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金屬螯合層析介質征求意見稿_第1頁
GB-T金屬螯合層析介質征求意見稿_第2頁
GB-T金屬螯合層析介質征求意見稿_第3頁
GB-T金屬螯合層析介質征求意見稿_第4頁
GB-T金屬螯合層析介質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7.080

A20/3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G╳B/╳T╳╳-╳201╳

金屬螯合層析介質

Metalchelatingchromatographicmedium

(征求意見稿)

(草案)

200×-××-××發布200×-××-××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1

2

金屬螯合親和層析介質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金屬螯合層析介質的技術要求、檢測方法、檢驗規則、標志、包裝、運輸

和貯存。

本標準適用于骨架為瓊脂糖微球的金屬螯合層析介質的生產與檢測。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

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3術語與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金屬螯合層析介質metalchelatingchromatographicmedium

將亞氨基二乙酸(IDA)或者次氮基三乙酸(NTA)鍵合在高流速瓊脂糖微球上,再螯

合金屬離子Ni2+(或其它金屬離子)而形成的一類層析介質。

4技術要求

4.1外觀

在光學顯微鏡下球形飽滿,表面光滑,透明性良好。

4.2理化性質

金屬螯合親和層析介質的理化性質應符合表1中的規定。

表1金屬螯合層析介質的主要性能參數

檢測項目技術指標

3

粒度范圍/(45.00μm~165μm)

%≥90

平均粒徑(μm)99.00±11.00

IDA(μmolNi2+/mL)≥36

配基密度

NTA(μmolNi2+/mL)≥15.00

IDA(mgHis-taggedLDH/mL)≥40.00

動態載量

NTA(mgHis-taggedLDH/mL)≥40.00

在0.1Mpa壓力下可達最高流速*(cm/h)≥270

微生物污染(菌落數/mL懸浮液)<100

pH3≤0.16

IDA

化學穩定pH13≤0.16

脫落物(羥甲基糠醛)測定,%

性pH3≤0.25

NTA

pH13≤0.25

*:層析柱Φ1.60cm×20.00cm(介質床層高度10.00cm),溫度22℃(±3℃),溶液為H2O的

條件下測定。

5試驗方法

本方法中所用的水,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時,應符合GB/T6682中二級水的規格,所用試

劑,在未注明其他規格時,均指分析純(AR)。

5.1外觀

5.1.1儀器

5.1.1.1光學顯微鏡。

5.1.1.2真空泵:極限真空0.1MPa。

5.1.2測定步驟

5.1.2.1樣品處理

用量筒量取5mL金屬螯合層析介質,置于50mL砂芯漏斗中。用去三級水清洗5次每次2

min,抽干5min。將洗凈的介質置于燒杯中,介質上應有2cm的三級水。混勻后得到金屬螯

合層析介質與水的混合體系。

5.1.2.2樣品觀測前處理

4

用塑料吸管吸取1mL金屬螯合層析介質與水的混合體系置于載玻片上,調整顯微鏡放

大倍數。以視野里80%以上面積均為微球為標準,用塑料吸管增減載玻片上的微球,最后用

蓋玻片壓上。

5.1..3樣品觀測

調節光學顯微鏡焦距,使視野中的影像清晰。拍攝瓊脂糖白球照片并保存。

5.2粒徑及其分布

5.2.1儀器

5.2.2.1激光粒度儀。

5.2.2.2塑料吸管。

5.2.2.3玻璃濾瓶。

5.2.2.4砂芯漏斗(G3)。

5.2.2.5真空泵:極限真空0.10MPa

5.2.2測定步驟

5.2.2.1樣品處理

方法同5.1.3.1。

5.2.2.2樣品檢測

設置測量顆粒類型為通用型,分散劑類型為水,分析模式為單峰模式,添加樣品進行測

定。

5.2.4結果表示

通過激光粒度儀的檢測結果包括平均粒徑值及其分布圖,根據粒徑分布(如圖1中表格)

按公式(1)計算45-165μm粒徑范圍內微球數量所占百分比。

……(1)

式中:

W粒徑——45-165μm粒徑范圍內微球數量所占百分比(%);

W1,W2,……Wx——符合45-165μm范圍的各粒徑范圍百分比,例如圖2中

45.709μm-52.481μm的球所占百分比為3.08%。

5

圖2金屬螯合層析介質粒徑分布圖

平均粒徑的計算方法:

