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
Codeforthermaldesignofcivilbuilding
自2023年4月1日起實行
GB50176-2023
規范的I重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和符號;3.熱工計算基本參數
和措施;4.建筑熱工設計原則;5.圍護構造保溫設計;6.圍護構造隔熱設計;
7.圍護構造防潮設計;8.自然通風設計;9.建筑遮陽設計。
規范修訂的重要技術內容是:1.細化了熱工設計分區;2.細分了保溫、隔
熱設計規定;3.修改了熱橋、隔熱計算措施;4.增長了透光圍護構造、自然通
風、遮陽設計的內容;5.補充了熱工設計計算參數。
1總則
1.0.1為使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與地區氣候相適應,保證室內基本日勺熱環境規定,
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的I方針,制定本規范。
1.0.2本規范合用于新建、擴建和改建民用建筑的J熱工設計。本規范不合用于
室內溫濕度有特殊規定和特殊用途歐I建筑,以及簡易日勺臨時性建筑。
1.0.3民用建筑的I熱工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
關原則日勺規定。
2術語和符號
2.1術語
2.1.1建筑熱工buildingthermalengineering
研究建筑室外氣候通過建筑圍護構造對室內熱環境的I影響、室內外熱濕作用
對圍護構造的影響,通過建筑設計改善室內熱環境措施的學科。
2.1.2圍護構造buildingenvelope
分隔建筑室內與室外,以及建筑內部使用空間的建筑部件。
2.1.3熱橋thermalbridge
圍護構造中熱流強度明顯增大的部位。
2.1.4圍護構造單元buildingenvelopeunit
圍護構造口勺經典構成部分,由圍護構造平壁及其周圍梁、柱等節點共同構成。
2.1.5導熱系數thermalconductivity,heatconductioncoeffi-cient
在穩態條件和單位溫差作用下,通過單位厚度、單位面積勻質材料口勺熱流量。
2.1.6蓄熱系數coefficientofheataccumulation
當某一足夠厚度的勻質材料層一側受到諧波熱作用時,通過表面口勺熱流波幅
與表面溫度波幅日勺比值。
2.1.7熱阻thermalresistance
表征圍護構造自身或其中某層材料阻抗傳熱能力的物理量。
2.1.8傳熱阻heattransferresistance
表征圍護構造自身加上兩側空氣邊界層作為一種整體的阻抗傳熱能力的物
理量。
2.1.9傳熱系數heattransfercoefficient
在穩態條件下,圍護構造兩側空氣為單位溫差時,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
傳遞的熱量。傳熱系數與傳熱阻互為倒數。
2.1.10線傳熱系數linearheattransfercoefficient
當圍護構造兩側空氣溫度為單位溫差時,通過單位長度熱橋部位的附加傳熱
量。
2.1.11導溫系數thermaldiffusivity
材料的導熱系數與其比熱容和密度乘積的比值,表征物體在加熱或冷卻時,
各部分溫度趨于一致的能力,也稱熱擴散系數。
2.1.18延遲時間timelag
圍護構造內側空氣溫度穩定,外側受室外綜合溫度或室外空氣溫度周期性變
化的作用,其內表面溫度最高值(或最低值)出現時間與室外綜合溫度或室外空氣
溫度最高值(或最低值)出現時間日勺差值。
2.1.19露點溫度dew-pointtemperature
在大氣壓力一定、含濕量不變的條件下,未飽和空氣因冷卻而抵達飽和時的
溫度。
2.1.20冷凝condensation
圍護構造內部存在空氣或空氣滲透過圍護構造,當圍護構造內部的溫度到達
或低于空氣口勺露點溫度時,空氣中的水蒸氣析出形成凝結水的現象。
2.1.21結露dewing
圍護構造表面溫度低于附近空氣露點溫度時,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圍護構造表
面析出形成凝結水的現象。
2.1.22水蒸氣分壓partialvaporpressure,partialpressureofwatervapor
