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建設現狀與思考_第1頁
我國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建設現狀與思考_第2頁
我國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建設現狀與思考_第3頁
我國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建設現狀與思考_第4頁
我國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建設現狀與思考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我國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建設現狀與思考    潘曉菁摘 要 我國現代通識教育改革在經過了數十年的實踐之后,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果,但我國的應用型大學,特別是地方性高校,由于其教育資源的相對薄弱,并且教育目標仍偏向專業教育,在如何定義和建立完善其通識教育系統上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圍繞著我國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現狀進行闡述和思索。關鍵詞 應用型大學 通識教育 現狀:g640 :athe status quo and thinking of applied university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p

2、an xiaojing(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hubei 430205)abstract modern liberal reforms after decades of practice, and achieved some results and experience, but our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especially local universities, due to the relative weakness of its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e

3、ducational goals remains biase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improving the general education system on how to define and establish i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status quo elaborate and thought.key words applied university; gen

4、eral education; status追溯現代通識教育的起源,其概念源自歐洲,19世紀初形成于美國,并作為美國大學不斷調整課程內容結構以適應社會變化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其中,最著名和具有代表性的是哈佛大學自1978年以來所執行的通識教育系統,此項系統以“學生將會成為怎樣的人,他們離開學院后會過怎樣的生活”為主題,旨在輔助學生在鉆研專業領域的同時,結合社會倫理培養學生端正開放的認知和人生態度。在特定的歷史與社會條件下,為更快地加強我國的專業教育建設,我國的高等教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實行的是“專才”式的教育模式,特別是地方性高等院校。但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人才市場漸漸顯露出對于高等“專才

5、”的知識面相對狹窄,社會適應性差、缺乏創造力等一系列的現象的不滿,通識教育得以在我國近二十年間的高等教育建設中成為備受關注的課題,也是我國高等教育建設發展的必然。通識教育相對于專業教育而言,是通才教育,自由教育,也是博雅教育,雖然眾多人對它進行著研究和討論,但至今仍沒有一個固定的、公認的概念。我國高等院校的現代通識教育開始于1995年,原國家教委召開的“文化素質教育試點工作會”,雖然中國現代意義的通識教育有著很濃重的西方痕跡,但近二十年的發展,其內涵不斷發生著變化。我國高等教育對于通識教育已實行了廣泛的推行和實踐,并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特別是諸如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我國一流

6、研究型大學,其通識教育體系建設已形成自己具有特色的體系。然而,相對于我國的應用型大學,特別是地方性高校,由于其教育資源的相對薄弱,并且教育目標仍偏向專業教育,在如何定義和建立完善其通識教育系統上更是存在一些問題。1 我國應用型大學及其通識教育現狀21世紀初期,我國各地高校普遍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不同學科類型大中專院校合并改革后,有利于整合地方資源,強弱互補,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與此同時,也明顯表現出,各高校之間,高校各校區之間的差異。參照相關高等教育的分類標準,我國高等院校分為研究型、教學型和技術應用三種類型。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高等院校都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都具有教科研和社會服務

7、功能。然而,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高等院校由于其自身資源的差異,在辦學定位乃至學科建設上不可能參照同一模式進行,都必須依據自身條件量身制定發展模式。對于我國現階段實際情況,高等院校中數量最多的仍是地方性的應用型大學。應用型大學的辦學,是以培養面向生產、管理、服務等專業第一線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故其人才培養計劃仍然以專業教育為核心,并且由于其教育資源的相對缺乏,雖然業已廣泛實行通識教育,但在其通識教育體系和課程的建設中仍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1 通識教育建設缺乏系統化首先,從通識教育的性質而言,本身是“非專業、非職業性的教育”,但對于應用型大學而言,特別是地方性大學,絕大多數以培養應用型專、本科人才

8、為主,而市場對于這類人才,仍然比較偏重于對于專業實踐的熟悉和掌握為主。并且由于學生對于就業的過度緊張,對于自己認知系統的定位較為狹窄,甚至過于急切地要求大學不斷加大專業技能的訓練,從另一方面嚴重影響了應用類大學對于通識教育建設的積極性。并且,難于深刻地對于大學通識教育系統進行根本性的定位。通識教育可以通過必修、自由選修,乃至講座、實踐等各種形式實行。但在缺乏定位的前提上,我國部分應用型大學,特別是地方院校,除了按照地方教育部門的文件要求設置諸如英語、計算機、大學語文等通識必修課程外,各院系部門按照專業需求設置專業選修,僅為了充滿一個通識課程系統而設置自由選修課程,自由選修課程的設置過于隨意。同

