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24-2025學年度八年級下學期學業評價歷史試題(含答案)(二)_第1頁
安徽省池州市2024-2025學年度八年級下學期學業評價歷史試題(含答案)(二)_第2頁
安徽省池州市2024-2025學年度八年級下學期學業評價歷史試題(含答案)(二)_第3頁
安徽省池州市2024-2025學年度八年級下學期學業評價歷史試題(含答案)(二)_第4頁
安徽省池州市2024-2025學年度八年級下學期學業評價歷史試題(含答案)(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22頁,共=sectionpages22頁安徽省池州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學業評價(二)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這是用一句話概括起來的雄偉壯麗的開國宣言,它凝結了中國人民一百多年革命斗爭的歷史成果,強烈地表達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歷史使命感。“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指的是(

)A.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覆滅 B.國家獨立和人民當家作主C.十一屆三中全會成功召開 D.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改變2.新中國成立前夕,毛主席在給宋慶齡的親筆信中寫道:“茲者全國革命勝利之際,建國大計,函待商籌,……專誠歡迎先生北上。”毛澤東邀請宋慶齡參加的會議應該是(

)A.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C.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D.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3.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權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權代表在北京簽訂《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成為西藏地方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轉折點。它標志著(

)A.西藏地區走上了發展社會主義的道路 B.西藏和平解放,中國實現完全統一C.徹底摧毀西藏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4.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對此,西方媒體驚呼:“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世界軍事強國!西方國家在此后的國際事務中不得不考慮中國的態度。”這表明,抗美援朝(

)A.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B.推翻了美國的霸主地位C.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 D.推動了國內的經濟建設5.20世紀50年代初期,新疆人民的民歌“彈起我們的“獨塔爾”,敲起我們的手皮鼓,來啊,男女農民們,我們高聲歌唱:感謝救星毛澤東,領導我們把身翻,斗爭惡霸又減租,農民當家做主人……”。該歌曲謳歌的是(

)A.新中國成立 B.土改運動 C.三大改造 D.一五計劃6.圖中的會議的召開是我國人民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新勝利和新發展的里程碑。這次大會(

)A.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 B.糾正了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失誤C.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 D.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7.鹽汽水是預防高溫下熱痙攣的功能飲品,從1953年開始,鞍山鋼鐵廠向高溫工人提供鹽汽水。1956年,由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工廠安全衛生規程》,把鹽汽水納入了防暑降溫的防護措施。這項措施(

)A.解決了國民經濟發展失調的問題 B.表明國民經濟恢復任務的完成C.改變了過去不盡合理的工業布局 D.適應了發展重工業的客觀需要8.有同學整理學習筆記“a實施一五計劃提高生產力水平,b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c頒布憲法確立根本政治制度,d三大改造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化”,依此制作的結構圖符合史實的是(

)A. B. C. D.9.“1958年9月初,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在生產經營方面,實行高度集中的統一經營,分配方面實行供給制與工資制相結合,(社員)工資分5—7個等級,由公社統一發放。生產好壞分配也一樣。”材料反映的運動(

)A.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 B.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模式C.提出了“八字方針” D.帶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10.1955年3月,天津制表業的工人們在缺少資金設備、沒有圖紙資料的情況下,奮戰數月,研制出第一塊國產手表,用智慧的雙手結束了“中國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歷史(如圖)。由此可以看到當時(

四名工人在簡陋的條件下研制手表A.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B.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C.國民經濟恢復的重要成果 D.工業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升11.1979年10月,《人民日報》的子報——《市場報》正式創刊,它是中國改革開放后誕生的第一份經濟類報紙。1980年,《人民日報》改版,開辟了《經濟簡訊》等新欄目,經濟新聞成為報道重點,篇幅和數量不斷增加。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國企改革取得顯著的成效 B.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C.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 D.上海浦東開發區的建立12.下表是1978-2017年農村發展情況,出現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978年1990年2000年2017年農業總產值(億元)13977662.124915.8109331.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33.6686.32282.113432.4A.農村勞動力市場化 B.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C.城鄉差距逐漸縮小 D.對外開放思想的助推13.1984年,石家莊造紙廠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個月就實現利潤21萬多元,超過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標。第一年承包期滿,完成利潤140萬元,比承包指標翻了一番。這說明A.鄉鎮企業產值迅速提高 B.經濟體制改革為企業注入了活力C.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14.如圖所示是深圳市地區生產總值情況統計(部分年份)。生產總值的變化主要原因是(

)A.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實行對外開放并不斷深化C.持續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 D.相對優勢的區域地理位置15.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這表明黨中央的發展理念是(

