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賽項規程
一、賽項名稱
賽項編號:GZ-2022016
賽項名稱:數控機床裝調與技術改造
英文名稱:Assemble,adjustandtechnologicaltransformofCNCmachine
賽項組別:高職組
賽項歸屬:裝備制造大類
二、競賽目的
以高水平賽事引領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發揮樹旗、導航、定標、催
化作用。圍繞引領高職院校智能制造裝備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機電設備技
術等專業的建設與課程改革,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業發展,展示職教
改革成果及師生良好精神面貌等方面闡明賽項設計的目的和意義。以賽促教,
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對接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新職業
標準、數控設備維護與維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
三、競賽內容
(一)基本描述
本賽項有九項考核內容構成。①數控機床電氣裝調,②加工中心主軸加裝
改造(以下簡稱“主軸加裝改造”),③數控機床故障診斷和排除(以下簡稱“數
控機床維修”),④工業機器人夾具安裝與信號連接(以下簡稱“手夾和夾具安
裝與調試”),⑤加工中心主軸功能開發(以下簡稱“主軸功能開發”),⑥工業
機器人上下料功能開發(以下簡稱“機器人上下料功能開發”),⑦數控機床精
度檢驗(以下簡稱“機床精度檢驗”),⑧零件智能加工驗證,⑨競賽全程實施
的職業素養和安全意識考核。
(二)命題標準
本賽項為實操競賽,是利用賽場配備的加工中心、功能部件、檢測儀器、
工業機器人等,根據賽題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實際操作完成賽項任務。
賽項實際操作賽題由賽項專家組按照本賽項申報方案命題。
(三)命題內容
本賽項采取團隊比賽的形式進行。每組2位選手,本賽項要求選手在規定
的7個小時比賽時間內,連續完成賽項任務書給定的任務。競賽任務環節與分
數分配見表3-1。
表3-1競賽任務環節與分數分配表
序號評分項目分值
1數控機床電氣裝調10分
2主軸加裝改造10分
3數控機床維修15分
4手夾和夾具安裝與調試10分
5主軸功能開發10分
6機器人上下料功能開發10分
7機床精度檢驗10分
8零件智能加工驗證15分
9職業素養和安全意識10分
總分100分
任務一:數控機床電氣裝調(10分)
1-1選手根據賽項任務書題目要求,針對數控機床電氣控制功能,設計相
應的控制電路。
1-2選擇適宜的器件、嚴格遵循電氣原理圖繪制標準、正確繪制電氣原理
圖。嚴格遵循電工接線規范,正確連接線路,做到接線與電氣原理圖完全一致。
1-3要求:實現賽項任務書中的功能要求,通過驗證測試。
任務二:主軸加裝改造(10分)
2-1選手根據賽場提供的機械主軸零部件,按照賽項任務書題目要求,進
行主軸裝配與調整,安裝工藝應符合賽項提供的主軸安裝工藝標準。
2-2安裝精度和檢測項應符合賽題要求。
2-3將機械主軸、聯軸節、異步電機、安全保護罩等安裝到基座上,并應
保證同軸度符合賽題中指標要求。
2-4賽場提供量具檢具,選手應正確使用量具檢具。
任務三:數控機床維修(15分)
3-1在機床不通電情況下檢查機床電氣系統,排除目測隱患。
3-2機床通電后選手根據屏幕顯示的報警信息,逐一解除系統及PLC報警。
3-3按照賽項任務書機床功能檢查表要求,進行機床功能檢查,診斷并排
除故障。
3-4系統及伺服參數應調整至最佳狀態。
3-5根據機床存在的故障,將故障現象、故障點、排除故障過程、調整過
程填入指定表格中。
任務四:手夾和夾具安裝與調試(10分)
4-1選手根據賽項任務書要求,完成夾具在加工中心上的安裝、以及調節
夾具上各氣路的氣壓值至規定要求。
4-2根據賽場提供的機床氣路圖和傳感器,設計夾具氣路圖和傳感器連接
圖,進行夾具的夾緊、松開、零件有無、夾具到位檢測、零點定位等功能的部
分氣路的連接,以及部分傳感器回路的連接。進行上述功能的操作驗證。
4-3按要求進行機器人氣夾的松開、夾緊、松開到位、夾緊到位等功能的
操作驗證。
任務五:主軸功能開發(10分)
5-1加裝智能制造工件測頭
(1)選手根據指定測頭技術要求,連接測頭接收器(硬件連接)。
(2)能夠正確安裝和調整測頭。
(3)調用測量程序進行環規校準。
5-2開通模擬主軸功能、主軸單元通電空載測試
(1)硬件連接:數控系統模擬接口→變頻器→三相異步電機的連接。
(2)數控系統模擬接口功能開通——數控系統側參數設置、PLC編輯。
(3)變頻器參數設置。
(4)主軸旋轉時測試機械主軸震動,考察主軸機械部分安裝精度。
5-3PC機與CNC互聯互通
(1)互聯互通:選手根據賽項任務書要求,通過賽場提供的軟件,實現數
控系統與PC的數據傳送。
(2)通過球桿儀軟件進行驗證。
