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單元測試
一、填空題
1.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它起的
作用。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答案】臨時憲法1951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召開第一屆全體會議,
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它起臨時憲法的作用。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國大陸
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故空一是臨時憲法;空二是1951。
2.1949年10月1日下午,_____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布“"成立,標志著“”的誕生。
【答案】毛澤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新中國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49年10月1
日下午,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標志著新中國的誕生。
3.抗美援朝戰爭英雄代表有:—用身軀堵住敵人機槍口;―嚴守潛伏紀律紋絲不動,被大火吞噬。
【答案】黃繼光邱少云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抗美援朝戰爭英雄代表有:黃繼光用身軀堵住敵人機槍口;邱少云嚴守潛伏紀律
紋絲不動,被大火吞噬。
4.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
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答案】1950
【解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故填:1950。
5.1952年底,的完成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
農民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
【答案】土地改革
【解析】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
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
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二'選擇題
1.知名人士徐鑄成回憶:“回想起那時,共產黨和民主黨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濟濟一堂,各抒己見。
共商建國大計……感到了民主的滋味。”與此相關的會議是()
A.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遵義會議
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D.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共產黨和民主黨派人士平等相待”“共商建國大業”和所學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國人民
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于1949年9月21日至9月
30日在北平舉行。中國共產黨及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等單位的代表(含候補代表)共
662人參加了會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代表全國人民的
意志,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會議掀開了新中國歷史第一頁,宣告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
治協商制度誕生,C項正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于1954年,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排除A項;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排除B
項;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排除D項。故選C項。
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作出了許多重大決定。這次會議決定的內容不包括()
A.改北平為北京,作為新中國首都B.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通過并公布國旗圖案和國徽圖案D.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答案】C
【解析】本題是逆向選擇題,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屆政協會議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1950年6月國
徽審查小組確定了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林徽因等人設計的國徽方案,C項符合題意,選擇C項;第一屆
政協會議決定改北平為北京,作為新中國首都,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第一屆政協會議選舉毛澤東
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第一屆政協會議決定決定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
英雄紀念碑,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
3.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第一個小故事《前夜》講述的是開國大典前夕,作為升旗設計師的林治遠,排
除萬難安裝電動升旗裝置,最終保障新中國的第一面國旗順利升起的故事。在開國大典上,伴隨著五星紅
旗升起的音樂是()
A.《黃河大合唱》B.《畢業歌》C.《義勇軍進行曲》D.《歌唱祖國》
【答案】C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于1935年,當時正處于炮火連天的抗日戰爭時期,它
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這首歌像一支戰斗的號角,鼓舞了中華民族兒女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因此在開國大典上,伴隨著五星紅旗升起的音樂是《義勇軍進行曲》,C項正
確;經上述分析,在開國大典上,伴隨著五星紅旗升起的應該是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畢
業歌》《歌唱祖國》均不是國歌,ABD項說法有誤,排除ABD項。故選C項。
4.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2004年3月,
十屆人大二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憲法。國歌中保留了包括“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
時候''在內的原歌詞,其蘊意是()
A.居安思危B.臨危不懼C.知恥后勇D.奮發圖強
【答案】A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義勇軍進行曲》被稱為中國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
誕生以來,在人民中廣為流傳,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其中的歌詞“中華民族到
了最危險的時候”等句子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和居安思危的思想,A項正確;臨危不懼不是保留“中華
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主要蘊意,排除B項;“知恥后勇”大意是只有牢記恥辱,思考恥辱的原因,臥薪
嘗膽,時刻警醒,才能洗卻恥辱,自立自強,這不是我國國歌“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歌詞還保留
的原因,排除C項;“奮發圖強”意思是振作精神,以求強盛,這不是我國國歌“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這句歌詞還保留的原因,排除D項。故選A項。
5.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許,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
立了!”這一事件()
A.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B.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
C.為新中國的成立準備了條件D.標志著人民當家作主站起來
【答案】D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
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
