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高考模擬測試卷一、現代文閱讀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周代,盡管關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記載不多,但我們還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關系重大,統治者對此非常重視并作出了特別規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獲采摘的初級農產品為主,所以對農產品的成熟度十分關注。據禮記記載,周代對食品交易的規定有:“五谷不時,果實未熟,不鬻于市。”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關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記錄。漢唐時期,食品交易活動非常頻繁,交易品種十分豐富。為杜絕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場,國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應的規定。漢朝二年律令規定:“諸食脯肉,脯肉毒殺、傷、病人者,亟盡孰燔其余。當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贓,與盜同法。”即
2、肉類因腐壞等因素可能導致中毒者,應盡快焚毀,否則將處罰當事人及相關官員。唐朝唐律規定:“脯肉有毒,曾經病人,有余者速焚之,違者杖九十。若故與人食并出賣,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絞。即人自食致死者,從過失殺人法。”從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構成的刑事犯罪分為兩種情況,處罰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時,食品的所有者應當立刻焚毀所剩有毒食品,以絕后患,否則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毀,致人中毒,則視情節及后果以科罰。宋代,飲食市場空前繁榮。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追述了北宋都城開封府的城市風貌,并且以大量筆墨寫到飲食業的昌盛,書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鋪以及相關行會。商品市場
3、的繁榮,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問題,一些商販“以物市于人,敝惡之物,飾為新奇;假偽之物,飾為真實。如絹帛之用膠糊,米麥之增溫潤,肉食之灌以水,藥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雞塞沙、鵝羊吹氣、賣鹽雜以灰之類伎倆謀取利潤。為了加強對食品摻假、以次充好現象的監督和管理,宋代規定從業者必須加入行會,而行會必須對商品質量負責。“市肆謂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為行,雖醫卜亦有職。”(都城紀勝商人們依經營類型組成行會,商鋪,手工業和其他服務性行業的相關人員必須加入行會組織,并按行業登記在籍,否則就不能從業經營。各個行會對生產經營的商品質量進行把關,行會的首領作
4、為拉保人,負責評定物價和監察不法行為。除了由行會把關外,宋代法律也繼承了唐律的規定,對有毒有害食品的銷售者予以嚴懲。上述朝代對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關法律舉措,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也可以為現今我國食品質量和安全監管模式的合理構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徑選擇。(摘編自張煒達古代食品安全監管述略)1. 下列關于原文第一、二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周代統治者嚴禁未成熟的果實和谷物進入流通市場,以防止此類初級農產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b. 二年律令與唐律都規定,凡出現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況,食品所有者應當立刻焚毀剩余的肉食。c. 二年律令中的規定注重對主使官員責任的追究,而唐律則更加強
5、調對傷害生命的犯罪行為的追究。d. 唐律規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毀,并故意將脯肉給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處徒刑一年。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摻假、以次充好等各種質量問題,進一步加強了食品安全監督和管理工作。b. 監督從業者的合法經營,同時方便官府向商戶、手工業者等收取費用,這也是宋代行會的重要職責。c. 隨著城市民間工商業的繁榮發展,宋代統治者出于對從業者監管的需要,設立了行會這一政府機構。d. 與唐律一脈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關法律也規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嚴懲。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6、 a. 唐律將“故與人食并出賣”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為兩類,并給予不同的處罰,可見唐代的法律條文已經較為詳盡周密。b. 宋代政府引入行會管理方法,既規定從業者必須加入行會,并按行業對經營者進行登記,又對生產經營的商品進行質量把關。c. 對危害食品安全的違法者施以重罰,有助于保障廣大民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這是唐宋法律對今人的啟示。d. 有關食品安全的規定始于周代,經過漢、唐的發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對健全、政府與行會共同監管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文學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藥硯練建安河頭城是汀江水路的一處大碼頭大墟鎮。千里汀江發源于武夷山脈南段,流經閩西諸縣,眾水匯集,至粵東三
7、河壩后稱韓江,過潮汕入海。河頭城往下走,險灘密布,流急浪高。土洋山海貨物,在此集散駁運。往來船只,俗稱有“上河三千,下河八百”。石壩碼頭石階頂端的左側,多有賣客家風味小吃的攤點。右側,是一長溜的松木厚案板,竹狼叉撐起,谷笪搭棚。屠戶石缽頭拳頭大,這頭一張肉攤,鐵定是他的。墟鎮巷道,濕漉漉的,水氣淋漓。此時悠悠然走來一位身穿灰布長衫、手搖折扇的精瘦老人。他邁著方步在豬肉攤邊踱了三二個來回,瞧瞧,點點頭,似笑非笑。石缽頭認得此人,是個老童生。傳說是滿腹詩書,考到胡子花白,連一個秀才也沒撈著。每逢四鄉八鄰迎神打醮抬菩薩,他總要搖頭晃腦地高聲吟唱他那又長又臭的文辭。他教蒙館。刻薄者當面叫他華昌先生,背
8、后就不客氣了,叫他老窮酸。長衫洗得發白,幾塊補丁格外刺眼,看著老窮酸裝模作樣賽百萬的架勢,石缽頭扭頭噗地吐出了一口濃痰。華昌駐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轉扇柄指點,問:“前蹄,幾多錢啊?”石缽頭利刀游走剔骨,沙沙響。“老弟,幾多錢?”華昌再問。石缽頭說:“現錢,不賒賬。”華昌說:“你這后生哥啊,好沒道理,咋就說俺要賒賬呢?”石缽頭說:“搞笑嘴!”華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錢。石缽頭將制錢收攏、疊好,放在案板前沿,說:“錢你拿走,莫擋俺做生意。”華昌說:“無怨無仇,做嘛介不賣?”石缽頭斫下豬蹄,說:“看好了,可是這副?”華昌點頭。石缽頭抓起豬蹄,猛地往后拋入汀江,說:“俺要敬孝龍王爺。不行么?
