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比熱容》專題訓(xùn)練(附帶答案)_第1頁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比熱容》專題訓(xùn)練(附帶答案)_第2頁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比熱容》專題訓(xùn)練(附帶答案)_第3頁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比熱容》專題訓(xùn)練(附帶答案)_第4頁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比熱容》專題訓(xùn)練(附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第頁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比熱容》專題訓(xùn)練(附帶答案)1.質(zhì)量相同的A、B兩金屬塊,把它們都加熱到100℃,然后分別投入裝有質(zhì)量相同、初溫都為0℃的C、D兩杯水中,測量的結(jié)果:金屬塊A使C杯的水溫升高了10℃,金屬塊B使D杯的水溫升高了20℃.設(shè)兩金屬塊比熱容為cA和cB,則cA與cB的比值為()A.4:9 B.9:4 C.19:9 D.9:19【答案】A。【解答】解:因為C的初溫度為0℃,金屬塊A使C杯的水溫升高了10℃,故C杯中水和A的末溫度都為10℃;對于金屬塊A來說有:cAmA(t0﹣tA)=c水m水△t1…①因為D的初溫度為0℃,金屬塊B使D杯的水溫升高了20℃,故D杯中水和B的末溫度都為20℃;對于金屬塊B來說有:cBmB(t0﹣tB)=c水m水△t2因為m甲=m乙,則①÷②得:====所以=,故A正確。故選:A。2.如圖是用相同的加熱裝置對a、b、c三種物質(zhì)加熱時它們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其中a、c質(zhì)量相同。下列對圖象的分析正確的是()A.t1﹣t2時間內(nèi)物質(zhì)a的溫度不變,內(nèi)能不變 B.如果a、b是同種物質(zhì),b的質(zhì)量大于a的質(zhì)量 C.溫度從T1升高到T2時,a物質(zhì)吸收的熱量比b多 D.b的比熱容大于c的比熱容【答案】B。【解答】解:由圖象知:A、t1﹣t2時間內(nèi)物質(zhì)a的溫度雖然不變,但繼續(xù)吸收熱量,所以其內(nèi)能增加,故A錯誤;B、如果a、b是同種物質(zhì),比熱容相同,升高相同的溫度時,b的加熱時間長,b吸收的熱量多,根據(jù)Q=cm△t知,b的質(zhì)量大于a的質(zhì)量,故B正確;C、溫度從T1升高到T2時,a物質(zhì)的加熱時間比b物質(zhì)短,所以a物質(zhì)吸收的熱量比b少,故C錯誤;D、用相同的加熱裝置對b、c兩種物質(zhì)加熱時,0﹣t1時間內(nèi)兩種物質(zhì)吸收的熱量相同,c物質(zhì)升高的溫度較小,但由于不知道b、c質(zhì)量的大小,不能判斷出b、c比熱容的大小,故D錯誤。故選:B。3.1千克20℃的水吸收4.2×105焦的熱量后,它的溫度在下列給出的四個溫度中,最多有幾個可能溫度()①80℃②100℃③120℃④130℃A.1 B.2 C.3 D.4【答案】C。【解答】解:由Q吸=cm△t可得,水應(yīng)升高的溫度:△t===100℃水的最高末溫:t最高=t0+△t=20℃+100℃=120℃;因為水沸騰時溫度達(dá)到沸點,繼續(xù)吸熱但溫度不變所以水吸收熱量從20℃升高,溫度達(dá)到沸點后,不再升高因為水表面的氣壓不知道,水的沸點不確定所以水的末溫可能是80℃、100℃、120℃,不可能為130℃;故C正確。故選:C。4.夏天,海邊的晝夜溫差小,這是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下列現(xiàn)象中不能反映水的這一特性的是()A.北方供暖系統(tǒng)用水循環(huán)散熱 B.春天的夜晚,農(nóng)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凍壞 C.炎熱的夏天常常在教室的地面上灑水 D.