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人教版語文桃花源記教學案例三篇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以下是小編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人教版英語八上單詞表]初中人教版語文桃花源記教學案例,以供大家參考![人教版英語八上單詞表]初中人教版語文桃花源記教學案例1
桃花源記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學習目標
1.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
難點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環,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學習過程
一.字詞:
1.請同學們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開朗(huo)屋舍儼然(yǎn)阡陌交通(qiānmo)
黃發垂髫(tiao)便要還家(yāo)
劉子驥(ji)詣太守(yi)
2.請同學們熟讀課文,查字典,參考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課文分析
(一)
中國東晉末年,封建國家分裂,政權交替,戰爭頻繁.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
元代詩人張養浩在潼關懷古一詩中發出了這樣的慨嘆: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以說,和平,是每一個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個成語就是這一社會理想的集中體現,它就是世外桃源!
這個成語出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它描述的是一個與世隔絕、沒有戰禍,安樂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打出文章題目:桃花源記)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偉大詩人.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疾病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先生.
他所作的詩文,內容多描寫農村生活,表現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抒發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民來往和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遁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
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當時的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實,同時由于他和農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三)理清課文思路
(1)線索:漁人的行蹤(進出桃源).
(2)段意:
第1段,漁人緣溪行,欲窮桃花林.
第2段,舍船從口入,發現桃源景.
第3段,應邀得酒食,了解桃源人.
第4段,既出說如此,不復得其路.
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節):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現桃花林的經過.
第二部分(第2~3節):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過.
第三部分(第4~5節)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訪桃源未果的情形.
(四)掌握課文注釋的詞語.
為業:靠謀生.
緣:沿.
夾岸:夾著溪流兩岸.
雜:別的.
鮮美:鮮艷美麗.
異:詫異.
窮:窮盡.
舍:舍棄,放棄.
豁然:開通、敞亮的樣子.
開朗:開闊明亮.
平曠:平坦開闊.
屬:類.
悉:全.
怡然自樂:喜悅,心滿意足.
所從來:從哪兒來.
咸:都.
問訊:打聽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兒女.
邑人:同鄉人.
不復出焉:不再從這里出去.
焉:于之,從這里.
間隔:斷絕了往來.
皆:都.
嘆惋:感嘆,惋惜.
延:請.
語告:告訴(他)說.
不足:不值得.
既:已經.
志:做記號.
詣:拜見.
如此:像這樣.
遣:派.
欣然:高興地.
(五)重要詞語小結
(1)古今異義詞: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芳草鮮美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阡陌交通
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古義:妻子兒女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來此絕境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魏晉
[人教版英語八上單詞表]初中人教版語文桃花源記教學案例
桃花源記教學案例
今義:不管(連詞)
緣古義:沿緣溪行
今義:緣故,緣分
延古義: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今義:延長、延伸
津古義:渡口,這里問津指探訪.后遂無問津者
今義:口液
(2)一詞多義
舍:舍棄便舍船尋:尋找尋向所志
房子屋舍儼然不久尋病終
志:做標記處處志之向:以前尋向所志
標記尋向所志對著眈眈相向
為:作為武陵人捕魚為業扶:沿著便扶向路
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攙扶出郭相扶將
(3)判斷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南陽的劉子驥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三.主題探究
1.本文描寫的桃花源是怎樣的社會狀況?
2.這種社會狀況與作者所處的時代有何不同?
明確:桃花源的社會狀況: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人人生活的安寧幸福等.
作者所處時代:戰爭頻繁,民不聊生.
小結:作者因不滿當時的黑暗政治和社會現狀,遠離官場,隱居田園,一生安貧樂道,追求一種自由安寧生活.本文所表現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社會理想.
四.總結結構,思考文章主題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現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穿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五.散讀課文,歸納寫作特色.
1.剪裁得當.通過描繪桃花源中的生活情狀來表達作者的理想社會.中間部分寫得詳細,開頭結尾寫得簡略.
2.線索清楚.以漁人行蹤為線索,一線貫穿,層次分明,但并非平鋪直敘,而是曲折回環,懸念疊起,虛虛實實,引人入勝.
