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地區試點村莊規劃_第1頁
山地地區試點村莊規劃_第2頁
山地地區試點村莊規劃_第3頁
山地地區試點村莊規劃_第4頁
山地地區試點村莊規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市南川區大觀鎮金龍村規劃2013.09PART工作進展01

1.1總體要求1.2組織協調1.3調查研究1.1工作總體要求工作進展Part1深入解讀住建部建村函[2013]35號、43號、55號文,嚴格按照五方面要求展開工作。考慮建設實施、規劃管理的有效性與可操作性針對村民生產生活、村莊建設管理中的主要問題,建立規劃目標體系并確定規劃內容和深度通過村民深度參與確保規劃的質量和可實施性有利于農民增收、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建設有序、生態保護、風貌保持、文化傳承注重實效加強村民參與制工作總體要求指導思想技術路線規劃內容編制過程利于村民發展及村莊建設基礎內容整治與建設內容引導內容成果要求基礎內容可參考城市總體規劃深度;整治與建設項目應達到修建性詳細規劃深度;引導內容結合各地實情確定問題為導向規劃專業職責姓名職稱項目總工郭大忠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注冊城市規劃師項目負責人劉

方高級工程師、注冊城市規劃師規劃專業彭淞工程師張婷婷工程師徐娜工程師高小欽助理工程師市政專業交通專業楊源工程師管網專業姜

偉高級工程師建筑專業項目負責姜秀巖高級工程師建筑專業楊

衡工程師趙

巖助理工程師Part1

重慶市規劃局全程督導檢查社姓名聯系電話1社張忠義158262072622社莫壽超159289994333社代先億130602609334社李玉158036756795社白戈云133727834226社熊代木136582701767社張貴生138967087528社代貴才150958382589社饒均之1822525144610社傳春他游紹關部門職務姓名聯系電話鎮政府書記梁正政府鎮長張政府鎮長李金人大人大主席卓中倫1389695799鎮城建辦主任李衛城建辦主任錢副中心副主任代先龍村村民代表1.2組織協調重慶市規劃局全程參與并指導南川區制定金龍村規劃試點工作方案,對金龍村規劃試點工作進行督導。

南川區政府多部門協調、區規劃局具體組織監督南川區人民政府成立了金龍村規劃試點工作協調機構,并建立多部門協調機制。其中南川區規劃局負責金龍村規劃試點的具體組織、監督和檢查工作。

大觀鎮政府組織編制報批大觀鎮政府負責組織金龍村規劃編制工作,配合規劃編制單位開展調研,協助確定了規劃內容與實施項目。

金龍村村民代表全程參與金龍村村民委員會選派了十個社的村民代表加入規劃編制隊伍,全程參與與協助規劃編制工作。

多方向研究力量共同編制規劃編制單位集中了大批具有豐富經歷、熟悉農村情況的規劃編制人員,同時邀請農村經濟、村規劃方面的專家學者進行協助編制。大觀鎮聯系人員協編單位編制人員專業單位職稱地域建筑重慶大學覃

琳教授、碩士生導師產業規劃大觀鎮農委張

華南川區生態農業園區蘇仕民副主任西南大學張

平教授職責職務姓名組長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郝滿爐副組長區委辦副主任、機要局局長王彬副組長區政府辦副主任、法制辦主任劉達文副組長區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學民成員區規劃局、區財政局、區城鄉建委、區農委、區國土房管局、區環保局、區交通局、區水務局、區生態農業園區、鄉鎮人民政府、惠農公司。主要負責人南川區政府協調小組縱向各部門各司其職積極配合橫向多方向研究力量聯合編制工作進展地形圖:金龍村1:500地形圖金龍村1:2000地形圖金龍村1:10000地形圖航空影像圖2012遙感衛星影像圖BING地圖衛星影像圖上位規劃:南川區城鎮體系規劃(2002-2020)南川區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南川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大觀鎮總體規劃修編(2012-2030)相關規劃:南川區旅游交通發展規劃重慶生態農業示范區總體規劃(2010-2020)重慶市南川區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工程建設規劃(修編)(2013)大觀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2006-2020)基礎資料:大觀鎮鄉村規劃建設基本信息調查表(2010年)村莊規劃試點基本情況表(2013年3月6日)1.3調查研究——分為準備、初步、深入、補充四個階段Part1實地調查前,先與大觀鎮人民政府的協調機構聯系,取得了金龍村地形圖、金龍村航空影像圖、上位規劃、相關規劃、基礎資料,通過整理初步確定調查方向并準備調查問卷。基礎資料相關規劃上位規劃航空影像圖地形圖已搜集資料(1)調查準備——獲取基礎資料工作進展1.3調查研究Part1(1)調查準備——《鄉村規劃建設基本信息調查表》(重慶市規劃局2010)工作進展1.3調查研究Part1(1)調查準備——《鄉村規劃建設基本信息調查表》(重慶市規劃局2010)工作進展1.3調查研究Part1(1)調查準備——村莊規劃試點基本情況表工作進展1.3調查研究Part1(1)調查準備——擬定進一步調查問卷(村委會)工作進展1.3調查研究Part1(1)調查準備——擬定進一步調查問卷(社)工作進展1.3調查研究Part1調查問卷(1)調查準備——擬定進一步調查問卷(村民現狀和意愿)工作進展現場踏勘包括對金龍村村域內產業發展、用地類型、用地權屬、農房建設、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及災害情況進行實地調查。Part1時間地點參與部門主要內容2013.3.28大觀鎮南川區規劃局、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大觀鎮政府、金龍村村委現場踏勘,確定先期啟動的集中居民點的規劃范圍和規劃內容現場踏勘1.3調查研究(2)初步調查——現場踏勘對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實地調查對用地類型、用地權屬進行實地調查對農房建設進行實地調查對排水設施、道路、機耕道、電力電信等市政設施進行了數據采集實地調查產業發展現狀實地調查用地類型與權屬實地調查農房建設情況實地踏勘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工作進展分別組織大觀鎮干部、金龍村干部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的村民代表進行座談,入戶調查并填寫問卷。Part1時間地點參與部門主要內容2013.4.15金龍村南川區規劃局、大觀鎮政府、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金龍村村民代表對金龍村進行調研;就村民居住意愿、對現狀建設的評價和要求等等進行了座談;2013.4.16金龍村南川區規劃局、大觀鎮政府、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金龍村村民代表入戶調查,填寫調研問卷與大觀鎮政府進行座談,討論工作組織方式;與金龍村干部進行座談,了解規劃需求;與金龍村村民進行訪談,入戶調查并填寫問卷。召開座談1.3調查研究(2)初步調查——村民訪談與大觀鎮干部進行座談與金龍村干部進行座談與村民代表座談,入戶調查工作進展Part11.3調查研究(3)初方案及深入調查有針對地對金龍村重點問題和內容進行深入調查,核實金龍村建設項目的可操作性。時間地點參與部門主要內容2013.6.7南川區政府南川區政府、南川區規劃局、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大觀鎮政府就金龍村集中居民點進行了匯報,會后于規劃局對方案進行了意見交流2013.6.14金龍村重慶市規劃局、南川區規劃局、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大觀鎮政府對現場進行再次踏勘,深入了解農業企業發展情況和存在問題。2013.7.1南川區規劃局重慶市規劃局、南川區政府、南川區規劃局、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大觀鎮政府、金龍村代表對金龍村團田堡集中居民點規劃設計進行行政評審和專家評審2013.7.4大觀鎮南川區規劃局、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大觀鎮政府就金龍村集中居民點完善方案進行了匯報,進一步對接建設需求;現場踏勘進一步核實;調研周邊村落做法。集中居民點匯報及意見交流對現狀產業發展情況進行深入進一步了解農業發展情況工作進展Part11.3調查研究(4)正式方案及補充調查針對各方對規劃方案提出的意見建議以及實際情況進行多次補充調查時間地點參與部門主要內容2013.8.16重慶市規劃局重慶市規劃局、南川區規劃局、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對村域部分規劃進行審查2013.8.20金龍村南川區規劃局、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大觀鎮政府、金龍村代表對部分產業、用地問題進一步核實調查,初步成果公示2013.8.30住建部住建部村鎮司、重慶市規劃局代表、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代表、其他省直轄市試點項目組代表村莊規劃試點中期匯報2013.9.13南川區規劃局重慶市規劃局、南川區政府、南川區規劃局、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大觀鎮政府、金龍村代表對村域規劃進行行政評審和專家評審2013.9.16大觀鎮南川區規劃局、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大觀鎮政府,村民代表,農委就產業規劃征求了村民代表和大觀鎮農委及相關專業人員的意見,對規劃成果進行公示2013.9.18金龍村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大觀鎮政府,金龍村村委會,村民代表結合村民修改意見完善成果,規劃成果報區政府審批對村域產業問題進行核實調查對用地問題進一步核實調查對村域實際發展情況進行核實調查村域規劃最終成果公示工作進展PART村莊基本情況02

