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專版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種群第2節不同條件下種群的增長方式不同課后訓練浙科版選擇性必修2_第1頁
浙江專版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種群第2節不同條件下種群的增長方式不同課后訓練浙科版選擇性必修2_第2頁
浙江專版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種群第2節不同條件下種群的增長方式不同課后訓練浙科版選擇性必修2_第3頁
浙江專版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種群第2節不同條件下種群的增長方式不同課后訓練浙科版選擇性必修2_第4頁
浙江專版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種群第2節不同條件下種群的增長方式不同課后訓練浙科版選擇性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其次節不同條件下種群的增長方式不同課后·訓練提升基礎鞏固1.下列關于環境容納量(K值)的敘述,錯誤的是()A.一個生物種群的K值是可以發生變更的B.同一物種的多個種群,其K值是相同的C.達到K值前的每一個時期,種群數量一般都在增加D.達到K值后,種群的數量就達到平衡了答案:B2.下列屬于種群數量呈邏輯斯諦增長的條件的是()A.食物(養料)足夠B.沒有敵害C.沒有競爭D.空間有限答案:D3.下圖所示為在志向狀態下和自然環境中某生物的種群數量變更曲線。下列關于陰影部分的說明,正確的是()①環境中影響種群增長的阻力②環境允許的種群數量的最大值③其數量表示種群內遷出的個體數④其數量表示通過生存斗爭被淘汰的個體數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答案:C4.生態學家對黃河三角洲愛護區內一種留鳥進行連續視察探討,在18年間統計其種群增長速率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年份第3年第6年第9年第12年第15年第18年增長速率0.801.204.002.501.050.02A.這18年中該留鳥種群數量呈“S”形增長B.第9~18年增長速率逐年減小,此階段種群年齡結構為衰退型C.該種留鳥種群的環境容納量可能為第9年時種群數量的兩倍D.隨著人們對黃河三角洲愛護區愛護增加,該留鳥的數量可能增加答案:B解析:由題表可知,18年間種群的增長速領先增大后減小,種群數量呈“S”形增長,A項正確。第9~18年,雖然增長速率逐年減小,但仍為正值,種群數量不斷增多,年齡結構屬于增長型,B項錯誤。題表中第9年時增長速率最大,對應的種群數量可能是K/2,推想該種群的K值可能是第9年時種群數量的兩倍,C項正確。隨著人們對黃河三角洲愛護區愛護增加,環境優化,該留鳥的數量可能進一步增加,D項正確。5.為探究pH對草履蟲種群數量增長的影響,科研人員用不同pH的稻草培育液培育草履蟲,培育的起始密度為5個/mL,培育時間為2d,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pH3.04.05.06.07.08.09.010.0種群密度/(個·mL-1)00153160168172133125A.必需保證每組的溫度、培育液體積等條件相同B.每組培育液中草履蟲數量都呈“S”形增長C.增加培育液的量,可變更草履蟲種群的K值D.草履蟲對堿的耐受力較強,相宜生活在弱堿性的環境中答案:B6.某小組進行“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更”試驗時,同樣試驗條件下分別在4支試管中進行培育(見下表),均獲得了“S”形增長曲線。依據試驗結果推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試管號ⅠⅡⅢⅣ培育液體積/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數/103個105510A.4支試管內的種群初始階段都經驗了近似“J”形的增長B.4支試管內的種群同時達到K值C.試管Ⅲ內種群的K值與試管Ⅱ內的不同D.試管Ⅳ內的種群數量先于試管Ⅱ起先下降答案:B7.為了愛護魚類資源不受破壞,并能持續地獲得最大捕魚量,依據種群增長的“S”形曲線,應使捕撈后魚的種群數量保持在K/2水平。這是因為在這個水平上()A.種群數量相對穩定B.單位時間內種群增長量最大C.種群數量最大D.環境條件所允許的種群數量最大答案:B8.在光照下,將等細胞數量的衣藻和大腸桿菌分別接種到只含無機鹽的培育液中培育,結果是(虛線和實線分別表示大腸桿菌和衣藻的生長曲線)()答案:C解析:衣藻是自養生物,可以利用無機物制造有機物,所以放在只含無機鹽的培育液中可以存活并繁殖。大腸桿菌是異養生物,必需利用現成的有機物,而培育液中沒有有機物,所以不利于大腸桿菌的生存。9.下列關于“J”形曲線與“S”形曲線的分析,錯誤的是()A.“J”形曲線只適用于試驗室條件下或種群遷入新的相宜環境后的一段時間內B.“S”形曲線表示了種群數量與時間的關系C.兩種增長方式的差異主要在于有無環境阻力對種群數量增長的影響D.“S”形曲線和“J”形曲線一樣,增長率始終保持不變答案:D解析:“S”形曲線的增長率不斷下降。10.下圖所示為某種群在不同生態系統中的增長曲線模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假如種群生活在一個志向的環境中,則種群數量按曲線a所示方式增長,但事實上,在自然環境中和都是有限的。種群達到肯定數量后勢必加劇,使種群數量增長受到影響,不能按曲線a所示方式增長。(2)在肯定環境中,除上述影響外,種群數量還受其他環境因素的限制。種群數量按曲線b所示方式增長,達到時,不再增長或圍繞K值上下波動。

