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云南省初中考試
歷史
(全卷兩個大題,共29個小題,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
注意事項:
1.考生必須在答題卡上解題作答。答案應書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在試卷、草稿紙上作
答無效。
2.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
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1.下面卡片記錄了某遺存的相關信息,據此推斷該文化遺存是()
年代:距今約6000年
地域:黃河流域
房屋: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陶器:人面魚紋彩
A.半坡遺址B.元謀人遺址C.河姆渡遺址D.山頂洞人遺址
2.云南晉寧河泊所遺址出土的“益州(郡)太守章”(下圖)“滇池(縣)長印”等兩漢時期官印封泥,
證實了當時在云南推行()
A.禪讓制B.郡縣制C.分封制D.行省制
3.下圖的南朝青瓷蓮花尊釉色瑩潤,釉厚處呈玻璃狀,其肩及腹有覆狀蓮瓣三層,每層均以16個蓮瓣圍腹
一周。從該瓷器可以看出當時()
A.制瓷技術達到較高水平B.雕刻藝術發展達到頂峰
C.南北經濟文化交流頻繁D.社會上層普遍信仰佛教
4.隋唐時期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不限財產、門第,允許平民報考。這一做法()
A.體現出重文輕武政策B.確立了儒學的主導地位
C.有利于國家選拔人才D.規范了官員選拔的程序
5.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統治者大多采取與漢族士人合作的政策,學習漢族的典章制度。遼宋夏金時
期,西夏和金朝仿效唐宋制度,改革軍政。據材料可知,少數民族統治者()
A.都面臨嚴重的政治危機B.已經放棄游牧民族生活方式
C.意在消除民族間的隔閡D.逐漸接受中原王朝統治理念
6.有學者稱:“中國的現代化一日未完成,鴉片戰爭的意義就一分不會減。”下列對鴉片戰爭的評價正確
的是()
A.抗擊了八國聯軍的侵略B.遏制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C.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D.找到了國家發展的出路
7.根據歷史興趣小組搜集到的“恭親王奕祈在北京設立同文館”“曾國藩、李鴻章挑選學生赴美留學”等
信息,可以判斷出他們探究的是()
A.洋務運動培養新式人才B.戊戌變法改革舊教育
C.新文化運動提倡新文學D.五四運動傳播新思想
8.1895年臺灣人民在臺北鳴鑼罷市抗議清政府,并表示“愿人人戰死而失臺,決不愿拱手而讓臺”。該事
件發生的背景是,清政府簽訂()
A.《南京條約》B.《馬關條約》C.《北京條約》D.《辛丑條約》
9.190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最新修身教科書》。初小200課中沒有涉及一個“君”字,300個故事沒有
涉及一個“忠”字,大體提倡寬容、公平、進取、尚武等思想,反映出當時()
A.社會思想觀念的革新B.教科書已擺脫朝廷控制
C.社會陋習被完全革除D.實業救國成為主流思想
10.“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提高了人民參政議政的意識,人們開始認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
材料評述的歷史事件是()
A.北伐戰爭B.二次革命C.護國戰爭D.辛亥革命
11.1927年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井岡山創建,到1930年全國創建了十幾塊革命根據地,有幾百個縣建
立了人民政權。材料反映出中國共產黨()
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不斷鞏固和擴大敵后抗日根據地
A.B.
C.率領紅軍進行戰略轉移D.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
12.下圖是1938年刊登的漫畫《救國捐》,描繪了兒童將錢幣投入到“救國捐”箱子中。漫畫反映出()
A.工農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B.勤儉節約的社會新風尚
C.全國人民團結抗戰的精神D.人民建設新中國的熱情
13.1939年創作的一首陜西民歌唱道:“大腳參加自衛軍,小腳參加慰勞隊,男男女女都工作,生產勞動是
第一。”這首民歌主要反映了()
A.中國共產黨的宣傳方式多樣B.農民積極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
C.根據地把抗日與生產相結合D.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
14.某校“品讀抗戰書信,銘記歷史使命”活動的部分展示內容如下:
歷史人
書信內容(摘選)
物
張自忠致戰友: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
趙一曼寧兒: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
以下歷史人物的書信也可選入的是()
A.黃繼光B.雷鋒C.邱少云D.左權
15.1954年3月憲法起草委員會組織了各方面人士對憲法草案初稿進行討論,6月又交付全國人民深入討論
修改,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全票通過。由此可見該憲法的制定()
A.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B.標志著我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C.借鑒其他國家法制經驗D.標志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16.1977—1980年間,除了中央領導的出訪活動外,我國還派出代表團800多次到西方國家學習先進科技和
管理經驗。這些活動()
A.使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B.推動了改革開放的實施
加強了與亞非各國團結合作加快“一帶一路”建設
C.D.
17.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進行搜集、整理和出版,其中出版的《格薩爾王傳》《江格爾》
《瑪納斯》三大英雄史詩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以上工作()
A.傳承和發展了少數民族文化B.提高了民族地區的科技水平
C.提升了民族地區的教育水平D.保障了少數民族的政治權利
18.20世紀70年代,我國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并被推廣到許多國家和地區。為此作出突出貢獻的科
學家是()
A.錢學森B.鄧稼先C.屠呦呦D.袁隆平
19.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洪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農業種植。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
為兩河流域農業生產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材料強調了()
A.各地區之間文明交流日益頻繁B.古代文明呈現出多元特征
古代文明發展受自然條件影響亞非文明不斷延續和發展
C.D.
