觸發量 InterFreqHoA1A2TrigQuan 設置為 Both 時,服務小區質量在 Time toTrigger(InterFreqHoA1A2TimeToTrig)的時間內一直高于任一門限值,并滿足事件的上報條件,都將上報事件 A4。事件 A4 觸發機制原理如下圖所示,當測量量 RSRP 或 RSRQ 中任何一個觸發事件 A4并滿足上報條件,UE 都會上報觸發該事件的小區信息,確保異頻切換的及時觸發。事件 A4 觸發機制:2012-3-31第 17 頁, 共 43 頁相關命令:LST INTERFREQHOGROUP

27、 (異頻門限相關設置)2012-3-31第 18 頁, 共 43 頁2.3.4. 基本信令跟蹤站內切換:X2 切換:源 eNodeB:目標 eNodeB:S1 切換:源 eNodeB:2012-3-31第 19 頁, 共 43 頁目標 eNodeB:2.4. 切換成功率總的切換成功率切換成功率×切換準備成功率(切換成功次數/切換嘗試次數)×(切換嘗試次數/切換準備嘗試次數)切換成功次數/切換準備嘗試次數eNB 側判斷切換成功是:源側發出切換請求到目標側收到切換完成。切換準備嘗試:包括切換判決和切換請求。2.5. 切換常見異常場景簡介2.5.1. 切換過早切換過早,一般是鄰區

28、的信號還不夠好或不夠穩定,eNodeB就發起了切換,主要有以下幾種:1.源小區下發切換命令后,由于目標小區信號質量不佳,UE切換到目標小區發生失敗,UE發起RRC重建回到源小區。如下圖,這種場景下,UE在切換到新小區隨機接入或發送msg3失敗導致切換失敗,然后UE在源小區發起RRC連接重建。2012-3-31第 20 頁, 共 43 頁切換過早示意圖2. UE雖然成功切換到目標小區但是立即出現下行失步,然后在源小區發起RRC連接重建。這也是切換過早。3. UE雖然成功切換到目標小區但在很短時間內(5s)切換到第三方小區,也是切換過早。下面是切換過早典型信令:2012-3-31第 21 頁, 共

29、 43 頁2.5.2. 切換過晚切換過晚這個在實際外場比較多,主要有以下幾種:1.在下行100加載的場景,源小區服務質量不好(一般SINR低于3就會概率性出現切換命令發送失敗),UE因為服務小區信號不好沒有收到切換命令,或收到切換命令,但隨機接入過程失敗,UE就發生RRC重建,重建到目標小區,此時由于目標小區已建立上下文,重建可以成功。2.UE還來不及上報測量報告,源小區的信號已經急劇下降導致下行失步,UE直接在目標小區發起RRC連接重建,此時由于目標小區無UE上下文,重建必然被拒絕,信令流程如下圖所示。切換過晚示意圖下面是切換過晚典型信令:2012-3-31第 22 頁, 共 43 頁2.5

30、.3. 乒乓切換當 UE 進行 A>B>A 這樣的反復來回切換流程,從小區 A 切換到小區 B 后,在小區B 停留的時間很短,又返回到小區 A,這個通過信令流程比較容易分析,就是看上一次切換入到下一次切換出的時間是否太短了(一般認為一秒發生多次切換為乒乓切換)。2012-3-31第 23 頁, 共 43 頁3. 問題定位分析圖3.1. 根因分析示意圖開始eNB 是否收到測量報告YeseNB 是否發送切換命令YeseNB 是否收到切換完成Yes故障信息采集NoNoNoNo4.1 eNB 未收到測量報告4.2 eNB 未發送切換命令4.3 eNB 未收到切換完成問題是否解決Yes完成2

31、012-3-31第 24 頁, 共 43 頁3.2. 分析方法對應表3.2.1. 信道質量問題多用戶場景或者加載測試場景下,干擾比較嚴重;信道質量較差導致信令丟失、切換失敗。比如,測量報告丟失、切換命令丟失、切換完成丟失等。信道質量可以分為上、下行來分析。但是,上、下行不是完全分離的,下行信道質量差不僅會影響下行信令的解調;PDCCH解調錯誤會影響上行信令的調度,造成上行信令丟失。因此,不能簡單的認為上行信令丟失是上行信道質量差導致??梢酝ㄟ^Probe觀察RSRP、SINR、IBLER、DL/UL_Grant等;以及M2000用戶性能跟蹤,來分析上、下行信道質量。1、RSRP:RSRP為下行導頻接收功率。盡管導頻與數據域的信道質量有一定差異,通過導頻RSRP、SINR可以大致了解數據信道狀況。一般RSRP>-85dBm,用戶位于近點;RSRP=-95dBm,用戶位于中點;RSRP<-105dBm,用戶位于遠點。判斷用戶近、中、遠點并不能完全判斷用戶的信道質量,尤其在加載場景下,有可能中點、近點用戶的信道質量仍然不理想(當鄰區RSRP與服務小區RSRP較接近時,干擾較大),需要依據其它指標來判斷信道質量。2、SINR:SINR為下行導頻SINR。通過導頻SINR可以大致了解數據信道狀況。如果SINR<0dB說明下行信道質量較差,當SINR<-3d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