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各單元每課知識點歸納(附目錄)_第1頁
2025年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各單元每課知識點歸納(附目錄)_第2頁
2025年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各單元每課知識點歸納(附目錄)_第3頁
2025年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各單元每課知識點歸納(附目錄)_第4頁
2025年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各單元每課知識點歸納(附目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知識點復習要點

一'單元主題與語文要素

本單元以“杰出人物”為主題,選取了四篇風格各異的文章,從不同角度展

現了杰出人物的風采與精神品質。《鄧稼先》通過對比與排比,將鄧稼先的一生

置于廣闊的社會背景中,突出其為國家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說和做——記

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以詩化的語言,運用夾敘夾議的手法,刻畫了聞一多先生

作為學者和革命家的形象;《列夫?托爾斯泰》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通過細膩

的外貌和神態描寫,展現托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孫權勸學》則以對

話描寫為主,簡潔生動地塑造了孫權和呂蒙的形象。

在語文要素方面,本單元要求學生學習精讀,了解人物傳記和回憶性散文在

寫法上的特點,通過細節描寫和對比手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與精神品質,品味

文章的語言風格,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借鑒課文的寫作

手法,通過選取典型事例,運用細節描寫,寫出人物的特點。

二'分課知識點梳理

(一)《鄧稼先》

1.字詞積累

重點字詞讀音:需準確掌握“元勛(xUn)”“選聘(pin)”“殷紅(yan)”“鮮

為人知(xi汕)”等字詞的讀音,其中“殷”和“鮮”為多音字,要結合語境正

確認讀。“殷”在表示顏色時讀“yAn”,如“殷紅”;在表示富裕、深厚等意思時

讀“yin”,如“殷實”“殷切”?!磅r”在表示少的意思時讀“xiWn”,如“鮮為人知”;

在表示新鮮等意思時讀“xiWn”,如“鮮美”“鮮花”。

重點字詞書寫:注意“鞠躬盡瘁”的“瘁”不要寫成“粹”,“婦孺皆知”的

“孺”不要寫成“儒”??赏ㄟ^形近字對比,如“瘁(心力交瘁)一粹(純粹)”“孺

(孺子牛)一儒(儒家)”,加深對易錯字的記憶。

重點詞語釋義:理解“可歌可泣”(值得歌頌,使人感動得流淚,指悲壯的

事跡使人非常感動)、“當之無愧”(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無須感到慚愧)等

詞語的含義,并能正確運用??赏ㄟ^造句的方式,如“他為了國家的航天事業,

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

1.文章結構與內容

文章采用小標題的形式,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分為六個部分,脈絡清晰。第

一部分“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通過列舉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引出鄧稼

先對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巨大貢獻,為后文的敘述奠定了歷史背景。第二部分“兩

彈元勛”,簡要介紹了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主要貢獻,點明他在我國核武器事業

中的重要地位。第三部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通過對比鄧稼先和奧本海默的

性格和為人,突出鄧稼先樸實忠厚、真誠坦白的品質。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

情?”,敘述了作者得知中國原子彈工程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時的激動心情,從

側面烘托了鄧稼先的杰出貢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通過描述戈壁灘上的惡

劣環境和鄧稼先不顧個人安危,身先士卒的工作場景,展現了他為國家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的精神。第六部分“永恒的驕傲”,作者以摯友的身份,對鄧稼先的一

生進行了高度評價,表達了對他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在復習時,可繪制思維導圖,梳理文章的結構和內容,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寫作手法

對比手法: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進行對比,奧本海默鋒芒畢露,而鄧稼先

忠厚平實、從不驕人。通過對比,突出了鄧稼先的高尚品質和獨特人格魅力。

排比手法:如“粗估參數的時候,要有物理直覺;晝夜不斷地籌劃計算時,

要有數學見地;決定方案時,要有勇進的膽識和穩健的判斷”,運用排比的修辭

手法,增強了文章的氣勢,突出了鄧稼先卓越的才能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引用手法:文中多處引用他人的話和詩句,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高

度概括了鄧稼先的一生,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1.情感主旨

文章通過對鄧稼先生平事跡的敘述,展現了他為國家核武器事業無私奉獻的

精神,表達了作者對鄧稼先的敬仰和贊美之情,同時也激發了讀者的民族自豪感

和愛國熱情。

(二)《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字詞積累

重點字詞讀音:準確掌握“梳頭(shU)”“抱歉(qian)”“秩序(zhi)”“鍥

而不舍(qi6)”等字詞的讀音,注意“鍥”不要誤讀為“qi”。

重點字詞書寫:“瀝盡心血”的“瀝”不要寫成“歷”,“心不在焉”的“焉”

不要寫錯??赏ㄟ^易錯字專項練習,如“瀝()血、心不在()”,強化對易

錯字的記憶。

重點詞語釋義:理解“瀝盡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目不窺園”(形

容專心致志,埋頭苦讀)等詞語的含義,并能在具體語境中正確運用??赏ㄟ^詞

語接龍、造句等方式,鞏固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

1.文章結構與內容

文章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的“說”和“做”,他

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潛心學術研究,“做了再說,做了不說”。作者選取了

聞一多先生研究唐詩、《楚辭校補》《古典新義》等事例,表現了他的刻苦鉆研和

嚴謹的治學態度。后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作為革命家的“說”和“做”,他為了

爭取民主,反對獨裁,大聲疾呼,“說了就做”。作者選取了聞一多先生起稿政治

傳單、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參加游行示威等事例,展現了他英勇無畏、視死

如歸的革命精神。

在復習時,可采用表格的形式,對比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和革命家的不同表

現,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2.寫作手法

夾敘夾議:文章在敘述聞一多先生的事跡時,穿插了作者的議論,如“做

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聞

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革命家的方面”,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使文章過渡自然,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聞一多先生的高度評價。