3.語言簡潔凝練,通俗流暢.
拓展閱讀:桃花源記課文分析
本文的作者是中國偉大的詩人陶淵明,他生活在政治黑暗、兵連禍結的東晉末年,對現實極為不滿.為了表達自己的社會理想,他寫了桃花源詩并序.序中,他描繪了桃源的自然景象和社會風尚,記敘了桃花源詩的來歷,情節引人入勝,語言簡練,質樸自然,讀來瑯瑯上口,后人把它看作獨立的文章.這就是桃花源記.
陶淵明,生于東晉末期,出身于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從少年起就經歷了很多政治上的紛擾,后來由出任(當參軍和縣令這樣的小官)到辭官歸隱,更遇到了晉宋易代的#39;變遷,他對社會的動亂和官場的丑惡是很不滿的.
他所作的詩文,內容多描寫農村生活,抒發他熱愛田園風光、安貧樂道、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清高自賞與消極遁世的因素.
學習本文.這篇文章內容好理解,容易讀懂,閱讀時注意字的讀音和古今詞義的區別.閱讀過程中參照注釋理解內容,了解文章的結構,并能口述或筆譯全文.
思考:
1、課文是怎樣交代發現桃花源的原因、時間、人物的?原因:忘路之遠近迷路時間:晉太元中人物:漁人
2、漁人從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樣的美景?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
自然景象: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生活情景: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3、漁人來到桃花源,村子里的人如何對待漁人的?這反映了桃花源怎樣的社會風氣?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這反映了純樸、熱情好客的社會風氣.
4、桃花源中的人為什么不復出?
說明了桃花源人安居樂業,也反映了他們飽受戰亂之苦,對外界的戰亂抱厭而遠之的態度.5、桃花源人與漁人交談后,為什么皆嘆惋?
因為桃花源不易被外人發現,加之桃源人不復出,與外人間隔,故嘆惋的是秦朝以后的朝代變化.
6、本文以漁人行蹤為線索,最后一段寫劉子驥是否多余?
文章最后一段對桃花源令人向往和不可尋覓作了渲染,增強了表達效果.7、在本文中作者怎樣描寫了自己所向往的社會?
在本文中,作者以漁人游蹤為線索,以有詳有略、曲折回環的寫法簡潔凝練、通俗流暢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是一個沒有壓迫、沒有戰亂、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的幸福美好社會.
深入探求:
1、本文按照漁人行動的順序,記敘了他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內容豐富,詳略得當.舉例說明哪詳哪略,仔細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文章剪裁得體,詳略得當.課文第②、③段詳寫了桃花源中寧靜的生活環境和淳樸的社會風尚.作者把這一部分作為本文的重點加以詳寫,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他理想的社會畫卷.例如對環境的描寫,寫到的事物就有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雞犬之聲等.
再如對桃花源中人的描寫,詳寫了他們對漁人的熱情招待,特別是他們回答談話的內容寫得具體詳細.文章第①、④、⑤段寫得簡略,因為是故事的開頭、結尾,只和故事的傳奇性有關.
2、作者生活在東晉末期,當時社會政治黑暗,兵連禍結,民不聊生.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說說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我們對這種社會理想應該怎樣評價.
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期,當時社會政治黑暗,兵禍連結,民不聊生.本文是他57歲時所寫的桃花源詩前面的小序.當時作者已隱居多年,對農民的苦難深有感觸.在本文中他虛構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這里,人人勞動,自耕自食,沒有階級,沒有壓迫和剝削,沒有戰亂,人們過著安居樂業、友好和睦的生活.這個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會理想,這樣的理想社會反映了人民反對壓迫、反對戰爭的愿望,同時也批判了當時的黑暗現實,因而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多少帶有原始共耕生活的痕跡,表現了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這又是作者逃避現實的思想的反映.
