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 32 氮的循環練習(含解析) 魯科版必修1_第1頁
高中化學 32 氮的循環練習(含解析) 魯科版必修1_第2頁
高中化學 32 氮的循環練習(含解析) 魯科版必修1_第3頁
高中化學 32 氮的循環練習(含解析) 魯科版必修1_第4頁
高中化學 32 氮的循環練習(含解析) 魯科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節氮的循環

第1課時自然界中氮的循環和氮循環中的重要物質

自測自評明確聽課重點

學前想一想,舊知是新知的依托

???????SHEJlI-----------------------------------------------

⑴碳元素的氧化物有空和毀,其中也是酸性氧化物,C0」+20I「=靖土皿,CO

是不成鹽氧化物。

⑵NaHCCh分別與稀HC1、NaOH溶液反應,離子方程式是:HCO;+H+=H?0+CO"、HCQ7

+0H-=COT+H2。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其化學性質穩定。試寫出氮元素+2價和+4價對應

氧化物化學式:NO.NQ-o

避殳且自讀后填一填,把握本節知識主干

.??????SHUI2-----------------------------------------------

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環

1.氮元素的存在

游離態2存在于空氣中.約占

?|卜8%(體積分數)

氮元素|

|化合態|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動植

|物體內、土壤、水體中

2.氮的循環

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3轉化

H然界為硝酸鹽

放電時、2和色結合為氮氧化物.

并隨雨水進入土壤和水體中

|氮的?人工「合成氨

I循環IL制HN()3、氮肥等

化石燃料、農作物等燃燒產生的氮氧

其他化物通過大氣進入陸地和海洋?參與

氮的循環

二、氮氣

1.氮氣的性質

f無色、龍味、些溶于水

f物理性質---->密度與空氣相近

匚約占空氣體枳的78%

氮氣一

'b放電

?、2+()2----27)(表現還原性)

A化學性質

2二+3H,』含*2N1%:表現乳化性)

惟1匕刑

2.可逆反應

在相同條件下,能同時向正反兩個方向進行的反應,為可逆反應,可逆反應的化學方程

式用“”表示。

3.氮的固定

(D概念:使暨離態的氮轉化為化合態的氮的過程。

(2)分類:

‘高能固氮

自然固氮

生物固氮

氮的固定〈

合成策

工固氮

A仿生固氮

三、氮的氧化物

1.不同價態的氮的氧化物

氧化物

N2QNON20;tNQ2N20.tNA

對應氮的化合吩+1+2+3+44-4+5

2.NO和NG

(1)物理性質:

N0

NO2

顏色無色紅棕色

狀態氣態氣態

氣味無味刺激性

毒性

水溶性難溶易溶

(2)相互轉化:

?NO-*NO2:2NO+O2=2NO2,

②NO:—NO:

3N02+H2C>=2HN03+N0O

嘗試做一做,發現預習中的薄弱環節

???????SHtJIJ----------------------------------------

1.分離空氣中的心和。2,用什么方法?

答案:使空氣液化,然后蒸儲。

2.能否用排空氣法收集

答案;不能。因為N?的密度與空氣相近。

3.俗話說:“雷雨發莊稼”,試說出其中的原理,寫出反應方程式。

答案:雷電發生時,凡和0?化合成NO,NO迅速被氧化為NO?,NO?溶于水生成HNO3,HNO3

跟土壤中的礦物作用生成硝酸鹽,N0;可被植物吸收。

N2+02^^2N0,2N0+02=2N02,

3N02+H20=2HN0.1+N0O

4.在自然界中,大豆、蠶豆等豆科植物不施肥,仍能表現出良好的長勢,其原因是什

么?

答案:大豆、蠶豆等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能把空氣中的氮氣轉變為硝酸鹽等含氮的化

合物,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NH:和硝酸鹽。

5.工業上用H?和N?在一定條件下合成Wb:弗+3/嚼謁壓2岫,在相同條件下向

一定體積容器中充入1升?和3升乩,充分反應能否得到2升NH,?

