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15赤壁賦演練含解析粵教版必修2_第1頁
2024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15赤壁賦演練含解析粵教版必修2_第2頁
2024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15赤壁賦演練含解析粵教版必修2_第3頁
2024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15赤壁賦演練含解析粵教版必修2_第4頁
2024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15赤壁賦演練含解析粵教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9-15赤壁賦有這樣一位文人,他滿腹經綸卻被一貶再貶;備受憂患,他卻能從容淡定并自得其樂。無論是荒蕪的黃州還是蠻俗草莽的儋州,都成了中國文化中耳熟能詳的字眼和富有詩意的天堂。他就是蘇軾。蘇軾不幸,被貶到了赤壁;赤壁有幸,因為有了蘇軾,那一縷清風明月和浩渺江水,傳唱了上千年!美字體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賞美文走向彼岸周仁忠也曾經驗過失落的痛楚,但我們從不把懊悔的舊夢重拾。既然秋天的落葉早已消融在我們生活的大地,化做滋養生命之樹常青的甘乳,又何必再去尋尋找覓那份感傷的情懷?面對歲月之輪永不停留的步履,沉醉往事只能傾斜心靈的天平,尋找過去只能拾回塵封的夢幻。作別西天縹緲的云彩,我們步入情深意濃的黃昏。縱使失去皎潔的圓月,我們尚且擁有滿天閃耀的繁星。當我們還在溫順的夢鄉中流連忘返,黎明已悄然來到身邊。生活贈予我們的是許很多多實實在在的豐富意蘊,我們豈能被人生的風風雨雨和云遮霧繞迷漫住雙眼?告辭過去,正是為了珍惜現在和開拓將來。當我們把全部的苦痛與哀痛埋進昨天,我們便真正擁有了一個嶄新的今日。人生本是由一連串的缺憾組成的。我們何必對生活中的缺憾耿耿于懷。面臨歲月之河,人生只有在向彼岸進取的征途中,才能煥發迷人的光彩。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徑直走向彼岸。情起波濤中,句出駭浪間,一吟成杰作,一嘆成絕唱。蘇軾的生命中有太多的陰差陽錯,一個失意的文人,被陰差陽錯地發配到黃州,這段政治的失意,卻成就了一個文壇巨匠。蘇軾不因遭遇政治迫害而萎靡消沉,而是寄情于山水,蕩胸臆于自然。身處逆境而豁達瀟灑,隨緣自適,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詩意地對待生活。[運用方向]面對挫折不幸與大幸從容的心境曠達樂觀真正的瀟灑詩意地生活精彩運用拓展生命的寬度蘇軾在《赤壁賦》中說:“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但珍貴的是,蘇軾借《赤壁賦》實現了對生命的反省與超越。被貶黃州,是蘇軾政治生涯中的一個低谷,卻是他精神歷程的一次升華。他在黃州城東開墾荒地,取名“東坡”,親自下田勞作;他將農舍的廳堂涂白如雪,名曰“雪堂”,作為書齋;他游赤壁,寫下了前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東坡、雪堂、赤壁成為蘇軾在黃州的三個精神象征:“東坡”代表蘇軾自耕自足的務實精神,“雪堂”代表蘇軾勤奮著述的思想精神,而“赤壁”則代表他超逸瀟灑的文學風采。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一個人生命的許久或短暫,并不是單憑生存的年月來計算的,而是憑我們對生活仔細的程度和我們原委體會了多少生活的意義而定的。”我們不能駕馭生命的長度,卻能夠努力去拓展它的寬度。唯有如此,才能使生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蘇東坡與黃州余秋雨去年夏天我剛去過黃州,印象還很深刻。記得去那兒之前,武漢的一些摯友紛紛來勸阻,理由是聞名的赤壁之戰并不是在那里打的,蘇東坡懷古懷錯了地方,現在我們再跑去仔細憑吊,說得好聽一點是將錯就錯,說得難聽一點是錯上加錯,天那么熱,路那么遠,何苦呢?不管赤壁之戰是否是在黃州打的,我還是想去看看。不是從歷史的角度看古戰場的遺址,而是從藝術的角度看蘇東坡的情懷。大藝術家即便錯,也會錯出魅力來。似乎王爾德說過,在藝術中只有美丑而無所謂對錯。于是我還是去了。這便是黃州赤壁。赭紅色的陡峭石坡直逼著浩蕩東去的大江,坡上有險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蕩槳仰視,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間就有了氣概,有了宏大與渺小的比照,有了視覺空間的變異和倒錯,因此也就有了游觀和冥思的價值。客觀景物只供應一種審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這種可能獲得不同程度的實現。蘇東坡以自己的精神力氣給黃州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這種意味,使無生命的自然形式變成美。因此不妨說,蘇東坡不僅是黃州自然美的發覺者,也是黃州自然美的確定者和構建者。但是,事情的困難性在于,自然美也可以倒過來對人進行確定和構建。蘇東坡成全了黃州,黃州也成全了蘇東坡,這實在是一種相輔相成的好玩關系。蘇東坡寫于黃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著黃州進入了一個新的美學等級,也宣告著蘇東坡進入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兩方面一起提升,誰也離不開誰。蘇東坡走過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遠比黃州漂亮。為什么一個僻遠的黃州竟能給他如此巨大的驚喜和振動呢?他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歷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給黃州呢?黃州為什么能夠成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驛站呢?這一切,確定于他來黃州的緣由和心態。他從監獄里走來,帶著一個微小的官職,事實上以一個流放罪犯的身份走來,他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他的渾身臟水走來,他滿心僥幸又滿心無望地走來。他被人押著,遠離自己的家眷,沒有資格選擇黃州之外的任何一個地方,朝著這個當時還很荒蕪的小鎮走來。他很疲乏,他很狼狽,出汴梁,過河南,渡淮河,進湖北,抵黃州,蕭條的黃州沒有給他預備任何居處,他只得在一所寺廟中住下。他擦一把臉,喘一口氣,四周一片清寂,連一個摯友也沒有,他閉上眼睛搖了搖頭。他不知道,此時此刻,他在進行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突圍。黃州注定要與這位傷痕累累的突圍者進行一場繼往開來的壯美對話。(選自《蘇東坡突圍》)賞析: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甚至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偉人,而他的人生際遇或許正是他成為偉人的催化劑。生活在今日,真的很慶幸。