積累:
1、下列詞古今意義的不同
詞古義
今義
交通交錯相通指運輸業等妻子妻子和兒女男子的配偶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出路的境地無論
不要說
關聯詞,不管的意思
2、解釋本文中出現的四個成語A、豁然開朗B、世外桃源C、怡然自得D、無人問津3、將下列句中省略的主語補充完整
①()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②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
參考答案:
①村中人村中人村中人漁人村中人村中人②村中人村中人漁人漁人[人教版英語八上單詞表]初中人教版語文桃花源記教學案例2
教學構想
本文文字較為簡易,且故事性較強,可要求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基本內容,對于難懂的字詞,教師稍作點撥即可.同時,要加強誦讀練習,積累文中的成語及有價值的詞匯,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另外,要讓學生多收集資料,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無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內容和寫法.教學中不妨運用視聽及多媒體技術,采用誦讀、討論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領會情感,學懂課文.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詞匯.
3.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朗讀、背誦課文.理解、積累一些文言詞匯.
難點:正確評價桃源式社會理想的積極意義和局限性i
[教學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初一下學期,我們曾經學過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的一首詩飲酒,我們一起讀一遍.(課件顯示飲酒詩)誰來說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趣?
提示:全詩表現了詩人棄官歸隱后樂于田居、陶醉于自然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既反映了遠離塵俗、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心志,也流露出躲避矛盾、與世無爭、獨善其身的消極思想.
陶淵明的這種志趣,在他的很多詩作中都有所體現.不僅如此,在桃花源記這篇文章中,陶淵明更是具體地勾畫出了他所向往的理想社會.這堂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桃花源、走近陶淵明.
(此環節的設計既創設了情景,同時又通過復習、聯系已有的知識,引出新的教學內容,花時不多,收益卻很大.)
二、檢查預習
1.展示學生收集到的有關資料.
(在平時的常規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培養學生初步具備搜集資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請同桌檢查對方注音、解詞等預習情況.
豁然開朗(huo)屋舍儼然(yǎn)阡陌交通(qiānmo)黃發垂髫(tiao)
便要還家(yāo)劉子驥(ji)詣太守(yi)
三、誦讀和復述
1.課件展示,配樂朗讀.
2.請一位同學朗讀,要求讀出感情,咬準字音.
(讀完后由同學做適當評價)
(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3.全班同學結合注解默讀課文,準確把握敘事線索和故事情節.五分鐘后請同學復述大意,復述時可適當增加自己的想象.復述不完整可由其他同學補充.
(教師據此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口頭表達能力.明確:課文以武陵漁人的行蹤為線索,可以按照逢桃花源、訪桃花源、尋桃花源的順序來復述.)
4.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然后反復自由朗讀.一
四、疏通詞句
1.請學生找出文章中難解的、注解中沒提到的、應特別予以重視的字詞.
2.掌握課文注釋的詞語.(補充注釋如下)
鮮美:鮮艷美麗平曠:平坦開闊屬:類悉:全,都.邑人:同鄉人不復出焉:不再從這里出去焉:于之,從這里語云:告訴(他)說既:已經如此:像這樣遣:派欣然:高興地
(教師可適當給學生講解詞語古今異義現象、詞類活用現象等,但不宜細講.有些詞語應盡可能聯系以前所學知識及相關知識,展開聯想、加深理解.)
①古今異義詞: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芳草鮮美)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阡陌交通)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古義:妻子兒女(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今義:指男方的配偶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來此絕境)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魏晉)今義:不管(連詞)
緣古義:沿(緣溪行)今義:緣故,緣分
延古義: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今義:延長、延伸
津古義:渡口,這里問津指探訪.(后遂無問津者)今義:口液
②一詞多義
舍:舍棄(便舍船)房子(屋舍儼然
尋:尋找(尋向所志)不久(尋病終)
志:做標記(處處志之)標記(尋向所志)
向:以前(尋向所志)對著(眈眈相向)
3.請學生找出難譯的語句討論作答.
(此項活動意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激發敢于直面疑難、大膽探索的熱情.)
五、布置作業
1.初步背誦全文.
2.積累文言詞匯.
3.摘錄一些談理想的名人名言.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積極評價
(積極引導,充分評價,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勤背詩文的好習慣.)
