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一、選擇題1.洋務運動期間,盛宣懷以官的身份積極爭取官方對企業的優惠政策,他又以商人的眼光和經營手段管理企業,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的。這反映了()A.近代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發展艱難B.官督商辦促進了近代工業的發展C.實業救國思潮推動民族工業發展D.中體西用思想已經發生了新變化2.(2023·啟東期中調研)1881年發行的開平礦務局股票的右側記載:“……直隸爵閣督部堂李,批準設局招商開采煤鐵等礦,札飭籌辦等因,當經本局議定先后招集股銀壹百貳拾萬兩,分作壹萬貳仟股,每股津平寶紋壹百兩,一股至千股,皆可附搭……”由此可知()A.洋務派為軍事工業招股籌款B.清政府放寬了民間設廠的限制C.企業具有一定資本主義性質D.洋務派開始采用官督商辦方式3.(2023·蘇北三市一模)據《南海縣志》記載,珠江三角洲一帶機器繅絲業起步于19世紀70年代,“三四年間,南(海)、順(德)兩邑繼之而起者,多至百數十家。”與此情形直接相關的是()A.廣州被列為通商口岸 B.外國資本輸入的刺激C.清政府鼓勵民間設廠 D.新式企業的引領作用4.(2023·常州一模)下表反映了1895-1910年中國紡紗工業的部分發展狀況。據此推斷()時間廠名創辦人資本關系1897年蘇州蘇綸紗廠陸潤庠(國子監祭酒)蘇州商務局籌款1899年南通大生紗廠張謇(翰林院編修)領用官機,征集商人資本1905年無錫振新紗廠榮宗敬(錢莊主)張石君(洋行買辦)1910年上海公益紗廠祝大椿(怡和買辦)后改制為中英合資A.紗廠的創立得益于民國政府的建立B.創辦者皆為儒學士大夫出身C.紗廠的創立受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D.維新變法運動取得較大成效5.(2023·江蘇百校大聯考二)清政府規定:“上海機器織布局創辦正式投產后,產品如在上海本地零星銷售,應照中西通例,免完稅厘;如由上海逕運內地及分運通商各地,轉入內地,應照洋布花色,均在上海新關完—正稅,概免內地沿途稅厘,以示體恤。”據此可知,上海機器織布局()A.是民族資本主義性質企業 B.采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C.獲得國內經營貿易的特權 D.其設置旨在分洋商之利6.(2023·無錫期中調研)有人認為近代當農村衰蔽時,又因外來商品在港口及沿海城鎮發展了城市經濟,而新興城鎮是外聯的,與腹地農村脫節,原本完整的本土市場網絡竟為之碎裂。據此推斷,近代外國經濟的入侵()A.促成了資本主義的萌芽B.破壞了自然經濟的秩序C.誘導了官僚資本的產生D.阻斷了民族工業的發展7.1896年,清政府下令:“多以廣開礦產為方今濟急要圖,當通諭各省將軍督撫,體察各省情形,酌度辦法具奏。”對這一諭令理解不準確的是()A.客觀上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B.其目的是擴大稅源,緩解財政危機C.表明清政府堅持重農抑商政策D.為緩解統治危機,被迫作出政策調整8.(2023·無錫一模)下面是1872-1910年中國民族資本投資廠礦統計示意圖。它反映了()A.資產階級革命高漲推動了民營工業快速發展B.資產階級政治改良引發商人投資工商業熱潮C.列強暫時放緩經濟侵略利于民營工業大發展D.清政府的政策對民營工業的發展放松了限制9.(2023·全國Ⅱ卷·28)1894—1914年,外國在華企業投資總額有所增加,各行業所占比例如下圖所示。據下圖可知,當時()貿易業運輸業制造業金融業外國在華企業投資總額中各行業所占比例A.運輸業成為列強擴大權益的重要途徑B.中國的對外貿易已由逆差轉向了順差C.國際資本壟斷日益趨于和緩D.民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高10.19世紀六七十年代,外國人將自己的名字租借給中國人經辦新式企業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較為盛行。這一做法()A.導致民間設廠高潮局面的出現B.有利于中國新的社會階層發展C.加劇了外國資本對中國的輸入D.扭轉了中國對外貿易入超局面11.開平煤礦正式投產時,土煤在國內從一個通商口岸裝船到另一個通商口岸卸貨,須繳納出口稅和復進口稅,每噸稅金達1兩以上,比洋煤進口稅多20余倍。李鴻章奏準開平所產之煤出口稅每噸減為1錢。這一舉措()A.增強了洋務派興辦礦業的信心B.加強了對開平煤礦的管理C.擺脫了列強對煤礦業的控制D.保證了煤礦業穩健發展12.(2023·哈爾濱聯考)1845年到1846年,英國向中國輸出的工業產品,與中國運往英國的茶相比,損失高達35%—40%,有些制造業者已經放棄了對華貿易。中國不需要英國的工業產品,英國卻需要中國的茶并靠它獲利。材料可用來說明中國()A.茶葉逆轉了外貿逆差 B.擁有完全關稅自主權C.經濟形態具有排外性 D.自然經濟尚未受沖擊二、非選擇題13.(2023·南京、鹽城一模)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動。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鴉片戰爭爆發以后,中國被迫打開國門,啟動了工業化步伐,近代中國從封閉經濟向開放經濟、從自然經濟向半殖民地經濟轉換,然而農業一直是國家的主要經濟命脈。……1884年,投資于輕工業的資本比重為工業總投資的42%,到1933年上升到72.7%;相比之下,投資于重工業的資本則呈現大幅度下降的趨勢。……70%以上的工業集中于占國土面積不到12%的東部沿海狹長地帶,而沿海工業的絕大部分又聚集于上海、天津、青島、廣州和遼寧中南部以及江蘇南部的少數城市;廣大內陸地區雖然資源豐富,但工業產值不到10%。