2.1區位條件2.2上位及相關規劃解讀2.3地形地貌地災2.4現狀人口金龍

村至南川至河圖至黎香湖至重慶黎香湖快速路渝湘高速至長沙至重慶大觀立交大觀鎮區省道204大白路2.1區位條件大觀鎮位于南川區西北部,距離南川城區直線距離約為24公里。市域層面區域層面鎮域層面金龍村地處大觀鎮中部,距渝湘高速路大觀互通口3公里,至大觀集鎮1公里。村莊調查成果Part2南川區南川區位于重慶都市區東南部,1小時經濟圈范圍內,由渝湘高速公路相連。重慶一小時經濟圈范圍南川區渝湘高速大觀立交二環高速涪陵區綦江區至貴陽至貴州道真至湖南南川城區L=24公里大觀鎮大觀生態農業示范區金龍村2.2上位及相關規劃解讀Part2大觀鎮定位:是南川北部高效農業區核心城鎮,支柱產業是工業、農業,利用農業資源優勢,致力于農產品、飼料、木材加工,食品、茶葉生產。加大交通發展力度,使加工業相應帶動運輸,餐飲、生態旅游業。2020年,規劃城鎮人口為2.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2.0平方公里。南川區城鎮體系規劃(2002-2020)村莊調查成果大觀鎮定位:南川區的中心城鎮,與鳴玉共同構成南川區北部高效農業區的核心,是區域性重點城鎮。南川區總體規劃(2006-2020)促進大觀鎮重點發展觀光、休閑、體驗農業,加快建設生態農業示范區核心區,建成區面積達到6.3平方公里、人口達到6萬人。構建大觀創業基地,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實現產值25億元。打造大觀鎮金龍村成為國家級新農村示范村。加強村落規劃引導,美化村容村貌,整治環境衛生,集中治理污染物,完善公共設施,打造農村田園風光和山水生態美景。重慶市南川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金龍村定位:基層村,以旅游服務和農業生產為其主要職能,規劃人口為1500人,用地規模4.0公頃。主導產業為糧油種植、畜禽養殖、觀光及旅游服務業。南川區大觀鎮總體規劃(2012-2030)

重慶生態農業示范區總體規劃(2010-2020)

南川區旅游交通發展規劃打造“一橫兩縱三環四干十九支線”為骨架的旅游公路三級網絡,其中“一縱線”、“二環線”、“二支環線”大大推動了金龍村與周邊旅游景點間的有效聯系。金龍村位于生態農業示范區“一心”邊緣,以園區產業鏈橫向延伸中的蔬菜基地、生態農業、科技研發以及綠色農產品加工為主

重慶市南川區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工程建設規劃(修編)(2013)金龍村涉及產業:(1)特色果蔬產業:有水果產業、蔬菜產業,蔬菜以菜稻輪作為主;(2)優質水稻產業(臺灣香米);(3)花卉苗木產業。(1)上位規劃解讀——定位一脈相承,現代農業發展指向明確(2)相關規劃解讀——生態農業、旅游發展整體聯動Part22.3地形地貌地災村域地形高程分析圖村域地形坡度分析圖金龍村村域面積453公頃,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場地以丘陵、谷地地貌為主。整體海拔在721.4m到905.3m之間。最高點高程905.3m,位于金龍村十社,最低點高程721.4米,位于金龍村一社,金龍紅磚廠附近大白路南側田間,場地最大高差約184米。根據《南川區大觀鎮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情況及警示牌安裝形式統計表》,金龍村未涉及任何地質災害隱患點。村域地形坡向分析圖圖例圖例圖例村莊調查成果(1)現狀戶籍人口

2012年戶籍總人口為1710人,共604戶,其中男850人,女860人,男女比例為1:1.01。社別戶數(戶)人數(人)金龍村一社51177金龍村二社41143金龍村三社74246金龍村四社58208金龍村五社68178金龍村六社82202金龍村七社44116金龍村八社80152金龍村九社58166金龍村十社48122合計6041710(2)全村人口變動情況2007年至2012年,金龍村人口從1430人增長到1710人,共增加了280人,年平均增長率為3.7%。

2012年人口比2011年增加了156人,主要原因為2011年金龍村行政邊界的調整,新增了一個社的人口。年份人數(人)年增長率20071430—200814602.10%200915103.42%201015603.31%201115640.26%201217109.34%表1金龍村各社現狀人口與戶數匯總表表3近六年金龍村人口變動情況統計表表4近六年金龍人口年增長率一覽表2.4現狀人口Part2村莊調查成果(3)現狀勞動力共有1208名村民從事勞動,主要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工業、商業及外出打工,其中外出打工所占比例最高,為43%。職業種植業養殖業工業商業外出打工數量(人)22050150268520所占比例18.2%4.1%12.4%22.2%43%表2金龍村村民主要從事職業(2012年)2.4現狀人口Part2村莊調查成果收入來源種植業收入外出打工收入其它收入收入金額(萬元)232.4100543.36所占比例18.1%78.5%3.4%農民人均純收入來源(2012)年份年人均純收入年增長率20085500-2009650018.18%2010745014.61%2011980631.6%20121170019.3%近五年人均純收入列表(2012)(4)人均收入情況