(3)不考慮遷入和遷出,干脆影響種群興衰的變量是該種群的和。年齡結構是通過影響而間接對種群數量的動態變更起作用的。

答案:(1)資源空間種內競爭(2)K值(3)誕生率死亡率誕生率和死亡率11.回答下列與種群數量有關的問題。(1)將某種單細胞菌接種到裝有10mL液體培育基(培育基M)的試管中,培育并定時取樣進行計數。計數后發覺,試管中該種菌的總數達到a時,種群數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該種群增長曲線為“”形,且種群數量為時,種群增長最快。

(2)若將該種菌接種在5mL培育基M中,培育條件同上,則與上述試驗結果相比,該種菌的環境容納量(K值)(填“增大”“不變”或“減小”)。若在5mL培育基M中接種該菌的量增加一倍,則與增加前相比,K值(填“增大”“不變”或“減小”),緣由是。

答案:(1)Sa/2(2)減小不變K值是由環境資源量確定的,與接種量無關實力提升1.環保工作者對某地區最主要的植食動物某野兔種群的數量進行連續監測,得到下圖所示的數量增長變更(λ)曲線,λ=t年種群數量/(t-1)年種群數量。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在第1年至第3年期間種群呈“J”形增長B.在第4年初至第5年末,種群數量先增加后削減C.第3年末的種群數量與第5年中期的種群數量相等D.野兔的種群數量在第4年末達到最大值答案:B解析: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前一年種群數量的倍數,第1~3年,λ的數值接近1,說明該時間段種群數量基本不變,A項錯誤。在第4年初到第5年末,λ起先時大于1,后來小于1,說明種群數量先增加后削減,B項正確。從第3年末到第5年中期,λ始終大于1,種群數量始終增加,C項錯誤。第5年中期,λ起先小于1,種群數量起先削減,故野兔的種群數量在第5年中期達到最大值,D項錯誤。2.假設在某些條件下,種群的數量變更曲線如下圖中a、b1、b2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若空間足夠,則種群的數量增長如曲線a所示B.當某害蟲的種群數量達到K/2時,進行殺蟲效果最佳C.若曲線b1變成曲線b2,則可說明該種群生存環境變得惡劣D.據曲線b1推想,當種群數量達到K值后種群數量不再發生變更答案:C解析:曲線a為“J”形增長曲線,是在資源無限、空間無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約的志向條件下的動態變更,A項錯誤。K/2時,害蟲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害蟲數量增長最快,此時進行殺蟲不利于防治蟲害,對于害蟲,越早防治越好,B項錯誤。曲線b1所代表種群的K值大于曲線b2所代表種群的K值,若曲線b1變成曲線b2,則可說明種群的生存環境變得惡劣,如天敵侵害或環境驟變等,C項正確。種群數量達到K值后,種群數量會在K值上下波動,并非不再變更,D項錯誤。3.下圖表示環頸雉種群數量增長的“J”形曲線和“S”形曲線。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曲線x的數學模型為Nt=N0λtB.BC段種群增長速率漸漸減小,誕生率小于死亡率C.曲線x和y的差值可表示環境阻力D.若不考慮遷入、遷出,則曲線y表示自然狀態下種群數量的變更趨勢答案:B解析:曲線x為“J”形曲線,其數學模型為Nt=N0λt,其中λ代表該種群數量是前一年種群數量的倍數。BC段種群增長速率漸漸減小,但誕生率大于死亡率。4.下面兩種曲線是同一生物在同樣條件下的培育結果。下列分析錯誤的是()圖1圖2A.圖1、圖2都可以表示該種群在有限環境條件下的增長規律B.圖1中的A點與圖2中的C點對應C.圖1中的B點與圖2中的D點對應D.圖1、圖2中的B、C點都可以表示種群達到了環境容納量答案:D解析:由題圖可知,兩條曲線中的種群個體數量最終都達到相對穩定,所以它們都屬于“S”形增長,環境條件是有限的。圖1中,曲線斜率最大的點即A點的增長速率最大,對應圖2中的C點。圖1中的B點的增長速率為0,對應圖2中的D點。圖1、圖2中表示種群達到了環境容納量的點分別是B點、D點。5.下圖中甲、乙為同一群落中的兩個種群,曲線表示δ(δ=誕生率/死亡率)隨時間的變更。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t1和t4時刻乙種群的種群密度相同B.t2時刻甲、乙種群的自然增長率肯定相同C.t2和t3時刻乙種群的自然增長率肯定相同D.t2~t4時間段,甲種群的種群密度先增大后減小答案:D解析:t1~t4時間段,乙種群的δ大于1,種群數量處于增長過程中,t4時刻種群密度較大;t2時刻甲、乙種群的δ相同,但自然增長率=誕生率-死亡率,故其自然增長率不肯定相同;同理,t2和t3時刻乙種群的自然增長率不肯定相同;t2~t4時間段,甲種群的δ先大于1,后小于1,說明種群密度先增大后減小。6.某種魚遷入一生態系統后,其種群數量的增長速率隨種群數量變更的曲線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OC段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呈“”形;若在C點時種群數量為N,則在A點時種群數量為。A點時該種群的年齡結構可能為。