細節描寫:如“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

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通過對聞一多先生目光的描寫,表現了他對學術

研究的執著和熱愛。

詩化語言:文章運用了許多富有詩意的語言,如“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

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將聞一多先生的學術研究比作“救濟的文化藥方”,生

動形象地表現了他的愛國情懷。

1.情感主旨

文章通過對聞一多先生言行的敘述,展現了他作為學者的嚴謹刻苦和作為革

命家的英勇無畏,表達了作者對聞一多先生的敬仰和贊美之情,同時也激勵讀者

學習聞一多先生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三)《列夫?托爾斯泰》

1.字詞積累

重點字詞讀音:正確認讀“胡髭(zi)”“長髯(ran)”“黝黑(you)”“藏污

納垢(gou)”等字詞,注意“髭”“髯”等字的讀音。

重點字詞書寫:“器宇軒昂”的“軒”不要寫成“宣”,“誠惶誠恐”的“惶”

不要寫錯??赏ㄟ^形近字辨析,如“軒(軒昂)一宣(宣傳)”“惶(惶恐)一慌

(慌張)”,加深對易錯字的記憶。

重點詞語釋義:理解“鶴立雞群”(像鶴站在雞群中一樣。比喻一個人的儀

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著。

形容嚴肅或拘謹的樣子)等詞語的含義,并能運用這些詞語描述人物形象。

1.文章結構與內容

文章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對托爾斯泰外貌的描寫,突出了他外貌的

平庸甚至丑陋,如“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臉龐,植被多于空地,濃密的胡髭使人難

以看清他的內心世界”。第二部分通過對托爾斯泰眼睛的描寫,展現了他深邃而

豐富的內心世界,如“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鋰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

要害”。作者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先描寫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凡,再突出他眼睛

的犀利和深邃,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在復習時,可通過繪制人物外貌圖,標注出作者對托爾斯泰外貌各部分的描

寫,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2.寫作手法

欲揚先抑:先描寫托爾斯泰外貌的丑陋,給讀者留下一個平凡的印象,然

后通過對他眼睛的描寫,展現他的非凡氣質和深邃思想,使文章波瀾起伏,給讀

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喻和夸張:文章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如“他那天父般

的猶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將托爾斯泰的胡子比作“滔滔白浪”,生動形

象地表現了他胡子的濃密;“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

璃”,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托爾斯泰目光的犀利。

細節描寫:如“在亂蓬蓬的頭發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對難看的招風耳”,

通過對托爾斯泰耳朵的細節描寫,進一步突出了他外貌的平凡。

1.情感主旨

文章通過對托爾斯泰外貌和眼睛的描寫,展現了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深邃的

精神世界,表達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和贊美之情。

(四)《孫權勸學》

1.字詞積累

重點字詞讀音:準確掌握“邪(y6)更(gEng)”“涉獵(she1花)孰(shM)”

等字詞的讀音,注意“邪”在文中是語氣詞,通“耶”,讀“y6”。

重點字詞釋義:理解文言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如“當涂”(當道,當權)、“辭”

(推托)、“孤”(古時王侯的自稱)、“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但”

(只,只是)、“見往事”(了解歷史)等??赏ㄟ^制作文言實詞、虛詞卡片,強

化記憶。

通假字:“邪”通“耶”,語氣詞,可譯為“嗎,在復習時,要注意通假字

的讀音和釋義。

1.文章結構與內容

文章以對話為主,簡潔生動地敘述了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最后魯

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的故事。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

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

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呂蒙學習后,才略大有長進,

令魯肅驚嘆,呂蒙的答話以“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既表現了他的自信,又流露出對魯肅大驚小怪的不以為然。

在復習時,可通過分角色朗讀對話,體會人物的語氣和心理。

2.寫作手法

對話描寫:文章通過孫權、呂蒙和魯肅之間的對話,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

展,展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孫權的善勸,呂蒙的好學,魯肅的愛才,都在對話

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側面烘托:通過魯肅“大驚”“結友而別”的表現,側面烘托了呂蒙學習的成

效顯著,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1.情感主旨

文章通過敘述孫權勸學和呂蒙就學后才略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的

重要性,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同時也贊揚了孫權的善勸和呂蒙的好學。

三'單元綜合知識點復習

(-)基礎知識

1.文學常識

作者簡介:了解楊振寧、臧克家、茨威格、司馬光等作者的基本信息,包

括姓名、國籍、代表作等。楊振寧是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

不守恒理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鄧稼先》一文飽含對摯友的深情與敬意。

臧克家是現代詩人,被譽為“農民詩人”,代表作有詩集《烙印》等,《說和做——

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以獨特視角展現聞一多先生的風采。茨威格是奧地利作

家,擅長心理描寫,代表作有《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列夫?托爾斯泰》

通過精妙描寫凸顯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主持編

纂了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孫權勸學》便出自此書。

文體知識:了解人物傳記、回憶性散文和文言文的特點。人物傳記是記錄

人物生平事跡的文學體裁,具有真實性和文學性;回憶性散文是作者回憶過去經

歷的散文,帶有濃厚的主觀情感;文言文則是用古代漢語寫成的文章,語言簡潔,

內涵豐富。

1.字詞專項復習

多音字辨析:對本單元出現的多音字,如“殷”“鮮”“得”“更”等,進行分類

整理,通過組詞、造句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多音字在不同語境中的讀音和用法。

形近字辨析:整理本單元的形近字,如“瘁一粹”“孺一儒”“軒一宣”

等,通過對比字形、字義,讓學生準確區分形近字。

詞語運用:選取本單元的重點詞語,如“可歌可泣”“鍥而不舍”“鶴立雞群”