二、訪談練習
同桌二人,一人為采訪者(漁人),另一人為受訪者(村里人).將課文內容展現出來.最后推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利用剛學過的口語交際訪談,讓學生分別擔任采訪者(漁人)和受訪者(村里人),通過一問一答,來熟悉課文內容,這樣避免了單調繁瑣的串講課文.]
三、用三個詞概括桃花源給大家留下的印象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美麗、神秘、幸福
1.桃花源美在何處?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桃花源美在環境幽雅,風景優美.
2.桃花源神秘在何處?
桃林神秘: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狀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結局神秘:不復得路,探訪未果.
3.桃花源的幸福表現在何處?
①黃發垂髫:怡然自樂(和平安定、豐衣足食)
②男女:往來種作(沒有戰亂,安居樂業)
③漁人(側面烘托):殺雞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豐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這個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檢查了上節課翻譯落實的情況,另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了解,從整體上把握了全文內容.)
四、小組合作學習,探討主題
1.桃花源美在風景秀麗,美在民風淳樸,美在生活幸福,美在平等自由.不過,請同學們想想,在東晉時代,這么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嗎?
2.有人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說他是消極逃避現實,你怎樣評價?
(本環節設計目的是弓l導學生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引導他們去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
學情預估:
問題一:
生l:我認為不可能存在.因為當時政治黑暗,兵禍連綿,民不聊生,是個十分黑暗的社會,桃花源是由于作者對現實社會生活的厭倦而虛構出的如仙境般的地方,它反映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2:我認為桃花源是不存在的,社會動蕩不安,官僚階級貪污腐敗,人民受著壓迫,不會有這樣的地方存在.并且后來漁人因失約而找不到桃花源的情節也暗示了這一點.
生3:我認為有可能存在,即使現在還有人跡罕至的地方,何況在一千年之前呢?
生4:我認為有可能存在,因為東晉雖然是個紛亂之世,不過,在這戰亂頻發的亂世之中,人們向往和平,肯定會有人帶領心地善良的人,來到這與世無爭的桃源絕境.冥冥之中,命運只讓熱愛這美麗且愿意保護這美麗地方的人來到這兒,享受美好生活.
問題二:
生l:我認為陶淵明寫桃花源記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的表現.在當時黑暗的社會,有人就心甘情愿地沉淪下去,有人則努力地去爭取美好的生活,而陶淵明正是這后一種人的一個代表.他的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十分美麗的地方,喚起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大家都努力爭取美好的生活.
生2:我認為陶淵明創造這樣一個桃花源,表現了他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但漁人、太守和劉子驥最終都未找到桃花源的情節,暗示了桃花源的可望不可即,也體現了他的消極心態.
生3:我認為陶淵明是消極逃避現實的.因為在這亂世之中,作者的心已疲倦,厭煩了這混亂之世.想找到那樣一個世外桃源,躲人桃源之中.
生4:我認為陶淵明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的,要不然他不會將桃花源寫得那么美好,宛若仙境.這說明他心中還是向往美好生活的.
五、全文總結
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年那樣一個戰亂頻仍,政治腐敗,民生凋敝的黑暗社會里,深感痛苦和不滿.但是要想改變社會現狀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只好棄官歸隱,沽身自好,安貧樂道.他憧憬著那種沒有君主、沒有剝削壓迫、人人勞動、風氣淳樸、平等自由的理想社會,本文正是這種理想的生動寫照.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農民的意志和愿望,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無疑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是這種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否定,也反映了作者消極避世的思想.作者也明知這只是一種空想,無非借此寄托自己超然高舉之思,開頭、結尾的寫法對此都有所暗示,桃源究在何處,沒有具體點明,人們想再訪也不可得.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種沒有剝削與壓迫的幸福美好生活,這是我們應學習的.古人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應當關注社會,關注歷史,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還應樹立一種遠大的理想,將個人的利益與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才能無愧于這個時代,無愧于我們的民族.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完成書后思考練習.
2.拓展閱讀桃花源詩,思考分析在內容、寫作方法、思想感情上與桃花源記的內在聯系.分享:[人教版英語八上單詞表]初中人教版語文桃花源記教學案例3
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掌握、積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詞語,了解古今異義現象.
