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研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簡答題)模擬試卷5(共9套)(共135題)考研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簡答題)模擬試卷第1套一、簡答題(本題共15題,每題1.0分,共15分。)1、簡述近代教育的特征。標準答案:近代教育的特征包括:(1)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興起:(2)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知識點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教育的歷史形態的理解與掌握程度。教育自產生之日起,就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在不同的社會歷史階段中,由于生產力發展的水平不同,生產關系和政治制度不同,教育也具不同的性質和特點。人類進入近代社會以來,社會制度、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也引起了教育的變化。2、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有哪些?標準答案:(1)了解和研究學生。這是教育學生、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條件。了解學生集體情況是在了解學生個人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的。(2)教導學生學好功課。一般來說,教師要注意教導學生的學習目的和態度;還要加強學習紀律教育,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3)組織班會活動。班會的內容和形式應該多樣化、有計劃,班會的內容還要能吸引學生,調動全班同學的興趣。(4)組織課外活動、校外活動和指導課余生活。這些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志趣、才能,豐富學生的生活非常有用,但是也要嚴格要求學生遵守學校制度和紀律,自覺抵制不良思想風氣的侵蝕。(5)組織學生的勞動。班主任在勞動前要做好勞動準備、思想準備和組織準備。在勞動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教育工作。勞動過后,要進行總結工作,展示班級學生的勞動成果。(6)通過家訪建立家校聯系。班主任應該與家長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養學生,這是一個教師與家長互相協作、互相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7)協調各方面對學生的要求。只有班主任將來自各方面的要求進行統一,形成教育合力,才會對教育學生起到作用。(8)評定學生操行。操行評定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方法,給學生評語時,實事求是,抓主要問題,有針對性,能反映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趨勢和全面表現。(9)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計劃與總結。班主任工作面廣、內容多、連續性強,是個極為復雜的工作,班主任在總結中不斷提升自己,獲取教師職業更大的發展。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任務是什么?標準答案: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教育、教學情境中主體的各種心理活動及其發展變化、有效促進的機制和規律的科學。其研究任務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教育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科的根本任務在于:研究、揭示教育系統中學生學習的性質、特點及類型,以及各種學習的過程與條件,同時承擔著整個心理學科理論在教育領域中得以向縱深發展的任務。其次,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教育學科的根本任務在于:研究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及其規律,去設計教育、改革教育體制、優化教育系統,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養的心理學原則。這兩個任務中一個是理論建設任務,一個是實踐指導任務。需要說明的是,這兩個方面的任務是彼此統一、互相促進的。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4、簡述教學過程的本質。標準答案:(1)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過程。(2)教學過程主要是一種認識過程。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人類已有知識經驗的認識活動和改造主觀世界,形成和諧發展個性的實踐活動的統一過程,但主要是一種認識過程。(3)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其特殊性在于以下幾個方面:間接性、引導性、簡捷性。(4)教學過程也是一個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教學過程具有教育性與發展性、交往性與實踐性的特點,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但是教學過程并不是學生的身心發展過程。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5、簡述課程評價的功能。標準答案:關于課程評價,有不同的定義。有人認為,課程評價就是測量學生在學業方面實現預期行為目標的程度,還有人認為,課程評價就是將學生的學業與某些標準進行比較。課程評價主要包括導向功能、調控功能、激勵功能和診斷功能。課程評價的導向功能是指課程評價本身所具有的引導評價對象朝著理想目標前進的功效和能力,這是由評價標準的方向性決定的。課程評價的調控功能是指課程評價對評價對象的教育教學或學習等活動進行調節的功效和能力。課程評價的激勵功能是指合理有效地運用課程評價,能夠激發和維持評價對象的內在動力,調動被評價者的內部潛力,提高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功效和能力。課程評價的診斷功能是指課程評價認定、判斷評價對象合格與否、優劣程度、水平高低等實際價值的功效和能力。知識點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課程評價功能的理解程度。首先要回答課程評價的概念,然后分別闡述課程評價的各項功能。6、簡述德育過程的規律。標準答案:把握德育過程的規律應該基于對德育過程基本矛盾的認識,大致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從德育的依據來看,德育過程要依據社會對德育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發展規律進行。(2)從德育的動力機制看,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矛盾轉化的過程,是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等因素統一發展的過程。德育過程既是社會的道德內化為個體的思想品德的過程,又是個體品德外化為社會道德行為的過程。(3)從德育的目的和結果來看,德育過程是促進思想品德形成并使受教育者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過程。學校德育只是學生品德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而不是學生品德發展過程本身,它在諸要素中起主導作用,但必須有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轉化為品德。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德育過程規律。德育過程的規律有三個方面,即依據德育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發展規律進行、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轉化的過程、德育目的和結果是促進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7、宋代書院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標準答案:書院是中國古代特有的教育組織形式。它以私人創辦和組織為主,將圖書的收藏、校對與教學、研究合為一體,是相對獨立于官學之外的民間性學術研究和教育機構。造成北宋書院興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北宋科舉取士規模日益擴大,而宋初官學卻長期處于低迷不振的狀態。第二,朝廷崇尚儒術,鼓勵民間辦學。第三,佛教禪林制度的影響。第四,印刷術的應用,使書籍的制作與手寫本相比,變得極為便利,是促成宋代書院興旺發展的重要基礎。書籍不再是珍藏品而是公眾都可以擁有的,才有可能使書院擁有豐富的藏書,并真正成為面向社會的教學研究場所。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8、試析班級授課制。標準答案:(1)班級授課制的由來及發展。公元16—17世紀間,班級授課制首先在東歐的一些學校教學實踐中由群眾創造出來。它的發展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夸美紐斯為代表的教育家從理論上加以總結和論證,使它基本確立了下來。第二階段:以赫爾巴特為代表,提出教學過程的形式階段的理論,給夸美紐斯的理論以重要的補充。相對比而言,夸美紐斯關于編班集體講授的思想比較明確,而關于教學“過程”的觀念,雖然也提到“安排”等詞句,但還不具體和明確,他沒有明確設計怎樣安排教學過程。第三階段:以蘇聯教學論為代表,提出課的類型和結構的概念,使班級授課制這個組織形式形成一個體系。(2)班級授課制的主要特征。①有嚴格的制度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和達到一定的質量。②以課為單位進行教學比較科學。③便于系統地傳授知識。④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3)對班級授課制的評價。