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智能拉彎機技術_第1頁
2023智能拉彎機技術_第2頁
2023智能拉彎機技術_第3頁
2023智能拉彎機技術_第4頁
2023智能拉彎機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2023智能拉彎機技術.docx 免費下載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智能拉彎機目??次前言 Ⅱ范圍 1規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和定義 1型式與基本參數 2技術要求 2工作環境條件 2外觀 2結構性能 3配套件和附屬裝置 3潤滑 3鑄、鍛、焊接件 3智能控制系統 3液壓系統 4氣動系統 4噪聲 4精度 5安全與防護 5試驗方法 5檢驗規則 7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8參考文獻 9ⅠPAGEPAGE1PAGEPAGE2智能拉彎機范圍本文件適用于金屬型材在冷態下拉彎成形的智能型機器設備。規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T3766液壓傳動系統及其元件的通用規則和安全要求GB/T5226.1機械電氣安全機械設備電氣第一部分:通用技術條件GB/T6576機床潤滑系統GB/T7932氣動對系統及其元件的一般規則和安全要求GB/T7935液壓元件通用技術條件GB/T9969工業產品使用說明書總則GB/T23281鍛壓機械噪聲聲壓級測量方法GB28760彎管機安全技術要求JB/T1829鍛壓機械通用技術條件JB/T8356.1機床包裝技術條件JB/T8832機床數控系統通用技術條件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智能拉彎機intelligentstretchbendingmachine3.2拉伸缸托架位移精度positionaccuracyofstretchingcylinderbracket指拉伸缸托架移動到指定位置的精準程度。3.3擺臂缸位置精度positionaccuracyofswingarmcylinder指擺臂缸移動到指定位置的精準程度。型式與基本參數型式型號編制ISBM—CNC—□□□—□鉗口間距,mm公稱力,kN加工維度,2D或3D結構形式,A代表通用型,B代表防撞梁,C代表行李架數控方式代號智能拉彎機代號示例:ISBM-CNC-B2D550-3000表示推力為550kN,鉗口間距為3000mm的帶防撞梁二維智能拉彎機。基本參數智能拉彎機的基本參數見表1。表1基本參數名稱參數值公稱力,kN150、200、350、400、550、850、1000、1200鉗口間距600mm~12000mm擺臂拉彎成型速度0.5°/s~5°/s拉伸缸擺動角度-28°~+28°擺臂擺角-10°~+90°技術要求工作環境條件智能拉彎機應在環境溫度0℃~45℃,無強磁場、電場干擾和交流電網電壓波動在額定電壓380(-15%~+10%)V及頻率(50z±1)Hz,接地的條件下正常工作。外觀智能拉彎機外露加工面不應有磕碰、劃傷和銹蝕。非加工面不應有圖樣未規定的凸起、凹陷或粗糙不平,外露的結合面不應有明顯的錯位。電氣、液壓、潤滑和冷卻等管路的外露部分應布置緊湊,排列整齊、固定可靠。發黑件、電鍍件應色澤一致,保護層不應有褪色、剝落、針孔和劃傷。非加工面應涂漆。涂層應平整光滑、色澤和諧、顏色均勻。漆膜外觀清潔,無明顯顆粒狀粘附物,無流掛、起泡、發白、失光及明顯皺皮。結構性能智能拉彎機的夾鉗應設置雙動液壓缸,擺臂應設置拉伸缸,并由伺服油缸控制,在-28°~+28°范圍內工作。