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Q/LB.□XXXXX-XXXX四片式深水底層拖網制作技術規范范圍本文件規定了規格為四片式結構79.90m×66.26m(54.22m)的單船有翼單囊拖網的制作技術要求,包括網具結構與綱索裝配、網具材料、網片剪裁、網片縫合、裝配、浮沉力配置,描述了上述要求對應的檢測方法、檢驗規則、標志、標簽、包裝、運輸及儲存。本文件適用于50m~300m水深海域、主機功率735kW~1029kW漁船,主要捕撈對象為章魚和鱈魚等底層或近底層魚類的拖網制作。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4925漁網合成纖維網片強力與斷裂伸長率試驗方法GB/T5147漁具分類、命名及代號GB/T6964漁網網目尺寸測量方法GB/T6965漁具材料試驗基本條件預加張力GB/T8834繩索有關物理和機械性能的測定GB/T18674漁用繩索通用技術條件SC/T4001漁具基本術語SC/T4004主要漁具制作網片剪裁和計算SC/T4005主要漁具制作網片縫合與裝配SC/T4046漁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網線通用技術條件SC/T4050.1拖網漁具通用技術要求第1部分:網衣SC/T4050.2拖網漁具通用技術要求第2部分:浮子SC/T4066漁用聚酰胺經編網片通用技術要求SC/T5001漁具材料基本術語SC/T5021聚乙烯網片經編型SC-T5028聚酰胺復絲機織網片單線單死結型術語和定義SC/T5001、SC/T4001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漁具fishinggear海洋或內陸水域中,直接捕撈水生經濟動物的工具。[來源:SC/T4001-2021,3.1]
有翼單囊拖網wingedtrawlwithsinglecod-end由網翼、網身和單一網囊構成的拖網。[來源:GB/T5147-2003,4.1]
網袖wing位于拖網兩側,攔截和引導捕撈對象進入網內的部件。[來源:SC/T4001-2021,3.2.1,有修改]
網衣netting由網線編組成的一定尺寸網目結構的片狀編織物。[來源:SC/T4001-2021,3.3]
背網衣backnetting組成網身上部的網衣。[來源:SC/T4001-2021,3.3.1.1]
腹網衣bellynetting組成網身下部的網衣。[來源:SC/T4001-2021,3.3.1.2]
側網衣sidenetting組成網身側部的網衣。[來源:SC/T4001-2021,3.3.1.3]
力綱bellyline為加強網衣中間或其縫合處承受作用力和避免網衣破裂處擴大的綱索。[來源:SC/T4001-2021,3.4.9]
浮子綱floatline網衣上方邊緣或網具上方裝有浮子的綱索。[來源:SC/T4001-2021,3.4.3]
沉子綱leadline網衣下方邊緣或網具下方裝有沉子,或者本身具有沉子作用的綱索。[來源:SC/T4001-2021,3.4.4]標記網具標記包括下列內容:網具名稱:按照GB/T5147規定,表達方式為“式”+“型”+“類”,本文件網具為“單船有翼單囊拖網”;網具規格:本文件網具規格標志為“網口周長”ד網具總長”(浮子綱長度)。根據本文件規定的網具網口周長為79.90m,袖端到囊網末端總長為66.26m,浮子綱長度為54.22m,網具標志為“單船有翼單囊拖網79.90m×66.26m(54.22m)”,網具結構圖見圖A.1。要求網具結構與綱索配置網具主體結構按照GB/T5147中的4.1,本文件規定的有翼單囊拖網結構為四片式,包括左右側網和背腹網,各段網衣剪裁斜率見圖A.1。左右側網網目尺寸、剪裁斜率、橫/縱向目數完全相同;背網與腹網縮結后尺寸相同。綱索配置包括4根網身底端至袖網頂端的主力綱、浮子綱和沉子綱。網具材料基本要求本文件規定網具材料力學性能應不低于有關國標、行標優品要求,各段網衣網目尺寸、網線材料及直徑見圖A.1。網衣網衣應符合以下要求:PE網片縱向斷裂強力應符合SC/T5021要求;PA網片縱向斷裂強力應符合SC-T5028要求;網目尺寸誤差應符合SC/T4050.1要求;網背、網側采用PE網片,網腹采用PA網片。綱索綱索應符合以下要求:PE、PA綱索最低斷裂強力應符合GB/T18674要求;UHMW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捻線最低斷裂強力應符合SC/T4046要求;網具力綱、浮子綱、沉子綱最低斷裂強力為100kN,沉子綱結構為鋼絲繩外包PET繩,沉子綱結構圖見圖A.2。