等,設置詞語運用練習題,如選詞填空、成語接龍等,考查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

運用能力。

(-)閱讀能力提升

1.精讀方法復習

回顧精讀的方法,如圈點批注、品味語言、分析人物形象等。在復習過程中,

選取本單元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運用精讀方法進行分析,如分析《鄧稼先》中

對鄧稼先工作場景的描寫,體會其語言特色和表達效果;分析《說和做——記

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對聞一多先生語言和動作的描寫,把握其人物性格特點。

2.人物形象分析

總結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進行

分析,結合文章的情節和背景,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選取本單元的

人物,如鄧稼先、聞一多、托爾斯泰、呂蒙等,讓學生進行人物形象分析,通過

對比不同人物的特點,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3.寫作手法運用

復習本單元所學的寫作手法,如對比、排比、欲揚先抑、細節描寫、夾敘夾

議等,分析這些寫作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讓學生選取一篇課外文章,分析其運

用的寫作手法,并進行仿寫練習,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寫作訓練

1.寫出人物特點

回顧本單元課文在刻畫人物方面的方法,如選取典型事例、運用細節描寫、

抓住人物的外貌和語言特點等。讓學生以身邊的人為對象,通過選取典型事例,

運用細節描寫,寫出人物的特點。在寫作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敘事的條理和語

言的表達,突出人物的個性。

2.作文批改與講評

組織學生進行作文互評,讓學生從內容、結構、語言、書寫等方面對同學的

作文進行評價,提出修改意見。教師進行作文講評,選取優秀范文和存在問題的

作文進行分析,針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

生提高寫作水平。

四'復習方法建議

1.知識梳理法

引導學生對本單元的知識點進行系統梳理,制作思維導圖或知識卡片,將字

詞、文學常識、文章內容、寫作手法等知識點進行分類整理,構建知識體系,便

于記憶和復習。

2.練習鞏固法

選取有針對性的練習題,如字詞專項練習、閱讀理解練習、寫作練習等,讓

學生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題能力。在練習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解

題思路和方法進行指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二單元知識點復習要點

《黃河頌》奏響民族精神的激昂樂章

(一)基礎知識

1.作者及背景:作者光未然,原名張光年。1939年,他創作了組詩《黃河

大合唱》歌詞,經冼星海譜曲后,在抗日根據地廣為傳唱,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

民的抗日熱情。了解這一創作背景,有助于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民族精神與時代呼

聲。

2.生字詞積累

字音:“巔(dian)”“澎湃(pengpai)”“狂瀾(IWn)”“屏障(zgng)”“哺育

(biiyil)”“九曲連環(qti)”等??梢酝ㄟ^制作字音卡片,反復認讀,強化記憶。

字形:“巔”上部為“山”,下面是“顛”的右半部分,不要寫成“顛”;“瀾”

是三點水旁,與水有關,區別于“斑斕”的“斕,

詞義:“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擊,也比喻聲勢浩大,氣勢雄偉;“狂瀾”指

巨大的波浪,比喻動蕩不定的局勢或猛烈的潮流;“哺育”指喂養,也比喻培養。

結合語境理解詞義,能更好地把握詩歌內涵。

(二)內容與主題

1.結構梳理:詩歌開篇點明黃河的偉大堅強,作為序曲。主體部分先描繪黃

河的自然景象,從“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等語句中,展現黃河的磅礴氣勢;

接著歌頌黃河對中華民族的重要貢獻,如“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你是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結尾發出向黃河學習的誓言,升華主題。

2.主題探究:詩人借歌頌黃河,歌頌了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

志,表達了對祖國母親河的熱愛,以及渴望保衛黃河、保衛祖國的堅定決心。在

復習時,可引導學生思考詩歌如何將對黃河的贊美與民族精神的弘揚緊密結合。

(三)藝術特色

1.修辭手法:大量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包S河以它英雄的氣

魄,出現在亞洲的原野;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偉大而又堅強!”將黃河人

格化,賦予其英雄的氣魄?!鞍?!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把黃河比作搖

籃,生動形象地寫出黃河對中華民族的養育之恩。排比句的使用,如“啊!黃河!

你是偉大堅強,像一個巨人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體魄筑成我們民

族的屏障”,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氣勢。

2.抒情方式:詩歌采用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相結合的方式。“啊!黃河!”反

復出現,直接抒發對黃河的熱愛與贊美之情;同時,通過對黃河景象的描繪和對

其貢獻的敘述,間接表達對民族精神的歌頌。

二'《老山界》——翻越艱難險阻,銘記革命精神

(-)基礎知識

1.作者及背景:陸定一,無產階級革命家?!独仙浇纭芬蚤L征為背景,講述

了紅軍戰士克服重重困難,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展現了紅軍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

觀主義精神。

2.生字詞積累

字音:“瑤(yao)民”“歇(xie)腳”“軍閥(fa)”“繳(jiao)租”“攀(pan)

談”“苛(ke)捐雜稅”等。利用多音字、易錯字專項練習,加深對字音的記憶。

字形:“攀”字筆畫較多,注意上部“樊”的寫法;“繳”是絞絲旁,不要寫

成“激”。

詞義:“攀談”指拉扯閑談;“苛捐雜稅”指反動統治下苛刻繁重的捐稅。結

合文本理解詞義,體會其在文中的作用。

(-)內容與主題

1.情節梳理:文章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記敘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從“下午才動身,沿著山溝向上走”到“半夜里,忽然醒來……”再到“黎明的