5-4完成指定功能的開發
(1)選手使用賽場提供的零部件,按要求實現賽項任務書指定的新增功能。
選手應正確使用系統接口,正確完成相應的硬件連接,正確編輯、完善相應的
控制程序。
(2)按要求進行操作驗證。
任務六:機器人上下料功能開發(10分)
6-1虛擬制造仿真。選手使用賽場提供的仿真軟件,按要求實現賽項任務
書指定的功能。編寫控制程序,通過M代碼,指定M代碼兩位數,實現智能制
造虛擬仿真工藝流程,對其中的2項功能進行虛擬仿真驗證。
6-2機器人應用功能開發。利用富余的M指令,開發PLC程序,實現在MDI
和單步方式下,使用機器人信號輸出實現自動門開關,開發自動門開關與機器
人安全聯鎖功能,開發智能加工區域安全圍欄功能。
6-3機器人上下料編程。示教編程實現上料時機器人對第1件毛坯抓取,
并放置到加工中心夾具中,實現夾緊,以及機器人退出加工位置。示教編程實
現下料時機器人對夾具上的工件的抓取,配合夾具的松開,機器人將工件施加
到毛坯1位置,移動到毛坯2位置上方。
6-4零件試加工及加工程序優化。在機器人退出加工位置后,選手依據
GB/T-20957.7-2007《精密加工試件》標準,按照賽項任務書的圖紙要求,對機
械人上料的1件毛坯進行試切件加工及進行在線測量,毛坯安裝在夾具上必須
由機器人完成,零件真實加工過程可由人工干預。加工過程中按表6-4進行工
件在線測量,測量過程及結果請裁判驗收。根據測量結果,通過刀補對加工程序
進行優化,為零件的智能加工作準備。本環節注意事項:
(1)安裝在線測頭,啟動檢測程序,調用圓檢測宏指令,檢測加工后的圓
直徑。檢測結果通過程序賦值到宏變量#100中。
(2)請選手根據現場提供的圖紙,原則上應采用手工完成G代碼編程,通
過數控機床企業提供的程序將加工程序傳送至CNC。完成試切件輪廓的加工。若
賽場計算機上統一安裝了CAM軟件,選手可以選擇使用該CAM軟件完成G代碼
編程,具體的軟件名稱和版本在參賽平臺招標完成后公布。
(3)選手根據圖紙要求和賽場提供的毛坯,自行設計試件切削試驗工藝,
完成試件切削試驗的程序編制和加工。
(4)合理安裝和調整刀具,配合其它工、量具使用,完成試件切削試驗操
作。
(5)試切件毛坯要求:毛坯形狀、尺寸及其技術要求參見樣題,毛坯由承
辦校準備,為每個參賽隊共提供三件毛坯,本環節使用其中的一件毛坯,此件
不得作為零件加工質量的檢測件。賽場另準備若干備用件,僅當提供給參賽隊
的毛坯出現“硬點”等質量問題時,參賽隊可以提出更換毛坯。當參賽選手因
自身原因損壞毛坯時,不予更換毛坯。
任務七:機床精度檢驗(10分)
本任務分為兩個子任務:
7-1幾何精度檢測
幾何精度檢測:選手根據題目要求,按照GB/T-20957.2-2007《精密加工中
心檢驗條件》第2部分的相關標準,并按照賽項任務書中指定的項目進行。
7-2運動精度檢測
選手根據題目要求,按照GB/T-17421.4-2003《數控機床圓檢驗》的相關標
準,并按照賽項任務書中指定的項目進行。
要求:
(1)選手根據賽場提供的儀器(球桿儀),正確使用量儀和相對應的軟件
進行測量操作;
(2)檢測結果保留,并存入選手文件夾。
任務八:零件智能加工驗證(15分)
8-1單步模式下驗證智能加工流程。參考的智能加工流程為:按下機器人
控制柜上循環啟動→自動門開、夾具松開→機器人抓取第1件毛坯、上料至機
床→機器人放置毛坯、夾具夾緊→機器人回退到位→自動門關、機床暫不進行
零件真實加工,用延時30秒鐘替代→延時到,機床門開、夾具松開→機器人下
料運動至機床→機器人抓取零件→機械人回退到位,放置零件→機器人移動,
抓取第2件毛坯,進入下一個循環。選手也可自行設計合理的智能加工流程。
8-2自動模式下驗證智能加工流程。自動模式下,按單步模式下相同的智
能加工流程,真實加工2件毛坯和得到2件零件(選手不得人工干預智能加工
過程)。
8-3零件加工質量檢測。自動模式下零件智能加工完成后,選手清理工作
臺,裁判和選手共同確認自動模式下的第2件加工件封存送檢。
九、職業素養和安全意識(10分)
8-1著裝、電工鞋及其他勞動防護得當、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識及行為。
8-2操作過程中遵守標準和規范。
8-3工、量具碼放整齊,保持工位清潔衛生,執行現場5S規范。
8-4參賽選手間和諧團結,善意對待其他選手。
8-5尊重裁判及其他賽場工作人員,誠實守信,言行舉止文明。
四、競賽方式
(一)本賽項為團體賽。
(二)競賽隊伍組成。
1.參賽隊組成
(1)每支參賽隊由2名競賽選手組成,2名選手須為同校在籍學生,由參
賽隊自行確定隊長1名(確定后不能更換)。
(2)同一學校報名參賽隊不超過1支,不得跨校組隊。
(3)指導教師須為本校專兼職教師,每隊限報2名指導教師。指導教師負
責參賽選手的報名、訓練指導、服務、比賽期間參賽選手的日常管理等。
(4)賽項領隊應該由參賽院校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或教育行政部門人員擔任,
熟悉賽項流程,主要負責參加賽前相關會議、組織本地區參賽隊參加各項賽事
活動、協調本地區參賽隊與賽項組織機構、承辦院校的對接,處理參賽隊的投
訴申請等事宜。
2.裁判隊伍組成
本賽項裁判隊伍有32人組成。
(1)本賽項設置裁判長1名。
