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數一數
弟一課時數一數
教學內容:教材p2~p5
教學目標:
1、通過數數活動,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2、幫助學生了解學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準備:開學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小朋友們,你們已經是小學生了。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在學校里學習
很多有用的知識。這節課是數學課,我們要學習數學知識。
小朋友,你們喜歡數學嗎?為什么呀?
(指名學生回答)同學們說得都很對!數學知識非常有用,科學家為什么能把火
箭、衛星送上天空等等,這些都需要用數學知識。所以,無論做什么工作都離不
開數學,我們要好好學習,學好數學,掌握本領,長大了更好地建設祖國。從今
天起同學們可以比一比,看誰學得最努力,看誰把數學學得最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課:數一數(板書課題)
二、新課
1、出示彩色掛圖,教學數數。
(1)質疑,教師:“這幅圖畫畫的是什么地方?(學校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們
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大家一起來看這幅圖里都畫了些什么?”
(2)小組學習:先讓學生觀察,在小組內和小朋友們說一說。
(3)匯報學習情況:指名讓學生說一說。教師在學生隨意說的基礎上,引導學
生按數目從小到大的順序數出圖中的人或事物的個數(如:能用“1”表示的有:
一面國旗、一位教師;能用“2”表示的有:兩個同學向教師敬禮、兩個同學澆
花;3個同學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傳欄上有5個大字;花壇里有6朵花;天
空有7只鳥;樓邊有8棵樹;校園里有9個學生;10個人等)。然后讓同桌再互
相說。
2.找一找,數一數:我們也有一個美麗的校園,我們也可以數數在我們校園里,
教室里看到的東西。誰能把你自己觀察到的告訴大家?(指名回答)
3.擴展訓練:
⑴關于方位的認識:提問學生,某某前面一列有幾個同學?后面一列有幾個同
學?左邊一行有幾位同學?右邊一行有幾位同學?告訴你的同桌,你的左邊一行
有幾個同學?右邊一行有幾個同學?前面一列有多少的同學?后面一列有多少
個同學?
(2)動腦動手:
a、你喜歡畫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畫什么,要畫得和左邊同樣多.
b、練習2第一、二、三題。
小結:數學課有趣嗎?你們喜歡上數學課嗎?今天的數學課,同學們表現得很踴
躍、很認真。希望同學們以后也能像今天這樣認真的學習數學知識。
四、課外觀察作業
1、數一數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東西,并記錄下來,和同學們交流。
2、準備5個圓形、5個三角形、5個正方形。
板書設計:數一數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比一比
第一課時比多少
教學內容:p6-p8、練習一1—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同樣多”、“多些”、“少些”的含義,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
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滲透“對應”思想。
3、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的良好品質。
教具、學具準備:
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學生準備5個圓形、5個三角形、5個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從1數到10o
導入:昨天我們學習了數一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一比。(板書:比一比)
二、新課
同樣多
1、看圖說話:教師貼出4個圓紙片,學生數一數有幾個,再貼出4個三角形紙
片,學生數一數有幾個。看著這圖,你能說一句話嗎?那你是怎么知道它們同樣
多的呢?一個圓紙片對著一個三角形紙片,所以我們就說,圓紙片和三角形紙片
同樣多。
2、比一比:請伸出你的雙手,我們用一個指頭對著一個指頭的方法來比較一下
兩只手上的手指頭是否同樣多(師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3、動動手:教師在黑板上貼3個O(學生跟著在臺下擺),要求對著O擺口,口
要和。同樣多。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擺,其余同學在下面擺,擺完后說說擺的方法。
4、同桌左邊的同學擺任意個口,右邊的同學擺△,使得口和△同樣多。說說擺的
方法。
5、找一找:在p6、p7的圖中找出同樣多的東西。
(二)多些、少些:
1、教師貼出4個三角形,學生說是幾個,再貼出3個正方形,學生說有幾個。
問: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樣多嗎?你怎么看出來的?(教師伺機連線)教師引導學
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沒有剩余,我們就說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
是說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書:多些、少些)
2、教師在黑板上貼2個。和3個提問:怎樣比較。和△誰多誰少?(同桌
同學商量。)指名說。
3、找一找:在p6、p7的圖中找出什么東西比什么東西多或少的。
4、學生動手操作:①第一行擺3個。,在。下面擺^,△要比。多1個。②
第一行擺4個口,在口下面擺^,△要比口少2個。③要使下圖中第一排比第
二排多2個圓,應該怎么辦?
三、練習
1、pll、12練習一1一4題。
2、找一找我們教室里有什么東西是同樣多的,什么東西是多些,什么東西是少
些的?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會比較多少,明天我們要學習比較長短,請同學們每人準
備一把尺子,一支用過的鉛筆。
板書設計:比多少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比長短、高矮
教學內容:P9-P10;練習一5、6、7、8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短。
2、通過學生操作學會比較物體長短的一般方法。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準備:
毛線、紙條各11組;同桌準備長度不同的鉛筆2支,長度不同的尺子2把等。
教學過程:
1、導入:請同學們把準備好的鉛筆和尺子擺在桌面上,同桌兩個一起看一看這
些物體,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有長、有短)(板書:長短)
2、比較長短:
(1)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你通過什么方法?4人小組討論。(指
名發言)
(2)總結方法:一般要把比的幾個物體的一端對齊。
(3)誰能用剛才說的方法來比較這兩張紙條的長短?(貼在黑板上,板書:長、
短)
(4)誰能比較兩條毛線的長短?(指名學生上臺演示)
(5)自由練習:現在,我們來做個比較長短的活動,同桌2個人,想比什么就
比什么,可以比比你們的學具、胳膊、手等等。
(6)抽樣演示。
(7)練習5、6
3、比較高矮:
(1)我們比較鉛筆的長度,可以說這支鉛筆長些、那只鉛筆短些;如果我們比
較兩名同學的身高,應該怎么說?(引導學生說出“高矮”)(板書:高矮)
(2)(請兩位身高相差較大的同學站起來)誰比較高?誰比較矮?