——摘編自鄒曉娟《近代中國產業結構變動的回眸與反思》材料二1842年以后,中外貿易不斷擴大,鴉片和棉紡織產品為主要進口品,茶葉、絲綢、初級礦產品、手工制品等為中國的主要出口品。中國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很低,生產規模較小,仍處于自然經濟的落后態勢中。隨著中國市場的逐漸開辟,鴉片貿易的比重就逐漸減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則越來越擴大。——摘編自張易《近代中國對外貿易與經濟的發展》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國“工業化步伐”啟動的主要因素,指出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動的基本特征。(8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鴉片戰爭后中國對外貿易的特點,并分析其影響。(5分)(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制約近代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和阻礙對外貿易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因。(2分)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一、選擇題1.洋務運動期間,盛宣懷以官的身份積極爭取官方對企業的優惠政策,他又以商人的眼光和經營手段管理企業,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的。這反映了()A.近代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發展艱難B.官督商辦促進了近代工業的發展C.實業救國思潮推動民族工業發展D.中體西用思想已經發生了新變化B[根據材料“盛宣懷以官的身份積極爭取官方對企業的優惠政策,他又以商人的眼光和經營手段管理企業,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的”可知,盛宣懷借助官的身份爭取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同時以商人的經營手段管理企業,這種官商結合的做法在當時有利于企業的發展,故選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盛宣懷積極投身洋務運動,創辦洋務企業,不屬于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排除A項;實業救國思潮盛行于甲午中日戰爭后,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盛宣懷發展企業的做法,未涉及中體西用思想,排除D項。]2.(2023·啟東期中調研)1881年發行的開平礦務局股票的右側記載:“……直隸爵閣督部堂李,批準設局招商開采煤鐵等礦,札飭籌辦等因,當經本局議定先后招集股銀壹百貳拾萬兩,分作壹萬貳仟股,每股津平寶紋壹百兩,一股至千股,皆可附搭……”由此可知()A.洋務派為軍事工業招股籌款B.清政府放寬了民間設廠的限制C.企業具有一定資本主義性質D.洋務派開始采用官督商辦方式C[材料中作為洋務運動的民用企業“招集股銀”體現了帶有近代股份公司的特點,故選C項;該企業為民用企業,排除A項;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是在甲午戰爭后,排除B項;民用企業是采用官督商辦方式,但是材料中只是體現民間資本入股,排除D項。]3.(2023·蘇北三市一模)據《南海縣志》記載,珠江三角洲一帶機器繅絲業起步于19世紀70年代,“三四年間,南(海)、順(德)兩邑繼之而起者,多至百數十家。”與此情形直接相關的是()A.廣州被列為通商口岸 B.外國資本輸入的刺激C.清政府鼓勵民間設廠 D.新式企業的引領作用D[由題干中的關鍵信息“19世紀70年代”“珠江三角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在東南沿海地區民族資本主義企業興起,帶動了周邊地區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三四年間……兩邑繼之而起者,多至百數十家”,這一現象的出現凸顯出新式企業的引領作用,D項正確。]4.(2023·常州一模)下表反映了1895-1910年中國紡紗工業的部分發展狀況。據此推斷()時間廠名創辦人資本關系1897年蘇州蘇綸紗廠陸潤庠(國子監祭酒)蘇州商務局籌款1899年南通大生紗廠張謇(翰林院編修)領用官機,征集商人資本1905年無錫振新紗廠榮宗敬(錢莊主)張石君(洋行買辦)1910年上海公益紗廠祝大椿(怡和買辦)后改制為中英合資A.紗廠的創立得益于民國政府的建立B.創辦者皆為儒學士大夫出身C.紗廠的創立受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D.維新變法運動取得較大成效C[從表中可知,1895-1910年中國紡紗工業發展較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正處于列強瓜分中國時機,民族危機空前加深,部分有識之士提出了實業救國的主張,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故本題選C項;民國政府建立于1912年,故A項錯誤;B項太過絕對,排除;維新變法運動時間較短,故D項錯誤。]5.