9、”華昌揀起制錢,一聲不吭地走了。身后傳來陣陣哄笑聲。半個月后,華昌帶著幾個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東風雨亭。彼時,石缽頭正愜意地嚼吃著亭間售賣的糠酥花生。一揚手,花生殼撒落遍地。石缽頭說:“咦,巧了,今晡有八副豬蹄,老先生有現錢么?”華昌面無表情,牽著童子匆匆離去。走不遠,就聽到石缽頭的兩個伙計陰陽怪氣地高唱一首當地歌謠:“先生教俺一本書,俺教先生打野豬。野豬逐過河,逐去先生背駝駝”后來,他們還遇過幾次。石缽頭迎面昂首闊步,華昌就背向閃在路邊。有一次,看到石缽頭從遠處走來,華昌竟繞上田塍,避開了他。華昌是鄰縣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頭城七八鋪遠。他那蒙館設在張家大宗祠里。夜晚,細雨濛濛,倒春
10、寒風吹動西廂房窗欞。昏黃油燈下,華昌翻閱舊日詩稿。當他讀到“學書學劍兩不成”時,不由得悲從中來。嗒,嗒嗒。有輕微的叩門聲。沒錯,是叩門聲。開門,竟是多年未見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撲鼻。李半仙拎著一副鹵豬蹄,笑瞇瞇地看著他轉眼到了仲夏。這個午日,童子早散學了。華昌困倦欲睡。宗祠內,闖入了一個莽漢。定睛一看,卻是石缽頭。石缽頭拎著一副肥碩豬蹄,恭恭敬敬地放在書案上。華昌輕搖折扇,說:“有嘛介求俺?直說吧。”石缽頭苦著臉,說:“俺老娘癱了。李半仙的藥方,求您老給半塊端硯,做藥引子。”華昌坐下,說:“奇了怪了,這端硯何處無有?為何要俺給你?”石缽頭說:“李半仙說了,定要半塊阿婆坑的端硯,甲子年中秋日戌時月
11、圓蓄墨的。百硯齋掌柜的說,那時日,方圓幾百里,只有您老先生買了一塊。”“哦。”華昌說,“桌上有,自家看,可要看清嘍。”石缽頭抓過端硯,抬起,勾頭看去,硯底刻字:“甲子年中秋日戌時練華昌購置于河頭城百硯齋。”石缽頭認得時日數字,說:“就是這塊,就是這塊!”說著,掏出一錠約摸五兩重的銀子。華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為先。拿開,俺不收錢。”石缽頭囁嚅不知所措了。華昌自言自語:“李半仙?這個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缽頭急了:“老先生,俺俺”華昌舉手截止,說:“后生哥,半塊,何謂半塊?就不能有絲毫差錯,分得來么?”石缽頭額上冒出冷汗,說:“刀斧斫開?”華昌笑了:“何須如此麻煩。”華昌接過端硯,手執兩端,
12、正對天井。天井里陽光熱辣,后龍山高樹有蟬聲傳來,高一聲,低一聲。華昌十指緊扣,雙腕抖動。端硯分成兩半,齊整如刀切。(原載天池2016年第6期,有刪改)4. 下列關于小說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表述最恰當的一項是a. 小說中描寫華昌先生“邁著方步在豬肉攤邊踱了三二個來回”,因為他想讓人們知道他也能買得起肉,這一處極其生動地表現了知識分子愛慕虛榮的特性。b. 石缽頭是一個典型的市井小民,霸道,沒有文化,不知禮數,瞧不起窮困的華昌先生,處處為難于他。但他對自己的母親又非常孝順,因此這個人物顯得豐富立體。c. 華昌先生的朋友李半仙多年未見,卻在一個夜晚到訪,還帶來了鹵豬蹄,主要是因為得知華昌先生受辱于屠戶
13、,前來安慰,同時也與華昌先生謀劃用藥硯治病這一計策。d. 華昌先生徒手分硯時,作者對天井熱辣陽光和后龍山蟬聲的描寫主要為了烘托一個文弱書生在這時想要斷硯又擔心不能將其斷開的緊張心理。5. 文中華昌先生有哪些突出的形象特征?請試作分析。6. 小說中關于藥硯的敘述較少且集中于后半部分,為什么還要以“藥硯”為題?二、古詩文閱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熊概,字元節,豐城人。幼孤,隨母適胡氏,冒其姓。永樂九年進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廣西按察使。峒溪蠻大出掠,布政使議請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無捍御,顧煩王耶?且寇必不至,戒嚴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調廣東。洪熙元年正月
14、,命以原官與布政使周干、參政葉春巡視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還,代以左通政趙居任,兼督農務。居任不恤民,歲以豐稔聞。成祖亦知其誣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繼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監國時,嘗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賢,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還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惡而福不任職宣宗召福還擢概大理寺卿與春同往巡撫南畿逝江設巡撫自此始。浙西豪持郡邑短長為不法。海鹽民平康暴橫甚,御史捕之,遁去。會赦還,益聚黨八百余人。概捕誅之,已,悉捕豪惡數十輩,械至京,論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諸衛所糧運不繼,軍乏食。概以便宜發諸府贖罪米四萬二千余石贍軍,乃聞于朝。帝悅,諭戶部勿以專擅罪概。概用法嚴,奸民憚之,騰謗書于朝。宣德二
15、年,行在都御史劾概與春所至作威福,縱兵擾民。帝弗問,陰使御史廉之,無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賜璽書獎勵。概亦自信,諸當興革者皆列以聞。時屢遣部官至江南造紙、市銅鐵。概言水澇民饑,乞罷之。五年還朝,始復姓。亡何,遷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顧佐疾,驛召概代領其職,兼署刑部。九年十月錄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風眩卒。賜祭,給舟歸其喪。(節選自明史列傳第四十七)7.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 是年八月干還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惡而福不任職宣宗召福還擢概大理寺卿與春同往巡撫南畿浙江設巡撫自此始b. 是年八月干還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惡而福不任職宣宗召福還擢概大理寺卿與春同往巡撫南畿