時候被人推醒……”,清晰展現了紅軍戰士從傍晚到第二天黎明的行軍過程,以

及途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應對方式。

2.主題探究:通過對紅軍戰士翻山過程的描寫,歌頌了紅軍不怕困難、艱苦

奮斗的堅強意志,以及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復習時,引導學生思考紅軍戰士在面

對困難時的表現,從中汲取精神力量。

(三)寫作特色

1.線索清晰:以時間和地點的變化為線索,將紅軍戰士的行動串聯起來,使

文章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如“天色晚了……我們到瑤民家攀談”“天黑了才到

山腳,果然有許多竹林”等語句,清晰地交代了時間和地點的轉換。

2細節描寫:文中運用了大量細節描寫,如“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

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

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通過聽覺描寫,烘托出深夜山林的寂靜,

同時也表現了紅軍戰士的樂觀主義精神?!盎鸢雅懦稍S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

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通過視覺描寫,展現了紅軍隊伍

的壯觀和翻山的艱難。

三、《誰是最可愛的人》—致敬抗美援朝英雄,傳承愛

國精神

(一)基礎知識

1.作者及背景:魏巍,當代詩人、散文作家。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

魏巍隨志愿軍來到朝鮮戰場,深入了解志愿軍戰士的生活和戰斗情況,創作了這

篇通訊,熱情歌頌了志愿軍戰士的崇高品質。

2生字詞積累

字音:“掘(en)”“迸(beng)裂”“豁(hud)亮”“犁耙(pa)”“過癮(yin)”

等。通過朗讀、聽寫等方式,鞏固字音記憶。

字形:“掘”是提手旁,不要寫成“恩”;“迸”下面是“并”,注意與“進”區

分。

詞義:“豁亮”指寬敞明亮,也形容嗓音響亮;“過癮”指滿足某種特別深的

癖好,泛指滿足愛好。結合文本理解詞義,感受其表達效果。

(二)內容與主題

1.選材與組材:作者選取了松骨峰戰斗、馬玉祥火中救小孩、防空洞中的談

話三個典型事例,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志愿軍戰士的英雄氣概和崇高品質。松骨峰

戰斗體現了戰士們的英勇無畏;馬玉祥火中救小孩展現了戰士們的國際主義精神;

防空洞中的談話則揭示了戰士們的內心世界,展現了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2.主題探究:文章通過對志愿軍戰士英雄事跡的描寫,高度贊揚了志愿軍戰

士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激

勵著人們熱愛祖國,珍惜和平。復習時,引導學生分析三個事例如何共同體現文

章主題。

(三)寫作特色

1敘議結合:在敘述英雄事跡的過程中,作者適時地進行議論和抒情。如在

敘述松骨峰戰斗后,作者寫道:“朋友們,當你聽到這段英雄事跡的時候,你的

感想如何呢?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嗎?你不以我們的祖國有著這樣的

英雄而自豪嗎?”通過議論和抒情,深化了主題,引起讀者的共鳴。

2.語言生動:作者運用了大量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和修辭手法,如“他們的品

質是那樣地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地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地

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地美麗和寬廣!”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增強了

文章的氣勢,表達了對志愿軍戰士的贊美之情。

四'《土地的誓言》—抒發對故土的眷戀,激發愛國熱

(-)基礎知識

1.作者及背景:端木藤良,原名曹漢文,現代作家?!熬乓话恕笔伦兒?,日

本侵略者強占東北三省,大批東北人民被迫流亡關內。作者懷著對故土的深深眷

戀和對侵略者的無比憤恨,寫下了這篇文章。

2.生字詞積累

字音:“碾(ni孫)”“誓言(shiyan)”“嗥鳴(hlomfng)”“斑斕(banian)^!?]

語(lanyu)”“亙古(gGngii)”等。通過制作易錯字音清單,進行針對性復習。

字形:“碾”是石字旁,不要寫成“輾”;“詞”是言字旁,與語言有關,區

別于“斑斕”的“斕

詞義:“嗥鳴,,指(野獸)大聲嚎叫;“斑斕”指燦爛多彩;“詞語”指沒有

根據的話。結合語境理解詞義,體會其在文中營造的氛圍。

(二)內容與主題

1.情感脈絡:文章以傾訴式的語言,抒發了作者對淪陷的故鄉土地深深的眷

戀之情,以及對侵略者的無比憤恨。開篇“對于廣大的關東原野,我心里懷著摯

痛的熱愛”,直抒胸臆,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調。接著,作者回憶了故鄉的美好

景象,如“碧綠的白樺林……原野上怪誕的狂風”,進一步表達了對故鄉的眷戀。

最后,作者發出誓言:“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我永不能忘記,因為我答應

過她,我要回到她的身邊,我答應過我一定會回去。”

2.主題探究:文章通過對故鄉土地的深情描繪和對侵略者的控訴,表達了作

者對故鄉的熱愛和對收復失地的堅定信念,激發了人們的愛國熱情。復習時,引

導學生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強烈情感。

(三)寫作特色

1.直接抒情:作者運用了大量直接抒情的語句,如“我有時把手放在胸膛上,

知道我的心是跳躍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血液吧,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

種熱情”,將對故鄉的熱愛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2.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作者運用了豐富的詞語和修辭手法,如“土地是我的

母親,我的每一寸皮膚,都有著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變得平靜”,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土地比作母親,表達了對土地的深厚情感。“在那田壟

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蠕,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

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增強了文章的節奏感和感染力。

五、《木蘭詩》——領略巾幗英雄風采,傳承傳統文化

(-)基礎知識

1.文學常識:《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與《孔雀東南

飛》并稱“樂府雙璧”。樂府詩是漢朝設立的掌管音樂的機關一樂府所采集、

編制的樂歌,后來就稱這類詩歌為樂府詩。

2生字詞積累

字音:"機杼(zh(i)”“軍帖(tie)”“可汗(kehan)”“鞍鞫(anjian)”“轡頭

(peitou)”“燕山(yanshan)”等。注意多音字的讀音,如“帖”在“軍帖”中

讀“謊”,在“字帖”中讀“優”。

詞義:“機杼”指織布機;“軍帖”指軍中的文告;“可汗”是我國古代西北

地區民族對最高統治者的稱呼;“鞍鞫”指馬鞍下的墊子;“轡頭”指駕馭牲口用

的嚼子和韁繩。結合課下注釋,準確理解詞義。

(二)內容與主題

1情節概括:詩歌講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

辭官還鄉的故事。從“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的平靜生活,到“昨夜見軍帖,

可汗大點兵”的戰爭爆發,木蘭毅然決定代父從軍。在戰場上,木蘭歷經艱辛,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展現了她的英勇無畏。