智能拉彎機應有各拉伸缸、各夾鉗的位置顯示及各擺臂的角度顯示。智能拉彎機應設置模具平臺以保證更換模具的便利性。模具應安裝在模具平臺上,與斜楔、模具反擋板配合使用。配套件和附屬裝置智能拉彎機出廠時,應由供貨方提供設備正常工作所必需的配套件和附屬裝置,配套件和附屬裝置應符合技術文件規定。配套件和附屬裝置應至少包括油冷機、液壓站、電控箱、墊片、墊板、電纜、氣管、防護網、隨機附件箱。配套件和附屬裝置的品種和數量應在使用說明書或裝箱單中予以說明。潤滑智能拉彎機應有自潤滑系統,應可設置潤滑頻率,及時保證各運轉部位正常工作。機身、擺臂缸、拉伸缸、電箱等重要部位應有防塵措施。鑄、鍛、焊接件JB/T1829夾頭、軸承、芯棒等重要鑄造零件的工作表面不應有氣孔、縮孔、砂眼、渣孔和偏析等缺陷。智能控制系統數控系統應符合JB/T8832規定。基本功能斷電記憶:智能拉彎機在突然斷電的情況下各種運行狀態能被記憶鎖定,通電后仍按設定狀態工作;故障報警:智能拉彎機故障時能發出告警信號和顯示故障信息;芯棒自動安裝:能自動插入或拔出芯棒;程序編輯:能根據參數設置實現復雜工件的加工;實時監控:能顯示實時位移坐標、旋轉角度等加工過程參數;日志:能記錄操作人員的工藝參數修改信息。加工模式:連續動作模式和單步動作模式。工藝調整對材料主要性能參數進行自動檢測,并根據實時性能參數自動調整拉彎工藝。模具輔助設計將目標工件圖紙數模導入系統后,能根據圖紙數據設計工藝過程。模擬加工能根據模具參數及設備參數自動生成運動軌跡,計算并顯示模擬加工結果。遠程控制能通過網絡連接遠程監控設備,能通過遠程操作臺控制擺臂操作。特殊功能多級用戶權限管理:能根據預分配的權限實現人員分級管理;數據處理與統計:能將生產過程記錄數據智能統計、分析及導出。顯示精度智能控制系統各位移量的顯示精度不得低于0.01°或0.01mm,推力的顯示精度不得低于500N。最小設定值智能控制系統應保證0.01°或0.01mm的最小設定量。液壓系統GB/T3766GB/T7935的規定。液壓系統應設有調壓閥和安全閥,以防止壓力超調或液壓沖擊引起的壓力增高。液壓系統應設置各個液壓動作到位的緩沖裝置,高速動作時不應產生液壓沖擊和振動。液壓系統執行機構工作時應平穩、可靠,無爬行現象。液壓系統的液壓閥、閥塊及管路宜布置合理、美觀、流暢,管路應固定。應保證軟管在活動區間的伸張度。與地面接觸的軟管應有軟管外部的鋼絲或塑料的保護層。液壓系統油箱應具備足夠的容積,方便更換液壓油。液壓系統應配置液壓伺服閥、比例閥的精密液壓油過濾裝置。液壓系統不應漏油。65氣動系統GB/T7932氣動系統的管路、接頭、法蘭等均應密封良好、連接可靠。執行部件不應有爬行、停滯、沖擊等現象。噪聲智能拉彎機在連續空運轉時的噪聲A計權聲壓值LpA不應超過表2規定。表2噪聲限值智能拉彎機公稱力/kN聲壓級限值LpA/dB(A)≤20075>200~55080>55085精度拉伸缸托架位移精度允差值不應超過0.2mm,擺臂缸位置精度允差值不應超過0.03mm。安全與防護GB/T5226.1應配備光電感應裝置,能在人員靠近危險區域時發出報警并切斷電源。智能拉彎機的液壓系統應有可靠的超載保護裝置。在超負荷時智能拉彎機應停機報警。試驗方法一般要求智能拉彎機試驗時應注意防止氣流、光線和強磁場的影響。試驗過程中不應調整影響智能拉彎機性能、精度的機構和零件。試驗可采用與規定測量儀器有同等或更高精度的測量儀器代替。試驗中有異常現象時,應查明原因進行調整。經調整后,應重新進行試驗,對已做過試驗其結果不受這種調整影響的項目,可以不重新試驗。供應的電、氣、液應正常。