16、浙江設巡撫自此始c. 是年八月干還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惡而福不任職宣宗召福還擢概大理寺卿與春同往巡撫南畿浙江設巡撫自此始d. 是年八月干還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惡而福不任職宣宗召福還擢概大理寺卿與春同往巡撫南畿浙江設巡撫自此始8.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后才起的,且名與字必須意義相近,如李白,字太白。b. 進士指明清時科舉考試中通過殿試及第者之稱。及第者共分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c. 成祖是廟號,是皇帝去世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祖、太宗。d. 刑部是古
17、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國刑罰政令,復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9.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熊概預料事情準確。布政使想請靖江王來阻止峒溪蠻人劫掠時,他認為賊寇肯定不來,最后結果也印證了他的判斷。b. 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參與巡視南畿、浙江,巡視后宣宗晉升他做了大理寺卿。c. 熊概執法不畏強暴。浙西豪強肆意作惡,前官岳福懦弱無為,而他不僅捕殺了遇赦的平康,還抓捕了幾十個豪強惡徒。d. 熊概為官為民請命。朝廷屢派部官到江南造紙、買銅鐵,影響了民生,他就上書說洪水積澇,百姓饑饉,請求停止行動。10.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吾
18、等居方面,寇至無捍御,顧煩王耶? (2)概以便宜發諸府贖罪米四萬二千余石贍軍,乃聞于朝帝悅,諭戶部勿以專擅罪概。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列小題。念奴嬌宋 姜夔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注釋】鬧紅:指盛開的荷花。三十六陂(bi):指很多水塘。菰(g)、蒲:都是水草。11. 本詞上闋主要描述荷花,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a. “鬧紅一舸”寫出了荷花開放的艷麗迷人,都如美人一般戲鬧
19、、調笑,場面熱烈。b. “水佩風裳無數”此句兼用比喻和擬人,寫荷花以水為佩玉,以風為衣裳,寫出了荷花的清馨幽逸,秀美高潔。c. “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景中含情,寫涼風吹來,荷花像酒意消退時的美人的紅臉,又吹來一陣密雨,蘊含了詞人借酒澆愁、放浪形骸的心境。d. “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想象豐富,寫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如優美詩句一般的幽幽冷香。e. “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激發讀者想象體味詩詞之“味”,似乎讀者也享受到荷之香味,“詩句”之香味。12. 詞學大家唐圭璋評價說,此詞“下片筆筆轉換,一往情深”。詞中手法表現了詞人怎樣思想感情?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名篇名句默寫13.
20、補寫出下列題目中所提示的詩句。(1)酈道元在三峽中感慨三峽兩岸的重巒疊嶂中流水、樹木、高山以及花草極富意趣的兩句是“_,_”。(2)小石潭記中的“_,_,_”描寫了潭中魚兒時而靜止,時而游去,來來往往輕盈活潑的樣子。(3)觀刈麥中的“_,_”通過描寫婦女兒童來從側面表現男子們在農田中忙碌的場景。(4)赤壁賦中作者用“_,_”兩句從側面烘托出洞簫之聲的凄婉幽怨。(5)韓愈在師說中說明教師職責的句子是“_,_”。(6)馬說中描寫千里馬不能遇到伯樂時受盡屈辱而死去的悲慘遭遇的兩句是“_,_”。三、語言文字運用14.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翹首西望,海面托著的就是披著銀發的蒼山。蒼
21、山如屏,洱海如鏡,真是巧奪天工。關于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象力。這部電視劇雖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銳批評和指責,但是批評者認為,作者的創作動機是無可厚非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展開了潛艇戰,于是使用水聲設備來尋找潛艇,成了同盟國要解決的首當其沖的問題。成都五牛俱樂部一二三線球隊請的主教練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國人,其雄厚財力令其他甲b球隊望其項背。晴朗的夏夜,躺在廣闊的草原上望著天上恒河沙數般的星星,愜意極了。a. b. c. d. 1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 引起世界關注的甲型流感病毒雖然不易致命,但傳播速度快,如果不想辦法
22、找到它的演變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給人類健康帶來巨大威脅。b. 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觀念,為病人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可讓病人得到更多的心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醫院的社會聲譽和經濟效益。c. 在中國,盡管把恐龍化石當作“龍骨”并作為一味中藥已有很長歷史了,但從科學角度對之進行發現和研究,則是從20世紀才開始的事。d. 水果營養豐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著對人體有害的細菌和農藥,所以食用水果應該洗凈削皮較為安全。16.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 這位語言學家無時無刻不忘搜集整理各地方言語料,為保留我們民族原汁原味的語言用盡了畢生精力。b. 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理性成為了人們
