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之歷史百科春秋戰國諸子百家能人輩出的時代為何儒家能笑到最后?素材_第1頁
高中歷史之歷史百科春秋戰國諸子百家能人輩出的時代為何儒家能笑到最后?素材_第2頁
高中歷史之歷史百科春秋戰國諸子百家能人輩出的時代為何儒家能笑到最后?素材_第3頁
高中歷史之歷史百科春秋戰國諸子百家能人輩出的時代為何儒家能笑到最后?素材_第4頁
高中歷史之歷史百科春秋戰國諸子百家能人輩出的時代為何儒家能笑到最后?素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春秋戰國,諸子百家能人輩出的時代,為何儒家能笑到最終?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大亂”時代,這一時代長達五百五十年之久。原來西周王朝是個大一統的王朝,實行的是諸侯分封制管理方法,但由于周幽王的昏庸無道,周朝失去了對天下諸侯的實際統治執行力,各諸侯分裂成大小不一的國家,為了爭奪土地與人口,這些國家相互征戰兼并,老百姓苦不堪言。所謂“春秋無義戰”,其實戰國更無“義戰”,發生斗爭的緣由就是赤裸裸地搶地盤,只不過有時礙于道義上的臉面,而找尋一個發動斗爭的借口罷了。所謂“亂世出英雄”,“諸子百家”橫空出世,紛紛提出各自的“救世之道”,大亂之世,竟然形成了空前的思想旺盛局面。諸子百家法家:合乎時宜諸子百家,其實最聞名的,是諸子十家: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縱橫家、名家、農家、雜家、小說家,而在歷史舞臺上最活躍的,是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縱橫家和雜家,他們各抒己見,周游列國游說君王接受他們的政治主見,其中法家提出的思想因為“合乎時宜”,多被各諸侯王接受。韓非子其中管仲在齊國為相,輔佐齊桓公“尊王攘夷”,變法圖強,成為春秋第一霸;子產在鄭國將刑法鑄在金屬鼎上,使鄭國成為春秋初期最有影響力的諸侯之一;李悝在魏國受到重用,“盡地力之教”,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吳起不但是兵神級人物,還是法家的杰出代表,他在楚國“明法審令”,使楚國成為當時與匹敵強秦的大國;申不害在韓國“內修政教,外應諸侯”,成韓國在夾縫中得以生存,令諸侯不敢小覷;商鞅更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變法,使秦國成為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為秦始皇統一全國打下良好基礎。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子雖然死在了秦國的監獄,但他是死在了李斯的嫉賢妒能,其思想被李斯繼承并在秦國實踐,李斯因此成為商鞅之后秦國的法家代表,幫助秦始皇統一了全國。李斯在其他諸子百家極力向各諸侯王推銷他們的政治主見不被接受時,法家牢牢占據了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舞臺。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家代表除韓非子被陷害未受重用外,其他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子產、李悝、申不害、吳起、商鞅、李斯皆受重用,并在各自的諸侯國實行變法圖強。為什么法家在春秋戰國時期最受重用,因為他們提出的政治主見符合當時大亂的政治環境,“以法治國”可以使國家在短時間內得以強大,在弱肉強食的亂世環境中先生存下來。“因時立法,因事制禮”成為法家的重要特點,法家的“法、術、勢”理論依據各國的國情,在不同的諸侯國中得以應用,并取得了各自不同的效果。其中秦國因為擁有商鞅、李斯這兩位法家大家,而終得天下。儒家:笑到最終儒家是諸子百家中最有影響力的一個學術流派,同時也因為后世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笑到最終。孔子作為儒家鼻祖,其實在當時就特別有影響力,是宗師級人物。