(3)(請兩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學站起來)能不能一眼看出來,誰比較高,誰比
較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較出他們兩個誰比較高?(小組討論)
(4)小組匯報
(5)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排隊的游戲,四人小組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排隊。
(6)練習一7、8、4、
小結:今天我們學了比較長短、比較高矮的方法。其實除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方法
之外,還有很多種方法,我希望同學們多動動腦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板書設計:比長短、高矮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比一比(練習課)
教學內容:教材p6-p8、課本練習一、同步練習冊
教學目的: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知道“同樣多”、“多些”、“少些”的含義,初步學會
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通過練習活動讓學生觀察,進一步感知物體有長短。學會比較物體長短的一
般方法。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滲透“對應”思想。
4、培養學生操作、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單元測試2節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
第一課時:1?5的認識
教學內容:P14-16;練習二第1、2、3、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會用1?5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1?5的數序,能認、讀、寫1?
5各數,并注意書寫工整。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和認真書寫的習慣。
3利用“野生動物圖”使學生初步感知“用數學”的樂趣,同時滋生人與自然和
諧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1?5的基數意義和寫法。難點是1?5的寫法。
教學準備:課件;1?5數字卡片;計數器;小木棒。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喜歡去動物園嗎?動物園里有什么動物?現在同學們就來看一
看這些可愛的動物。除了看動物之外,我們還要從中學習數學知識,1?5的認
識,看誰學得又快又好。(板書)
二、教學1?5的認識:
1、(屏幕顯示“野生動物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上畫了什么?各有幾個?
說給你的同桌聽。(指名說)
2、你們能不能按照順序來說一說?先說數目小的,在說數目大的。再說給你的
同桌聽。(指名說,根據學生發言操作課件)
3、這幅圖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用“?”來表示?
4、(投影“1”數字卡片)現在請你拿出1根小棒,擺在數字“1”的下面,
可以怎么擺?(學生上來演示)
5、(投影“2”數字卡片)現在請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擺一擺自己喜歡
的圖形(學生上來演示)(3、4、5類同)
6、誰能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個數可以用1?5各數表示?
三、教學數序
1、(計數器上撥1顆珠子)老師撥了幾顆珠子?用幾表示?(板書:1)
2、(計數器上再撥1顆珠子)再撥一顆珠子,一添上一是幾?(板書:2)(3、
4、5類同)
3、齊讀1、2、3、4、5?
4、1的后面是幾?5得前面是幾?3得前面是幾?后面是幾?(全班回答)
四、教學書寫
1、(屏幕顯示1?5的數字卡片)請同學們想一想,這5個數字各像我們生活
中的什么物體?(學生自由回答)
2、教學1、2的寫法。
(1)動畫展示“1”、“2”筆順。
(2)請同3學們跟著老師用手劃。
(3)在書上描寫。
3、教學3的寫法。(同上)
4、教學4、5的寫法。(同上)
五、練習p21練習二1、2、3、4
板書設計:1?5的認識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比大小
教學內容:P17;P18做一做第1題;練習二第5、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初步學會比較大小,使學生認識“<”,">",“=”號。
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2、通過學生操作學會比較物體大小的一般方法。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準備:椅子若干張、圓形紙片和三角形紙片11組(每組四個人)、學生的全
家福照片(沒有的可自己畫一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說一說:指名讀一讀前面學的5個數字,說說我們教室里能用數字表示的事
物。
2、動一動:聽老師說數字,小朋友用小棒擺出圖形,并在草稿本上寫出你用幾
根棒擺的?
3、寫一寫:指名小朋友上黑板寫數字。
二、談話引入新課
小朋友們真能干!不但能說出這些數字,而且還能把它們寫出來,有的小朋友還
寫得很好看!
三、探究新知
(-)比大小:
1、動一動:小朋友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動手貼一貼,把三角形紙片貼在圓形
紙片上,把紙片都貼完。(教師有意給的圓形紙片和三角形紙片數量不同)
2、說一說:小組匯報情況,說說通過動手貼紙片,你發現了什么?或在這過程
中有什么想法?
3、比一比: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如圓形紙片(5個)比三角形多(4個),所以
5大4小,(今天我們就來比較數的大?。┌鍟罕却笮?/p>
4、看圖,同桌或小組互相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想想他們在說些什么呢?從圖
上直接看出數字,說說哪種水果多,哪種最少。教師伺機板書。
4、認一認:同時讓學生認識比較數字的三種符號。讓學生自己說說如果是你,
你會用什么來表示他們的關系,說一說。
5、聯系生活中的數學:教室里什么東西有幾個,那么是哪個大?比一比(教師
可適當板書)
6、做一做:pl8第1題讓學生先觀察圖,在說一說,最后再填寫。
(二)課中休息,玩游戲:
玩搶凳子的游戲,其實其中也滲透了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凳子少,人多,
所以也有比大小的知識含于其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知道。
(三)小結: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呀?或是你有什么想法呀?