積極方面:①它大規模地面向全體學生教學,一個教師能同時教幾十個學生,而且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比個別教學的效率高;②它能保證學習活動循序漸進,并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科學知識,扎扎實實、有條不紊;③它能保證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首先是教師系統講授,而且在這個基礎上直接指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④它能有計劃地安排教學內容及活動,特別通過課的體系,分工合作,從而贏得教學的高效率;⑤學生彼此之間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動集結在一起,可以互相觀摩、啟發、切磋,比較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年齡特點和發揮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⑥它在實現教學任務上比較全面,從而有利于學生多方面地發展,它不僅能較全面地保證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同時也能保證對學生進行經常的思想政治影響,啟發學生思維、想象能力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足之處:①學生的主體地位或獨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②實踐性不強,學生動手機會少;③探索性、創造性不易發揮,主要接受現成的知識結果;④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強調的是統一、齊步走;⑤不能容納和適應更多種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因為它一切都固定化、形式化,靈活性有限;⑥不能保證真正的智力發展要求,往往將某些完整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人為地分割;⑦缺乏真正的集體性,每個學生獨自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雖然面向許多學生同樣施教,而每一個學生各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掌握。每個學生分別對教師負責,學生與學生之間并無分工合作。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9、簡述稷下學宮的辦學特色及其意義。標準答案:(1)稷下學宮是戰國時期齊國的一所著名學府,因其建于齊國都城臨淄的稷門之下而得名。稷下學宮雖然是齊國官辦,但它實際上又是由許多私學組成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幾點:①尊師重道,待遇優厚;②“不治而議論”;③學術自由,兼容并包;④學無常師;⑤管理規范,在學生管理上,制定了歷史上第一個學生守則《弟子職》,體現了教學的目的性、計劃性和組織性。(2)稷下學宮前后歷時150年之久,創造了一個出色的教育典范,綜合發展了春秋以來私學的長處,促進了戰國期學術思想的發展,顯示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獨立性和創新精神。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0、簡述課題論證的基本內容。標準答案:課題論證是研究者本人對所選定的問題進行分析、預測和評價,是對課題進一步具體化、明確化和系統化的過程。進行課題論證的目的在于闡述研究課題的價值及完成課題的可能性,以避免選題中的盲目性。主要包括:(1)課題價值論證。(2)相關研究文獻綜述。(3)課題研究基本思路論證。(4)課題研究步驟、方法及手段論證。(5)課題研究可行性論證。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課題論證的基本內容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11、簡述學習動機的強化理論并分析這一理論在實踐中產生的作用。標準答案:(1)學習動機的強化理論斯金納使用強化理論對學習本身的論述就是對學習動機的論述。個體的行為因受到強化而發生的概率增加就是動機增強,個體的行為因受到懲罰而發生的概率降低就是動機減弱。(2)學習動機的強化理論的作用當個體缺失學習動機時,使用強化原理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強化,可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當個體具有強大的內在學習動機時,使用強化原理獎勵學生的學習行為,可能使學生的學習與強化物聯系起來,會削弱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強化理論的內容。在分析斯金納的強化理論在激勵學生學習的作用時,要聯系學習的內在動機和外來動機的分類的內容,既看到強化對外來動機的激發作用,又要看到它對內在動機的削弱作用。強化原理是一劑良藥,但要對癥下藥。12、闡述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教育體制的構成特點及作用。標準答案:革命根據地教育分為干部教育、群眾教育和兒童教育三個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和培訓革命領導干部和各類專門人才,群眾教育的任務是提高廣大群眾的文化素質和政治覺悟,兒童教育的任務是培養革命事業的接班人。三類教育還有明確的主次之分,即整個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兒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眾教育,干部教育中對在職干部的培訓又重于對后繼干部的培養。這樣的教育結構和重心所在,正是當時革命斗爭的需要決定的,其出發點是速見成效,立竿見影。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3、黃炎培提出的職業教育的三大要旨是什么?有何現實意義?標準答案:黃炎培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在職業教育方面,他提出了三大要旨,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職業教育三大要旨的主要內容。在職業教育的內涵方面,黃炎培提出了職業教育的三大要旨。其三大要旨的主要內容包括: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其中,他將“為個人謀生之準備”放在第一位。黃炎培把“謀生”作為現代職業教育思想的基本出發點。他認為人們只有通過職業教育獲得謀生的知識和技能,才能立足于社會,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有用人才。而且,通過職業教育使人人愛崗敬業,以職業為榮,社會必然會發達。黃炎培強調從對社會的影響來講,在于通過提高國民的職業素質,使學校培養之才無不可用,社會從業者無不得到良好訓練,國無不教之民,民無不樂之生。(2)職業教育三大要旨的現實意義。黃炎培三大要旨的現代職業教育目的理論,是從職業對于人與社會的雙重意義闡述的。即對個人來說,職業教育具有求生存、求發展的意義;對于社會來說,職業教育具有利國富民的意義。①職業教育要實現促進個人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的雙重目的:黃炎培的職業教育目的觀就體現了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的統一,這一點是我們現在應該繼續發揚光大的。②職業教育要實現學生獨立個性與全面發展的統一。黃炎培在他的職業教育目的觀上把“謀個性之發展”放在職業教育目的的第一位,這是現代職業教育值得繼承和學習的。③職業教育要實現謀生與樂生的結合。職業教育應該把受教育者作為具有完整精神和獨立人格的真正的人來對待,不僅僅關懷他的物質所需,更主要的是通過對其心靈的呵護,提升其探尋生活意義的能力。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4、什么是高原能?高原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標準答案:在操作技能的形成中,練習到一定階段往往出現進步暫時停頓現象,稱為“高原期”。產生“高原期’’的主要原因是:長時間的練習導致學生的練習興趣下降,產生厭倦情緒,或者身體疲勞等原因造成練習成績出現暫時停頓;此外,當練習成績達到一定水平時,需要改變現有的活動結構和完成活動的方式方法,在沒完成這種改造之前,練習成績會處于停頓甚至暫時下降的狀態。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5、簡述操作技能的主要類型。標準答案:(1)按照肌肉運動強度的不同,分為細微型操作技能和粗放型操作技能。(2)按照操作連續性的不同,分為連續型操作技能和斷續型操作技能。(3)按照操作控制機制的不同,分為閉合型操作技能和開放型操作技能。(4)按照操作對象的不同,分為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考研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簡答題)模擬試卷第2套一、簡答題(本題共15題,每題1.0分,共15分。)1、教科書編寫應注意什么?標準答案:教科書(教材)是根據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學生接受能力編寫的教學用書。教科書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材料,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教科書編寫應注意:①根據本學科的特點,體現科學性與思想性;②強調內容的基礎性;③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教科書還要考慮到我國社會發展現實水平和教育現狀,必須注意到基本教材對大多數學生和大多數學校的實用性;④教科書的編寫要同時兼顧學科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受教育者學習的心理順序;⑤各年級教材的銜接性。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什么是元認知?元認知的作用有哪些?標準答案:在學習的信息加工系統中,存在著一個對信息流動的執行控制過程,它監視和指導認知活動的進行,負責評估學習中的問題,確定用什么學習策略來解決問題,評價所選策略的效果,并且改變策略以提高學習效果。這種執行控制功能的基礎就是元認知。