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密封線 高一語文期末試卷題號一二三四五六閱卷人總分得分注意事項:1.全卷采用機器閱卷,請考生注意書寫規范;考試時間為120分鐘。2.在作答前,考生請將自己的學校、姓名、班級、準考證號涂寫在試卷和答題卡規定位置。
3.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請按照題號在答題卡上與題目對應的答題區域內規范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A卷(第I卷)(滿分:100分時間:120分鐘)一、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新一代人工智能”是為了因應當前信息環境、社會需求、人工智能研究目標等的巨大變化,而發展起來的人工智能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實行的是聯結主義路徑。隨著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自主智能系統等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方向的快速發展,現有單純基于統計方法的人工智能技術遭遇發展瓶頸。第一,現有的機器學習算法的可解釋性差,在醫療、法律、金融、軍事等高風險決策領域的可應用性低。第二,隨著大數據技術和自主決策算法的日益普及,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在實現安全、公平和透明等方面與人類的倫理價值對齊,仍然是一個開放性問題。第三,現有以機器學習算法為主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容易受到不完備信息和噪聲數據的干擾,缺乏對各種復雜知識的表達能力,不能建模人類在各種開放、動態環境下的推理形式,難以實現各種認知智能。可解釋性要求人工系統能夠為其決策提供人類可理解的理由。這些人工系統包括基于簡單規則集的系統、基于知識的系統以及依賴于機器學習的系統等。隨著機器學習技術和自主智能系統的發展,可解釋性成為對智能系統的必然要求,特別是一些高風險決策領域。例如,在法律推理領域,深度學習方法經常被用于進行情感分類、人臉識別等感知任務,而人工規則以及由歸納邏輯編程、關聯規則挖掘等獲得的知識則作為法律決策的理性知識。對于這樣的系統決策,若缺少必要的解釋機制,則難以獲得相關參與方的信任和采納。為了提高可解釋性,人工智能系統不僅需要獲得用于解釋的相關知識,而且要具備合適的知識表示和推理手段,以及將推理結果作為解釋內容與用戶交互的途徑。機器倫理的核心問題是如何使得自主智能系統的行為或行為序列與人類的道德判斷對齊。目前,用于實現機器倫理的方法主要包括自上而下方法、自下而上方法以及結合二者的混合方法。自上而下方法依據給定的倫理理論或倫理規則來約束智能系統的決策和行為。自下而上方法通過機器學習從大數據中學習倫理原則,并以此來指導智能主體的決策和行為。在這兩種方法中,都涉及倫理價值和道德規范,只是對它們的獲取方法不同:前者來源于給定的理論和規則,而后者則來源于機器學習。新一代人工智能以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為核心,但當前作為機器學習典型方法的深度學習只能做到“感覺”,達不到“感知”,更缺少認知推理的能力。為了完成復雜的任務,人工智能系統除了感知和行動之外,還需要理解、推理、自主決策等能力以解決復雜場景的困難問題。認知推理是對知識和信念進行推理。依據哲學認識論,一個根本性問題是解釋人類如何可能從外部世界獲取知識。類似地,對于人工理性主體,也面臨這個問題。為了能夠獲得關于世界的信息,并形成可靠的信念,一種簡單的方法是在設計時把所有知識內建到人工主體的知識庫中。然而,如果要讓人工主體可以在一個不斷變化的復雜環境中運行,這種方法顯然是不可行的。為了實現認知推理,智能系統需要具備獲取知識、表達知識、更新知識和對知識進行推理的有效途徑。知識圖譜是一種用圖模型來描述知識和建模世界萬物之間的關聯關系的技術方法。現有的機器學習方法從大數據中發現和構造知識圖譜,積累了大量的知識。然而,在由機器自動建構的知識圖譜中,往往存在不完備的、不確定的、甚至沖突的信息和關系。此外,知識圖譜中的知識還具有動態性,即新知識可以隨時加入或刪除,且新知識可能與已有的知識發生矛盾。(摘編自廖備水《論新一代人工智能與邏輯學的交叉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22年第3期)1.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新一代人工智能包括相應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也應包括人類的新思維。B.在一些高風險決策領域,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可解釋性不足,制約其服務的質量。C.為解決機器倫理問題,人類讓機器自上而下地學習倫理原則,以此指導其運行。D.人工智能不能承擔復雜任務,不是其深度學習達不到“感知”,而是無法認知推理。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由于單純依靠統計方法,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前沿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瓶頸,亟待解決。B.在法律推理領域,機器深度學習完成了一些感知任務,理性知識則完全由人工來完成。C.對于人工理性主體,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庫目前還不能滿足其在復雜環境中的運行要求。D.如果不能解決機器自動建構知識圖譜中存在的問題,那么機器的推理可能會出現混亂。3.這篇材料的論證結構為總分,請從其論證效果的角度,簡要分析這一結構。