我們不必再遭遇流放、戰亂之苦,不必再過顛沛流離的生活。但是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打擊,面對失意苦難,我們該如何做?我們又該如何實現自己作為一個一般人的最大的人生價值?一、基礎鞏固1.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屬(zhǔ)客 嫠(lí)婦 山川相繆(móu)B.桂棹(zhào) 愀(qiǎo)然 釃(shī)酒臨江C.上溯(sù) 舳(zhóu)艫 橫槊(shuò)賦詩D.裊裊(niǎo) 匏(bāo)尊 肴(yáo)核既盡解析:A項,“繆”應讀“liáo”;C項,“舳”應讀“zhú”;D項,“匏”應讀“páo”。答案:B2.對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說明,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eq\b\lc\{(\a\vs4\al\co1(舉酒屬客(通“囑”,勸酒),羽化而登仙(像長了羽毛一樣)))B.eq\b\lc\{(\a\vs4\al\co1(倚歌而和之(同聲相應,唱和),山川相繆(縈繞)))C.eq\b\lc\{(\a\vs4\al\co1(知不行乎驟得(急速,快),而卒莫消長也(究竟)))D.eq\b\lc\{(\a\vs4\al\co1(相與枕藉乎舟中(共同,一起),洗盞更酌(又,再,更替)))解析:A項,羽:飛,升。C項,驟:屢次。D項,相:相互。更:再,其次次。答案:B3.下列各項中,加點的詞語不都具有活用現象的一項是()A.舞幽壑之潛蛟 泣孤舟之嫠婦B.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順流而東也C.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侶魚蝦而友麋鹿D.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不知東方之既白解析:D項,寶藏,名詞/形容詞作動詞。A項都是使動用法。B項,名詞作狀語/名詞作動詞。C項,名詞作動詞/意動用法。答案:D4.下列各項中,與例句中加點的“如”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例句: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A.舉以予人,如棄草芥B.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C.如怨如慕,如泣如訴D.使使如秦受地解析:D項與例句均為“往,去”。A項,介詞,像。B項,動詞,比得上。C項,介詞,像。答案:D5.對“之”字的意義和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①此非曹孟德之詩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固一世之雄也④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⑤駕一葉之扁舟⑥渺滄海之一粟⑦哀吾生之須臾⑧羨長江之無窮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解析:①③④⑥中的“之”是結構助詞,譯為“的”;②⑦⑧中的“之”用在主謂之間,不譯;⑤中的“之”是助詞,舒緩語氣,不譯。答案:C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游人任憑一葉扁舟隨意漂蕩,在寬闊的江面上自由來去。(2)《赤壁賦》中側面描寫簫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赤壁賦》中寫客人認為生命微乎其微、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赤壁賦》中作者寫出了飄飄欲仙的神態,似乎身體在天空里,架著風飛行,脫離了現實社會,不知道哪里是終點,抒發了作者心曠神怡的心情和飄然欲舉的超然之樂,情和景已經達到融合的境地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赤壁賦》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進行了對比:曹操當時是“舳艫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駕一葉之扁舟”;曹操當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你我只是“舉匏樽以相屬”。答案:(1)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3)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4)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5)釃酒臨江橫槊賦詩二、遷移發散(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題。后赤壁賦蘇軾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時常之須。”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行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振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行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俛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俛而不答/B.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俛而不答/C.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俛而不答/D.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俛而不答/解析:表示時間的詞語“須臾”后停頓,“曰”后停頓,主語前面該停頓,如“予亦就睡”的前面。答案:D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側重寫景,借景抒情。B.“望”是古代農歷的每月的十五日,農歷十六日為“既望”;每月第一日為“朔”,最終一天是“晦”。C.“斗”是一種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也指一種盛酒的器具。本文中指“容量單位”。D.“戶”在古代既指窗戶,也指門;而現在的“戶”僅指窗戶,詞義范圍縮小。解析:古代的“戶”多指單扇門。一扇為戶,兩扇為門。有時泛指門。答案:D9.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寫了作者與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動地描繪了清幽的江上景色。B.