2012年,該村農民總收入達到2000萬元,年人均純收入11700元,五年的年人均純收入平均增長率為20.8%。

但外出打工收入占比較高。PART村莊調查03

3.1村民現狀與意愿調查3.2土地利用現狀3.3現狀建設情況3.4現狀產業基礎3.5道路交通3.6基礎設施3.7現狀情況總結

了解程度所占比例

了解70%

不了解30%

房屋建成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年比例40%50%10%戶均面積最大面積最小面積占地面積(m2)14940070人均住房面積76m2/人130m2/人50m2/人廚房面積(m2)20303衛生間面積(m2)11.6203房屋層數二層三層二三層混合比例46%36%18%表1村里建房手續了解情況統計表表2房屋建成年代統計表表5村民房屋現狀面積統計表表3村民房屋層數比例統計表住房情況還可以滿意不滿意比例64%27%9%表4目前住房情況滿意度統計表(1)大部分人了解在村里建房需要辦理的手續,本村在房屋建設中基本沒有權益糾紛;(2)房屋大多建成于90年代,戶均面積約為150m2,人均住房面積為75m2/人;(3)64%的村民認為目前住房情況還可以。村民現狀調查——充分了解現狀住房狀況和村民態度3.1村民現狀與意愿調查Part3村莊調查了解情況知道64%不知道36%合計100%是否需要需要73%不需要9%無所謂18%合計100%表1村民對規劃的態度情況統計表居住方式獨門獨戶30%集體居住60%都可以10%合計100%建房考慮因素村規劃46%風水17%村里強制性規定17%交通20%合計100%建房層數意愿二層22%三層78%合計100%風貌意愿現代風貌10%地方特色鄉村風貌90%合計100%聯合建房意愿愿意聯合建房75%不愿意聯合建房25%合計100%理想戶均面積90-120m233%120-150m267%合計100%表2村民居住意愿統計表圖1村民生活急需解決的問題調查小結:(1)急需解決的問題:以改善居住條件和提高文化素質的訴求最高。(2)關心問題:以土地和就業關注度最高。a.土地:2/3農民完成土地流轉后需要搬遷到集中居民點,但部分農民土地未流轉造成建設用地指標無法置換,集中居民點難以建成,引發土地矛盾。b.就業:農民土地流轉后就業問題突出,本地用工量偏少,外出打工比例較高,以勞力輸出為主,技術能力較差。村民意愿調查——普遍關心居住條件改善、職業技能培訓、土地流轉和就業問題3.1村民現狀與意愿調查Part3村莊調查1234Part33.2土地利用現狀村域面積453公頃,建設用地31.69公頃,農用地412.84公頃,水域8.56公頃。村委會風貌12現狀海棠苗木園風貌3現狀楓樹林集中區風貌4現狀團田堡居民集中點風貌村莊調查3.3現狀建設情況

近期建設項目一覽表項目名稱項目地點項目投資實施時間資金來源實施效果巴渝民居危舊房改造團田堡、陳家塆800萬元2010年7月上級專項資金、自籌2012年完成巴渝民居危舊房改造200戶,其中陳家灣及團田堡37戶,入村景觀路沿線及旅游環線民居改造163戶,立面改造面積達40000平米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陳家塆200萬元2010年9月項目資金、贊助、自籌于陳家灣修建村級公共服務設施,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基礎農民文化活動廣場陳家塆300萬元2010年10月項目資金、贊助、自籌修建農民文化活動廣場,提升了村莊旅游形象河提景觀帶打造石橋河沿線150萬元2011年10月項目資金、贊助、自籌對河道進行渠化處理,沿岸景觀進行整治,安裝太陽能仿古路燈星級農家樂4家400萬元2010年7月業主投資從事休閑農業人數400余人,年接待休閑觀光人數近萬人,休閑農業營業收入3000萬元,利潤800萬元農產品加工引進農產品加工業2家2000萬元2010年12月業主投資還未投產項目名稱項目地點項目投資實施時間資金來源實施效果入村景觀大道和旅游環線入村景觀大道和旅游環線/2011年業主投資興建配合團田堡集中居民點的建設修建了櫻花大道,為金龍村發展鄉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交通基礎招呼站、停車場陳家灣、入口文化廣場/2011年項目資金、贊助、自籌在陳家灣集中居民點設置招呼站一處,結合村入口文化廣場設置停車一處,使居民的交通出行條件大為改善,為鄉村旅游打下了基礎道路、院壩硬化硬化便民路5公里(主要分布在1社、2社、5社、6社、7社、8社、9社)、次村道4公里,院壩硬10000平方米70萬元2010年11月項目資金、贊助、自籌村道全部硬化,便民道入戶率達到90%、連社環線道路通村路建設5公里,主要在1社、4社、5社、8社、10社150萬元2010年11月項目資金、贊助、自籌修建完善了生活步行道、休閑步道、生產交通道路,使村民的交通出行條件大為改善,同時也為金龍村發展鄉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交通基礎項目名稱項目地點項目投資實施時間資金來源實施效果燈飾照明工程村級主干道沿線30萬元2011年12月項目資金、贊助、自籌主要道路兩側安裝太陽能仿古燈,提升村莊旅游形象村莊環境整治項目村域污水處理站(人工濕地)6座,小型聯戶污水處理設施(三格式化糞池)200座,戶用沼氣池300個268萬元2010年項目資金、贊助、自籌現狀污水處理站80%均未正常運行,沼氣池60%未正常產氣,三格化糞池在一定程度上對生活污水進行了處理,但污水處理效果非常有限生態村治理在1社、2社等建垃圾中轉站1個、收貯點2個、移動垃圾箱20個,污水處理池3處40萬元2010年11月項目資金、贊助、自籌團田堡集中居民點建設生態污水處理設施,在一定程度上對生活污水進行了處理,改善了農村水環境狀況。但由于運行維護工作量大,無專人負責巡視檢修,無法做到達標排放,處于廢棄狀態。