戰爭結束后,木蘭拒絕了高官厚祿,回到家鄉,恢復女兒身。

2.主題探究: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巾幗英雄形象,歌頌了她勤勞善良、堅

毅勇敢、不慕名利的品質,同時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復習

時,引導學生分析木蘭的人物形象,體會詩歌所傳達的思想內涵。

(三)藝術特色

1.詳略得當:詩歌對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出征前的準備、辭官還鄉等內容

詳寫,對木蘭的征戰過程略寫。詳寫代父從軍的緣由,突出了木蘭的孝順;詳寫

辭官還鄉,表現了木蘭不慕名利的品質。略寫征戰過程,避免了平鋪直敘,使文

章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2.修辭手法:詩歌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鞫,南

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運用排比和互文的修辭手法,表現了木蘭出征前的忙碌

和有條不紊;“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運

用比喻和反問的修辭手法,以雙兔奔跑難辨雌雄,比喻木蘭女扮男裝難以辨認,

富有情趣。

六'寫作:學習抒情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把內心強烈的情感直接表達出來。如《黃

河頌》中“?。↑S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作者直接抒發了對黃河的贊美之

情。在寫作中,當情感達到高潮時,可以運用直接抒情,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2.間接抒情:間接抒情是通過敘述、描寫、議論等方式抒發情感。如《土地

的誓言》中,作者通過對故鄉土地的描寫,“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

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吟……”,在描寫中融入了對故鄉的眷戀之情。在寫作

時,可將情感融入到具體的人、事、景、物之中,使情感表達更含蓄、更耐人尋

味。

(二)抒情技巧

1選擇合適的抒情對象:抒情對象可以是具體的人、事、景、物,也可以是

某種抽象的情感或理念。在選擇抒情對象時,要確保其能夠承載自己的情感,并

且與文章的主題相契合。

2.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可以使

抒情更加生動形象,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如“我的思念像風一樣,在空氣中蔓延”,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思念比作風,生動地表達了思念的強烈。

3.結合細節描寫:細節描寫能夠使抒情更加真實、細膩。如“她的手微微顫

抖著,緊緊握住我的手,眼中閃爍著淚光”,通過對人物動作和神態的細節描寫,

表達了人物內心的情感。

七、專題學習活動與我的語文生活

(-)專題學習活動

可以圍繞本單元的主題,開展“英雄事跡報告會”“紅色文化探尋”等專題學

習活動。在“英雄事跡報告會”中,學生可以收集英雄人物的事跡,進行整理和

匯報,學習英雄們的崇高品質。在“紅色文化探尋”活動中,學生可以參觀革命

紀念館、紅色文化遺址等,了解革命歷史,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

(-)我的語文生活

1.關注生活中的語文現象:鼓勵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標語、廣告、招牌等,分

析其中的語言特色和文化內涵。如“小草青青,腳下留情”這一標語,運用擬人

手法,生動形象地呼吁人們愛護草坪。

2.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會等語文實踐活動,

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在演講比賽中,學生可以圍繞本單元的主題,表達自

己對英雄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單元知識點復習要點

一'課文要點回顧

(-)《阿長與〈山海經〉》

1.作者與背景: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是中國現代

文學的奠基人。本文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創作于1926年,記述了魯

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長媽媽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2.內容梳理:文章圍繞阿長展開,先介紹阿長名字的由來,描述她喜歡“切

切察察”、睡相不好等令人厭煩的行為習慣;接著講述阿長給“我”講長毛的故

事,使“我”對她產生敬意;然而阿長踩死“我”的隱鼠,又讓“我”對她的敬

意消失;最終阿長為“我”買來渴慕已久的《山海經》,“我”對她產生了新的敬

局、O

3.人物形象:阿長是一個饒舌多事、粗俗、不拘小節,但又善良淳樸、真誠

熱情,關心孩子的勞動婦女形象。通過對阿長一系列行為和語言的描寫,如“元

旦辟頭的磨難”“切切察察的毛病”,生動地刻畫了她的粗俗;而阿長為“我”買

《山海經》的情節,則體現了她對“我”真誠的關愛。

4.寫作特色:作者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先寫對阿長的不滿,后寫對她的感

激與敬意,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立體;同時,運用細節描寫,如對阿長外貌、語

言、動作的描寫,讓阿長的形象躍然紙上,如“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

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

(-)《山地回憶》

1.作者與背景: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創始人。本文

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通過回憶自己在阜平的一段生活經歷,展現了抗日戰爭時

期人民的生活與精神風貌。

2.內容梳理:文章以“我”與一位阜平農村姑娘妞兒的交往為主線,從妞兒

在河邊洗衣服時與“我”發生爭執開始,到后來妞兒為“我”做襪子,再到“我”

多年后回憶起妞兒,展現了一段質樸純真的軍民情誼。

3.人物形象:妞兒是一個性格爽朗、潑辣、勤勞能干,同時又善良熱情的農

村姑娘。她在河邊與“我”爭吵時,言語犀利,展現出潑辣的性格;而她為“我”