分析:此反應是可逆反應,在相同條件下反應向右進行的同時,也向左進行,即1升

吊和3升乩不能完全轉化,最后容器中是N?、也和NH3的混合氣體。

答案:不能。

勿勿&機先導/〃/〃

氮氧化物溶于水的計算常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D混合氣體的組成,(2)反應后剩余氣

體的種類和量,(3)反應后溶液的濃度。

計算的依據是化學反應方程式,根據化學方程式分析各反應物的量、判斷剩余氣體的種

類。應用守恒法進行計算。

1.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1)單一氣體:3N02+H20=2HN0;t+N0@

(2)混合氣體:

①NO?與()2混合:

4N02+()24-2H2=4HN0B②

②NO與0?混合:

4N0+3(h+2H20=4HN03@

(3)2N0+()2=2N02@

2.不同情況的反應及剩余氣體的體積

序號氣體反應剩余氣體剩余氣體的體積

|K(NO)

Na①N02

IO

/(NO)郎+,?)

N&+NO①NO

IIO

NO+②0

III2K02-4.1無

02VNQ叭。2)明一[XNOJ

<4:1②02

ro2

-出>4?1;|>(限)一4MOJ]

①②N0

V02”.[<5

VN0

…-4:3③無0

N0+VN04

IV…又:3③N0K(NO)-TK(0)

M2

02

VN0八°3

7L:302K(OJ--KN0)

[特別提醒]因N02與水發生反應,因此無論是N02、N02和。2的混合氣體還是NO和02

的混合氣體通入水中,最終剩余氣體都不能是NO?。

〃〃//《武%用/〃〃/

[例]用排水法收集12mLNO于試管中,然后向倒立于水槽中的該試管內間歇地通入

02共12mL,下面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剩余N0

B.剩余NO2

C.試管中氣體為紅檜色

D.試管內氣體先變為紅棕色,后紅棕色消失,反復幾次,最后剩余無色氣體

[解析]向N0中間旗通入發生的反應為

2N0+02=2N02①

3N02+H20=2HN0;(+N0②

由①X3+②X2得:4NO+3O2+2H2O=4HNO:,

等體積的N0和0二反應最終剩余。2。

[答案]D

小〃罪后曾在'〃〃/

N0」2-N02H-~'O*N0

(無色)(紅棕色)(無色)

強化落實全面提升知能查漏補缺消除學習死角

CHUANCX1NYANL1ANDACHONCCUAKJ

針對訓練,當堂強化所學

illWFviFKtTANQ10FCNZHONGLIANXI

1.在NO?被水吸收的反應中,發生還原反應的物質和發生氧化反應的物質的質量比為

()

A.3:1B.1:3

C.1:2I).2:3

解析:3(02+比0=21肅03+(0,3molNO?中,有2mol氮的價態升高,1mol氮的價

態降低,所以發生還原反應的NP與發生氧化反應的NO?的質量比為1:2。

答案:C

2.標準狀況下,將N02和Q按體積比4:3混合后充入干燥燒瓶中,然后將燒瓶倒立于

水中使其充分反應,則燒瓶內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I/1B.Tiol?L-1

C.上mol?L-1D.7mol,L-1

D

解析:此類題目可用噠值法來解。設燒瓶體積為1L,因KNOJ:K(O2)=4:3,故在1

43

L混合氣體中m)=zL,m)=zLo設生成HNOs的物質的量為X,根據反應4NO2+O2

41

+2HO=4HNO3,則有(4X22.4L):-L=4mol:x,解得x=—mol。燒瓶中殘留。2的

2i乙

Q1954151

體積:彳L--L=zL,故溶液充滿燒瓶體積的所以c(HNO:J=(弓義行7)mol4--L=—

Ii乙乙.q1Zo

mol?L-1<,

答案:C

3.[雙選題]在一大試管中裝入10mLNO倒立于水槽中,然后向其中緩慢通入6mL。2(氣

體體積均在相同條件卜測定),卜面有關實驗最終狀態的描述,止確的是()

A.試管內氣體呈紅檜色

B.試管內氣體呈無色,是2mLNO

C.試管內氣體呈無色,是2mL02

0.試管內液面上升

解析:根據4N0+3Q+2H2a=4皿。3可知,K(NO)::Q)>4:3時,NO有剩余。由題意,

/(NO):K()2)=5:3可知,NO剩余2mL,則試管內液面上升。

答案:BD

4.盛有NO和NO?混合氣體的量筒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過一段時間后,量筒內的氣

體體積減小為原來的一半,則原混合氣體中NO和NG的體積比是()