給水系統統一工程自大觀鎮自來水廠沿204國道敷設dn150給水管至金龍村,沿大白路敷設dn90給水管/2011年項目資金、贊助、自籌村域范圍內總實施總長度4000m左右,金龍村全域自來水管線敷設比例達到80%左右10千伏線路改造工程村域/2012年底項目資金、贊助、自籌新增配電變壓器3臺,更換配電變壓器共5臺,架空線路總長5.30千米。極大的助推金龍村產業發展和村民生活品質的提升通信工程村域/2010年底項目資金、贊助、自籌廣播電視、光纖實現了“社社通”,電話入戶率達100%,農網改造全部完成建設項目6個交通項目4個市政項目6個Part3村莊調查3.3現狀建設情況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情況現狀公共服務設施集中于陳家灣片區,包括村級公共服務中心一處、村旅游服務中心。團田堡片區結合農家樂設置了文化活動室。南川區大觀鎮中學位于金龍村境內,占地面積1100㎡,設初中高中,共12個班,800余人。金龍村共有兩家寺廟,萬家寺與金銀寺,萬家寺位于四社,金銀寺位于一社與九社。集中居民點現狀建設情況2010年,啟動金龍村團田堡、陳家灣居民點農村危舊房改造精品示范工程,2012年完成巴渝民居農村危舊房改造200戶,其中陳家灣及團田堡巴渝民居精品工程37戶,入村景觀路沿線及旅游環線巴渝民居改造163戶,立面改造面積達40000平米,投入資金800萬元。完成村旅游服務中心建設。現狀公共服務設施一覽表Part3村莊調查名稱占地面積(㎡)用地面積(㎡)人數(人)備注從業人數容納人數村委會500-4-警務室、消防室,文化活動室、圖書室、婦女之家,留守兒童之家、村旅游服務中心,衛生所、郵政服務點、旅游超市大觀中學11006165-800余人普通高中,共12個班,師生一共800余人村旅游服務中心8482800--衛生所100m2、愛心超市、旅游接待、郵政服務點農民文體廣場約800---位于旅游服務中心正前方,兼有停車功能農家樂(16家)----星級農家樂4家萬家寺----位于四社金銀寺----位于一社與九社3.3現狀建設情況居民點建筑居民點建筑布局較為分散,僅在陳家灣、團田堡、雞公丘以及廟灣四處較為集中,多以磚結構為主,少量為木、土結構;公共服務設施建筑公共服務設施建筑主要集中在陳家灣,多以磚結構為主;生產設施建筑生產設施建筑主要包括建材加工廠和農產品加工廠,以磚結構、混凝土結構為主。現狀建筑類型及建筑質量Part3村莊調查第一產業——糧油、蔬菜、特色水果為主,林業、養殖業為輔。(2)林業:1631畝的生態林用地(松林)及經濟林用地(花卉苗木)。(3)畜牧業:該村養殖業以單戶飼養為主,養殖品種主要為豬、雞、鴨。(1)農業一產用地現狀分布圖一產用地空間示意圖現狀農業種植以村民自種及農業合作社開發為主,已形成了500畝香米基地、300畝綠色蔬菜基地、100畝蔬菜瓜果基地、250畝藍莓基地。3.4現狀產業基礎金龍村一產用地現狀規模匯總表產業用地類別總用地面積備注耕地(水稻用地)1404畝其中香米500畝耕地(經濟作物用地)2085畝其中綠色蔬菜基地300畝、蔬菜瓜果基地100畝,另有玉米、紅苕、馬鈴薯等林地(生態林用地、經濟林用地)1631畝其中生態林地以松林為主;經濟林地中花卉苗木基地128畝園地(果園用地、茶園用地)1047畝其中藍莓基地250畝、梨山277畝、茶園240畝,另有板栗、花椒等Part3村莊調查企業類型企業名稱主要產品名稱工業金龍紅磚廠紅磚張學海石材廠石材加工金恒石材廠石材加工余立海采石場石材采集重慶三不加食品公司餐飲調味品代貴生預制板廠預制板代貴才大理石加工廠大理石材金龍木材加工廠木材加工運輸業煙花爆竹配送中心煙花爆竹配送旅游業方面,已建成陳家灣旅游服務中心和16家農家樂,其中有4家星級。近年金龍村旅游發展迅速,高峰時期游客量約為一萬人/日,低峰時期游客量約為幾十-上百人/日,2012年游客量約為十萬人,以自駕游為主,自駕游的游客比例約為60%,團客旅游的比例約為40%。收入來源種植業收入外出打工收入其它收入收入金額(萬元)232.4100543.36所占比例18.1%78.5%3.4%金龍村二產單位一覽表(2012)2012年金龍村部分農家樂統計農民人均純收入來源(2012)2012年,該村農民總收入達到2000萬元,年人均純收入11700元,五年的年人均純收入平均增長率為20.8%。

但外出打工收入占比較高。經濟發展水平3.4現狀產業基礎第二產業——低檔建材加工為主,產業人口吸附力低第三產業——鄉村旅游發展迅速農家樂名稱聯系人紹倫農家樂游紹倫古牛山水農家樂周玉書觀北農家樂莫小洪金龍兄弟農家樂文仕明文建明藍莓農家樂游長福熊熊農家樂熊禹琴李家灣農家樂田開文幸福田園農家樂冒意鳳莫小紅農家樂莫小紅“荒村”旅游接待中心周宇書年份年人均純收入年增長率20085500-2009650018.18%2010745014.61%2011980631.6%20121170019.3%近五年人均純收入列表(2012)職業種植業養殖業工業商業外出打工數量(人)22050150268520所占比例18.2%4.1%12.4%22.2%43%Part3村莊調查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ChongqingPlanning&DesignInstitute櫻花大道居民點步道景觀步道3.5現狀道路交通——一橫兩縱一環、集中在東南部1、主要對外道路:省道204(雙向2車道,道路寬7米)

大白路(雙向2車道,道路寬8米)2、過境道路:黎香湖旅游公路(雙向2車道,道路寬10米)3、村內主要道路:櫻花大道(雙向2車道,道路寬8米)4、步行道路:各主要村民居住點均有硬化步行道聯系,并有專門的景觀步行道路。黎香湖旅游公路Part3村莊調查3.6市政設施3.6.1現狀給水系統——大部分供給自來水1)現狀最高日人均生活用水量約120升/天。2)水源由現狀木涼鄉大觀水廠供給。給水管網覆蓋除10社以

外的大部分集中居民點,村域范圍內給水管線約4Km,主

干管dn160,支管dn63-dn90。3)集中供水水質滿足相關規范水質要求,村民用水設施較為

完善,沖水廁所、淋浴等設施齊備。市政給水水壓接近0.4MPa。4)引自黎香湖的DN1100的集中灌溉管道主干管已經形成。現狀給水主干管水現狀木涼鄉大觀水廠現狀灌溉引水管DN1100Part3村莊調查現狀給水管3.6.2現狀排水系統——系統逐步完善中,設施運行效果不佳1)雨污實現一定程度上的分流。污水集中收集率低,達標處理率較低,污水管網零散且損壞嚴重。2)興建300多個三格化糞池、200多座戶用沼氣池及6座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站,運行效果不佳。3)村域范圍內排水渠道縱橫交錯,雨污水合流產生的水體污染不容忽視存在一定程度的農田徑流污染。4)田間塘邊灌排一體的水渠較為完善,天然及人工蓄水池遍布村域范圍。集中居民點道路雨水散排。生態污水處理站三格化糞池塘邊灌排水渠田間灌排水渠道路雨水排水口現狀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站Part3村莊調查3.6.3現狀電力系統——幾經農網改造、基本滿足用電需求1)金龍村以居民生活用電為主,用電器豐富,現狀金龍村生活總用電負荷約為200KW2)金龍村境內主要高中壓線路:現狀35KV大觀至土溪電力線、沿204省道架設的10KV觀土線以及沿大白路架設的10KV觀白線(金龍村主要供電線路)3)金龍村村域范圍內現有變壓器7臺,分別為新拱橋臺區、陳家灣臺區、三重堂臺區、爛灣臺區、小河溝臺區、安家溝臺區、金銀寺臺區,負荷容量從50KVA到315KVA不等,總負荷容量945KVA35KV大觀至土溪高壓線10KV觀土線10KV觀白線電電電電電電電現狀10KV/0.4KV變壓器Part3村莊調查3.6.4現狀通信系統——視、話、網三通,郵政點一處1)金龍村現有郵政服務點一處,設在村公共服務中心,負責信件及書籍報刊的分發。2)金龍村已安裝固定電話約260門,移動電話約1200部,通信線路及移動信號覆蓋全村。3)金龍村實現廣播電視、光纖實現了“社社通”。現狀通信設施現狀通信架空線路信現狀大觀電信分局郵政服務網點遠程教育系統現狀通信線路現狀郵政服務網點Part3村莊調查3.6.5現狀燃料系統——柴煤為主、液化氣太陽能為輔、沼氣運行不佳1)居民燃料消耗仍以柴、煤為主,罐裝液化氣、沼氣、太陽能為輔,無集中天燃氣供給;傳