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地說,是關于個人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以及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元認知具有兩個獨立但又相互聯系的成分:對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觀念與對認知行為的調節和控制,這也是元認知的作用。元認知知識是對有效完成任務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來源的意識,即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務之前的一種認識;元認知控制則是運用自我監視機制確保任務能成功地完成,即知道何時、如何做什么,是對認知行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體在進行認知活動的全過程中,將自己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自覺的監視、控制和調節。因此,元認知控制過程包括對目前認知任務的認識、制定認知計劃、監視計劃的執行以及對認知過程的調整和修改??偟膩碚f,①元認知可以提高認知活動的效率;②元認知的發展可以促進智力的發展;③元認知的發展有助于個體發揮主體性。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標準答案:教師是傳遞和傳播人類文明的專職人員,是學校教育職能的主要實施者。認識教師勞動的特點是認識教師的起點。教師勞動的特點主要表現為:(1)教師勞動的復雜性;(2)教師勞動的創造性;(3)教師勞動的示范性;(4)教師勞動的長期性。知識點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教師勞動特點的理解程度。教師勞動具有復雜性、創造性、示范性和長期性等特點。教師的勞動對象是正在成長中的人,人自身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師勞動不是簡單的勞動。教育的對象既不是死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沒有意識的動物或植物,而是具有各種獨特品質的社會成員,這決定了教師勞動具有創造性。教育工作中沒有一套可供教師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教育對象都有效的現有模式。由于青少年學生在知識、智力、心理品質和思想道德等方面還處于不成熟時期,獨立性不強,具有依賴性和模仿性,這決定了教師勞動具有示范性?!笆陿淠?,百年樹人?!比瞬懦砷L周期長的規律決定了教師勞動具有長期性。4、簡述“三舍法”的主要內容。標準答案:《宋史.神宗本紀》記載:熙寧四年(1071)十月,“立太學生內、外、上舍法”。在元豐二年(1079),經御史中承李定等的修訂,“三舍法”更為完備。其主要內容為:將太學分為外舍、內舍和上舍三個程度不同、依次遞升的等級,太學生相應分為三部分,初入太學者,“驗所隸州公據”,經考試合格入外舍肄業,為外舍生。外舍每月考試一次,每年舉行一次公試(升舍考試),成績獲得第一、第二等者,再參酌平時行藝,升入內舍肄業,為內舍生。內舍每兩年舉行一次升舍考試,成績為優、平兩等者,再參酌平時行藝,升入上舍肄業,為上舍生。上舍亦每兩年舉行一次考試,考試方法與科舉考試“省試法”相同,太學學官不能參與,而令由朝廷另委考官主持。成績評定分為三等:平時行藝與所試學業俱優為上等,一優一平為中等,全平或一優一否為下等。上等者免殿試,直接授官;中等者免禮部試,直接參加殿試;下等者免貢舉,直接參加禮部試。“三舍法”是在太學內部建立的嚴格的升舍考試制度,對學生的考查和選拔力求做到將平時的行藝與考試成績相結合。學行優劣與對他們的任職使用相結合,這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太學教學質量。同時又把上舍考試與科舉考試結合起來,融養士與取士于太學,無疑提高了太學的地位。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5、簡述顏之推關于士大夫教育的思想。標準答案:顏之推對南北朝時期士族地主教育的沒落深為憂慮,如何改良已經衰微的士大夫教育,是他整個教育思想的全部內涵。他的教育思想以如何加強士大夫的教育為中心。(1)士大夫必須重視教育。南北朝時期,士大夫階級雖壟斷教育,但又輕視教育。他們的子弟庸碌無能,不學無術,他們的教育程度和精神面貌十分糟糕,為此,顏之推要求整個士族階層應該注重教育。首先,他認為人性分為三品,性的品級與教育有直接關系,這成為他強調士大夫受教育的理論依據。其次,他從接受教育與否同個人前途的利害關系出發,強調了士大夫受特殊知識教育的必要性。他認為受教育是士大夫保持其原有社會地位的途徑。再次,他從“利”的角度,從知識也是一種謀生手段等方面論述了知識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士大夫必須重視教育。(2)教育的目標在培養治國人才。抓好士大夫教育,培養對國家有實際效用的各方面人才,各種專門人才的培養,要依靠各種專才的教育,使各人專精一職才能實現。(3)德與藝是教育的主要內容。在“德”方面,他認為樹立仁義的信念是德育的重要任務,而實踐仁義則是德育的最終目的。在“藝”方面,顏之推主張以廣博知識為教育內容,以讀書為主要教育途徑。“藝”的內容除了經史百家等書本知識外,還應包括處身士大夫社會生活中所需要的“雜藝”,即琴、棋、書、畫、數、醫、射等,這些技藝在生活中有實用意義。道德教育是根本,知識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礎,為道德教育服務。值得一提的是,顏之推提出士大夫應重視農業生產知識,僅限于重視這一知識,不是要求去親自耕作。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6、簡述漢代私學次相授受的教學方法。標準答案:次相授受是漢代私學的教學方法或制度,即先由教師教給先來的高足弟子,再由高足弟子分頭去教其他弟子。董仲舒是最早采用這種方法的大師,比英國的導生制要早近兩千年。這種“滾血球”式的教學,可以在師資力量有限的情況下,有效地擴大教育的范圍,缺點是弟子的轉授畢竟不如教師直接傳授。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7、簡述亞里士多德的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標準答案:亞里士多德的體、德、智、美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有著豐富的內涵,對后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主要內容有:(1)在兒童的教育中,“必須首先訓練其身體”,體育訓練的重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勇敢的品質。但他要求對學生的體育訓練一定要適度,否則會損害兒童的體格和妨礙他們的生長。(2)為了把城邦治理好,必須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過實際活動和反復練習,逐漸養成具有“中庸”“適度”“公正”“節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3)在智育方面,亞里士多德確定閱讀、書寫乃至繪畫的目的都是為了將來的實際效用。(4)音樂教育是亞里士多德和諧發展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在亞里士多德看來,音樂不僅是實施美育的最有效的手段,而且還擔負著智育的部分職能,并且是實施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與智育不同,他認為,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實際生活的需要,而是為了在閑暇時供理智進行享受。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亞里士多德和諧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亞里士多德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闡述和諧教育思想的思想家,對西方的教育和教育思想有著深遠的影響。8、早期改良派的基本教育主張包括哪些內容?標準答案:主要有:(1)全面學習西學;(2)改革科舉制度;(3)建立近代學制;(4)倡導女子教育。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9、簡述《勸學篇》的主要思想。標準答案:《勸學篇》系統闡述“中體西用”思想,迎合保守勢力扼殺維新變法的需要,經朝廷倡導,廣為傳播?!秳駥W篇》分內外兩篇,分別論述中學和西學:“內篇務本,以正人心;外篇務通,以開風氣”,主旨則為“中體西用”。中學也稱“舊學”,“四書五經”,中國史事、政書、地圖為“舊學”,尤重綱常名教。中學必須無條件堅守。西學也稱“新學”,“西政、西藝、西史為新學”,尤重西政、西藝。學習西政著眼于當前急用,學習西藝著眼于長遠。中學與西學的關系一般而言是“舊學為體,新學為用,不使偏廢”。但體現在教育中,中學為主導,西學為工具:從大處說,以中學保存國家、民族、文化之傳統,從小處說,以中學固人根底、端人識趣,然后以西政、西藝補中學之闕。因此“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二者都不可或缺。在“中體西用”原則下,《勸學篇》還進一步論述了留學教育、學校課程、學制設想、科舉改革、教師培養等方面問題,實際上提出了清末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0、簡單介紹抗日戰爭前后,國民教育發展的狀況。標準答案:從國民政府時期到抗日戰爭爆發,直至抗戰勝利,這個特殊的歷史階段教育發展狀況很復雜,各級各類教育因自身的基礎和所面臨的環境不同,發展情況各不相同。(1)初等教育。國民政府時期的初等教育與當時整個國民教育的發展一樣,依時事變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27—1937年是初等教育的穩定和發展時期,一方面國民政府以“三民主義”為旗號,加強了對初等教育的控制,同時教育建設實行法制化,也給予教育發展以一定保障,民國初等教育于此時基本定型;抗日戰爭時期,由于國民黨提出“抗戰建國”的口號,實施國民教育制度,初等教育在時局動蕩中仍能維持一定發展;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悍然發動全面內戰,國民教育的實施受到扼殺,初等教育也同樣走向衰敗。(2)中等教育。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中等教育也先后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在統治的最初十年里,通過一系列中等教育法規的頒布,保證了中等教育的發展。發展主要體現于中等教育內部結構的調整,而非數量的增加??箲饡r期由于采取“抗戰建國”方針,中學數量增長較快。抗戰勝利后,全國中學的數量達到最高點。(3)高等教育。