(四)練習:
1、P22第5、6題,教師指導完成。
板書設計:比大小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第幾
教學內容:教材P18;練習二7、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初步感知自然數的基數含義和序
數含義,并能用“第幾”來描述物體的位置。
2過程與方法:在解決實際生活中的關于“幾”和“第幾”的問題中,培養學生
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中體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
趣,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課前準備:
全班學生分成5個小組,每組選一個具有組織能力和模仿能力的組長。準備10
個水杯。每人準備一把扇子(收集起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開運動會嗎?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們在咱們教室里舉
行一次室內運動會。
師:看,運動員們跑到終點了(讓5個同學代替運動員,從教室門外跑步到講臺
前面)。同學們快看誰跑得最快?
XX第一,XX第二,XX第三,XX第四,XX第五,
二、靈活運用,鞏固新知
活動1:頒獎。
師:跑步比賽結束了,現在我們要舉行頒獎儀式,每組推薦一名學生到前面按老
師的要求做:
請你給得第一名的運動員發獎牌;
請你給得第二名的運動員發獎牌;
請你給得第三名的運動員發獎牌;
請你給得第四名的運動員發優秀獎
請你給得第五名的運動員發紀念獎
活動2:送水。
師:運動員很辛苦,現在他們正在休息,你能把這杯水送給跑了第一的運動員嗎?
(這時運動員已經打亂跑步名次,與同學們面對面坐成一排)
(學生把水送到了★手中。)
師:跑了第一名的★同學,現在排在第幾?
★排在第2?!锱旁诘?。
師:為什么意見不一樣?說說自己的理由。
學生可能回答:從左邊數,★排在了第2。從右邊數的,★就是排在第4。
師:這兩個同學說的都很有道理,同學們明白“從左數”和“從右數”的不同了
嗎?
師:老師這里還有5杯水,誰能給從左數的第2名運動員送水?誰能給從右數的
前2個運動員送水?(學生按要求把水送到運動員手中。)
師“第2名”與“前2名”的人數一樣多嗎?有什么不同?
學生可能回答:“第2名”是一個人,“前2名”是兩個人。
師:運動員很辛苦,現在他們正在休息,你能把這杯水送給第4個運動員嗎?(這
時運動員已經打亂跑步名次,與同學們面對面坐著。)
學生在給運動員送水的時候發生了分歧,一個學生給從左數的第4名運動員
送水,另一個學生提出了不同意見,他把水送給另一個運動員(從右數的第4
名)。在學生分辨不清的時候,我讓他們說說自己送水的理由,在兩個學生的爭
論中,同學們理解了“從左數”和“從右數”的含義,同時也意識到數學語言的
嚴密性。
師:老師這里還有4杯水,誰能給從左數的第3名運動員送水?誰能給從右數的
前3個運動員送水?(學生按要求把水送到運動員手中。)
師“第3名”與“前3名”的人數一樣多嗎?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三、分組合作,運用新知
師:運動會還在進行著,天真熱,老師準備了一些扇子,請各小組長把扇子發給
同學們吧。
老師說明活動規則:讓小組成員按一定順序排成一隊,組長仿照老師剛才組織同
學給運動員送水的活動,組織本組的同學玩分扇子的活動,要求每一個同學都有
參與活動的機會。
老師參與到小組的活動中,并引導學生靈活地運用新知。
教師把一把扇子發給一個同學。
師:我給第幾名同學發了扇子?
學生回答:第3名。
師:是從哪邊數的?
學生回答:從左邊。
師:拿扇子的這名同學還可以說是第幾名?
學生回答:從右邊數第5名。
師:我們在找同學的時候,要分清從左邊數,還是從右邊數
指導組長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同學們發扇子。
要求:
給從左邊數第4名同學發扇子。
給從右邊數第2名同學發扇子。
給從左邊起前2名同學發扇子。
給從右邊起前4名同學發扇子。
四、拓展運用,發展新知
師:運動會結束了,同學們排隊參加閉幕式,老師有兩個問題想讓同學們幫著解
答:
(1)小紅的前面有3人,后面有5人,這排一共有幾人?
(2)小民從前面數排在第2,從后面數排在第4,這排一共有幾人?
讓各小組討論,提示學生可以演示,找出規律,全班交流。
五、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完成P18做一做第2題;練習二第7、9題。
板書設計:第幾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幾和幾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識目標:掌握4、5的分解與組成,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有序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3、思想目標:滲透相對性的觀點。
教學重點:掌握4、5的分解與組成,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教學難點: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教學準備:小圓片、小棒、投影機、紐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一起做個游戲好嗎?老師手里有4顆紐扣,把4顆紐扣分成兩份,
猜一猜,左手里有幾顆?教師把右手放在身后。學生猜,猜對的回答是根據什么
猜的。那么為什么猜不對呢?