3、把握文章的線索,體味簡潔而豐富的語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會理想.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的線索,體味簡潔而豐富的語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會理想.
教學難點:
1.把握作品虛景實寫、實中有虛的寫法.
2、正確認識和評價課文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課前準備:收集課文相關材料
教學方法:朗誦法、討論法、情景設計法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創作背景.
2、掌握一詞多義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暢的朗讀課文,利用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一、導入:
有位英國文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時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學們往往也有這種體驗:當你遇事不順時,當你心煩意亂時.當你郁悶低沉時,你會去想象一些開心的東西,你會去幻想著一切都變得美好順利歡暢的一剎,你會去遐想成功帶來的無盡的歡暢......生活在東晉的著名詩人陶淵明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生活充滿坎坷磨難,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桃花源記就表達了他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
1、關于作者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世稱靖節先生,別號五柳先生.生于東晉末期,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過幾任小官,由于不滿官場丑惡,41歲時棄官回鄉,歸隱田園,留下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傳世美談.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其詩自然質樸,意味雋永.代表作有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
2、關于作品
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是陶淵明所作的桃花源詩并記中的記.此文包括記和詩兩個部分.記是詩的序言,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詩是對所記的桃源世界的歌頌和贊美,并對桃花源社會作了一些補充.兩者相互配合,共同構成了一個與現實世界相對立的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會.
3、關于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公元421年,當時政治黑暗,軍閥割據,戰亂頻繁,生靈涂炭.當
時陶淵明已歸隱多年,對于戰亂造成的苦難,有著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無法改變現狀,也不愿干預這種現狀,只好借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三、預習
豁然開朗(hu)屋舍儼然(yǎn)阡陌交通(qiān)黃發垂髫(tiao)便要還家(yāo)土地平曠(kuang)
劉子驥(ji)詣太守(yi)間隔(jian)
四,讀課文,疏通文意
1、第一段翻譯,重點字詞的歸納.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注意太原是年號,該句交代了時間,主人公,以及他的職業.)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緣:沿著.之:的)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的兩岸數量很繁多.注意:百步其實是一個大致的數量詞,表示估計而已.)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而美麗,花兒紛紛都落下來.古今異義:鮮美:鮮艷美麗.今:味道好.雜:別的;繽紛:繁多的樣子.)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漁人非常詫異,繼續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甚:很;異:感到奇怪;之:語氣助詞;復:繼續;前:向前;欲:想要;窮:形容詞-動詞走完;其:指示代詞,這,那)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的發源地,便出現一座山.盡:到頭)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仿佛有點光亮.仿佛:隱隱約約.)
便舍船,從口入.(漁人于是下了船,從洞口進去.省略句.舍:舍棄)初極狹,才通人.(起初,洞口很狹窄,只容一個人通過.省略句.才:僅僅)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復:繼續.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忽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然:?的樣子,豁(hu)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然:?的樣子.儼然:整齊的樣子.儼(yǎn)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屬:類.)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田間小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都處處可以聽到.阡陌:田間的小路.交通:交錯相通.今: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阡(qiān)陌)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樣.其:這,那.悉:都)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老人和孩子們個個都安閑快樂.黃發:指老人.垂髫(tiao):指兒童.髫,古代小孩的垂發.(指代),垂髫(tiao))
2、字詞翻譯:
緣:沿著.繽紛:繁多的樣子.
甚:很.復:繼續.欲:想要.
盡:到頭.仿佛:隱隱約約.
才:僅僅.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忽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儼然:整齊的樣子.屬:類.
阡陌:田間的小路.黃發:指老人.
垂髫(tiao):指兒童.髫,古代小孩的垂發.(指代)
3、古今詞義.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芳草鮮美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阡陌交通今義: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妻子(古義:妻子兒女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今義:指男方的配偶)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來此絕境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魏晉今義;不管(連詞)關聯詞語)如此(古義:像這樣說如此今義:這樣)
緣(古義:沿緣溪行今義:緣故,緣分)
延(古義: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今義:延長.延伸)
津(古義:渡口這里問津指探訪.后遂無問津者今義:口液)
遂與外人間隔:間隔:隔絕,不通音信;現代:隔開.