細想一想,孔子當官時間并不長,幾個月的司寇而已,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里,只是一個學術流派的代表,充其量是個聞名的學者、教授,但他擁有的資源,卻是“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三千人是個什么概念,何況里面還有當時的“中國首富”子貢、勇士子路這樣的杰出人物。孔子帶著他的一部分弟子周游列國,但并沒有哪個諸侯王任他為相,接受他的政治主見。孔子之后的孟子、荀子等大家,和孔子一樣也只是個學者,遭受和孔子大同小異,政治上并不得志。其思想雖然影響深遠,但在當時,完全可以用“落魄”來形容,累累如喪之犬。孔子孔孟之道為什么不受重用,因為不合時宜。當時是大亂之世,強調什么“禮”,什么“仁”以及“三綱五常”是沒有市場的。諸侯想的是如何富國強兵,不被其他國家兼并,孔子那一套對諸侯王來說,恰恰是“道德枷鎖”,誰會想給自己套上“道德枷鎖”呢?但儒家學說在當時也有用處,就是給別人套上“道德枷鎖”,作為發動斗爭的借口。孟子儒家學說雖然是亂世不被接受,但在大一統的王朝里,卻是最好的統治工具。所以到了漢武帝時候,經過儒者董仲舒提出,馬上被皇帝接受,成為影響中國長達兩千年的思想工具,直到現在還產生廣泛影響。孔子也許也不會想到,他在死后能留下這么大的名聲,超過春秋戰國時期名聲的百倍千倍。道家:哲學之宗道家因為信奉“無為無不為”哲學,不管是創始人老子,還是隨后重要傳承人莊子以及庚桑楚、關尹、列御寇、楊朱等人,并沒有象孔子、孟子、墨子那樣周游列國推廣他們的學說。所以道家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挺另類的群體。他們應被歸于“隱士”一類,不管是在深山還是在鬧市修行。老子雖然道家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界“不爭”,但道家卻因為其深邃的思想而成為“哲學之宗”,沒有哪個門派敢小覷道家。有的君王也想用道家為相,比如楚國曾想聘用莊子,但莊子拒絕了楚王的要求。道家的創始人老子,也只是個圖書館館長,并沒有在政治舞臺上縱橫馳騁。在那個大亂之世能夠活得好好的,處事不驚,從一個側面說明道家的高超之處。道家的老子、莊子是那個時代的“圣人”級人物,不管外面如何亂,我自心靜如水。所以孔子將老子比方成“龍”。但可以想像,在大亂之世,諸侯們是不會接受道家思想治國的,終歸諸侯王們都是“俗人”,哪會“無欲無求”?假如“無為而治”,很可能第一個被滅國。因為周邊都是虎狼,哪能容許這樣的國家出現。何況貪欲的諸侯王們,也修不成這樣的心態。莊周夢蝶但道家的思想,卻在漢朝初期得到應用。漢朝建國以后,迫切須要養精蓄銳,“無為而治”,盡量少擾民便派上用場。黃老哲學被漢初的帝王接受,并產生了聞名的“文景之治”。道家思想不被君王接受,是包括老子在內的“圣人”深以為憾的。老子雖然想得開,但他西出函谷關,是帶著深深的缺憾走的。墨家:維和部隊墨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活躍的一個學術流派,“非儒即墨”是史書對墨家產時活躍度的極高評價,但缺憾的是,墨家思想并未被各諸侯國的君王們接受,所以墨家發展成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民間組織。孔子只是學生多,但并未形成組織。其他流派雖各有代表人物,但也都是“單兵作戰”,沒有哪個流派象墨家一樣,“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形成組織實踐他們的理論。墨子墨家思想包括兼愛、尚賢、尚同、非攻、非命、尚力、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等,充溢了現代社會的光輝。兼愛思想不就是博愛思想嗎?尚力思想竟然認為“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和現代“不勞動者不得食”異曲同工;尚賢不就是“任人唯賢”嗎?這種同等思想干脆沖擊了當時的宗法世襲制;尚同則閃爍著“人人同等”思想的光環,節用、節葬不就是“移風易俗”嗎?非命不就是“人定勝天”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嗎?非攻不就是愛好和平,派維和部隊制止不義之戰嗎?假使墨子的思想被中國過早地接受,而不是儒家思想,很有可能歷史的走向會發生變更。中國在兩千多年前,邁入現代民主社會不是不行能。但歷史不容假設,墨子思想雖然影響很大,但并未在政治上受到各諸侯國重視。