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對于民國初期學校兼辦社會教育活動及對當代的啟示論文摘要:學校兼辦社會教育是民國時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有在城市開展的轟轟烈烈的高等學校兼辦社會教育,亦有在農村展開的紅紅火火的講演及平民學校辦理社會教育,對當時的社會發展和平民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對民國初期學校兼辦社會教育活動情況進行梳理,并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當時學校兼辦社會教育的一些經驗,以期對當代教育有所啟發。論文關鍵詞:民國初期;學校兼辦社會教育;平民教育經濟發展的逐漸深入和國家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使國家對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增強,另一方面也使人民群眾對知識的渴求日益增長,傳統的教育模式越來越無法滿足教育的現實需求。學校兼辦社會教育作為延伸教育的一種可行又高效的方式,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辛亥革命不僅使中國的政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學術界同樣引起極大震動。中國的教育在此時應勢而變,社會教育思潮被引入中國,尤其是1912年社會教育司的設立更是極大地推動了社會教育的發展,學校兼辦社會教育也逐漸發展為各級各類學校的重要內容之一。一、學校兼辦社會教育概念王雷教授在社會教育概論一書中指出:學校兼辦社會教育是指學校在其職能范圍內兼辦一部分社會教育。具體表現在:“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如人力資源(師資、學生)、物力資源(設施、機構)、文獻資源(圖書資料)、教育活動等,把學校的教育事業推向社會,通過學校教育的推廣與擴充,滿足和帶動社會民眾對教育的需求。”具體地說就是學校不要局限于校門之內,要走出校門和社會接觸,將研究得來的結果通俗化、社會化,教授民眾,使學術普遍化;同時,要開放校門,歡迎人民群眾入校聽講學習、運動、休閑娛樂,充分利用學校設施和資源,使學校教育效率擴張,使民眾共享教育資源,促進社會進步。二、民國初期學校兼辦社會教育產生的原因民國初期學校兼辦社會教育活動搞得轟轟烈烈,究其原因與當時民眾的受教育程度、留學人員的推動、政府的有力支持以及知識分子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密不可分。第一,民眾較低的受教育水平。由于清政府多年的積貧積弱,自我封閉,雖然推行了十幾年“新政”,但是并未解決“民智”、“民心”問題。當時的社會內憂外患,戰亂頻繁,民不聊生,普通人民接受教育的機會少之又少,整體受教育程度低下,大多數平民未受過任何教育,民眾愚昧無知,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這樣的教育情況,急需社會教育的發展來提高民智,開啟民心,把陳腐化的國家變為現代化的國家,轉弱為強、轉貧為富,而學校兼辦社會教育在當時各種物資缺乏的年代無疑是開展社會教育最好的方式。第二,留學歸國人員的推動。民國初期師資短缺、質量參差不齊,早期留學海外的教育家和愛國人士學習了國外的新式教育,有著比較廣闊的思想見識,看到了國外社會教育對于社會改良的重要作用,并對社會教育有一定的研究,比如蔡元培、馬宗榮、晏陽初、陶行知等都對社會教育有獨到的研究。面對中國的教育和社會現狀,他們將學校兼辦社會教育的做法引入中國,以期最大效用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推動了學校兼辦社會教育在中國的發展。第三,政府提供有力的支持。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部總長時“眼見各國社會教育事業之發達,深信社會教育行政之責任,不僅在教育青年,須兼顧多數年長失學之成人,故草擬官制時,堅決主張于普通、專門二司外特設社會教育司”,在教育部官制中對社會教育司的職責等做了詳細的規定,其中亦涉及學校兼辦社會教育的內容,比如通俗教育及講演會事項、博物館、圖書館事項等的規定,在此行政機構和行政條例的指導下,學校兼辦社會教育有了一定的財力和物力保障。