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選擇題1我國的江漢平原,地貌以平原為主,在溫暖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下,地表生長了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林下發育了紅壤,林內棲息著靈貓、獼猴等典型動物。這里河網密集,水循環活躍,水生動物豐富多樣,構成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觀。該資料反映了()A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B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C南方地理環境的獨特性X|k | B| 1 . c| O |mD自然地理要素的獨立性【解析】該資料反映了江漢平原地形、氣候、土壤、生物、水文等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聯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答案】B2關于地形與土壤的敘述,正確的是()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質遷移速度較快,逐漸發育成深厚的土壤 B陽坡的蒸發量大,水分狀況較陰坡好 C陽坡接受太陽輻射多于陰坡,溫度狀況比陰坡好 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較活躍的影響因素【解析】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質遷移速度較快,土壤肥力流失嚴重;陽坡的蒸發量大,水分狀況不如陰坡好;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比較活躍的影響因素。【答案】C黃土高原曾經是森林茂密、農業發達的地區,但明清以來森林覆蓋率逐漸下降到不足1%,水土流失嚴重,河道淤塞,旱澇災害頻發。據此回答34題。3材料顯示導致黃土高原地理環境發生變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氣候C水文D植被4本材料反映了地理環境具有()A差異性B均衡性C整體性D穩定性【解析】第3題,由題干知黃土高原是由于植被的破壞造成水土流失、環境變化。第4題,自然環境某一要素的變化,引起其他要素的相應變化,反映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答案】3.D4.C下圖為某地區地理環境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56題。5引起該地環境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地殼上升B砍伐植被C氣候變化D農業開發6該區域地理環境的變化主要體現了()A地理環境的獨特性B地理環境的區域性C地理環境的差異性D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解析】該圖反映了由于地殼的上升,導致背風坡降水減少,植被由森林逐漸變為荒漠,反映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征。【答案】5.A6.D(2012南通高一檢測)洋面封凍產生的效應叫做洋面封凍效應,下圖為洋面封凍效應與水、氣候、生物相互作用關系示意圖。讀下圖完成78題。7根據圖中各項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數字、所代表的內容分別是()A氣候變暖、溫室作用加強、氣候變暖B氣候變冷、溫室作用減弱、氣候變冷C氣候變暖、溫室作用減弱、氣候變冷D氣候變冷,溫室作用加強、氣候變暖8圖中所示的各項內容之間的平衡,體現了地理環境的()A整體性B差異性C規律性D不均衡性【解析】第7題,洋面封凍阻斷了洋流的熱輸送,導致氣候變冷,生物光合作用減弱,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溫室作用加強,導致全球變暖。第8題,圖中所示內容,體現了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整體性。【答案】7.D8.A讀下面“云南路南石林地區不同植被下土層空氣中CO2濃度示意圖”,完成910題。9如果水分條件相同,下列植被分布區中土層最易被溶蝕的是()A無植被耕地B人工草坡C柏樹林D天然草坡【解析】本題以坐標圖的形式呈現了云南路南石林地區不同植被下土層空氣中CO2濃度。CO2的濃度越大,土層越容易被深蝕。從圖中可知,人工草坡的土層中含有的二氧化碳的濃度最高,土層最易被溶蝕。【答案】B10如果當地植被遭到破壞,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環境問題或自然災害,但不會引起() X k B 1 . c o mA水土流失B石漠化C滑坡、泥石流D土壤鹽堿化【解析】圖示地區為喀斯特地形,山上的土層很薄,如果植被遭到破壞,會加劇水土流失,誘發滑坡、泥石流,山坡上很薄的土壤就會被沖到山下,山上只剩下光禿禿的石頭,產生石漠化。【答案】D倫敦有“霧都”之稱,1952年該市就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煙霧事件,導致4 000人死亡。近年由于政府采取措施,幫助居民和工廠企業改用煤氣、柴油等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車在市區內使用,空氣質量大大提高,霧日已不多見。據此完成1112題。11倫敦“霧都”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位于山地迎風坡,有利于水汽的凝結B距離海洋近,空氣中水汽含量高C近地面空氣上熱下冷,大氣穩定,污染物不易擴散D北大西洋暖流增溫增濕12我國某市有兩家大型有色金屬廠,近年該市也多次發生酸霧事件。