國民黨政府時期的高等教育,前十年可以說是穩步發展,逐步定型??谷諔馉幈l后的一段時期里開始下挫,但到抗戰勝利后,大學學校和學生數量都達到最高點。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1、簡述贊科夫的發展性教學理論。標準答案:(1)贊可夫認為“教學要在學生的一般發展上取得盡可能大的效果”,目的是促進學生“理想的一般發展”,這就是發展性教學的思想。所謂一般發展,一方面是對特殊發展(即數學、語言、音樂等方面的發展)而言,另一方面也有別于智力發展。一般發展包括智力的發展、道德情感的發展、意志的發展、身體的發育等各個方面。(2)贊可夫的“發展教學論”包括教學原則、教學大綱、教學法等幾個方面,其中以教學原則最為重要,教學原則主要有五項:①以高難度進行教學的原則;②以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③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原則;④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的原則;⑤使班上全體學生(包括最差的學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以這五條原則為重要標志的實驗教學論體系,是贊科夫首創的蘇聯發展性教學的第一例完整體系。這一體系以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為指導,以整體性觀點為具體的方法論基礎,揭示了教學的結構與學生的發展進程之間的因果聯系,提出了在教學實踐中促進兒童的一般發展原則和具體途徑。但是,贊科夫把他的新體系與“傳統教學論和教學法”截然對立起來,以革新派自居,這是欠妥的。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2、簡述凱興斯泰納的“公民教育”與“勞作學校理論”。標準答案:凱興斯泰納是德國教育家,是19世紀后期流行于歐美的勞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推動者。其主要教育著作有:《德國青年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要義》等。(1)凱興斯泰納的公民教育論是當時德國的“國家主義教育”政策的產物。他指出,培養有用的國家公民是國家公立學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公民教育的中心內容是通過個人的完善來實現為國家服務的目的。在他看來,所謂“有用的國家公民”應具備三項品質:①具有關于國家的任務的知識。②具有為國家服務的能力。③具有熱愛祖國、愿意效力于國家的品質。(2)勞作學校是一種最理想的學校組織形式,是為國家培養有用公民的重要教育機構。凱興斯泰納主張為實現公民教育的目的,必須將德國的國民學校由“書本學?!备脑斐伞皠谧鲗W?!?,并強調公民教育、職業教育和勞作學校的關系是目的、手段和機構的關系,它們是“三位一體”的。作為勞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凱興斯泰納的教育理論不僅在德國,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學校教育產生了較大影響,歐洲許多國家采用“勞作學?!钡淖龇āVR點解析:暫無解析13、闡述信息加工學習理論對實際教學的啟示。標準答案:信息加工學習理論對實際教學很有啟示。首先,吸引學生的注意是教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呈現重要的教學內容之前,教師應該讓學生停止手頭上的活動,把注意力轉移過來。另外,最好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比如,在進行物理實驗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預測實驗的結果,而不同學生的預測可能不同,為了解決爭議,學生設計和進行實驗并收集和分析數據,把實驗同自己的問題結合起來,這樣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與學習有關的活動上,而不只是動手和圖熱鬧。其次,教師應該突出重點,在重要的地方做強調,以便于學生對信息的選擇編碼。再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復述這些內容,并用原有的知識來理解和解釋這些內容,比如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通過舉例或用自己的經驗來解釋某種知識,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4、教育文獻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標準答案:(1)全面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情況,幫助研究人員選定研究課題和確定研究方向文獻資料是提供科研選題的依據。通過查閱有關文獻,搜集先有的與選題相關的信息,對所要研究的問題做出系統的評判性分析。內容主要包括: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達到的研究水平,研究重點、方法和問題等。明確哪些問題已經解決,哪些有待于進一步修正,哪些處于爭執之中,從而進一步明確課題的科學價值,找準自己研究的突破點。只有在充分占有和掌握與選題相關的一切資料與事實,了解該問題的研究成果、研究動態、發展歷史和現狀的基礎上,才能深刻地做出進一步研究。(2)為教育研究提供科學的論證依據和研究方法進行教育研究,必須了解國內外最新的理論、手段與研究方法。文獻資料作為了解科研動向并獲得新情報信息的有效途徑,通過查閱,可以從過去和現在的有關研究成果中受到啟發,不僅可以找到獲得課題科學回答的線索,使研究范圍內的概念和理論具體化,而且為更科學地論證自己的觀點提供有說服力的、豐富的事實和數據資料,使研究結論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礎上。(3)避免重復勞動,提高科學研究的效益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可以了解科學研究的相關信息,充分占有研究材料,從而避免重復前人已經解決了的問題,重復前人已經提出的正確觀點,甚至重犯前人已經犯過的錯誤。目前,由于研究人員對本學科圖書資料、文獻體系、檢索工具等知識的貧乏,結果在進行科學研究過程中重復勞動,浪費了大量時間與精力,這在國內外不乏其例。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化的圖書情報“信息庫”的建立,為我們大規模、高效率檢索文獻資料提供了有利條件。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5、簡述定性分析的方法。標準答案: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有:(1)因果分析:即按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知因測果或倒果查因。(2)歸納分析:即從個別前提得出一般結論的方法。依據這個定義它包括簡單枚舉歸納法、完全歸納法、科學歸納法、穆勒五法、賴特的消除歸納法、逆推理方法和數學歸納法。(3)比較分析:即對兩個或幾個有關的可比數據進行對比,揭示差異和矛盾的一種方法。比較是分析的最基本方法,沒有比較,分析就無法開始。(4)系統分析:即反映客觀整體性的思維方式,要求從客觀世界(即研究對象)的整體與要素,整體與層次,整體與結構,整體與環境的辯證統一出發,揭示事物的整體關系與整體特征。這里的要素是指相對于整體而言的部分;結構是指要素結合成為整體的方式;層次則是指由于要素結合方式的不同,即結構的不同,系統或整體的存在又形成若干層次;而整體總是存在于一定的環境之中,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以維持系統的存在和發展。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考研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簡答題)模擬試卷第3套一、簡答題(本題共15題,每題1.0分,共15分。)1、簡述班級授課制的特征。標準答案:(1)班級授課制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把一定數量的學生按年齡或掌握知識與能力發展的程度編成固定的班級,根據周課表和作息時間表,安排教師有計劃地向全班學生集體上課。(2)班級授課制的主要特征①按學生的年齡和知識水平分別編成固定的班級。即同一個教學班學生的年齡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數固定。教師同時對整個班集體進行同樣內容的教學。②按“課”教學。即把教學內容以及實現這種內容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展開的教學活動,按學科和學年分成許多小的部分,叫做一“課”,一課接著一課地進行教學。③按時授“課”。把每一“課”規定在固定的單位時間內進行,這單位時間稱為“課時”,課與課之間有一定的間歇和休息。全校有固定的作息時間,并制訂統一的作息時間表,有節奏地開展教學活動。④統一授“課”。教師根據指定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向全班學生傳播統一的教學內容,并排定課表,多科并進,交錯授課。在同一班級,授課的進度和要求應該是統一的。⑤全班統一開學,統一上課,統一考試,統一升級、結業和畢業。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體現在哪幾個方面?標準答案: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主要表現在:(1)在具體課程目標上,改變傳統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2)在課程結構方面,改變傳統過于注重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狀況,體現課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小學以綜合課程為主,中學分科和綜合相結合,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高中階段在開設必修課程時,設置豐富多彩的選修課,開設技術類課程,積極試行學分制管理;從小學到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必修課,其形式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和勞動與技術教育;農村中學可開設適合當地需要的職業技術課程;(3)在課程內容選擇方面,改變傳統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和現代技術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4)在課程實施方面,改變傳統教學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5)在課程評價上,改變傳統課程評價過于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課程評價的促進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課程評價要從終結性評價轉變為發展性評價、形成性評價;(6)改變傳統課程管理權限過于集中的弊端,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簡述從橫向類別結構上來劃分的我國現行的學制。