在一定溫度下,濕空氣中水蒸氣部分所產生的壓強。
2.1.23蒸汽滲透系數coefficientofvaporpermeabi1ity
單位厚度歐I物體,在兩側單位水蒸氣分壓差作用下,單位時間內通過單
位面積滲透日勺水蒸氣量。
2.1.24蒸汽滲透阻vaporresistivity
一定厚度的物體,在兩側單位水蒸氣分壓差作用下,通過單位面積滲透單位
質量水蒸氣所需要的時間。
2.1.25輻射溫差比theratioofverticalsolarradiationandin-door
outdoortemperaturedifference
累年1月南向垂直面太陽平均輻照度與1月室內外溫差的比值。
2.1.26建筑遮陽shading
在建筑門窗洞口室外側與門窗洞口一體化設計啊遮擋太陽輻射啊構件。
2.1.27水平遮陽overhangshading
位于建筑門窗洞口上部,水平伸出[1勺板狀建筑遮陽構件。
2.1.28垂直遮陽flankshading
位于建筑門窗洞口兩側,垂直伸出口勺板狀建筑遮陽構件。
2.1.29組合遮陽combinedshading
在門窗洞口的上部設水平遮陽、兩側設垂直遮陽日勺組合式建筑遮陽構
件。
2.1.30擋板遮陽frontshading
在門窗洞口前方設置的與門窗洞口面平行的I板狀建筑遮陽構件。
2.1.31百葉遮陽bladeshading
由若干相似形狀和材質的板條,按一定間距平行排列而成面狀的百葉系統,
并將其與門窗洞口面平行設在門窗洞口外側的建筑遮陽構件。
2.1.32建筑遮陽系數shadingcoefficientofbuildingelement
在照射時間內,同一窗口(或透光圍護構造部件外表面)在有建筑外遮陽和沒
有建筑外遮陽的兩種狀況下,接受到的兩個不一樣太陽輻射量的比侑。
2.1.33透光圍護構造遮陽系數shadingcoefficientoftrans-parent
envelope
在照射時間內,透過透光圍護構造部件(如:窗戶)直接進入室內的太陽輻射
量與透光圍護構造外表面(如:窗戶)接受到口勺太陽輻射量的比值。
2.1.34透光圍護構造太陽得熱系數solarheatgaincoefficient(SHGC)of
transparentenvelope
在照射時間內,通過透光圍護構造部件(如:窗戶)的太陽輻射室內得熱
量與透光圍護構造外表面(如:窗戶)接受到日勺太陽輻射量的比值。
2.1.35內遮陽系數shadingcoefficientofcurtain
在照射時間內,透射過內遮陽的太陽輻射量和內遮陽接受到日勺太陽輻射量的
比值。
2.1.36綜合遮陽系數generalshadingcoefficient
建筑遮陽系數和透光圍護構造遮陽系數於J乘積。
2.2符號
2.2.1通用符號:
A——面積;
C——笳度:
c---比熱容;
CDD26——以26℃為基準的空調度日數;
d—-一日平均溫度W5℃/、J天數;
d*一—日平均溫度225c的天數;
f.——復合圍護構造中,第i部分面積占總面積的比例;
h——高度;
HDD18——以18℃為基準的采暖度日數;
1——長度;
S一一間距;
T一一波動周期;
tnin-m最冷月平均溫度;
Lx.m------最熱月平均溫度;
冗圓周率;
P——密度;
Po-------干密度;
6——材料層口勺厚度。
2.2.2傳熱計算:
a——保溫材料導熱系數的修正系數;
D——熱惰性指標;
D——非勻質復合圍護構造的熱惰性指標:
Droot.——屋面陶造層的熱惰性指標;
九小一一種植屋面綠化構造層口勺熱惰性指標;
g——門窗、幕墻中透光部分的太陽輻射總透射比;
I——太陽輻射照度;
T——太陽輻射照度平均值;
IRT——輻射溫差比;
K——傳熱系數;
七一一平均傳熱系數;
K\——不一樣朝向外墻日勺非平衡傳熱系數,腳注x用s、n、e、w表達
南、北、東、西朝向;
Q”一一二維傳熱計算得到的傳熱量;
R----熱阻;
R——非勻質復合圍護構造的熱阻;
治——傳熱阻;
R,——內表面換熱阻;
R.——外表面換熱阻;
R”inr——滿足容許溫差規定的非透光圍護構造熱阻最小值,腳注X用W、
3g、b表達墻體、屋面、地面、地下室墻;
R^n——種植屋面植被層的附加熱阻;
Re一—屋面均造層的熱阻;
Rm一—種植屋面綠化構造層的熱阻:
s——蓄熱系數;
SHGC——透光圍護構造太陽得熱系數;
t(1——空氣露點溫度;
L——室外空氣溫度;
te——采暖期室外平均溫度;
——累年最低日平均溫度;