23、的思想主流,很多宣揚迷信的人或團體不得不戴上偽科學的面具來招搖撞騙。c. 隨著個人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互聯網以不可阻擋之勢在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影響社會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變革浪潮。d. 自從我國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相關技術的國家以來,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17.下列各句中,用語得體的一句是a. 日前丟失支票,蒙您及時送回,感激不盡。明天我將于百忙中專程前來致謝,請在家等候。b. 學生給一位剛剛病愈的老師寫的信,最后的致敬語是:敬祝痊安。c. 欣聞母校百年校慶,本人忝為校友,因事不能躬臨為歉!d. 這次我們專程從全國各地光臨母校,給我們至今健在
24、的恩師俞老師做壽。18.下列古代文化常識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 江左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古人敘地理以東為左,以西為右,江左即江東。b. 母憂是指母親的喪事,古代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時,按照規定需要離職居家守喪。c. 陛下是指宮殿中立有護衛的臺階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為對帝王的尊稱。d. 嗣位是指繼承君位,我國封建王朝通常實行長子繼承制,君位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19.閱讀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國古代木構房屋的特點。每個特點不超過10個字。中國古代木構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臺基和出檐較大的屋頂。這種房屋內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進行裝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實可虛,實的如屏門、
25、板壁等,虛的如落地罩、太師壁等。工匠們設計房屋的各種構件(如梁、柱)時,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礎上,往往順應其形狀、位置進行藝術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觀。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給人舉重若輕之感。為防止木材腐爛,工匠們給木構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堅韌的保護膜,能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四、寫作20.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體不限,詩歌除外。一個人請教一位智者:“是什么讓你成為智者?”“看見的能力。”智者說。這個人聽了不解地問:“看見什么呢?”智者平靜地說:“從毛毛蟲里看見蝴蝶,從蛋中看見雄鷹,從自私的人身上看見圣徒,從死亡中看見生命,從分裂里看見統一,從人性
26、中看見神性,從神性中看見人性。”答案與解析一、現代文閱讀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周代,盡管關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記載不多,但我們還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關系重大,統治者對此非常重視并作出了特別規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獲采摘的初級農產品為主,所以對農產品的成熟度十分關注。據禮記記載,周代對食品交易的規定有:“五谷不時,果實未熟,不鬻于市。”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關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記錄。漢唐時期,食品交易活動非常頻繁,交易品種十分豐富。為杜絕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場,國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應的規定。漢朝二年律令規定:“諸食脯肉,脯肉毒殺、傷、病人者,亟盡孰燔其余。當燔弗燔,及吏主者,皆
27、坐脯肉贓,與盜同法。”即肉類因腐壞等因素可能導致中毒者,應盡快焚毀,否則將處罰當事人及相關官員。唐朝唐律規定:“脯肉有毒,曾經病人,有余者速焚之,違者杖九十。若故與人食并出賣,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絞。即人自食致死者,從過失殺人法。”從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構成的刑事犯罪分為兩種情況,處罰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時,食品的所有者應當立刻焚毀所剩有毒食品,以絕后患,否則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毀,致人中毒,則視情節及后果以科罰。宋代,飲食市場空前繁榮。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追述了北宋都城開封府的城市風貌,并且以大量筆墨寫到飲食業的昌盛,書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
28、鋪以及相關行會。商品市場的繁榮,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問題,一些商販“以物市于人,敝惡之物,飾為新奇;假偽之物,飾為真實。如絹帛之用膠糊,米麥之增溫潤,肉食之灌以水,藥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雞塞沙、鵝羊吹氣、賣鹽雜以灰之類伎倆謀取利潤。為了加強對食品摻假、以次充好現象的監督和管理,宋代規定從業者必須加入行會,而行會必須對商品質量負責。“市肆謂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為行,雖醫卜亦有職。”(都城紀勝商人們依經營類型組成行會,商鋪,手工業和其他服務性行業的相關人員必須加入行會組織,并按行業登記在籍,否則就不能從業經營。各個行會對生產經營的商品質