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D項正確;建國后的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
項;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排除B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為新
中國的成立準備了條件,排除C項。故選D項。
6.“對于國家而言,它意味著祖國大陸的統一、邊防的鞏固;對藏族群眾而言,意味著舊社會的結束、新
生活的開始。”材料評價的是()
A.新中國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
C.西藏自治區建立D.青藏鐵路通車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達北京,
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經過充分協商談判,達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
法的協議》,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B項正確;中華人民共和
國成立與材料中“藏族群眾”信息不符合,排除A項;西藏自治區建立不符合“祖國大陸的統一''的信息,排
除C項;青藏公路通車不符合“I口社會的結束、新生活的開始”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B項。
7.下表是中國1950-1952年財政支出狀況,據此可知,新中國的財政支出()
財政支出分類比重(以總支出為100%,單位%)
年份經濟建設費社會文教費國防費行政管理費
195025.511.141.119.3
195128.711.043.014.2
195241.612.032.98.8
A.保證了朝鮮戰爭取得最終勝利
B.表明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實現突破
C.推動社會主義工業化迅速完成
D.體現出新中國大力裁汰冗官冗員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表格中這一時期我國的國防支出占據了較大的比重,主要是這一時期在進行抗美
援朝戰爭,因此財政支出在國防上的側重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提供了經濟支持,A項正確;根據材料可
知,社會文教費占比很少,并不能表現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實現突破,排除B項;一五計劃完成為我國社會
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基礎,“迅速完成”說法不準確,排除C項;行政管理費的占比減少,并不能新中國大力
裁汰冗官冗員,很可能是其他原因,如精簡開支等,排除D項。故選A項。
8.“歷史的事實早已告訴我們,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是密切關聯的。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中國
人民支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戰爭不只道義上的責任,而且和我國全體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
A.抗美援朝,實現朝鮮統一B.抗美援朝,捍衛朝鮮獨立
C.抗美援朝,保家衛國D.抗美援朝,助弱反霸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不只道義上的責任,而且和我國全體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和結合所學可知,美國武裝干
涉朝鮮,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所以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保家衛國,C項正確;根據題干“和我國全體人民
的切身利害密切”,抗美援朝是為了保家衛國,排除A項;抗美援朝是為了保家衛國,排除B項;根據“唇
亡則齒寒、和我國全體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抗美援朝是為了保家衛國,排除D項。故選C項。
9.為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弘揚和傳承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八年一班同學以【追憶崢噪歲月】
為主題創辦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展板,以下最適合作展板內容的是()
A.四渡赤水B.平型關大捷
C.百團大戰D.上甘嶺戰役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50年到1953年,進行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志愿軍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
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被譽為“最可愛的人”。這次戰爭的勝利,進一步鞏固了新中國政權,為經濟建設贏得一
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大大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D項正確;四渡赤水發生在長征時期,與題干信息不
符,排除A項;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BC項。故選D項。
10.以下能夠在“抗美援朝”探究性學習活動中作為第一手史料采用的是()
A.《抗美援朝戰爭史》B.電影《上甘嶺》
C.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D.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物
【答案】D
【解析】根據所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時所產生的可以較直接地作為歷史
研究的史料,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物是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產生的,可以作為研究抗美援朝的第一手史
料,D項正確;《抗美援朝戰爭史》是后人撰寫的文獻史料,屬于二手史料,排除A項;電影《上甘嶺》屬
于后人拍攝的電影,屬于二次創作,是二手史料,排除B項;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也屬于二次創
作,排除C項。故選D項。
11.1953年9月,毛澤東曾說:“(抗美援朝戰爭)推遲了帝國主義新的侵華戰爭,推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這
說明抗美援朝戰爭()
A.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B.實現中國的真正獨立自主
C.標志著民主革命基本勝利D.是美蘇“冷戰”在亞洲表現
【答案】A
【解析】據材料“(抗美援朝戰爭)推遲了帝國主義新的侵華戰爭,推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帝國主義侵略
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可知,材料反映了抗美
援朝戰爭的意義是推遲了帝國主義新的侵華戰爭,推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A
項正確;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中國的真正獨立自主,排除B項;新中國的成立,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
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標志著民主革命基本勝利,排除C項;冷戰是指除戰爭以外所有的一切敵對
行動,而抗美援朝戰爭不屬于“冷戰”,排除D項。故選A項。
12.下表是新中國成立前中國農村的土地占有狀況。表格內容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
地主和富農占農村人口不到10%占有土地70%——80%
貧農、雇農和中農占農村人口90%以上占有土地20%——30%
A.必要性B.影響C.內容D.性質
【答案】A
【解析】依據材料表格分析可知,地主、富農占有大部分土地,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而貧農、中農和雇
農占有少量土地,終年辛勤勞動,受盡剝削,生活不得溫飽,這種封建的剝削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
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后,新解放區的農民迫切要求取得土地,所以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進
行的必要性,A項正確;土地改的影響是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
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土地改革的內容,排除C項;材料
不能體現土地改革的性質,排除D項。故選A項。
13.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說:“他(毛澤東)已經掃除了農村內放債收租的陋習,過去這習慣如癌癥
般影響到鄉村里每一個細胞的健康,阻擋中國的現代化。”“掃除了農村內放債收租的陋習”指的是(
)
A.發動解放戰爭B.消滅地主階級
C.廢除封建土地制度D.實行農業合作化
