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的商會溯源與歷史發展中國的商會溯源與歷史發展協商匯2015年以來,隨著國家社團民非組織的放開,全國各地商會組織如雨后春筍般的分分成立。那么大家究竟對商會組織的宗旨、形式、職能及運作模式了解多少呢?本專題將為大家系統性的介紹中國商會組織的創立起源及國外商會組織的發展特點,以供各級商會學習借鑒。一、中國商會的溯源與發展在西方近代商會產生之前,我國各地已有為數眾多的商業行會和手工業行會。據史料記載,我國的行會組織起源很早,上可追朔至西周、始于秦漢、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從6世紀末葉起,隋、唐、宋朝的市肆中已經有了“行”,行業組織為首者有“行頭”、“行首”、“行老”之稱。當時的“行”已具有商業行業和“工商業者組織”的含義。從古代到近代,商會組織的形式如下:手工業、商業者,可以簡便地有效率地通過行會征徭役、派官差和推行各種經濟政策。明代———商幫在明代以前,我國商人的經商活動多是單個的、分散的,是“人自為戰”,尚沒有出現具有特色的商人群體,也即有“商”而無“幫”。自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流通范圍的擴大,商品數量和品種的增多,在商業中具有“龍頭”作用的行業在一些地區興起,傳統“抑商”政念的轉變,商人隊伍的壯大,商業競爭的激烈,以致在商業戰線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喧鬧局面。最明顯的是,在全國各地先后出現了不少商人群體———商幫,他們是馳騁于商界的一支支勁旅,操縱著某些地區和某些行業的商品貿易。商幫,是以地域為中心,以血緣、鄉誼為紐帶,以“相親相助”為宗旨,以會館、公所為其在異鄉的聯絡、計議之所的一種既“親密”而又松散的自發形成的商人群體。商幫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封建商品經濟發展最后階段的開始。它的活動在商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中國商業史中,山東商幫、山西商幫、陜西商幫、洞庭商幫、江右商幫、寧波商幫、龍游商幫、福建商幫、廣東商幫、徽州商幫等十大商幫,在明清300余年中,都是稱雄逐鹿于商界的商人群體。一個商幫,是一方經濟勢力的代表。他們的活動,除與整個社會有一定聯系以外,更主要的是影響一個地區的方方面面。明清朝代———行會行會在宋代有了一個較大發展。進入明清朝代,行會則因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文化領域,開始分別以行幫、幫會、會館和會所等不同名目和組織形式出現在社會生活中。這個時期各類行會的作用大致如下:(一)通過制訂行規行紀,用對會員強制的辦法,限制行業內部的競爭,同時抵制來自外部的競爭。(二)舉辦周濟同業人員的貧窮、疾病、養老、送老等福利事業。(三)承接并應酬官府的要求,保證本業人員所能承擔的最低限度的征役,努力抵制官府的過分剝削和欺壓。二、中國近代商會的發展中國真正的商會制度的建立是在鴉片戰爭之后,可以說是晚清變法的一個組成部分。最早向中國介紹西方商會,并呼吁中國政府和商人設立商會的是著名的企業家、思想家鄭觀應。他認為,通過商會的形式連結官、商是一種好辦法。而建立商會應該通過國家立法的形式加以確認。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商會制度的建立實則有賴于清政府官方的強力推動。清政府推動建立商會的目的在于:促進國家經濟的振興與加強對經濟組織的管理。清政府希望通過商會向官員闡述商人權利,同時傳達政府政策并使這些政策被商人所接受。1903年,在鄭觀應、康有為、張謇和一些清政府官員的呼吁下,清朝在中央各部之外新設立了商部,作為統轄農工商實業的最高管理機構。商部成立后,其最早的活動就是促成商會的成立,全力推進全國各級商會的建立。1904年,根據商部的意見,清廷諭令頒布了《稟定商會簡明章程》和《商會章程附則六條》。這項法律文件是中國早期商會成立的法律依據。《稟定商會簡明章程》共計26條,內容包括對商會宗旨的規定、商會的設立等。它規定:商會應通商情,保商利,有聯絡無傾軋,有信義而無詐虞;同時要剔除內弊,考察外情,成為重商之脈絡。《章程》還規定:凡屬商務繁富之區,不論系會垣、系城埠,宜設立商務總會;而于商務較次之地,設立分會,仍就省份隸屬于商務總會。《稟定商會簡明章程》頒布后,第一個創立的商會是上海商務總會。在隨后的幾年里,商會就發展為具有800個商會和分會的全國性網絡,并成立了全國商會聯合會。在《中華全國商會聯合會章程》中,商會的職能被描述為九個方面:調查商情;發展商業;振興商穴;維持商務;輔助商政;議訂商律、商稅和議結對外商約;裁判商事;競賽商品;其他商務。從中國商會創立的歷程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早期商會從一開始便包含著民間和官方的二重因素,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官府和商民之間的紐帶和中介。就商會與官方密切關系和其成員的社會地位而言,商會又多少帶有半官方機構的意味,商會領導人和部分會員都具有準官僚的社會和法律地位。所以中國的早期商會是當地工商界的主要代言機關,亦是政府對商人進行管理的重要憑借。1928年,中華全國商會聯合會被解散,代之而起的是新成立的中華民國全國商會聯合會,這一年成了中國商會正式加入國際商會的起點。這個時期的商會表現形式為:鴉片戰爭后———同業公會1840年鴉片戰爭后,外國人在中國開始創辦的近代工業,為中國第一回帶來了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隨著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業工場作坊和以軍火工業為代表的近代企業的涌現,社會也需求與之相適應的行業組織。