)A.創新 B.綠色 C.共享的 D.開放二、改錯題16.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寫正確;錯誤的寫錯誤,并加以改正。(1)“一五”計劃集中主要力量發展輕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2)焦裕祿為了治理鳳陽縣的內澇、風沙、鹽堿三害,帶病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3)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我國建成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全部自給。(4)十二屆三中全會后,城市改革全面展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分配方式改革。(5)1997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三、綜合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工作隊深入發動群眾,啟發農民的階級覺悟……然后由廣大農民群眾自覺地行動起來,與地主階級進行面對面的尖銳的斗爭……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及耕畜、農具、糧食等財產,分配給無地少地及缺乏生產資料的農民,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材料二

下圖。材料三

我們黨歷來十分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工作……解決好農民富裕問題的根本途徑在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是鄉村產業振興,沒有產業振興就沒有人才振興、組織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農民群眾“行動起來”的法律依據及這些“行動”對國家產生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對比材料中的兩張圖片,說說鳳陽縣小崗村發生的顯著變化及其主要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請你為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一條合理化建議。18.閱讀材料,完成相關任務。材料一

深圳原是一個落后的邊陲小鎮……建立經濟特區后,經過6年的建設,人口增長了4倍,人均居住面積增加2.6倍,居全國前列;城市面積擴大至40平方公里;形成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呈現出一座現代化城市的雛形。深圳在大規模的城市建設中,創造出著名的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摘編自《深圳經濟特區年鑒1985》等(1)根據材料一、指出深圳城市發展取得了哪些成果,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原因。材料二