作為一個民間組織,墨子門派充當了民間“維和部隊”的作用,并制止了不少斗爭。但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后,墨子的思想被棄,湮滅在歷史長河中。兵家:將星閃爍和法家、道家、儒家、墨家等學術門派比,兵家是在大亂之世應勢而生、探討如何取得斗爭成功的一家。“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兵家的思想,是“以戰止戰”,靠取得斗爭的成功來“救世”。和法家一樣,兵家因為“合乎時宜”,成為各國搶奪的人才。假如說法家是諸侯王們依靠的文才,兵家則是諸侯王們依靠的武將。諸侯國的強大,莫不伴隨著兵家攻城陷陣的身影。孫臏春秋戰國時期是將星閃爍的年頭,自兵家鼻祖姜子牙以后,孫武、伍子胥、先軫、司馬穰苴、孫臏、吳起、尉繚、公孫鞅、廉頗、田單、樂毅、龐煖、王廖、兒良、魏無忌、趙奢、李牧、白起、王剪、蒙恬乃至秦末漢初的張良、韓信,都是不世出的將才。其中孫武、孫臏、尉繚、司馬穰苴、吳起等人不但能打,還創作出了影響深遠的軍事理論,司馬法、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兵法、尉繚子兵法成為后世傳承的經典著作。不管是春秋五霸,還是戰國七雄,都因為擁有不世出的將才而稱霸諸侯。名將之間的對決,令人嘆為觀止。后世將兵家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這些名將,各有特色,在各自的國家,為“保家衛國”或“開疆拓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兵家雖然是斗爭中的“主角”,但兵家的思想,動身點并不是為了發動斗爭,甚至不主見斗爭。斗爭是“術”,是為政治服務的。斗爭的成功,達到的是政治目的。“掌九法九伐,以正邦國”、“兵者,所以禁暴靜亂者也”、“動之以仁,行之以義,故能誅暴靜亂,以濟百姓”,我們從兵家的思想中,讀到的不應只是“鮮血”,而是鮮血映紅的朝霞。縱橫家:外交鼻祖縱橫家的鼻祖是鬼谷子王詡,王詡的兩名得意弟子一名蘇秦,一名張儀。這兩個人卻持相反的外交路途,蘇秦主見合縱,他成功勸服除秦國以外的六國國君,佩掛六國相印以抗強秦;而張儀則是連橫路途的支持者,輔佐秦王實行各個擊破、遠交近攻的策略應付六國。縱橫家都是說客,謀略出眾,蘇秦和張儀雖然持不同的路途,但在他們在位的時期,都取得了非凡的外交成就。縱橫家堪稱是外交界的鼻祖級人物。蘇秦張儀縱橫家和兵家一樣,只不過兵家的陣地是前線,縱橫家的陣地是外交戰場。縱橫家說不上有什么濟世安民之道,但縱橫家卻是外交路途維護國家利益不行或缺的核心人物。蘇秦佩掛六國相印時,六國是不怕強秦的。假如蘇秦長期執政,六國抱團取暖,則秦國統一六國的霸業難成。張儀是在蘇秦去世后,才輔佐秦王遠交近攻“連橫”成功的。春秋戰國時期沒有現在的“愛國”情結,基本上各諸侯國在各國招攬人才;而各國的人才也并非肯定要報效誕生地所在的國家,而是哪國重用他,就上哪國報效去。秦國最終的成功,重用外國“客卿”是最重要的緣由之一。因為沒有“愛國”情結,所以蘇秦才能佩六國相印。六國國君也敢于將相印交給蘇秦這個“外國人”。縱橫家的謀略,在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后世的說客,大多是習得縱橫之術。后世的外交領域,隱隱都有縱橫家的影子。雜家:兼收并蓄提起雜家,不能不說一說呂不韋。呂不韋當了秦國的相國后,組織了一個寫作班子,將諸子百家的故事和學說融匯貫穿,寫成了一本著作叫《呂氏春秋》,因此呂不韋成為雜家的代表人物。講學雜家雖然沒有自己的學說,但由于他整合了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等諸子百家的學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所以得以自成一派,用于治國,事半功倍。雜家是典型的“拿來主義”,雖然沒有獨創專利權,但運用起來卻得心應手。呂不韋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他做生意竟然做到了國家層面,在贏子楚落難時投資,不費吹灰之力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依靠子楚回國繼位,當上了強秦的相國。從一個商人華麗轉身成為最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