城區(qū)建造人工湖以降低“熱島效應(yīng)”造成的夏季高溫【答案】C。【解答】解:A、因為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zhì)量的水和其它物質(zhì)比較,降低相同的溫度,水釋放的熱量多,所以北方供暖系統(tǒng)用水循環(huán)散熱,故A不符合題意;B、因為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zhì)量的水和其它物質(zhì)比較,降低相同的溫度,水放出的熱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熱量以防凍壞秧苗,故B不符合題意;C、炎熱的夏天,往室內(nèi)地面上灑水,水蒸發(fā)會從周圍吸熱而降低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不是利用水的比熱容大的特點,故C符合題意;D、城市修建人工湖,使水的覆蓋面積增大,因為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zhì)量的水和其它物質(zhì)比較,吸收相同的熱量,溫度升高的少,可以減弱熱島效應(yīng),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5.北方的汽車司機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來冷卻發(fā)動機,這樣的好處是防止夜晚水凝固。若測得混合液體的密度為0.96×103(kg/m3),求此液體的比熱。(已知:ρ酒精=0.8×103kg/m3,C酒精=2.4×103J/(kg?℃),水與酒精混合總體積等于它們的體積之和。)【答案】3.9×103J/(kg?℃)。【解答】解:設(shè)混合液的體積為V,混合液的比熱容為C.酒精質(zhì)量與水的質(zhì)量之和等于混合液的質(zhì)量。則ρ酒精×(V﹣V水)+ρ水×V水=ρ混×V0.8×103kg/m3×(V﹣V水)+1.0×103kg/m3×V水=0.96×103(kg/m3)×V。V水=0.8V,則V酒=0.2V酒精吸收的熱量與水吸收的熱量之和等于混合液吸收的熱量。由Q=Cm△t得,C酒ρ酒V△t+C水ρ水×V水△t=C混ρV△t2.4×103J/(kg?℃)×0.8×103kg/m3×0.2V△t+4.2×103J/(kg?℃×1.0×103kg/m3×0.8V×△t=C×0.96×103kg/m3×V×△tC=3.9×103J/(kg?℃)。答:此液體的比熱是3.9×103J/(kg?℃)。6.夏季,人們喜歡到海邊休息。白天,海風(fēng)輕拂,帶來絲絲涼意,夜間卻不會很涼。而沙漠的夏天,溫度變化較大,白天氣溫可達(dá)60℃,夜晚則能降到10℃左右。氣溫不僅受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還受人造環(huán)境的影響。城市的工業(yè)和交通急劇發(fā)展,每天都消耗大量的燃料,燃料產(chǎn)生的內(nèi)能,只有一部分做了有用功,大部分成為環(huán)境熱源。電燈、電機、汽車、火車、空調(diào)、冰箱等都在向環(huán)境散發(fā)熱量,城市里過多的人口散發(fā)的熱量也很可觀。大城市散發(fā)的熱量可達(dá)到所接收太陽能的,從而使城市的溫度升高,這就是常說的熱島效應(yīng)。請回答:(1)從物理角度解釋海邊與沙漠氣候為什么會有明顯不同?(2)從文中找出兩個造成熱島效應(yīng)的原因。(3)請你就控制環(huán)境熱污染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解答】答:(1)因為水的比熱容比沙石的比熱容大,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變化比較小,所以海邊晝夜溫差小,沙漠地區(qū)晝夜溫差大;(2)由短文內(nèi)容可知,造成熱島效應(yīng)的因素有:①燃料燃燒產(chǎn)生的內(nèi)能,大部分成為環(huán)境熱源;②現(xiàn)代化家庭設(shè)備工作時,都向環(huán)境散發(fā)熱量;③城市里過多的人口散發(fā)的熱量;(3)控制環(huán)境熱污染的建議:少開汽車;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率,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答案不唯一)。