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草書欣賞_第1頁
淺談草書欣賞_第2頁
淺談草書欣賞_第3頁
淺談草書欣賞_第4頁
淺談草書欣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談草書欣賞草書,是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書體。《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于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現于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張旭《肚痛》等帖和懷素《自敘帖》,都是現存的珍品。宋代黃山谷的《李白憶舊游詩》堪稱狂草的佳作。行草有“草行”之說,書體中帶有許多楷法,即近于草書的行書。筆法比較流動,清朝劉熙載《書概》云:行書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似真書而縱于真,“草行”近于草書而斂于草。唐朝張懷瓘《書議》云: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故有此別論。破草是現代書家中最常見的,它的特點是點劃結體,使轉和用筆,多為從古到今各書家中的結體演變成自己風格,王羲之書體中學一些,王鐸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孫過庭等等歷代名家中取其長處,集自己之品貌,任意發揮,灑脫自如,這種寫法和今草相似。

明朝宋嗇《書法論貫》提出事藝書法,須明確“十二門”要點,即:一、澄神,二、執筆,三、用腕,四、正鋒,五、臨摹,六、結構,七、方圓,八、疏密,九、遲速,十、純熟,十一、氣韻,十二、統論。俱采前人之精論,集以供學書者參悟。

(一)草書特點及欣賞步驟

草書藝術的欣賞,是一種高尚的藝術享受。要想欣賞好草書藝術,先須了解草書的特點,草書藝術的美在哪里。有人說草書藝術的美體現在兩個方面:即表層的外形美和深層的蘊涵美。也有人將草書藝術的美概以十點:曰點劃飛動,曰筆情墨趣,曰結體多變,曰章法生動,曰線條優美,曰血脈連通,曰氣韻天成,曰轉化跌宕,曰氣勢磅礴,曰奇逸瀟灑。總之,草書藝術之美宛若無言而有詩篇之意蘊,無動而有舞蹈之神形,無色而有繪畫的斑斕,無聲而有音樂的旋律。

《全唐詩》中沒有吟詠楷書之作,而竟有五十七首詩篇美贊草書。在中國的書法史上,僅有“草圣”而無“篆圣”、“隸圣”。

在現代書法展覽中,草書(或行草)作品往往有相當大的比例。這些啟示似在告訴我們草書的成熟地位和淋漓酣暢的藝術表現力。

草書藝術的審美,包含欣賞與剖析兩層意思,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其區別在于欣賞以直覺感受為主,而剖析帶有理性分析的過程;不過欣賞總要加以剖析,而剖析又含有欣賞的成份。“觀書如覽勝”,草書藝術的妙趣未必能一目了然,歷險至深者始見奇觀。

草書藝術之奇偉瑰麗,不在其表而在精神,需要心領神會,方入妙境。一般說來,我們對一幅草書(行書)藝術作品的欣賞過程是這樣的:最先“宏觀”,欣賞全幅的整體氣勢,領略總的印象;然后“中觀”,推敲全幅的結構美、章法美;最后“微觀”,品味全幅用筆美、點劃美、意境美。自遠而近,由快漸慢,三者相輔相成,不宜或闕。

(二)草書欣賞標準

欣賞草書(行書)藝術作品的標準,可以說并無定式。

對于同樣一幅草書藝術作品,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養,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標準;同樣的人因早年、中年、晚年的差別,其標準也可以變異。盡管如此,前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把欣賞書法標準多有概括。有人歸納為四條:曰氣韻,曰選材,曰墨色,曰裝背。也有人歸納為六條:曰形體,曰魄力,曰意態,曰流派,曰才學,曰氣象。

我以為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為草書(行書)藝術的欣賞標準:

1.線條美。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線條,尤其是草書的線條,更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不僅有形狀上的區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澀、潤燥、扁圓、質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異。草書藝術線條的千奇百怪、變化莫測,最能表現出一個草書家微妙的內心感受。那么,究竟什么樣的線條才明快愉人,給人以美感呢?

線條的力感

凡給人以美感的線條都是有力度、并富有立體感的線條。力感在傳統書學中又稱“筆力”。

古今研習草書者反復強調正確“運筆”,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使書法線條顯示有力,富于彈性(內有勁力的表現)。書法的線條應象“鐘表中常運的發條”,而不可似“湯鍋里煮爛的面條”,這個比喻“力的藝術”;告訴我們書法是線條的力感,是草書藝術的生命。

宋代米芾曾說:“得筆(指中鋒用筆的效果)則雖細如髭發亦圓(指有立體感、力感);不得筆,則雖粗如椽亦扁”。可見線條的美不在于粗細而在“圓”。“圓”則“粗而不重,細不為輕”,勁健而有活力;“扁”則呆板僵滯,不給人以美感。