二、新授:
1、質疑:那么有什么方法玩這個游戲才能正確知道答案一定是正確的呢?(學
生討論,說自己的想法)從而引入要把數分解。
2、動手分一分:教師出示4個圓片,把4個圓片作為一個整體,把它分成兩份,
每份都有圓片,有哪些分法呢?(學生動手分一分,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分法)
3、匯報學習情況:指名學生上來擺一擺,邊擺邊說,4可以分成幾和幾。
4、動動腦:說說自己還有什么方法來分數(如用手勢、用事物表示等)。
5、引導學生將圖片抽象成數字,4可以由幾和幾組成?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6、再一次玩剛才的游戲,指名回答。(答案有多種,體現學法多樣化)。
7、讀一讀:4的分解式,邊讀邊做手勢(想一想,如果先說部分,再說整體應
該怎么說?)。
8、玩猜一猜游戲:教師兩只手分別拿紐扣,讓學生看見其中一只手里的數目,
并告訴學生總數,猜一猜另一只手里有幾顆紐扣?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9、自學5的分解式:學生小組內合作學習,按照學習4的分解過程,擺一擺,
說一說,寫一寫,讀一讀的學習方法學習。
10、匯報學習情況:要求每組都要說一說。
三、練習:
1、師生拍手說數的組成,同桌兩人做這樣的拍手練習。
2、課本做一做及練習二第8題,再指名回答。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板書設計:幾和幾
教學反思:
第五課時:加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內容:P23-24,練習三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操作、演示,使學生知道加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使學
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
2、通過實踐操作、表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
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3、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知道加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小黑板、數字卡片、每個學生準備三個圓紙片和2個三角形,5根小
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引導學生從1數到5,再從5倒數到1。
2、看圖填數字:
3、出示數字卡片,讀數(開火車讀、個人讀、小組讀等形式)。
4、按順序填數:103()5。
5、搶答:看卡片說數,復習數的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師在黑板上先貼1張圓紙片,然后再貼2張圓紙片,指名上來在圖下寫數
字,合起來是幾?(同樣請小朋友上來也可以)
2、從圖象抽象出數字,把1和2合起來,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表示,板書
3、引導學生說出1+2是多少,用數字表示是多少?邊說邊寫“1+2=3”
4、我們把1和2合起來,用加法計算。(板書課題:加法)
5、讀一讀加法算式(可跟教師讀、小組內互相檢查讀、指名讀等)可邊讀邊做
手勢。
6、教師引導學生,這幅圖還可以怎么列式?讓學生看圖說一句話,并列式。
7、再舉個例子,學生自學。
8、小組內學習,動手擺擺,邊說邊做手勢,全組一起說等于幾,并把式子寫下
來(要求每人都擺一次:1+2,2+1,1+3,3+1)
9、我當小老師:舉個例子,給大家出加法算式題。
三、小結: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認識了什么新朋友?
四、練習:
1、P23做一做,學生邊動手擺邊說式子和得數。
2、教師指導做P24“做一做”第1、2題。
板書設計:加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反思:
第六課時:5以內的加法
教學內容:P25-25,練習三的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的意義,會讀加法算式,弄懂計算過程,
理清思路。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標:培養學生團結友愛、學會傾聽別人說話,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進一步認識加法的意義,正確讀加法算式,弄懂計算過程。
教學難點:利用數的分解組成,正確地計算5以內的加法。
教學準備:小圓片、小棒、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拍手接力游戲。
2、看圖說圖意,并列式計算。
3、復習5以內數的組成。
二、探究新知
1、小黑板出示畫圖:樹上有3只鳥,飛來了2只。根據這幅圖,你能提什么問
題呢?
2、那么你怎么列式呢?先和小組里的小朋友說一說,再指名回答,請學生上來
板書列式。
3、小組內交流:“3+2”得幾?你是怎么算的?和組里的小朋友交流,每個小朋
友都說自己的想法,是怎樣得出結果的。
4、匯報情況:指名小老師上來教大家計算的過程(提倡算法多樣化,教師可以
有意識請想法不同的學生上來說一說)
5、抽象出計算過程:引導學生如果不看圖,不數手指,你會計算“3+2”得幾嗎?
(引導學生用數的組成知識來計算)
6、用小圓片擺出用加法算的圖,讓學生在小組內用類似的方法學習。并匯報學
習結果,能完整地說出計算過程。
7、同桌讓一人任意說出一個加法式子,先和同桌交流計算過程。然后指名你認
為你同桌方法好的介紹給大家聽。
三、練習:
1、P24做一做第1、2題,學生先說想法,或先動手擺一擺再寫答案。
2、P27練習三第3、4題。
四、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呀?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說出來讓大家來幫助你。你能
說出在生活中遇到的這類問題嗎?
板書設計:5以內的加法
教學反思:
第七課時:減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內容:P26-2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理解減法的意義,認識“一”號,會讀減法算式。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標:培養學生團結友愛、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減法的意義,正確讀減法算式。
教學難點:利用數的分解組成,正確地計算5以內的減法。
教學準備:紅花、小圓片、小棒、學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每個小朋友拿出圓紙片擺一擺,說數的組成。
2、玩拍手接力的游戲。(如:可小組之間玩,師生玩等形式)
3、復習加法,學生拿出鉛筆,左手2支,右手3支,合起來是幾支?用算式表
Zjso
二、過渡:逆向思維:教師做動作,學生用自己的話一說,把5支鉛筆拿走2
支,還剩下3支,可以用什么數學知識表示?(教師按照學生回答,伺機板書:
減法)
三、探究新知
1、教師一共有5支鉛筆用5表示拿走了2支鉛筆用“一2”表示,剩下3支鉛筆
用“=3”表示(引導學生說出來,并認識減號“一”)
2、說一說:學生看老師動作,說一說老師做了什么?能用什么方法計算?并列
出式子。
3、小組內學習:學生觀察課本紙鶴圖和氣球圖,小組內每個小朋友任選自己喜
歡的一幅圖來說說圖的意思,并用算式表示出來?;ハ鄼z查列式正確了沒有。
4、匯報學習情況:每組請一個小朋友說圖意和算式。
5、鞏固練習:貼紅花圖2,拿走1朵,列式計算;接著出示三朵,指名上來任
拿紅花,列式計算,接著下去貼四朵、五朵紅花,說說有幾種拿法和算法。
6、我當小老師:小組內一人用自己喜歡的學具擺出用減法計算的圖,考考大家,
其它人說說圖意,并列式計算。(要求每人都要擺一次)
7、指名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四、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認識了什么新朋友?