——累年日平均溫度最高日的最高溫度;
ti一一室內空氣溫度;
t室外綜合溫度;
ts一一一不一樣朝向外墻的采暖期平均室外綜合溫度,腳注X用s、n、
e、w表達南、北、東、西朝向;
t.——采暖室外計算溫度;
△九一一非透光圍護構造內表面溫度與室內空氣溫度的溫差,腳注x用
w、r、g、b表達墻體、屋面、地面、地下室墻;
Q。——外表面換熱系數;
Qi——內表面換熱系數;
£.——熱阻最小值n勺密度修正系數;
£2一—熱阻最小值的溫差修正系數;
9c一一地面、地下室外墻與土體接觸面的溫度;
Oi——圍護構造內表面溫度;
Hi.M-------圍/構造內表面最高溫度:
0i-x------非透光圍護構造內表面溫度,腳注x用w、r>g、b表達墻體、
屋面、地面、地下室墻;
X——導熱系數;
3——保溫材料導熱系數計算值;
二。一一室外溫度波幅;
筆i——圍護構造內表面溫度波幅;
v-----衰減倍數;
延遲時間;
室外溫度到達最大值的J時間;
&i——圍護構造內表面溫度到達最大值日勺時間;
ps——太陽輻射吸取系數;
力一一線傳熱系數。
2.2.3傳濕計算:
H——蒸汽滲透阻;
H(1——圍護構造總蒸汽滲透阻;
Ho..一一冷凝計算界面內側所需的蒸汽滲透阻;
Ho.c一一冷凝計算界面至圍護構造外表面之間的蒸汽滲透阻;
Ho.c一一頂棚部分的蒸汽滲透阻;
P..——圍護構造內任一層內界面的水蒸氣分壓;
P.---室內空氣/'J水蒸氣分壓:
Pc---室外空氣/'J水蒸氣分壓;
P'---飽和水蒸氣分壓;
PLC一—冷凝計算界面處與界面溫度對應的飽和水蒸氣分壓;
一一冷凝計算界面至圍護構造內表面之間n勺熱阻;
z——采暖期天數;
[△w]——保溫材料重量濕度口勺容許增量;
0c——冷凝計算界面溫度;
u——蒸汽滲透系數;
處一一計算采暖期室外平均相對濕度。
2.2.4建筑遮陽系數計算:
b——直射輻射方向百葉的間隙;
EM一一百葉板條第i段內表面受到的散射輻射;
民。一一從百葉系統反射出來口勺散射輻射;
EdiLdif——透過百葉系統的散射輻射;
Edwif一—透過百葉系統的直射輻射的散射輻射;
Edir.air一一直接透過百葉系統口勺直射輻射;
EM——百葉板條第i段外表面受到的散射輻射;
E「,E一—通過百葉系統透射過去的散射輻射;
E..n——入射到百葉系統的散射輻射;
E.——通過百葉遮陽系統后的太陽輻射:
Fpy——表面p到表面q的角系數;
k——太陽高度角;
L——門窗洞口(透光圍護構造部件外表面)朝向的太陽總輻射;
L)——門窗洞口朝向的太陽直射輻射;
Td——水平面口勺太陽散射輻射;
SC——建筑遮陽系數;
ts——遮陽板傾斜角;
shade1遮陽板挑出長度;
win_h------窗口高度;
win_w------窗口寬度;
X..——遮陽構件的直射輻射透射比;
xd——遮陽構件的散射輻射透射比;
Q—一門、窗口的垂直視角;
B——門、窗口的水平視角;
£——壁面太陽方位角;
n——擋板的輪廓透光比;
n.——擋板材料的透射比;
PdiMif——百葉系統對散射輻射的反射比;
PdiL——百葉板條對直射輻射的散射透射反射比;
PdiMir——百葉系統鏤空部分對直射輻射的反射比;
P「一一百葉板條第i段外表面的太陽輻射反射比:
pbli——百葉板條第i段內表面的太陽輻射反射比;
TdiMif-----百葉系統對散射輻射的透射比;
Tdsdir——百葉板條對直射輻射的散射透射透射比;
TdiMir一一百葉板條對直射輻射的直接透射比;
Tu一一百葉板第i段外表面口勺太陽輻射透射比;
TM一一百葉板第i段內表面口勺太陽輻射透射比。
3熱工計算基本參數和措施
3.1室外氣象參數
3.1.1最冷、最熱月平均溫度確實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1最冷月平均溫度輸…應為累年一月平均溫度日勺平均值;
2最熱月平均溫度%…應為累年七月平均溫度日勺平均值。
3.1.2采暖、空調度日數確實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1采暖度日數HDD18應為歷年采暖度日數的平均值;
2空調度日數CDD26應為歷年空調度日數的平均值。
3.1.3全國重要都市室外氣象參數應按本規范附錄A的規定選用。
3.2室外計算參數
3.2.1冬季室外計算參數確實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1采暖室外計算溫度L應為累年年平均不保證5d的日平均溫度;