A.3:1B.1:3

C.2:1I).1:2

解析:設LW02=yL

3N02+H20=2HN0.t+N0AV

3LIL2L

yLfLyL

則:由反應后氣體體積減小為原來的一半可得:

21x1

-y=~{x-\-y),解得一=鼻。

j乙y*5

答案:B

5.用大試管收集一試管NO?氣體,倒扣在盛水的水槽里,試管內產生的現象為

;再往試管里通入適量氧氣,試管內又產生的現象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析:NO?與水發生反應3N02+H20=2HNa+N(),所以水會上升到試管容積的G處;反應

生成的NO又與仇反應生成紅棕色的N0?氣體,而NO?又與水反應,水面又上升。

9

答案:試管內紅棕色氣體逐漸消失,水面上升至試管容積的三處試管內又出現紅棕色,

接著紅棕色消失,液面又上升由于NO?易溶于水,發生反應3N02+H?0=2HN03+M),故顏

9

色消失,液面上升至容積的可處。當再充入6時,發生反應2NO+O2==2W)2,故又出現了紅

棕色,NO?繼續溶于水并與水反應,氣體顏色又消失,液面又上升

課量顯的歸第去粗存精,關鍵語句必背

WrVFKETANG5FENZHONQGUINA

(1)空氣中主要含有總和Oz,其體積比大約是4:1。

⑵可通過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將自然界游離態氮轉化為化合態。

(3)氮元素有多種氧化物,并旦都有聲.其中NO和NO?是兩種重要的氧化物vNO易與

0?反應,化學方程式為2\0+02=2M02,NO?與H2O反應,化學方程式為3貶+也0=2X。3+

NOo

(4)“雷雨發莊稼”原理:

M..NO*1NO?—HNOa稍酸鹽

強下秋服網演練活頁作業,知能達標檢測

KfxiA"FENZHONGYANLIAN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每題4分,共20分)

1.下列關于氮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通常情況下,氮氣性質比較穩定

B.可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一氧化氮

C.通常情況下,氮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D.跟氫氣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時,氮氣是氧化劑

解析:用不能在。2中燃燒,與①在閃電時反應生成N0。

答案:B

2.我國城市中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是()

A.CO2、Ck、M酸雨B.SO?、NQ、CO、煙塵

C.NH:,、CO?、CO、霧D.HChSO2、N2、粉塵

答案:B

3.把少量NO2氣體通入過量小蘇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氣體通過裝有足量的過氧化鈉

顆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氣體是()

A.氧氣B.二氧化氮

C.二氧化氮和氯氣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解析:少量NQ氣體通入過量小蘇打溶液中,逸出的氣體為NO、CO?,二者物質的量比

為1:2,同時還有少量水蒸氣逸出,再使逸出的氣體通過裝有足量的過氧化鈉顆粒的干燥

管,CO?與過氧化鈉反應生成的①與N0反應生成NO2,&有剩余,同時逸出的少量水蒸氣與

過氧化鈉反應生成所以最后收集到的氣體是NOz和

答案:C

4.[雙選題]在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7:16,則此氧化物的化學

式可能為()

A.N02B.N0

C.N2O31).N20.

解析:氧化物中兩原子個數之比為:

716

MN):M0)=77:—=1:2。

1416

答案:AD

5.無色的混合氣體甲,可能含NO、CO?、NO?、N2中的幾種,將一定量的甲氣體經過下

圖實驗的處理,結果得到駿性溶液,而幾乎無氣體剩余,則甲氣體的組成為()

A.NOz、N2B.NO、也

C.毗、C02D.NO、CO2、N2

解析:混合氣體無色,氣體中不含N6,氣體通過岫曲后顯紅棕色,說明原混合氣體中

含有NO,且有與Na。反應生成6的氣體CO2,通入水中,溶液呈酸性,且幾乎無氣體剩余,

說明原氣體中不含此。

答案:B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3個小題,共30分)

6.(8分)氮氧化物進入大氣后,不僅會形成硝酸型酸雨,還可能形成光化學煙霧,因

此必須對含有氮氧化物的廢氣進行處理。

(1)用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廢氣中的氮氧化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

