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悅路工程景觀給水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1頁
彩悅路工程景觀給水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2頁
彩悅路工程景觀給水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3頁
彩悅路工程景觀給水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4頁
彩悅路工程景觀給水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6頁彩悅路工程景觀給水施工圖設計說明1.工程設計資料(1)景觀施工圖。(2)《彩悅路工程》道路施工圖設計文件(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2020.08)(3)《彩悅路工程地下管線測量成果表》(重慶市勘測院2018.11)2.設計依據1.2.1《室外給水設計標準》(GB50013-2018)1.2.2《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2016年版)1.2.3《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015-2019)1.2.4《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GB50332-2002)1.2.5《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范》(GB50069-2002)1.2.6《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1.2.7《室外給水排水和燃氣熱力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T50032-2003)1.2.8《建筑設計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2.9《城市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JJ/T82-99)1.2.10《噴灌工程技術規范》(GB/T50085-2007)1.2.11《園林綠地灌溉工程技術規程》(CECS243-2008)1.2.12《城市綠地設計規范》(GB50420-2007)1.2.13《市政給水管道工程及附屬設施》(07MS101)1.2.14《重慶市政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技術審查要點》(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2017年版)1.2.15《重慶市政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定(2017年版)》1.2.16《重慶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設計變更管理辦法(試行)》1.2.17《市政配套安裝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DBJ50/T-329-2019)3.工程概況及設計范圍3.1工程概況3.1.1項目區位重慶兩江新區悅來創藝城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悅來片區北部,項目東鄰空港新城、北連水土片區、西跨嘉陵江接蔡家組團。地處龍王洞山南部山尾,東以悅復大道為界,南以悅來水廠為界,西以嘉陵江為界,北以繞城高速路為界,距離重慶北火車站18公里,距江北國際機場13公里,距渝中區27公里。本標段為創藝城道路設計第三標段,位于后河以北,清溪河以南,西臨嘉陵江,東至悅復大道。3.1.2工程規模本設計為悅來創藝城道路設計工程第三標段中的創藝城彩悅路,彩悅路起于與濱江路智慧城段三期合悅路A匝道,止于與悅復大道交叉口,道路全長2269.621m,含隧道193m,標準路幅寬度K0+000~K1+010.000段16m,城市支路。雙向兩車道,設計速度30km/h,K1+010.000~K2+269.621段26m,城市次干路,雙向4車道,設計速度40km/h。本次設計灌溉給水管長度1497m,管徑為DN40。3.2設計范圍本次設計范圍主要為彩悅路工程范圍內布置有九重葛+薔薇植物的挖方邊坡、擋墻及隧道洞門處灌溉給水設計。彩悅路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按專業進行如下分冊:第一冊道路工程第二冊隧道工程第三冊結構工程第四冊排水工程第五冊電力工程(土建部分)第六冊照明工程第七冊交通工程第八冊綠化工程本冊為第八冊景觀工程內的景觀給水子項。