7.探究“同種物質(zhì)不同狀態(tài)中的吸熱能力”時,小牛用一個功率為1000W的電加熱器給1kg冰加熱,如圖所示,甲、乙、丙三條圖線中的一條,是他依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而成。若相同時間內(nèi)水和冰吸收的熱量相同。已知c水=4.2×103J/(kg?℃),c冰<c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小牛繪制的圖線是甲 B.小牛繪制的圖線是乙 C.冰熔化過程中加熱器消耗的電能為2000J D.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水與冰的比熱容之比c水:c冰=2:1【答案】D。【解答】解:AB、由圖可知,在0~1min內(nèi),冰吸收熱量,溫度升高了10℃;冰化成水后,質(zhì)量不變,根據(jù)題意可知,水的比熱容是冰的比熱容的2倍,根據(jù)Q=cmΔt可知,水升高10℃所需的熱量為冰升高10℃所需熱量的2倍,即水升高10℃,所需的加熱時間為2min,故小王繪制的是丙圖線水的升溫圖像,故AB錯誤;C、由圖像可知,冰熔化的時間為2min,則冰熔化過程消耗的電能:W=Pt=1000W×2×60s=1.2×105J,故C錯誤;D、由圖像可知,冰升高10℃,需要1min,水升高10℃,需要2min則冰吸收的熱量與水吸收的熱量之比為Q冰吸:Q水吸=1:2則c水:c冰=:=Q水吸:Q冰吸=2:1,故D正確。故選:D。8.為研究不同物質(zhì)的吸熱能力,某同學(xué)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酒精燈,分別給質(zhì)量和初溫都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同時加熱,分別記錄加熱時間和升高的溫度,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作出了兩種液體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1)根據(jù)圖象,某同學(xué)認(rèn)為:“加熱相同的時間時,甲升高的溫度高一些,這說明甲吸收的熱量多一些。”這位同學(xué)的判斷是否正確?請說明理由。不正確。升高的溫度大不代表吸收的熱量多,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相同的時間,酒精燈放出的熱量是相等,甲和乙吸收的熱量也是相等的。(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溫度,應(yīng)給乙加熱更長的時間,這說明乙的吸熱能力強些。(3)如果已知甲的比熱容是1.8×103J/(kg?℃),則乙的比熱容是2.4×103J/(kg?℃)。【答案】(1)不正確。升高的溫度大不代表吸收的熱量多,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相同的時間,酒精燈放出的熱量是相等,甲和乙吸收的熱量也是相等的;(2)乙,乙;(3)2.4×103。【解答】解:(1)不正確。升高的溫度大不代表吸收的熱量多,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相同的時間,酒精燈放出的熱量是相等,甲和乙吸收的熱量也是相等的。(2)由圖可知,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溫度,如溫度都升到40℃,甲需要的是時間是3min,乙需要的時間是4min,乙需要更長的加熱時間,這也就說明了乙的吸熱能力強一些。(3)根據(jù)Q吸=Cm(t﹣t0)可知在質(zhì)量和吸收熱量一定時,溫度的變化值和比熱容成反比。我們可以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時間4min,甲和乙吸收的熱量就是相同的,甲的溫度變化值為50℃﹣10℃=40℃,乙的溫度變化值為40℃﹣10℃=30℃據(jù)Q吸=cm(t﹣t0)、Q甲吸=Q乙吸得:c甲m△t甲=c乙m△t乙乙的比熱容:C乙=×1.8×103J/(kg?