五、練習:
練習三第5、6題,師生互動做。
板書設計:減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反思:
第八課時:5以內的減法
教學內容:P28-2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會讀減法算式,弄懂計算過程,
理清思路。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標:培養學生團結友愛、學會傾聽別人說話,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減法的意義,正確讀減法算式,弄懂計算過程。
教學難點:利用數的分解組成,正確地計算5以內的減法。
教學準備:小圓片、小棒、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拍手接力游戲。
2、看圖說圖意,并列式計算。
3、復習5以內數的組成。
二、探究新知
1、(小黑板)出示畫圖:樹上有5只鳥,飛走了一只。根據這幅圖,你能提什么
問題呢?
2、那么你怎么列式呢?先和小組里的小朋友說一說,再指名回答,請學生上來
板書列式。
3、小組內交流:“5—1”得幾?你是怎么算的?和組里的小朋友交流,每個小朋
友都說自己的想法,是怎樣得出結果的。
4、匯報情況:指名小老師上來教大家計算的過程(提倡算法多樣化,教師可以
有意識請想法不同的學生上來說一說)
5、抽象出計算過程:引導學生如果不看圖,不數手指,你會計算“5-1”得幾
嗎?(引導學生用數的組成知識來計算)
6、用小圓片擺出用減法算的圖,讓學生在小組內用類似的方法學習。并匯報學
習結果,能完整地說出計算過程。
7、同桌讓一人任意說出一個減法式子,學生先和同桌交流計算過程,然后指名
你認為你同桌方法好的介紹給大家聽。
三、練習:
1、P26做一做第1、2題學生先說想法,或先動手擺一擺再寫答案。
2、P27練習三第7、8題。
四、小結:今天學習了什么呀?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說出來讓大家來幫
助你。你能說出在生活中遇到的這類問題嗎?
板書設計:5以內的減法
教學反思:
第九課時:1?5的加減法綜合練習
一、教學內容:5以內的減法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P27、28頁。
二、教學目標:
1.經歷各種形式的數學學習活動,明確加法、減法的不同含義,能選擇加減法
解決實際問題。
2.熟練正確地計算1?5的加減法。初步直觀感知加減法的聯系。
3.培養自主意識,培養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并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三、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加減法的含義,會正確、迅速地計算1?5的加減法。
四、教學準備:
自制主題圖、吹塑紙動物卡片、加減法算式題卡等。
五、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趣引入活動
1、談話引入:同學們,(出示火車)再過幾天就是國慶節了,節日里很多人去旅
游,現在老師也帶著小朋友一起乘著火車去祖國大好河山走走瞧瞧。但上車之前
老師先要進行一下體驗檢測,通過的同學才能領到車票。
2、卡片出示:數的組成。
543
/\/\/\
2□□21□
55
/\/\
4□□3
3、搶答:
4-15-32+3
2+25-23+2
4-35-44+1
抽問:你是怎么算的?
4、出示小火車,做座火車的游戲。
(二)觀察研討再次驗加減法的含義
1、引入:同學們掌握得真好,火車把我們帶到了一片大花園,好美??!蝴蝶、
蜻蜓在唱歌跳舞,羊羔、青蛙在游戲玩耍。
2、(出示四幅主題圖)
(1)集體交流。(青蛙主題圖)
呱呱呱,小青蛙在招呼我們呢?你看到了小青蛙在干什么?要想知道現在荷葉上
還有幾只青蛙,可以怎樣想?怎樣用算式表示?
(2)同桌交流。(蝴蝶主題圖)
瞧瞧蝴蝶姐姐在忙什么?看到這幅圖,你能向同桌提幾個問題嗎?你覺得自己的
哪個問題很好,說出來想讓大家回答?
(3)小組合作交流。
再瞧小蜻蜓和小羊羔在玩什么?小組內說說圖上畫了什么?并用算式表示一下
他們怎樣在玩。
(讓稍遜色一點的學生回答)
(板書:1?5的加減法)
(三)聯系生活用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
1.觀察畫面情境列式計算。
(1)談話:火車開呀開呀,把我們帶到了小朋友最喜愛的海洋公園。
主題背景圖,動態演示:4條魚和1條魚游到了一塊兒。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現在有幾條魚?操作提示:原來的5條魚,游走了2條。學生繼續列式。
(2)野生動物園到啦!
主題圖出示:4只小象原來在一塊玩3個皮球,后來1只小象拿著2個球跑開了。
2.語言情境列式計算。
大家玩得可開心了,哦,到家了,老師開始點人數了。
(1)紅色1號車廂原來有5個小朋友,下車2人,幫老師想想車上還有幾個人?
(2)小明看到綠色2號車廂一開始下車4人,后來又下來1個人后車廂里就沒
有人了。
原來2號車廂有幾個人?現在2號車廂還有幾個人?
(四)總結鞏固
1、今天你乘著火車干了些什么?
2、指導學生完成書本第28頁練習三中的第9、10習題,巡視輔導。
板書設計:5以內的減法
教學反思:
第十課時:0的認識和加減法
教學內容:教科書p290的認識和加減法及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踐活動,使學生知道“0”的兩種含義;規范“0”的寫法,使
學生能較整潔地書寫“0”。
2、培養學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3、通過緊密聯系生活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和生
活息息相關。
教學準備:小黑板、圓紙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看卡片口算5以內加、減法)
2、看數畫圖(用圖形表示5、4、3、1)
二、探究新知
1、認識0,“0”的兩種含義:
(1)用0表示沒有。
①(出示3張白紙)第一張紙上放2根粉筆,第二張紙上放1根粉筆,第三張紙
上是空白的。
②問:第一張紙上有幾根粉筆?用幾表示?(板書:2)第二張紙上有幾根粉筆?