(2)本賽項一場比賽設置有20個工位,每個工位設置現場裁判1名,共
20名現場裁判,其中10名現場裁判具有數控機床機械裝調專業背景、10名裁
判具有數控機床數控機床電氣裝調專業背景。此外,為應對復雜的比賽狀況,
另設置具有機械和震動專業背景的裁判1名,具有電盤接線操作和故障診斷專
業背景的裁判1名,機器人裝調背景的裁判1名。數控機床、數控系統、主軸
單元提供企業應提供技術支持人員若干名。共23名裁判。
(3)本賽項設有檢錄、第一次加密、第二次加密、第三次加密等比賽環節,
本著各次加密裁判不見面不交流的原則,設置檢錄和第一次加密裁判1名,第
二次加密裁判1名,第三次加密裁判1名,共3名裁判。
(4)針對本賽項工件檢測評定環節,設置工件檢測操作和測量裁判1名,
檢測結果核對裁判1名,評分裁判1名,共3名裁判。試切件自動檢測設備提
供方提供設備操作和技術支持人員1名,協助裁判工作。
(5)設置職業素養和安全意識巡視裁判2名,對賽場各工位選手的職業素
養和安全意識表現進行記錄和評價。
五、競賽流程
(一)競賽日程見表5-1
表5-1競賽日程表
序號日期時間內容備注
1賽前兩天全天報到
28:00-14:00報到
314:00-15:00賽前說明與答疑
賽前一天領隊抽取抽簽順序號、工具檢
415:00-16:30
驗
516:30-18:00選手熟悉賽場
68:00-8:30開賽儀式
按抽簽順序號抽工位號、檢驗
78:30-8:50
競賽第一天選手有關證件
89:00-16:00實際操作比賽第一場
916:00-17:00設備恢復
按抽簽順序號抽工位號、檢驗
108:30-8:50
選手有關證件,進入工位
競賽第二天
119:00-16:00實際操作比賽第二場
1216:00-17:00設備恢復
按抽簽順序號抽工位號、檢驗
138:30-8:50
選手有關證件
競賽第三天
149:00-16:00實際操作比賽第三場
1516:00-17:00設備恢復
169:00-11:30閉賽與頒獎儀式
賽后次日
1711:30結束
*競賽最終的具體時間安排以承辦校賽事指南為準。
(二)競賽流程
參賽隊報到——組織參賽選手賽前熟悉場地、介紹比賽規程——舉辦開賽
式——正式比賽(期間組織觀摩、交流活動)——比賽結束(參賽隊上交比賽
成果)——專家評委進行評定——頒獎——召開競賽執行委員會總結會議。
六、競賽賽卷
1.遵照《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制度匯編》中的“賽題管理辦法”,本賽項
使用賽卷公開的方式,在大賽網絡信息發布平臺上()
公布樣卷。
2.與賽項規程一起公布的樣卷與實際賽卷考核的知識點、技能點、答題形
式完全相同,但實際賽卷在內容上會有30%的更新。
3.舉行賽前說明會對競賽題型、結構、考點、評分、注意事項等進行說明
和答疑。
4.賽項比賽結束后一周內,賽卷、評分標準等通過大賽網絡信息發布平臺
公布。
七、競賽規則
1.參賽報名
(1)組織單位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以省為單位組織報名參賽。
(2)賽項設備招標
根據法律規定的程序和要求,依據本規程提供的技術平臺相關參數,制作
招標書,進行技術平臺各項設備招標。
(3)報名資格
①參賽選手須為2022年度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在籍專科學生或本科院校中
高職類全日制在籍學生,或五年制高職學生中四、五年級的學生。
②凡在往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本賽項一等獎的選手,不能再參加
本賽項比賽。
③各省的省內選拔、名額分配和參賽師生資格審查,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
負責。大賽執委會辦公室行使對參賽人員資格進行抽查的權利。原則上參賽選
手經過各級選拔產生。
(4)報名
各省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大賽執委會確定的報名時間和名額,通過全國職業
院校技能大賽網絡報名系統組織完成本省的參賽報名工作。
(5)人員變更
參賽選手和指導教師報名獲得確認后不得隨意更換。如比賽前參賽選手和
指導教師因故無法參賽,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于相應賽項開賽10個工作日之
前出具書面說明,經大賽執委會辦公室核實后予以更換;參賽選手因特殊原因
不能參加比賽時,允許選手缺席比賽。
2.賽前準備
(1)賽項承辦校安排開賽式結束后各參賽隊熟悉場地,選手和指導教師可
進入工位體驗(但不能開動機床)。同時發放競賽程序手冊,宣布競賽紀律和有
關規定。
(2)賽前賽項承辦校應組織賽前說明會和場次抽簽,賽前說明會由賽項組
委會、裁判長、專家組長解答參賽隊提出的問題。場次抽簽方案由裁判長擬定、
抽簽過程須由監督仲裁組全程監督完成,抽簽過程以及對抽得的賽題進行30%
更新的過程,均須有錄像存檔。
(3)參賽隊熟悉場地后,認為所提供的設備、工具等不符合比賽規定或有
異議時,應在開賽2小時內,由參賽隊隊長提出書面報告,裁判長接到書面報