2N0.+2N0+4NaOH=4NaNO2+2H.0①,

2N02+2Na0H=NaN02+NaNO,<+H20②,在反應①中,氧化劑是_______,還原劑是

________。在反應②中,輒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__。

(2)汽車尾氣中含有C0和N0,消除這兩種物質對大氣的污染的方法是安裝催化轉化器,

使它們發生反應生成對大氣無污染的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解析:(1)在反應①中N02中的氮元素化合價降低做氧化劑,N0中氮元素化合價升高做

還原劑;在反應②中氧化劑和還原劑都是N02,它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lo(2)根據質量

守恒定律結合題目信息可知,一氧化氮與一氧化碳反應后生成的對大氣無污染的物質應為氮

氣和二氧化碳。

答案:(DNOzNO1:1

(2)2NO+2CO^^N:+2CO2

7.(9分)二氧化氮是造成光化學煙霧的罪魁禍首。目前有一種治理方法是,在400℃左

右、有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用氨把二氧化氮還原為氮氣和水。清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中,氧化劑是________,氧化產物是______,

生成1.4mol還原產物時,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

解析?:根據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分析?,用NHs將NO?還原成無毒氣體,該氣體只能是反。

N。中+4價的N?被中一3價的N還原為()價,剩下的氫、氧元素結合成水,因而氧化劑

是N(3氧化產物、還原產物均為用;生成7moi凡時,其中3moi為還原產物,轉移電子

24mol,則生成L4mol還原產物時,轉移電子11.2mol。

答案:6NO2+8NH3黑獸7凡+12乩0N0>N211.2mol

8.(13分)NO分子因污染空氣而臭名昭著。近年來,發現少量的NO在生物體內許多組

織中存在,它有擴張血管、免疫、增強記憶的功能,而成為當前生命科學的研究熱點,NO

亦被稱為“明星分子”。請回答下列問題。

(DNO對環境的危害在于(填以下項目的編號)。

A.破壞臭氧層

B.高溫下能使一些金屬被氧化

C.造成酸雨

D.與人體血紅蛋白結合

(2)在含Cu+離子的酶的活化中心中,亞硝酸根離子(NOT)可轉化為NO,寫出CiT和亞硝

酸根離子在酸性水溶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在常溫下,把NO氣體壓縮到100個大氣壓,在一個體積固定的容器里加熱到50C,

2

發現氣體的壓力迅速下降,壓力降至大約為原壓力的可就不再改變,己知其中一種產物為NQ,

寫出上述變化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DNO中N的化合價為+2,所以NO具有還原性,能被臭氧氧化;M)排放到空氣

中最終氧化成硝酸;同CO一樣,NO也能與人體內的血紅蛋白結合使人體缺氧而死亡。故對

環境的危害為A、Co

(2)根據信息可得此反應中亞銅離子為還原劑,亞硝酸根離子為氧化劑,NO為還原產物,

C-+為氧化產物,再根據電子、電荷、原子守恒可得方程式:Cu+4-N0r+2Fr=Cu2++N0t

+H2。

⑶據阿伏加德羅定律的推論和氧化還原反應規律以及質量守恒定律可得方程式:

3N014巖“NO?+NvO。

答案:(DAC

(2)Cu++NO;+2H+=CU2++NOt+H?0

⑶3N01黑崔飛。+N02

OvV

笫2課時氨與錢鹽

學前想一想,舊知是新知的依托

■??????SHEJlI-------------------------------------------------------

(DNO是無色無味、筵溶于水的有毒氣體,易與。2反應,故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愴是

紅棕色有刺激性氣味,易溶于水的有費的氣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生成N02的方程式為

2NO+O;=2NO2,NO」生成NO的方程式為3NO2+H2()=2HM)3+NO。

(2)工業合成氨的反應為2+34嚅目『2Nlh。

(3)氨水顯堿性,屬于裝電解質,Nll3-IhONllr+OH-p

殳且且讀后填一填,把握本節知識主干

.??????SHUI2-------------------------------------------------------

一、氨氣

1.物理性質

色味態密度水溶性

無色刺激性氣體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常溫常壓1:700)