第四,知識分子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受當時內憂外患、國弱民愚的社會現實影響,民國初期的教育家大多懷有對國家和社會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將改良社會、提高民智作為己任,一方面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有利資源開展社會教育,同時又會盡一切努力調動自己的資源做好學校兼辦社會教育的事項。三、民國初期學校兼辦社會教育具體活動民國初期是學校兼辦社會教育的一個發展時期,這一時期涌現出很多頗具特色的學校兼辦社會教育活動,主要體現在平民教育中。由于城市和農村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及文化發展程度的不同(城市中大學、中學和小學系統完整,設備齊全,農村則學校較少),當時的平民教育在城市和農村中采用了不同的方式。1.以城市平民為主體的學校兼辦社會教育活動在城市中開展的學校兼辦社會教育活動主要以高等學校兼辦社會教育為主。主要包括兩部分平民教育講演團和平民夜校。平民教育講演團是民國初期學校兼辦社會教育的重要力量。這一時期最具影響力的平民教育講演團主要有兩個: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和平民教育社。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于1919年由北京大學一些愛國進步的學生發起,團員中匯集了當時北京大學大多數學生骨干和積極分子。講演團簡章規定本團團員有輪流出席講演之義務,講演分為定期和不定期兩種。主要向北京市和郊區平民進行講演。19191925年,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在北京講演的題目約有400多個。平民教育社是北京高等師范學校的部分教職員和青年學生聯合發起的,于1919年創辦,1922年成立講演部。同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一樣,平民教育社利用北京高等師范學校的師資、學生、設施等從事社會教育活動。平民夜校是學校兼辦社會教育在城市中的重要表現形式。民國初期高等學校開辦平民夜校現象非常普遍。蔡元培開創的北京大學平民夜校便是典型代表。蔡元培在在北京通俗教育研究會演說詞中提到“鄙人在德國時,嘗見彼邦之大學生徒,每天校外出其所長,教授一般工人以實用知識或外國語言。至法國則有所謂平民大學,為大學教員所組織,專在夜間講演,無論何人均得入校聽講,不因貧富年齡之故稍有歧異。凡此皆所以濟教育之不平,而期于普及。”民國九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后開辦了平民夜校。他在開學日演講中提到“今日為北京大學平民夜校開學日,此事不惟關系重大,也是北京大學準許平民進去的第一日。從前這個地方是不許旁人進去的,現在這個地方,人人都可以進去。但是大學中人有受教育的權利,還不夠,還要全國人享受這種權利才好。所以先從第一步做起,開辦這個平民學校,住在大學附近的人家,也把他的子弟送去求學,現在竟有四百人實在好極,也算不負辦平民夜校的熱心。”北京大學平民夜校的開辦開創了高等學校開辦夜校的先河,使一般平民有了進入學校接受教育的機會,學校利用夜間對一般平民進行識字教育、生計教育等,使廣大平民的教育水平得以提高。平民教育講演團和平民夜校是高等學校兼辦社會教育的重要體現,它們的出現使學校兼辦社會教育成為當時學校教育的重要環節,極大地促進了學校兼辦社會教育活動的發展。2.以農村平民為主體的學校兼辦社會教育活動學校兼辦社會教育初期主要以城市為主,后來逐漸向農村轉移。農村的平民教育活動主要以講演和平民學校為主,既有高等學校組織的活動,亦有教育家在當地創辦的平民學校。北大平民教育講演團不僅僅在城市展開活動,1920年春假開始,他們逐漸到農村進行講演,而后幾年其他的平民教育團體也開始轉向農村。他們利用鄉村小學、廟會、寺院、村頭場地等進行講演,并備有書報,任人觀覽。平民學校也是當時學校辦理社會教育的典型模式,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晏陽初的鄉村平民教育、梁漱溟的鄉村鄉學以及陶行知的鄉村平民教育。晏陽初將平民教育的實施方式分為學校式、社會式和家庭式,其中學校式的平民教育又分為鄉村小學、初級平民教育、高級平民教育、成人補習學校、生計巡回訓練學校、育才學校。這些學校不僅僅面向在校學生,更多地面向普通大眾。晏陽初強調,要貫徹社會教育的實施,必須將民眾進行有效組織,并借學校來推動,以強化學校的社會教育責任。梁漱溟在村學鄉學須知序言中指出“村學鄉學在這里不僅是一個機構,并且是一個團體,它包括學長、學理、理事、教員,以及一村中或一鄉中男女老少人等我們以一村之眾為村學學生,以一鄉之眾為鄉學學生”。他在村學鄉學中實行的教育大部分以成年農民為教育對象,同時也有部分兒童青年。村學中有男子部和婦女部供成人學習,基本課程有識字、唱歌和精神講話。