℃)=2.4×103J/(kg?℃)故答案為:(1)不正確。升高的溫度大不代表吸收的熱量多,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相同的時間,酒精燈放出的熱量是相等,甲和乙吸收的熱量也是相等的;(2)乙,乙;(3)2.4×103。9.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圖中的裝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質(zhì)量都是10g,燒杯內(nèi)的液體質(zhì)量和初溫也相同。(1)要比較不同燃料的熱值,應(yīng)選擇甲、乙兩圖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得到的燃料熱值與實際相比是偏小(大/小)。(2)要比較不同物質(zhì)吸熱升溫的特點,應(yīng)選擇甲、丙兩圖進行實驗;實驗中,不同物質(zhì)吸收熱量的多少是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反映的。(3)如果質(zhì)量和初始溫度均相同的A、B兩種液體,吸熱后它們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丁所示,則從圖象可以看出,B液體的比熱容較大,B液體的吸熱能力更強。【答案】(1)甲、乙;小;(2)甲、丙;加熱時間的長短;(3)B;B。【解答】解:(1)為了比較熱值大小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熱同一種液體,讓液體的質(zhì)量相同,通過溫度計的示數(shù)高低得出吸熱多少,進而判斷熱值大小,應(yīng)選擇甲和乙兩圖進行實驗;因為燒杯、空氣也吸收熱量,并且燃料不可能完全燃燒,存在熱量損失,所以測得的熱值會偏小。(2)為了比較兩種液體的比熱容,需要燃燒相同的燃料,加熱不同的液體,讓液體的質(zhì)量和溫度的變化相同,通過比較加熱時間,進而判斷兩種比熱容的大小關(guān)系,應(yīng)選擇甲和丙兩圖進行實驗;(3)如果質(zhì)量和初始溫度均相同的A、B兩種液體,吸熱后它們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丁所示,由圖可以看出,B液體的溫度升高得較慢,B液體的比熱容較大。故答案為:(1)甲、乙;小;(2)甲、丙;加熱時間的長短;(3)B;B。10.為了探究“不同物質(zhì)的吸熱能力”,在兩個相同的容器中分別裝入質(zhì)量、初溫都相同的兩種液體A、B,并且用相同的裝置加熱,如圖甲所示。(1)實驗中,可以通過比較加熱時間(選填“升高的溫度”或“加熱時間”)來反映兩種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2)加熱到4min時,液體B的溫度如圖乙所示,此時溫度計示數(shù)是42℃;(3)冬天,如果你想自制暖手袋,應(yīng)選液體A(選填“A”或“B”)作為供暖物質(zhì),其效果更佳;(4)上述實驗中,主要用到的科學(xué)探究方法有轉(zhuǎn)換法和控制變量法。【答案】(1)加熱時間;(2)42;(3)A;(4)控制變量。【解答】解:(1)實驗中選用相同電加熱器,相同的時間內(nèi)放出的熱量相同,液體吸收的熱量相同;(2)溫度計分度值為0.1℃,讀數(shù)為42℃;(3)由丙圖可知吸收相同的熱量,A的溫度變化慢,說明A的比熱容大;冬天要選比熱容大的液體作為供暖物質(zhì),故選A;(4)上述實驗中,主要用到的科學(xué)探究方法有轉(zhuǎn)換法和控制變量法。故答案為:(1)加熱時間;(2)42;(3)A;(4)控制變量。11.某小組的同學(xué)做“比較不同物質(zhì)的吸熱能力”的實驗,他們使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1)在設(shè)計實驗方案時,需要確定以下控制的變量,你認(rèn)為其中多余的是B。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熱方式B.酒精燈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質(zhì)量的水和另一種液體D.