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際金融危機后國際金融監管改革及對我國銀行業改革發展的影響王朝弟
2010年11月17日第一頁,共四十七頁。危機后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基本情況危機后美國金融監管的變化與發展我國銀行業改革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啟示與思考第二頁,共四十七頁。一、危機后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基本情況(一)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總體印象(二)國際金融監管治理架構出現重大變化(三)20國集團“G20”達成的金融監管改革協議(四)金融穩定論壇關于國際監管改革的建議(五)改革資本監管制度(六)建立流動性風險監管國際標準(七)發展宏觀審慎性監管模式(八)加強大型復雜金融機構的監管(九)重視金融行業薪酬的監管第三頁,共四十七頁。(一)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總體印象監管理念出現重大變化國際金融監管合作成為共識改善監管的國際治理架構與標準大型復雜金融機構是監管的重中之重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仍然是新的國際監管改革的標桿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監管改革中的話語權明顯加強G20與G7/8等國際監管改革的實施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充滿變數國際監管改革與其它宏觀經濟政策的摩擦依然存在第四頁,共四十七頁。(二)國際金融監管治理架構出現重大變化Ⅰ1.G20取代G7/8成為國際經濟金融治理的重要平臺2.金融穩定理事會(FSB)替代金融穩定論壇3.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CBS)擴員第五頁,共四十七頁。(二)國際金融監管治理架構出現重大變化Ⅱ
G7/8國集團:美、日、德、法、英、意、加+俄G20國集團:G7國集團+金磚四國(中、俄、印、巴)+8個重要新興工業國家(阿根廷、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特、南非、韓國、土耳其)+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世界銀行行長、國際貨幣金融委員會、聯合國、WTO、國際勞工組織等負責人參加G20國峰會G20國集團:GDP占全球的85%人口占全球的2/3中國是G20國集團的創始成員;已經召開了35次峰會第六頁,共四十七頁。(二)國際金融監管治理架構出現重大變化Ⅲ
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前身是金融穩定論壇(FSF)金融穩定論壇是G7國集團為促進全球金融穩定而成立的合作組織2009年4月20日,G20倫敦峰會決定在金融穩定論壇(FSF)基礎上擴員并更名為金融穩定理事會(FSB)FSB包括24個國家和地區FSB職責:監控全球金融市場變化;協調金融監管國際標準制定;推動各國實施國際金融監管標準第七頁,共四十七頁。(二)國際金融監管治理架構出現重大變化Ⅳ
巴塞爾委員會:成立于1974年,總部設在瑞士的巴塞爾傳統職責:發達國家(G7)的內部監管協調機構,由成員國的央行官員、銀行監管層級官員組成應G20國華盛頓峰會要求,09年4月、5月兩次擴員,目前由27個全球主要經濟體+7個國際組織組成名副其實的銀行監管國際標準的制定機構第八頁,共四十七頁。(三)20國集團“G20”達成的金融監管改革協議Ⅰ2009年9月26日美國匹茲堡峰會20國集團(G20)領袖獲致共識,達成若干項目協議,由此,G20取代G8成為全球最主要的國際經濟合作平臺。