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城市的產生與發展_第1頁
第三章 城市的產生與發展_第2頁
第三章 城市的產生與發展_第3頁
第三章 城市的產生與發展_第4頁
第三章 城市的產生與發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城市的產生和發展教學目標了解城市起源和發展的過程;理解城市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其區位選擇。

第一節城市的起源和發展歷史

一、城市的起源

二、世界城市的產生和發展

三、中國城市的產生與發展

一、城市的起源城市起源的多種觀點:防御說集市說血緣制與宗教中心說私有制說和階級說人口壓力說地利說……城市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城市形成的根本動力:社會分工,商品交換-農牧分離:產生了固定居民點,即聚落-手工業與農業分離:城市雛形形成-商業與手工業分離:城市規模擴大私有制、政治組織出現和階級分化文化發展:文字、宗教、制度戰爭其他因素:如夯筑技術出現剩余農產品導致社會分工產生商品生產和交換集市城市生產力發展城市起源的標準?五條標準1、具有一定規模;2、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3、具有一定的手工生產場所和交換貿易場所;4、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礎設施,如道路、給水、排水設施、城墻、壕溝等;5、有比較密集的居民居址。二、世界城市的產生和發展(一)古代早期城市公元前3500年:兩河流域(可能更早)公元前3100年:尼羅河流域公元前2800年:小亞細亞、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700—2000年:黃河流域,公元前2000—1600年間出現城市美洲和非洲城市的出現略晚一些。

公元前3000—1500年,是世界上古代早期城市產生的主要時期。世界最早的城市誕生在哪兒?特點:數量少,規模小;多位于大河流域的農業灌溉區;宗教、政治和商業城市居主導地位Thebes—100,000,1360BC,Rome—650,000,100AD

(二)中世紀時期(5—17世紀)特點:1、城市商業職能增強2、城市國家以及城市間結成政治性同盟3、規模仍較小4、亞洲城市發展快于歐洲城市中世紀是否是歐洲的黑暗時期?(三)近代時期(18—20世紀初)1、數量增多,規模擴大;工業化帶動城市化。2、工業職能明顯強化;3、亞非國家也開始近代城市化,一元城市體系向二元結構轉化;4、歐美逐漸成為世界城市發展的中心(四)現代時期(一)早期城市起源于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之都,初形于夏,形成于商代1、數量少,規模??;2、職能單一,政治、軍事色彩濃厚;3、分布集中于黃河中下游地區;4、城市之間聯系少,城址變遷頻繁。(二)封建社會前期(春秋、戰國、秦漢時期)1、三級制城市體系形成;都城—郡城—縣城2、經濟功能強化;3、城市規劃有重大突破;城郭制度.布局多樣化4、分布范圍有一定擴大。古代城市發展近現代城市發展(三)封建社會中期(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遼金)時期)1、城市發展重心南移:南方城市發展水平逐步趕上并超過北方;2、城市等級體系層次完善(首都—道治—郡府—縣城-鎮及草市)

3、社會經濟發展導致不同類型城市興起手工業、交通貿易型、貿易港口、陸路交通樞紐4、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北宋時期——是城市發展第二高峰時期表現

(1)傳統坊市制的突破和城市商業空前發展近代型商業,城市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化。(2)新型的城市型聚落——鎮及草市開始顯現。(3)大中城市繼續發展,首次出現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開封、臨安、南京、洛陽、長安(四)封建社會后期(元、明、清代中葉)城市規模普遍擴大,都城尤其明顯;集中分布于東南沿海的江浙地區;工商業城市普遍興起。(五)近代時期的城市(1840—1949)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經濟因素成為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發展加快,區域差異明顯(重心轉向東北和華北);出現二元結構的城市體系第二節城市發展的影響因素與區位選擇

一、生產力因素是城市產生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1、城市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2、生產力水平決定城市的發展水平-機器大工業替代工場手工業,掀起城鎮化的世界浪潮。-全球化、信息化時代,城市在許多方面將發生深刻的變化二、自然條件因素是城市產生和發展的基礎1、地形條件(海拔、地勢)城市選址:平坦的地形

平原(丘陵)河谷盆地兩種地形交匯處高平原(熱帶地區)

城市形態:隨地形展開2、地質條件地質承載力地下水:水位,儲量地震:裂度從我國城市分布和地形關系圖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地形與城市區位: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農耕,且有利于交通聯系和節省建設投資、人口集中

3、氣候條件(氣溫、降水)

城市選址:溫暖濕潤,水熱條件組合好

氣溫——城市主要分布在氣溫適中的中低緯度地帶降水——城市主要分布在濕潤半濕潤地區城市布局:各功能區布局組合——城市主要分布在氣溫適中的中低緯度地帶請找出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地區,說明其氣溫、降水有何特點?(1)大約60N以南的歐洲地區;(2)東亞的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我國東部沿海和平原地區;(3)美國的東北部地區。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區分布示意圖氣候:適中的氣溫,適當的降水,沿海地區干旱、半干旱濕潤、半濕潤城市主要集中在濕潤半濕潤地區4、河流與城市區位供水用水充足運輸起點和終點貨物轉運河流匯合處人流物流集聚中轉河口河運與海運的中轉站軍事防衛岷江嘉陵江漢水贛江河流與城市區位5、資源條件礦產資源:城市產生、城市性質和發展方向、城市結構形態土地資源:城市規模、用地選擇水資源:選址、城市性質和發展方向等礦產資源-資源開發,工礦業發展-礦業城市世界:煤礦為基礎:伯明翰、曼徹斯特、匹茲堡…石油開采:北海油田-英國阿伯丁…金礦開采:南非的約翰內斯堡…中國:鋼鐵工業城市:鞍山、包頭、攀枝花…石油工業城市:大慶、玉門、東營…煤炭工業城市:大同、鶴崗、撫順、開灤…三、位置與交通條件是城市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條件1、中心和重心位置中心位置--城市位于某一區域的中央,則城市與其以外各個方向的聯系距離都比較近。首都位于一國中心位置:如馬德里-西班牙,布拉格-捷克,柏林-西德等,美國:紐約-費城-華盛頓。日本:大阪-奈良-京都-東京國內:太原—山西;貴陽—貴州,成都—四川省,廣州—廣東。另:安慶-合肥、開封-鄭州。

重心位置――城市偏于區域的一方。也具有總聯系距離最短的效果。如西安、杭州、南昌、烏魯木齊等省會城市都接近于省域的重心位置。2、鄰接和門戶位置:鄰接位置,即城市區位追求鄰接于決定其發展的區域,偏在吸引范圍的某一側。漁港;礦業城市;耗能工業等。門戶位置(出入口位置):城市位于區域對外主要聯系方向一端。

河口港。3、交通地理位置(1)交通條件是城市產生和發展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