4.如果將來你立志要成為人工智能機器的工程師,對目前人工智能發展的瓶頸問題,你覺得應如何解決?結合材料內容,談談你的想法。二、非連續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建筑之始,本無所謂一定形式,更無所謂派別。所謂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蓋完全由于當時彼地的人情風俗、政治情況之情形,氣候及物產材料之供給,和匠人對于力學知識、技術巧拙之了解等復雜情況總影響所產生。一系建筑之個性,猶如一個人格,莫不是同時受父母先天的遺傳和后天朋友師長的教益而形成的。中國的建筑,在中國整個環境影響之下,雖各個時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則,卻始終一貫。數千年來的匠師們在他們自己的潮流內順流而下,如同歐洲中世紀的匠師們一樣,對于他們自己及他們的作品都沒有一種自覺。19世紀末及20世紀初年,中國文化屢次屈辱于西方堅船利炮之下以后,中國卻忽然到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段落,又因其先已有帝王驕奢好奇的游戲,如郎世寧輩在圓明園建造西洋樓等事為先驅,于是“洋式樓房”“洋式門面”如雨后春筍,醞釀出光宣以來建筑界的大混亂。正在這個時期,有少數真正或略受過建筑訓練的外國建筑家,在香港、上海、天津乃至許多內地都邑里,將他們的希臘、羅馬、哥特等式樣似是而非地移植過來。同時還有早期的留學生,敬佩西洋城市間的高樓霄漢,幫助他們移植這種藝術。這可說是中國建筑術由匠人手中升到“士大夫”手中之始;但是這幾位先輩留學建筑師,多數對于中國式建筑根本鄙視。近來雖然有人對于中國建筑有相當興趣,但也不過取一種神秘態度,或含糊地、驕傲地用些抽象字句來對外人頌揚它;至于其結構上的美德及真正藝術上的成功,則仍非常缺乏了解。現在中國各處“洋化”過的舊房子,竟有許多將洋式的短處來替代中國式的長處,成了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兒”,這些亦正可表示出他們對于中國建筑的不了解態度。歐洲大戰以后,藝潮洶涌,近來風行歐美的“國際式”新建筑,承認機械及新材料在我們生活中已占據主要地位。這些“國際式”建筑,名目雖然籠統,其精神觀念卻是極誠實的。這種建筑現在已傳至中國各通商口岸,許多建筑師又全在抄襲或模仿那種形式。但是對于新建筑有真正認識的人,都應知道現代最新的構架法,與中國固有建筑的構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基本原則卻一樣——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墻壁的。這并不是他們故意抄襲我們的形式,乃因結構使然。我們若是回顧到我們古代遺物,它們的每個部分莫不是內部結構坦率的表現,正合乎今日建筑設計人所崇尚的途徑。這樣兩種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藝術,竟融洽相類似,在文化史中確是有趣的現象。我們這個時期,正該是中國建筑因新科學、材料、結構而又強旺更生的時期,也是中國新建筑師產生的時期。他們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們知道的:他們對于他們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設計的;他們并不像古代的匠師,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們把定了舵,向著一定的目標走。我認為,他們是最有希望的。(摘編自梁思成《中國建筑的希望》)材料二:藝術創造不能完全脫離以往的傳統基礎而獨立,這在注重畫學的中國應該用不著解釋。能發揮新創都是受過傳統熏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種嶄新的形式,根據外來思想的影響,也仍然能表現本國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國本有的觀念,但結果仍以中國風格造成成熟的中國特有藝術,馳名世界。藝術的進境是基于豐富的遺產上,今后的中國建筑自亦不能例外。將來,中國將大量采用西洋現代建筑材料與技術。如何發揚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藝之特點,在以往都是無名匠師不自覺的貢獻,今后卻要成近代建筑師的責任了。如何接受新科學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現中國特有的作風及意義,老樹上發出新枝,則真是問題了。