在這種歷史條件下,資本主義性質的同業公會相繼在清末民(國)初開始出現并發展起來,20世紀初在中國各地普遍開始成為“商會”。1902年,上海出現了“上海商業會議公所”,即后來的“上海商務總會”,辛亥革命后,經改組稱為“上海總商會”。民國時期———同業公會、商會同業公會在中華民國時期發展得很好。中國各地區每個行業幾乎都組織有同業公會,如1943年3月成立的“中國全國工業協會”,1946年成立的北平市商會,1947年依照國民政府《工商會法》,北平市商會劃分出機器制造業、面粉制造業、印刷業、剝革業等17個工業公會,建立了“北平市工業公會”。1948年上海市各工業同業公會也另行成立了“上海市工業會”,至上海解放,在工業會中有86個同業公會,在商業會下有215個同業公會。解放初期的同業公會在恢復生產、建設新中國以及促進公私合營、抗美援朝中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三、新中國商會新中國誕生前夕,中共中央及領導人就著手對舊商會進行改造,并商議成立新商會等重大問題。1949年2月,毛澤東主席在西柏坡會見原蘇共中央代表米高揚時就表示,準備成立工商聯組織。同年8月9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組織工商業聯合會的指示》,提出“工商業以合并成立工商業聯合會”的制度構想。隨后,許多市、縣在新中國誕生后紛紛接收、改組舊商會和舊工業會,成立工商聯。1952年6月,中共中央批準并由中央統戰部發出的《關于改組工商業聯合會的指示》,明確了工商聯及同業公會改組的方針和原則,確立了工商聯的組成、性質、組織機構和任務,這是新中國誕生后,中共中央關于對待工商聯的方針政策方面所發布的第一個指導性文件。同年8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147次會議審議批準了《工商業聯合會組織通則》,并于8月6日公布施行。1953年10月,全國成立了1955個各級工商聯,同時,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也正式宣告成立。到1954年底,全國各級工商聯組織發展到2005個,占全國行政區劃總數的86.6%。1955年底,全國各級工商聯組織發展到2032個,占全國行政區劃總數的88%。1956年10月,全國各級工商聯組織發展到2116個,其中縣工商聯1928個,占全國2110個縣份的91.4%。1956年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工商聯組織的發展曾一度受到影響。1957年2月,中共中央批準并同意發布《關于繼續發揮工商業聯合會的作用的意見》。文件指出:“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工商聯仍然需要存在,并且需要進一步發揮它的積極而有效的作用。”此后,工商聯按照《意見》精神調整、鞏固和發展,至“文化大革命”前夕,全國縣和縣以上工商聯仍有2070個。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工商聯名存實亡,其組織癱瘓達10年之久。解放后———工商聯合會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央政務院的指引下,各地相繼成立了工商聯合會,并著手整頓舊的同業公會,將同業公會作為團體會員參加工商聯,但是工商聯的各項工作都是通過這些同業公會貫徹執行的。1953年,同業公會改為工商聯領導下的專業組織。這時的這種專業組織與原來的行會或同業公會相比就出現了兩個變化:一是改變后的這種專業組織不再或基本不再具有代表本行業企業利益和要求的義務,而是逐漸形成代表工商聯與這個行業進行聯系的渠道;二是這種變化使參加工商聯的同業公會只是以個人身份直接加入工商聯,而不再作為團體會員開展活動。1956年公私合營后,到1958年前后,作為私營工商企業的民間聯合體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四、改革開放以來的商會演變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工商聯組織逐步得到了恢復。1988年11月30日,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工商業聯合會章程》第1條首次規定,“中國工商業聯合會是中國工商業界組織的人民團體,民間的對內對外商會”,賦予了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以中國民間商會的法律地位。1991年上半年,有921個縣及縣以上行政區已經恢復建立了工商聯組織。到1997年底,全國縣及縣以上工商聯組織已發展到2925個,并建立了14076個鄉鎮分會或鄉鎮商會,形成了以行政區為基本單位、深入到基層的龐大組織網絡。1979年以后,隨著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承擔的工作范圍繼續擴展,不斷增設新的機構,增加工作人員,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其他城市增設了分會和支會。1986年5月,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在經過長期的籌備和吸收一大批企業會員、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的基礎上,召開了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了新的《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章程》,選舉了新的委員會。