線條的情感

“書者,抒也”。中國書法的點、劃、線充滿著活力,韻律和節奏,顯現動人的表情美。所謂表情美,是書家和欣賞者雙方在書法藝術上共同配合的視覺審美經驗。一幅成功的草書作品,是作者凝神結思,蓄情而發,一瀉而出的情感流露。“以情感人,用情作書”,是書法成功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例如宋人陳鐸曾詳細剖析過唐顏真卿《祭侄季明文稿》書寫過程中的感情變化,認為前十二行“甚遒婉”,后六行“殊郁怒真屋漏痕跡矣”,至末五行“沉痛切骨,天真爛漫,使人動心駭目,有不可形容之妙,與《禊敘稿》(指晉王羲之“蘭亭序”)哀樂雖異,其致一也”。情緒的變化導致了運筆節奏的跌宕起伏,書者通過筆墨書法將真情實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線條的節奏感

一般地說,能使整幅作品形成一種鮮明的美的意境,是書法家在藝術上達到高度成熟的標志。試舉蘇東坡《黃州寒食詩帖》為例,全帖自首至尾,書家隨著感情的起伏波動,書寫的氣勢愈來愈盛,字亦越來越大。書作由平穩漸趨躍宕,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在疏密對比上書者也新意萌生:一般常規是筆畫少則字宜粗壯,給人以緊密感;筆畫多則字宜纖細,給人以疏松感。蘇東坡別出心意,反之而行。寫到“哭途窮,死灰吹不起”最后八字時,書家感情到了一任自然,無法控制的程度:字寫得既重且大,形成內斂外張、動蕩不安的氣勢。書者這時把郁積于心中的苦悶、憤懣之情一并宣泄出來,盡付于筆墨之中。

我們說一幅草書藝術若能動人以美,就要求書家把熾烈真實的感情活動滲透到他創作的藝術形像之中。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帖》所以頗為后人推崇,是因為它真實地映照了那一時代的書風和書家尚意寫情的美的意境。

(三)字與人、書品與人品

草書藝術最能表現“書如其人”。

劉熙載的《藝概》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書如其人”,道出了書法藝術創作的個性特徵。書家的思想性格,表現為作品的創作個性,又常稱為“書法風格”。為什么會“書如其人”呢?首先,草書作品風格的形成與書家的思想性格有密切聯系,因為其思想性格對形成他獨特的審美情趣、表現手法、藝術語言有著重要的決定作用。其次,草書作品風格的形成與書家的生活閱歷緊密相關。再三,作為表情藝術的草書,書家的思想感情亦是作品風格形成的另一因素。作品能顯現書者的修養、才干、性格、愛好。

情性不同造成書法形質的不同:拘謹穩熟寫字亦拘謹而乏新奇;縱逸豪爽寫字常剽勇而超越常則;捷思敏行往往寫字快速然底蘊歉深;老成持重則字顯羞怯而乏飛動之態;簡峻之人,寫字挺倔而不遒勁;縝密之人,字跡不能超逸;溫潤過于妍媚;雄偉缺少媚動;流麗多偏浮華;婉暢常欠端厚。對書家思想性情的了解,有助于在更高層次上欣賞作品的個性美、人格美,更深一步地領略作品的意境美。顏真卿的《劉中使帖》的內容是說書者得悉兩處軍事勝利,感到非常欣慰。全帖筆畫縱橫奔放,蒼勁矯健,有龍騰虎躍之勢。前段最后一“耳”字獨占一行,末畫的一豎以渴筆貫穿全行,不禁令人想起杜甫在聽說收復河南河北的著名詩句。

元書法家鮮于樞說:看了帖中的運筆點畫,“如見其人,端有聞捷慨然效忠之態”,此帖和《祭侄稿》一樣都是“英風烈氣,見于筆端”。

書法因人而貴,因人而傳,歷史上正面例子很多。晉王獻之身上有乃父羲之“骨鯁”遺傳,拒為丞相謝安新建的太極殿題榜,被傳為佳話。唐虞世南供職朝廷,曾諫勸唐太宗“二勿、二不”,太宗稱虞有五絕:“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學,四曰文詞,五曰書翰”。后人評論他的書法氣秀色潤,意和筆調,柔而不瀆,如其為人。岳飛雄健酣暢的草書《諸葛亮出師表》鮮明地體現了他精忠報國、收復山河、橫掃千軍的報負與豪情。

書以人貴,也可以從反面事例得到印證。宋代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的蔡原是蔡京。

蔡京寫得一手姿媚的字,卻因是大奸臣,后人恥其為人,而以蔡襄取而代之。明末張瑞圖的草書獨具魅力,惜其品行可鄙,為后世所不齒。近人汪精衛字跡秀麗,孫中山的遺囑即由汪楷書記錄,但后來失節,人們看到其墨跡就對其投敵獻媚而惡心。書法與人品緊密相關,此提醒、勉勵治書藝者宜不斷凈化心靈、砥礪情操,把自己塑造成品德高尚的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