從城市發展角度,該市準備采取的一些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有色金屬廠實行關停并轉B通過化學手段消除廢氣中的二氧化硫C采取一定措施,限制其生產規模D在有色金屬廠附近辦硫酸廠,回收利用廢氣【解析】第11題,倫敦距離海洋近,空氣中水汽含量高,容易遇冷凝結形成霧。第12題,在有色金屬廠附近辦硫酸廠,可以利用有色金屬廠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硫,做到廢物再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答案】11.B12.DX K b1.C m二、綜合題13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1)將合適的字母填入圖中空格內(每項限用一次)。A土地肥力下降B洪水災害增多C河道淤塞加快D水土流失加劇(2)一個地域的自然資源是一個_,一種資源的變化,將使其他資源及其環境發生變化。圖中內容表明,生物資源的破壞會危及_資源和_資源。(3)長江流域的1998年洪水創下多項洪澇災害的歷史紀錄。結合所學知識,試分析其人為原因:上游_;中游_;下游_。(4)據以上分析,你認為人類在利用資源時需注意什么問題?【解析】本題考查地理環境“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一基本原理的應用。植被破壞引發的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會引起區域內氣候、水文等其他要素的改變,進而導致區域生態環境的惡化,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形成惡性循環。長江流域的1998年洪災從人為原因分析,主要在于上游地區的植被破壞、中游的圍湖造田和下游的泄洪不暢。【答案】(1)DBCA(2)整體水土地(3)亂砍濫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劇圍湖造田,削弱了湖泊對干流的調節作用占用沿岸河道種田建廠,使河流的排洪、泄洪能力下降(4)人類對資源的利用,必須預先就其對環境及資源整體可能產生的影響作出全面的評估,綜合衡量,防止和減小人類開發可能造成的破壞,并促使環境及各種資源正常發展。14某地理課題組為完成“巖溶地貌發育機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設想,根據以下設想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回答下列問題。設想一氣候是我國南北方巖溶地貌發育差異的主導因素。為論證這一設想,課題組在我國三個石灰巖分布區采樣,獲取如下數據:地區降水時間分布年降水量(mm)年平均氣溫()年溶蝕率(毫米/年)廣西中部相對均勻1 5002 00020220.120.3湖北三峽中等1 0001 20012150.06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680.020.3設想二植被、坡度對地下巖溶地貌發育有一定的影響課題組根據植被覆蓋率、坡度與地下巖溶地貌發育程度的相關數據畫出了如下坐標圖:(1)分別解釋年降水量、年平均氣溫與年溶蝕率之間的內在關系。(2)解釋植被覆蓋率與地下巖溶地貌發育程度關系曲線的形成理由。補充坡度與地下巖溶地貌發育程度的關系曲線。(3)為什么在我國北方的深厚石灰巖分布區,沒有形成像桂林那樣的“山水”?【解析】第(1)題,一般情況下年降水量大、年平均氣溫高時年溶蝕率就大。第(2)題,從左圖可以看出,植被覆蓋率高,巖溶地貌發育程度高,這是因為植被具有涵養水源的功能,豐富的地下水促進了巖溶地貌的發育;同時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質也有利于石灰巖的溶蝕。坡度越大時,水的下滲越少,巖溶地貌發育越差。第(3)題,“桂林山水”的形成是氣候、生物、地形、巖石、水文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北方地區水熱條件差、生物量少、土壤和流水中有機酸含量較南方低,流水的侵蝕、溶蝕作用都比南方弱,所以沒有形成像桂林那樣的“山水”。【答案】(1)降水量大、分布均勻促使石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電子元器件生產車間安全生產工作計劃
- 濕地公園園林景觀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 2025年PMP項目管理模擬試卷:項目采購管理策略與實務
- 2025年銀行從業資格考試個人理財真題卷(風險管理)
- 2025年美發師(初級)職業水平考試試卷
- 2025年美容師(中級)職業技能鑒定試卷:美容院客戶滿意度提升與客戶關系管理
- 2025年營養師基礎知識考核試卷:營養疾病預防與控制試題
- 2025年景觀設計師(高級)職業技能鑒定試題預測
- 純凈水生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范文
- 肝病的飲食調理和健康指導
- 2025年入黨培訓測試題庫及答案
- 工地用電節約管理辦法
- 科創板開戶測試題及答案
- 內科護理學消化性潰瘍
-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
- 電影音樂欣賞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華南農業大學
- 《干部履歷表》(電子版)
- 高一物理學案(必修1)
- 保密工作臺賬實用表格
- 2020女性生育力保存國際指南解讀(完整版)
- 廣東省初級中學學生學籍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