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建筑地面設計規范.doc_第1頁
工業建筑地面設計規范.doc_第2頁
工業建筑地面設計規范.doc_第3頁
工業建筑地面設計規范.doc_第4頁
工業建筑地面設計規范.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業建筑地面設計規范TJ37-79(試行)主編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機械工業部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機械工業部試行日期:1980年3月1日關于頒發工業建筑地面設計規范的通知(79)建發設字第332號(79)一機設院字第560號根據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73)建革設字第239號通知,由第一機械工業部會同有關單位,對一機部頒發的工業建筑地面設計試行規范JBJ5-65進行了修訂,已經有關部門會審。現批準修訂后的工業建筑地面設計規范TJ37-79為全國通用設計規范,自一九八O年三月一日起試行。本規范由第一機械工業部管理,具體解釋等工作,由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二設計院負責。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第一機械工業部一九七九年五月廿八日修訂說明本規范是根據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73)建革設字第239號通知,由我部第二設計院會同有關設計、施工和科研單位,共同對我部原工業建筑地面設計試行規范JBJ5-65進行修訂而成。在修訂過程中,進行了比較廣泛的調查研究,總結了我國各地工業建筑地面設計的實踐經驗,吸取了工業廠房的地坪改革專題研究成果,又補充了必要的科學試驗,并征求了全國有關單位的意見,對混凝土墊層的計算及地面防腐蝕等重點內容,曾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討論研究,最后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審查定稿。修訂后的規范共分五章和八個附錄。修訂的主要內容有:補充了混凝土墊層有關構造規定,修改了單個荷載和多個荷載的彎矩計算公式,改進了混凝土墊層厚度選擇表,增加了一批新型防腐蝕材料的選用要求。在試行過程中,請各單位注意積累資料,總結經驗,如發現需要修改或補充之處,請將意見及有關資料寄交我部第二設計院,并請抄送我部設計總院,以便今后進一步修訂。第一機械工業部一九七九年四月主要符號P-荷載,一個支承面上的重量P0-位于計算中心的荷載Pi-位于通過P0作用中心之直線同一側的任一荷載Si-Pi作用中心與P0作用中心之間的距離Sj-角隅荷載取值區域最大邊長Smax-彎矩影響最大有效距離r-圓形荷載支承面的半徑,或當量圓半徑rj-圓形荷載計算半徑rj0-計算中心的圓形荷載計算半徑a-矩形荷載支承面的長度,或當量長度aj-矩形荷載計算長度b-矩形荷載支承面的寬度,或當量寬度bj-矩形荷載計算寬度A-荷載支承面的面積l-混凝土墊層相對剛度半徑l0-混凝土墊層每厘米厚度的相對剛度半徑h-混凝土墊層厚度h1-墊層以上各構造層的總厚度M-每厘米寬度上的彎矩1-圓形荷載彎矩系數2-矩形荷載彎矩系數Eh-混凝土彈性模量E0-壓實填土地基變形模量Rl-混凝土的抗拉設計強度K-混凝土墊層的強度設計安全系數km-彎矩影響系數kmi-Pi對P0所產生的彎矩影響系數kc-角隅極限承載力與板中極限承載力的比值第一章 總則第1條 工業建筑地面設計必須滿足生產和使用要求,貫徹區別對待的原則,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工業廢料,盡量節約木材、水泫和其它貴重材料,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第2條 本規范適用于工業企業的生產建筑和輔助生產建筑中常用的室內、外地面(包括底層地面和樓層地面)的設計。