1984年召開的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突破了長期以來把計劃同市場對立起來的觀念……1984到1988年國家指令性計劃工業產品品種由1123種減至50種。此后,私營企業開始成批出現;1988年,國家以法律形式確認了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摘編自王玉茹主編《中國經濟史》(2)根據材料二、概括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特點。(3)為材料一、材料二擬一個合適的主題。四、材料題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動。材料時間代表性作品主要內容20世紀50年代1951年4月,魏巍發表《誰是最可愛的人》;1959年,柳青發表《創業史》《誰是最可愛的人》以飽含深情和詩意的筆觸,報道了抗美援朝戰場上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跡;《創業史》以秦嶺山腳黃堡區下堡鄉第五村互助組的曲折發展過程來反映當時農村的狀況20世紀五六十年代《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襲白虎團》等這些文藝作品被統稱為“革命樣板戲”或“革命樣板作品”,俗稱“樣板戲”20世紀80年代孫力、余小惠合著的長篇小說《都市風流》發表《都市風流》塑造了從都市大雜院居民到身居要職的一市之長、從擺攤的大學生個體戶到高級工程師等近40個身份各異的人物,全景式地描繪了處于社會變革中的人的命運和心態——摘編自張健主編《新中國文學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出一位“最可愛的人”:;《創業史》描繪的當時農村的狀況是實行的結果;《都市風流》描繪的社會變革始于。(填寫會議名稱)(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新中國某一時期的代表性文學作品,寫出其反映的時代主題或觀點并予以闡釋。(要求:時代主題或觀點正確,史實準確,論證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安徽省池州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學業評價(二)歷史試題》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BBDABCDBAB題號1112131415答案CBBBC1.B【詳解】根據題干信息“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成為國家的主人;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因此指的是國家獨立和人民當家作主,B項正確;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標志著國民黨反動派在大陸統治的覆滅,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轉折會議,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C項;一五計劃使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改變,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2.B【詳解】根據題干信息“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邀請宋慶齡參加的會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召開。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解放軍、各人民團體、各地區、各民族以及海外華僑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會議,討論成立新中國的問題,B項正確;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制定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題干信息“新中國成立前夕”不符,排除A項;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與題干信息“新中國成立前夕”不符,排除C項;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開,正確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明確指出了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這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與題干信息“新中國成立前夕”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3.D【詳解】據材料可知,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權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權代表在北京簽訂《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成為西藏地方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轉折點。它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D項正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1965年西藏成立自治區,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但當時香港、澳門尚未回歸,故B項說法錯誤,排除B項;1959年,西藏進行以土地改革為中心的民主改革,到六十年代初,廢除了封建農奴主的土地所有制,排除C項。故選D項。4.A【詳解】據題干“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對此,西方媒體驚呼:‘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世界軍事強國!西方國家在此后的國際事務中不得不考慮中國的態度’”可知,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A項正確;推翻了美國的霸主地位與題意不符,且不符合事實,排除B項;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與題意不符,且不符合事實,題干反映的是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排除C項;推動了國內的經濟建設,與題意不符,題干反映的是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排除D項。故選A項。5.B【詳解】根據題干信息“敲起我們的手皮鼓,來啊,男女農民們,我們高聲歌唱:感謝救星毛澤東,領導我們把身翻,斗爭惡霸又減租,農民當家做主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反映的是建國初期新疆地區土地改革運動成功開展,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了土地的主人,B項正確;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與題干“20世紀50年代初期”不符,排除A項;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轉變,與“斗爭惡霸又減租,農民當家做主人”不符,排除C項;一五年計劃于1957年超額完成,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與題干“農民當家做主人”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6.C【詳解】結合所學內容“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場”可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C項正確;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A項;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黨糾正了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失誤,排除B項;中共一大,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排除D項。故選C項。7.D【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從1953年開始,鞍山鋼鐵廠向高溫工人提供鹽汽水。1956年,由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工廠安全衛生規程》,把鹽汽水納入了防暑降溫的防護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把鹽汽水納入了防暑降溫的防護措施,適應了發展重工業的客觀需要,D項正確;把鹽汽水納入了防暑降溫的防護措施,不可能解決了國民經濟發展失調的問題,排除A項;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呈現出物價穩定、市場繁榮的新面貌,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不涉及工業布局,無法得出改變了過去不盡合理的工業布局的結論,且不符合“1953年”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8.B【詳解】根據題干“a實施一五計劃提高生產力水平,b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c頒布憲法確立根本政治制度,d三大改造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化”和所學知識可知,b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作為結構的主題,a實施一五計劃提高生產力水平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經濟基礎,c頒布憲法確立根本政治制度提供了憲法保證;d三大改造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化。即三大改造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化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B項正確;一五計劃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無法構成因果關系,排除A項;憲法的頒布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無法構成因果關系,排除C項;三大改造和一五計劃屬于并列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9.A【詳解】根據題干“1958年9月初,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在生產經營方面,實行高度集中的統一經營,分配方面實行供給制與工資制相結合”和所學知識可知,一切物資統一分配,實行高度集中的統一經營,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A項正確;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模式,排除B項;為克服經濟困難,中共中央開始調整國民經濟,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于1961年初開始實施,時間上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10.B【詳解】根據題干“缺少資金設備、沒有圖紙資料”“研制出第一塊國產手表”可知,天津工人在資金設備不足、無圖紙資料的艱苦條件下成功研制出第一塊國產手表,彰顯了新中國成立初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B項正確;題干強調的是奮斗精神,不是勤儉節約,排除A項;國民經濟涉及農業、工業、商業等領域,手表制作僅僅是工業生產中的一小部分,不能說明國民經濟的恢復,排除C項;僅從國產手表的制造無法得出工業的整體發展水平,排除D項。故選B項。11.C【詳解】依據題干“1979年10月,《人民日報》的子報——《市場報》正式創刊,它是中國改革開放后誕生的第一份經濟類報紙。1980年,《人民日報》改版,開辟了《經濟簡訊》等新欄目,經濟新聞成為報道重點,篇幅和數量不斷增加”,說明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經濟建設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決策,因此此后經濟建設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C項正確;國企改革取得顯著的成效是在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開展之后,排除A項;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在2001年,排除B項;上海浦東開發區的建立是在1990年,排除D項。故選C項。