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人音七年級上冊勞動的歌軍民大生產_第1頁
初中音樂人音七年級上冊勞動的歌軍民大生產_第2頁
初中音樂人音七年級上冊勞動的歌軍民大生產_第3頁
初中音樂人音七年級上冊勞動的歌軍民大生產_第4頁
初中音樂人音七年級上冊勞動的歌軍民大生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聆聽歌曲談談你的感受?中國民歌的三大分類

第五單元:勞動的歌

1.勞動號子2.山歌3.小調勞動號子

簡稱"號子",北方常稱"吆號子",南方常稱"喊號子"。它產生于勞動過程中,真實地反映勞動狀況和勞動者的精神面貌。

勞動號子是產生并應用于勞動的民間歌曲,具有協調與指揮勞動的實際功用。在勞動過程中,尤其是集體協作性較強的勞動,為了統一步伐,調節呼吸,釋放身體負重的壓力,勞動者常常發出吆喝或呼叫。主要有高郵的秧歌號子、三峽的纖夫號子、川渝地區的川江號子。勞動號子類型:工程號子搬運號子船漁號子農事號子《軍民大生產》授課教師:童遠航授課年級:七年級教學課時:1課時1.歌曲的節拍和速度?聆聽歌曲2.歌詞表現哪些勞動情景?3.歌曲運用的襯詞,有什么作用?四二拍中速熱烈地開荒紡線習武“嗬嗨”“西里里里擦拉拉拉”“索羅羅羅太”等富有勞動特色的襯詞,渲染了歌曲熱鬧、歡騰氣氛特別是第五段歌詞,增加了隊列口號聲,更顯得威武雄壯,表現邊區軍民的樂觀精神。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國民黨頑固派加緊了對陜甘寧邊區的經濟封鎖,毛主席提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和"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在陜甘寧邊區內部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軍民大生產運動。俗話說:藝術源于生活,藝術源于勞動。1942年到1943年,音樂家張寒暉由關中來到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的城壕鄉采風,被當地軍民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所深深感染,以華池縣當地民歌《推炒面》為基調,創作出了《邊區十唱》,后來在1964年大型音樂史詩《東方紅》中,采用了這首歌曲,并且更名為《軍民大生產》。

軍民大生產

大生產運動時期的場面張寒暉(1902年5月5日--1946年3月11日),原名張蘭璞,字含暉,河北定縣人(今河北省定州市)。1925年入北平國立藝專戲劇系,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在北平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4年回老家組織抗日救國會,同時從事小說和戲劇創作,為宣傳抗日奔走呼號。1935年去西安,在東北軍中宣傳抗日。1937年再度深入農村,宣傳抗日救國。1942年任陜甘寧邊區文協秘書長,他創作的《松花江上》、《軍民大生產》、《去當兵》等著名歌曲,曾在解放區和全國廣為流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團隊合作第一段:全體合唱第二段:老師領唱,學生齊唱第三段:女生領唱,男生齊唱第四段:一個同學領唱,其余同學齊唱第五段:全體同學合唱(襯詞部分中間組繼續唱西里里里……邊組一二三四)拓展延伸

我是創作家就學校生活給音樂創造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