告后,立即會同監督仲裁組、賽項承辦院校認定事實。異議屬實時,裁判長和
賽項承辦院校及時安排整改,以保障比賽順利進行。異議不屬實時,書面答復
參賽隊隊長,要求選手繼續比賽,同時提出異議的損耗時間不予補時。超過開
賽2小時,不受理關于設備、工具不符合比賽規定的異議。
(4)參賽選手不允許攜帶任何通訊及存儲設備、紙質材料等物品進入賽場,
賽場內提供比賽必備用品,賽場不提供網絡環境。
3.正式比賽
(1)比賽入場
各參賽隊按照本隊抽簽場次比賽時段,在正式比賽時間前30分鐘準時到達
賽場集合地點,憑參賽證、身份證、學生證三證經檢錄后進入比賽現場。正式
比賽前15分鐘參賽隊長抽取賽位號,選手按賽位號進入賽位進行侯賽,現場裁
判員將對各參賽選手的身份進行核對。正式比賽開始15分鐘后遲到選手不得入
場。
參賽選手憑賽位號進入賽場,不得攜帶其它顯示個人身份信息和違規的物
品,現場裁判負責引導參賽隊至賽位前等待競賽指令。比賽開始前,在沒有裁
判允許的情況下嚴禁隨意觸碰競賽設施和賽題內容。比賽中途不得離開賽場。
(2)比賽過程
①選手進入賽位后,應聽從現場裁判員的統一布置和指揮,對比賽設備、
選配部件、工量具等物品要進行細則檢查和測試,如有問題及時向裁判員報告。
②選手進入賽場所攜帶的證件,現場裁判員有權進行檢驗和核準。
③在選手候賽時間內裁判長將賽項任務書及賽卷記錄表下發到參賽隊,參
賽隊長根據賽項任務書自行安排選手分工、工作流程和時間安排。
④各參賽隊統一聽從裁判長發布“比賽開始”指令后正式比賽操作,合理
利用現場提供的所有條件,按照正確的操作步驟,高效、優質地完成比賽任務。
⑤比賽時間以現場各賽位能觀看到的時鐘為準。在7小時連續比賽時間內,
飲水和小食品由賽場統一提供,選手休息、飲食等時間都算在比賽時間內。
⑥比賽過程中,選手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并接受裁判員的監督和警
示,以確保參賽人身及設備安全。選手因個人誤操作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和設備
故障時,裁判長有權中止該隊比賽;如非選手個人因素出現設備故障而無法比
賽,由裁判長視具體情況做出裁決(調換到備份賽位或調整至最后一場次參加比
賽)。
⑦如裁判長確定設備故障,可由技術支持人員排除故障后繼續比賽。在技
術支持人員排除故障期間,選手不能放下其他未完成的賽項任務,等待排除故
障,這種情況下,其等待排除故障的時間不予延時。選手必須抓緊時間操作其
余未完成的賽項任務,若確已沒有其他未完成的任務,因技術支持人員排除故
障,造成選手等待的時間,將由賽位裁判或裁判長根據實際情況酌情給參賽隊
延時。
⑧裁判驗證學生比賽成果的時間在15分鐘之內,不予延時,超過15分鐘
由賽位裁判或裁判長根據實際情況酌情給參賽隊延時。
⑨選手在請求裁判驗證比賽成果前,必須自行檢查和確認。每一項任務請
求裁判驗證比賽成果,有且僅有一次機會。裁判驗證的比賽成果是最終的評分
依據,裁判驗證后,選手新形成的比賽成果無效,不予重新驗證和計分。
⑩參賽隊在“數控機床維修”比賽環節中遇到不能自行排除的故障,可以
選擇一次放棄全部未排除的故障,并由裁判通知工作人員排除全部未排除故障。
本環節選手已經查出故障的按規定給分,選手放棄后未查出的故障不給分,要求
由工作人員排除的故障,每一個故障倒扣2分。如果工作人員排除故障的時間
超過15分鐘,由裁判記錄時間并酌情加時。
○11選手不得刪除數控系統數據進行重新編輯。一經發現,按要求排除全
部故障的情形計分。
○12選手可以在比賽結束后2小時內,且不離開比賽賽場的情況下,書面
提出延時請求。在書面延時請求時,必須依據事實和誠信原則,不得夸大時間
損耗(聲稱的損耗時間大于等于實際時間的1.2倍,即認定為夸大時間損耗,
是不誠信的行為),不依據事實和違背誠信原則的請求,不予補時,且該選手所
在隊自動喪失再次請求和申訴補時的機會和權利,同時扣職業素養分2分或以
上。裁判接受選手的延時請求后,原則上延時時間應依據賽場錄像回放時間,
補足選手實際損耗的時間。
○13選手在比賽統一結束時間之后,不離開比賽賽場請求延時申請的時間,
以及同意延時的時間,都計入領隊賽后規定的2小時申訴期時間之內,即賽后2
小時之內的有效申訴時間,從比賽統一結束的時間開始計算,不以選手因申訴
和實際延時等原因的實際結束時間開始計算。
○14選手一旦離開賽場,或和指導教師等任何賽場外人員接觸,立即喪失請
求延時的機會和權利。不接受賽后2小時,選手和指導教師等賽場外人員接觸
后提出的延時申訴。
○15比賽過程中選手不得隨意離開賽位,不得與其他隊選手交流或擅自離開
場地,如遇問題時須舉手向裁判員示意詢問后處理,否則按作弊行為處理。
○16在比賽過程中除參賽選手之外,只允許裁判員、工作人員進入場地,其
余人員(包括領隊、指導教師和其他參賽選手)未經組委會同意不得進入場地。
○17比賽結束后2小時內,由領隊發起的申訴,必須依據事實和遵守誠信原
則,客觀正確地描述事實和證據,不依據事實和違背誠信原則的申訴,不予受
理,且將其行為記錄在案,存檔,必要時向賽項執委會通報,請求對該參賽單
位作進一步處理,并向該省教育主管部門通報其不誠信的事實。
(3)比賽物品參見本規程第十節技術平臺之表10-7。
①刀具類:根據任務六的圖紙要求,選擇適宜的刀具、刀柄。