2累年最低日平均溫度應為歷年最低日平均溫度中的最小值。
3.2.2冬季室外熱工計算溫度L應按圍護構造口勺熱惰性指標D值的不一樣,
根據表3.2.2的規定取值。
表3.2.2冬季室外熱工計算溫度
3.2.3夏季室外計算參數確實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1夏季室外計算溫度逐時值應為歷年最高日平均溫度中的最大值所在
日日勺室外溫度逐時值;
2夏季各朝向室外太陽輻射逐時值應為與溫度逐時值同一天的各朝向
太陽輻射逐時值。
3.2.4全國重要都市室外計算參數應按本規范附錄A的規定選用。
3.3室內計算參數
3.3.1冬季室內熱工計算參數應按下列規定取值:
1溫度:采暖房間應取18℃,非采暖房間應取12℃;
2相對濕度:一般房間應取30%?60%。
3.3.2夏季室內熱工計算參數應按下列規定取值:
1非空調房間:空氣溫度平均值應取室外空氣溫度平均值+1.5K、溫
度波幅應取室外空氣溫度波幅一1.5K,并將其逐時化;
2空調房間:空氣溫度應取26℃;
3相對濕度應取60%。
3.4基本計算措施
3.4.1單一勻質材料層的熱阻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R——材料層H勺熱阻(m2?K/W);
6一—材料層的厚度(口);
入一一材料日勺導熱系數[W/(m-K)],應按本規范附錄B
表B.1日勺規定取值。
3.4.2多層勻質材料層構成的圍護構造平壁的熱阻應按下式計算:
■-------------■
式中:Ri,R2……Rn——各層材料的熱阻(k?K/W),其中,實體材料層
的熱阻應按木規范第3.4.1條的規定計算,封閉空氣間層熱阻應按本規范附錄
表B.3日勺規定取值。
3.4.3由兩種以上材料構成的、二(二)向非均質復合圍護構造的熱阻R應按本
規范附錄第C.1節的規定計算。
3.4.4圍護構造平壁的傳熱阻應按下式計算:
,;I
式中:Ro——圍護構造F內傳熱阻(m2?K/W);
R.一一內表面換熱阻面?K/W),應按本規范附錄B第B.4
節H勺規定取值;
Re——外表面換熱阻(m2-K/W),應按本規范附錄B第B.4
節日勺規定取值;
R——圍護構造平壁的熱阻(m2-K/W),應根據不一樣構
造按本規范第3.4.1-3.4.3條的規定計算。
3.4.5圍護構造平壁的傳熱系數應按下式計算:
I
I
式中:K一一圍護構造平壁的傳熱系數[W/(痛?K)];
Ro一—圍護構造日勺傳熱阻(m2-K/W),應按本規范第3.4.4
條日勺規定計算。
3.4.6圍護構造單元日勺平均傳熱系數應考慮熱橋的影響,并應按下式計算:
?■
式中:K..一一圍護構造單元的平均傳熱系數[W/(n??K)];
K一一圍護構造平壁日勺傳熱系數[W/(n??K)],應按本規
范第3.4.5條的規定計算;
以一一圍護構造上日勺第j個構造性熱橋的線傳熱系數[W
/(m-K)],應按本規范第C.2節的規定計算:;
L——圍護構造第j個構造性熱橋的計算長度(用);
A——圍護構造的面積面)。
3.4.7材料的蓄熱系數應按下式計算:
I
I
式中:S一一材料的蓄熱系數[W/(n??K)],應按本規范附錄B表B.1
的規定取值;
入----材料的J導熱系數[W/(m?K)];
c——材料的I比熱容[kJ/(kg-K)],應按本規范附錄B
表B.1日勺規定取值;
P一一材料的密度(kg/痛);
T一一溫度波動周期(h),一般取T=24h;
n-----圓周率,取兀=3.14o
3.4.8單一勻質材料層的I熱惰性指標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D——材料層日勺熱惰性指標,無量綱;
R——材料層的熱阻(m2?K/W),應按本規范第3.4.1
條的規定計算;
S——材料層的蓄熱系數[W/(布?Q],應按本規范第
3.4.7條日勺規定計算。
3.4.9多層勻質材料層構成的I圍護構造平壁的熱惰性指標應按下式計算:
-II
式中:D.,D2D?——各層材料的熱惰性指標,無量綱,其中,實體
材料層口勺熱惰性指標應按本規范第3.4.8條的規定計算,封閉空氣層的熱惰性
指標應為零。
3.4.10計算由兩種以上材料構成於J、二(三)向非均質復合圍護構造的熱情性
指標D值時,應先將非勻質復合圍護構造沿平行于熱流方向按不一樣構造劃提成
若干塊,再按下式計算:
式中:D——非勻質復合圍護構造日勺熱惰性指標,無量綱;
A.,A?……An——平行于熱流方向的各塊平壁的面積面);