用幾表示?(板書:1)第三張紙上有幾根粉筆?(一根粉筆都沒有)我們可以
用什么表示?(用0表示)0和1、2一樣,也是一個數,沒有就用0表示。
③誰能說說“一個也沒有”要用0表示的例子?
如:我有5根粉筆,全用完了,現在1根也沒有了,可以用0表示。
④看課本P29猴子吃桃圖,說一說圖意并列式計算。
(2)用0表示起點:
①(請學生拿出尺子)觀察尺子,1的前面是幾?量東西的長度時,要從0開始
數起,0在這里表示起點。②看直尺數數(課件演示)
(3)小結0的兩個含義:
一是表示沒有,二是表示起點(開始)。
2、教寫0:
(1)讓學生用手指書空0,說說0像什么?書寫時要注意筆順,從右上角起筆,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寫得圓滑,不能寫得一頭圓,一頭尖,不能有棱角。
(2)課本上描紅,練習寫。
3、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
(1)看課本P29小鳥圖,指名說圖意,適當進行愛鳥教育。“窩里有3只小鳥,
全飛走了,還有0只小鳥。3-3=0"o
(2)看青蛙圖,說圖意,再列式計算?!白筮呌?只青蛙,右邊有0只青蛙,
一共有幾只青蛙?”列式:4+0=4o
(3)說說“5-0”等于幾?你是怎么想的?
三、鞏固聯系:
1、口算P29做一做。
2、練習計算所有帶0的算式。
3、總結帶0式子的特點:
(I)一個數減去它自己等于0。
(2)任何數和0加減都等于這個數;0和任何數相加都等于這個數。
四、總結: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
板書設計:0的認識和加減法
1+0=10+1=11-0=11-1=0
2+0=20+2=22-0=22-2=0
3+0=30+3=33-0=33-3=0
4+0=40+4=44-0=44-4=0
5+0=50+5=55-0=55-5=0
教學反思:
單元測試2節
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
第一課時:認識物體
教學內容:p32~p33認識物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能識別這幾種物體
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
2、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和操作實踐能力。
3、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對立體圖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2、使學生順利完成從實物圖到一般模型的抽象過程。
教學難點: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學準備:
1、每小組自備形狀各異的實物、積木等。
2、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立體模型。
3、叮當貓圖、室內圖、正方體圖。
4、叮當貓主題歌。
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小叮當圖,問“小朋友們看,這是誰?小朋友們喜歡小叮當
嗎?小叮當有許多小寶貝,你們都認識嗎?”(教師出示幾樣物體,學生辨認)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分一分:可是這些小寶貝太亂了,小叮當想讓能干的小朋友們幫幫忙,每個
小組都有一籃子小寶貝,它們都混在一起了,有鐵做的、塑料做的,大的小的,
花的綠的等等。和小組小朋友討論,你們認為哪些是相同的分成一堆,看看能分
成幾堆?一堆堆整理放好。
2、議一議:小組里的小朋友說說你們是怎么分的。
3、指名匯報討論情況:”其它組小朋友要注意聽他們是怎么分的,待會給他們提
點建議你們同意他們的分發嗎?有什么不同意見嗎?”
4、再分一次:這組小朋友把小寶貝分得很清楚,他們把形狀相同的分在了一起,
分成了4堆,你們也會和這組小朋友一樣,按形狀來分嗎?現在請小朋友們再分
一次,分完的小組可邀請別組小朋友參觀,介紹一下你們怎么分的。
5、再指名幾個小組匯報。
6、出示課題:小朋友們真厲害,把原來亂七八糟的物體都分好拉。今天我們就
來認識物體。教師板題:認識物體。
7、起名字:小朋友們把形狀相同的物體分成了4堆,可是他們都還沒有名字呢!
小朋友們都有好聽的名字,小叮當的小寶貝也想有個名字。誰能根據他們的形狀,
給每一堆物體起個名字呢?(教師展示出平面圖,并配以名字)正方體長方體圓
柱綠體。
8、認一認: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現在請小朋友們在小腦袋里記下這些圖形和名
字。每個人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物體拿在手上,仔細看清它們的樣子。拿了正方體
的請舉起來,是長方體的請舉起來,你認為是圓柱的舉起來,拿到球的小朋友舉
高點!
9、操作感知各形狀物體的特征:好啦!小朋友們都認識了這些物體的形狀,現
在請小朋友拿出一個正方體和一個長方體,摸一摸它們的面、邊,比一比,你發
現了什么?和小組小朋友說一說(指名匯報,如果有必要可伺機讓學生區分長方
體和正方體“這兩兄弟長得太像了,老師都把他們兩搞混了,哪個小朋友能干!
有什么好辦法能認出他們呀?”教師拿出模型讓學生區分兩者)再拿出一個圓柱
和球,玩一玩,摸一摸,滾一滾,和小組小朋友說說你又發現了什么?(指名匯
報)
10、教師舉物體,全班一起說是什么這些物體是什么形狀。(好!現在請小朋友
們輕輕地把東西放回籃子里)
11、游戲:現在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游戲的名字叫“盲人摸物”,教師找個學
生示范,請一個小朋友蒙上眼睛,教師拿出一個物體,學生摸摸后并說出它是什
么形狀的。(學生小組內玩這個游戲)“小朋友們太聰明拉,一下子就猜對拉,現
在我們換個玩法,這回是老師說物體形狀的名字,請你摸出一個這個形狀的物體
來!”(小組內再一次玩“盲人摸物”的游戲)
12、聯系生活:游戲好玩嗎?下課以后小朋友們再繼續玩好嗎?(教師出示室內
圖)現在請大家看,這里有幅圖,畫的是哪里呀?(家里)那有什么東西是今天
我們學過的形狀?(指名回答)那么你們在家里、教室、學校、大街上還看到過
什么東西是這些形狀的啊?(先指名說,再和小組小朋友說)
四、課中休息:小朋友們真能干!幫小叮當整理了百寶袋!小叮當高興得唱起了
《小叮當歌》,我們一起唱好嗎?(教師放歌,學生跟著邊唱邊跳)
五、鞏固練習:
1、搭一搭:小朋友,你們當過設計師嗎?那我們現在就來當當小小設計師,用
桌子上的物體搭一搭,擺一擺你自己喜歡的東西。
2、指名匯報:“說說你用什么圖形擺了什么?”