其中dBk為單個介質的粒徑,為所統計的一定數量乳液滴的平均值,N為所

統計的乳液滴的數目。

5.2.5允許差

同一試樣三次測定結果之差,應不超過平均值的5%。

5.3配基密度(金屬離子(Ni2+)密度)測定

5.3.1儀器

5.3.2.5層析柱:Φ1.00cm×20.00cm。

5.3.2.6滴定管。

5.3.2溶液配制

5.3.3.1氨-氯化銨緩沖液甲,pH10

將氯化銨68.00g溶于蒸餾水300mL,加濃氨水570mL,用蒸餾水稀釋至1000mL。

5.3.3.2氨-氯化銨緩沖液乙,pH10

稱取氯化銨5.40g,加水50mL溶解后,加35mL濃氨水,最后用定容至100mL。

5.3.3.35g/L鉻黑T指示液

0.50g鉻黑T加鹽酸羥胺4.00g溶于100mL乙醇中。

5.3.3.4紫脲酸胺指示劑

稱取紫脲酸胺1.00g,加氯化鈉100.00g于研缽內研成粉狀,裝入棕色干凈的廣口瓶

6

中備用。

5.3.3.5EDTA標準溶液(CEDTA=0.l0mol/L)

5.3.3.5.1配制

稱取40.00g乙二胺四乙酸二鈉,加熱溶于1000mL水中,冷卻,搖勻。

5.3.3.5.2標定

稱取0.25g于800℃灼燒至恒重的基準氧化鋅,稱準至0.0001g。用少量水濕潤,加

5mL20%的鹽酸溶液使樣品溶解,加10mL水,用10%氨水溶液中和至pH7~8,加10mL

氨-氯化銨緩沖液甲(pH=10)及5滴5g/L鉻黑T指示液,用配制好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溶液

滴定至溶液由紫色變為純藍色。同時作空白試驗。

5.3.3.5.3計算

根據公式(1)計算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標準溶液濃度:

m

C=

EDTEV-V′

(12)0.08138……(1)

式中:

C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標準溶液之物質的量的濃度(mol/L);

m——氧化鋅之質量(g);

V1——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溶液之用量(mL);

V2——空白試驗用乙二胺四酸二鈉之用量(mL);

0.08138——與1.00mL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標準溶液(CEDTA=1.000mol/L)相當的以克為

單位表示的氧化鋅的質量。

5.3.4測定步驟

5.3.4.1樣品處理

用量筒量取5mL金屬螯合層析介質,置于50mL砂芯漏斗中。用三級水清

洗5次每次2min,再用0.1mol/LEDTA溶液清洗5次每次5min將介質上螯合

的金屬離子清洗凈,最后用三級水清洗5次每次2min,抽干5min。

5.3.4.2裝柱

稱取2.00g抽干的偶聯IDA(或NTA)配基的瓊脂糖微球(螯合金屬離子前),將其與水的

混合漿液倒入層析柱中,堵住柱子出口,靜置,待柱床層穩定。柱子上端充滿水,放入上篩

板。打開柱子入口,連續向柱中通入三級水(10個柱體積),保持床層穩定。

7

5.3.4.2樣品檢測

準確量取50mL標定的0.05mol/L的Ni(NO3)2·6H2O溶液,勻速通過柱內,立即收集

流出液;用去離子水洗滌珠體表面未被吸附的Ni2+離子,同時收集流出液,同上步收集的流

出液混合。

5.3.4.3滴定

反應后的Ni(NO3)2溶液用氨水調節pH值至7~8,加入50mL氨-氯化銨緩沖液乙,0.25g

紫脲酸胺指示劑,用0.1mol/L的EDTA標準溶液進行滴定至溶液由黃色變為紫色為終點。

記錄所消耗的EDTA標準溶液的體積,進行計算。

5.3.4.4計算

根據公式(2)計算濕膠Ni2+的螯合量:

′-

2+CEDTA(VEDTA,0VEDTA,1)

CN=′1000……(2)

W′1.42

式中,

2+2+

CN——濕膠Ni的螯合量(μmol/ml);

CEDTA——EDTA標準溶液的濃度(mol/L);

VEDTA,0——反應前的Ni(NO3)2溶液消耗EDTA標準溶液的體積(mL)升;

VEDTA,1——反應后收集到的Ni(NO3)2溶液消耗EDTA標準溶液的體積(mL);

W——稱量的樣品質量(g);