第3條 按本規范設計時,材料和施工的質量應符合現行地面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建筑防腐蝕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及有關標準、規范的要求。對濕陷性黃土、膨脹工地區的地面設計,尚應按現行的有關標準、規范執行。第二章 地面類型選擇第4條 底層地面的基本構造層一般為面層、墊層和地基;樓層地面的基本構造層一般為面層和樓板。當上述基本構造尚不能滿足使用或構造要求時,可增設其它構造層,如結合層、隔離層、找平層等。現澆整體面層和以膠泥或砂漿結合的塊材面層,宜采用混凝土墊層;以砂或爐渣結合的塊材面層,宜采用碎石、礦渣、灰土或三合土等墊層。面層、結合層、找平層的厚度和隔離層材料的層數及墊層最小厚度,可按本規范附錄一采用。第5條 地面類型的選擇,應根據生產特征、使用要求和技術經濟條件,綜合考慮確定。當局部地段受到較嚴重的特理或化學作用時,應采取局部措施,不得因此提高其它部分的設計標準。第6條 經常承受機械磨損、沖擊作用的地段,地面類型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一、通行電瓶車、載重汽車、叉式裝卸車及從車輛上傾卸物件或在地面上翻轉小型零部件等地段,宜采用混凝土墊層兼面層或細石混凝土面層;二、通行鐵輪車、滾動電纜盤或拖運尖銳金屬物件等磨損嚴重的地段,宜采用不低于250號的混凝土墊層兼面層或鋼屑水泥等面層。在磨損強烈的局部地段,也可采用水泥砂漿結合的鑄鐵板面層;三、行駛履帶式運輸工具的地段,宜采用水泥砂漿結合的塊石等面層;四、有笨重物件沖擊時,宜采用素土或礦渣等地面。第7條 地面上直接安裝普通金屬切削機床的地段,應采用混凝土墊層兼面層或細石混凝土等面層。第8條 堆放鐵塊、鋼錠、砂箱等笨重物料的地段,宜采用素土、礦渣或碎石等地面。第9條 有較高清潔要求的地段,宜采用水磨石面層。當同時有較高清潔和彈性等使用要求時,宜采用菱苦土或軟聚氯乙烯板面層,當上述材料還不能完全要求時,可局部采用木板面層。注:水泥石屑或涂刷涂料的水泥類面層,也可用于有較高清潔要求的地段。菱苦土面層不應用于經常受潮濕或有熱源影響的地段。在金屬管道、金屬構件同菱苦土的接觸處,應采取防護措施。第10條 有水或非腐蝕性液體浸濕的地段,宜采用現澆水泥類面層。此時,底層地面和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可不設置隔離層;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面,宜設置隔離層。第11條 有腐蝕性介質作用的地段,地面防腐蝕材料的選用,宜符合本規范附錄二的要求;地面類型的選擇,應結合當地條件,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并應符合下列要求:一、面層(包括塊材面層的灰縫)材料,應根據地面上介質的種類、濃度、溫度和數量以及機械作用、熱作用等使用要求進行選擇;二、塊材面層的結合層材料,可根據塊材類別和灰縫材料按本規范附錄三選用;三、隔離層材料一般采用油氈類卷材,當介質的腐蝕性較強且作用量較大時,可適當增加油氈類卷材的層數或用玻璃鋼、軟聚氯乙烯板;四、底層地面宜采用混凝土墊層,混凝土標號不應低于100號,厚度不宜小于80毫米。注:偶而有酸堿滴落、便于沖洗、人行較少的地段,可采用涂刷防腐蝕涂料的水泥類面層。有腐蝕性液體或有易于潮解的腐蝕性固體作用、經常處于潮濕狀態的地面,宜設置隔離層。