(2023·江蘇百校大聯考二)清政府規定:“上海機器織布局創辦正式投產后,產品如在上海本地零星銷售,應照中西通例,免完稅厘;如由上海逕運內地及分運通商各地,轉入內地,應照洋布花色,均在上海新關完—正稅,概免內地沿途稅厘,以示體恤。”據此可知,上海機器織布局()A.是民族資本主義性質企業 B.采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C.獲得國內經營貿易的特權 D.其設置旨在分洋商之利C[由材料可知,上海機器織布局的產品可免去在當地出售的稅款和運銷內地時沿途的稅款,實際上獲得了國內經營貿易的特權,故選C項;上海機器織布局是洋務運動時期創辦的洋務企業,排除A項;洋務運動時期的企業采用的是封建管理制度,排除B項;洋務企業的創辦旨在自強和求富,排除D項。]6.(2023·無錫期中調研)有人認為近代當農村衰蔽時,又因外來商品在港口及沿海城鎮發展了城市經濟,而新興城鎮是外聯的,與腹地農村脫節,原本完整的本土市場網絡竟為之碎裂。據此推斷,近代外國經濟的入侵()A.促成了資本主義的萌芽B.破壞了自然經濟的秩序C.誘導了官僚資本的產生D.阻斷了民族工業的發展B[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開始逐漸瓦解,與材料中“近代當農村衰蔽時”相符,故選B項;近代外國經濟的入侵摧毀了中國原有的資本主義萌芽,排除A項;材料中未涉及官僚資本的產生,排除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民族工業提供了一些客觀條件,排除D項。]7.1896年,清政府下令:“多以廣開礦產為方今濟急要圖,當通諭各省將軍督撫,體察各省情形,酌度辦法具奏。”對這一諭令理解不準確的是()A.客觀上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B.其目的是擴大稅源,緩解財政危機C.表明清政府堅持重農抑商政策D.為緩解統治危機,被迫作出政策調整C[清政府放寬民間辦廠限制促進了民族工業發展,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甲午戰爭之后,清政府為了解決財政危機,放寬了民間辦廠的限制,故B、D兩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材料中“酌度辦法具奏”正是這一思想的體現,顯然重視商業發展,故C項錯誤,符合題意。]8.(2023·無錫一模)下面是1872-1910年中國民族資本投資廠礦統計示意圖。它反映了()A.資產階級革命高漲推動了民營工業快速發展B.資產階級政治改良引發商人投資工商業熱潮C.列強暫時放緩經濟侵略利于民營工業大發展D.清政府的政策對民營工業的發展放松了限制D[根據圖中1872-1910年,特別是1895年之后,中國民族資本投資廠礦的數量激增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出甲午中日戰爭以后,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促使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D項正確;資產階級革命高漲是在1911年前后,A項錯誤;19世紀末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失敗,對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有限,B項錯誤;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一戰期間列強放松經濟侵略無關,C項錯誤。]9.(2023·全國Ⅱ卷·28)1894—1914年,外國在華企業投資總額有所增加,各行業所占比例如下圖所示。據下圖可知,當時()貿易業運輸業制造業金融業外國在華企業投資總額中各行業所占比例A.運輸業成為列強擴大權益的重要途徑B.中國的對外貿易已由逆差轉向了順差C.國際資本壟斷日益趨于和緩D.民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高A[由材料中信息1894—1914年外國在華企業投資總額有所增加以及運輸業所占比例變化可以得出,運輸業成為列強擴大在華權益的重要途徑,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中國的對外貿易情況,故B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94—1914年國際資本壟斷日益加劇,不是趨于和緩,故C項錯誤;僅由材料無法看出民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故D項錯誤。]10.19世紀六七十年代,外國人將自己的名字租借給中國人經辦新式企業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較為盛行。這一做法()A.導致民間設廠高潮局面的出現B.有利于中國新的社會階層發展C.加劇了外國資本對中國的輸入D.扭轉了中國對外貿易入超局面B[“中國人租借外國人名字”可轉換為“在近代中國,外國列強享有一定特權”,“在通商口岸較為盛行”可轉換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封建勢力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阻礙因素”,外國人將自己的名字租借給中國人經辦企業,有利于保護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進而有利于新生民族資產階級隊伍的壯大,故選B項。]11.開平煤礦正式投產時,土煤在國內從一個通商口岸裝船到另一個通商口岸卸貨,須繳納出口稅和復進口稅,每噸稅金達1兩以上,比洋煤進口稅多20余倍。