G20峰會機制化、常規化,2010年6月和11月分別在加拿大和韓國召開,從2011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在金融監管改革方面主要包括:于2010年底前就提高金融機構資本水平和限制杠桿等監管問題制定新國際標準,并于2012年底前實行。改革金融機構薪酬。禁止“多年花紅保證”合約、延遲派發大部分花紅、設立“花紅追回機制”、薪酬必須與公司長期表現和風險掛鉤等;金融穩定委員會(FSB)于今年3月制定具體措施。第九頁,共四十七頁。(三)20國集團“G20”達成的金融監管改革協議Ⅱ加強對場外金融衍生產品的監管,不允許銀行做自營買賣,與交易對手不能在場外交易,交易須在場內進行。20國集團(G20)領袖已獲致共識,銀行家的薪酬激勵應以長期績效為基準,而非短期投機性行為。一位20國集團消息人士指出,這項共同聲明草案表示,當不符維持健全資本基礎時,應將分紅限制在整體凈收入的一定百分比內。匹茲堡峰會將為落實改革金融機構資本水平和薪酬制定具體時間表。根據峰會公報草案,GA20領袖承諾,在2010年底前制訂提高資本水平的具體要求,及要求各國銀行在2012年底前達到新的資本水平。國際清算銀行旗下的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現正修改新巴塞爾協議(BaselII),制訂有關銀行資本的新標準。專家相信收緊銀行資本水平,并要求銀行嚴格遵守,可另銀行營運更透明,減少高杠桿高風險投資,避免重蹈金融海嘯覆轍。第十頁,共四十七頁。(三)20國集團“G20”達成的金融監管改革協議Ⅲ關于薪酬激勵問題公報草案建議按照G20旗下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的建議改革。FSB向G20提交的報告,不會建議設定薪酬激勵上限,但將要求銀行把薪酬激勵與資本水平掛鉤(這兩點是美國的基本主張)。若有銀行資本水平不達標,國家監管機構可介入,根據銀行收入,為其薪酬激勵總額設限。歐洲一直主張薪酬激勵與銀行收入掛鉤,草案同意用此原則處理資本水平不足的銀行,算是給歐洲一點安慰獎。第十一頁,共四十七頁。(三)20國集團“G20”達成的金融監管改革協議Ⅳ
9、首爾峰會關于金融監管的內容提出金融改革監管框架,包括銀行資本和流動性標準以及改善監管和有效解決具有系統性重要地位金融機構問題的措施。峰會承諾徹底執行銀行資本監管制度和新的國際標準,努力進行改革;提出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的方法,通過提供實用的工具以克服突然的國際資金流逆轉,幫助各國應對金融波動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結構和監管改革確認,通過加大活躍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份額,使IMF更好的反映世界經濟的改變。第十二頁,共四十七頁。(四)金融穩定論壇關于國際監管改革的建議美國次案危機發生后,七大工業國財長在2007年10月,委托金融穩定論壇(FinancialStabilityForum)作出研究。金融穩定論壇在2008年4月7日向七大工業國財長及央行行長提交報告,對提高市場及金融機構的抵御風險能力提出建議,涉及6個范疇:加強對資本充足、流動資金和風險管理的監管提高透明度和改善估價機制改善評級機構的功能和作用加強監管當局對風險的應變能力為金融系統受壓時出現問題做好準備發布了流動性風險監管指引征求意見稿第十三頁,共四十七頁。(五)改革資本監管制度Ⅰ1.巴塞爾協議Ⅰ→巴塞爾協議Ⅱ→巴塞爾協議Ⅲ(1988年)(2004年)(2010年)2.提高資本監管標準,增強金融體系穩定性修改資本定義強調普通股和留存收益的主導地位;界定并區分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的功能;統一資本扣減項目和審慎調整項目;一級資本扣減項于2014年1月1日開始,以每年20%的比例執行至2018年1月1日;取消專門用于抵御市場風險的三級資本;增強非普通股資本工具吸收損失能力。第十四頁,共四十七頁。(五)改革資本監管制度Ⅱ