基本性能檢驗智能拉彎機在空運轉試驗前或空運轉試驗過程中,應按5.1、5.3、5.4和下列項目進行基本性能、結構性能和功能檢驗:檢驗各種限位、超載保護裝置和急停按鈕等安全裝置的性能和功能;檢驗各種調整或調節裝置的性能和功能;檢驗所有指示器、計數器及各種顯示裝置的性能和功能;檢驗附屬裝置性能和功能;檢驗潤滑裝置的性能和功能;檢驗氣動裝置的性能和功能;檢驗液壓裝置的性能和功能;檢驗電氣裝置的性能和功能;檢驗智能控制系統性能和功能。空運轉試驗每臺智能拉彎機均應進行空運轉試驗。24h。對可調速度的主傳動,則應按低、中、高速分檔進行運轉試驗。負荷試驗每臺智能拉彎機均應進行負荷試驗。96h8h。負荷試驗過程中,智能拉彎機的工作應平穩、可靠、正常。外觀手感及目測檢查。配套件目測檢查配套件。潤滑按GB/T6576規定。鑄、鍛、焊件按JB/T1829規定并目測檢查。智能控制系統按表3進行試驗。表3智能控制系統試驗序號功能試驗方法1斷電記憶對正常運行中的智能拉彎機斷電,檢驗通電后是否按原設定狀態工作2故障報警按使用說明書中的觸發事項逐條試驗3芯棒自動安裝放置芯棒,檢驗是否能自動安裝4程序編輯輸入程序參數,檢驗拉彎效果是否與程序功能一致5實時監控測量運行時各參數的實際值,檢驗實際值與顯示值是否一致6日志記錄工作人員的操作過程,檢驗日志記錄是否與實際一致7加工模式分別用連續動作模式和單步動作模式對同一形態的同種工件進行拉彎,檢驗工件拉彎效果是否基本一致8工藝調整測量材料屈服強度,檢驗材料屈服強度顯示值是否與實際一致9模具輔助設計輸入模具參數,檢驗是否能準確計算工藝過程參數10模擬加工輸入模具參數及機器參數,檢驗是否能顯示拉彎過程軌跡及模擬結果11遠程控制連接遠程臺并連網,檢驗是否能遠程控制智能拉彎機并顯示過程參數12多級用戶權限管理用不同權限的賬號登錄系統,檢驗賬號擁有的系統權限是否有誤13數據處理與統計導出生產過程記錄數據,檢驗數據是否準確14顯示精度登錄系統查看位移值及推力值,檢驗顯示精度是否準確15最小設定值登錄系統設置參數,檢驗最小設定值是否準確液壓系統液壓元件按GB/T7935規定。液壓系統按GB/T3766規定。目測檢查調壓閥、安全閥、緩沖裝置、執行機構、液壓閥、閥塊、軟管、過濾裝置。用溫度傳感器檢測液壓油溫度。氣動系統按GB/T7932規定。噪聲按GB/T23281規定。精度拉伸缸托架位移精度200mm300mm,連續測量3次(每次進給前數顯表置零),誤差以實際測量值與300mm的最大差值計。擺臂缸位置精度2003003(每次進給前數顯表置零)300mm安全與防護電氣安全性能及安全保護裝置按GB/T5226.1規定。光電感應裝置及超載保護裝置按GB28760規定。檢驗規則檢驗分類智能拉彎機檢驗分為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出廠檢驗每臺智能拉彎機均應由制造廠檢驗部門進行出廠檢驗,合格后方能出廠。出廠檢驗項目智能拉彎機應按下列項目進行出廠檢驗或試驗:配套件和工具;外觀;基本參數和尺寸的檢驗;電氣安全與防護;基本性能檢驗;空運轉試驗;負荷試驗;電氣、智能控制系統;液壓、氣動、潤滑系統;標志、包裝。型式檢驗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型式檢驗:新產品定型鑒定時;設計、工藝、材料有較大改變后可能影響產品性能時;國家市場監管部門提出型式檢驗的要求。51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標志每臺產品或產品包裝上均應在明顯部位印有耐久性標志,至少標注下列內容:a)產品名稱;b)尺寸規格、型號;c)公司名稱、地址;d)商標;e)凈重、毛重;f)生產日期;g)生產批號;h)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i)執行標準號。包裝產品包裝應符合JB/T8356.1GB/T19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