20.根據同學們整理的“城邦”“抽簽”“公民大會”“陪審法庭”等關鍵詞,可以推斷他們的學習內容是
()
A.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B.雅典的民主政治
C.西歐的封君封臣制度D.日本的大化改新
21.14世紀中葉,隨著城市的興起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發展,歐洲掀起了一場反封建反神學的資產階級思
想文化運動。該運動起源于()
A.英國B.德意志C.法國D.意大利
22.“首次揭示南美洲南端地形及太平洋的真實規模”“促使地圖繪制發生革命性變革,使世界輪廓更加清
晰”。以上不同學者對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評價,共同指出了此次航行()
A.推動商品的世界性流動B.促進了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
C.豐富了人類的地理認知D.引發了早期殖民擴張與掠奪
23.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逐漸形成。1861年俄國頒布廢除農奴制的法令,農奴獲
得了人身自由。以上政治變革順應的歷史潮流是()
A.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B.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與擴展
C.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D.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24.1942年9月13日,17萬德軍在近500輛坦克和1700門火炮的掩護下,攻入市區,蘇聯軍民用手榴彈
和刺刀與德國法西斯浴血搏斗。這場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重要轉折點的戰役是()
A.凡爾登戰役B.中途島戰役C.諾曼底登陸D.斯大林格勒戰役
25.1994—2012年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國公司實力增長表(部分)
項目1994年2005年2012年
海外資產/億美元158794732076983
海外銷售額/億美
182653742056620
元
海外雇員/萬人534803985
上表中數據的變化反映出()
A.國際經濟新秩序確立B.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
C.第三世界的發展壯大D.兩極格局的正式形成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清朝統一臺灣后,群臣對是否開放海禁爭論激烈,康熙認為開放海禁有利國計民生,指定開
放四個通商口岸。海外貿易活躍了地區經濟,也使清政府獲得豐厚稅利。但在正常貿易的同時,西方殖民
者還在中國沿海劫掠和搜集情報,進行非法活動。又因為清朝統治者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危及自
己的統治,所以對海外貿易不斷加強管制。乾隆時期,英國的武裝商船多次駛入通商口岸,引起清政府的
警覺,于是下令僅保留廣州一口通商。后來,英國政府兩次派使團來華,要求擴大通商,均遭清政府拒絕。
——摘編自王家范張耕華等《大學中國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分析宋代海外貿易繁榮的主要原因。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談談你對清政府對外政策的認識。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抗戰結束時,國民黨政府財政負擔十分沉重。為了維持內戰的龐大開支,國民黨政府除增加
捐稅加重對人民的盤剝外,還大量發行紙幣。一百元可購買的物品,從1940年的1頭豬到1947年僅為1/3
盒火柴,惡性通貨膨脹和美國商品的大量傾銷,使民族工商業紛紛停產、倒閉,失業人數陡增。為挽救經
濟崩潰,國民黨政府又無限額地發行新紙幣,強迫民間用金銀和外幣兌換。與此同時物價狂漲,搶購風潮
席卷全國,民怨沸騰。
——摘編自王檜林《中國現代史》
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投機資本家囤積糧食、煤炭、棉紗,哄抬物價,引發了全國性漲價高
潮。國民黨特務分子甚至公然叫囂:只要控制了米、棉和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人民政府緊急從全國各
地將大批糧食、棉紗和煤炭調往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全國各大城市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一致行動。這
場波及地區最廣、持續時間最長、漲幅最大的物價風潮,僅十天左右就平息了。
——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
(1)根據材料一,說明國民黨政府覆滅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新中國成立初期面臨哪些嚴峻的國內外形勢?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你可以得出什么歷史認識?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歷史人物讀書與學習情況
注重實學而淡泊功名,積累了許多農學、算學、天文歷法與測量
方面的資料和知識。考中進士后在翰林院任職期間,他向西方傳教士
徐光啟
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對有關國計民生的科學技術尤其關注。他向國人
(1562—1633)
介紹了西方的引水、蓄水技術,繪制出相關的水利工具圖。
——摘編自朱紹侯等《中國古代史》
毛澤東廣泛涉獵歷史、文化、哲學、自然科學等領域的中外書籍。
他的學習習慣有:一是好問,經常與同學切磋或向老師請教學術問題;
毛澤東二是作課堂筆記,寫讀書心得。他十分關心時事,經常閱讀報刊雜志,
(1893—1976)在閱讀中不斷分析批判。五四運動前后,毛澤東廣泛閱讀馬克思主義
書籍,認真鉆研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逐步樹立起馬克思主義信仰。
——摘編自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史編《毛澤東傳》
喜歡閱讀英國、埃及、印度等國的風俗民情、山川形貌的書籍以
及亞歷山大、凱撒等人的傳記。最感興趣的是各種炮術、戰術和波斯、
拿破侖
雅典、瑞士等國的歷史及憲法。一次,他在主持討論《民法典》的會
(1769—1821)
議上,隨口引證了“東羅馬法”的有關條款,令法學家們驚嘆不已。
——摘編自劉劍《拿破侖的讀書生涯》
馬克思在中學時期就確立了為人類幸福而讀書的奮斗目標,并始
終堅守。他的讀書方法有:勤做讀書筆記、精讀與泛讀相結合、讀書
與實踐相結合等。有學者將馬克思的讀書態度歸結為嚴謹認真、刻苦
馬克思
鉆研、虛心請教、敢于批判、積極思考、終身學習六個方面。馬克思
(1818—1883)
最大的愛好是“啃書本”,為了探究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規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