調整資本構成比例7月征求意見稿:2017年底,核心一級資本6%,一級資本8%,總資本10%。9月12日《巴塞爾協議Ⅲ》2013年1月1日最低普通股資本2%-3.5%;一級資本4%-4.5%;2014年1月1日最低普通股資本4%;一級資本5.5%;2015年1月1日最低普通股資本4.5%;一級資本6%;總資本8%。擴大資本監管的風險覆蓋面交易業務:增加3-4倍資本;提高“再資產證券化”風險暴露計算,并要求部分留置;提高場外衍生品交易的資本要求。第十五頁,共四十七頁。(五)改革資本監管制度Ⅲ3.反周期超額資本應對最低資本要求的過度親周期性波動;采用更前瞻性的貸款損失撥備制度;建立明確的資本留存超額資本目標和機制;建立與信貸過快增長掛鉤的超額資本要求;超額資本0%-2.5%;2016年1月1日開始,每年增加0.625%,至2019年1月1日達標2.5%。4.引入杠桿率標準計算方案:資本/表內外風險暴露=杠桿率分子:普通股或核心資本分母:表內項目:全部資產表外項目:非衍生品(如承諾)100%信用風險轉換系數表外項目:衍生品采用適當方法予以折算第十六頁,共四十七頁。(五)改革資本監管制度Ⅲ巴塞爾Ⅲ最終校準的資本充足率標準資本充足率的最終校準值資本及超額資本要求(數字代表百分比)普通股(扣減后)一級資本總資本資本要求4.56.08.0留存超額資本2.5資本要求+留存超額資本7.08.510.5反周期超額資本要求0-2.5第十七頁,共四十七頁。(六)建立流動性風險監管國際標準Ⅰ2009年12月巴塞爾委員會發布了《流動性風險計量標準和監測的國際框架》,提出兩個新的指標。1.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短期流動性比例流動性覆蓋率(LiquidityCoverageRatio,LCR)衡量短期壓力情景下(30日內)的銀行流動性狀況,提高短期應對流動性中斷的彈性分子:高流動性資產儲備,一般包括現金、政府債券、中央銀行票據、存央行準備金等分母:即未來30日的壓力情景下的資金凈流出量,為資金流出和資金流入的差額壓力情景的確定:體現在分母的資金流入和資金流出各項目所適用的不同權重系數上第十八頁,共四十七頁。(六)建立流動性風險監管國際標準Ⅱ2.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中長期結構化比例凈穩定融資比率(NetStableFundingRatio,NSFR)關注銀行中長期流動性風險,鼓勵銀行減少資產負債的期限錯配,多用穩定的資金來源支持資產業務分子:銀行可用的穩定資金來源。監管當局按資金來源的性質和穩定性設定五檔系數(100%、85%、70%、50%、0%),設定系數考慮的因素包括:存款是否加入存款保險體系、銀行是否與存款客戶有穩定的業務聯系、存款批發還是零售性質等。分母:業務所需的穩定資金來源。銀行從事資產(含表外)業務應當用多少穩定的融資來源予以支持,各類資產業務的系數由各家銀行從嚴把握,提出建議方案,最終由監管部門統籌確定。2011年開始實施,與中國特色相結合第十九頁,共四十七頁。(七)發展宏觀審慎性監管模式Ⅰ1.宏觀審慎監管概念的形成20世紀70年代,國際清算銀行如果僅僅關注單一機構的風險監管,很難確保金融穩定,從而提出要從金融體系的整體來進行金融監管2000年,時任國際清算銀行行長AndrewCrockett演講闡述了宏觀審慎監管的目標和監管政策含義包瑞爾(Borio)(2003年和2007年)、奈特(Knight)(2006)、懷特(White)(2006)和國際清算銀行(BIS)(2008)文獻均對宏觀審慎監管問題進行了更詳細的論述2009年,G20倫敦峰會決議《強化穩健監管,提高透明度》:將加強宏觀審慎監管作為25項建議的首要4條建議2009年,巴塞爾委員會的定義金融監管當局為了降低金融危機發生的概率及其帶來的財政成本、產出損失和維護金融穩定,從金融體系整體而非單一機構角度實施的監管第二十頁,共四十七頁。(七)發展宏觀審慎性監管模式Ⅱ2.宏觀審慎性監管框架宏觀審慎框架宏觀審慎監管宏觀審慎分析組織安排對系統脆弱性的識別、評估和檢測貨幣、財政和宏觀審慎監管政策的協調內在穩定器相機抉擇的政策工具第二十一頁,共四十七頁。(七)發展宏觀審慎性監管模式Ⅲ3.宏觀審慎分析及評價FSB的金融脆弱性評估及FSB-IMF聯合早期預警機制FSB成立了金融脆弱性評估常務委員會,準備定期對全球金融體系的脆弱性進行評估。