②量具類:根據任務六的圖紙要求,選手選擇適用的量具、檢具、尋邊器
等。
4.比賽結束
(1)裁判長在比賽結束前15分鐘提醒選手,裁判長發布“比賽結束”指
令后所有未完成任務參賽隊立即停止操作,比賽正式結束,參賽隊按要求清理
賽位。
(2)參賽隊比賽結束時需按照比賽要求立即提交比賽結果(賽卷記錄表),
裁判員與參賽隊員要在相應簽字處簽字確認。賽卷留在賽位上,不得帶出場。
(3)比賽結束后,做好比賽設備的整理工作,包括設備移動部位的復位,
整理工具及個人物品。經工作人員現場清點檢查數控機床和工、量具后,參賽
隊方可離開賽位,配合工件加密裁判將試件送到測量區,并按要求在試件上作
標記,提請測量員進行試件的測量。
(4)比賽結束前60分鐘允許參賽隊放棄比賽或提前離場,離場前參賽隊
按要求清理賽位。參賽隊若提前結束比賽,應由選手向裁判員舉手示意,裁判
員應準確記錄比賽完成時間。一旦記錄比賽完成時間后,參賽隊不得再進行任
何操作。
(5)參賽選手不得將賽項任務書、圖紙、草稿紙和賽場工具等與比賽有關
的物品帶離賽場,選手必須經現場裁判員檢查許可后方能離開賽場。
5.成績管理
參與賽項成績管理的組織機構包括檢錄組、裁判組、監督仲裁組等。檢錄
組負責對參賽隊伍(選手)進行點名登記、身份核對等工作。檢錄工作由賽項
承辦院校工作人員承擔。裁判組實行“裁判長負責制”,設裁判長1名,全面負
責賽項的裁判與管理工作,裁判員根據比賽工作需要分為加密裁判、現場裁判
和評分裁判,具體工作職責見《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專家和裁判工作手冊》。
監督仲裁組負責對裁判組的工作進行全程監督,并對競賽成績抽檢復核,負責
接受由參賽隊領隊提出的對裁判結果的書面申訴,組織復議并及時反饋復議結
果。
嚴禁參賽選手、賽項裁判、工作人員私自攜帶通訊、攝錄設備進入比賽場
地。如有需要,由賽場統一配置、統一管理。賽場根據需要配置安檢設備,對
進入賽場重要部位的人員進行安檢,賽場相關區域安置無線信息屏蔽設備。評
分裁判應在檢錄前與參賽選手隔離。成績管理基本流程見圖7-1。
(1)檢錄
檢錄工作人員依照檢錄表進行點名核對,并檢查確定無誤后向裁判長遞交
檢錄單。
(2)加密
所有比賽項目在比賽的當天進行三次加密,加密后參賽選手中途不得擅自
離開賽場。分別由三組加密裁判組織實施加密工作,管理加密結果。監督仲裁
組全程監督加密過程。
第一組加密裁判,組織參賽選手進行第一次抽簽,產生參賽編號,替換選
手參賽證等個人身份信息,填寫一次加密記錄表后,連同選手參賽證等個人身
份信息證件,當即裝入一次加密結果密封袋中單獨保管。
圖7-1成績管理基本流程
第二組加密裁判,組織參賽選手進行第二次抽簽,確定賽位號,替換選手
參賽編號,填寫二次加密記錄表后,連同選手參賽編號,當即裝入二次加密結
果密封袋中單獨保管。由裁判長負責抽簽流程設計和組織抽簽,承辦校協同完
成抽簽組織工作。抽簽過程須由監督仲裁組在場,全程錄像。
第三組加密裁判對試切件進行加密,三次加密記錄表裝入三次加密結果密
封袋中。
所有加密結果密封袋的封條均需相應的加密裁判和監督仲裁人員簽字。密
封袋在監督仲裁人員監視下由加密裁判放置于保密室的保險柜中保存。參賽選
手憑賽位號進入賽場,不得攜帶其他顯示個人身份信息和違規的物品。現場裁
判負責引導參賽隊伍(選手)至賽位前等待競賽指令。比賽開始前,在沒有裁
判允許的情況下,嚴禁隨意觸碰競賽設施和閱讀試題內容。比賽中途不得離開
賽場。
(3)成績評定
根據競賽考核目標、內容和要求對參賽隊伍(選手)的競賽表現和最終作
品進行成績評定。成績評定過程中的所有評分材料須由相應評分裁判簽字確認,
更正成績需經裁判本人、裁判長及監督仲裁組長在更正處簽字。
①參賽隊按賽項任務書要求進行操作,評分裁判對照評分表即時判分,評
分裁判不少于2人。
②對于有主觀項的過程評分,由兩名記分員對參賽隊的評分結果進行分步
匯總并計算平均分,所有步驟成績的加權匯總值作為該參賽隊的最后得分。
③裁判長當天提交賽位號評分結果,經復核無誤,由裁判長、監督仲裁人
員簽字確認。
④最終成績出現兩隊(或多隊)分數相同的情況,則以先完成比賽為優先
排序;如分數和比賽時間均相同情況下,以零件智能加工驗證中加工件的工件
質量分數為優先排序;如果成績仍然相同則再依據數控機床故障診斷和排除的
得分數排序。
(4)抽檢復核
①為保障成績評判的準確性,監督仲裁組對賽項總成績排名前30%的所有參
賽隊伍(選手)的成績進行復核;對其余成績進行抽檢復核,抽檢覆蓋率不得
低于15%。
②監督仲裁組需將復檢中發現的錯誤以書面方式及時告知裁判長,由裁判
長更正成績并簽字確認。
③復核、抽檢錯誤率超過5%的,則認定為非小概率事件,裁判組需對所有
成績進行復核。
(5)解密
裁判長正式提交賽位(競賽作品)評分結果并復核無誤后,加密裁判在監
督仲裁人員監視下對加密結果進行逐層解密。本賽項先根據三次加密記錄表,
以競賽作品號從小到大為序,確定其對應的賽位號,再根據二次加密記錄表,
確定對應的參賽編號,最后根據一次加密記錄表,確定對應的參賽隊伍(選手),
見表7-1。
表7-1賽項參賽選手記錄表
競賽作品號賽位號參賽編號參賽隊伍(選手)
1
2
……
解密結束,經與參賽選手的身份信息核對無誤后,由第一名加密裁判將選
手參賽證等個人身份信息證件歸還給參賽選手。