李鴻章奏準開平所產之煤出口稅每噸減為1錢。這一舉措()A.增強了洋務派興辦礦業的信心B.加強了對開平煤礦的管理C.擺脫了列強對煤礦業的控制D.保證了煤礦業穩健發展A[根據題干信息可知,原來的土煤“每噸稅金達1兩以上,比洋煤進口稅多20余倍”,李鴻章“奏準開平所產之煤出口稅每噸減為1錢”,這樣減輕了稅收對開平煤礦的壓力,增強了洋務派興辦礦業的信心,故A項正確;題干僅僅說明政府降低稅率,故B項錯誤;此舉沒有擺脫列強對煤礦業的控制,故C項錯誤;降低稅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煤礦業的發展,但洋務企業本身存在著很多弊端,不可能實現煤礦業穩健發展,故D項錯誤。]12.(2023·哈爾濱聯考)1845年到1846年,英國向中國輸出的工業產品,與中國運往英國的茶相比,損失高達35%—40%,有些制造業者已經放棄了對華貿易。中國不需要英國的工業產品,英國卻需要中國的茶并靠它獲利。材料可用來說明中國()A.茶葉逆轉了外貿逆差 B.擁有完全關稅自主權C.經濟形態具有排外性 D.自然經濟尚未受沖擊C[根據材料“英國向中國輸出的工業產品,與中國運往英國的茶相比,損失高達35%—40%”“中國不需要英國的工業產品”可知在中英對外貿易中,英國處于明顯的劣勢,主要是因為中國自然經濟自給自足的特點對英國工業品具有天然的排外性,故選C項;材料只是反映了茶葉在對外貿易中比較受歡迎,并不能反映扭轉了外貿逆差,且此時中國對外貿易還處于貿易順差階段,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42年《南京條約》中的協定關稅,使中國失去了關稅自主權,且材料沒有涉及關稅的信息,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中國自然經濟已經開始解體,材料中中國茶葉的大量出口,農產品商品化加速,也表明自然經濟受到沖擊,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13.(2023·南京、鹽城一模)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動。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鴉片戰爭爆發以后,中國被迫打開國門,啟動了工業化步伐,近代中國從封閉經濟向開放經濟、從自然經濟向半殖民地經濟轉換,然而農業一直是國家的主要經濟命脈。……1884年,投資于輕工業的資本比重為工業總投資的42%,到1933年上升到72.7%;相比之下,投資于重工業的資本則呈現大幅度下降的趨勢。……70%以上的工業集中于占國土面積不到12%的東部沿海狹長地帶,而沿海工業的絕大部分又聚集于上海、天津、青島、廣州和遼寧中南部以及江蘇南部的少數城市;廣大內陸地區雖然資源豐富,但工業產值不到10%。——摘編自鄒曉娟《近代中國產業結構變動的回眸與反思》材料二1842年以后,中外貿易不斷擴大,鴉片和棉紡織產品為主要進口品,茶葉、絲綢、初級礦產品、手工制品等為中國的主要出口品。中國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很低,生產規模較小,仍處于自然經濟的落后態勢中。隨著中國市場的逐漸開辟,鴉片貿易的比重就逐漸減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則越來越擴大。——摘編自張易《近代中國對外貿易與經濟的發展》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國“工業化步伐”啟動的主要因素,指出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動的基本特征。(8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鴉片戰爭后中國對外貿易的特點,并分析其影響。(5分)(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制約近代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和阻礙對外貿易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因。(2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詐騙對公賬戶管理辦法
- 廣電行業統計管理辦法
- 福建建設動態管理辦法
- 肥胖課件下載
- 高二數學導數數學試卷
- 分班考數學試卷
- 二中廣雅初三數學試卷
- 二數下數學試卷
- 廣安市2024年二診數學試卷
- 2025年04月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衛生健康系統招引高層次緊缺人才27人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廣州市藝術中學招聘教師考試真題2024
- 期末作文預測外研版七年級英語下冊
- 2025-2030中國功率半導體器件市場格局與投資方向報告
- 統編版五年級升六年級語文暑期銜接《課外閱讀》專項測試卷及答案
- 2025年 煙草陜西公司招聘考試筆試試題附答案
- 小小理財家課件
- DB43-T 2622-2023 醫療導管標識管理規范
- 2025年老年教育課程設置:藝術修養與審美教學探索報告
- 譯林版一年級下冊全冊英語知識點梳理
- 護理事業十五五發展規劃(2026-2030)
- 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英語全冊教案(8個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