FSB擬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建立早期預警體系,研究分析全球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和風險并進行預警。IMF的系統性風險分析和預警方法評估金融機構關聯性的定量模型網絡模型CO-RISK模型危機依存度矩陣模型違約強度模型識別和預警系統性風險的方法,包括指標預警法、前瞻性市場數據方法和通過模擬影響金融機構面臨風險的市場條件如投資者風險偏好的方法。第二十二頁,共四十七頁。(七)發展宏觀審慎性監管模式Ⅳ各國監管當局的系統性風險分析方法比利時、墨西哥、瑞典、德國、瑞士等國定期采用網絡分析法德國、新加坡、墨西哥采用共同因素法英格蘭銀行RAMSI模型奧地利監管當局系統風險評估和預警模型中應用了壓力測試技術宏觀審慎分析的評價對系統性風險進行準確分析、評估和預警存在很大的難度對系統性風險的分析、監測、評估和預警不只意味著要建立指標體系和用模型進行量化分析,而是需要相關部門運用經驗判斷并共同進行討論和分析,模型只能起到輔助和參考作用。對系統性風險進行事前預警的困難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通過規則在金融監管體系中設置內在穩定器的必要性。第二十三頁,共四十七頁。(七)發展宏觀審慎性監管模式Ⅴ4.宏觀審慎監管工具基于規則的監管緩釋已有監管規則的順周期性:新資本協議、公允價值會計規則等逆周期政策工具:動態資本、前瞻性撥備以及逆周期信貸政策等其他工具和方法:杠桿率、壓力測試等相機抉擇的監管根據金融經濟形勢對銀行提出額外的資本、撥備和信貸管理要求等;根據風險狀況要求銀行停止經營某些業務或提高抵押品或保證金要求等;第二十四頁,共四十七頁。(七)發展宏觀審慎性監管模式Ⅵ規則與相機抉擇利弊分析長期的金融實踐表明,相機抉擇容易受到政治因素的干預和市場觀點的左右,使監管者不敢輕易采取行動,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監管寬容。此次金融危機之后,國際組織和各國監管當局普遍傾向于引入簡單、透明、易于實施的規則。在系統性風險監測預警技術發展有限、分析預警準確性和及時性難以保障的情況下,設計良好的監管規則可以成為金融體系的內在穩定器(built-instabilizer),減少監管措施對系統性風險評估準確性的依賴,避免相機抉擇可能帶來的決策失誤和遲緩。第二十五頁,共四十七頁。(七)發展宏觀審慎性監管模式Ⅶ5.宏觀市場監管與微觀市場監管的關系項目宏觀審慎監管微觀審慎監管監管目標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以減小給經濟運行帶來的成本避免單一機構的倒閉,以保護存款人和投資者利益風險的性質內生性外生性機構間共同風險暴露的同質性和相關性重要不相關監管政策工具設計自上而下,關注系統風險自下而上,關注單體機構風險第二十六頁,共四十七頁。(七)發展宏觀審慎性監管模式Ⅷ政策工具相同但工具的著眼點不同。都會使用資本監管、貸款損失準備、審慎信貸標準、流動性風險指標和其他風險管理要求等政策工具。微觀審慎監管會在整個經濟周期上對所有機構運用同樣的資本監管標準,而宏觀審慎監管則會考慮提出針對系統性風險的隨經濟周期變動的逆周期資本要求,也會根據具有系統重要性機構對系統性風險的貢獻度而提出差異性的資本要求。微觀審慎監管只考慮個體機構的流動性風險狀況而設計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而宏觀審慎監管則會從系統流動性風險的角度來設計流動性風險指標。第二十七頁,共四十七頁。(八)加強大型復雜金融機構的監管Ⅰ1.大型復雜金融機構監管的重要性對大型復雜機構監管的必要性防范系統性風險降低負外部性支付傳染借貸傳染市場價格大型復雜機構監管要考慮的幾個平衡防范系統性風險和提高效率國際規則統一和各國的具體國情加強監管與防止監管套利第二十八頁,共四十七頁。(八)加強大型復雜金融機構的監管Ⅱ2.