盛放水和另一種液體的容器相同(2)加熱到一定時刻,水開始沸騰,此時的溫度如圖丙所示,則水的沸點是98℃,這表明實驗時的大氣壓強小于(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個標(biāo)準(zhǔn)大氣壓。(3)而另一種液體相應(yīng)時刻并沒有沸騰,但是溫度計的示數(shù)比水溫要高得多。請你就此現(xiàn)象進行分析,本實驗的初步結(jié)論為:不同物質(zhì)的吸熱能力不同(選填“相同”或“不同”).這種液體的比熱容小于(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比熱容。【答案】(1)B;(2)98;小于;(3)不同;小于。【解答】解:(1)用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因為引起溫度變化的因素是吸熱的多少、物質(zhì)的質(zhì)量、加熱時間和方式,與酒精的多少無關(guān),所以B選項多余。(2)在圖中,水的沸點為98℃;因為沸點低于100℃,所以實驗時的大氣壓小于一個標(biāo)準(zhǔn)大氣壓。(3)在質(zhì)量、吸收的熱量相同時,不同液體升高的溫度不同,說明不同物質(zhì)的吸熱能力不同,未知液體的吸熱能力小于水的吸熱能力,水的比比熱容更大。故答案為:(1)B;(2)98;小于;(3)不同;小于。12.同學(xué)們在做“比較水和沙子的吸熱能力”實驗的場景如圖所示,他們說該實驗有兩種探究方法。(1)實驗方法一的設(shè)計如圖中所示:①在實驗中,加熱相同的時間目的使水和沙子吸收相等的熱量;②請你指出該同學(xué)的設(shè)計思路和實驗裝置中的錯誤和不足:沒有控制水和沙子質(zhì)量相等、初溫相同和沒有測量水和沙子溫度的儀器;(2)請你設(shè)計出第二種實驗方法:①寫出該實驗方法所需要的測量儀器天平、溫度計和秒表;②請寫出主要設(shè)計思路:在兩個相同的金屬盒內(nèi),加入質(zhì)量相同的水和沙子,用酒精燈加熱,加熱相同的時間,比較升高的溫度,就能比較它們的吸熱能力。【答案】(1)①使水和沙子吸收相等的熱量;②沒有控制水和沙子質(zhì)量相等、初溫相同和沒有測量水和沙子溫度的儀器。(2)①天平、溫度計、秒表;②在兩個相同的金屬盒內(nèi),加入初溫與質(zhì)量均相同的水和沙子,用酒精燈加熱至相同的末溫,比較加熱時間,就能比較它們的吸熱能力(答案不唯一)。【解答】解:(1)利用方法一,Q、m一定時,通過△t的變化確定c的強弱。加熱時間相同是指沙子和水吸收熱量相同。沒有指出兩者的質(zhì)量相同是錯誤的。在測量初溫和末溫時沒有用到溫度計,只憑感覺是不準(zhǔn)確的,這是存在的不足之處。(2)方法二、Q、△t一定時,通過m的多少確定c的強弱。①需要測量的量有:質(zhì)量、溫度、熱量,所以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天平、溫度計和秒表。②實驗設(shè)計思路是:思路一:在兩個相同的金屬盒內(nèi),加入質(zhì)量相同的水和沙子,用酒精燈加熱,加熱相同的時間,比較升高的溫度,就能比較它們的吸熱能力。思路二:在兩個相同的金屬盒內(nèi),加入初溫與質(zhì)量均相同的水和沙子,用酒精燈加熱至相同的末溫,比較加熱時間,就能比較它們的吸熱能力。故答案為:(1)①使水和沙子吸收相等的熱量;②沒有控制水和沙子質(zhì)量相等、初溫相同和沒有測量水和沙子溫度的儀器。(2)①天平、溫度計、秒表;②在兩個相同的金屬盒內(nèi),加入初溫與質(zhì)量均相同的水和沙子,用酒精燈加熱至相同的末溫,比較加熱時間,就能比較它們的吸熱能力(答案不唯一)。13.質(zhì)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它們放出相等的熱量后,降低的溫度分別為:△t水、△t酒精,根據(jù)下表中的比熱容數(shù)據(jù),則△t水:△t酒精為()物質(zhì)的比熱容水4.2×103冰2.1×103煤油2.1×103鋁0.88×103c/J/(kg?℃)酒精2.4×103砂石0.92×103水銀0.14×103銅0.39×103A.4:7 B.7:4 C.1:2 D.2:1【答案】A。【解答】解:因為Q放=cm△t所以△t=所以△t水:△t酒精=:=:=:=:=4:7,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14.