標準答案:從橫向類別結構上看,我國現行的學制包括普通教育系統、師范教育系統、職業技術教育系統和成人教育系統四個類別:(1)普通教育的學校系統。我國普通教育系統包括初等教育階段、中等普通教育階段和普通高等教育三個階段,已經形成了一個具有階段性、系統性和持續性的教育過程。(2)師范教育系統。我國現行的師范教育系統已形成了一個自上而下的完整系統,承擔師范教育的機構主要包括:中等師范學校、高等師范專科學校、高等師范學院或者綜合性師范大學以及各級各類師資培訓機構等。(3)職業技術教育系統。職業技術教育是給予學生以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我國現行的職業技術教育系統包括:職業高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技工學校以及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或大學等。職業技術教育系統包括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兩個階段,突出表現在在職培訓的過程中。(4)成人教育系統。我國現行的成人教育系統是通過業余、脫產或半脫產的形式對成人進行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繼續、補充和延伸。我國成人教育機構主要包括中等和高等教育機構兩部分。成人中等教育機構主要指成人中專。成人高等教育機構包括職工大學、廣播電視大學、函授學院、網絡學院和成人高等學校等。成人教育系統已成為我國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4、“抗大”的教育方針是什么?標準答案:堅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后來成為抗大的校訓。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5、簡述現代人本主義思潮的主要觀點。標準答案:20世紀70年代后在美國盛行的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的一種現代教育思潮。試圖通過挖掘人類理智與情感諸方面的整體潛力來確立人的價值。代表人物是美國的馬斯洛、羅杰斯。(1)強調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完整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的自我實現、完美人性的形成以及人的潛能的充分發展。這種人是具有整體性、動態性和創造性人格特征的自我實現的人。(2)主張課程人本化。他們提出“一體化”課程,主張課程內容應建立在學生需要、生長的自然模式和個性特征的基礎上,體現出思維、情感和行動之間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作用。(3)學校應該創造自由的心理氣氛。在學校中影響學校氣氛的因素有三個:教師和管理者;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學習過程,應提倡以人為中心的教學、非指導性教學、自由學習和自我學習。積極方面:注重人的整體發展,強調認知和情感兩方面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主張學校應形成最佳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和實現人的各種潛能,給教育理論帶來觀念上的革新。不足:立足于人性的發展,過分強調了個人的價值觀和個人的自我實現,簡單地把個體的潛能實現與個體的社會價值畫上等號,從而忽視了社會環境和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6、俄國彼得一世是怎樣進行改革的?標準答案:17世紀中葉以前的幾個世紀里,俄國的初等教育進展緩慢,沙皇彼得一世執政期間,引進了西歐的科學技術。在教育領域的主要內容是:①創建實科性質的學校,特別是有關軍事技術的專門學校,如炮兵學校、數學及航海學校、各國語言學校、外科醫校、工程學校、礦業學校,在這些學校中一般先學習讀、寫、算,然后學習專業技術;②在初等義務教育方面,彼得下令開辦俄語學校、計算學校,并把各地開辦學校的責任委于當地教會;③創辦科學院,以培養高級人才,科學院分為數學研究、自然研究、文科研究三大部分。彼得一世的改革對俄國社會和教育的近代化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由于改革是自上而下進行的,缺乏直接的動力,因而彼得一世去世后改革陷于停滯。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7、簡述西塞羅提出的雄辯家教育的內容與方法。標準答案:西塞羅認為,雄辯家應能就任何需要發表演說的題目進行有說服力的演說。為此,雄辯家的教育內容主要包括:(1)廣博的學識。雄辯家要通曉全部自由藝術,文法、修辭以及柏拉圖所主張學習的算術、幾何、天文、音樂等學科;他所講的各種重要知識,則是指政治,各國政治制度、法律、軍事和哲學等。(2)在修辭學方面的特殊修養訓練。雄辯家光有一般的社會知識還不行,還要在修辭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修養,因為決定演講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是遣詞造句以及整個演說詞的文體結構。(3)優美的舉止與文雅的風度也是雄辯家應具有的品質。與之相應,雄辯家教育的方法主要有:(1)練習。練習在雄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養雄辯家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是使有關雄辯的各種知識轉化為演說效果的最重要的方法。最常用的練習是模擬演說。(2)寫作。用寫作來磨煉演說。寫作可以鍛煉人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經過長期寫作鍛煉的人,可以得到敏銳的判斷力和機智的表達能力。這些能力也可以轉移到人的演說能力之中。再者,演說辭要求結構合理,布局勻稱得體,并富有韻律,這些也只有通過寫作的練習才能達到。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8、簡述意大利和北歐人文主義教育的異同。標準答案:共同點:①古典科目構成人文主義課程的基礎和主體。②強調教育與社會的聯系,重視治人治世之學,力圖通過教育改造社會,自然的改造、自然科學的研究尚未收到重視。③重視古典語言,漠視本族語言教學,本族語在教育中地位甚低。④早期人文主義教育后來走向了形式主義,意大利表現十分明顯。北歐人文主義雖然反對西塞羅主義,但由于宗教改革的沖擊,很快為新教教育的形式主義所取代。不同點:①意大利人文主義教育具有較強的世俗性,而北歐的人文主義教育則十分強調虔誠與道德的價值。②教育的政治功能迥異。意大利在文藝復興前期實行城市共和制,共和政體要求培養富于自由、平等精神的公民;而北歐人文主義教育家崇尚君主制,把治理國家的希望寄托在君主和朝臣身上,因此,他們關注的是如何對那些將來有希望成為君主和朝臣的人物進行教育。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9、簡評英國《1944年教育法》的歷史地位。標準答案:1944年,英國政府通過了以巴特勒(R.A.Butler)為主席的教育委員會提出的教育改革法案,即《1944年教育法》,又稱《巴特勒法案》。法案的基本內容如下:(1)加強國家對教育的控制和領導。(2)加強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權限,設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組成的公共教育系統。(3)實施5~15歲的義務教育。(4)法案還提出了宗教教育、師范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等方面的要求。《1944年教育法》是英國教育制度發展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法令。它結束了“二戰”前英國教育制度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形成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相互銜接的國民教育制度,擴大了國民受教育的機會。法案決定了英國戰后教育發展的基本方針和政策,對英國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0、簡述韓愈《師說》中的教育思想。標準答案:(1)教師的意義。尊師即衛道,“道”是封建道德的最高境界。韓愈竭力倡導重新振奮師道。師與道是密切結合、不可分離的,“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傳道須有師,衛道必須先重視向師學習,尊師即衛道。(2)教師的任務。傳道、授業、解惑。(3)以“道”為求師的標準。韓愈提出教師要以“道”和“業”為標準來衡量。誰先有“道”,誰就是教師;誰有?!皹I”學問,誰就是教師。至于出身、年齡、資歷、國別等,都不是擇師的標準。他說:“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也就是說,師生的關系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相互為師。只要聞道在先、術業有專長者,皆可以為人師表。(4)建立合理的師生關系。韓愈強調師生關系在道和業面前是一種平等關系,師生關系可以互相轉化,這對維護教師絕對權威的師道尊嚴思想是一種否定。這種含有辯證法因素和民主平等的師生觀,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古代的教育理論,確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1、亞里士多德是根據什么提出了年齡的分期?標準答案:亞里士多德依據教育適應人的自然天性發展的思想,根據人的自然發展順序,提出了教育的年齡分期。(1)教育適應人的天性發展的思想。亞里士多德認為,就像每一種物質都有潛藏著發展的可能性一樣,人也具有自然賦予的發展能力的胚芽,要使這種胚芽得到發展,全靠教育。他還認為由于自然已將三種靈魂密切聯系,我們在教育上便應遵循自然,把體育、德育、智育結合起來,使人得到全面的發展。