1988年6月,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組建了中國國際商會,各地方分會、支會也相繼組建了“中國國際商會”。從1988年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開始建立行業分會,以促進有關行業的進出口貿易,增進國內外同行業間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1994年5月,太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第28屆國際大會通過決議,正式接納中國人會。1994年11月,國際商會第168次理事會正式通過決議,同意中國加入國際商會并組建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1995年1月1日,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在北京正式成立,包括中國國際商會在內的171家工商組織、經貿團體及企業作為創始會員,中國國際商會作為主席單位,該委員會秘書處設在中國國際商會,負責處理日常工作。目前,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已同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工商企業界建立了廣泛的經貿聯系,與160多個對口組織簽訂了合作協議,并同一些國家的商會建立了聯合商會;同時,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還在1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駐外代表處。在國內,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49個地方分會、600多個支會和縣級國際商會,還在機械、電子、輕工、紡織、農業、汽車、石化、商業、冶金、航空、航天、化工、建材、通用產業、供銷合作、建設、糧食、外企等部門建立了18個行業分會,全國會員企業近7萬家。1978年之后,隨著我國經濟改革與對外開放的啟動,在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的同時,企業與企業之間特別是同行業之間的協調作用開始受到國家和企業的重視。以1978年成立的上海包裝技術協會、食品工業協會為標志,一種新的由同一行業的工商業企業組織起來的行業協會,逐漸步入了當今中國的社會、經濟舞臺。1983年成立的中國汽車保修設備行業協會,是一家全國性的行業協會。1986年以后,由于政府權力的進一步下放和政府機構改革的需要,大部分具有行政和行業管理職能的公司、政府行業性職能管理機構或被撤銷,或被改組,或被合并,由被撤銷、改組或合并的行政性公司與政府行業性職能管理機構轉化而來的行業協會相繼成立,截至1987年,全國性的行業協會就達到71家。(23)在隨后的幾年里,原有的國務院屬下的紡織工業部、化學工業部、冶金工業部、機械工業部、煤炭工業部等政府行業性職能管理機構也相繼進行了改組,一部分作為行業主管局合并到后來新設立的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現在的商務部),一部分組建為全國性的行業總公司,一部分即為新的全國性行業協會。1993年11月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發展市場中介組織,發揮其服務、溝通、公證、監督作用。當前要著重發展會計師、審計師和律師事務所,公證和仲裁機構,計量和質量檢驗認證機構,信息咨詢機構,資產和資信評估機構等。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組織的作用。中介組織要依法通過資格認定,依據市場規則,建立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語文教研組2025學期創新教學計劃
- 軟件行業工會主席崗位職責
- 八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創新計劃
- 新部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興趣愛好習作范文
- 信息能力提升2.0教師多媒體教學能力計劃
- 酒廠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職責
- 船廠受限空間作業應急保障措施
- 線上幼兒閱讀資源計劃
-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課程計劃
- 銀行2025年新產品推廣計劃
- 整體施工勞務服務方案
- 中藥材種植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 水泥攪拌樁施工項目進度管理措施
- 國家開放大學法學本科《商法》期末紙質考試第四大題案例分析庫2025珍藏版
- 2024年山東省消防工程查驗技能競賽理論考試題庫-下(多選、判斷題)
- 人工智能賦能教師數字素養提升
- 換電站合同范例
- 【超星學習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南開大學)爾雅章節測試網課答案
- 安全生產標準化實施細則范例(3篇)
- (CNAS-CL01-2018認可準則)內審核查表
- 2024年模型模具加工合同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