如圖所示,規(guī)格相同的甲、乙兩容器中分別裝有3kg和2kg的純凈水,并用不同加熱器加熱,不計熱損失,得到如圖丙所示的水溫與加熱時間的關(guān)系圖,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杯水中每分鐘吸收的熱量為2.52×105J B.甲、乙兩杯中的加熱器每分鐘放出的熱量之比為3:2 C.加熱相同的時間,甲、乙兩杯水升高的溫度之比2:3 D.將甲、乙兩容器中的液體從20℃加熱至沸騰所需要的時間之比為2:3【答案】D。【解答】解:A、由圖丙的甲圖線可知,加熱2min時,甲容器中水升高的溫度:△t=40℃﹣20℃=20℃;由圖象還可知,水的溫度變化隨時間的增加而均勻升高所以,加熱1min時,甲容器中水升高的溫度:△t′=△t=×20℃=10℃;此時甲容器中的水吸收熱量:Q吸1=cm1△t=4.2×103J/(kg?℃)×3kg×10℃=1.26×105J,故A錯誤;B、由圖丙可知,水的溫度從20℃升高到40℃時,乙的加熱時間為3min;此時乙容器中的水吸收熱量:Q乙吸=cm2△t=4.2×103J/(kg?℃)×2kg×(40℃﹣20℃)=1.68×105J乙容器中的水每分鐘吸收熱量為:Q吸2=×Q乙吸=×1.68×105J=5.6×104J;由于忽略散熱損失,所以兩加熱器每分鐘放出的熱量與水每分鐘吸收的熱量相同,則:加熱器每分鐘放出的熱量之比為:Q甲放/min:Q放2/min=1.26×105J:5.6×104J=9:4,故B錯誤。C、根據(jù)B可知相同時間內(nèi),加熱器放出的熱量之比為9:4,則相同時間內(nèi),兩杯水吸收的熱量之比為9:4,根據(jù)△t=可得兩杯水升高的溫度之比為:====,故C錯誤。D、根據(jù)Q吸=cm(t﹣t0)可得甲、乙兩容器中的水從20℃加熱至沸騰所需熱量之比:====;根據(jù)時間t=可得所用時間之比為::=×=×=;故D正確。故選:D。15.由于液化石油氣比二甲醚的價格貴,一些不法商販為牟取暴利,常將液化石油氣與二甲醚混合裝入鋼瓶內(nèi)銷售給客戶。為此,小明在家中將一定質(zhì)量的水裝入不銹鋼鍋內(nèi),用廚房里的燃?xì)庠畛浞秩紵撈績?nèi)的燃?xì)鈦砑訜崴瑖L試對自家所用的瓶裝燃?xì)膺M行檢測。下表提供的是小明在實驗中的相關(guān)信息:液化石油氣的熱值/(J/kg)二甲醚的熱值/(J/kg)消耗掉的天然氣質(zhì)量/(kg)4.6×1072.9×1070.50水的質(zhì)量/kg誰升高的溫度/℃水的比熱容/(J?(kg?℃)40854.2×103請根據(jù)上表信息,通過計算回答問題。(1)水升溫所吸收的熱量是1.428×107J;(2)若瓶內(nèi)燃?xì)馐羌円夯蜌猓牡娜細(xì)忉尫诺臒崃渴?.3×107J;(3)根據(jù)以上信息,小明不能(選填“能”或“不能”)判斷出該瓶裝液化石油氣是否摻混二甲醚、因為燃?xì)馔耆紵懦龅臒崃砍ケ凰盏囊徊糠滞猓€有一部分被鋼鍋吸收,還有向空氣散失一部分熱量。【答案】(1)1.428×107;(2)2.3×107;(3)不能;燃?xì)馔耆紵懦龅臒崃砍ケ凰盏囊徊糠滞猓€有一部分被鋼鍋吸收,還有向空氣散失一部分熱量。【解答】解:(1)水升溫所吸收的熱量:Q吸=cm△t=4.2×103J/(kg?℃)×40kg×85℃=1.428×107J;(2)所消耗的燃?xì)忉尫诺臒崃浚篞放=mq=0.5kg×4.6×107J/kg=2.3×107J;(3)因為燃?xì)馔耆紵懦龅臒崃砍ケ凰盏囊徊糠滞猓€有一部分被鋼鍋吸收,還有向空氣散失一部分熱量,所以根據(jù)以上計算結(jié)果并不能得出是否是純液化石油氣。故答案為:(1)1.428×107;(2)2.3×107;(3)不能;燃?xì)馔耆紵懦龅臒崃砍ケ凰盏囊徊糠滞猓€有一部分被鋼鍋吸收,還有向空氣散失一部分熱量。16.小明用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比較不同物質(zhì)的比熱容和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已知甲、乙兩容器中分別裝有10Ω和5Ω的電加熱器。將相同質(zhì)量的水和食用油分別裝入甲、乙兩個容器中,然后通電加熱。每隔一定時間測量一下液體的溫度,從而得到水和食用油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象(如圖丙)。