【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掃除了農村內放債收租的陋習”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
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
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翻了身
,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也就,掃除了農村內放債收租的陋習,C項正確;解放戰爭是1945年8月
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
共內戰第二階段,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
制,從而“掃除
了農村內放債收租的陋習”,“消滅地主階級”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在社會主義改造中,對農業實行農業
合作化,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14.“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
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這有可能出自()
A.《天朝田畝制度》B.《中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D.《中國土地法大綱》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廢除地主階級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
農業生產……”和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條文引自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
和發展,為中國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C項正確;《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運動時期頒布的,沒有
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排除A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作用,排
除B項;《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于1947年,當時新中國還沒成立,排除D項。故選C項。
15.土地改革后,“河南省某地的翻身農民,晝夜不停的拉土墊地,把1000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種上
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這表明土地改革()
A.為抗日戰爭勝利做出了物質保障B.改變了土地私有制
C.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D.使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
【答案】D
【解析】據題干“土地改革后”“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結合所學可
知,土地改革后,農民獲得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說明
土地改革使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D項正確;抗日戰爭勝利是在1945年,與題干時間“1951年”信
息不符,排除A項;土地改革是變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沒有改變了土地私有制,三
大改造后才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排除B項;題干重在強調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與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
準備了條件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
16.某校歷史學習小組正在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根據圖3可知他們正在探究()
開國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
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D.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
【答案】D
【解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10月1日舉行的開國大典,宣告新中國的誕生,土地改革
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
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和
平環境,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這三者是在探究“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D項正確;五四運動是舊民
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排除A項;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不屬于
新民主主義革命,排除B項;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不
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排除C項。故選D項。
三'綜合題
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首都30萬人齊集天安門廣場。一位偉人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緊接
著他按動了電鈕,升起了新中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同時,樂隊奏起了《義勇軍進行曲》……54門禮炮齊
鳴28響...
——《歷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鴉片戰爭后,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國人民經歷了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的深重苦難。為了民族復興,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
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
二十八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
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摘編自習近平中共十九大報告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材料一中的“一位偉人”指的是誰?
(2)材料一描述的歷史事件發生在什么時候?(時間具體到年月日)
(3)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國內外歷史意義。
【答案】
⑴開國大典;毛澤東
(2)1949年10月1日
(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解析】
(1)時間: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可知該事件為開國大典。
偉人:根據所學知識,該偉人指的是毛澤東,開國大典上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2)時間:根據所學知識,該事件為開國大典,該事件的發生的時間是1949年10月1日。
(3)意義:根據所學知識,由材料二"……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
民主主義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
飛躍。”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
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
力量。
2.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如下圖。
圖一: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圖二:黃繼光圖三:邱少云
材料二在志愿軍打響入朝作戰第一仗的次日、黨和政府印在國內發動了一場盧努浩大的全國人民支援
運動,全國掀起了參軍、參戰、支前,籌集慰問品慰問金、寫慰問信、組織各種慰問團惑同志愿軍以及開
展生產競賽、優待烈士軍屬的熱潮
(1)材料一中圖一“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司令員是誰?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出國作戰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圖二人物犧牲在哪次戰役中?介紹圖三人物的英雄事跡.這兩個人物身上體現出了怎樣的精神品
質?