D.,D2……Dn——平行于熱流方向日勺各塊平壁的熱惰性指
標,無量綱,應根據不一樣構造按本規范第3.4.8?3.4.9條日勺規定計算。
3.4.11室外綜合溫度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tsc-室外綜合溫度(°C);
te一一室外空氣溫度(℃);
I——投射到圍護構造外表面的太陽輻射照度(W/m2);
Ps一一外表面的太陽輻射吸取系數,無量綱,應按本規
范附錄B表B.5日勺規定取值;
Q,一一外表面換熱系數[W/(而?1()],應按本規范附錄B
第B.4節的規定取值。
3.4.12圍護構造的衰減倍數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v一一圍護構造的衰減倍數,無量綱;
二一一室外綜合溫度或空氣溫度波幅(K);
1一一室外綜合溫度或空氣溫度影響下的圍護構造為表
面溫度波幅(K),應采用圍護構造周期傳熱計算軟件計算。
3.4.13圍護構造的)延遲時間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圍護構造的延遲時間(h);
,,——室外綜合溫度或空氣溫度到達最大值的時間(h);
€,一一室外綜合溫度或空氣溫度影響下的圍護構造為表
面溫度到達最大值的時間(h),應采用圍護構造周期傳熱計算軟件計算。
3.4.14單一勻質材料層日勺蒸汽滲透阻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H——材料層H勺蒸汽滲透阻(m^h-Pa/g),常用薄片材料和涂
層H勺蒸汽滲透阻應按本規范附錄表B.6的規定選用;
5----材料層的I厚度(m);
材料日勺蒸汽滲透系數[g/(m,h?Pa)],應按本規
范附錄B表B.1日勺規定取值。
3.4.15多層勻質材料層構成的圍護構造的蒸汽滲透阻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式H2...Hn---各層材料日勺蒸汽滲透阻(武?h?Pa/g),其中,
實體材料層日勺蒸汽滲透阻應按本規范第3.4.14條的規定計算或選用,封閉空
氣層的蒸汽滲透阻應為零。
3.4.16冬季圍護構造平壁日勺內表面溫度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九一一圍護構造平壁日勺內表面溫度(°C);
Ro——圍護構造平壁日勺傳熱阻(m2-K/W);
Ri一一內表面換熱阻(m"K/W);
ti一一室內計算溫度(℃);
te一一室外計算溫度(℃)。
3.4.17夏季圍護構造平壁的內表面溫度應按本規范附錄C第C.3節H勺規定計
算。
4建筑熱工設計原則
4.1熱工設計分區
4.1.1建筑熱工設計區劃分為兩級。建筑熱工設計一級區劃指標及設計原則應
符合表4.1.1的規定,建筑熱工設計一級區劃可參照本規范附錄A圖A.0.3。
表4.L1建筑熱工設計一級區劃指標及設計原則
4.1.2建筑熱工設計二級區劃指標及設計規定應符合表4.1.2的規定,全國
重要都市的二級區屬應符合本規范附錄A表A.0.1的規定。
表4.L2建筑熱工設計二級區劃指標及設計規定
4.1.3本規范附錄A表A.0.1中未波及時目的城鎮,可根據本規范附錄A
表A.0.2日勺規定確定參照城鎮,目的城鎮的建筑熱工設計二級分區區屬和室外
氣象參數可按參照城鎮選用。當參照其他城鎮的區屬和氣象參數時,設計中應注
明被參照城鎮的名稱。
4.2保溫設計
4.2.1建筑外圍護構造應具有抵御冬季室外氣溫作用和氣溫波動的能力,非透
光外圍護構造內表面溫度與室內空氣溫度的差值應控制在本規范容許口勺范圍內。
4.2.2寒冷、寒冷地區建筑設計必須滿足冬季保溫規定,夏熱冬冷地區、溫和
A區建筑設計應滿足冬季保溫規定,夏熱冬暖A區、溫和B區宜滿足冬季保溫規
定。
4.2.3建筑物的總平面布置、平面和立面設計、門窗洞口設置應考慮冬季運用
日照并避開冬季主導風向。
4.2.4建筑物宜朝向南北或靠近朝向南北,體形設計應減少外表面積,平、立
面的凹凸不適宜過多。
4.2.5寒冷地區和寒冷地區的建筑不應設開敞式樓梯間和開敞式外廊,夏熱冬
冷A區不適宜設開敞式樓梯間和開敞式外廊。
4.2.6寒冷地區建筑出入口應設門斗或熱風幕等避風設施,寒冷地區建筑出入
口宜設門斗或熱風幕等避風設施。
4.2.7外墻、屋面、直接接觸室外空氣的樓板、分隔采暖房間與非采暖房間的
