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地貌類型+高一上學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1頁
常見地貌類型+高一上學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2頁
常見地貌類型+高一上學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3頁
常見地貌類型+高一上學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4頁
常見地貌類型+高一上學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常見地貌類型課程標準學科素養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3~4種地貌,描述其景觀的主要特點。區域認知:結合材料,理解不同地區的地貌類型及成因。綜合思維:結合材料,分析風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形成過程。地理實踐力:結合圖文材料,識別風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及主要類型。課標解讀在干旱地區,以風力為主形成的各種地貌統稱為風沙地貌;我國的風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一、風沙地貌1.形成與分布風沙侵蝕地貌風沙搬運作用風沙堆積地貌4(1)風蝕地貌風及其攜帶的沙粒沖擊和摩擦巖石,天長日久,就會形成風蝕柱、風蝕蘑菇(雅丹地貌)風蝕蘑菇一、風沙地貌2.主要地貌類型突起的孤立巖石因下部遭受強烈的風沙侵蝕而形成。風蝕蘑菇活動:描述風蝕蘑菇的形態特征,推測其形成原因。風蝕蘑菇上部寬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狀。雅丹由不規則的溝槽和壟脊相間構成,壟脊高度和長度不一,走向與主風向一致,溝槽內常有沙子堆積。壟脊溝槽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活動:描述雅丹地貌的形態特征。左圖中標注風向。壟脊溝槽溝槽壟脊風向風向溝槽壟脊溝槽風向雅丹地貌是指河湖相土狀沉積物所形成的地面,經風化作用、間歇性流水沖刷和風蝕作用,形成與盛行風向平行、相間排列的風蝕土墩和風蝕凹地(溝槽)地貌組合。根據下圖,描述雅丹地貌發育的過程?先是形成湖泊沉積或流水沖積平原→地殼運動使平坦的地表抬升→流水和風力侵蝕,溝槽加寬加深→外力切割溝槽,形成塔狀或柱狀雅丹體→雅丹體坍塌成殘丘,大部分地表成為戈壁面8(2)風積地貌風在搬運途中,當風力減小或氣流受阻,風速減慢,攜帶的風沙堆積下來形成的沙丘等地貌。沙丘沙丘一、風沙地貌2.主要地貌類型固定沙丘:有些沙漠水分狀況較好,有些植被,能夠對沙丘起到固定作用,從而形成固定沙丘流動沙丘:在更為干旱的沙漠,沒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風力作用下可以移動,從而形成流動沙丘(比如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思考1.如何判斷圖中沙丘的迎風坡和背風坡?在圖上用箭頭標注風向。2.我國西北沙漠地區的沙丘鏈大多沿什么風向延伸?緩坡為迎風坡風滑動面角新月形沙丘因狀如新月而得名。它的迎風坡緩,背風坡陡。很多個新月形沙丘連在一起形成沙丘鏈,沙丘鏈的延伸方向與盛行風向大致垂直。盛行風向盛行風向盛行風向沙丘鏈與盛行風向大致垂直思考1.如何判斷圖中沙丘的迎風坡和背風坡?在圖上用箭頭標注風向。2.我國西北沙漠地區的沙丘鏈大多沿什么風向延伸?風沙地貌知識小結在多沙的河谷地帶、植被稀少的沙質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風沙地貌丹娘沙丘(1)描述圖示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2)推測沙丘的沙源地,并說明理由。(3)推測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導風向。西藏米林縣年降水量約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風。在該縣丹娘鄉的雅魯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個高約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圖4.14-圖4.15)。雅魯藏布江水位季節變化大。課堂活動認識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的風沙地貌圖4.14丹娘沙丘位置示意圖圖4.15丹娘沙丘景觀圖(1)描述圖示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西藏米林縣年降水量約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風。在該縣丹娘鄉的雅魯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個高約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圖4.14-圖4.15)。雅魯藏布江水位季節變化大。課堂活動認識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的風沙地貌圖4.14丹娘沙丘位置示意圖圖4.15丹娘沙丘景觀圖河谷寬闊,多沙洲。(2)推測沙丘的沙源地,并說明理由。西藏米林縣年降水量約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風。在該縣丹娘鄉的雅魯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個高約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圖4.14-圖4.15)。雅魯藏布江水位季節變化大。課堂活動認識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的風沙地貌圖4.14丹娘沙丘位置示意圖圖4.15丹娘沙丘景觀圖江心沙洲與河谷、河漫灘。

理由:①此處河道彎曲,泥沙沉積;②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灘泥沙裸露;③冬春季氣候干旱多大風;④地表缺乏植被保護。(3)推測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導風向。西藏米林縣年降水量約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風。在該縣丹娘鄉的雅魯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個高約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圖4.14-圖4.15)。雅魯藏布江水位季節變化大。課堂活動認識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的風沙地貌圖4.14丹娘沙丘位置示意圖圖4.15丹娘沙丘景觀圖東南風二、海岸地貌1.形成海岸侵蝕地貌海水搬運作用海岸堆積地貌海岸地貌是海岸在構造運動、海水動力、生物作用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種地貌的總稱,其中以海水動力作用主要表現為海水侵蝕、搬運與海水堆積地貌(1)海浪侵蝕地貌受海浪等的侵蝕作用,海岸巖石逐漸形成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穴、海蝕拱橋、海蝕柱等地貌二、海岸地貌2.主要地貌類型海蝕穴指在海岸線附近出現的凹槽形海岸。海蝕作用首先發生在海面與陸地接觸的地方,這是因為海岸被海浪不斷打擊受到侵蝕作用。海蝕拱橋海蝕拱橋向海突出的陡立巖石,因同時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蝕,兩側的海蝕穴互相貫通,形成海蝕拱橋海蝕崖在海浪的長期侵蝕下,巖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叫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崖逐漸后退,在海蝕崖前方形成微微向海傾斜的平臺,稱為海蝕平臺海蝕柱是在海蝕拱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海岸受海浪侵蝕、崩坍而形成的與岸分離的巖柱(2)海岸堆積地貌海水搬運積聚的沉積物沙或石礫,堆積而形成的岸。根據沉積物的不同可分為礫灘、沙灘、泥灘。二、海岸地貌2.主要地貌類型礫

灘沙

灘沙

灘泥

灘沙嘴與沙壩海岸地貌知識小結

紅柳是生長在沙漠中的一種灌木,地上部分纖細,但地下根系發達。為了適應極端干旱的氣候,紅柳根深入地下,并向水平方向伸展,有的根長達30多米。秋天,紅柳落葉,在地面形成枯枝落葉層。初春和夏季,刮大風時,風沙遇到紅柳叢受阻,在灌叢中堆積,覆蓋在枯枝落葉層上。年復一年,枯枝落葉層和風沙層交替堆積,紅柳也越長越高,從而形成紅柳沙包(圖4.19)。在我國西北沙漠地區,常能見到紅柳沙包。紅柳沙包中交替堆積的枯枝落葉層和風沙層,形成像樹木年輪一樣的紋層結構,隱含著環境變化的許多信息。科學家觀察和分析紅柳沙包的沉積紋層,進而了解近百年或者近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