第12條 生產過程中有汞滴落的地段,可采用涂刷涂料的水泥類面層或軟聚氯乙烯板面層。此時,底層地面應采用混凝土墊層,樓層地面應加強其剛度及整體性。第13條 有防潮(防止地下潮氣和毛細水滲透)要求的地段,可采用混凝土墊層兼面層或細石混凝土等面層,當上述材料尚不能滿足防潮要求時,宜采用瀝青砂漿面層或增設隔離層。隔離層可采用油氈類卷材、瀝青砂漿等材料,防潮要求較低時,也可采用瀝青涂覆式隔離層。第14條 季節性冰凍地區非采暖房間的地面,當土壤標準凍深大于600毫米,且在凍深范圍內為漿脹或強凍脹土時,宜采用碎石、礦渣地面或預制混凝土板面層。當必須采用混凝土墊層時,應在墊層下加設防凍脹層。防凍脹層應選用中粗砂、砂卵石、爐渣或爐渣石灰土等非凍脹材料。其厚度應根據當地經驗確定,也可按表1選用。防凍脹層厚度 表1注:土壤的標準凍深和土壤凍脹性分類,應按現行工業與民用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的規定確定。采用爐渣石灰土作防凍脹層時,其重量配合比一般為爐渣素土熟化石灰=721,壓實系數不宜小于0.95,且凍前齡期應大于一個月。第15條 有灼熱物件接觸或高溫影響的地段,宜采用素土、礦渣等地面,當同時有平整及一定的清潔要求時,可局部采用以砂結合的鑄鐵板面層。第16條 按現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需采用不發生火花地面時,宜采用細石混凝土、水泥石屑、水磨石等面層,但其骨料必須為不發生火花者。第17條 生產過程中,有食品或藥物直接與地面接觸的地段,面層不得采用有毒性的塑料、涂料或水玻璃類等材料。注:材料的毒性應經有關衛生防疫部門鑒定。第三章 混凝土墊層第一節 一般規定第18條 混凝土墊層(包括墊層兼面層)宜選用標號較高的混凝土。墊層的混凝土標號,一般不低于100號,當墊層厚度僅為構造需要或利用低標號水泥時,可采用75號。墊層兼面層的混凝土標號,不應低于150號。第19條 混凝土墊層厚度應根據正常使用條件下的主要地面荷載(堆料、設備和無軌運輸車輛等)確定,并應遵守下列規定:一、在同一地段內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主要地面荷載時,應分別求出厚度,并以其最大者作為該地段的墊層厚度;二、當相鄰地段所求出墊層厚度不一致時,宜采用不同的厚度,但在技術經濟上合理時,也可采用同一厚度;三、對個別重荷載,應盡量采取局部措施解決,不可因此而增加整個地段的墊層厚度。第二節 荷載計算規定第20條 地面荷載可根據其支承面的數量、間距及幾何形狀,分為下列單個荷載和多個荷載進行計算:一、凡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一般按單個荷載計算:1.只有一個支承面,其幾何形狀為圓形或矩形者;2.有若干個支承面,其幾何形狀為圓形且各支承面中心間距大于彎矩影響最大有效距離者。彎矩影響的最大有效距離可按表2采用。二、凡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一般按多個荷載計算:1.支承面幾何形狀復雜不宜按單個圓形或單個矩形荷載計算者;2.有若干個支承面,其幾何形狀為圓形且各支承面中心間距小于彎矩影響最大有效距離者。注:荷載為一個支承面上的重量。荷載支承面幾何形狀為圓形者,包括按本規范第21條、第23條規定的當量圓形。支承面幾何形狀為矩形者,包括本規范第22條規定的當量矩形。彎距影響最大有效距離(Smax) 表2表中 -圓形荷載計算半徑(厘米),按本規范第24條確定; l-混凝土墊層相對剛度半徑(厘米),可按下式計算:式中 l0-混凝土墊層每厘米厚度的相對剛度半徑,可按計算或按表3采用;h-混凝土墊層厚度(厘米),先根據經驗假定;Eh-混凝土彈性模量(公斤/平方厘米),按現行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采用;E0-壓實填土地基變形模量(公斤/平方厘米),按表4采用。