做襪子的舉動,則體現了她善良熱情的一面。

4.寫作特色:孫犁善于運用白描手法,通過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和

性格特點,如“這女孩子穿一件短上衣,光腳穿著草鞋,在抽著一根小煙袋,望

著我笑”;同時,小說語言富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氣息,充滿了濃郁的鄉土風情。

(三)《臺階》

1.作者與背景:李森祥,當代作家。《臺階》以農村為背景,圍繞“臺階”這

一核心事物,展現了中國農民特有的堅韌不拔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2.內容梳理:小說講述了父親為了建造高臺階的新屋,付出了一生的努力。

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社會地位低,于是決心建造高臺階的房子。他終年辛苦

勞作,終于攢夠錢建新屋、砌高臺階。然而,新屋建成后,父親卻感到失落與迷

茫。

3.人物形象:父親是一位勤勞、堅韌、樸實,有著強烈自尊心和追求的農民

形象。他不辭辛勞地勞動,積攢材料,體現了他的勤勞與堅韌;對高臺階新屋的

執著追求,反映出他的自尊心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寫作特色:小說以“臺階”為線索,貫穿全文,使文章結構嚴謹;同時,

通過細節描寫,如對父親勞動時的動作、神態的描寫,深刻地刻畫了父親的形象,

如“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著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

(四)《賣油翁》

1.作者與背景:歐陽修,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出自

《歸田錄》,通過賣油翁和陳堯咨的故事,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內容梳理:陳堯咨擅長射箭,自認為當世無雙。一次他在園子里射箭,賣

油翁放下擔子站在一旁觀看,對陳堯咨的射箭技術只是微微點頭。陳堯咨質問賣

油翁,賣油翁以自己倒油的經驗,展示了“惟手熟爾”的道理,讓陳堯咨心服口

服。

3.人物形象:陳堯咨是一個技藝高超、驕傲自滿,但又能知錯能改的人;賣

油翁則是一位樸實謙遜、技藝精湛、深諳生活哲理的老者。文中通過對兩人語言、

動作的描寫,如陳堯咨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以及賣油翁的“無他,

但手熟爾”,生動地刻畫了兩人的性格特點。

4.寫作特色:文章運用對比手法,將陳堯咨的驕傲自滿與賣油翁的樸實謙遜

進行對比,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時,語言簡潔生動,通過對話推動情節發展,短

短篇幅就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二'閱讀綜合實踐

(-)閱讀方法指導

1.分析人物形象:閱讀記敘文時,要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描

寫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例如,在《阿長與〈山海經〉》中,

通過阿長的語言“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可以看出她對“我”

的關心和樸實的性格。

2.把握文章線索:線索是貫穿文章始終的脈絡,抓住線索可以更好地理解文

章的結構和內容。如《臺階》以“臺階”為線索,串聯起父親建造新屋的過程,

展現了父親的一生。

3.理解文章主旨:通過分析文章的內容、人物形象、寫作背景等,深入理解

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章的主旨。例如,《山地回憶》通過描寫軍民之間的交往,

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軍民魚水情深的主題。

(二)閱讀練習策略

1.精讀文本:仔細研讀文章,品味語言,分析寫作手法,理解文章的深層含

義。對于經典段落,如《賣油翁》中賣油翁倒油的描寫,要反復誦讀,體會其精

妙之處。

2.拓展閱讀:選擇與教材文章主題、風格相似的文章進行拓展閱讀,加深對

同類文章的理解。例如,閱讀魯迅的其他散文,了解其寫作風格和思想內涵。

三'寫作——抓住細節

(-)細節描寫的作用

1.刻畫人物形象:通過對人物細微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使人物形象

更加生動、立體。如《阿長與〈山海經〉》中對阿長睡相的描寫,生動地展現了

她不拘小節的性格。

2推動情節發展:細節描寫可以為情節的發展埋下伏筆,使情節更加合理、

連貫。例如,《臺階》中父親對臺階高度的在意,為后文他建造高臺階新屋的情

節做了鋪墊。

3.表達情感:借助細節描寫,能夠更深刻地表達作者的情感,引起讀者的共

鳴。如《山地回憶》中妞兒為“我”做襪子的細節,體現了軍民之間的深厚情誼。

(-)細節描寫的方法

1.仔細觀察:留意生活中的細微之處,積累寫作素材。比如觀察不同人物的

表情、動作、穿著等,為寫作提供真實的細節。

2.巧用修辭: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增強細節描寫的感染力。

如“他的眼睛瞪得像銅鈴一樣”,形象地寫出了人物驚訝的神態。

3.多角度描寫: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個角度進行細節描寫,豐富

文章的表現力。例如,描寫春天的花園,可以從看到的花朵顏色、聽到的鳥鳴聲、

聞到的花香等方面入手。

四'整本書閱讀——《駱駝祥子》圈點'批注'做筆記

(一)圈點批注的方法

1.圈點符號:使用不同的符號,如圓圈、橫線、波浪線等,對文中的重點詞

語、句子、段落進行標記。例如,用圓圈圈出描寫祥子外貌的句子,用橫線劃出

表現祥子性格變化的關鍵語句。

2.批注內容:批注可以包括對詞語的解釋、對句子含義的理解、對寫作手法

的分析、對人物形象的評價等。如在描寫祥子第一次買車的段落旁批注“通過,哆

嗦''幾乎要哭出來’等細節描寫,生動地表現了祥子買車時的激動心情”。

(-)做筆記的方式

1.提綱式筆記:梳理小說的情節發展,列出提綱,明確故事的脈絡。如按照

祥子“三起三落”的經歷,將其買車、失車的過程詳細列出。

2.人物分析筆記:對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如祥子、虎妞、劉四爺等,進行深

入分析,記錄他們的性格特點、行為動機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

3.主題探討筆記:思考小說的主題,分析作者通過小說想要表達的思想,如

對黑暗社會的批判、對人性的思考等。

五'課外古詩詞誦讀

(-)《竹里館》——王維

1.詩歌內容:全詩描繪了詩人在竹林里獨自彈琴、長嘯、與明月相伴的情景,

營造出清幽寧靜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寧靜、淡泊的心境。

2.藝術特色:詩人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彈琴”“長嘯”是動態描寫,“幽

篁”“深林”“明月”是靜態描寫,動靜相襯,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同時,詩歌

語言簡潔自然,卻意境深遠。

(二)《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1.詩歌內容:這首詩寫詩人在春夜聽到笛聲,引發了思鄉之情。笛聲仿佛無