大型復雜金融機構的識別指標法IMF/BIS/FSB規模、關聯度、可替代性湯姆森(Thomson)(2009)規模、傳染性、關聯度、可替代性、宏觀經濟因素結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并運用模型歐洲中央銀行ECB規模、資產托管、市值、銀行間互相持有的資產和負債模型法風險價值模型(CoVaR)聯合違約概率分布(JPoD)方法用一家銀行違約對其他銀行違約可能性產生的影響來衡量其系統重要性夏普利值(SharpleyValue)方法采用Sharpley價值技術將系統性風險分解到單家銀行,并以此為基礎確定單家銀行的系統重要性巴塞爾委員會擬采用指標法來識別、評估大型復雜機構,將模型法作為交叉驗證。第二十九頁,共四十七頁。(八)加強大型復雜金融機構的監管Ⅲ3.大型復雜機構的監管附加資本要求,巴塞爾委員會宏觀審慎監管工作組提出的政策方案要求資本附加(capitalsurcharge)改進資本結構,提高資本質量(一級資本,應急資本)對導致銀行具有系統性的風險暴露提高資本要求提高杠桿率不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特別提出資本附加要求,而主要依靠修訂新巴塞爾協議框架等監管改革措施解決問題強化公司治理和監管對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更高要求更嚴格的薪酬管理要求更高透明度和披露要求更高的監管報告要求、更頻繁的現場檢查和更大的現場檢查范圍第三十頁,共四十七頁。(八)加強大型復雜金融機構的監管Ⅳ提高審慎監管標準對系統重要性銀行施加流動性附加要求(Liquiditysurcharge)更嚴格的大額風險暴露限額業務限制和建立有問題機構處置框架限制銀行經營范圍,將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業務分離限制銀行的規模對子行和分行施加獨立的流動性要求要求系統重要性銀行制定應急處置計劃(livingwill)第三十一頁,共四十七頁。(八)加強大型復雜金融機構的監管Ⅴ4.終結“大到不能倒”機構(以美國改革為例)對于在規模和復雜性方面不斷增長的金融機構,委員會有權建議美聯儲加強對它們的監管,在資本金、杠桿率、流動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2/3委員投票通過(必須包括主席)的情況下,委員會有權批準美聯儲提出的建議,分拆大型金融機構。集中度限制:銀行或金融公司兼并后的合并負債不得超過全國所有銀行或金融公司負債總額的10%;跨州銀行兼并后的存款不得超過全美存款總額的10%;如果兼并中的一方是破產或將要破產的機構,則不受上述限制。第三十二頁,共四十七頁。(八)加強大型復雜金融機構的監管Ⅵ葬禮計劃:具有系統性影響的大型機構必須定期提交在公司破產時能夠采取的快速有序清償計劃。如果不能提交可以接受的計劃,則該公司將會在資本充足率、規模和經營活動等方面受到限制,甚至可能被分拆。有序清算程序:在美聯儲、金融穩定委員會和聯邦儲蓄保險公司三方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強制要求威脅金融穩定的機構進入清算程序。防止“道德風險”:破產損失和清算成本由破產機構的股東和未擔保的債權人承擔,納稅人(也就是政府)不承擔任何損失。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可以根據清算預期回收金額借貸一定數量的資金用于清算,清算完畢該貸款必須首先償還。政府機構不能成為破產公司的股東。第三十三頁,共四十七頁。(九)重視金融行業薪酬的監管2009年金融穩定理事會發布了《穩健薪酬實踐的原則》,并出臺了《穩健薪酬的執行標準》香港金管局2009年10月發布《穩健的薪酬制度指引》,擬在2010年全面實施中國銀監會2010年2月發布了《商業銀行穩健薪酬監管指引》,其主要內容包括:建立薪酬與風險相掛鉤的有效機制,將風險控制指標納入薪酬考核指標體系中擴大浮動薪酬占比,并建立薪酬激勵,部分實行分攤,逐步發放建立追回機制第三十四頁,共四十七頁。二、危機后美國金融監管的變化與發展(一)美國金融監管變化的標志與宗旨(二)美國金融監管變化的主要內容(三)美國金融監管變化的影響第三十五頁,共四十七頁。(一)美國金融監管變化的標志與宗旨