浮子本文件規定需用浮子耐壓水深300m,物理性能應符合SC/T4050.2要求。網片剪裁網具各段網衣縱、橫向目數和剪裁斜率見圖A.1,剪裁參考SC/T4004,采用循環剪裁。網片縫合基本原則主要技術要求參考SC/T4005縫合網衣。縱向相鄰網衣的縫合縱向相鄰網衣的縫合應符合以下要求:網具縱向上下相鄰兩網衣的橫向縫合采用編縫的方法,編縫從上網片的單腳起目收編于宕眼;兩網片目數不等目時,均勻配置縫合比,使用掛目的方法,從網片的兩側向中間編縫,奇數居中,確保縫合比的對稱性;縫合線使用與上部網片網線同規格的顏色混合線。橫向相鄰網衣的縫合縱向相鄰網衣的縫合應符合以下要求:網具橫向相鄰兩網片的縫合應采用繞縫開頭,雙死結作結尾;縫合線應使用與網片同規格的雙線;左右裝綱邊網衣縫合時半目扎邊,扎邊后的斜率應與原剪裁邊相一致。裝配基本原則參考SC/T4005裝配網具。浮子綱與網衣裝配浮子綱與網衣裝配應符合以下要求:水平縮結系數為0.42;斜邊縮結系數(1-3)斜邊為1.40;直目邊縮結系數為0.90;沉子綱與網衣裝配沉子綱與網衣裝配應符合以下要求:a)水平縮結系數為0.50;b)斜邊縮結系數(1-3)斜邊為1.50;c)直目邊縮結系數為0.90。力綱與網衣裝配力綱與網衣裝配應符合以下要求:兩側網衣直邊部分裝配縮結系數為0.97;斜邊剪裁部分裝配縮結系數為0.98;囊網力綱與網衣的裝配縮結系數為0.98;在裝綱時網線繞進縫合邊,繞縫開頭作雙死結,間隔100mm作單死結,200mm作雙死結;囊網背腹、兩側網衣分別裝2根力綱,繞縫開頭作雙死結,間隔90mm作單死結,180mm作雙死結。力綱與網衣的裝配應保證緊鎖固定,不應有滑動。浮沉力配置規定網具的浮沉力比為0.8。網具預加總浮力為4kN,沉力為空氣中重5kN;浮沉力分配方式為中綱占總浮力的50%,兩邊綱各占25%。檢驗方法外觀質量在自然光條件下,通過目測法檢驗網衣剪裁、縫合的對稱性,并采樣卷尺、磅秤等工具進行綱索長度及重量檢驗。網具材料檢驗網片網片檢驗應按以下步驟進行:網目長度大小按照大小測量按照GB/T6964-2010和GB/T6965-2004的規定進行檢驗。網片縱向斷裂強力按照GB/T4925-2008的規定進行檢驗,不同規格網衣有效測試次數不小于10次,取其算術平均值,保留3位小數。綱索繩索物理性能按照GB/T8834-2016的規定進行檢驗。浮子浮子的物理機械性能按照SC/T5002-2009的規定進行檢驗。檢驗規則出廠檢驗每頂網具需經廠檢驗部門進行出廠檢驗,合格后并附有合格證方可出廠。出廠檢驗項目為6中規定項目。型式檢驗型式檢驗每半年至少進行1次,有下列情況之一時亦進行型式檢驗:新產品試制定型鑒定時或老產品轉廠生產時;原材料和工藝有重大改變,可能影響產品性能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提出型式檢驗要求時。型式檢驗項目為本文件規定的第5章的全部項目。判定規則在檢驗結果中,若所有檢驗項目符合第5章中的要求,則判該頂網合格。標志、標簽、包裝、運輸及儲存標志、標簽每套網具應附有產品合格證明作為標簽,包括網具產品的商標、生產企業名稱與地址、生產日期、檢驗標志和執行標準編號。包裝產品應捆扎牢固,便于運輸。運輸產品搬運應避免拖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展覽館售票處應急預案管理計劃
- 幼兒背誦活動方案
- 延吉志愿服務活動方案
- 幼兒地理活動方案
- 幼兒園閱讀學科活動方案
-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線上線下教材銜接工作計劃
- 幼兒園春季宣傳活動方案
- 檢驗科員工崗位責任及考核制度他
- 幼兒園最美年會活動方案
- 幼兒園五一禮儀活動方案
- 2023年貴州貴州賴茅酒業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操作系統-001-國開機考復習資料
- 合并財務報表格式(2019版)
- 心臟射頻消融術
- 《商務郵件禮儀》課件
- 《配電自動化系統》課件
- 創業基礎理論與實務(寧波財經學院)知到智慧樹章節答案
- 《某飛機場物業管理服務方案》
- 《讓子彈飛》電影賞析
- 移動OA系統建設方案
- DB34T∕ 2423-2015 安徽省城市道路交叉口信號控制設計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