混凝土墊層每厘米厚度的相對剛度半徑(l0) 表3壓實填土地基變形模量(E0) 表4注:土壤過濕者系指壓實后的填土持力層,位于地下毛細水上升的高度范圍內或相對含水量d(d=/l為天然含水量,1為液限)達到0.55時的狀態。各類土壤地下毛細水的上升高度一般為:粗砂、中砂0.3米,細砂0.5米,輕亞粘土0.8米,亞粘土1.3米,粘土2.0米。第21條 荷載支承面近似于圓形、長寬比小于2(如矩形支承面長度a0.6l,則長寬比不限)的矩形或近似于矩形時,可化為當量圓形,其當量圓半徑應按下式計算:式中 r-當量圓半徑(厘米);A-荷載支承面面積(平方厘米)。第22條 荷載支承面近似于長寬比a/b2的矩形時,可按面積相等、形狀相似的原則化為當量矩形。此時,當量長度可為a,當量寬度可為b。第23條 荷載支承面的幾何形狀復雜時,可將整個支承面按本規范第21條的規定,劃分為若干當量圓形荷載,且各當量圓半徑不應大于混凝土墊層的相對剛度半徑。注:rl的圓形荷載和a/b2的矩形荷載,如有必要按多個荷載計算時,可按本條規定化為若干當量圓形荷載。第24條 圓形荷載的計算半徑、矩形荷載的計算長度和計算寬度,可按下列公式計算:一、面層為現澆細石混凝土或混凝土墊層兼面層時圓形荷載的計算半徑 矩形荷載的計算長度 矩形荷載的計算寬度 二、其它類型的面層即面層與墊層不能共同受力時圓形荷載的計算半徑 矩形荷載的計算長度 矩形荷載的計算寬度 式中 r-圓形荷載支承面的半徑,或當量圓半徑(厘米);a-矩形荷載支承面的長度,或當量長度(厘米);b-矩形荷載支承面的寬度,或當量寬度(厘米);h1-墊層以上各構造層的總厚度(厘米)。注:面層為現澆細石混凝土時,應以面層和墊層的總厚度作為計算厚度,并可以墊層的混凝土標號作為計算標號。第三節 彎矩計算第25條 縮縫為平頭縫構造的混凝土墊層,單個荷載作用下的彎矩應按下列公式計算:一、圓形荷載N 角隅彎矩 (9)N 板中彎矩 (10)二、矩形荷載N 角隅彎矩 (11)N 板中彎矩 (12)式中 M-單位寬度上的彎矩(公斤-厘米);P-荷載(噸);1-圓形荷載彎矩系數,按本規范附錄四附表9采用;2-矩形荷載彎矩系數,按本規范附錄四附表10采用;kc-角隅極限承載力與板中極限承載力的比值,按表5采用。角隅極限承載力與板中極限承載力的比值 表5第26條 縮縫為平頭縫構造的混凝土墊層,多個荷載作用下的彎矩宜按下場列公式計算:N式中 P0-位于計算中心的荷載(噸),應在荷載群的外圍選取一個最不利者,求角隅彎矩時,P0應置于板角;a1i-第i個圓形荷載彎矩系數,可根據rji/l值按本規范附錄四附表9采用。rji可按rji=1/2(rxi+ryi)計算(圖1);Pi-位于通過P0作用中心之直線同一側的任一荷載(噸);kmi-Pi對P0產生的彎矩影響系數,按本規范附錄四附表11采用;圖1 角隅荷載取值區域示意 圖2 板中荷載取值區域示意注:當荷載分布面小于角隅荷載取值區域(SjSj)時,彎矩應按公式(13)計算;當荷載分布面大于角隅荷載取值區域時,應取公式(13)或公式(14)中彎矩較大者。按公式(13)或公式(14)計算時,均應選取最不得荷載。最不利荷載系指產生最大彎矩時的荷載。角隅荷載取值區域的最大邊長為Sj=30l0(厘米)。公式(13)和公式(14)中的彎矩系數1,應根據rj0/l值按本規范附錄四附錄9采用,rj0為計算中心之圓形荷載的計算半徑(厘米)。第四節 墊層厚度計算第27條 縮縫為平頭縫構造的混凝土墊層厚度,應按下式計算:式中 K-混凝土墊層的強度設計安全系數,應采用1.5;Rl-混凝土設計抗拉強度(公斤/平方厘米),按現行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采用。注:h應采用漸近法確定。第28條 縮縫為平縫構造的混凝土墊層,當板邊加肋時,板肋的尺寸可按本規范第41條有關規定確定,板厚可按本規范公式(15)計算,但不宜大于12厘米。