(6)成績公布
記分員將解密后的各參賽隊伍(選手)成績匯總成最終成績單,經裁判長、
監督仲裁組簽字后公布比賽結果(賽項指南中明確成績公布方式)。公布2小時
無異議后,將賽項總成績的最終結果錄入賽務管理系統,經裁判長、監督仲裁
組長在系統導出成績單上審核簽字后,在閉賽式上宣布并頒發證書。
(7)成績報送
①錄入:由承辦單位信息員將賽項總成績的最終結果錄入賽務管理系統。
②審核:承辦單位信息員對成績數據審核后,將賽務系統中錄入的成績導
出打印,經賽項裁判長審核無誤后簽字。
③報送:由承辦單位信息員將裁判長確認的電子版賽項成績信息上傳賽
務管理系統,同時將裁判長簽字的紙質打印成績單報送大賽執委會辦公室。
(8)留檔備案
①成績分析:為了做好賽項資源向教學資源轉化工作,專家工作組根據裁
判判分情況,分析參賽選手在比賽過程中對各個知識點、技術的掌握程度,并
將分析報告報備大賽執委會辦公室適時公布。
②留檔備案:賽項每個比賽環節裁判判分的原始材料和最終成績等結果
性材料都需經監督仲裁組人員和裁判長簽字后裝袋密封留檔,并由賽項承辦院
校封存,委派專人妥善保管。
八、競賽環境
(一)賽場設在規范的車間內,賽場符合防火安全規定,防火疏散標識清
晰、齊全,疏散通道暢通;賽場采光、照明和通風良好,提供穩定的水、電、
氣源,并配有供電應急設備等。
(二)競賽場地劃分為檢錄區、加工區、收件區、檢測區,現場服務與技
術支持區、休息區、醫療區、觀摩通道。
(三)競賽場地的基本要求
1.每個比賽工位使用場地為5.5米×5.5米(31平方米),工作場地及安全
(參觀)通道寬度和隔離要求,應符合新冠疫情防控要求、裁判工作場地等則
需要1920-2020平方米,容納的賽位數20個(保證2個預備工位)。
2.場地地面平整,能防風遮雨,地面與頂棚凈高不少于3.2米。
3.由于有機械部件裝調和機床機械幾何精度檢測,場地地基必須牢固穩定
(地基應為混凝土結構,厚度大于300mm)。
(四)賽場提供立式加工中心本體、電氣柜、機電裝調區、電腦操作臺、
機器人、安全圍欄等組成的賽位,標明編號;每個賽位有保持相對獨立的隔離
護欄,確保選手比賽不受外界影響。
(五)每個賽位配有工作臺,供選手書寫,擺放工、量、刀具。
(六)每個賽位配有電腦,預裝數控系統調試軟件(PLC軟件)以及FTP軟
件,現場配備以太網線,但選手需根據賽項任務書要求完成互聯互通。
(七)每個賽位提供電子版數控機床使用說明書、電氣原理圖(不包括與
本場“數控機床電氣裝調”競賽內容相關的輔助功能設計內容)、數控系統連接
說明書、參數手冊、數控系統編程操作說明書、交流伺服驅動器使用說明書等
(存放在賽位配備的電腦中),變頻調速器說明書、虛擬制造仿真軟件說明書、
機床氣路圖、機器人安裝手冊、機器人編程手冊等。
(八)賽場提供2部相機及讀卡器,用于拍照記錄,為職業素養與安全意
識評價提供依據。
(九)賽場設有保安、公安、消防、設備維修和電力搶險人員待命,以防
突發事件。
(十)賽場配備維修服務、醫療、生活補給站等公共服務設施,為選手和
賽場人員提供服務。
(十一)賽項組委會安排交通車接送各代表隊從駐地至賽場往返參賽和參
加會議等活動。
九、技術規范
(一)職業道德
1.敬業愛崗,忠于職守,嚴于律已,刻苦鉆研;
2.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創新;
3.誠實守信,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精益求精;
4.遵守操作規程,安全、文明生產;
5.著裝規范整潔,愛護設備,保持工作環境清潔有序。
(二)相關知識與技能
1.數控機床電氣原理;
2.數控機床機械結構,安裝,檢測,調試;
3.數控裝置原理、結構,交流伺服驅動系統原理和結構;
4.數控加工編程技術,數控加工工藝方法;
5.數控機床故障診斷和排除;
6.工業機器人電氣原理;
7.機器人機械結構;
8.機器人虛擬仿真;
9.機器人編程與調試;
10.機床自動夾具;
11.數控系統與服務器互聯互通,FTP協議推送程序;
12.數控機床精度檢驗;
13.球桿儀檢測標準與儀器使用方法;
14.數控機床PLC的修改調試;
15.基于機器人的零件智能加工。
(三)參考相關標準
1.GB/T26220-2010工業自動化系統集成機床數值控制數控系統通用技
術條件
2.JB/T8801-1998《加工中心技術條件》;
3.GB/T3168數字控制機床操作指示形象化符號;
4.GB/T4728(所有部分)電氣簡圖用圖形符號;
5.JB/T2740工業機械電氣設備電氣圖、圖解和表的繪制;
6.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95;
7.JB/T10273數控機床交流主軸電動機通用技術條件;
8.JB/T10274數控機床交流伺服電動機通用技術條件;
9.GB-T20957[2].1-2007《精密加工中心檢驗條件-立式或帶垂直主回轉軸
萬能主軸頭機床幾何精度檢驗(垂直Z軸)》;
10.GB/T18400.2-2010(ISO10791-2:2001)精密加工中心檢驗條件;
11.GB-T20957[4].1-2007《精密加工中心檢驗條件-線性和回轉軸線的定位
精度和重復定位精度檢驗》;