3、思考題:說說下圖由幾個正方體搭起來的?
六、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幾種圖形?小朋友們真能干,認識了那么多種圖形!回到家里
把今天學到的告訴爸爸、媽媽。
板書設計::認識物體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活動園地
教學內容:p34~p35認識物體。
教學目標:
通過觸摸、拼擺等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加深對本單元所學立體圖形(長方體、
正方體、圓柱和球)的認識,初步體會圖形的特征和相互之間的關系。同時感受
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準備:
教師和學生各準備一些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教師還要準備
幾個其他形狀的實物,如棱柱形鉛筆,三棱柱積木等。
教學過程:
一、介紹“找物品”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把課前準備好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拿出來,
同桌同學互相介紹一下自己收集的實物的形狀。
同桌學生互相介紹完后,讓他們把自己的每種形狀的實物各選一個,集中起來放
在一個大桌子上或地上。然后把全班同學分成4組,每組同學各管一種形狀的實
物,把這些實物分一分類。管正方體的要把正方體的實物歸為一類。分好類后,
各組同學摸一摸、說一說本組那類實物的形狀,再選兩個代表在班里說一說實物
的形狀。對于非本單元所學形狀的實物,可以歸為一類,交給教師,教師告訴學
生:這些物體的形體不是我們這一單元所學的,但是它們也是一種立體圖形,以
后我們在中學會學到。活動結束后,教師將分好類的物體收拾好,以便在下面的
活動中使用。
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三組,分別做“摸實物”、“搭積木”、“隨意拼”三種游戲。
二、介紹“摸實物”的方法。
1.準備實物教師從“找物品”的活動收集起來的實物中,選一些形狀稍大的便
于確定形狀的實物(包括棱柱形實物,如棱柱形鉛筆,三棱柱積木)放在地上。
2.摸實物把做“摸實物”活動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
教師請一小組作示范說明游戲規則,先讓一個同學拿出一個立體圖形(如圓柱)
給另外兩個同學看,看清后把這兩個同學的眼睛蒙上,然后讓他們從桌子上摸出
這種圖形,其他同學進行判斷。如果摸錯了,可以讓他們繼續摸,直到摸對為止。
然后再給蒙上眼睛的同學各拿一個立體圖形,讓他們摸一摸,說出拿出的是什么
形狀的物體。這樣做兩次后,讓進行判斷的同學來出題摸實物。
三、介紹“拼積木”的方法。
1.教師示范,用積木邊拼邊說:''我用4個大小相同的長方體可以拼一個大的正
方體,還可以用2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拼一個長方體。”
2.學生拼積木,請同學們自己拼一拼,看能不能用幾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拼一
個大的正方體或長方體,能不能用大小相同的長方體拼一個大的正方體或長方
體?學生拼的時候,教師注意巡視。集體訂正時,從用幾個長方體拼成一個正方
體或長方體,用幾個正方體拼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的拼法中各選一種展示出來,
讓學生說一說拼成后的立體圖形各用了幾個什么形狀的積木。
四、介紹“隨意拼”的方法。
1.帶著拼,教師邊拼邊說:這里老師用一個長方體、一個正方體和兩個圓柱拼
了一輛汽車,同學們,你們也能拼一輛汽車嗎?讓學生自己拼,教師巡視,如果
學生拼的汽車的形狀、大小和教師拼的不一樣,只要能看出是汽車就行。
2.隨意拼,師:同學們除了拼汽車,還會拼其他東西嗎?讓學生根據個人的喜
好隨意拼擺一些東西,拼擺用的實物可以是積木,也可以是其它東西,例如拼坦
克,可以用長方體的飲料盒作車身,用易拉罐作車輪,用圓柱形的積木作炮筒。
學生拼好后,教師選幾件有趣的東西展示給全班同學,讓拼的同學告訴大家拼的
是什么東西,各用了什么形狀的物品。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4、3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的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知道它
們的名稱,并能識別。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意識。
3.培養學生類比的思想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初步感知體與面的關系,對平面圖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教學難點:找出平面圖形的共性,區分不同的形狀。
教學準備:不同形狀的物體(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等),每個學生準備兩
張白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立體圖形,看一看,老師拿出來的物體是什么形狀的?
教師出示:牙膏盒、魔方、易拉罐、乒乓球……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出示三棱錐,問:你認識這個圖形嗎?(這個圖形叫三棱錐,它也是立體圖
形)說一說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圖形?(學生自由說)教師把這些物體一字排開,
讓學生從左到右和同桌互相說一說這些物體的形狀。
二、認識平面圖形。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摸一摸,問:你有什么感覺?摸的的面是什么形狀?師:
誰來摸一摸,老師手上長方體的長方形在哪?(學生找出長方形)
2.讓學生在自己的學具(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上找圖形,并和小組里的
同學說一說。
3、指名說,教師把學生找到的圖形從立體圖形上分離出來,貼于黑板上,師:
這些圖形是物體上的一個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圖形。(板書課題一一認
識平面圖形)
4.讓學生說說:從什么物體上找到了什么圖形?