注:板邊加肋時,必須按本規范公式(10)、(12)可(14)求板中彎矩。當板中彎矩系按單個荷載確定時,尚應按現行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驗算板的沖切強度。第29條 縮縫為平頭縫構造的混凝土墊層,在墊層下設有灰土等地基加強層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時,墊層厚度可乘折系數0.75,但不得小于6厘米。一、折減前的墊層厚度不應大于15厘米;二、地基加強層的厚度應大于墊層厚度。第30條 縮縫的企口縫構造的混凝土墊層,其構造應符合本規范第36條的有關規定,墊層厚度可按下列規定確定:一、當彎矩由平頭縫構造時的角隅彎矩確定時,按本規范公式(15)求出的厚度可乘折減系數0.8;二、當彎矩由平頭縫構造時的板中彎矩確定時,墊層厚度不得折減。第31條 當無軌運輸車輛,普通金屬切削機床或大面積密集堆料等為主要地面荷載,并符合下列條件時,縮縫為平頭縫構造的混凝土墊層厚度,也可按本規范附錄五進行選擇。一、行駛無軌運輸車輛,其規格為8噸載重汽車、5噸叉式裝卸車、12噸三軸載重汽車以下者;二、直接安裝普通金屬切削機床,其規格小于或等于表列代表型號者;三、大面積密集堆料,其重量小于5噸/平方米,且不大于地基允許承載力者。第四章 地基第32條 地面應鋪設在均勻密實的基土上。對淤泥、淤泥質土、沖填土及雜填土等軟弱地基的利用或處理,可參照現行工業與民用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第33條 墊層下的填土,不得使用過濕土、淤泥、腐植土、凍土、膨脹土以及有機物含量大于8%的土。填土的壓實系數(土的控制干容重與最大干容重的比值)不應小于0.9,壓實系數應經現場試驗確定,當無條件時,可按表6選用相應的控制干容重。注:重要工程或工程量較大時,尚應用觸探配合檢驗,如采用錘重10公斤、落距50厘米的輕便觸探時,對粘性填土要求貫入土中深度30厘米的錘擊數,一般在25擊以上。填土地基質量控制值 表6續表796-1#注:當填土的最優含水量介于表列數值之間時,控制干容重可用插入法取值。第34條 直接受大氣影響的地面(如室外地面、散水及入口坡道等),當采用混凝土墊層時,宜在墊層下鋪設砂、爐渣、碎石、礦渣、灰土及爐渣石灰土等水穩性較好的材料,厚度不宜小于6厘米。注:如屬季節性冰凍地區,尚應遵守本規范第14條關于設置防凍脹層的規定;如要利用灰土等材料的強度時,尚應遵守本規范第29條有關設置地基加強層的規定。第五章 構造第35條 建筑物的底層地面,一般高出室外地面150毫米,如生產要求或其它必要原因,可適當調整。第36條 室內、外的混凝土墊層,應設置縱向、橫向縮縫,并應符合下列要求:一、縱向縮縫應采用平頭縫(圖3)或企口縫(圖4),其間距一般為36米。圖3 平頭縫 圖4 企口縫二、橫向縮縫宜采用假縫(圖5),其間距一般為612米,室外地面或高溫季節施工的地面,假縫間距宜采用6米。圖5 假縫注:縱向縮縫采用企口縫時,墊層的構造厚度不宜小于150毫米。企口縫折模時的混凝土抗壓強度不宜低于30公斤/平方厘米。第37條 平頭縫和企口縫的縫間不得旋轉隔離材料,必須彼此緊貼。假縫的縫寬一般為520毫米,縫內應填水泥砂漿。第38條 室外地面的混凝土墊層,宜設置伸縫,其間距一般為30米,縫寬一般為2030毫米,縫內應填瀝青類材料,沿縫兩側的混凝土板邊應局部加強。第39條 大面積密集堆料的地面,混凝土墊層的縱向、橫向縮縫,均應采用平頭縫,其間距不宜大于6米。第40條 鋪設在凍脹、強凍脹土上的地面,如采用混凝土墊層時,縱向、橫向縮縫均應采用平頭縫,其間距不宜大于3米。第41條 混凝土墊層板邊加肋時,宜用于室內,縱向、橫向縮縫均應采用平頭縫(圖6)其間距宜為612米,高溫季節施工時,一般采用6米。