統柴、煤消耗占整個燃料消耗的60%左右2)全村建有戶外大型沼氣池6個,其中二社3個,四社2個,六社1個;戶用8立方米沼氣池約

300口,主要分布在農戶房前屋后;運行狀況不佳。太陽能熱水器200臺,太陽能路燈若干。3)大觀鎮配氣站及燃氣管網正在實施。沼現狀大型沼氣池沼沼沼沼沼Part3村莊調查地形地貌大觀鎮金龍村南川城區L=17公里區位政策優勢產業優勢人口規模景觀資源主導產業1.反季蔬菜、特色蔬菜等2.藍莓等特色水果3.鄉村休閑觀光旅游全村平均海拔720米,位于淺丘地帶。位于重慶市一小時經濟圈內,離大觀鎮區2公里路程,離南川城區17公里路程。序號類別居民點面積(平方公里)比例(%)行政村個數(個)1山地529.2556.4159612丘陵351.3437.4531873平壩57.696.14587合計938.281009735鄉村居民點隨地貌空間分布特征表石橋河貫穿全境,森林覆蓋率為50%,典型的巴渝鄉村景觀。全村幅員4.5平方公里,有10個村民小組,人口1710人。金龍村地處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重慶市生態農業示范區核心的南川區大觀鎮北大門,2007年:重慶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2010年:南川區委、區政府確定金龍村為全區新農村建設唯一的引領村。優勢條件一般條件金龍村既有一定的基礎優勢,又具有一般農村代表性,適合示范和推廣※資料來源于各社社長填寫社別戶數(戶)人數(人)金龍村一社51177金龍村二社41143金龍村三社74246金龍村四社58208金龍村五社68178金龍村六社82202金龍村七社44116金龍村八社80152金龍村九社58166金龍村十社48122合計60417103.7現狀情況總結序號試點村莊類型1將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的村莊2產業發展較快、需統籌發展的村莊3建設活動頻繁、需加強管控的村莊4需加強保護的村莊5以整治和打造鄉村景觀為重點的村莊6其他有熱點、有難點問題的村莊從現狀和未來發展情況看,金龍村符合試點村莊六種基本類型前三類的要求。Part3村莊調查PART問題分析與解決策略04

Part4問題分析與解決策略問題類型問題內容解決策略核心問題用地1、2/3農民完成土地流轉后需要搬遷到集中居民點,但部分農民土地未流轉造成建設用地指標無法置換,集中居民點難以建成,引發土地矛盾。2、磚廠、采石廠與居民點混合,相互干擾。適當集中、分門別類產業1、現狀農業生產規模較小,經濟效益不高。2、農民土地流轉后就業問題突出,本地用工量偏少,外出打工比例較高。外出打工以勞力輸出為主,技術能力較差。3、旅游配套跟不上旅游發展,停車、餐飲、住宿等配套設施凸顯不足。提高產業規模,加強專業生產強化技術培訓,提升村民素質完善配套設施,承接產業發展配套村民反映缺少健身、文化、醫療、兒童活動設施,既有設施服務無法覆蓋村域。完善配套、均衡布局交通1、公交班次少,僅沿省道204運行,未覆蓋村域內散布的自然聚落;2、現狀道路與周邊景點聯系薄弱,黎香湖旅游公路與金龍村鄰而不接;3、缺乏錯車設施,旅游季節易造成交通擁堵和安全隱患;4、缺乏停車設施,導致路邊停車的情況嚴重;5、現狀對慢行系統考慮不足,缺乏系統的非機動車道;6、部分道路年久失修,路面破損嚴重。增設班次強化聯系補充設施完善系統整治修復一般問題給水部分集中居民點尚未實現自來水管網覆蓋;現狀給水管管徑偏小,無法滿足居民點消防要求。加大集中供給排水1、污水管網及污水處理設施(化糞池、沼氣池、污水處理站等)損壞普遍,污水收集率較低,污水達標處理率較低。

2、居民點雨水均為散排。3、農田灌排系統存在過度灌溉及明顯的農田徑流污染。維護改造污水處理管網及設施居民點考慮雨水有組織排放科學種植灌溉,采用生態排水渠電力線路敷設較為凌亂,供配電可靠性、安全性差。電網改造通信現有郵政服務點務半徑偏大,僅具備信件、報刊發放功能。

無村級自建廣播站。增補設施網點、增加包裹收發等功能燃氣傳統薪柴燃料使用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植被破壞以及大氣污染。

無集中管道天燃氣供給。現狀沼氣池大部分處于廢棄狀態。改變燃料構成結構、加快天燃氣管道建設風貌建筑外立面品質不高,部分建筑風格不協調。選擇適宜風格、統一整治提升景觀雜物堆砌影響景觀,企業露天生產對整村風貌破壞較大,四旁綠化仍有待加強,村入口景觀標識性不強。關閉影響項目,整治村容村貌4問題分析與解決策略產業問題是金龍村發展需要解決的長期問題,其余問題則是金龍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05

PART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5.1目標定位5.2土地利用規劃5.3空間管制規劃5.4集中居民點規劃5.5建設用地控制要求5.6產業發展規劃5.7道路交通規劃5.8基礎設施規劃5.9防災減災規劃Part55.1目標定位(1)規劃目標