29、量進行把關,行會的首領作為拉保人,負責評定物價和監察不法行為。除了由行會把關外,宋代法律也繼承了唐律的規定,對有毒有害食品的銷售者予以嚴懲。上述朝代對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關法律舉措,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也可以為現今我國食品質量和安全監管模式的合理構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徑選擇。(摘編自張煒達古代食品安全監管述略)1. 下列關于原文第一、二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周代統治者嚴禁未成熟果實和谷物進入流通市場,以防止此類初級農產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b. 二年律令與唐律都規定,凡出現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況,食品所有者應當立刻焚毀剩余的肉食。c. 二年律令中的規定注重對主使官員責任
30、的追究,而唐律則更加強調對傷害生命的犯罪行為的追究。d. 唐律規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毀,并故意將脯肉給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處徒刑一年。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摻假、以次充好等各種質量問題,進一步加強了食品安全的監督和管理工作。b. 監督從業者的合法經營,同時方便官府向商戶、手工業者等收取費用,這也是宋代行會的重要職責。c. 隨著城市民間工商業的繁榮發展,宋代統治者出于對從業者監管的需要,設立了行會這一政府機構。d. 與唐律一脈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關法律也規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嚴懲。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
31、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唐律將“故與人食并出賣”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為兩類,并給予不同的處罰,可見唐代的法律條文已經較為詳盡周密。b. 宋代政府引入行會管理方法,既規定從業者必須加入行會,并按行業對經營者進行登記,又對生產經營商品進行質量把關。c. 對危害食品安全的違法者施以重罰,有助于保障廣大民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這是唐宋法律對今人的啟示。d. 有關食品安全的規定始于周代,經過漢、唐的發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對健全、政府與行會共同監管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答案】1. c 2. c 3. b【解析】試題分析:【1題詳解】此題要求選出根據原文第一、二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需要
32、逐項分析,與文本比對,加以判斷。c項說法的錯誤在于這個句子內容無中生有。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類似題目解答時,有一定難度,需要統觀全文,分析題干要求的內容與之“吻合”,要對選項內容進行綜合分析,進而把握好作者的觀點態度。具體步驟為:第一步,審題,明確篩選的標準;第二步,扣題,細心查找信息,借助標志語,與題干要求加以比對;第三步,對比、排除確認答案,將選項的話題、說法及遣詞用語與原文比照,看在語言文字上有無變化、如何變化,對于有增加、減少或轉移表達的部分,要仔細辨認,看選項是否設置了陷阱,形成了干擾,設置了陷阱的選項,就是與原文表達不同的選項,依據題干要求可以準確選擇
33、。此題中,c項說法在文本中沒有任何體現,應引起注意。【2題詳解】要選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只要結合語境分析即可。c項說法中“宋代統治者出于對從業者監管的需要,設立了行會這一政府機構”有誤,不是“宋代統治者”而是商人自發,“政府機構”有誤,而是民間組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類似題目應該注意需要結合題干和選擇項,與文本內容做一比對,找出差距即可。尤其是應考慮一些說法是否和原文一致,有的可能在文中沒有體現,認真排查即可。本題的三個選項較為明顯,只有b項,說法在文中沒有體現。【3題詳解】此題要求根據原文內容,判斷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只要認真分析選項
34、即可。b項“宋代政府”的說法錯誤,應為“商人”。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題目,題目一般以“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試題錯誤設置的方式主要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類型,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后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該題中的d項說法沒有在文中交代,所以應選擇。文學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藥硯練建安河頭城是汀江水路的一處大碼頭大墟鎮。千里汀江發源于武夷山脈南段,流經閩西諸縣,眾水匯集,至粵東三河壩后稱韓江,過潮汕入海。河頭城往下走,險灘密布,流急浪高。土
35、洋山海貨物,在此集散駁運。往來船只,俗稱有“上河三千,下河八百”。石壩碼頭石階頂端的左側,多有賣客家風味小吃的攤點。右側,是一長溜的松木厚案板,竹狼叉撐起,谷笪搭棚。屠戶石缽頭拳頭大,這頭一張肉攤,鐵定是他的。墟鎮巷道,濕漉漉的,水氣淋漓。此時悠悠然走來一位身穿灰布長衫、手搖折扇的精瘦老人。他邁著方步在豬肉攤邊踱了三二個來回,瞧瞧,點點頭,似笑非笑。石缽頭認得此人,是個老童生。傳說是滿腹詩書,考到胡子花白,連一個秀才也沒撈著。每逢四鄉八鄰迎神打醮抬菩薩,他總要搖頭晃腦地高聲吟唱他那又長又臭的文辭。他教蒙館。刻薄者當面叫他華昌先生,背后就不客氣了,叫他老窮酸。長衫洗得發白,幾塊補丁格外刺眼,看著
36、老窮酸裝模作樣賽百萬的架勢,石缽頭扭頭噗地吐出了一口濃痰。華昌駐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轉扇柄指點,問:“前蹄,幾多錢啊?”石缽頭利刀游走剔骨,沙沙響。“老弟,幾多錢?”華昌再問。石缽頭說:“現錢,不賒賬。”華昌說:“你這后生哥啊,好沒道理,咋就說俺要賒賬呢?”石缽頭說:“搞笑嘴!”華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錢。石缽頭將制錢收攏、疊好,放在案板前沿,說:“錢你拿走,莫擋俺做生意。”華昌說:“無怨無仇,做嘛介不賣?”石缽頭斫下豬蹄,說:“看好了,可是這副?”華昌點頭。石缽頭抓起豬蹄,猛地往后拋入汀江,說:“俺要敬孝龍王爺。不行么?”華昌揀起制錢,一聲不吭地走了。身后傳來陣陣哄笑聲。半個月后,