(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括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原因。
【答案】
(1)彭德懷。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2)上甘嶺戰役。嚴守潛伏紀律,紋絲不動,直至被大火吞噬,壯烈犧牲。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
命樂觀主義、革命忠誠及國際主義精神。
(3)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勇作戰;反侵略的正義性等。(符合題意
即可)
【解析】
(1)司令員:根據材料一“圖一: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10月,毛澤
東派遣以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戰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與朝鮮軍民
并肩作戰;
目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出國作戰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2)戰役:根據材料一“圖二:黃繼光”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1952年10月,美國侵略軍發動上甘嶺戰役。
在上甘嶺戰斗中,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機槍射口,為戰友開辟了前進道路,自己英勇犧牲;事
跡:根據材料一“圖三:黃邱少云”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為了保證戰斗的勝利和潛伏部隊的安全,邱少云嚴
守潛伏紀律,紋絲不動,直至被大火吞噬,壯烈犧牲;精神品質:根據材料一“圖二:黃繼光”和“圖三:黃
邱少云”人物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這兩個人物身上體現出了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
義、革命忠誠及國際主義精神的精神品質。
(3)原因:根據材料二“在志愿軍打響入朝作戰第一仗的次日、黨和政府印在國內發動了一場盧努浩大的
全國人民支援運動,全國掀起了參軍、參戰、支前,籌集慰問品慰問金、寫慰問信、組織各種慰問團或同
志愿軍以及開展生產競賽、優待烈士軍屬的熱潮”和所學知識可知,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中國
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勇作戰,反侵略的正義性等。
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為什么要進行這種改革呢?簡單地說,就是因為中國原來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這就是我
們民族被侵略、被壓迫、窮困及落后的根源……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改變,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就不能鞏
固,農村生產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國的工業化就沒有實現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勝利的基本果實,
而要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按照□的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這就是我們要實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
基本目的。
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
材料二:在屬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獲,農民的積極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國糧食產量達到1.4363
億噸,比1949年增長了26.9%o
⑴材料一中,“原來的土地制度”有什么消極作用?“口”處應當填寫的內容是什么?
(2)土地改革后,農村的土地所有制發生了什么變化?
(3)從兩則材料可以看出黨和國家實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消極作用:阻礙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填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2)變化: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3)目的: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放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解析】
(1)消極作用:根據材料一“……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改變,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就不能鞏固,農村生產
力就不能解放”,可知“原來的土地制度”的消極作用是阻礙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
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在新解放區,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實行土地改革,由此可知,“口”處應當填寫的內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2)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
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可知土地改革后,農村的土地所有
制發生的變化,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3)目的:根據材料一“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產力,
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這就是我們要實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可知土
地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根據材料二“在屬于自己的土地
上耕耘和收獲,農民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可知土地改革可以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因此兩則材料可以看出
黨和國家實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放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
辟道路。
4.某校八年級(1)班同學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
【建國后的形勢】
材料一新中國繼承的是一個國民經濟瀕于崩潰的爛攤子,生產萎縮,物價飛漲,民生困苦。中國人民
有沒有能力把生產恢復起來,這是一個嚴峻考驗。新中國雖然得到蘇聯和東歐等國的承認和支持,但美國
拒絕承認。中國人民能否沖破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的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以
建設國家,這是又一個嚴峻考驗。
■摘編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
(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面臨的內外形勢。
【政治上的智慧】
材料二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頒發的協議》簽字儀式
一、西藏人民團結起來,驅逐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祖國大家庭中
來。二、西藏地方政府積極協助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鞏固國防。
——摘自《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性化心理護理對老年心腦血管患者管理效能及滿意度提升研究
- 設計綠色現代數智供應鏈的數據管理體系:“一庫兩字典”的創新實踐
- 爆炸與安全課件
- 城市交通噪聲控制技術發展趨勢與設計要點研究
- 燃氣行業職業病培訓課件
- 網絡設備與網管系統施工管理策略
- 語言技術對社會語言的影響-洞察闡釋
- 家電用戶行為分析與應用-洞察闡釋
- 過敏毒素在食物過敏中的角色-洞察闡釋
- 絲綢產業品牌建設策略-洞察闡釋
- 燃氣公司防汛管理制度
- 2025山西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招聘50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析集合
- (2025)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必考試題庫及答案
- 10kV供配電系統電氣設備改造 投標方案
- JG 121-2000施工升降機齒輪錐鼓形漸進式防墜安全器
- 2025山西大地環境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校園招聘13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綠色智能建造概論 課件全套 第1-7章 緒論- 建筑綠色智能運維
- 水庫管理制度
- 《防爆安全管理》課件
- 華潤守正評標專家考試試題及答案
- 濟南市天橋區2025年小學六年級第二學期小升初數學試卷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