充分發揮金龍村的區域整體旅游發展優勢和農業資源優勢,建設生態環境優美、居住環境優良、產業發展可持續的新農村,實現“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的美麗鄉村目標。(2)發展定位加快發展農產品研發孵化,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形成城鄉生活進一步融合、產業形式現代、丘區特色濃郁、生態環境優美的國家級新農村;全面融入重慶市一小時經濟圈,充分發揮南川區西大門的門戶作用,利用大觀鎮鎮區腹地區位,構建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的發展格局,創建國家級城鄉統籌示范村;以建設精品蔬菜、高檔花木、優質水果、高產糧田為基礎,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和體驗農業,全面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村、國家級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示范村;把統籌城鄉、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緊密結合起來,圍繞吃、住、行、游、購、娛要素進行配套完善,創建國家4A級鄉村旅游景區。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5.2土地利用規劃——結合生產和旅游需求、重在梳理和整合規劃建設用地27.61公頃,在現狀基礎上略有減少。規劃戶數:500戶;規劃人口:1500人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5.3空間管制規劃——與國土環保林業部門充分對接劃定禁建控建適建區范圍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5.4集中居民點規劃——按需拆并、大分散小集中,選址近路近鎮陳家灣廟灣團田堡居民點整合一覽表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規劃集中居民點名稱建設用地戶數(戶)人口(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m2)陳家塆(1、2、7、8、9社)1.59公頃7024066團田堡(新建)(5、6社,高山移民與水庫移民)2.36公頃7438062廟灣(3、4、10社)2.34公頃11538062合計6.29公頃2591000635.5建設用地控制要求——用地指標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序號用地名稱用地面積(公頃)容納(服務)人數容積率建筑密度建筑層數1陳家灣集中居民點1.59240≤0.6≤30%2-3層2團田堡集中居民點2.36380≤0.6≤30%2-3層3廟灣集中居民點2.34380≤0.6≤30%2-3層4村級公共服務用地0.131500≤0.6≤30%2-3層5青少年實踐基地0.74學生數≤0.6≤30%2-3層6旅游服務用地0.96800-1000≤0.5≤25%2-3層7農產品加工及科研用地4.39500-800≤0.7≤35%1-3層1327456建設用地控制指標一覽表上位產業規劃——重慶市都市現代農業重慶市總體發展布局為“三圈四帶”,即城市農業發展圈(內環以內)、近郊農業發展圈重慶內環以內(外環以內)、遠郊農業發展圈(外環以外)以及縉云山、中梁山、銅鑼山、明月山四條帶狀山脈。金龍村處于重慶遠郊農業發展圈中,屬于布局在外環高速以外的遠郊丘陵、嶺谷區及平壩,重點發展以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標準化為目標的蔬菜、水果、水產、糧食、牧畜等名優大宗農產品生產和以加工為主要內容的產品農業與加工農業。南川(金龍村)城市農業發展圈城市農業發展圈遠郊農業發展圈5.6產業發展規劃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金龍村大觀生態農業示范區上位產業規劃——大觀生態農業示范區金龍村產業方向:以園區產業鏈橫向延伸中的蔬菜基地、生態農業、科技研發以及綠色農產品加工為主。金龍村在大觀生態農業示范區中的位置重慶南川生態農業示范區位于南川區西北部,包括南川區大觀鎮、興隆鎮、黎香湖鎮、河圖鄉和木涼鄉,幅員面積246.33平方公里。大觀生態農業示范區是國家級優質糧油生產加工基地;重慶最大的茶葉生產加工基地;重慶重要的無公害蔬菜和畜禽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渝南黔北地區重要的農產品集散中心;重慶近郊生態休閑觀光旅游度假區和重慶市級現代農業展示區產業鏈縱向延伸產業鏈橫向延伸種植、養殖生長繁育過程收獲農產品加工流通消費花卉苗木示范基地蔬菜示范基地水果示范基地(板栗、葡萄、梨)筍竹、茶葉示范基地綠色精品稻米示范基地養殖基地生態農業旅游地產科普教育科技研發農產品交易中心農業創新技術合作綠色農產品保鮮、貯藏和精深加工生物農藥、生物飼料、生物肥料等支農產品的研制開發和加工

5.6產業發展規劃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南川農業綜合工程示范區上位產業規劃——南川區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工程農業綜合工程區位于南川區西北部,涉及大觀鎮石橋村、中江村、金龍村、龍川村、鐵橋村、云霧村;木涼鄉漢場壩村、云都寺村、玉巖鋪村,河圖鄉長坪村、上河村等11個村的部分區域。構建以特色果蔬、優質水稻為主導,生豬水產健康養殖、花卉苗木、休閑農業為配套的“2+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共形成特色果蔬產業、優質水稻產業、生豬水產健康養殖業、花卉苗木產業、休閑體驗農業5大特色產業。金龍村金龍村涉及產業:(1)特色果蔬產業:有水果產業、蔬菜產業,蔬菜以菜稻輪作為主;(2)優質水稻產業(臺灣香米);(3)花卉苗木產業。5.6產業發展規劃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石橋村中江村云霧村龍川村觀溪村鐵橋村觀音橋居委花卉苗木及優質茶筍產業片區現代生態農業綜合開發及旅游片區現代高效農業綜合觀光園生態林業和中藥產業片區糧油種植片區金龍村上位產業規劃——大觀鎮產業發展特色金龍村“一村一品”產業特色:“一村一品”是指一個村(或幾個村)擁有一個(或幾個)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產品和產業。金龍村位于大觀鎮優質糧油產業帶上,與石橋村、中江村共同構建以優質糧油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等級名稱主導產業1鎮區觀音橋社區—2中心村石橋村糧油種植、畜禽養殖、觀光及旅游服務業、農副產品加工龍川村茶筍種植、畜禽養殖、觀光及旅游服務業云霧村經濟林業種植、農副產品加工、中藥材種植3基層村觀溪村果蔬稻米種植、農副產品加工、觀光及旅游服務業、房地產業鐵橋村花卉苗木種植、觀光及旅游服務業中江村糧油種植、畜禽養殖、觀光及旅游服務業金龍村糧油種植、畜禽養殖、觀光及旅游服務業大觀鎮“一村一品”產業特色5.6產業發展規劃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自身資源條件5.6產業發展規劃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PH值有機質(g/kg)堿解氮(mg/kg)有效磷(mg/kg)速效鉀(mg/kg)鄉鎮村組名稱經度緯度海拔高度(米)土類亞類土屬土種4.720.38140.6910.9357.80大觀龍川2社106.994729.27131691水稻土紫色土性水稻土紅棕紫泥水稻土大泥田4.821.26147.3311.2560.10大觀龍川2社106.998129.27192700水稻土紫色土性水稻土紅棕紫泥水稻土大泥田4.821.62149.5611.6157.90大觀龍川3社106.982629.28267712水稻土紫色土性水稻土灰棕紫泥水稻土半沙半泥田4.720.88181.5319.61117.90大觀龍川3社106.982929.28241714水稻土紫色土性水稻土灰棕紫泥水稻土半沙半泥田4.620.00188.3521.10120.70大觀龍川3社106.988929.27408719水稻土紫色土性水稻土灰棕紫泥水稻土大眼泥田4.513.25109.413.1951.00大觀龍川4社106.980229.32922729水稻土紫色土性水稻土灰棕紫泥水稻土紫黃泥田4.318.92114.154.3148.10大觀龍川4社106.980729.32941730水稻土紫色土性水稻土灰棕紫泥水稻土紫黃泥田4.520.43112.083.8747.80大觀龍川4社106.980929.32817728水稻土紫色土性水稻土灰棕紫泥水稻土紫黃泥田4.121.98335.4110.7142.20大觀龍川4社106.98129.26758731水稻土紫色土性水稻土灰棕紫泥水稻土半沙半泥田4.122.35125.645.1649.20大觀龍川4社106.981929.2678733水稻土紫色土性水稻土灰棕紫泥水稻土半沙半泥田4.517.64213.809.78172.60大觀龍川5社106.992729.27308706水稻土紫色土性水稻土紅棕紫泥水稻土豆瓣泥田4.616.88220.8310.22177.60大觀龍川7社107.000829.27303705水稻土紫色土性水稻土棕紫泥水稻土沙泥田5.012.58101.479.38104.50大觀龍川9社107.001829.26981743水稻土紫色土性水稻土棕紫泥水稻土沙泥田5.113.8698.999.21101.00大觀龍川9社107.00629.26578744水稻土紫色土性水稻土棕紫泥水稻土沙泥田4.98.8093.1335.9663.50大觀龍川9社107.010229.27272734水稻土紫色土性水稻土棕紫泥水稻土沙泥田由于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差別,區域之間的農作物種植及畜禽的養殖有很大不同。因此,農業對原生長的土地具有較大的依賴性。(1)金龍村土壤條件——與金龍村毗鄰的龍川村土壤條件近似自身資源條件(2)金龍村地形地貌規劃區內呈鄉村自然風貌,以低山—谷地地貌為主。系川東平行嶺谷區,呈臺地低山地貌或低山漕壩地帶。丘陵以天然林和次生林形成密林背景,環繞著村莊、梯田、谷地、魚塘等自然風貌帶形成若干的大小不等的盆地。(3)金龍村大氣氣候該村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最熱月份7月,均溫27.9攝氏度,最冷月份1月,均溫5.7攝氏度;境內年平均降雨量1181毫米,平均降雨日數170天,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偏少。年平均日照1493小時。常年初霜在12月中、下旬,終止霜期在次年2月中旬,無霜期常年為286天。(4)金龍村動植物資源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氣候資源,是多種動植物生長的適宜區或最適區。境內植物資源豐富,野生動物多種多樣。該村養殖業發達,以豬、雞、牛、鴨養殖為主,同時也是重慶市優質糧經作物生產地,農村經濟開發前景十分廣闊。綜合評價——金龍村的氣候、土壤適合糧、油、果、茶、藥及多種林木產品生長,低山和坪狀低山谷壩的地形地貌有利于農業生產項目的多種選擇。其中坡度25%以上不適宜建設片區主要位于區域的西南方。5.6產業發展規劃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區域產業定位自身資源條件現狀產業發展產業現狀問題大觀生態農業觀光園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工程蔬菜基地、生態農業、科技研發以及綠色農產品加工特色果蔬產業、優質水稻產業、花卉苗木業適合糧、油、果、茶、藥及多種林木產品生長;低山谷壩利于農業生產項目的多種選擇農業種植為主(香米、蔬菜基地、藍莓、茶園、梨山等),林業、畜牧業發展為輔,規劃產業定位:以特色農業種植(精品蔬菜、優質水稻、特色水果、精品苗木、茶葉等)、農產品研發、加工、農業觀光旅游四大產業為主。產業方向、農業技術、設施配套產業基礎要素5.6產業發展規劃——對接上位規劃、聯合農委共同編制大觀鎮以優質糧油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重慶市都市現代農業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標準化為的蔬菜、水果、水產、糧食的生產與加工產業鏈縱向延伸產業鏈橫向延伸種植、養殖生長繁育過程收獲農產品加工流通消費特色水果片區精品苗木片區優質茶葉片區優質水稻片區特色蔬菜片區觀光農業科普教育農業創新技術合作農產品研發、加工、技術培訓休閑度假縱向產業鏈:由于蔬菜、水稻、水果、花卉、茶葉等農產品可進行深加工處理,研發新產品,因此向下游研發業、加工業延、技術培訓業延伸是重要措施。橫向產業鏈:從金龍村農產品類型來看,蔬菜、果樹、花卉苗木具有較大觀賞價值和發展潛力。因此借鑒相關地區經驗,可發展生態觀光農業、科普教育以及休閑度假旅游業。產業鏈關系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三圣鄉功能定位:三圣鄉位于成都市錦江區三圣街道辦事處,距成都市區二環路約5公里,是一個以觀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為主題,集休閑度假、觀光旅游、餐飲娛樂、商務會議等于一體的城市近郊生態休閑度假勝地。案例借鑒案例1成都—五朵金花—城郊型江家堰村——江家菜地幸福村——幸福梅林駙馬村——東籬菊園萬福村——荷塘月色紅砂村——花香農居產業發展:

“五朵金花”其實就是三圣鄉的五個小村子。這五個村子,各有特色,紅砂村搞的是“花香農居”,幸福村搞的“幸福梅林”,駙馬村搞的“東籬菊園”,萬福村搞的“荷塘月色”,江家堰村搞的“江家菜地”,五個景區實現一區一景一業錯位發展的格局。5.6產業發展規劃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經營模式:三圣鄉規劃之初提出"農房改造景觀化、基礎設施城市化、配套設施現代化、景觀打造生態化、土地開發集約化“高起點的科學規劃思路。形成三個有利于——推進城鄉一體化;保護城市環境;形成“一村一品一業”產業特色。推出規模化、產業化、專業化、五個景區實現“一區一景一業”錯位發展格局。“花香農居”——以花卉基地為重點“荷塘月色”——建設融人、水、蓮、蛙為一體的自然景觀“東籬菊園”——依托丘陵地貌,構建菊文化村“幸福梅林”——以梅花博物館為主要景點的梅林風景“江家菜地”——將土地分割,每塊800元/年租給城市居民種植案例借鑒案例1成都—五朵金花—城郊型案例借鑒:“五朵金花”走的是一條以旅游業為龍頭,不斷完善“公司+農戶”的獨特經營和贏利模式。先營造環境,再將旅游產業巧妙地與農業生產嫁接,引導農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都市休閑農業,土地產出效益大幅增加。5.6產業發展規劃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案例借鑒案例2成都—農科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典范功能定位:農科村位于成都周邊重要的人文景觀連線上,從成都金沙文化遺址到世界雙遺產都江堰—青城山。農科村距成都市區28公里,離縣城8.5公里,從農作物種到花木種植,再到發展鄉村旅游,農科村的產業實現了“三級跳”,開創了鄉村旅游這種新模式。是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是中國“農家樂”的發源地,被譽為“鮮花盛開的村莊,沒有圍墻的公園”。產業發展:

農科村通過“農家樂、溫泉旅游、揚雄文化、濱河休閑、生態田園”五大品牌打造,使得農科村不僅宜游,而且更宜居。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交通狀況,完善環境設施,使景區環境更優美,進一步擴展景區規模,豐富景區旅游內涵。案例借鑒:遠郊的郫縣農科村是作為城郊結合型模式發展的,擁有苗木種植業、本土特色文化揚雄文化等資源,區位及資源優勢明顯。它開辟了鄉村農家旅游新形式—“農家樂”旅游模式,促進了苗木種植業與旅游業發展的良性互動。農科村成都市區都江堰、青城山板塊5.6產業發展規劃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花果山文化廣場藥王谷葡萄城展覽館影視城案例借鑒案例3梨樹村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功能定位:有著“遼東第一村”美譽的大梨樹村位于遼寧省鳳城市西南郊10公里處,距沈丹高速公路鳳城出口僅5公里。是集農業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國家級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被評為“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中國最美的鄉村”。產業發展:

景區由花果山、干字文化廣場、藥王谷、葡萄城、展覽館、影視城、餐飲娛樂區組成,是集賞花摘果、休閑娛樂、度假避暑、會議接待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這里的山水田園風光、傳統中國醫藥文化、地道的農家飯菜深受游人喜愛。大梨樹村鳳城市10公里5.6產業發展規劃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案例借鑒:大梨樹村交通區位便捷,依托本土資源特色大力發展農業觀光、休閑旅游以及美麗鄉村的建設。該村先打造鄉村風貌、整治農業環境,再將農業觀光、生態體驗、度假休閑與農業生產、農業經營巧妙的結合起來,形成良性互動。案例借鑒案例3梨樹村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產業功能分區:花果山是全國最大的村級集體果園,占地2.6萬畝,共栽種杏、桃、梨、李子、蘋果、板栗等果樹一百多萬株,采摘期從7月初開始持續到11月份。春季賞花、秋季摘果獨具特色。藥王谷以中藥文化為主題,以弘揚中醫藥常識和養生經驗為主,于山清水秀之中結合藥物種植、藥文化傳播打造修身養性的藥文化體驗之旅。花果山藥王谷運用科學的栽培技術種植茉莉香、仙露、巨玫瑰等葡萄種類,以及草莓、小柿子、小黃瓜等瓜果蔬菜,與花果山錯位發展,打造及采摘體驗、特色觀光為一體的農業體驗游。葡萄園花果山葡萄園藥王谷5.6產業發展規劃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