“霜露既降,木葉盡脫”“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寫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賦》中寫的則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新秋之景。C.作者在漫步中為“月白風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興,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復舟游,過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D.文中道士化鶴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騰入大自然的曠達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問題上的沖突心情。解析:不只是泛舟,還有爬山,描繪的不是江上景色,而是山間草木,景色是“峭拔”,而非“清幽”。答案:A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特別歡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2)昨天晚上,一邊叫一邊從我船邊飛過的,不就是你嗎?參考譯文: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動身,打算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降下,樹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特別歡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應和。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吹拂,這樣美妙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日傍晚,我撒網捕到了魚,大嘴巴,細鱗片,形態就像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去哪里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議。妻子說:“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付您突然的須要。”就這樣,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的下面巡游。長江的流水發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過了多久呀,以前的風景竟再也認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態的怪石上,又時常拉住形如虬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嘬口長嘯,草木被振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刮起,波浪洶涌。我也不覺悲傷哀痛,感到恐驚,覺得這里使人膽怯 ,不行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岸。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孤獨得很。正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猶如黑裙子,身上的白羽猶如雪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巡游歡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細了。昨天晚上,一邊叫一邊從我船邊飛過的,不就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突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1~12題。送子由使契丹蘇軾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應夢武林春②。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宮。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②武林:杭州的別稱。蘇軾時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譽為“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后來入吐蕃會盟,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騙他說:“彼李揆,安肯來邪?”11.本詩尾聯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對此進行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A.本聯用李揆的典故精確貼切,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聲名卓著,與李揆特別相像。B.中原地域寬闊,人才濟濟,豪杰輩出,即使卓越如蘇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從李揆的故事推斷,假如蘇轍承認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蘇軾告誡蘇轍,作為大國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謙恭的君子風度。E.蘇軾與蘇轍兄弟情深,此時更為遠行的弟弟擔憂,希望他當心謹慎,平安歸來。解析:結合詩歌題目“送子由使契丹”和蘇軾兄弟的生平可知,蘇軾兄弟與李揆特別相像,聲名卓著,舉世皆知,蘇氏一門,尤其是蘇軾在契丹聲名尤著,故化用此典。故可推知,蘇轍假如被單于知道自己家世第一,很可能被扣留。所以蘇軾用此典一是叮囑蘇轍切勿承認蘇氏父子是最佳的人才,二是暗含對遠行弟弟的擔憂,希望他能當心謹慎,平安歸來。可知A、C、E正確。B項“即使卓越如蘇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與D項“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謙恭的君子風度”有誤。答案:BD12.本詩首聯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性格?請加以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分析詩人的性格,除知人論世外,須從理解詩句傳達的情感入手。首聯詩人明顯是化用王勃的名句抒情,所以了解王勃的名句,理解其傳達的情感是關鍵。王勃原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樣,為離別淚濕衣巾,而要心胸豁達,坦然面對。蘇軾化用這兩句,明顯也有此意。依據以上分析,概括詩人性格,并結合詩歌內容詳細分析。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