12.GBT17421.4-2003機床檢驗通則第4部分數控機床的圓檢驗(并符
合ISO230-4、ASMEB5.54/57標準);
13.GB-T20957[7].1-2007《精密加工中心檢驗條件-精加工試件精度檢驗》;
14.GB5226.1-2016機械安全機械電氣設備:通用技術條件。
十、技術平臺
(一)機床本體
本賽項立式加工中心主要規格參數范圍見表10-1。
表10-1立式加工中心主要規格參數范圍
序號名稱單位參數備注
1X軸最大行程mm450~650
2Y軸最大行程mm350~485
三
主軸最前端面到工作面臺(最mm
3軸120~190
行小)
主軸最前端面到工作面臺(最mm
4程380~640
大)
5主軸中心線到立柱前面距離mm430
mm(或)
6T型槽(槽數×槽寬×槽距)3×1418
工×84~125
7作工作臺最大載重kg150~350
臺
8工作臺尺寸mm700~750×32
0~420
9主軸最高轉速r/min10000
10主主軸電機功率kW3.7~7.5
軸或
11主軸錐口類型ISO40#
BT40
13切削進給速度(X/Y/Z)mm/min≥1~10000
速度
14快速移動速度(X/Y/Z軸)m/min≥20
15冷卻有
16氣壓Mpa0.5~0.8
17機床定位精度(X/Y/Z)mm≤0.016
18精度重復定位精度(X/Y/Z)mm≤0.01
19機床重量kg2500~4000
mm1900~2300×
20外型尺寸1700~2530×
2200~2650
21刀庫類型斗笠式(BT40-12T)
22冷卻系統必須加裝
(二)電氣裝置
立式加工中心配備的電氣控制單元(電氣控制柜、數控裝置、伺服驅動系
統等)應滿足賽項內容和相關的國家標準。
電氣控制柜應預留能滿足任務一安裝要求的電氣操作區;該操作區的電源
與系統電源相隔離。預留外圍輔助設備的輸入輸出引出端,可實現通電測試功
能,電柜可靈活適配各類數控系統。
數控系統能夠開放功能調試過程中用到的所有參數,并能通過系統內置PLC
或在線編輯PLC程序,選手可以在現場提供的設備平臺中完成比賽內容要求的
編輯、修改和調試。
(三)機器人本體
本賽項機器人主要規格參數范圍見表10-2。機器人周圍加裝安全圍欄,圍
欄上設置安全門。
表10-2機器人主要規格參數范圍
序號規格參數
1本體型號企業常用型號
2自由度6
3額定負載10KG
4最大工作半徑1650mm
5重復定位精度±0.05mm
J1±165°
J2+80°/-135°
J3+163°/-75°
6運動范圍
J4±180°
J5±130°
J6±360°
溫度0~45°
濕度20%~80%
7適用環境避免與易燃易爆或腐蝕性氣
其他體、液體接觸,遠離電子噪聲
源(等離子)
8控制系統企業通用型號
(四)虛擬制造仿真——軟件和仿真通信板
虛擬制造仿真軟件應能仿真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的制造過程,根據給定的
流程圖進行程序編制和仿真。
仿真軟件中的機器人進行上下料,將物料夾取放置在虛擬的卡盤上時,真
實的氣動卡盤也會進行加緊與松開動作。如果發生報警導致實際的卡盤或者虛
擬的卡盤未到位,軟件和實物不會進行下一步動作。
(五)機械裝調部件——主軸單元
1.主軸機械部裝
表10-3主軸單元主要構成
主軸錐孔ISO40#或BT40
a)適配前后軸承
主軸單元主要構成b)松拉刀機構
c)聯軸節
2.主軸測試平臺
主軸測試平臺主要由變頻器電氣控制箱、三相異步電動機、主軸機械
部件、主軸安裝架和安全防護罩組成。
3.變頻器
變頻器主要規格參數見表10-4。
表10-4變頻器
功率≥2.2kW
輸入電壓AC380V+/-15%
輸出電壓AC380V三相
輸入信號0~10V模擬接口輸入
輸出頻率0~500Hz
(六)檢測儀器參數
1.球桿儀
選手需要使用球桿儀時,工作人員將對使用時間進行計時,計時40分鐘到,
收走球桿儀。
表10-5球桿儀參數
序號名稱指標
1球桿儀傳感器精度±(0.7μm+0.3%讀數)(0~40℃)
2傳感器分辨率0.1μm
3傳感器測量范圍±1.0mm
4最高采樣速率1000Hz
5工作范圍0°C~40°C
6球桿儀校準規范圍100mm,150mm,300mm
2.工件測頭系統,包括測頭、接收器
表10-6工件測頭系統參數
序號名稱指標
1主要應用用于工件找正和檢測
2傳輸類型無線電跳頻(FHSS)
3無線電頻率2400MHz~2483.5MHz
4工作范圍最長達10m
5兼容接口PrimoInterface(接口)
6推薦測針M4測針配50mm陶瓷測桿和6mm紅寶石測球
7開啟/關閉選項無線電開啟無線電關閉(M代碼或宏指令)
8感應方向±X、±Y、+Z
9單向重復性1μm2s
10尺寸長度61.25mm
11直徑51mm
(七)賽場主要提供的工具、量具、檢具(每工位)
表10-7賽場提供的工、量、檢具
序號名稱型號數量參考圖片
500mm(0級大
1平尺1塊
理石)
300mm×300mm
2方尺1塊
(0級大理石)
3橡皮錘圓頭1個
序號名稱型號數量參考圖片
4主軸檢棒BT401個
5扳手APU13-161把
6塞尺0.02-1.00mm2把
7游標卡尺0-150mm1把
8外徑千分尺50-75mm1把
9尋邊器10+4BT1個
0-320°分辨
10萬能角度尺率2′精度±1把
2′