2.化學性質

(-^NHs+ILON&-II2O

Ml,ilMNHa+HC1=NH|C1現象:產生白煙

、-^4NH3+5O[^^J4NO+6H2

3.實驗室制取

反應方程式:2NH1CH-Ca(OH)2=^=CaCl2+2NH3t+2H2O。

4.氨水的性質

(1)成分:氏0、幽、NH:;?山0、OH-、NH+4、H+水。

(2)弱堿性:①原因:NH.3?H2()NH+4+OH-,

②使紅色石蕊試紙變柜。

(3)易分解(用方程式表示):

NH3-H20NH3t+也0。

二、錢鹽

1.概念

由鐵根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鹽。

2.物理性質

易溶于水的電色晶體。

3.化學性質

(1)受熱易分解:

①NHQ1受熱分解方程式:陽。金=加31+HC1t。

②NH」HC03受熱分解方程式:NH4HC0S=NH3f+H2+CO"。

⑵與堿的反應:

錢鹽都能與堿反應生成氨氣。

固體反應:NHC1與NaOlI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H,Cl+NaOH^=NH3t+NaCl+HQ。

溶液中鍍鹽與強堿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加熱)

NH:+O/NH31+H2。

嘗試做一做,發現預習中的薄弱環節

???????---------------------------------

1.判斷正誤。

(1)氨水能導電,故N壓是電解質。()

(2)液氨和氨水是同一種物質。()

(3)氨氣極易溶于水,所得溶液顯堿性,其溶質是NH3?HZO。()

(4)用水做氨氣的噴泉實驗,可證明氨氣的溶解度大小。()

(5)NL中氮元素為一3,處于最低價態,具有一定的丕原性,在一定條件下可被氧化。

()

分析:氨水導電是因含有NH;和等,NH」自身不電離,NL是非電解質。液氨是氨氣

的液態形式,而氨水是氨氣溶于水所得溶液屬于混合物,二者是不同物質。氨水的溶質是皴

氣。正是因為氨氣在水中溶解度很大,才能用水做噴泉實驗。氨的催化氧化中,一3價氮元

素表現還原性。

答案:⑴X(2)X(3)X(4)J(5)J

2.集氣瓶中充滿NL。

(1)若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瓶口,試紙________。NH,

(2)若將蘸有濃鹽酸坂璃棒靠近瓶口。

現象是:o

分析:NH,是堿性氣體,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NH3與濃鹽酸揮發的HC1氣體生成

固體小顆粒NH61,產生白煙。

答案:(1)變藍(2)瓶口有白煙產生

3.NH.C1受熱分解與碘的升華(固體變氣體)本質一樣嗎?

答案:NH£1=^=NH3f+HC1t,NH3+HC1=NH,C1O即NH,C1受熱分解經歷了固A

氣一周的兩個化學變化,而碘升華只是物質狀態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

釋疑解難掃除認知障礙探規刁律拿提類題通法

4A-|氨氣的實驗室制備及氨氣的噴泉實驗

一、氨氣的實驗室制備

1.反應原理(化學方程式)

Ca(0H)2+2NH.C1^=CaC12+2NH31+2比0。

2.實驗裝置(如圖)

3.驗滿方法

(1)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若試紙變藍色,說明氨氣已收集滿了。

(2)用蘸有濃鹽酸的坂璃棒靠近試管口,若有白煙生成,說明氨氣已收集滿。

4.干燥方法

NH,是堿性氣體,一般用堿石灰干燥,裝置如下:

堿石灰口仔

世江&u堿石灰

注意:不能用濃H£O1、P2O5等酸性干燥劑干燥MH:“也不能用無水CaC12(中性干燥劑)

干燥,因為CaCl24-8NH3=CaCl2-8NH3。

5.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氣法。

6.尾氣吸收

尾氣吸收一般用水浸濕的棉花堵在試管口或用下圖裝置吸收。

[特別提醒]

⑴實驗室不能用加熱NH.C1的方法制取因為生成的NH,和HC1遇冷會重新結合成

NH.C1,無法得到N%。消石灰不能用NaOH、KOH代替,因為NaOH、KOH具有吸濕性,易結塊,

不利于加3的產生,且高溫時易腐蝕試管。

(2)用濃氨水與NaOH固體(或堿石灰)也可制取NHn;加熱濃氨水可制◎一濃找水

得少量NH..oO"