由圖丙可知:水沸騰時吸熱,溫度不變(選填“升高”“不變”或“降低”);加熱2min水吸收的熱量大于(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食用油吸收的熱量;食用油的比熱容為2.1×103J/(kg?℃)。(假設(shè)電加熱器放出的熱量全部被液體吸收)【答案】不變;大于;2.1×103。【解答】解:據(jù)液體沸騰的特點可知,水沸騰時,吸熱但溫度不變;由于兩個電阻串聯(lián),所以電流和時間相同,但電阻不同,水中的電阻大于油中的電阻,據(jù)Q=I2Rt可知,加熱相同的時間,甲圖中產(chǎn)生的熱量多,故水吸收的熱量多;據(jù)Q=I2Rt可知,相同的時間,甲電熱絲釋放的熱量是Q甲=I2R甲t=I2×10Ω×t;乙電熱絲釋放的熱量是Q乙=I2R乙t=I2×5Ω×t;故Q甲=2Q乙;所以水吸收的熱量是油的2倍,即Q水=2Q油;假如都加熱4min,結(jié)合圖丙可得水和油吸收的熱量分別為:Q水=c水m△t水=4.2×103J/(kg?℃)×m×(100℃﹣40℃);Q油=c油m△t油=c油×m×(100℃﹣40℃);因為Q水=2Q油所以4.2×103J/(kg?℃)×m×(100℃﹣40℃)=2×c油×m×(100℃﹣40℃);解得c油=2.1×103J/(kg?℃);故答案為:不變;大于;2.1×103;17.小紅在學(xué)習(xí)了“比熱容”的有關(guān)知識后,知道單位質(zhì)量的不同物質(zhì)在升高相同溫度時,所吸收的熱量不同,為了描述物質(zhì)的這種性質(zhì),引入了一個新的物理量﹣﹣比熱容,于是她又想到晶體在熔化時,溫度雖然保持不變,但需要吸收熱量,那么單位質(zhì)量的不同晶體熔化時所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昵?帶著這個疑問,小紅在實驗室利用電熱器加熱,完成了冰的熔化實驗,并描繪出冰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圖線如圖所示。實驗時,冰的質(zhì)量為0.5kg,相同時間冰和水吸收的熱量相同。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求:(1)CD段水吸收的熱量是多少?(2)計算出冰的比熱容。(3)若規(guī)定“質(zhì)量為1kg的某種晶體物質(zhì)在完全熔化時所吸收的熱量叫做該物質(zhì)的熔化熱”,根據(jù)圖中所給的信息,計算出冰的熔化熱λ。【解答】解:(1)冰的質(zhì)量為0.5kg,冰熔化成水,狀態(tài)變化,質(zhì)量不變,水的質(zhì)量是0.5kg由圖象知,在CD段,水從0℃升高到20℃,水吸收的熱量為:Q=cm△t=0.5kg×4.2×103J/(kg?℃)×20℃=4.2×104J。10min冰或水吸收的熱量相同,為4.2×104J。(2)在CD段,水從0℃升高到20℃,需要的時間是10min,水吸收的熱量為:Q=4.2×104J由題意知,相同時間冰和水吸收的熱量相同由圖象可知,冰從﹣20℃吸收熱量升高到0℃,需要了5min為水吸收熱量所需時間的一半,則冰吸收的熱量:Q冰===2.1×104J∵Q=cm△t∴冰的比熱容為:c冰===2.1×103J/(kg?℃)。(3)0.5kg的水在t=10min內(nèi)吸收的熱量為Q=4.2×104J由題意知,相同時間冰和水吸收的熱量相同則0.5kg冰從5min到45min全部熔化,需要t′=40min吸收的熱量:Q′=4.2×104J×4=1.68×105J1kg冰全部熔化,需要吸收的熱量為0.5kg冰完全融化吸收熱量的兩倍即為1.68×105J×2=3.36×105J1kg冰全部熔化,吸收的熱量為3.36×105J則冰的融化熱λ=3.36×105J/kg。答:(1)CD段水吸收的熱量是4.2×104J。(2)冰的比熱容是2.1×103J/(kg?℃)。(3)冰的熔化熱λ=3.36×105J/kg。18.用兩個相同的“熱得快”,分別給質(zhì)量、初溫都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同時加熱,兩液體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根據(jù)圖象(1)比較甲、乙液體的比熱容大小;(2)質(zhì)量為500克、初溫為20℃的甲液體溫度升高到90℃,吸收的熱量為多少焦。