依照人的發展的自然順序,軀體發展在先,靈魂發展在后,因此,體育應先于德育。在西方教育史上,亞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適應人的自然天性的思想。這種思想后來在17、18世紀得到了進一步發展。(2)亞里士多德的教育年齡分期。他根據人的自然發展順序,把人從出生到21歲劃分成三個階段:①從出生到7歲;②從7歲到青春發育期;③從青春發育期到21歲。在每一階段亞里士多德都提出了兒童教育的不同內容。在第一階段,兒童要在家里受教育,主要是體育。他指出兒童要由母乳哺育,要逐步鍛煉兒童的體格。要指導兒童做游戲,對兒童講故事,故事的內容要精選。在第二階段,應把兒童送入國家辦的學校,學習內容有體育、音樂、繪畫、讀、寫、算。他認為體育應在德育之前,教學方法上強調習慣與活動的作用。在第三階段,教育以智育為主,主要任務是發展青年的理性靈魂。學科范圍更加廣泛,還包括有文法、文學、詩歌、修辭、倫理學與政治學。21歲以上的青年可能還要研究物理學、生物學、哲學等。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2、簡述教育實驗變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標準答案:教育實驗變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有:(1)消除法。即把無關變量排除在實驗之外,盡可能不讓這些因素影響實驗結果。(2)平衡法。通過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使所有無關變量都以同一水平同時作用于這兩個組,使之對兩個組的教育效果的影響相同,以此平衡無關變量的影響,再來比較對照組與實驗組教育效果的差異,從而確定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因果聯系。(3)抵消法。這種方法是讓同樣的被試先后接受幾種不同的實驗處理,被試自身以及實驗順序造成的練習、適應和疲勞等無關變量效應在先后輪換過程中可以相互抵消,從而提高實驗精確度。(4)恒定法。恒定法是指使無關變量效應在實驗前后保持不變。(5)隨機法。隨機是指在選擇被試、安排實驗處理順序等許多實驗環節上不受實驗人員主觀意圖的影響,隨機安排決定,它是教育實驗中唯一有可能控制所有無關變量的方法。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實驗變量控制的主要方法?!翱刂啤痹诮逃龑嶒炛兄饕幸韵氯龑雍x:一是對外因素和實驗情境的控制能力,包括對各種無關因素的控制;二是研究中對于實驗所操縱的自變量的控制程度:三是研究實驗設計過程中的控制成分,即研究如何通過實驗設計控制無關變量。教育實驗變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有:消除法、平衡法、抵消法、恒定法、隨機法。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思考的是“控制”。13、簡述社會規范學習的含義和過程。標準答案:(1)含義:社會規范是社會成員必須遵守的已經確立的思想、評價和行為的標準。在教育系統中,社會規范學習是區別于認知學習與技能學習的特殊學習,指的是個體接受社會規范,內化社會價值,將社會規范內化為自身的內在要求,形成對人對事對己的基本態度和價值觀,獲得參與社會生活的交往經驗,建構主體內部的社會行為調節機制的過程,即社會規范的內化過程。品德的形成是在社會規范學習中實現的。(2)社會規范學習的過程與條件:①社會規范的遵從社會規范的遵從是社會規范學習的第一階段,習得社會規范,首先會體現在遵從和服從社會規范方面。個體從表面上接受了社會規范,從行為上表現出了遵從性,但是對社會規范仍然沒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具有盲目性和被動性的特點。②社會規范的認同社會規范的認同是社會規范學習過程的第二階段,進入這一階段,個體從心理上接受了社會規范的約束,認為理應遵循社會規范,即將社會規范轉化為對自身的內在要求,并在行為上試圖與社會規范保持一致,能夠主動和自覺地遵循社會規范,但是對社會規范的認識和學習仍然還有不足之處。③社會規范的內化社會規范的內化是社會規范學習的第三個階段,這一階段的個體對社會規范能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并且對社會規范具有積極主動的態度和觀念,使社會規范成為自己價值觀念的一部分,將它與自己的價值觀一體化,此時的遵從行為不僅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由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驅使的,形成了穩定的道德品質。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4、教育文獻檢索的基本要求。標準答案:一般而言,檢索文獻主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全面、準確地檢索教育文獻檢索教育文獻,不僅要廣泛查閱自己特定范圍內的國內外有關研究成果,而且要廣泛瀏覽特定范圍以外的有關研究成果;不僅要搜集與自己觀點一致的材料,也要搜集與自己觀點不一致甚至矛盾的資料;不僅要廣泛查閱中文資料,也要查閱外文資料。特別是要著力搜集第一手資料,以便及時掌握最新研究資料和動向,以保證研究的客觀全面。(2)確認文獻的真實性需要進行外部評論與內部評論。外部評論是對文獻效度的評價,要回答的問題是“文獻可靠不可靠”之類的問題;內部評論是確定材料內容的意義和可信度,強調的重點是材料內容本身。(3)撰寫教育文獻綜述報告在查閱文獻搜集資料的基礎上,需要對資料進行整理并使之條理化,最后形成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研究者在研究報告中對選題領域的研究狀況和主要問題作出的綜合闡述與評價,以說明本研究的背景和基礎。文獻綜述可以先寫,整理出關于研究現狀的明確述評。注意與自己觀點相同或相反的資料,以便為不同的研究結論提供某些說明。寫文獻綜述時,反對述而不評,不能僅僅告訴別人“我讀了什么”,而是要說明研究者對研究狀況的見解,并使之成為自己更廣泛或深入研究的導引。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5、簡述選題的基本要求。標準答案:①問題有研究價值。②問題提出有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和事實依據。③問題表述必須清楚明確。④問題研究要有可行性。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考研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簡答題)模擬試卷第4套一、簡答題(本題共15題,每題1.0分,共15分。)1、簡述人的身心發展特點對教育的制約。標準答案:人的身心發展特點對教育的制約主要表現在:(1)人的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要求我們的教育必須循序漸進地促進青少年的發展,不能“揠苗助長”“陵節而施”。否則,欲速則不達。(2)人的身心發展具有差異性,這一特點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深人學生實際,了解他們各自的發展背景和水平,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特長等,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3)青少年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是由生物個體的成熟規律造成的。(4)人的身心發展具有穩定性和可變性,這一特點要求教育者必須掌握學生的年齡階段特征,并依此確定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還應重視學生身心發展的可變性,挖掘每個個體的發展潛力,改變僵死的教學模式,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的內容、方法,促進學生更快、更好地發展。(5)人的身心發展的互補性要求教育者首先面對全體學生,特別是生理或心理技能方面有障礙、學業成績落后的學生,要幫助他們樹立起信心,相信他們可以通過某方面的補償性發展達到一般正常人的水平;其次,要使學生善于發揮優勢,長善救失,通過自己精神力量的發展達到身心的協調。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簡述課程和學科、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的不同含義。標準答案:課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指為了實現學校培養目標而規定的所有學科,即教學科目)的總和,或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各種活動的總和。如中學課程,小學課程。狹義指某一門學科,如數學課程、歷史課程等。學科是根據教學目的而劃分的教學內容的各門科目,但有時也和狹義課程混用。教材則為各門學科的具體內容,如中小學的語文、數學、外語等皆為學科。各門學科的具體內容則為教材。而廣義的課程則包括以上所有的內容。教學計劃是課程安排的具體形式。它是教學論中的?個專門術語,不是通常所說的教學工作計劃,而是指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層次、類型學校的培養目標,由教育主管部門制訂的有關學校教學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它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方面作出全面安排。教學計劃體現了國家對學校的統一要求,是辦學的基本綱領和重要依據。教學大綱是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學科的教學目的、任務、教材內容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教科書又稱課本,它是根據教學大綱編寫的教學用書。而教材不僅包括擺在課桌上的課本,而且還應包括視聽教材。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顏元重“實學”和“習行”教育思想的意義何在?標準答案:(1)顏元是明末清初教育家,他主張教育要以經世致用為宗旨,培養實用人才,教育內容上強調“實學”。顏元“實學”教育思想及其實踐突破了千百年來教育為經學所壟斷的局面,對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啟蒙和推動作用。(2)顏元在教學方法上注重“習行”,即親自去觀察,親身去實踐,以獲得真知。其思想中已包含了認識來源于實踐,實踐是檢驗認識的標準等內容,是認識論上的偉大進步。重習行與重實學相表里,構成顏元教育思想不同于傳統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4、簡述楊賢江的“全人生指導”理論。