NaOH|A1

體或

⑶用試管收集氨氣,應在試管口塞上一團疏松的棉花,防止加3與空CaO

氣對流。

二、氨氣的噴泉實驗

1.噴泉實驗的原理

裝置中氣體極易溶于水(或某液體,或與水、與液體易反應),使裝置內壓強降低,與外

界形成較大壓強差,而引發噴泉。

2.常見裝置

3.噴泉的引發

甲裝置:打開止水夾,擠壓膠頭滴管,使少量水進入燒瓶,形成美麗的

噴泉。

乙裝置:打開止水夾,用熱毛巾捂住燒瓶(或微熱燒瓶),使導氣管下端

有水柱形成,拿開毛巾,形成美麗的噴泉。

[特別提醒]如圖裝置,若錐形瓶內液體之間反應產生大量氣體,使錐形瓶內壓強增大,

液體會由導氣管進入燒瓶形成噴泉。

〃〃〃衣軾去用〃〃〃

[例1]根據實驗室制取NFG的反應原理和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加熱NH.C1和Ca(0II)2制取Nib的反應方程式:。

(2)若要得到干燥的M3選擇合適的干燥劑為(填選項編號,下同)

a.濃112so4B.堿石灰c.CaChd.PB

(3)下列氣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能用排空氣法收集的是。

a.NU3B.NOC.N02d.C02

(4)已知NIL,易溶于水難溶于有機溶劑CCL,下列裝置中,不適宜做Nlh的尾氣吸收裝置

的是。

(5)如何檢驗氨氣已收集滿試管?

⑹如圖,如何操作引發噴泉?

噴泉的產生證明了什么?

[解析](2)Nlh是堿性氣體,與濃HSO”、P2O5反應。雖然CaCk是中性干燥劑,但會吸

收N5生成[CaNOJCk,只能用堿石灰干燥。

(3)Nlh極易溶于水,N0?易溶于水,NO難溶于水,但易與空氣中6反應,故NO用排水

法收集。Nlh、NO?、CO?用排空氣法收集。

(4)Nlh極易溶于水,C、E裝置易產生倒吸。

(5)檢驗氨氣是利用氨氣的性質溶于水顯堿性或與酸反應生成鹽。

(6)能產生噴泉,且為紅色,證明Nlh極易溶于水,所得溶液顯堿性。

[答案](1)2NHtC1+Ca(OH)2=^=CaC12+2NH31+2L0

(2)b(3)ba、c>d

(4)C、E

(5)用濕澗的紅色石蕊試紙竟近試管口,若試紙變藍,則收集已滿,或用蘸有濃鹽酸的

玻璃棒靠近試管口,冒白煙則收集已滿

(6)打開止水夾,擠壓膠頭滴管,使少量水進入燒瓶,形成紅色噴泉

①NH,極易溶于水

②氨水顯堿性

后曾在'〃〃/

(1)熟練掌握實驗室NH,的制備、干燥、收集和尾氣吸收。

(2)(4)中B裝置,ML不溶于CCL,不會產生倒吸,逸出的NM又會被上層的水吸收。

錢鹽的檢驗

勿〃&機先導'〃〃/

1.鐵鹽固體的檢驗

(1)取少量樣品放入研缽中,加入固態堿進行研磨。若聞到有氨的刺激性氣味,說明樣

品中含有NH:。

(2)取少量樣品與堿混合于試管中,然后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管口,試紙

變藍,說明樣品中含有NH:;也可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若有白煙產生,說明樣

品中含有NH"

2.錢鹽溶液的檢驗

可取少量液體注入試管中,再加入濃的堿液,微熱,然后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或蘸有

濃鹽酸的玻璃棒放在管口檢驗。

[特別提醒」為使實筠現象明顯,一般用濃的堿溶液與之反應,且需加熱。步驟是①取

樣,②加濃NaOH溶液,③加熱,④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或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冒

白煙。

〃〃//衣食去用"〃〃

[例2]為檢驗一種氮肥的成分,某學習小組的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①加熱氮肥樣品

生成兩種氣體,其中一種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另一種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

渾濁。②取少量該氮肥樣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BaCL溶液,沒有明顯變化。由此可知該氮

肥的主要成分是()

A.NH.HCO^B.NH?