37、華昌帶著幾個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東風雨亭。彼時,石缽頭正愜意地嚼吃著亭間售賣的糠酥花生。一揚手,花生殼撒落遍地。石缽頭說:“咦,巧了,今晡有八副豬蹄,老先生有現錢么?”華昌面無表情,牽著童子匆匆離去。走不遠,就聽到石缽頭的兩個伙計陰陽怪氣地高唱一首當地歌謠:“先生教俺一本書,俺教先生打野豬。野豬逐過河,逐去先生背駝駝”后來,他們還遇過幾次。石缽頭迎面昂首闊步,華昌就背向閃在路邊。有一次,看到石缽頭從遠處走來,華昌竟繞上田塍,避開了他。華昌是鄰縣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頭城七八鋪遠。他那蒙館設在張家大宗祠里。夜晚,細雨濛濛,倒春寒風吹動西廂房窗欞。昏黃油燈下,華昌翻閱舊日詩稿。當他讀到“學
38、書學劍兩不成”時,不由得悲從中來。嗒,嗒嗒。有輕微的叩門聲。沒錯,是叩門聲。開門,竟是多年未見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撲鼻。李半仙拎著一副鹵豬蹄,笑瞇瞇地看著他轉眼到了仲夏。這個午日,童子早散學了。華昌困倦欲睡。宗祠內,闖入了一個莽漢。定睛一看,卻是石缽頭。石缽頭拎著一副肥碩豬蹄,恭恭敬敬地放在書案上。華昌輕搖折扇,說:“有嘛介求俺?直說吧。”石缽頭苦著臉,說:“俺老娘癱了。李半仙的藥方,求您老給半塊端硯,做藥引子。”華昌坐下,說:“奇了怪了,這端硯何處無有?為何要俺給你?”石缽頭說:“李半仙說了,定要半塊阿婆坑的端硯,甲子年中秋日戌時月圓蓄墨的。百硯齋掌柜的說,那時日,方圓幾百里,只有您老先生買了
39、一塊。”“哦。”華昌說,“桌上有,自家看,可要看清嘍。”石缽頭抓過端硯,抬起,勾頭看去,硯底刻字:“甲子年中秋日戌時練華昌購置于河頭城百硯齋。”石缽頭認得時日數字,說:“就是這塊,就是這塊!”說著,掏出一錠約摸五兩重的銀子。華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為先。拿開,俺不收錢。”石缽頭囁嚅不知所措了。華昌自言自語:“李半仙?這個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缽頭急了:“老先生,俺俺”華昌舉手截止,說:“后生哥,半塊,何謂半塊?就不能有絲毫差錯,分得來么?”石缽頭額上冒出冷汗,說:“刀斧斫開?”華昌笑了:“何須如此麻煩。”華昌接過端硯,手執兩端,正對天井。天井里陽光熱辣,后龍山高樹有蟬聲傳來,高一聲,低一聲
40、。華昌十指緊扣,雙腕抖動。端硯分成兩半,齊整如刀切。(原載天池2016年第6期,有刪改)4. 下列關于小說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表述最恰當的一項是a. 小說中描寫華昌先生“邁著方步在豬肉攤邊踱了三二個來回”,因為他想讓人們知道他也能買得起肉,這一處極其生動地表現了知識分子愛慕虛榮的特性。b. 石缽頭是一個典型的市井小民,霸道,沒有文化,不知禮數,瞧不起窮困的華昌先生,處處為難于他。但他對自己的母親又非常孝順,因此這個人物顯得豐富立體。c. 華昌先生的朋友李半仙多年未見,卻在一個夜晚到訪,還帶來了鹵豬蹄,主要是因為得知華昌先生受辱于屠戶,前來安慰,同時也與華昌先生謀劃用藥硯治病這一計策。d. 華昌
41、先生徒手分硯時,作者對天井熱辣陽光和后龍山蟬聲的描寫主要為了烘托一個文弱書生在這時想要斷硯又擔心不能將其斷開的緊張心理。5. 文中華昌先生有哪些突出的形象特征?請試作分析。6. 小說中關于藥硯的敘述較少且集中于后半部分,為什么還要以“藥硯”為題?【答案】4. b 5. 人生失意,生活貧困,遭人嘲笑;固守文人的行為方式和道德準則;深藏不露,身懷絕技卻不與人爭勇斗狠,處處謙讓于人。 6. 情節:“藥硯”引出了文中一條暗線,即李半仙為了讓石缽頭知道華昌先生的厲害故意要以他的端硯為藥引子,從而才有華昌先生展示身手和道德修養的情節,直接推動了情節的逆轉;人物形象:在石缽頭求藥硯的過程中展現華昌先生贊許孝
42、心而不收錢財,以德報怨的高尚人格和深藏不露的形象特征;主題:“藥硯”中的“藥”,不是給石缽頭母親治病的,而是給石缽頭自己治病的,也是給這個浮躁勢力的社會治病的藥,犀利的諷刺了整個社會的嫌貧愛富的勢力風氣,因此“藥硯”能更加深刻地體現文章主題。【解析】【4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綜合考查對內容的理解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a項“知識分子愛慕虛榮的特性”不準確;c項中“與華昌先生謀劃用藥硯治病這一計策”屬無中生有; d項這兩處環境描寫是在烘托緊張的氛圍,為結尾的逆轉蓄勢。【5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鑒賞小說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題,閱讀全文,逐段逐句地篩選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性形象分析注意從
43、小說的情節入手,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或其它的側面描寫進行分析總結。抓住文中開頭“傳說是滿腹詩書,考到胡子花白,連一個秀才也沒撈著。每逢四鄉八鄰迎神打醮抬菩薩,他總要搖頭晃腦地高聲吟唱他那又長又臭的文辭。他教蒙館。刻薄者當面叫他華昌先生,背后就不客氣了,叫他老窮酸。” “長衫洗得發白,幾塊補丁格外刺眼”這些對他外貌描寫,以及敘述評價的這些語句可概括出他人生失意,生活貧困,遭人嘲笑;面對石缽頭的挑釁,華昌躲著他走,體現他處處謙讓于人,在石缽頭求藥硯的過程中,華昌先生贊許他的孝心而不收錢財,體現了他以德報怨的高尚人格;小說的結尾寫華昌竟能徒手分硯,明明身懷絕技,卻不計較石缽頭的多次挑釁
44、,突出表現了他的隱忍大度。點睛:概括人物形象的解題思路分四步走:1.總體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確定作者的感情傾向是褒還是貶,是頌揚還是諷刺;2.畫出小說中關于這個人物言行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性的語句;3.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歸類概括。4.選擇恰當的詞句表述出來。【6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小說標題的理解,小說標題的作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注意(眼球),引發讀者思考;在小說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行文線索,矛盾沖突的轉化點。 對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以及表現主題的作用。解答該題主要從情節和線索考慮,藥硯的敘述雖然較少且集中于后