標準答案:全人生指導是對青年進行全面的關心、教育和引導。不僅要關心他們的文化知識的學習,同時,對他們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也要給予正確的指點和引導,使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健康成長。具體包括:(1)教育要謀求素質的全面發展。(2)教育要指導學生過正常而全面的生活。(3)不僅指導學生的在校生活,也要指導學生的校外生活。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楊賢江的“全人生指導”理論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楊賢江是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第一個比較系統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闡述教育問題的教育家。楊賢江認為青年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青年期極其關鍵,所以,要對青年進行全面的關心、教育、引導,使其成為一個“完成的人”。5、簡述梁啟超的兒童教育改革觀。標準答案:梁啟超通過對戊戌變法以前即已傳入中國的心理學、教育學的知識的了解,對中西教學方法進行了比較,倡導對中國兒童教育進行改革。首先,他比較了中西兒童教育的差異,如西方人強調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注重兒童的學習興趣,注重理解;而中國人未識字,即授經,忽視兒童的學習興趣,注重記憶等。其次,在此基礎上提出中國應從編寫兒童教學用書入手,對兒童教育進行改革,應編寫的書有:(1)識字書:(2)文法書;(3)歌訣書;(4)問答書;(5)說部書;(6)門徑書;(7)名物書。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梁啟超的兒童教育觀。梁啟超的兒童教育觀先是受西方的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的影響,在比較中西方的兒童教育觀的基礎上形成的。他主張從編寫兒童教學用書入手,對兒童教育進行改革。這三方面的內容,在回答此問題的時候均不可忽視。6、簡談韓愈對教育在人的發展中所起作用的看法。標準答案:韓愈關于教育作用的論述,是以其“性三品說”為理論依據的。他把人性分為上、中、下三個品級,并認為上品人之性天生是善的,中品人之性可誘導之為善為惡,下品人之性終歸于惡。基于“性三品說”,韓愈闡述了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和意義。(1)韓愈認為,決定人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人性,上、中品之人可受教育,下品之人,氣質太壞,只能以刑罰制之學習與教育對于中品人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它在中品人的發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于不同的人性,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不盡一致的。(2)無論是上品人藝性還是下品人之性,都可以因外界的條件而發生變化,只是移易之道不同而已,即移易的療法與取得的效果不同而已。(3)韓愈還提出,由于人天生包含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內容,教育就應把這種道德發揚開來,儒家經典是最好的敦育內容。韓愈一方面肯定了教育在促進人性變化中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又認為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受到人先天固有的本性的制約。人性三品不可變,教育只能在三品的范圍內發揮作用,這顯然是唯心主義的,并且限制了教育的作用。韓愈的人性論不但為封建制度的等級性作了合理的論證,而且也為絕大多數的人接受封建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7、簡述宋元時期蒙學教材的發展、種類和特點。標準答案:(1)發展:最早見載的為西周時代的《史籀篇》;《蒼頡篇》是秦代蒙學識字讀本,是秦始皇統一文字的范本;漢代影響較大的有《急就篇》;到明清時期,啟蒙教材較前代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有提高,形成豐富的數量與種類。(2)種類:①以識字為主的綜合性教材,集識字、知識和道德教育為一體,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②道德訓誡類,如朱熹的《小學》、《童蒙須知》,呂祖謙的《少儀外傳》等;③綜合歷史知識類,如《蒙求》、《十七史蒙求》、《龍文鞭影》、《幼學瓊林》等;④詩歌類,如《訓蒙詩》、《千家詩》、《唐詩三百首》等等。(3)特點:重視漢字的特點;注意與日常生活聯系;符合中國語言文字的規律和兒童少年學習本國語言文字的規律。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8、簡述合作學習的要點。標準答案:合作學習是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發揮這一教學模式的作用要遵循的技術要點:(1)面對面的互動;(2)良性的內部依賴,每個小組成員都要感受到自身的價值;(3)每個小組成員要明晰自己的責任;(4)要具備合作技能;(5)要有合作學習的監督機制。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習的建構理論的內容。新課程實施以來,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流于形式的缺陷。要保證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達成教育目標,必須通過一些技術手段保證其有效運行。9、赫爾巴特的教育目的觀是什么?標準答案:赫爾巴特認為,教育所要達到的目的可區分為兩種,即所謂“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1)可能的目的。所謂“可能的目的”是指與兒童未來所從事的職業有關的目的。他認為這種目的非常重要,是教師必須關注的,教師“必須為使孩子順利達到這些目的而使其做好內心的準備”。這種準備不是狹隘的,應是多方面的。因為勞動分工要求每個人都精通自己的工作,但是,人類要做的事越局限,分得越細,那么每個人從其他人那接受的東西就越多,這樣就要求人一開始就對各種事物有興趣,使人的各種能力得到和諧發展。因此,赫爾巴特把興趣的多方面性稱為“教育目的的第一部分”。(2)必要的目的。所謂“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達到的最高和最為基本的目的。赫爾巴特指出道德普遍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認為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都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即道德之中。具體言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養成內心自由、完善、仁慈、正義和公平等五種道德觀念。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0、簡述《巴爾福教育法》的內容與意義。標準答案:(1)內容。設立地方教育當局管理教育;地方教育當局還應負責對私立學校和教育學校進行一定的資助。(2)意義。是英國進入20世紀所指定和頒布的第一個重要的教育法案,促成了英國政府教育委員會和地方教育當局的結合,形成以地方教育當局為主的英國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對后來的英國教育領導體制和中等教育發展有重要影響。法案第一次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放在一起論述,使國民教育變為完整的初等義務教育,并把中等教育納入地方管理,結束了英國教育長期的混亂狀態,提供了建立國家公共教育的基礎。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1、簡述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趨勢。標準答案:(1)在研究內容和研究領域方面,向縱深發展。(2)在研究方法上,呈現多元化趨勢。(3)在學科體系上,由龐雜零散逐漸走向系統和完善。(4)在研究視角上,向綜合化和跨學科發展。(5)在學習觀上,重視學習者的主體性,突出學習過程中主動加工、高級思維和探究性活動,越來越重視學習者的社會文化互動。(6)強調研究的國際化和本土化。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2、試應用“同化”和“順應”兩個概念,分析知識建構的過程。標準答案:知識的獲得是一個建構的過程,而知識的建構是通過新舊知識的同化和順應而實現的。首先在知識建構過程中,學習者需要以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基礎來同化新知識。與此同時,隨著新知識的同化,原有的知識會因為新知識的加人而發生一定的調整或改組,這就是知識的順應。當新舊觀念融洽相處時,新觀念可以豐富、充實原有的知識,當新舊觀念對立時,學習者需要改變原有的錯誤觀念,原有的觀念會發生更為明顯的順應。同化意味著學習者聯系、利用原有知識來獲取新概念,它體現了知識發展的連續性和累積性;順應則意味著新舊知識之間的磨合、協調,體現了知識發展的對立性和改造性。同化新知識是原有知識發生順應的基礎,真正的同化離不開順應的發生,只有轉變原有錯誤觀念,解決新舊知識之間的沖突,才能真正一體化。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3、教育文獻檢索有哪些方法?標準答案:教育文獻檢索的方法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1)順查法,就是按時間范圍,以課題研究的發生時間為檢索始點,按事件發生、發展時序,由遠及近、由舊到新的順序查找的方法。一般可以查全。查時可以隨時比較、篩選,查出的結果基本上反映事物發展的全貌。此法多用于范圍較廣泛,項目較復雜,所需文獻較系統全面的研究課題以及學術文獻的普查。(2)逆查法,與順查法相對應,逆查法就是以課題研究的時間作為檢索的始點,由近及遠、由新到舊的順序查找的方法。這種方法多用于新文獻的搜集、新課題的研究,不太關注問題發展的歷史淵源和全面系統,易漏檢。(3)引文查找法,又可稱為跟蹤法,就是以已經掌握的文獻中所列的引用文獻、附錄的參考文獻作為線索,查找有關主題的文獻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在于文獻涉及范圍比較集中,獲取文獻資料方便迅速,并可不斷擴大線索。