C.(NHJ£()31).NHNO3

[解析]能使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為NH,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為

Ca,故原鉞鹽為NILJIC()3或(NHJ2CO3;乂由于該鉞鹽不能與BaCb反應,只能為MhHCO%

[答案]A

小〃罪后曾建

(1)一般通過檢驗NHa來確定錢鹽的存在。NH是中學階段接觸到的唯一的堿性氣體,所

以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一定是NHao

⑵HCOa與Ba?*共存,而COV與Ba"因生成BaOh沉淀不能共存。

強化落實全面提升知能查漏補缺消除學習死角

CHUANGX1NYANL1ANDACHONCCUAKJ

iMt的k網練習針對訓練,當堂強化所學

KETANQ10FENZHOMOLIANXI

1.(對考要點一)為了更簡便制取干燥的氨氣,下列方法中適合的是()

A.NHC1和HzSOK濃)混合加熱,生成的氣體用堿石灰干燥

B.弗十乩一NHs,用燒堿干燥

C.加熱濃氨水,氣體用堿石灰干燥

D.加熱NHHCO”氣體用P2O5干燥

解析?:A項中兩反應物不能得到氨氣。B項中需高溫高壓催化劑等反應條件,而且此反

應是可逆反應,NH:3中含N?和比。D項NH4HCO3=^=NH31+H2O+CO21,而PA不吸收CO?。

答案;C

2.(對應考點一)[雙選題]下面是實驗室制取氨氣的裝置和選用的試劑,其中錯誤的是

)

解析:解£1受熱分解生成NH3和HCL冷卻后二者又化合生成NH£1,A錯;C項試管口

應略向下傾斜。

答案:AC

3.(對應考點二)有以下四種溶液:@NH,C1,②(NHJ2SO4,③NaCL④Na2s0”,下列試

劑能將它們區別開的是()

A.HC1B.BaCL

C.NaOHD.Ba(OH)2

解析:HC1與四種物質都無明顯現象;BaCk與②、④有白色沉淀生成;NaOH與①、②

能生成刺激性氣味氣體;2NHX1+Ba(0H)2=2NH31+2H20+BaCl2,(MH」)2soi+

Ba(()H)2=BaS()J+2NFLt+240,Na2S01+Ba(0H)2=BaS0lI+2Na0H。

答案:D

4.(對應考點二)檢驗某固體樣品中是否含有NH+4的方法是,先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

然后()

A.加熱,用濕潤紅色石蕊試紙在試管口檢驗

B.加水溶解,用紅色石蕊試紙檢測溶液酸堿性

C.加入弱堿溶液,加熱,滴入酚酰試劑

I).加入燒堿溶液,加熱,用濕潤紅色石蕊試紙在試管口檢驗

解析:錢鹽的檢驗是利用它能與堿反應產生氨氣的性質,但是一定注意必須用濃溶液或

用稀溶液并且加熱時,氨氣才能逸出;另外,不能用加然分解法檢驗錢鹽。

答案:I)

5.(實驗題)A是一種臼色晶體,受熱分解能生成B、C兩種無色氣體,

C的水溶液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產生白色沉淀,A與濃NaOI溶液共熱,也

能生成氣體及用圓底燒板分別收集干燥的氣體B和C,然后將集滿氣

體的燒瓶按如圖所示裝置組裝,擠壓滴管的膠頭時,可以分別得到藍色

噴泉和紅色噴泉。

請填寫下列空白:

⑴A的化學式是

⑵收集氣體B的方法是

(3)B與C兩氣體相遇時,觀察到的現象是;

(4)寫出A與濃NaOH溶液共熱時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解析:由題意知,B溶于水顯堿性,則B為NH:”A與濃NaOH溶液具熱生成B,則A為

鉉鹽,C溶于水顯酸性,且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產生白色沉淀,則C為HC1,故A為NHE1。

答案:(1)NH4C1

(2)向下排空氣法

(3)產生大量白煙

(4)NH:+0H一=^=NH:,t+H?0

課堂外函歸納T粗存精,關鍵語句必背

WrvFKETANGSFENZHONGGUINA

(l)Nlh是刺激性氣味吸易溶于水的唯一堿性氣體,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2)氨水顯堿性,其原因是NH:,?HQNH/+0H-,且不穩定易分解。

(3)實驗室用NH.C1固體和消石灰共熱制取NH,反應方程式為2NH1Cl+Ca(0H)2=

2NH31+2H20+CaCl2,用堿石灰干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4)核鹽是易溶于水的晶體,受熱易分解,遇堿共熱生成NH;m