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特性,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這事實明顯的代表著我們文化衰落,至于消滅的現象。今后為適應科學動向,我們在建筑上雖仍同樣的必須采用西洋方法,但一切為自覺的建設。世界建筑工程對于鋼鐵及化學材料之結構愈有徹底的了解,近來應用愈趨簡潔。形式為部署邏輯,部署又為實際問題最美最善的答案,已為建筑藝術的抽象理想。今后我們自不能同這理想背道而馳。我們還要進一步重新檢討過去建筑結構上的邏輯:如同致力于新文學的人還要明了文言的結構文法一樣。表現中國精神的途徑尚有許多,“宮殿式”只是其中之一。要能提煉舊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國質素,我們需增加對舊建筑結構系統及平面部署的認識。構架的縱橫承托或聯絡,常是有機的組織,附帶著才是輪廓的鈍銳,彩畫雕飾,及門窗細項的分配諸點。這些工程上及美術上措施常表現著中國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們研究。許多平面部署,大的到一城一市,小的到一宅一園,都是我們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們重新剖視。我們有傳統習慣和趣味:家庭組織、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飪、縫紉、室內的書畫陳設、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與西人相同。這一切表現的總表現曾是我們的建筑。現在我們不必削足就履,將生活未將就歐美的部署,或張冠李戴,顛倒歐美建筑的作用。我們要創造適合于自己的建筑。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樓宇,道的樹陰,街署的前庭,或優美的牌坊,比較用洋灰建造卑小簡陋的外國式噴水池或紀念碑實在合乎中國的身份,壯美得多。且那些仿制的洋式點綴,同歐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較起來,太像東施效顰,有傷尊嚴。因為一切有傳統的精神,歐美街心偉大石造的紀念性雕刻物是由希臘而羅馬而文藝復興延續下來的血統,魄力極為雄厚,造詣極高,不是我們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項背的。我們的建筑師在這方面所需要的是參考我們自己藝術藏庫中的遺寶。我們應該研究漢闕、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經幢、明清的牌樓,以及零星碑亭、泮池、影壁、石橋、華表的部署及雕刻,加以聰明的應用。藝術研究可以培養美感,用此駕馭材料,不論是木材、石塊、化學混合物,或鋼鐵,都同樣的可能創造有特殊富于風格趣味的建筑。世界各國在最新法結構原則下造成所謂“國際式”建筑,但每個國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現。英、美、蘇、法、荷、比、北歐或日本都曾造成他們本國特殊作風,適宜于他們個別的環境及意趣。以我國藝術背景的豐富,當然有更多可以發展的方面。新中國建筑及城市設計不但可能產生,且當有驚人的成績。(摘編自梁思成《為什么研究中國建筑(代序)》)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幾千年來,中國匠師們秉承一貫的建筑基本方法和原則,使中國建筑形成獨特的建筑風格。B.中國文化受西方思潮影響,加上帝王的驕奢好奇,致使“洋式樓房”“洋式門面”大量涌現。C.風行歐美的“國際式”新建筑與中國建筑的構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建筑的基本原則是一樣的。D.南北朝佛教雕刻、唐宋寺塔都體現了傳統的中國建筑理念,呈現出中國特有的建筑風格。6.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傳統建筑理念對今后中國建筑發展有重要影響,脫離傳統基礎的建筑創造是不存在的。B.中國建筑師自覺摒棄傳統建筑理念,采用西洋現代建筑新技術,融入世界建筑發展中。C.一個國家如果在建筑上完全失掉民族的藝術特性,就必然導致文化的衰落和社會發展的停滯。D.我國許多建筑師模仿“國際式”新建筑,說明中國固有建筑的構架法已經落伍于世界。7.下列說法中,最適合作為理由來支撐結尾畫線句這一結論的一項是(
)A.19世紀末葉及20世紀初年,中國出現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建筑思潮。B.中國新建筑師產生了,他們知道自己在文化上的地位,對于自己及作品都有一種自覺。C.中國曾有過接受嶄新的形式而仍能表現本國精神的成功范例,如碑亭、泮池、影壁等。D.我們的藝術藏庫中有大量的遺寶,并且藝術背景豐富,可以在諸多方面進行藝術研究。8.“國際式新建筑”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材料一簡要概括。