這種回溯過程往往會找出有關研究領域中重要的、豐富的原始資料。缺點在于易受原作者引用資料的局限性及主觀隨意性的影響,資料往往比較雜亂。因此,要注意文獻的可靠性。(4)綜合查找法,就是將各種方法結合加以使用以達到檢索目的的方法。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4、列舉教育觀察研究中的記錄方法。標準答案:(1)描述記錄法:①日記描述法;②軼事記錄法;③連續記錄法。(2)取樣記錄:①時間取樣;②時間取樣;③活動取樣;(3)行為核對表。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5、教育行動研究的基本步驟有哪些?標準答案:包括計劃、行動、觀察和反思四個環節。(1)計劃?!坝媱潯笔侵敢源罅渴聦嵑驼{查研究為前提,制訂“總體計劃”和每一步具體行動計劃?!坝媱潯笔切袆友芯?,也是理智的工作過程的第一環節。“計劃”環節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和要求。①計劃始于解決問題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從現狀調研、問題診斷人手,弄清楚:現狀如何?關鍵問題是什么?等問題。②計劃包括總體設想和每一個具體行動步驟,最起碼應安排好第一步、第二步行動研究進度。③計劃必須有充分的靈活性、開放性。(2)行動?!靶袆印本褪侵赣媱澋膶嵤切袆诱哂心康摹⒇撠熑巍从媱澋男袆舆^程。在行動中,要按計劃、有控制地進行變革。在變革中促進工作的改進,包括認識的改進和行動所在環境的改進。要考慮實際情況的變化,進行不斷的行動調整。(3)觀察。“觀察”是指對行動的過程、結果、背景以及行動者的特點的考察?!坝^察”是反思、修訂計劃和進行下一步的前提條件,在行動研究中的觀察包括:①觀察既可以是行動者本人借助于各種有效手段對本人行動的記錄觀察,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觀察,而且多視角的觀察更有利于全面而深刻地認識行動的過程。②觀察主要指對行動過程、結果、背景以及行動者特點的觀察。(4)反思。反思是一個螺旋圈的終結,又是過渡到另一個螺旋圈的中介。反思這一環節包括:①整理和描述,即對觀察到、感受到的與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有關的各種現象加以歸納整理,描述出本循環過程和結果,勾畫出多側面的生動的行動過程。②評價解釋,即對行動的過程和結果作出判斷評價,對有關現象和原因做出分析解釋,找出計劃與結果的不一致性,從而形成基本設想。總體計劃和下一步行動計劃是否需要修正,需作哪些修正的判斷和構想。③寫出研究報告。行動研究的報告有自己的特色,允許采取很多種不同的寫作形式。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考研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簡答題)模擬試卷第5套一、簡答題(本題共15題,每題1.0分,共15分。)1、試述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理論界關于教育本質問題的幾種有代表性的觀點,并說明對教育本質的探討有何重要意義。標準答案:教育的本質問題有“上層建筑說”“生產力說”“多質說”“本質規定說”等。(1)上層建筑說。這種觀點是傳統派的觀點,其論據是:唯物論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在社會存在中,生產關系是社會生活中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關系,它對整個社會生活,特別是對社會意識具有制約作用,教育屬于精神生活,它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2)生產力說。這是現代派的觀點,其論據是:教育與社會再生產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客觀聯系,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手段,因而它是社會再生產的必要條件,是社會生產和延續的手段。(3)多質說。這是折中派的觀點,它認為教育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教育的本質也應是多質的、多層次的。(4)本質規定說。這是深化派的觀點,這一派的方法論特點,是力圖從教育本身的質的規定性來揭示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對教育共性問題的探索,對教育本質的探索具有極其重大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從教育的理論意義上說:只有真正把握了教育的本質,才能建立起符合教育客觀規律的教育學體系,只有順應了客觀規律的教育學體系,才能高質量地造就國家的建設人才,更好地促進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建設。從教育的實踐意義上說:只有真正把握了教育的本質,才能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綜觀全局、胸有成竹地以不變的教育信念去指導萬變的教育實踐,從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簡述我國的學校系統。標準答案:(1)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及其管理規則,它規定著各級各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2)各級學校系統是從縱向的施教機構劃分的,我國的各級學校系統包括學前教育機構、初等教育機構、中等教育機構和高等教育機構。學前教育機構。學前教育是指根據一定的培養目標和幼兒的身心特點,對入小學前的幼兒進行的有計劃的教育,屬于學校的預備階段。實施學校教育的機構主要是幼兒園。初等教育機構。初等教育是為公民奠定科學文化知識基礎以做好初步生活準備的教育。初等教育機構是實施義務教育和普及教育的重要載體,全日制小學主要是對兒童實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機構。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礎上繼續進行的中等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我國中等教育機構主要指全日制普通中學、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農業學校、技工學校及成人中等學校等各類中等職業中學和業余中學。高等教育機構。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礎上的,既強調通識性又注重專業性的教育。高等教育按學歷層次劃分,一般可分為??平逃?、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個層次。(3)各類學校系統是從橫向類別結構劃分的。我國的學制包括普通教育系統、師范教育系統、職業教育系統和成人教育系統。普通教育系統。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普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三個階段。師范教育系統。師范教育機構主要包括中等師范學校、高等師范專科學校、高等師范學院或者綜合性師范大學以及各類師資培訓機構。職業教育系統。職業教育是給予學生以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包括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兩個階段。成人教育系統。成人教育系統是通過業余、脫產或半脫產的形式對成人進行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繼續、補充和延伸。成人教育機構主要包括中等和高等教育機構兩部分。成人教育系統已經成為我國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點解析:本題旨在綜合考查考生對學校教育制度的掌握情況。首先要會闡述學校教育制度的概念,然后從縱向的各級學校系統和橫向的各類學校系統分別論述。3、簡述《學記》中“長善救失”的教育原則。標準答案:《學記》認為,“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苯處熞莆諏W生的心理差異,認識到它的兩重性,即“多、寡、易、止,雖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專,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則善長矣”。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4、學生常常需要鼓勵自己不斷努力.對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議?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醫療設備質量保證合同范本參考
- 二零二五年度辦公室裝修合同工期與進度管理規范
- 二零二五年化妝品代理合作附帶品牌授權與市場推廣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保本投資與保險產品結合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園林場地租賃服務協議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醫用防護用品生產與銷售合同
- 二零二五版新能源產業基地廠房租賃合同書
- 二零二五年度車輛租賃代售服務合同模板
- 2025版餐飲場地租賃合同安全規范與損害賠償協議
- 2025版苯板產品定制加工與銷售合同范本
- 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考試真題及答案
- 2023年中醫基礎理論知識題庫與答案
- 上海2022年浦發銀行人力資源部社會招聘(0111)考試模擬卷3套含答案詳解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技術裝備”2023年立項項目
- 酸霧抑制劑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 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名錄(完整版)
- 解三角形專題 - (解析版)
- 高等教育心理學學習提綱整理
- 個人信用報告異議申請表
- 樁基施工安全檢查表
- 2022年公司管理制度發布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