課下跳曲演練活頁作業,知能達標檢測

1KtXIA30FCN2HOMQYANL1AN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每題4分,共20分)

1.有關氨氣的性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氨氣能在空氣中燃燒

B.氨氣溶于水顯弱堿性的主耍原因是氨水中的NIL-IhO分子電離出少星的01C

C.氨氣和酸相遇都能產生白煙

D.在反應中氨失去電子被氧化

解析:Nlh和在高溫、催化劑條件下才反應,A錯,>1也和揮發性酸相遇產生白煙,C

錯。D項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答案:B

2.將盛有NHMC03的試管加熱,使放出的氣體依次通過盛有足最Na@的干燥管,足最

濃硫酸的洗氣瓶,最后得到的氣體是()

A.Nll3B.02

C.1120D.C0,

解析:\

02

lco2J

濃H2so久

r5o

答案:B

3.在1L1mol/L的氨水中()

A.含1molN%分子

B.含Nlh和NH;之和為1mol

C.含NICNH:、NIh?也0之和為1mol

D.含ML、H2O為1nol

解析:1mol/L氨水是指每1mol氨氣溶于水后得到1L氨水。NH,溶于水后部分以NL

分子形式存在,大部分NH3+H2ONH3-H20O而NH.3?H20為弱電解質,部分發生電離:

NH3?H2ONH:+()H,由氮元素守恒可知1L1mol/L氨水中加3、NH:、NH??上0之和為

1mol0

答案:C

4.[雙選題]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燒瓶中充滿干燥的氣體a,將滴管內的

液體b擠入燒瓶內,輕輕振蕩燒瓶,并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液體b呈噴泉

狀噴出,最終幾乎充滿燒瓶。則a和b分別是()

a(干燥氣體)b(溶液)

ANO?水

?溶液

BC024molf'NaOH

CCl2飽和食鹽水

DNH31mol?小鹽酸溶液

解析?:A選項中NOz與水反應可以形成噴泉,但由于N&與水反應還可以產生NO,故最

終有"3的體積不會充滿液體,A選項錯誤;Ck在飽和食鹽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故不會形

成噴泉,C選項錯;B、D兩選項中的氣體都會與相對應的液體快速反應而使得燒瓶內的壓強

快速的減小而形成噴泉,最終幾乎充滿燒瓶,故應選B、D兩項。

答案:BD

5.在100mLNaOH溶液中加入NH4NO3和(NHJSOI固體混

合物,加熱充分反應。如圖表示加入的混合物質量和產生的

氣體體積(標準狀況)的關系,則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為()

A.2mol-L-*B.1mol?L

C.5mol,L-'D.0.5mol,L1

解析:向NaOH溶液中加入兩種鏤鹽,離子方程式為NH:+OH-=NHat+H20,當生成KNHj

=11.2L(標準狀況)即門(帆)=0.5mol時,溶液中0H一全部反應,則〃(0展)=〃(NaOH)

=0.5mol,c(NaOH)=°;[":"=5mol/Lo

答案:c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3個小題,共30分)

6.(11分)按圖進行實驗,試解釋觀察到的現象,并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紅熱的銷絲保持紇熱:

⑵在錐形瓶上方有紇棕色氣體生成:

⑶在錐形瓶內產生少量白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氨的催化氧化需加熱,但鈉絲保持紅熱說明反應放出熱量。

⑵由于發生4陽+5。/黑雪N0+6HQ反應生成無色氣體N0,但在瓶口處遇0?生成紅

棕色N0?氣體。

(3)N0、0?和壓0(或N0,與水熱氣)生成HNQ,與濃氨水揮發出的W,化合生成小固體NH..N03

顆粒,形成白煙。

答案:(DNIL催化氧化過程中放熱,

4NH3+50催j^化^劑4N()+6HQ

(2)N0被錐形瓶液面上空氣中的0?氧化:

2N0+02=2N02

⑶NO2與水蒸氣反應生成的HNOa與濃氨水揮發出的NH」化合生成NH,NO..:3皿+

H20=2HN0;1+N0、HNO3+NH3=NHNO?

7.(10分)已知A、B、C、D為氣體,E、F為固體,G是氯化鈣,它們之間的轉換關系

如下圖所示:

一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