處不在,勾起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

2.藝術特色:詩人運用夸張的手法,“散入春風滿洛城”,極言笛聲傳播之廣;

同時,通過“折柳”這一意象,表達了離別的愁緒和思鄉之情。

(三)《逢入京使》——岑參

1.詩歌內容:詩歌描寫了詩人在遠赴邊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托使者

給家人帶口信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思念和報國之志難以兩全的復雜情感。

2.藝術特色:這首詩語言質樸自然,情感真摯動人?!榜R上相逢無紙筆,憑

君傳語報平安”,通過細節描寫,生動地表現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家人的牽掛。

(四)《晚春》——韓愈

1.詩歌內容:詩中描繪了晚春時節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的景象,同時也蘊含

了詩人對春天的珍惜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2.藝術特色:詩人運用擬人的手法,“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賦予草樹以人的情感和行為,使詩歌充滿生機和活力。

第四單元知識點復習要點

一、《驛路梨花》——追尋雷鋒精神,感受人性之美

(-)基礎知識

1.作者及背景:彭荊風,當代作家,其作品多涉及邊疆生活。《驛路梨花》

創作于20世紀70年代末,當時社會積極倡導雷鋒精神,作者以此為背景,通

過講述哀牢山深處小茅屋的故事,展現了雷鋒精神在少數民族地區生根發芽、代

代相傳的動人景象,歌頌了人們互幫互助的美好品質。

2.生字詞積累

字音:"驛(yi)路”“寨(zhai)子”“攆(nian)走”“扛(kang)著”“驛路梨

花處處開(chd)”等。在學習時,可借助拼音多讀多記,注意多音字“扛”,在

表示用肩膀承擔重物時讀“kAng”,如“扛著鋤頭”;在表示用兩手舉重物時讀

"gang",如“力能扛鼎力

字形:“驛”不要寫成“譯”或“繹”,“驛”本意與交通、驛站有關,所以

是馬字旁;“攆”是提手旁,意為驅逐、追趕,與手部動作相關,不要寫錯。

詞義:“迷茫”形容廣闊而看不清的樣子,在文中“我們正在迷茫之際,忽

然發現了一片梨花林”,描繪出“我們”在山中迷路時的困惑狀態;“修葺”指修

理(建筑物),“小茅屋經過一番修葺,煥然一新”,表明對茅屋進行了修繕。理

解這些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有助于把握文章內容。

(二)內容與主題

1.情節梳理:文章以“我”和老余的見聞為主線,圍繞小茅屋的主人是誰展

開。“我們”在暮色中找不到住處,發現了小茅屋,在茅屋中得到幫助;之后遇

到瑤族老人,以為他是主人,老人卻否定;接著又遇到哈尼小姑娘,經她講述,

才知道小茅屋最初是解放軍為方便路人建造,梨花姑娘照料,后來哈尼族姑娘們

接力照料。文章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2主題探究:通過對小茅屋故事的敘述,歌頌了雷鋒精神的延續和發揚,展

現了邊疆少數民族的淳樸善良,以及人們互幫互助的美好品德,啟示人們在生活

中要學習雷鋒精神,關愛他人,傳遞溫暖。復習時,可引導學生思考文章如何通

過層層設疑、步步解疑來揭示主題。

(三)寫作特色

1.設置懸念與誤會:文章開篇寫“我們”在山中發現小茅屋,卻不見主人,

引發讀者對茅屋主人的好奇,設置了懸念。隨后,“我們”與瑤族老人、哈尼小

姑娘的相遇,一次次產生誤會,又一次次解開誤會,使情節波瀾起伏,增強了文

章的可讀性。

2.以花喻人:文中多次描寫梨花,既實寫自然界的梨花,如“白色的梨花開

滿枝頭,多么美麗的一片梨樹林啊”,又虛寫梨花姑娘和具有梨花般美好品質的

人。以梨花的潔白、美麗象征人物純潔、善良的心靈,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主

題更加突出。

二'《青春之光》——展現青春風采,肩負時代使命

(一)基礎知識

1.作者及背景:祝紅蕾聚焦青年群體,用文字激勵青年追逐夢想?!肚啻褐?/p>

光》在時代呼吁青年擔當的背景下創作,旨在展現青春的活力與價值,激勵當代

青年為實現夢想拼搏奮斗。

2.生字詞積累

字音:“熾(chi)熱”“迸(beng)發”“鐫(juan)刻”“澎湃(pengpai)”等。

注意“熾”不能誤讀為“zhi”,“迸”不能誤讀為“bing”。

字形:“鐫”字筆畫較多,右邊“雋”不要寫錯;“澎湃”的“湃”是三點水

旁,與水有關。

詞義:“熾熱”形容溫度極高,極熱,在文中象征青春的熱情;“鐫刻”指雕

刻,“青春的奮斗歷程鐫刻在歲月的長河中”,形象地表達了青春奮斗的深刻意義。

(-)內容與主題

1結構分析:文章開篇點明青春的重要性,引出對青春價值的思考。主體部

分通過列舉不同青年群體在各自領域的奮斗事跡,如科研青年攻克技術難題、創

業青年開拓市場等,展現青春的多元價值。結尾呼吁當代青年在新時代綻放青春

光芒,升華主題。

2.主題領悟:文章通過對青春奮斗故事的講述,贊美了青春的活力與創造力,

鼓勵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奮斗實現人生價值,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復