【點睛】12.B【詳解】分析表格數據,1978-2017年我國農業總產值、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迅速增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以后,我國在農村進行經濟體制改革,重點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深化,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農村面貌和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因此,表中數據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B項正確;農村勞動力市場化并非表格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表格強調的是農業總產值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并未體現城鄉差距對比,排除C項;對外開放思想的助推促進對外貿易的增長,并不是農業總產值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的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13.B【詳解】材料反映了1984年造紙廠實行承包制后,企業的利潤大幅度增長,這說明企業經營體制的改革,增強了企業的活力,提高了經濟效益,故選B;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國有企業的改革,而不是鄉鎮企業,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國有企業改革,沒涉及到多種所有制經濟,故排除C;21世紀初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與材料時間不符,故排除D。14.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0年,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深圳市地區生產總值的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對外開放實行及不斷深化,B項正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是在農村,排除A項;國有企業改革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不是深圳市地區生產總值的變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相對優越的區域地理位置不是深圳市地區生產總值的變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15.C【詳解】根據所學可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統稱為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中,共享是增進人民福祉,“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這就是在增進人民福祉,因此,體現的是共享,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共享,沒有體現創新,排除A項;生態文明建設體現的是綠色,排除B項;一帶一路等體現的是開放,材料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C項。16.(1)錯誤;“輕工業”改為“重工業”。(2)錯誤;“鳳陽縣”改為“蘭考縣”。(3)正確。(4)錯誤;“分配方式改革”改為“增強企業活力”。(5)錯誤;“中共十四大”改為“中共十五大”。【詳解】(1)根據所學可知,“一五”計劃(1953-1957)的核心是優先發展重工業,如鋼鐵、機械制造等,以奠定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而非輕工業。故原題錯誤,將“輕工業”改為“重工業”。(2)根據所學可知,焦裕祿是蘭考縣委書記,他帶領群眾治理當地的內澇、風沙、鹽堿三害。鳳陽縣是農村改革的發源地(小崗村包產到戶)。故原題錯誤,將“鳳陽縣”改為“蘭考縣”。(3)根據所學可知,大慶油田于1963年基本建成,勝利油田(1961年發現)和大港油田(1964年開發)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取得重要進展,1965年實現原油和石油產品自給。故原題正確。(4)根據所學可知,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通過放權讓利、政企分開等措施激發企業自主性。故原題錯誤,將“分配方式改革”改為“增強企業活力”。(5)根據所學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將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而十四大(1992年)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故原題錯誤,將“中共十四大”改為“中共十五大”。17.(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影響:鞏固了新生的政權;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2)變化:農村的居住環境、衛生條件、基礎設施等得到改善;農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農村富裕起來了。原因: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干);改革開放。(3)建議: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實農村人才振興、組織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戰略;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科技興農;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深化農村改革,落實黨和政府發展農村的政策等。【詳解】(1)依據:據材料一“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及耕畜、農具、糧食等財產,分配給無地少地及缺乏生產資料的農民,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土地改革,相關的法律文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影響:據所學土地改革對國家的意義可知,土地改革贏得了人民的支持,鞏固了新生的政權;土地改革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2)變化:據材料二“改革開放前后的鳳陽縣小崗村”的圖片可知,從農村、農民等角度回答,如:農村的居住環境、衛生條件、基礎設施等得到改善;農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農村富裕起來了。原因: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可知,小崗村最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干);國家政策方面的改革開放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也是小崗村發生變化的原因。(3)建議:據材料三“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是鄉村產業振興,沒有產業振興就沒有人才振興、組織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并結合所學可知,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實農村人才振興、組織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戰略;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科技興農;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深化農村改革,落實黨和政府發展農村的政策等。18.(1)發展成果:人口不斷增長;人均居住面積增加;城市面積迅速擴大;形成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建設速度快,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等。(答出2點即可)原因: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1980年將深圳設立為經濟特區。(意思相近即可)(2)特點: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私營經濟走向合法化。(3)主題: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詳解】(1)發展成果:根據材料一“深圳……建立經濟特區后,……人口增長了4倍,”得出,深圳城市發展取得的成果是:人口不斷增長;根據材料一“人均居住面積增加2.6倍,居全國前列;”得出,深圳城市發展取得的成果是:人均居住面積增加;根據材料一“城市面積擴大至40平方公里;”得出,深圳城市發展取得的成果是:城市面積迅速擴大;根據材料一“形成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呈現出現代化城市的雛形。”得出,深圳城市發展取得的成果是:形成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根據材料一“深圳在大規模的城市建設中,創造出著名的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得出,深圳城市發展取得的成果是:建設速度快,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原因:根據所學可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并在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這一嶄新的試驗很快取得明顯成就,深圳在短短的幾年內,建設成為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因此深圳城市發展取得了重大成果的原因是:實行改革開放政策,1980年將深圳設立為經濟特區。(2)特點:根據材料二“1984年……突破了長期以來把計劃同市場對立起來的觀念……”“1984年到1988年,國家指令性計劃工業產品品種由123種減至50種。”“此后,私營企業開始成批出現;”“1988年,國家以法律形式確立了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特點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根據材料二“1984年到1988年,國家指令性計劃工業產品品種由123種減至50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特點是: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根據材料二“1988年,國家以法律形式確立了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得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特點是:私營經濟走向合法化。(3)主題:根據材料一我國對外開放和材料二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結合所學可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持續高速增長,糧食、棉花、肉類和原煤、鋼、水泥等200多種工農業產品的產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綜合國力不斷躍上新臺階。因此主題可表述為: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19.(1)黃繼光、邱少云農業合作社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2)觀點:改革開放深刻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論述:20世紀80年代,孫力、余小惠合著的長篇小說《都市風流》發表,體現了改革開放給人民社會生活帶來極大改變。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我國在農村地區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的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1984年中共十二大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公有制為主體,多中國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促進了個體經營的發展。1992年開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實現經濟協調發展和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