[甲液體的比熱容為1.8×103焦/(千克?℃)]。【解答】解:(1)由圖象可以看出:在相等時間內(nèi),液體甲溫度變化量大,則甲液體溫度升高較快;而兩個加熱器相同、加熱時間相等時,兩種液體吸收的熱量相等,由公式Q吸=mc△t可知,在質(zhì)量相等、初溫相同、吸熱也相同的情況下,溫度升高快的液體比熱容小,所以甲的比熱容小,乙的比熱容大;(2)甲液體吸收的熱量:Q吸=cm△t=1.8×103J/(kg?℃)×0.5kg×(90℃﹣20℃)=6.3×104J。答:(1)甲液體比乙液體的比熱容小;(2)甲液體吸收的熱量為6.3×104J。19.將一杯熱水倒入容器內(nèi)的冷水中,冷水溫度升高10℃,又向容器內(nèi)倒入同樣一杯熱水,冷水溫度又升高6℃,若再向容器內(nèi)倒入同樣一杯熱水,則冷水溫度將再升高(不計熱損失)()A.0℃ B.6℃ C.6℃以上 D.4℃【答案】D。【解答】解:設(shè)熱水和冷水的溫度差為t質(zhì)量為m0的一小杯熱水倒入盛有質(zhì)量為m的冷水的保溫容器中,使得冷水溫度升高了10℃Q吸=Q放從而可知,cm0(t﹣10℃)=cm×10℃,﹣﹣﹣﹣﹣﹣﹣①又向保溫容器中倒入一小杯同質(zhì)量為m0同溫度的熱水,水溫又上升了6℃△Q吸=△Q放從而可知,cm0(t﹣10℃﹣6℃)=c(m+m0)×6℃,﹣﹣﹣﹣﹣﹣﹣②則①﹣②得:6℃×cm0=10℃×cm﹣6℃×cm﹣6℃×cm0整理得:12℃×cm0=4℃×cm解得:m=3m0;代入①式可得,t=40℃;假設(shè)我們將全部熱水一次性注入,則由熱平衡方程可知:3m0c(40℃﹣△t)=mc△t,m=3m0;聯(lián)立兩式解得:△t=20℃;則注入后3杯水后,水溫還會上升:20℃﹣10℃﹣6℃=4℃。故D正確。故選:D。20.將一杯熱水倒入盛有一些冷水的容器中,冷水的溫度升高了20℃,又向容器內(nèi)倒入同樣一杯熱水,冷水溫度又升高了10℃,如果再向容器內(nèi)倒入同樣一杯熱水,則冷水溫度可再升高(不計熱損失,熱水和冷水的比熱容相同)()A.8℃ B.7℃ C.6℃ D.5℃【答案】C。【解答】解:設(shè)熱水和冷水的溫度差為t質(zhì)量為m0的一小杯熱水倒入盛有質(zhì)量為m的冷水的保溫容器中,使得冷水溫度升高了20℃由于無熱損失,Q吸=Q放從而可知,cm0(t﹣20℃)=cm×20℃,﹣﹣﹣﹣﹣﹣﹣①又向保溫容器中倒入一小杯同質(zhì)量為m0同溫度的熱水,水溫又上升了10℃△Q吸=△Q放從而可知,cm0(t﹣20℃﹣10℃)=c(m+m0)×10℃,﹣﹣﹣﹣﹣﹣﹣②則①﹣②得:10℃×cm0=20℃×cm﹣10℃×cm﹣10℃×cm0整理得:20℃×cm0=10℃×cm解得:m=2m0;代入①式可得,t=60℃;假設(shè)我們將全部熱水一次性注入,則由熱平衡方程可知:3m0c(60℃﹣△t)=mc△t;聯(lián)立兩式解得:△t=36℃;則注入后3杯水后,水溫還會上升:36℃﹣20℃﹣10℃=6℃。故選:C。21.小王在家探究冷熱水混合溫度變化的問題,他將一杯熱水放在桌上,然后加入一勺30mL的冷水,待它們熱平衡后測得熱水的溫度下降了4℃,后來他又加入一勺相同的冷水,平衡后測得水溫又下降了3℃.若不計混合過程中的熱量損失,原來這杯熱水的溫度比冷水的溫度高28℃,原來這杯熱水的質(zhì)量為180g。【答案】28;180。【解答】解:由ρ=可得,冷水的質(zhì)量:m=ρV=1.0×103kg/m3×30×10﹣6m3=0.03kg;由題意知,Q吸=Q放所以,cm冷△t冷=cm熱△t熱0.03kg×△t冷=m熱×4℃…①同理,當(dāng)再次加入一勺冷水后,熱水放出的熱量和冷水吸收的熱量仍然相等則有:Q吸=Q放,即cm冷△t冷′=cm熱′△t熱′代入數(shù)據(jù)得:0.03kg×(△t冷﹣3℃)=(m熱+0.03kg)×3℃…②聯(lián)立①②可得,△t冷=24℃,m熱=0.18kg=180g;不計混合過程中的熱量損失,原來這杯熱水的溫度比冷水的溫度高24℃+4℃=28℃。故答案為:28;180。22.有質(zhì)量相同、比熱容不同、溫度不同的甲、乙、丙三種液體,甲的溫度是44℃,乙的溫度是32℃,丙的溫度是24℃,若將甲和乙混合后,溫度為36℃;若將乙和丙混合后,溫度為30℃;若將甲和丙混合后,溫度為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