5.師:你能想辦法把這些形狀畫到一張紙上嗎?請學生演示各自不同的方法,
然后教師在黑板上沿長方體的一個面畫出長方形。師:你會畫嗎?請小朋友們用
自己喜歡的辦法畫出并剪出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各2個。
6.師:請根據這些圖形的形狀,把樣子很像的放在一起。讓學生給各種形狀找
“家”,把相同的圖形貼在黑板指定的地方。師:說一說,你們是怎樣分的?(指
名答)
7.讓學生閉上眼睛想,邊想邊在空中畫教師說的形狀。
8.教師拿出大小不同的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若干,讓學生快速辨認形
狀,以搶答形式進行。
三、聯系生活實際師:說一說,你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或三
角形的?學生自由說。
四、發展練習讓學生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組合畫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并展示出來。
五、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學生談收獲。
板書設計: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
教學反思:
第四時:認識物體(練習課)
教學內容:課本練習五,同步練習冊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能夠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能
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在練習活動中通過拼、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實踐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4、是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1、對立體圖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2、使學生順利完成從實物圖到一般模型的抽象過程。
教學難點: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學過程:
單元測試2節
第一課時:單一標準分類的一致性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6、37頁。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的情景,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按照某個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
標準下的一致性。
3.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
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類的方法。難點:選擇某種標準。關鍵:從生活經驗出發引導操作。
教學準備:各種學具。
教學過程:
一、利用情境感知分類
1、醐教師的講臺上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各種雜物(帽、襪、鞋、書、瓶、筆……),
上課一開始,教師就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這些東西這樣放在講臺上好不好?說
說你自己的想法?
2.四人一小組討論討論有什么好的辦法?
3.教師引導:這么多東西要收拾,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應該分工
合作,那么應該怎樣分工合作呢?如果全班同學一哄而上來收拾東西會有什么樣
的后果呢?怎么辦?可采用每組派一名代表選擇收拾一種物品。
4.教師強調:小朋友們都是把同一類的東西放在一起了,現在和剛才比有什么
不同?是的,老師的講臺桌收拾得更加整齊、更加美觀了。(揭題:分類)
5.出示P38頁的主題圖,引導學生說說為什么要把同類文具放在一起?文具店
里的叔叔阿姨們是怎樣想的?
二、邊分邊議完善分類
1.讓學生將學具倒在課桌上。
(1)想一想,桌子上的這些學具該怎樣分類比較好呢?
(2)各自獨立分類。
(3)交流各自的分法。
2.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想想:
(1)你們組的人可以怎么分?在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分法嗎?有什么作用?
(2)平時,你們在什么地方看過、接觸過分類?有什么好處?
三、鞏固練習強化分類
1.練習六第1題:把同類的圈起來。
(1)啟發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并說說是怎樣圈的?
(2)為什么這樣圈?
2.第2題:把車涂上顏色
(1)指導學生獨立完成,將學生的作業展示出來。
(2)啟發說出:哪些是同一類的?
3.第3題: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
(1)教師先說明題意。
(2)同桌同學相互交流。
(3)找不同的,并說說為什么不同?
四、聯系生活運用分類
1.說一說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2.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回家整理書包、幫媽媽整理鞋架或幫爸爸整理書架。讓爸
爸媽媽打分。
板書設計:單一標準分類的一致性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不同標準分類的多樣性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8、39頁。
教學目標:
1.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同一類物品進行不同的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
2.初步感知不同標準分類的意義,體驗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3.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4.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
識。
5.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選擇不同標準分類難點:思維的發散性關鍵:在直觀中拓展思維的時
空
教學準備:鉛筆、實物卡片、學具袋(各種形狀、顏色各異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觀察分析多重分類
1.師出示如書本P39頁的鉛筆。
(1)觀察這些鉛筆有什么不同?并把它們分分類。
(2)四人一小組交流、討論可以怎么分類?是按什么分的?比比哪一組的分法
最多。
(3)匯報交流。
(4)為什么結果會不一樣?
2.小結:根據不同的標準,我們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二、實踐操作發散思維
做一做(拿出學具圖片)
1.學生邊操作圖片邊思考:你是按什么標準分類的?
2.把每種分類的結果詳細地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清晰地看到不同標準的分類結
果。
三、層層深入鞏固分類
1.說一說看誰的方法又多又好。練習六的第5題:怎樣分?
2.分一分。練習六的第6題:你能想出幾種分法?
(1)拿出學具袋里的學具,按一定的標準給它們分一分家。
(2)學生間交流方法、分享成果。
(3)請幾位學生全班交流,及時糾正錯誤方法。
四、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人教版二年級語文看圖寫話范文實戰圖片
- 鋰輝石選礦工藝流程及環保方案
- 體育功能室品牌建設計劃
- 2025高三地理模擬考試復習計劃
- 農業種植生態養殖培訓教學大綱及教學計劃
- 小學2025年秋季少先隊科技創新計劃
- 2024-2025年小學英語教研組長教學提升計劃
- 陜西咸陽市2025屆物理高一下期末達標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中級評茶員市場推廣計劃
- 初中物理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 常見骨關節疾病的評定技術-肩關節周圍炎的評定技術(康復評定技術課件)
- 益海嘉里(盤錦)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稻殼鍋爐可研報告
- JGJ106-2014 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
- 2023年中國石化河北石家莊石油分公司社會招聘20人筆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太陽能熱水系統設計
- 醫務科崗前培訓
- 共青團團課主題班會課件PPT模板PPT
- GB/T 8685-2008紡織品維護標簽規范符號法
- 合成氨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 2022年徐聞縣(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招聘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網電部管理重點(中)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