內圍護構造等非透光圍護構造應按本規范第5.1節和第5.2節的規定進行保溫
設計。
4.2.8外窗、透光幕墻、采光頂等透光外圍護構造的面積不適宜過大,應減少
透光圍護構造的傳熱系數值、提高透光部分口勺遮陽系數值,減少周圍縫隙的長度,
且應按本規范第5.3節的規定進行保溫設計。
4.2.9建筑的地面、地下室外墻應按本規范第5.4節和第5.5節的規定進行
保溫驗算。
4.2.10圍護構造的保溫形式應根據建筑所在地口勺氣候條件、構造形式、采暖
運行方式、外飾面層等原因選擇,并應按本規范第7章的規定進行防潮設計。
4.2.11圍護構造中的熱橋部位應進行表面結露驗算,并應采用保溫措施,保
證熱橋內表面溫度高于房間空氣露點溫度。
4.2.12圍護構造熱橋部位的表面結露驗算應符合本規范第7.2節的規定。
4.2.13建筑及建筑溝件應采用密閉措施,保證建筑氣密性規定。
4.2.14日照充足地區宜在建筑南向設置陽光間,陽光間與房間之間的圍護構
造應具有一定的保溫能力。
4.2.15對于南向輻射溫差比(ITR)不小于等于4W/(口2?玲,旦1月南向垂直
面冬季太陽輻射強度不小于等于60W/k的地區,可按本規范附錄C第C.4節
的規定采用“非平衡保溫”措施進行圍護構造保溫設計。
4.3防熱設計
4.3.1建筑外圍護構造應具有抵御夏季室外氣溫和太陽輻射綜合熱作用啊能力。
自然通風房間的非透光圍護構造內表面溫度與室外累年日平均溫度最高日口勺最
高溫度口勺差值,以及空調房間非透光圍護構造內表面溫度與室內空氣溫度的差情
應控制在本規范容許的范圍內。
4.3.2夏熱冬暖和夏熱冬冷地區建筑設計必須滿足夏季防熱規定,寒冷B區建
筑設計宜考慮夏季防熱規定。
4.3.3建筑物防熱應綜合采用有助于防熱的建筑總平面布置與形體設計、自然
通風、建筑遮陽、圍護構造隔熱和散熱、環境綠化、被動蒸發、淋水降溫等措施。
4.3.4建筑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靠近南北向,建筑平面、立面設計和門窗設置
應有助于自然通風,防止重要房間受東、西向的日曬。
4.3.5非透光圍護構造(外墻、屋面)應按本規范第6.1節和第6.2節的規定
進行隔熱設計。
4.3.6建筑圍護構造外表面宜采用淺色飾面材料,屋面宜采用綠化、涂刷隔熱
涂料、遮陽等隔熱措施。
4.3.7透光圍護構造(外窗、透光幕墻、采光頂)隔熱設計應符合本規范第6.3
節的規定。
4.3.8建筑設計應綜合考慮外廊、陽臺、挑檐等啊遮陽作用。建筑物的向陽面,
東、西向外窗(透光幕墻),應采用有效n勺遮陽措施。
4.3.9房間天窗和采光頂應設置建筑遮陽,并宜采用通風和淋水降溫措施。
4.3.10夏熱冬冷、夏熱冬暖和其他夏季炎熱的地區,一般房間宜設置風扇調
風改善熱環境。
4.4防潮設計
4.4.1建筑構造設計應防止水蒸氣滲透進入圍護構造內部,圍護構造內部不應
產生冷凝。
4.4.2圍護構造內部冷凝驗算應符合本規范第7.1節的規定。
4.4.3建筑設計時,應充足考慮建筑運行時的I多種工況,采用有效措施保證建
筑外圍護構造內表面溫度不低于室內空氣露點溫度。
4.4.4建筑圍護構造口勺內表面結露驗算應符合本規范第7.2節n勺規定。
4.4.5圍護構造防潮設計應遵照下列基本原則:
1室內空氣濕度不適宜過高;
2地面、外墻表面溫度不適宜過低:
3可在圍護構造的高溫側設隔汽層;
4可采用品有吸濕、解濕等調整空氣濕度功能的圍護構造材料;
5應合理設置保溫層,防止圍護構造內部冷凝;
6與室外雨水或土壤接觸的圍護構造應設置防水(潮)層。
4.4.6奧熱冬冷長江中、下游地區、夏熱冬暖沿海地區建筑的通風口、外窗應
可以啟動和關閉。室外或與室外連通的空間,其頂棚、墻面、地面應采用防止返
潮的措施或采用易于清洗的材料。
5圍護構造保溫設計
5.1墻體
5.1.1墻體的內表面溫度與室內空氣溫度的溫差△如應符合表5.L1H勺規定。
表5.L1墻體的內表面溫度與室內空氣溫度溫差的限值
房間設計規定防結露基本熱舒適
容許溫差△驍(K)《3—tdW3
注:。…。
5.1.2未考慮密度和溫差修正的墻體內表面溫度可按下式計算:
■
式中:一一墻體內表面溫度(℃);
Li——室內計算溫度(℃),應按本規范第3.3.1條日勺規
定取值;
te一一室外計算溫度(℃),應按本規范第3.2.2條的規
定取值;
Ri一一內表面換熱阻(m2-K/W),應按本規范附錄B第B.4
節日勺規定取值;
R一一一墻體傳熱阻(m'K/W)。
5.1.3不一樣地區,符合本規范第5.1.1條規定的I墻體熱阻最小值路…應