9.作者認為中國建筑應該如何發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三、雙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題。文本一:水杉,一種樹的故事阿來水杉是一種古老的植物,在地質史上的中生代晚期的白堊紀就進化為參天喬木,蔚為大觀。然而,人類第一次給水杉命名,不是因為發現了活的植株,而是在化石中發現了它的存在。發現者是日本的三木茂博士,他肯定這是一種與世界上所有已知杉樹不同的杉樹,并已經在地球上滅絕。這個時間是一九三八年。這是關于這種植物的前傳。任何關心自然、對自然界中植物生存與分布有興趣的人都知道,水杉就活在我們身邊,而且廣布于這個世界。實際上,今天水杉不僅生長在我們的庭院,也生長在隔壁的庭院,生長在附近公園,還生長在包圍著我生活的這座城市的廣闊鄉野,在道旁、在梁邊、在山野。對此景象,我不禁有些恍惚。要知道,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以前,人們還認為這種美麗的樹木早就從世界上消失了,和許多經歷地質與氣候巨大災變的動植物一起滅絕了。直到一九四一年,抗日戰爭最為艱難的相持階段,一位中央大學的學者,在輾轉行腳去往抗戰大后方重慶的路上,偶然與一株古老的水杉相遇。這位叫干鐸的生物學者,肯定自己遇見的是一種未知植物,是一個新的物種,但他并不能確定這到底是什么,只能采集一些枝葉作為標本,向學界傳遞這個至少會令行內人感到興奮的消息。這個偶然被發現的地點,在四川萬縣磨刀溪,據說在三峽附近。這是我所知道的水杉的最初信息。我查過萬縣地圖,始終沒有找到磨刀溪。直到朋友打電話來,邀我去外地,我猶豫,但他說出了一個詞:水杉。接著又說,水杉發現地。我不假思索就回,去,去。終于要去看那株有故事的水杉了。當地一位朋友開車陪我去,車出盆地,面前橫亙一道蒼翠山嶺,不高,卻綿長幽靜。出了隧洞就是謀道。那株水杉就長在謀道鎮上,磨刀溪就在鎮子邊上。想當年,干鐸先生由鄂入川的道路也是這樣穿鎮而過,只是更為崎嶇、更為狹窄也更為寂寞吧。停車,下來,抬頭,一樹蓊郁的濃墨重彩的綠就矗立在眼前。不用問,這就是那株水杉了。移步往前,到它跟前,是一株見證過風雨滄桑的老樹,枝柯遒勁,樹身蒼老,要兩三人牽手才可以環抱。一圈欄桿擋在身前,不能親手撫摸那暴突皸裂的蒼老樹皮了。禮敬般繞行一周,再一周。水杉很高,使勁仰頭,也未見其頂,只把我的視線引向天空深處。據當年資料,這株樹通高三十三米,現今測量的準確數據是三十五米多。杉科這個植物家族中的大多數是常綠喬木,水杉卻是要落葉的,這也增加了其觀賞價值。蕭瑟的冬天,它排掉一些水分,軀干和枝條變得堅硬,這是迎接北風與寒霜的必需措施。在我生活的地方,寒冬將盡,它的枝子顏色一天天變淺、一天比一天滋潤,同時也從堅硬變得柔軟。那是地下的根須在向上輸送水分和養料,在做一年一度萌發新葉的準備了。每天經過它身旁,都會抬頭看看。每一道皸裂的老皮間每天都會透出更多的潤澤,每一根枝條都會比前一天更加飽滿。一周,或者再多幾天,就看見幼嫩的枝梢上綻出了星星點點似有若無的綠。凝視時如煙將要渙散;再換眼,又凝聚如星,新翠點點。海棠初開時,它羽狀的新葉已經舒展開來,清風徐來,借它鳥羽般翩飛的新葉顯現輕舞飛揚的姿態。夏天的綠意盎然、生機勃勃自不必說,到秋天,這些針葉,又一枚枚變換顏色,變成黃色變成紅色。先是星星點點、絲絲縷縷,某一天,突然在通透的秋陽下,變成了一樹緋紅或一樹金黃。等到這些葉子脫離枝頭,和冷雨一起垂降到地面,時令已經邁進冬天的門檻。每經過這樣一個循環,人老去一歲,但樹還年輕,明年再開枝展葉,還是一個成長中的青年。磨刀溪旁這棵世界上年齡最大的水杉,已在這里站立六百多年,依然蔥郁蒼翠,還要見證這片土地許多個世紀的滄桑巨變。當年,干鐸在謀道與這株樹不期而遇時,以他的生物家知識判斷,這肯定是杉科植物的一個新種,卻不能對這種植物作一個準確的定名。又過了五年,抗戰勝利后的一九四六年,才由鄭萬鈞、胡先骕兩位植物學家確定其科學命名。在沒有采用科學的分類系統和命名法之前,中國人并不是對周圍的環境一無所知,是基于經驗性的無系統的知識,實在是有著巨大的缺陷。而這次發現與命名,它證明中國人也能以科學的方式重新發現和認知世界。也是因為這個發現,世界才知道,水杉這個經歷地球生物大滅絕,又經歷第四紀冰期嚴酷考驗的古老植物,居然還生存在中國長江三峽附近的偏僻鄉野。如今水杉這種植物,在被發現后的七十多年間,不僅在發現地得到保護與繁育,而且早已重新廣布到其適合生長的地方,在城市、在鄉野,在中國、在中國以外的許多國家。中國人的精神曾經生氣勃勃,曾經豪邁地面向世界。但也曾經迷失,“巷有千家月,人無萬里心”。好在,蒙昧且沉溺于蒙昧的時代已成為過去。今天我來尋找水杉,也就是尋找一個中國人在文化上重新覺醒、重新發現世界的故事吧。(有刪改)文本二:著名作家阿來一直致力于自然文學創作,散文《水杉,一種樹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作品梳理了水杉的前世與今生,勾聯了歷史與現實,表現了對于自然與人生的關注與思考,透露出詩意而透徹的文學內質,顯示出高遠而寬廣的歷史眼光。阿來尋找水杉,也在尋找一個中國人在文化上重新覺醒、重新發現世界的故事。——摘自《第十一屆丁玲文學獎》頒獎詞(有刪改)10.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終于要去看那株有故事的水杉了”一句表現了作者內心的無比期待,并引出下文朋友開車陪同尋找那棵水杉的敘述,過渡自然。B.文中關于磨刀溪水杉“枝柯遒勁,樹身蒼老”的細節描寫,既凸顯出這棵樹見證風雨滄桑后的生命悠久,也抒發了作者對其禮敬之情。C.干鐸盡管首次發現了水杉植株卻不能予以準確定名,是因為他身處一個蒙昧的時代且沉溺其中,這讓作者唏噓不已并且內心深受觸動。D.作者在敘述水杉這種樹的故事時,將其被發現命名的過程與當時中國遭遇到的侵略戰爭緊密聯系在一起,給文章增添了厚重的歷史感。11.從文章謀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題目“水杉,一種樹的故事”是如何統攝全文的。