產業用地布局特色水果片區優質茶葉片區花卉苗木片區特色蔬菜片區特色水果片區農產品研發加工區

鄉村旅游接待中心金龍村產業規劃用地規模匯總表一產用地類別總用地面積建議發展種類及措施優質水稻1042畝本土大觀米、臺灣香米特色蔬菜888畝各類反季蔬菜、特色蔬菜特色水果1133畝平壩區域:以附加值高的藍莓、草莓等品種為主;山丘區域:以原有的獼猴桃、梨子、李子、葡萄等品種為主精品苗木148畝以紅楓、櫻花、海棠為主,兼有其它多種花卉優質茶葉148畝種植和生產優質綠茶——大觀翠芽農產品研發加工區4.4公頃以三不加為主體,并引入農副食品加工企業、研發企業與物流配送企業5.6產業發展規劃

產業空間結構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不同產業門類具體發展措施優質茶葉片區(148畝)特色蔬菜片區(888畝)特色水果片區(1238畝)花卉苗木片區(148畝)農產品研發加工區(4.4公頃)依托村域東面已開發的500畝香米以及西南部現有的優質水田發展優質水稻基地,該區以低山和低山谷壩地形為主,用地條件較好。大規模的香米、玉米以及油菜種植可形成鄉村味濃厚的農業觀光基地。結合村域西部已開發的聚啟蔬菜合作社、騰春蔬菜合作社以及金佛山旅游公司投資的蔬菜大棚,進一步拓展用地,形成規模化種植的特色蔬菜基地。建立起規模化生產的農業科普教育基地。將村域東北部已有的三片零散茶葉區進行整合,以大觀翠芽為特色,形成集觀光、采摘、品嘗為一體的優質茶葉基地。結合已開發的樂翠藍莓專業合作社以及村民自種的梨山發展特種水果片區。結合土壤及氣候特質增加品種如桃樹、李樹、草莓、葡萄、獼猴桃、柑橘等。推出全年水果采摘活動:4-5月份推出草莓采摘,6-8月份推出藍莓采摘,7-9月推出葡萄、梨、桃、李等水果采摘,9-11月份推出柑橘采摘。已有的花卉苗木區以紅楓、櫻花、海棠培育栽種為主,未來結合土壤條件及產業需求形成集農業觀光、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專業化花卉苗木基地。在已有的三不加食品工廠基礎上拓展用地規模、引入農業研發機構,形成農業發展的下游研發、加工以及農技培訓產業鏈。Part55.6產業發展規劃優質水稻片區(1042畝)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鄉村旅游發展策劃——四大旅游板塊、內外旅游環線Part55.6產業發展規劃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金龍村依托便捷的交通區位條件以及本土資源特色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將農業生產、農業觀光與休閑度假、運動健身巧妙的結合起來。依托產業空間布局形成四大特色旅游板塊,打造內外旅游環線,助推旅游景區聯動。山地林海觀光區旅游主題——依托山地林海資源以及優質茶葉片區打造山地運動、生態觀光、休閑養生三大特色項目。景點設施——高山茶莊、尖山子觀景臺、萬家寺、養生民宿、自行車休憩點。丘陵果園觀光區旅游主題——依托自然丘陵地貌以及特色水果產業打造集梨、桃、李、柑橘、葡萄等為主的賞花、摘果、攝影、青少年實踐四大特色項目。景點設施——農夫驛站、攝影基地、農家民宿、青少年時間基地、金銀寺、自行車休憩點。精品果蔬觀光區旅游主題——依托已有的藍莓基地、珍奇瓜果基地、綠色蔬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以及農產品加工展示區打造精品瓜果采摘、特色農業觀光、農家生活體驗、農業作坊展示四大特色項目。景點設施——旅游接待中心、農家民宿、農產品加工展示中心、自行車休憩點。淺丘田園觀光區旅游主題——依托淺丘田園風光以及特色香米基地、綠色蔬菜基地打造農業觀光、農耕體驗兩大大特色項目。景點設施——農家民宿、農耕體驗基地。鄉村旅游導覽圖——通俗易懂,便于引導Part55.6產業發展規劃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分區旅游項目策劃——山地林海觀光區Part55.6產業發展規劃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山地騎行攀巖露營森林音樂節采茶體驗品茗修禪戶外瑜伽1234567分區旅游項目策劃——丘陵果園觀光區Part55.6產業發展規劃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觀梨花、摘梨果戶外攝影賞李花、摘翠紅李采茶體驗摘葡萄戶外實踐賞桃花、摘香桃234561分區旅游項目策劃——精品果蔬觀光區Part55.6產業發展規劃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藍莓采摘蔬菜大棚觀光濱水休閑賞蓮花珍奇瓜果園觀光品農家飯花卉展示42678草莓采摘351分區旅游項目策劃——淺丘田園觀光區Part55.6產業發展規劃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農耕體驗蔬菜大棚觀光青少年農耕科普賞蓮花珍奇瓜果園觀光稻田觀光花卉展示品農家飯42351將產業發展、鄉村旅游與農戶居民點的建設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村民房前屋后的院落以及零星的土地、水塘,發展特色庭院經濟,達到助農增收、美化家園的目的。

庭院經濟發展——助農增收,美化家園5.6產業發展規劃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庭院經濟加工業:農產品及手工藝種植業:水果、蔬菜、花卉、苗木養殖業:家畜、家禽、魚類休閑服務業:住宿、餐飲、觀光、休閑、娛樂

庭院經濟發展——現狀庭院經濟初見成效5.6產業發展規劃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金龍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獨立的院落空間和開敞的空地,根據農民生活習慣、家庭產業發展定位,合理安排村民自住、果蔬種植、家禽養殖、農家接待、休閑觀光等復合功能。結合宅旁綠化的打造,鼓勵農民自主選擇,以農村常見的蔬菜瓜果、果樹花木種植為主,力爭每家每戶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模式。房舍林地畜棚果、菜園,家禽養殖院壩苗木、花卉、菜地

庭院經濟發展——新建農家院落積極打造5.6產業發展規劃Part5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新建的團田堡集中居民點高度重視庭院經濟的打造,結合自然丘陵田地的分布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院落組團布局,每個組團布置10-15戶居民,人均種植綠地約為30㎡。將農家院落與周圍空地、田地、林地有機融合起來,形成果樹種植、家禽養殖、蔬菜種植、居住、餐飲接待等復合功能,形成家家門前有綠樹、戶戶門前有花香的生態經濟循環發展模式。住宿接待瓜果種植花卉觀賞農家餐飲休閑娛樂新建集中居民點選址范(團田堡社區)2院落組團

對外通道規劃

規劃以省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