(2)捕獲該魚的最佳時期為時,緣由是

。(3)在C點后,該魚種群數量變更將呈現狀態,主要緣由是、。

答案:(1)SN/2增長型(2)B點在A點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B點時捕獲該魚并使捕撈后魚種群數量維持在A點時的數量,可獲得較大捕撈量且不影響該魚類資源的再生(3)波動種內競爭加劇捕食者數量增加7.請依據下圖所示的種群增長的坐標曲線,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馬纓丹是一種生活于熱帶地區的有毒植物,為達到欣賞目的,人們把它引種到夏威夷,一段時間后,馬纓丹大量繁殖,對夏威夷的畜牧業造成嚴峻威逼,圖中曲線符合馬纓丹的瘋狂擴散趨勢。

(2)自然界中種群增長曲線表現為圖中的曲線。

(3)若此圖表示藍細菌爆發時某湖泊中藍細菌的增長曲線,當種群數量達到點后,種群的增長速率基本為0。

(4)依據自然界種群增長的特點,人們在進行狩獵或海洋捕撈作業時,應在點后進行,緣由是。

答案:(1)Ⅰ(2)Ⅱ(3)D(4)BB點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解析:(1)馬纓丹引入夏威夷后,環境相宜,缺少天敵,所以會呈現“J”形增長。(2)在自然環境中,資源和空間是有限的,所以種群數量應呈“S”形增長。(3)當達到K值時,種群的增長速率基本為0。(4)為了獲得持續的高產,應在B點之后進行捕撈,并使捕撈后種群數量維持在B點,因為B點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8.探討人員為檢測不同培育條件下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更,設置了A、B、C、D4組試驗(每組接種酵母菌數量一樣),測得種群數量隨時間的變更如下圖所示。各組的培育條件分別為20mL培育液(A組),20mL培育液并在A點后定期補充適量培育液(B組),20mL培育液并僅在A點時補充一次適量培育液(C組),志向條件(D組)。請回答下列問題。(1)試驗A、B、C、D4組酵母菌的種群數量變更曲線分別對應圖中的曲線。種群增長的“J”形曲線和“S”形曲線屬于(填“數學”或“物理”)模型。(2)種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本質是通過自然選擇定向變更種群的。圖中陰影部分依據達爾文的理論可以理解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