皆嘆惋:嘆惋:驚嘆,惋=驚;現代:驚嘆惋惜.
尋病終:尋:頃刻,不久;現代:找.
4、詞類活用:
才通人通:使動用法使人通過
欲窮其林窮:形容詞-動詞走完
漁人甚異之異: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奇怪
復前行前:名詞-狀語向前
一詞多義:
之:忘路之遠近:的
漁人甚異之:語氣助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指示代詞,這.
舍:①舍棄便舍船②房舍屋舍儼然
尋:①尋找尋向所志②不久尋病終
志:①做標記處處志之②標記尋向所志
向:①以前尋向所志②對著眈眈相向
為:①w?i作為,動詞.以捕魚為業②wai對,向.介詞.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不足為外人道也
乃:①于是,就見漁人,乃大驚②竟然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復:①又復前行②再不復出焉
遂:①遂與外人間隔(于是,就);②遂迷(最終,終于);
武陵人捕魚為業:即以捕魚為業,靠捕魚作為職業.有個武陵人靠捕魚為生.為:作為.
緣溪行:沿著小溪往前行.緣:沿著,順著.
忘路之遠近:忘記了路程的遠近.遠近:偏義復詞,文中僅指遠.
落英繽紛:地上的落花雜亂繁多.落英:落花,一說剛開的花.繽紛:雜亂繁多
的樣子.
漁人甚異之:捕魚的人對此感到非常驚異.漁:捕魚.異之:以之為異.之:指見到的景象.
復前行,欲窮其林:(漁人)又繼續向前劃去,想走到林子的盡頭.復:又,繼續.前:向前(方位名詞作狀語)窮:窮盡.
林盡水源:盡:消失.
便得一山:得:發現,看見.
才通人:僅僅容一個人通過.才:副詞,只,僅僅.通:使??通過.豁然開朗: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然:??的樣子.
土地平曠:曠:空闊,開闊.
屋舍儼然:儼然:整齊的樣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之屬:這一類.
阡陌交通:阡陌:田間小路,南北的叫阡,東西的叫陌.交通:交錯相通.雞犬相聞:(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
其中往來種作:往來:名詞,代往來的人.種作:名詞,代種作的人.悉如外人:悉:全,都.外人:桃花源外的世人.
黃發垂髫:黃發:借代老人,舊說長壽的象征.垂髫:借代小孩.
怡然自樂:怡然:快樂的樣子.
乃大驚:乃:竟然.
問所從來:所從來:從何處來,所,處所,地方.
具答之:具:同俱,完全,詳盡.之:指代桃花源中人所問的問題.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
咸來問訊:咸:副詞,都.問訊:訊=問,打聽,詢問.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云:說.先世:先輩.亂:戰亂.
率妻子邑人:率:帶領.妻子:妻與子女.邑人:同鄉人,鄉鄰.來此絕境:絕境:與世人隔絕的地方.
遂與外人間隔: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商法課程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軟件測試工程師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健康教育與推廣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口腔醫學專業考試試卷及答案
- 成都某老年公寓商業計劃書
- 七級歷史試題及答案
- 再談圖書館崗位設置
- 室內人像照片的調色技巧及案例分析
- 世界經濟概論(中)
- 2025年核磁共振巖心測試儀項目發展計劃
- (高清版)DG∕TJ 08-7-2021 建筑工程交通設計及停車庫(場)設置標準
- 無房無車離婚協議書
- 南師附中高三數學備忘錄及答案詳解
- 2025-2030年中國甲巰咪唑片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史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2025年安徽國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第二季度社會招聘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中考語文7-9年級總復習古詩詞默寫
- 國家職業標準 4-11-01-01 供電服務員 (2025年版)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綜合練習(三)-2025屆中職高考政治一輪復習高教版(2023版)
- 情境+任務驅動作文(兼審“情境”與“任務”)-2024年中考語文重難點復習專練(江蘇)學生版
- (二模)臨沂市2025年高三高考模擬考試地理試題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