1.42——1g濕膠的體積為1.42mL。

5.3.5允許差

同一試樣三次測定結果之差,應不超過平均值的5%。

5.4動態載量

5.4.2儀器

5.4.2.1中低壓蛋白層析系統。

5.4.2.2紫外分光光度計。

5.4.2.3pH計。

5.4.2.4層析柱:Φ1.00cm×20.00cm

5.4.2.5過濾裝置。

8

5.4.2.6微濾膜:0.45μm。

5.4.2.7真空泵:極限真空0.10MPa。

5.4.3溶液配制

5.4.3.1BufferA:20mMPB+0.1MNaCl+50mM咪唑,pH7.4

準確稱取5.80gNa2HPO4·12H2O、0.59gNaH2PO4·2H2O、5.84gNaCl和3.40g咪唑,

用去離子水溶解定容至1000mL,用1MNaOH或1MHCl調節pH至7.4,過濾(膜孔徑

0.45μm)。

5.4.3.2BufferB:20mMPB+0.1MNaCl+0.5M咪唑,pH7.4

準確稱取2.90gNa2HPO4·12H2O、0.29gNaH2PO4·2H2O、2.92gNaCl和17.02g咪唑,

用去離子水溶解定容至500mL,用1MNaOH或1MHCl調節pH至7.4,過濾(膜孔徑0.45

μm)。

5.4.3.3His-taggedLDH溶液

準確稱取300mgHis-taggedLDH凍干粉(用純水透析后凍干),溶解于100mLBufferA

中,濃度為3mg/ml,過濾(膜孔徑0.45μm)。

5.4.4測定步驟

5.4.4.1樣品處理

方法同本標準5.1.3.1。

5.4.3.3裝柱

將介質與水的混合漿液倒入層析柱中,堵住柱子出口,靜置,待柱床層穩定(Φ1.60

cm×5.00cm),柱子上端充滿水。打開柱子入口,連續向柱中通入三級水(10個柱體積),

保持床層穩定。

5.4.3.4動態載量測定

將層析柱連在層析系統中,對載量測定過程進行監控。用BufferA以1mL/min流速平

衡層析柱10個柱體積(CV),以預純化的His-taggedLDH溶液(蛋白濃度3.0mg/ml)上樣,

流速2mL/min,待紫外信號達到原料紫外吸收值的50%后停止上樣,再用BufferA淋洗至

基線,再用BufferB洗脫,收集洗脫峰。用純水沖洗徹底置換出BufferB,然后用20%乙醇

溶液沖洗,保存層析介質。

9

圖3金屬螯合層析介質載量測定層析譜圖

5.4.5結果計算

以柱出口蛋白濃度C與入口蛋白濃度C0之比值C/C0與流出液體積作圖,即介質的穿透

曲線。以柱出口蛋白濃度C達到入口蛋白濃度C0的50%時,介質的吸附容量為介質的動態

載量,根據公式(3)計算:

…………(3)

式中:

Q50%——介質的動態載量(mg/mL);

C0——蛋白起始濃度(mg/mL);

V1——柱出口蛋白濃度C達到入口蛋白濃度C0的10%時流出液體積(mL);

V0——管路的死體積(mL);

Vgel——介質體積(mL)。

5.4.6允許差

同一試樣三次測定結果之差,應不超過平均值的10%。

5.5耐受壓力強度測試

5.5.2儀器

5.5.2.1中低壓層析系統。

5.5.2.2玻璃層析柱:Φ1.60cm×20.00cm。

5.5.2.3玻璃濾瓶。

10

5.5.2.4砂芯漏斗(G3)。

5.5.2.5真空泵:極限真空0.10MPa。

5.5.3測定步驟

5.5.3.1樣品處理

方法同5.1.3.1。

5.5.3.2樣品裝柱

將介質與水的混合漿液倒入層析柱中,堵住柱子出口,靜置,待柱床層穩定(Φ1.60

cm×10.00cm),柱子上端充滿水。打開柱子入口,向柱中通入一定體積去離子水(10個柱

體積左右),保持床層穩定。

5.5.3.3樣品測定

將層析柱連入中低壓層析系統。測定時,從零開始設定一定流速Vx(mL/min),保持

該流速5min后,記錄此時柱壓Px(MPa)。繼續增加流速,并測定相應流速下的柱壓。直到

壓力達到0.10Mpa為止。

5.5.4結果表示

按公式(4)計算線速度。以線速度與壓力之間的關系作圖,由圖讀取最大流速(如圖

3)。

…………(4)

式中:

V——線速度(cm/h);

Vx——流速(mL/min);