12.文本二中談到文本一“透露出詩意而透徹的文學內質,顯示出高遠而寬廣的歷史眼光”,請結合文本一簡要分析。
四、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列文字,完成文后問題【甲】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選自《唐雎不辱使命》)【乙】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選自《曹劌論戰》)1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公將鼓之(
)
(3)雖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
)
1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作用相同的一組是(
)A.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B.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C.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庭中15.下列語句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此庸夫/之怒也B.衣食所安,弗敢/專也C.臣未/嘗聞也D.下視/其轍1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17.這兩篇文章都記敘了弱國和強國之間的斗爭情況,運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從而揭示了以弱勝強的原因。認真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填寫下面表格。人物人物性格特點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曹劌唐雎
五、古代詩文閱讀
閱讀下面兩首曲子,完成下面小題。竇娥冤(節選)關漢卿【滾繡球】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游園①湯顯祖【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②忒③看的這韶光賤!【注】①選自湯顯祖的戲曲《牡丹亭》。杜麗娘出生于官宦家庭,從小受封建家長的管束和封建禮教的壓抑。受到《詩經?關雎》的觸動,青春意識開始覺醒,于是違背父母、塾師訓誡,走出深閨,偷偷前往后花園游賞。②錦屏人:深閨中人。③忒:過于。18.下列對這兩首曲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滾繡球”將悲憤和反抗精神推向高潮,直接指責天地,體現了“字句皆無忌憚”的特點。B.“天地也!”一聲浩嘆,蘊蓄無限感慨:有憤激和委屈,也有埋怨和抗爭。C.《游園》中,杜麗娘因良辰美景空流逝而驚異和惋惜,抒發了對美好青春的禮贊、對幸福生活的向往。D.《游園》以詞的手法寫曲,抒情、寫景及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無不細膩生動,真切感人。19.這兩首曲表達情感的手法有何不同?
六、名篇名句默寫
2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闡述自己的治國主張并對子路的表現進行點評的兩句是“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省濰坊一中2025度:高一物理初中高中銜接學案
- 師生健康 中國健康
- 核心素養下的教育教學體系構建
- 學生的能力差異與教育
- 健康安全綠色環保
- 談學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 健康我變勇敢了中班
- 2025年液體管道運輸服務項目提案報告
- 【深圳】2025年廣東深圳市光明區玉塘街道辦事處第一批招聘一般類專干24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英語基礎教學第三課課件
- 護士資格證考試口腔護理試題及答案
- 銀行人力資源發展計劃
- 土方工程夜間施工方案
-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 危險廢油管理制度
- 高分子鏈結構試題及答案
- T-CESA 1281-2023 制造業企業質量管理能力評估規范
- 貴州財經大學《自然地理學理論與方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形勢下提升消防救援隊伍指揮員滅火救援能力研究
- 《祝福》《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里的人》群文閱讀 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 2025年浙江省建設工程檢測技術人員(地基基礎)認證考試題(附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