圖6 板邊加肋構造示意第42條 鋪設在混凝土墊層上的面層,其分格縫應符合下列要求:一、瀝青類面層和塊材面層可不設縫;二、細石混凝土面層的分格縫,應與墊層的縮縫對齊,但設有隔離層的水玻璃混凝土、耐堿混凝土面層的分格縫,可不與墊層的縮縫對齊;三、水磨石、水泥砂漿等面層的分格縫,除應與墊層的縮縫對齊外,尚可根據具體設計要求縮小間距。第43條 底層地面的沉降縫和樓層地面的沉降縫、伸縮縫及防震縫的設置,均應與結構相應的縫處理一致,且應貫通地面各構造層。第44條 有水或其它液體需要排除時,地面應設朝向排水溝或地漏的斜坡,其坡度應符合下列要求:一、整體面層或表面比較光滑的塊材面層一般為12%;二、表面比較粗糙的塊材面層一般為23%。當液體的腐蝕性較強、笛度和流量較大時,上述坡度宜采用上限,在不影響生產操作和通行的條件下,尚可局部采用4%。第45條 排水溝的縱向坡度,一般不小于0.5%。第46條 底層地面的坡度,宜采用修正地基高程做成;樓層地面的坡度,宜采用變更找平層的厚度或結構起坡。第47條 有水或其它液體作用的地面與墻、柱等連接處,應分別設置踢腳板或墻裙。踢腳板的高度不宜小于150毫米。如液體有腐蝕性時,則踢腳板或墻裙應采用耐腐蝕材料制成。第48條 有水或其它液體流淌的地段與相鄰地段之間,應設置擋水。第49條 樓面孔洞四周宜設置翻邊,高度不宜小于100毫米。防腐蝕地面的翻邊高度,不應小于150毫米。第50條 防腐蝕地面在靠近墻、柱、門、設備基礎和洞口等處,必須設有背向斜坡;地漏中心與墻、柱、梁等主要承重構件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400毫米。第51條 地漏四周、排水地溝及地面轉角處的隔離層,應適當增加層數或局部采用性能較好的隔離層材料。第52條 在坡道上或經常有水、油脂、油等各種易滑物質的地面上,應采取適當的防滑措施。第53條 建筑物四周應鋪設散水、排水明溝或散水帶明溝。散水的寬度,應根據土壤性質、氣候條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型式而定,一般為6001000毫米;當采用無組織排水時,散水的寬度可按檐口線放出200300毫米。散水的坡度可為35%。當散水采用混凝土時,宜按30米間距設置伸縫,散水與外墻之間宜設縫,縫寬可為2030毫米,縫內應填瀝青類材料。第54條 在有強烈沖擊、磨損等作用的溝坑邊緣,應采取加強措施。附錄一 面層、結合層、找平層的厚度和隔離層材料的層數及墊層最小厚度(一)面層厚度附表1續表注:水泥砂漿面層配合比宜為12,水泥標號不宜低于400號。鋼屑水泥和水磨石面層的厚度包括水泥砂漿結合層在內。塊石為有規則的截錐體,頂面部分應粗琢平整,底面積不應小于頂面面積的60%。雙層木板面層厚度不包括毛地板厚,其面層用硬木制作時,板的凈厚度宜為12毫米。本規范中瀝青類材料所用瀝青均指石油瀝青。三合土配合比宜為熱化石灰砂:碎磚=124,灰土配合比宜為熟化石灰粘性土=37。(二)結合層厚度附表2注:以缸磚作耐腐蝕地面時,結合層的材料和厚度可參照標型耐酸瓷磚。(三)隔離層材料的層數附表3注:石油瀝青油氈不應低于350號。軟聚氯乙烯板厚度宜為12毫米。(四)找平層厚度附表4注:玻璃鋼隔離層下用水泥砂漿作找平層時,應采用不小于20毫米厚的12水泥砂漿。(五)墊層最小厚度附表5注:表中熟化石灰可用粉煤灰、電石渣等代替,砂可用爐渣代替,碎磚可用碎石、礦渣等代替。附錄二 地面防腐蝕材料選用要求(一)瀝青類材料1.瀝青膠泥可用于鋪砌塊材面層,或鋪貼卷材類隔離層。瀝青砂漿和瀝青混凝土宜用于鋪筑整體面層;瀝青砂漿可用于花崗巖條石的結合層。熱瀝青可用于鋪貼卷材類隔離層或做涂覆式隔離層。2.在常溫下可用于下列腐蝕介質作用的地段:硫酸 濃度不大于 50%鹽酸 濃度不大于 20%硝酸 濃度不大于 10%氫氟酸 濃度不大于 5%氫氧化鈉 濃度不大于 20%碳酸鈉、氯化鈉 任意濃度3.有苯、丙酮、汽油等有機溶劑作用時,不應采用瀝青類材料。4.使用溫度不宜大于50。5.宜用于室內地面。注:瀝青膠泥應根據不同的耐熱穩定性要求進行配制。