9、時學生選擇通識課程的盲目性比較普遍。endprint1.2 通識課程設置比例問題大學本科課程體系,一般由如政治、外語類全校性公共課、專業基礎課程、專業主干課程、自由選修課程組成。而全校性的公共課和自由選修課程均屬于通識課程的范圍。一般情況下,無論是研究型大學還是應用型大學,其大學通識課程均會占到全部課程學分的三分一,但其中,全校性的公共必修課程占到通識學生的80%以上,真正能達到拓寬學生知識層面的學分不足課程總體系的7%。雖然從組成結構上看,研究型大學和應用型大學似乎并未有很大不同,但實際上,由于研究型大學充沛的教育資源,在有目標的統籌的計劃中,課外的實踐、講座等學術性研究活動不論是從數量上還

10、是質量上都是應用型大學,特別是地方院校遠不能比擬的,所以對于應用型大學而言,通識課程系統的課程設置比例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1.3 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系統自由選修課程具體設置問題現階段,我國應用型大學在自由選修課程的設置上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而這些具體問題又往往是由于缺乏系統化的定位和規劃產生的。相對而言應用型大學,學生對于專業課程認識的狹隘和盲目的重視,使得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特別是社會熱門專業,如英語、貿易、工程類專業,此類院系教師往往自己院系內的教學任務嚴重超過了教育部門有關規定,往往無暇顧及開設和從大學的高度上去思索自由選修課程的開設和教學方案,使得這部分課程設置得十分隨意。如,開課教師僅從

11、個人的興趣和擅長的角度出發,開設自由選修課程,沒有兼顧到全校各學科的綜合性,貫通性,導致通識課程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的缺乏,課程與課程之間缺乏關聯性。又如,通識課程內容過于“知識化”,常常是將部分專業課程的標準降低后的概論性課程,單純地傳授部分概念,而不注重通識教育的重點,即學生靈活掌握知識廣泛獲取文化的能力和一顆開放端正的學習態度。2 關于我國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體系建設措施的思考2.1 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系統定位不可否認,我國當前通識教育體系建設本身就存在盲目模仿國外大學的痕跡,并且通識課程設立機制存在制度不健全和缺乏保障措施的問題。其中最根本的是通識教育的理念的設立。研究型大學通識教育的目標圍

12、繞著“通才”和人格教育,如“通識教育作為大學的理念應該是造就具備遠大眼光、通融識見、博雅精神和優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層的文明教育和完備的人性教育”;“通識教育旨在給學生灌輸關于好公民的態度和理解”等。但這些目標和理念,對于我國應用型大學,特別是地方院校而言,并不太合適。我國絕大部分地方性院校,特點在于較強的專業性和針對性,并且不論是師資結構還是生源素質,并不可能在短時間達到較高水平,所以,研究型大學“博雅”式的通識課程設置和結構并不適用于絕大多數應用型大學。并且,由于我國初等及中等教育體系長期處于缺乏社會知識結構狀態,對于應用型大學的學生,亟待補充的并不是“博雅”,而是對于基本科技知識和社會基本知

13、識結構的補充,這就注定,應用型大學在某一個階段對于通識教育體系建立的目標應設定在更現實的完善基本科技和社會知識體系上。2.2 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體系的建立制度在正確理解通識教育涵義,確定通識課程體系目標的前提的,要想更好地推行通識教育和通識課程的發展,政策與制度的完善非常重要。如,臺灣通識教育,即是在教授治校、取消“部定共同必修科目”和對大學院校進行通識教育評估活動的政策推動下健康快速發展起來的。反觀我國,通識課程相應的政策和制度保障體系還不是十分完善,特別是各地方高校對于構建屬于自己特定的通識教育體系更顯得漫不經心。通識課程之所以稱為一個體系,是需要更好地和專業課程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圓滿的課

14、程導向。所以,必須由校方牽頭,經過組織專家詳細的論證的計劃,并經過相當長周期的實踐,在內部制度上規范和促進一個體系的形成。2.3 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設置要合理加強通識教育課程,要樹立科學通識教育理念將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在大學專業課程原有基礎上調整課程的內容、形式,必須充分考慮院校特色。基本上在應用型大學設置通識課程有以下三種方式,第一種針對所有本科生統一要求的通識課程,第二種是對于文科類專業和理科類專業有區別要求的設置通識課程,第三種是引導拓展類型的非專業性的以介紹為主的專業或科學導論性課程。因我國應用型大學情況各異,例如部分地方性院校,有典型的師范類或者理工類型,這就凸顯出其學生容易在知識結構上出現嚴重的偏文、偏理現象。這就需要我們注意,在通識課程的設置上彌補學生知識結構上的不足。根據不同學校具體情況設置通識課程。3 結論總之,當前地方高校對通識課程中的核心課程重視程度和開發程度不夠,通識教育體系普遍缺乏整體規劃,學科領域分布不盡合理,盲目模仿痕跡突出,自然科學類通識教育建設相對貧乏。通識課程的目標尚有待完善,并根據不同學校的具體情況,充分溝通和協調,建立不同系科專家的共同組織目標,設置課程教學評估和激勵機制,以達到好的改革效果。注釋 ayoung k s.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