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頸椎病經前路手術治療體會_第1頁
脊髓型頸椎病經前路手術治療體會_第2頁
脊髓型頸椎病經前路手術治療體會_第3頁
脊髓型頸椎病經前路手術治療體會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脊髓型頸椎病經前路手術治療體會【關鍵詞】 ,頸椎病,脊髓型;手術,經前路 摘要 目的 探討脊髓型頸椎病經前路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1996年7月2005年7月共收治脊髓型頸椎病54例,均采用環鋸法行前路減壓自體髂骨融合鋼板內固定術。結果 本組病例均獲隨訪,平均隨訪2.5年,參照日本骨科學會(JOA)對脊髓功能評定標準,手術有效率96%。所有病例均獲骨性愈合,無假關節形成。結論 脊髓型頸椎病經前路減壓植骨融合鋼板內固定術,具有減壓徹底,重建頸椎生理曲度及穩定性,療效持久等特點。 關鍵詞 頸椎病,脊髓型;手術,經前路 脊髓型頸椎病在各類頸椎病中危害最嚴重,是由于椎間盤突出,相鄰椎體后緣骨贅形成

2、(后縱韌帶鈣化)導致脊髓壓迫和該節段的脊髓血液供應障礙所引起。1996年7月2005年7月,我院采用經前路手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54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齡4272歲,平均年齡56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6年,平均2.5年。均經MRI檢查確診。發病部位C34段4例,C45節段12例,C46節段10例,C56節段12例,C57節段8例,C67節段8例。 1.2 臨床表現 早期表現為頸項不適,疼痛,肢體麻木,無力。晚期下肢行走不穩,行走腳下如踩棉花樣感覺,胸腰有束帶感,下肢痙攣。Hoffman征陽性,Babinski征陽性,

3、腱反射亢進,踝陣攣連續陽性,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礙。 1.3 影像學表現 X線顯示:頸椎生理彎曲減小,消失甚至反曲,大部分有頸椎退行性病變表現,MRI示頸椎間盤突出,局部有骨贅形成,相鄰節段脊髓受壓水腫,呈間段波浪樣改變。 1.4 手術方法 手術采用全麻,頸前右側斜切口,C型臂X線機定位后環鋸法減壓,徹底刮除致壓物后植骨。然后用CSLP或Orion鋼板內固定,術后頸托固定。 1.5 結果 本組病例均經門診復查或來院隨訪,6個月4年,平均2.5年。均攝頸椎正側位片,有條件行MRI檢查,了解植骨融合程度。內植物位置及是否假關節形成并檢查臨床癥狀、體征及神經功能的恢復情況,按JOA評定標準1,優(改善率

4、57.5%)34例,良(改善率50%74%)18例,好轉(改善率25%49%)2例,無效(改善率25%)無。本組有效率90%。所有病例植骨均獲骨性愈合,無假關節形成,無鋼板螺釘松動、折斷及滑脫等。 2 討論 2.1 手術減壓范圍 頸前路減壓,自體髂骨植骨,內固定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中遠期療效比較穩定,其手術范圍包括切除對脊髓壓迫的骨贅(增生的椎體后緣)和纖維性致壓物(椎間盤突出物,纖維環及破裂的髓核,鈣化的后縱韌帶)以徹底減壓,解除脊髓受壓,使其血液供應有可能得到提高和改善或獲得代償,從而解除造成脊髓型頸椎病的主要原因。 2.2 手術減壓的節段 根據臨床癥狀和影像學表現,確立病變范圍在2個節段以

5、下者作為前路手術適應證。單節段發病者,僅在1個節段減壓后植骨融合內固定。如2個節段發病者,分別將2個節段減壓或2個節段成長窗一同減壓后植骨內固定2。 2.3 骨融合內固定 植骨塊大于要植骨間隙2 mm,并保證植骨塊有2個以上面為皮質骨,以避免植入時或骨性愈合時前柱高度丟失,恢復頸椎的正常生理弧度,使相鄰節段應力分布更合理,減少相鄰椎體的退變,植骨塊過淺易致骨塊脫出支撐不夠,過深有可能傷及脊髓,內固定螺釘必須固定在椎體上,以防螺釘滑脫。 2.4 手術時機 本組病例術后評定獲得優32例均為病程短,評定獲得好轉及良好病例均為病程較長,因此筆者認為脊髓型頸椎病一旦確診,即應盡早盡快手術。一方面徹底解除

6、脊髓壓迫,改善臨床癥狀、體征,另一方面有助于制止其惡性發展進程,尤其是長時間非手術治療其癥狀和體征均明確的患者,防止出現不可逆的脊髓病變。前路減壓內植骨內固定優點:(1)術中形成一骨窗,大大增加了手術視野,可較徹底切除突出的椎間盤及增生的骨贅和肥厚的后縱韌帶,達到充分減壓的目的,直視下手術避免盲目操作帶來的脊髓損傷。(2)撐開狀態下植骨,松開后相鄰椎體會對植骨塊加壓應力,可維持頸椎伸展位,提高頸椎的穩定性,促進植骨塊融合,鋼板上下各用2枚螺釘固定,有較好的固定作用,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動。(3)撐開后可使黃韌帶拉直,緩解脊髓后方的嵌壓,擴大神經根管減少神經根受壓的機會,改善手術效果3。 2.5

7、經前路減壓植骨內固定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注意事項 (1)切口入路時勿損傷甲狀腺、頸部大血管及氣管。(2)減壓至椎體后緣時只用小刮匙小心向前刮除,小心處理后縱韌帶,防止出現硬膜損傷。(3)骨窗前寬后窄,植骨塊不可過深,防止骨塊后移,壓迫硬膜損傷脊髓。(4)選擇鋼板長度適當,防止螺釘穿入椎管或椎間隙,確保固定效果4。 參考文獻 1 魏梅洋,賈連順,李家順.頸椎病脊髓功能的神經學評價.頸腰痛雜志,2003,24(3):180. 2 林斌,徐克劍,郭林新,等.“跳躍型”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16例治療.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2,17(2):104. 3 陳鴻儒,陳新,查振剛,等.鉤椎關節骨贅切除前路頸椎減壓椎間融合術治療重癥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