瀝表膠泥的耐熱穩定性要求應根據使用部位的最主溫度按附表6確定;承受持續荷載的部位耐熱穩定性指標應適當提高。瀝青膠泥用于耐氫氟酸介質時,粉料應選用石墨粉或重晶石粉。瀝青膠泥的耐熱穩定性要求 附表6(二)水玻璃類材料1.水玻璃膠泥、水玻璃砂漿可用于鋪砌塊材面層。水玻璃混凝土可用于鋪筑整體面層。2.在常混下可用于任意濃度的硫酸、鹽酸、硝酸、磷酸或醋酸等腐蝕介質作用的地段。3.有氫氟酸、高級脂肪酸、氫氧化鈉和呈堿堿性反應的鹽類溶液(如碳酸鈉)作用時,不應采用水玻璃類材料。4.在水泥類基層上用水玻璃類材料作面層或結合層時,必須設置卷材類隔離層。(三)硫磺膠泥、硫磺砂漿1.硫磺膠泥、硫磺砂漿可用于澆灌塊材面層或灰縫。2.在常溫下可用于下列腐蝕介質作用的地段:硫酸、鹽酸、磷酸 任意濃度硝酸 濃度不大于 40%氫氟酸 濃度不大于 40%醋酸 濃度不大于 50%3.有氫氧化鈉以及苯、丙酮等有機溶劑作用時,不應采用硫磺膠泥和硫磺砂漿。4.現用溫度不宜大于80。5.不宜用于有重物撞擊的地段。注:硫磺膠泥用于耐氫氟酸介質時。粉料應選用石墨粉。(四)樹脂類材料1.樹脂膠泥可用于鋪砌塊材面層或勾縫。玻璃鋼可作整體面層或隔離層。2.在常溫下樹脂類膠泥和玻璃鋼可用于下列腐蝕介質作用的地段:(1)環氧樹脂(E-44)硫酸 濃度不大于 60%鹽酸 濃度不大于 36%硝酸 濃度不大于 5%磷酸 濃度不大于 85%醋酸 濃度不大于 5%氫氧化鈉 濃度不大于 40%苯、汽油(2)酚醛樹脂硫酸 濃度不大于 80%鹽酸 濃度不大于 36%硝酸 濃度不大于 5%苯、丙酮、汽油注:在氫氧化鈉作用下不可用酚醛脂。(3)環氧酚醛(73)硫酸 濃度不大于 60%鹽酸 濃度不大于 36%硝酸 濃度不大于 5%苯、汽油(4)環氧呋喃(73)硫酸 濃度不大于 60%鹽酸 濃度不大于 36%硝酸 濃度不大于 5%氫氧化鈉 濃度不大于 40%汽油(5)環氧煤焦油(55)硫酸 濃度不大于 50%鹽酸 濃度不大于 30%硝酸 濃度不大于 5%氫氧化鈉 濃度不大于 40%注:在苯、丙酮、汽油作用下,不應采用環氧煤焦油。(6)不飽和聚樹脂(雙酚A型)硫酸 濃度不大于 50%鹽酸 濃度不大于 30%硝酸 濃度不大于 40%氫氟酸 濃度不大于 40%鉻酸 濃度不大于 10%醋酸 濃度不大于 50%氫氧化鈉 濃度不大于 20%汽油注:當以雙酚A型不飽和聚酯樹脂混凝土、砂漿作整體面層時,其耐腐蝕指標也可采用上述指標。雙酚A型不飽和聚酯樹脂膠泥、砂漿、混凝土,當用于耐氫氟酸介質時,其粉料應采用重晶石粉或硫酸鋇粉,粗、細骨料應采用重晶石、重晶石砂。3.玻璃鋼整體面層不宜用于有較強沖擊和經常磨損的部位。4.樹脂類材料的使用溫度可按附表7采用。樹脂類材料的使用溫度 附表7注:表列數值為常溫固化時的使用溫度。(五)軟聚氯乙烯板1.軟聚氯乙烯板可作整體面層或隔離層。2.在常溫下可用于下列腐蝕介質作用的地段。硫酸 濃度不大于 50%硝酸 濃度不大于 40%氫氟酸 濃度不大于 40%鹽酸 任意濃度氫氧化鈉 濃度不大于 40%3.有苯、丙酮、汽油等有機溶劑作用時,不應采用軟聚氯乙烯板。4.使用溫度不宜大于60。5.不宜用于有尖銳物體拖拉、撞擊的地段和室外地面。6.板縫應焊接,轉角處應做成圓角。(六)耐堿混凝土1.耐堿混凝土宜做整體面層。2.在常溫下可用于濃度不大于17%的氫氧化鈉和濃度不大于26%的碳酸鈉作用的地段。注:耐堿混凝土應以耐堿骨料和不低于400號的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其抗壓強度不宜小于250公斤/平方厘米。抗滲標號不宜小于12公斤/平方厘米。以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的細石混凝土或水磨石等整體面層,可用于常溫下濃度不大于8%的氫氧化鈉作用的地段。(七)耐腐蝕塊材1.塊材面層的耐腐蝕性能應根據塊材及灰縫材料的耐腐蝕性能確定。2.