45、半部分但卻是情節的逆轉點,前文都是寫石缽頭瞧不起窮困的華昌先生,處處為難于他,后文寫李半仙為了讓石缽頭知道華昌先生的厲害故意要以他的端硯為藥引子,從而才有華昌先生展示身手和道德修養的情節, 從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考慮,在石缽頭求藥硯的過程中華昌先生不計前嫌,贊許他有孝心而不收他的錢財,表現了以德報怨的高尚人格,用“藥硯”為題更好的突出了主旨,文中寫到石缽頭及鄉人瞧不起窮困的華昌先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窮困潦倒的讀書人的輕視,題中“藥”具有象征意義不是治療石缽頭母親的病,而且給石缽頭自己治病的,也是給全社會治病的藥。二、古詩文閱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熊概,字元節,豐城人。幼孤,
46、隨母適胡氏,冒其姓。永樂九年進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廣西按察使。峒溪蠻大出掠,布政使議請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無捍御,顧煩王耶?且寇必不至,戒嚴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調廣東。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與布政使周干、參政葉春巡視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還,代以左通政趙居任,兼督農務。居任不恤民,歲以豐稔聞。成祖亦知其誣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繼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監國時,嘗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賢,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還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惡而福不任職宣宗召福還擢概大理寺卿與春同往巡撫南畿逝江設巡撫自此始。浙西豪持郡邑短長為不法。海鹽民平康暴橫甚,御史捕之,遁去。會赦還,益聚
47、黨八百余人。概捕誅之,已,悉捕豪惡數十輩,械至京,論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諸衛所糧運不繼,軍乏食。概以便宜發諸府贖罪米四萬二千余石贍軍,乃聞于朝。帝悅,諭戶部勿以專擅罪概。概用法嚴,奸民憚之,騰謗書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與春所至作威福,縱兵擾民。帝弗問,陰使御史廉之,無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賜璽書獎勵。概亦自信,諸當興革者皆列以聞。時屢遣部官至江南造紙、市銅鐵。概言水澇民饑,乞罷之。五年還朝,始復姓。亡何,遷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顧佐疾,驛召概代領其職,兼署刑部。九年十月錄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風眩卒。賜祭,給舟歸其喪。(節選自明史列傳第四十七)7.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
48、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 是年八月干還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惡而福不任職宣宗召福還擢概大理寺卿與春同往巡撫南畿浙江設巡撫自此始b. 是年八月干還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惡而福不任職宣宗召福還擢概大理寺卿與春同往巡撫南畿浙江設巡撫自此始c. 是年八月干還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惡而福不任職宣宗召福還擢概大理寺卿與春同往巡撫南畿浙江設巡撫自此始d. 是年八月干還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惡而福不任職宣宗召福還擢概大理寺卿與春同往巡撫南畿浙江設巡撫自此始8.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后才起的,且名與字必須意義相近,如李白,字太
49、白。b. 進士指明清時科舉考試中通過殿試及第者之稱。及第者共分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c. 成祖是廟號,是皇帝去世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祖、太宗。d. 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國的刑罰政令,復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9.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熊概預料事情準確。布政使想請靖江王來阻止峒溪蠻人劫掠時,他認為賊寇肯定不來,最后結果也印證了他的判斷。b. 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參與巡視南畿、浙江,巡視后宣宗晉升他做了大理寺卿。c. 熊概執法不畏強暴。浙西豪強肆意作惡,前官岳福懦弱無為,
50、而他不僅捕殺了遇赦的平康,還抓捕了幾十個豪強惡徒。d. 熊概為官為民請命。朝廷屢派部官到江南造紙、買銅鐵,影響了民生,他就上書說洪水積澇,百姓饑饉,請求停止行動。10.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吾等居方面,寇至無捍御,顧煩王耶? (2)概以便宜發諸府贖罪米四萬二千余石贍軍,乃聞于朝帝悅,諭戶部勿以專擅罪概。【答案】7. a 8. a 9. b 10. (1)我等擔任地方長官,賊寇來時不能保衛抵御,反而煩勞王爺嗎? (2)熊概根據實際情況,自行決定發放各府贖罪米四萬二千余石供給部隊,然后再上報朝廷。皇上很高興,傳諭戶部不要給熊概治以擅作主張之罪。【解析】【7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