習時,可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思考如何在青春時期實現自我價值。

(三)寫作特色

1.事例論證:作者選取多個具有代表性的青年奮斗事例,如航天領域青年科

研人員的突破、體育賽場上青年運動員的拼搏等,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使讀者

更直觀地感受到青春的力量。

2.情感充沛:文章字里行間充滿對青春的贊美和對青年的期望,如“青春是

一首激昂的歌,奏響時代的最強音”,富有感染力,能激發讀者的共鳴。

三、《有為有不為》——明辨是非界限,堅守道德準則

(-)基礎知識

1.作者及背景:季羨林,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队袨?/p>

有不為》體現了他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引導人們在復雜的社會中明辨是非,做出

正確的選擇。

2生字詞積累

字音:“嫉(ji)妒”“卑鄙(bi)”“豁(hud)達”“趨(qu)炎附勢”等。注

意“嫉”不能讀成“ji”,“豁”在“豁達”中讀“hub”,在“豁口”中讀“hud”。

字形:“嫉”是女字旁,“忌”上半部分是“己”;“卑鄙”的“鄙”不要寫錯。

詞義:“嫉妒”指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趨

炎附勢”指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理解這些詞語有助于把握文章中作者對不

同行為的批判與思考。

(二)內容與主題

1.論點闡述:文章開篇提出中心論點“要分清是非,明白什么是有為,什么

是有不為“。接著從多個方面進行論述,指出在面對道德和利益的抉擇時,要堅

守道德底線,不為私利而喪失原則。

2主題理解:通過對“有為”與“有不為”的分析,教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

值觀,明辨是非善惡,在生活中堅守道德準則,做一個有良知、有擔當的人。復

習時,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現實生活中踐行“有為有不為”的理念。

(三)寫作特色

1.邏輯嚴謹: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開篇提出論點,中間從不同角度進行

論證,結尾總結全文,強調堅守“有為有不為”的重要性,層次分明,邏輯清晰。

2.語言質樸:作者用平實的語言闡述深刻的道理,如“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

就必須在該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在不該做的事情上堅決抵制”,易于理解,卻

發人深省。

四、《短文兩篇》——領略古代文人情懷,傳承經典文化

(-)基礎知識

1.文學常識

《陋室銘》作者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其詩文俱佳,與柳宗元并

稱“劉柳”,與白居易并稱“劉白”?!般憽笔枪糯淘谄魑锷嫌脕砭渥约夯蛘?/p>

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愛蓮說》作者周敦頤,北宋思想家、理學家,他的理學思想對后世影響

深遠?!罢f”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性文體,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

的感想。

1.生字詞積累

字音:“馨(xin)”“苔(tai)痕”“鴻儒(ru)”“淤(yu)泥”“濯(zhuo)清

漣(lian)”等。注意“馨”的韻母是“in”,“濯”不能讀成“zhAi”。

詞義:“馨”指香氣,在文中“惟吾德馨”表示品德高尚;“鴻儒”指博學的

人;“淤泥”指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濯清漣而不妖”中“濯”是洗滌的意

思,“清漣”指清水。結合課下注釋,準確理解詞義。

(二)內容與主題

1.《陋室銘》

內容分析:文章開篇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類

比,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著從陋室的環境、交往的人物、日

常生活等方面進行描寫,“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描繪了陋室清幽的環境,“談

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體現了主人交往的高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展示

了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結尾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自比,再次強調陋

室不陋。

主題領悟: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贊美,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

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體現了作者對精神追求的重視。

1.《愛蓮說》

內容分析:文章開篇點明“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引出對蓮花的描

寫。接著從生長環境、形態香氣、風度氣質等方面贊美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體現了蓮花的高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

植”描繪了蓮花的正直、芬芳。然后將菊花、牡丹與蓮花進行對比,“菊,花之

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突出蓮花的君子形象。

主題領悟:通過對蓮花的贊美,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

度,同時批判了當時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社會風氣。

(三)寫作特色

1.托物言志:兩篇文章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堵毅憽吠ㄟ^對陋室的

描寫,寄托了作者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追求;《愛蓮說》借蓮花的形象,表達了作

者的志向和品格,使抽象的志向和情感變得具體可感。

2.駢散結合:《陋室銘》以駢句為主,句式整齊,節奏分明,如“苔痕上階

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同時又間以散句,使文章錯落有

致,讀來朗朗上口。《愛蓮說》也在散句中穿插駢句,增強了文章的韻律美。

五'寫作:怎樣選材

(一)選材原則

1.圍繞中心:選材要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選擇能夠突出中心的材料。

如寫一篇關于“母愛”的文章,可選取母親在生活中關心自己的具體事例,如生

病時的悉心照料、考試前的鼓勵等,而不應選擇與母愛無關的內容。

2.真實典型:選擇真實發生的、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能夠增強文章的可信度

和說服力。如寫“堅持就是勝利”的主題,可選取運動員在比賽中克服困難、堅

持到底最終奪冠的典型事例,更能體現主題。

3.新穎獨特:避免選擇陳舊、千篇一律的材料,盡量選取新穎獨特的素材,

使文章脫穎而出。如寫“校園生活”,可從獨特的視角出發,描寫校園中的一次

科技活動或文化交流,展現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

(二)選材方法

1.從生活中選材: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從家庭、學校、社會生活中

尋找素材。如家庭中的一次爭吵、學校里的一次運動會、社會上的一次公益活動

等,這些真實的生活經歷都能成為寫作的素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