標型、板型而酸瓷磚、輝綠巖鑄石板及花崗巖條石等塊材在常溫下可用于下列腐蝕介質作用的地段:硫酸、鹽酸、硝酸 任意濃度氫氧化鈉(耐酸瓷磚、花崗巖條石) 濃度不大于20%氫氧化鈉(輝綠巖鑄石板) 任意濃度苯、丙酮、汽油3.具有氫氟酸作用時,不應采用標型、板型耐酸瓷磚或輝綠巖鑄石板等塊材。4.瀝青浸漬磚應符合本附錄有關瀝青類材料的使用規定,當使用溫度小于30時,宜采用60號瀝青浸漬;使用溫度為3040時,應采用39號瀝青浸漬。5.板型塊材不宜用于有沖擊作用的地段。注:耐酸陶板或缸磚,除氫氫酸介質外,也可用于上述腐蝕介質作用的地段。安山巖、玄武巖、文石等天然石材以及煤古石磚等地方材料用于防腐蝕地面時,其耐腐蝕必能應經試驗確定。附錄三 防腐蝕塊材面層的結合層材料選擇表附表8注:水泥砂漿結合層,不宜用于有隔離的地面。附錄四 彎矩系數1、2及彎矩影響系數km圓形荷載彎矩系數(1) 附表9續表注:當rj/l0.10時,可按rj/l=0.10查表。矩形荷載彎矩系數(a2) 附表10注:當bj/l0.1時,可按bj/l=0.1查表。彎矩影響系數(km) 附表11續表附錄五 混凝土墊層厚度選擇表(毫米)附表12續表注:當墊層上有現澆細石混凝土面層時,表列厚度應減去面層的厚度,但不應小于60毫米。當混凝土墊層板邊加肋(不宜用于大面積密集堆料的地段)或在墊層下設有灰土等地基加強層時,表列厚度可乘折減系數0.75;當同時采用板邊加肋和地基加強層時,不宜作二次折減。折減后的厚度,對直接安裝普通金屬切削機床的地段,不宜小于100毫米。支承間距80厘米、支承面積3030平方厘米的物件,按投影面積計算的平均重量5噸/平方米,墊層厚度也可按“大面積密集堆料”選用。附錄六 混凝土墊層設計舉例例一 某汽輪發電機車間轉子裝配工段,地面上的主要荷載為支托轉子的活動支架,該支架有4個輪子,滿載時總重16噸,每個輪子承重4噸,支架的平面尺寸及輪寬如附圖1,基土為過濕的亞粘土。似采用混凝土墊層兼面層的構造類型,縮縫為平頭縫,求墊層厚度。附圖1 附圖2已知輪子支承面長度a=10厘米,寬度b為一條線,按0.1l計。假定墊層厚度h=20厘米,采用200號混凝土,由現行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查得Ri=13公斤/平方厘米,由表4查得E0=80公斤/平方厘米,由表3查得lc=4.89,按公式(1)l=l0h=4.8920=97.8厘米,因此,b=0.197.89.8厘米。矩形支承面的長寬比可化為當量圓計算,其半徑此處,角隅彎矩按公式(15)算出厚度與假定厚度一致,所以,該工段的混凝土墊層厚度定為20厘米。例二 某廠金工車間,大件工段地面上主要荷載為直接擱置圓軸,圓軸重量為20噸,長3米,與地面呈線形接觸;中小件工段有少數大型和精密機床,均有設備基礎,其余為普通金屬切削機床,直接安裝在地面上,該工段中間倉庫有密集堆放的加工件,重量為5噸/平方 米,無軌運輸工具為4噸載重汽車,車間地基為粘土,地下水位-10.5米,求該車間混凝土墊層厚度。(一)大件工段墊層厚度按20號圓軸荷載計算確定,采用200號混凝土墊層兼面層的構造類型,縮縫采用平頭縫,由現行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查得Ri=13公斤/平方厘米,由表4查得E0=200公斤/平方厘米,由表3查行l0=3.6,已知a=300厘米,b=0.1l,假定h=18厘米,l=3.618=64.8厘米,因此,b=0.164.8=64.8厘米。按第24條的規定,墊層兼面層時aj=a,bj=b,aj/bj=300/6.48=46.3,由附表10查得2=45.2。按公式(11)M=2P=45.220=904公斤-厘米。按公式(15)計算厚度與假定厚度比較接近,所以,大件工段混凝土墊層兼面層的厚度確定為18厘米。(二)中小件工段擬采用200號細石混凝土面層和100號混凝土墊層,根據第24條規定,計算標號按墊層的混凝土標號采用。按附錄五分別查得墊層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