51、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首先把語句放入文本,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是年八月干還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惡而福不任職宣宗召福還擢概大理寺卿與春同往巡撫南畿浙江設巡撫自此始”,這句話的含義是“這年八月,周干回京,說有關部門多任用非人,當地豪強肆意作惡,而岳福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為大理寺卿,與葉春一同前往巡視安撫。南畿、浙江設巡撫之職自此而始”,這段話主要是敘述事情,句中出現的名詞較多,如“干”“人”“土豪”“福”“宣宗”“大理寺卿”“春”“南畿浙江”“巡撫”等,然后借助語法關系進行排除,“言”意思是“說”,后面是說的內容,“有司”意思是“有關部門”,“多不得人”是指“有司”的情況,故二
52、者不能分開,排除d項;“還”意思是“回來”,此處是說宣宗下詔讓岳福回來,應為“召福還”,排除b項,“巡撫”是“與春同往”所做的事情,故與“同往”不能斷開,排除c項。【8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平常的學習中,考生應有意識的進行分類識記,比如科考類、官職升遷貶謫類、官職名稱類等等。a項,“名與字必須意義相近”有誤,名與字不一定意義相近,也可能相反或相關,如“韓愈”字“退之”,名和字之間就是相反。【9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應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然后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b項,“以布政使的身份參與巡視南畿、浙江”錯誤,從文中來看,文章第二段開頭說
53、“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與布政使周干、參政葉春巡視南畿、浙江”,“以原官”,這就要求考生到第一段找出熊概所任官職,第一段說“十六年擢廣西按察使”,之后雖說“調廣東”,但沒說官職有變動,可見原官是“按察使”。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
54、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項對應的內容,考生可以借助“洪熙元年正月”“南畿、浙江”快速找到設題區域,在第二段,從文中來看此時熊概所擔任的官職應是按察使,而并非是布政使。【10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文言文翻譯能力。拿到句子之后,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換、刪,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第一句中,“居”,擔任;“方面”,地方長官;“捍御”,保衛抵御;“顧,難道,反而。第二句中,“以”,根據;“便宜”,根據實際情況
55、,不拘陳規,自行決斷處理;“發”發放;“聞于朝”介賓短語后置句,應為“于朝聞”;“諭”,傳諭;“專擅”,擅做主張;“罪”,名詞做動詞,治罪。參考譯文:熊概,字元節,是豐城人。他幼年成了孤兒,隨母親改嫁至胡家,于是假托姓胡。永樂九年,中進士。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職。十六年,升為廣西按察使。峒溪蠻人大規模出動劫掠 ,布政使謀劃請靖江王的軍隊來阻止他們。熊概不同意, 他說:“我等擔任地方長官,賊寇來時不能保衛抵御,反而煩勞王爺嗎?況且賊寇肯定不來,只需警戒而已。”后來果然賊寇沒來。不久,他調任廣東。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參政葉春巡視南畿、浙江。當初,夏原吉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讓左
56、通政趙居任代替他,且兼管農業方面的事務。趙居任不體恤百姓,每年都上報說豐收。成祖也知道他欺騙。他死后,左通政由岳福繼任,岳福平庸懦弱,不做事情。仁宗代理國政時,曾命熊概以御史之銜代理刑部事務,仁宗知道他賢能,因此有這個任命。這年八月,周干回京,說有關部門多任用非人,當地豪強肆意作惡,而岳福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為大理寺卿,與葉春一同前往巡視安撫。南畿、浙江設巡撫之職自此而始。 浙西豪強握有郡縣官員的短處,長期做不法之事。海鹽縣百姓平康非常殘暴,御史要逮捕他,他逃掉了。正趕上大赦,他又回來了,還聚眾八百余人。熊概將他逮捕誅殺。過后,又把幾十個罪大惡極的豪強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于是
57、奸民馴服。各衛所的運糧不能為繼,軍隊缺糧。熊概根據實際情況,自行決定發放各府贖罪米四萬二千余石供給部隊,然后再上報朝廷。皇上很高興,傳諭戶部不要給熊概治以擅作主張之罪。 熊概執法嚴厲,奸民很害怕他,便將誹毀他的書上傳朝廷。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彈劾熊概與葉春所到之處擅用威權,獨斷專橫,放縱士兵騷擾百姓。皇上沒有過問,只暗中派御史去調查,但一無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二年七月賜璽書獎勵他。熊概也很自信,應當興廢的事他都列出上奏。當時朝廷屢次派出部官到江南造紙、買銅鐵。熊概說洪水積澇,百姓饑饉,請求停止這種行動。 宣德五年,他回到朝廷,才改回原姓。不久,他升為右都御史,掌管南都察院事務。行在都御史顧佐有病,朝廷通過驛傳召熊概代管他的職務,兼代理刑部。宣德九年十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初中九年級數學教案教學設計一元二次方程地根與系數關系
- 《普通動物學》總結模版
- 建筑施工事故安全管理體系
- 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全文
- 園林法律法規試題及答案
- 銀行社招ai面試題庫及答案
- 藝術類國企面試題目及答案
- 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修路公務員面試題及答案
- 影視器材運輸保險服務與定制保險箱租賃協議
- (完整版)農業主要知識點
- 體育科研方法試卷試題答案
- 《國家電網公司十八項電網反事故措施(試行)》實施細則
- 射線檢測操作指導書
- 中國民主同盟入盟申請表(樣表)
- 國家標準色卡電子版(WORD版圖片)
- 9種基坑坍塌案例
- 《呼吸機的使用管理》PPT課件.ppt
- 《手機攝影》全套課件(完整版)
- 年產10萬噸甲醇低壓羰基化合成醋酸精制工段工藝設計(共56頁)
- 兒童相聲劇本43286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