還設有高級部,供受過四五年以上教育的青年學習,把他們培養成鄉村事業干部人才,主要學習史地和農村問題研究。另外還有針對成年人的訓練班,比如師訓、蠶桑、植棉、自衛等。由此可以看出,村學鄉學雖是一所學校,但是其教育對象是所有社會大眾,其辦理社會教育功能可見一斑。另外,梁漱溟一直主張學校應特別重視教育推廣工作,學校應該成為地方社會的中心,而不應僅僅局限于大門之內,這也是梁漱溟學校兼辦社會教育思想的重要體現。民國十三年陶行知等人成立的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計劃以農民為主要對象,推行鄉村平民教育。他認為學校教師是改造農村生活的靈魂。民國十六年,陶行知在南京創辦曉莊師范學校,專門收取農家子弟入學。學校規定,學生必須在課余時間由教師帶領去為附近農民講故事,教他們識字、閱報等。民國二十一年陶行知又在上海與寶山之間創辦山海工學團,與學校密切合作,建立幼兒團、兒童工學團、棉花工學團、養魚工學團、婦女工學團等,讓失學兒童和成人接受教育。陶行知利用學校辦理社會教育的做法使后來很多學校紛紛效仿,進一步推動了學校兼辦社會教育的發展。四、民國初期學校兼辦社會教育對于當代學校辦學的啟示隨著終身教育觀念普及,學習化社會到來,人民大眾對于教育的渴求與日俱增。學校兼辦社會教育也是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民國初期轟轟烈烈的學校兼辦社會教育活動給現代學校兼辦社會教育提供了諸多啟發。第一,學校兼辦社會教育應成為學校教育制度的一環。國家應制定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學校兼辦社會教育進行推廣。各級各類學校也應制定兼辦社會教育的方案、人事管理、財務等,對教師加以長期教育訓練,使兼辦社會教育成為學校工作的重要環節。第二,學校應加強與社區的結合。學校周圍通常聚集有社區,學校應與社區充分結合,兼辦社會教育。一方面,學校應利用社區資源,結合社區文化,與社區保持密切聯系,對社區開展相關社會教育,比如休閑娛樂、環境、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還可對學生家長開展親職教育等。另一方面,學校要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比如家長會資源等,協助各項社會教育活動制定規則、推廣、評比等。第三,農村的現實決定了農村學校兼辦社會教育任重而道遠。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的教育水平已大幅提高,但是跟城市相比,農村仍有大批未受過教育或只受過幾年教育的成人存在,未成年人中輟學率也高于城市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農村缺少高等學校,中小學師資設備等較于城市來說又比較少,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農村學校的投入,提供師資、資金、設施等方面的保障,使農村學校兼辦社會教育得以順利進行。第四,知識分子應多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改良社會提高公民素質視為己任,學校也應增強自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含答案)
- 2025成都市商品房銷售代理合同
- 2025版的車庫租賃合同范本
- 2025標準租房合同范本模板
- 2025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的合同
- 2025中介代理合同協議樣本
- 2025房屋租賃合同協議書格式
- 2025年個體房屋租賃合同范本簡化版
- 2025合作伙伴合同協議書
- 2025國際采購合同示范文本
- 米、面制品安全生產與管理考核試卷
- 資金過橋合同協議
- 2025年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中考英語一模試卷
- 2024年7月1日實施新版醫療器械采購、收貨、驗收、貯存、銷售、出庫、運輸和售后服務工作程序
- JGJ107-2016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
- 登臨詩鑒賞(課堂PPT)
- 建設項目竣工驗收階段工程造價計價與控制
-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薄層砌筑
- 靜電噴涂工藝參數
- 室內裝修趕工措施方案
- 打花巴掌(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