按下式計算或按木規范附錄D表D.1日勺規定選用。
其中:其…一一滿足△如規定的墻體熱阻最小值(甘?K/W);
Re一一外表面換熱阻(m2-K/W),應按本規范附錄B第B.4
節日勺規定取值。
5.1.4不一樣材料和建筑不一樣部位的墻體熱阻最小值應按下式進行修正計算:
其中:R.——修正后的墻體熱阻最小值(n??K/W);
J——熱阻最小值的密度修正系數,可按本規范表
5.1.4-1選用;
e2一一熱阻最小值的溫差修正系數,可按本規范表
5.1.4-2選用。
表5.1.4-1熱阻最小值的密度修正系數J
密度(kg/m3)P212001200>P2800800>P2500500>P
修正系數£.1.01.21.31.4
注:P為圍護構造的密度。
表5.1.4-2熱阻最小值的溫差修正系數£2
部位修正系數£2
與室外空氣直接接觸的圍護構造1.0
與有外窗的不采暖房間相鄰口勺圍護構造0.8
與無外窗時不采暖房間相鄰日勺圍護構造0.5
5.1.5提高墻體熱阻值可采用下列措施:
1采用輕質高效保溫材料與磚、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砌塊等主墻體材
料構成復合保溫墻體構造;
2采用低導熱系數日勺新型墻體材料;
3采用帶有封閉空氣間層的復合墻體構造設計。
5.1.6外墻宜采用熱情性大日勺材料和構造,提高墻體熱穩定性可采用下列措施:
1采用內側為重質材料的復合保溫墻體;
2采用蓄熱性能好日勺墻體材料或相變材料復合在墻體內側。
5.2樓、屋面
5.2.1樓、屋面的內表面溫度與室內空氣溫度的溫差應符合表5.2.1/、J
規定。
表5.2.1樓、屋面的內表面溫度與室內空氣溫度溫差的限值
房間設計規定防結露基本熱舒適
容許溫差△[r(K)W3—ta<4
注:△tr=t—0j.ro
5.2.2未考慮密度和溫度修正日勺樓、屋面內表面溫度可按下式計算:
式中:——樓、屋面內表面溫度(℃);
Ri一一樓、屋面傳熱阻(空?K/W)。
5.2.3不一樣地區,符合本規范第5.2.1條規定的樓、屋面熱阻最小值R而…
應按下式計算或按本規范附錄D表D.1的)規定選用。
其中:&皿「一一滿足規定的樓、屋面熱阻最小值(D12?K/W)。
5.2.4不一樣材料和建筑不一樣部位的樓、屋面熱阻最小值應按下式進行修正
計算:
II
其中:R,一一修正后的樓、屋面熱阻最小值(m2?K/W);
£1一一熱阻最小值的密度修正系數,可按本規范表
5.1.4-1選用;
£2——熱阻最小值的溫差修正系數,可按本規范表
5.1.4-2選用。
5.2.5屋面保溫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屋面保溫材料應選擇密度小、導熱系數小的材料;
2屋面保溫材料應嚴格控制吸水率。
5.3門窗、幕墻、采光頂
5.3.1各個熱工氣候區建筑內對熱環境有規定日勺房間,其外門窗、透光幕墻、
采光頂日勺傳熱系數宜符合表5.3.1日勺規定,并應按表5.3.1的規定進行冬季
時抗結露驗算。寒冷地區、寒冷A區、溫和地區門窗、透光幕墻、采光頂的冬季
綜合遮陽系數不適宜不不小于0.37o
表5.3.1建筑外門窗、透光幕墻、采光頂傳熱系數的限值和抗結露驗算規定
5.3.2門窗、透光幕墻的J傳熱系數應按本規范附錄C第C.5節的規定進行計
算,抗結露驗算應按本規范附錄C第C.6節的規定計算。
5.3.3寒冷地區、寒冷地區建筑應采用木窗、塑料窗、鋁木復合門窗、鋁塑復
合門窗、鋼塑復合門窗和斷熱鋁合金門窗等保溫性能好的門窗。寒冷地區建筑采
用斷熱金屬門窗時宜采用雙層窗。夏熱冬冷地區、溫和A區建筑宜采用保溫性能
好口勺門窗。
5.3.4寒冷地區、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溫和A區的玻璃幕墻應采用有斷
熱構造日勺玻璃幕墻系統,非透光的玻璃幕墻部分、金屬幕墻、石材幕墻和其他人
造板材幕墻等幕墻面板背后應采用高效保溫材料保溫。幕墻與圍護構造平壁間
(除構造連接部位外)不應形成熱橋,并宜對跨越室內外日勺金屬構件或連接部位采
用隔斷熱橋措施。
5.3.5有保溫規定的門窗、玻璃幕墻、采光頂采用日勺玻璃系統應為中空玻璃、
Low-E中空玻璃、充惰性氣體Low-E中空玻璃等保溫性能良好的玻璃,保溫規定
高時還可采用三玻兩腔、真空玻璃等。傳熱系數較低日勺中空玻璃宜采用“暖邊”
中空玻璃間隔條。
5.3.6寒冷地區、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溫和A區的|口窗、透光幕墻、采