S——層析柱截面積(cm2)。

11

圖4金屬鰲合層析介質壓力-流速曲線

5.5.5允許差

同一試樣三次測定結果之差,應不超過平均值的10%。

5.6微生物污染

5.6.3測定步驟

5.6.3.1樣品前處理

在空培養皿底部標記樣品名稱。按照(GBT5475-2013離子交換樹脂取樣方法)直接

從產品中抽取5mL樣品,置于50mL砂芯漏斗中抽干5min。取1mL抽干介質,加入1mL

三級水,采用旋渦混合器混勻樣品。將含有30mL胰蛋白胨大豆瓊脂培養基的錐形瓶進行高

溫滅菌(121°C,20min),待培養基冷卻到40°C時,用微量移液器吸取1mL混勻后的樣

品加入到該錐形瓶中,緩緩混合,把混合物倒入培養皿中,蓋好上蓋。

5.6.3.2凝固混合物

在室溫下使混合物凝固。

5.6.3.3孵育

把培養皿置于恒溫箱中孵育。在孵育期間培養皿需要倒置,在35℃中放置5天。

12

5.6.4結果表示

孵育期后檢查培養皿。計數菌落形成單位數(CFU),估計每毫升樣品中微生物的數量。

5.6.5允許差

同一試樣三次測定結果之差,應不超過5。

5化學穩定性

5.7.1試劑與材料

5.7.1.9標準物質:羥甲基糠醛純度≥99%。

5.7.1.10標準儲備溶液:準確稱取適量的羥甲基糠醛標準物質于100mL容量瓶,用10mL

甲醇溶解,定容,配成0.20mg/mL的標準儲備液。此溶液可在溫度低于4℃冰箱中冷藏保存

兩個月。

5.7.1.11標準工作溶液:分別吸取適量的羥甲基糠醛標準儲備溶液至100mL容量瓶中,用

10%甲醇溶液稀釋至刻度,配成0.01μg/mL,0.03μg/mL,0.05μg/mL,0.08μg/mL,0.10μg/mL,

0.20μg/mL,1.0μg/mL,2.0μg/mL,4.0μg/mL,6.0μg/mL,10μg/mL標準工作溶液。當天新

鮮配制。

5.7.2儀器

5.7.2.1帶蓋玻璃試管。

5.7.2.2玻璃濾瓶。

5.7.2.3砂芯漏斗(G3)。

5.7.2.4真空泵:極限真空0.10MPa。

5.7.2.5旋轉蒸發儀。

5.7.2.6高效液相色譜儀:配有紫外檢測器。

5.7.2.7注射器:10mL。

5.7.2.8過濾膜:0.45μm。

5.7.3測定步驟

5.7.3.1樣品處理

13

方法同5.1.3.1。

5.7.3.2將樣品置于不同pH溶液中培養

取若干份1.00g抽干白球置于帶蓋玻璃試管內。將上述pH3-13的溶液各10mL分別置

于各試管內,平行實驗三次。樣品管在40°C條件下培養7天。7天后,上層清液被轉移到

干凈的試管內。

5.7.3.3上機前樣品處理

上層清液經旋轉蒸發(60℃,50轉/分),定容至2mL,加入等體積12M鹽酸,100℃

水解1h。定容至5mL。另取1.00g抽干白球,加入4mL6M鹽酸,100℃水解1h。定容至

5mL。用0.45μm的濾膜過濾,濾液用于液相色譜儀紫外檢測器測定。

5.7.3.4色譜測定

1)液相色譜條件

a)色譜柱:DiamonsilC185μm,250mm×4.6mm(i.d.)或相當者;

b)流動相:甲醇+水(10+90);

c)流速:1.0mL/min;

d)檢測波長:285nm;

e)柱溫:30℃;

f)進樣量:10μL。

2)液相色譜測定

首先測定標準工作溶液在上述色譜條件下的峰面積,以峰面積對相應濃度繪制標準工作

曲線,然后測定未知樣品,用標準工作曲線對樣品進行定量。樣品溶液中羥甲基糠醛的響應

值應在儀器的線性范圍a內。在上述色譜條件下,羥甲基糠醛的參考保留時間為9.79-10.40min

范圍內,保留時間隨樣品濃度變化而變化濃度越低保留時間越小。羥甲基糠醛標準物質色譜

圖和含有羥甲基糠醛的樣品色譜圖參加圖。

a

14

b

圖5羥甲基糠醛標準物質色譜圖(其中a為濃度0.01mg/L,b為濃度10mg/L)

圖6含有羥甲基糠醛的樣品色譜圖

3)空白試驗

除不加樣品試液外,均按上述步驟進行。

5.7.4結果

上清液中的羥甲基糠醛的含量按下式計算獲得,計算結果應扣除空白值。

…………(6)

式中:

X——不同pH試樣中羥甲基糠醛的含量(mg/L);

c——從工作曲線求得的試樣溶液中羥甲基糠醛的含量(mg/L);

V——試樣最終的定容體積(m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