1.標志美國參議院在2010年5月20日通過金融監管改革法案,即《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金融保護法案》,標志著美國全面重塑金融體系的努力取得關鍵突破。美國總統奧巴馬7月21日簽署金融監管改革法案,使之成為法律,近兩年的美國金融監管改革立法完成,華爾街正式掀開新金融時代序幕。2.改革宗旨破解金融機構“大到不能倒”的困局限制大型金融機構進行投機交易加強對衍生產品的監管,避免金融海嘯重演立法除了將全方位改寫美國金融業外,亦會對全球金融體系帶來深遠影響第三十六頁,共四十七頁。(二)美國金融監管變化的主要內容Ⅰ
1.更新美國金融監管的體系架構成立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應對系統性風險強化對美聯儲的授權及制約平衡成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強化保險業監管2.加強金融機構的微觀監管限制“大而不倒”機構的過度擴張引入“沃爾克規則”,限制銀行自營業務建立有序的破產處置和自救機制增加公司治理中高管薪酬的透明度第三十七頁,共四十七頁。(二)美國金融監管變化的主要內容Ⅱ3.健全金融市場監管體系加強了對影子銀行體系的監管限制金融衍生品投機交易強化對評級機構的監管注重保護投資者利益改革抵押貸款制度,確立信用證券化產品的風險留存要求4.強化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成立獨立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局該局擁有獨立的預算資金;獨立的監管規則制定權;局長由總統提名并經參議院通過;該局整合了之前美國7個監管部門的相關職能,能夠在國會批準有關法律之前就采取行動,保護消費者免受隱形費用、欺騙和誤導的傷害;建立全國免費投訴熱線;有權監管下列機構并執行相關法規條例資產超過100億美元的銀行和其它信貸機構所有參與抵押貸款的商業機構(包括經紀人)資產低于100億美元的金融機構將根據消費者投訴隨時進行檢查第三十八頁,共四十七頁。(二)美國金融監管變化的主要內容Ⅲ5.結果:美國金融監管方式出現新變化美國監管方式的改變:三管齊下,重視“干預”手段。政府影響金融市場的手段監管(regulation):法制手段,具有穩定性干預(intervention):相機抉擇,具有靈活性救援(bailout):危機時刻的臨時救助,具有緊迫性第三十九頁,共四十七頁。(二)美國金融監管變化的主要內容Ⅳ重視干預手段的監管模式對于具有高度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有更好的適應能力,但是容易產生權力的誤用、濫用以及腐敗現象。第四十頁,共四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預防傳染病主題班會課件
- 水肌酸產品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參考模板)
- 鄉鎮機關管理制度
- 吳起采油廠人執勤點工程頤園樣本
- 物業員工工作計劃
- 2025年微波等離子炬光譜儀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藥品及醫療器械批發服務項目建議書
- 物業的服務規定規定合同(物業的服務公司的)
- 博物館解決方案方案
- 2025年試驗機械相關檢測儀器合作協議書
- 2023年小學數學必背定義和公式
- 2023年四川省宜賓市全科醫學專業實踐技能測試卷(含答案)
- 電梯井道腳手架施工方案
- 興平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環評報告
- 初中數學浙教版九年級上冊第4章 相似三角形4.3 相似三角形 全國公開課一等獎
- 主令電器(課用)課件
- DLT 5066-2010 水電站水力機械輔助設備系統設計技術規定
- 湘少版英語六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 測繪生產困難類別細則及工日定額
- 湖南省長郡中學“澄池”杯數學競賽初賽試題(掃描版含答案)
- 消防系統施工總進度計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