光頂周圍與墻體、屋面板或其他圍護構造連接處應采用保溫、密封構造;當采用
非防潮型保溫材料填塞時,縫隙應采用密封材料或密封膠密封。其他地區應采用
密封構造。
5.3.7寒冷地區、寒冷地區可采用空氣內循環的雙層幕墻,發熱冬冷地區不適
宜采用雙層幕墻。
5.4地面
5.4.1建筑中與土體接觸的地面內表面溫度與室內空氣溫度的溫差應符合
表5.4.1的規定。
表5.4.1地面的內表面溫度與室內空氣溫度溫差的限值
房間設計規定防結露基本熱舒適
容許溫差(K)<3—td《2
注:AtK=t—9i.Bo
5.4.2地面內表面溫度可按下式計算:
式中:0…——地面內表面溫度(°C);
&一一地面熱阻(口3K/W:;
0。一一地面層與土體接觸面日勺溫度(°C),應取本規范附
錄A表A.0.1中日勺最冷月平均溫度。
5.4.3不一樣地區,符合本規范第5.4.1條規定的地面層熱阻最小值路…
可按下式計算或按本規范附錄D表D.2的規定選用。
式中:R———滿足At.規定的地面熱阻最小值(n??K/W')。
5.4.4地面層熱阻的計算只計入構造層、保溫層和面層。
5.4.5地面保溫材料應選用吸水率小、抗壓強度高、不易變形H勺材料。
5.5地下室
5.5.1距地面不不小于0.5nl的地下室外墻保溫設計規定同外墻;距地面超過
0.5口、與土體接觸日勺地下室外墻內表面溫度與室內空氣溫度的溫差AM應符合
表5.5.1的規定。
表5.5.1地下室外墻的內表面溫度與室內空氣溫度溫差的限值
房間設計規定防結露基本熱舒適
容許溫差Atb(K)<3—tdW4
注:—8i.b。
5.5.2地下室外墻內表面溫度可按下式計算:
式中:。…一一地下室外墻內表面溫度:℃);
R.>一一地下室外墻熱阻(而?K/W);
0。一一地下室外墻與上體接觸面日勺溫度(°C),應取本規
范附錄A表A.0.1中日勺最冷月平均溫度。
5.5.3不一樣地區,符合本規范第5.5.1條規定的地下室外墻熱阻最小值
心小可按下式計算或按本規范附錄D表D.2H勺規定選用。
I
I
式中:降n.b一—滿足規定的地下室外墻熱阻最小值。
5.5.4地下室外墻熱阻的計算只計入構造層、保溫層和面層。
6圍護構造隔熱設計
6.1外墻
6.1.1在給定兩側空氣溫度及變化規律的狀況下,外墻內表面最高溫度應符
合表6.1.1的規定。
表6.1.1在給定兩側空氣溫度及變化規律的狀況下,外墻內表面最高溫度限
值
6.1.2外墻內表面最高溫度8i.g應按本規范附錄C第C.3節的規定計算。
6.1.3外墻隔熱可采用下列措施:
1宜采用淺色外飾面。
2可采用通風墻、干掛通風幕墻等。
3設置封閉空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叔丁基苯酚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試驗機械相關檢測儀器項目合作計劃書
- 健康飲食產業園項目實施方案
- 2025年DCA-1皮革固色劑項目建議書
- xx河流排水防澇設施建設項目建議書(參考范文)
- 2025年糖、加工糖及制糖副產品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鋯合金管材項目建議書
- 2025年稀有金屬及稀土金屬材料合作協議書
- 2025年城市污水處理廠智能化升級改造對智能化控制系統的影響報告
- 工業互聯網平臺數據備份與恢復策略在2025年智能證券分析領域的應用研究報告
- 運動課跳房子課件
- 造影劑過敏急救處理規范
- 意式極簡全案設計
- 2025年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遼寧省分公司校園招聘筆試備考試題及完整答案詳解1套
- 多災種耦合應對-洞察及研究
- 朗讀協會工作報告
- T/CERDS 1-2021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
- 2025農發銀行筆試題庫及答案
- 湖北省黃岡市黃梅實驗中學2025屆數學八下期末統考試題含解析
- 2025屆上海市閔行區七下數學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GB/T 18487.4-2025電動汽車傳導充放電系統第4部分:車輛對外放電要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