序號名稱型號數量參考圖片
刀柄(立銑刀BT40-ER32-10
112把
夾頭)0
12刀柄拉釘BT402個
13ER夾頭ER32-101個
14ER夾頭ER32-121個
15ER夾頭ER32-161個
12ML450Φ12
整體合金直
16×12D×75L×1把
柄立銑刀
3T
16ML450Φ16
整體合金直
17×16×100L×1把
柄立銑刀
3T
內徑50mm、外
18光面環規徑83mm、高度1個
20mm
序號名稱型號數量參考圖片
19數字萬用表MY601個
20一字螺絲刀5×150mm1把
21十字螺絲刀5×150mm1把
22十字螺絲刀3×75mm1把
23一字螺絲刀3×75mm1把
24壓線鉗HS-30J1把
25壓線鉗HS-06WF1把
26剝線鉗HS-700D1把
27剪刀王大1把
小雙頭記號
28ZP-1301支
筆
0.20×50×
29U型墊片50mm304不銹4片
鋼
0.40×50×
30U型墊片50mm304不銹4片
鋼
0.50×50×
31U型墊片50mm304不銹4片
鋼
序號名稱型號數量參考圖片
總長161mm小
圓柱直徑5mm
可調式圓螺
32小圓柱高度1把
母扳手
8mm最小間距
7mm
33勾扳手78-851把
34磁性表座2個
35杠桿百分表0-0.8mm1個
百分表(平
360-10mm1個
頭)
37杠桿千分表0-0.2mm1個
38深度尺0-150mm1個
序號名稱型號數量參考圖片
重復精度
39Z軸對刀儀1個
0.01mm
內六角扳手BM-C9(9PC球
401套
(組套)頭加長鍍鉻)
一字微型鐘
41微型1把
表螺絲刀
42安全帽黃色2個
43工具車1臺
主軸機械裝調專用測量儀器
442套
(震動儀等)供裁判專用
45預置式扭力扳手5把全賽場5把公用
(八)主要耗材(賽場提供)
表10-8賽場提供的主要耗材表
序號名稱型號數量參考圖片
過載
DZ108-2
1保護1只
0/111
器
DZ47LE-
漏電
232D型1只
保護
3P+N16A
正泰
熔斷
3RT28N-33只
器
2
塑殼德力西
4斷路DZ108-31只
器2/10
DZ47-60
斷路
5D型2P1只
器
10A
正泰
斷路DZ47-60
61只
器C型1P
5A
YL-005
開關24V
71只
電源1.5A,
±12V1A
正泰
熱繼NR2-25
81只
電器0.25-0.
4A
交流LC1N061
9接觸0M5N2只
器220V
輔助LA1DN22
102只
觸頭N
單相630V
11滅弧0.1uF2只
器200Ω
三相630V
12滅弧0.56UF1只
器150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2-氯-4-氟甲苯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阻尼高壓線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鉗型儀表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車用芳香劑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紅霉素A-9肟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相機鋰電池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球型封頭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水性PU浸掌手套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拉孔模具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平屋避雷針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年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第十六中學中考二模數學試卷(含部分答案)
- 2025年湖南省中考語文試卷真題及答案詳解(精校打印版)
- 甲流講解課件
- 韶關市樂昌市招聘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筆試真題2024
- 2025益陽市赫山區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
- 發動機質保協議書合同
- 防串味施工方案Deepseek2025
- 光伏發電工程螺旋鉆孔灌注樁施工方案
- 云南省昆明市 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英語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全國低壓電工作業證(復審)考試練習題庫(600題)附答案
- 軟件開發文檔-電子政務云服務平臺系統招標文件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