4.上階段評審意見及執行情況初步設計階段對本工程的審查意見:根據《重慶兩江新區建設管理局關于彩悅路工程技術審查意見的函(渝兩江建函【2020】138號)》,原則同意該工程初步設計,無本專業專家審查意見。5.規范強制性條文執行執行情況本項目無違反規范強制性條文情況。6.灌溉系統設計(1)流量及管徑計算根據《園林綠地灌溉工程技術規程》管道設計流量應等于同時工作數量最多的灌水器流量之和,可按下式計算:Q式中:Qcd—管道或管段n—管道或管段供水同時工作的最多灌水器數目;ηg—qd—灌溉器設計流量快速取水器額定用水量根據《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推薦取值,按0.2L/s計;本次設計同一管道同時工作最多的取水器數目按2個計。同時給水管道的流速宜按下表取值:給水管道水流速度公稱直徑(mm)15~2025~4050~70≥80水流速度(m/s)≤1.0≤1.2≤1.5≤1.8則各支管管徑計算如下:管道同時工作取水器數量(個)水量(L/s)管徑流速(m/s)綠化給水管道20.4DN400.32(2)壓力計算根據《噴灌工程技術規范》設計管道沿程水頭損失按下式計算:h式中:hf—f—摩阻系數,硬塑料管取0.948x105;D—管道內徑(mm);L—管道長度(m);m—流量系數,硬塑料管取1.77;b—管徑指數,硬塑料管取4.77。Qcd—管道或管段設計流量(m3本次選用PPR管(承壓能力1.6MPa),管道內徑40-4.5x2=31mm,經計算,每延米的管道的沿程水頭損失為0.0139m,局部水頭損失按照沿程損失的10%計,及每延米的管道水頭損失為0.0153m。根據《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取水器最低工作壓力為0.1MPa,則各管道所需最低水壓為:管道最低工作壓力(MPa)水量(L/s)管徑最不利點管道長度(m)水損(m)位置高差(m)所需最低水壓(MPa)1#水表段0.10.4DN402523.86290.69-284.81=5.880.1982#水表段0.10.4DN402223.41293.65-291.10=2.550.1603#水表段0.10.4DN401081.65298.48-289.98=8.500.2024#水表段0.10.4DN401332.03296.17-286.65=9.520.2165#水表段0.10.4DN401342.05291.23-284.76=6.470.1856#水表段0.10.4DN40801.22300.03-282.30=17.730.2907#水表段0.10.4DN40881.35284.73-279.25=5.480.169根據片區供水規劃資料,彩悅路給水管按照最不利點最小自由水頭0.28MPa考慮,本道路供水壓力高程不小于321.553m。經計算綠化給水管線所需管網靜水壓力不小于0.160~0.290MPa,同時壓力高程均小于供水壓力321.553m。給水壓力大于0.35MPa需設置減壓或調壓設施。若管網壓力不滿足上述要求需通知設計單位進行調整。(3)綠化用水量計算:本工程景觀給水最大日用水量為2.0L/m2/每次,每日澆灌次數一次。用水量計算結果如下:管道灌溉綠化面積(m2)每次用水量(L/s)1#水表段213642722#水表段133926783#水表段3827644#水表段4629245#水表段2264526#水表段551107#水表段4794(4)灌溉取水方式道路綠化灌溉主要有人工灌溉及自動灌溉兩種方式。其中自動灌溉操作簡單、效率高、節水同時可減少人為破壞,但自動灌溉初期投資高,系統維護成本較高,自動噴灌不適宜對喬木進行灌溉;人工灌溉初期投資小、系統可靠性高、對地形適應性強。本次設計范圍內綠地形狀呈帶狀、分布分散。因此本次設計灌溉采用在綠地中設置一定數量快速取水器,以滿足喬、灌、草不同的需水要求,取水器最大服務半徑20m。灌溉用水由給水管網提供。(5)管道敷設=1\*GB3①給水管材采用PPR給水管及相應附件,公稱壓力1.6MPa。管道連接方式為熱熔連接,管道與閥門連接為法蘭連接,及專用管件連接,系統管線埋深按0.6m控制。=2\*GB3②管道溝槽底部應平整無雜物,溝底至管頂10cm處用細土回填。設計管線如與綠化種植及其它管線有沖突可適當調整。穿越道路及鋪裝等位置加設大于其兩個規格的鋼套管,過路套管兩邊各超出路邊石50cm。=3\*GB3③系統管網安裝完畢后須對給水管線進行壓力試驗,試驗壓力為運行壓力1.5倍,但不應低于2.4MPa。④綠化給水閥門選用閘閥,設水表計量流量,水表井做法詳見國標圖集05S502,快速取水器安裝方式詳見大樣圖。5.施工說明(1)管材澆灌給水管材采用PPR管道,熱熔連接,管徑DN40,公稱壓力1.6MPa。(2)管道管槽開挖a.管槽開挖以直線為宜,槽底開挖寬度為DN+0.60m。b.給水管道按10S507《建筑小區埋地塑料給水管道施工》施工,管道埋設時最小管頂覆土深度應符合下列要求:=1\*GB3①埋設在車行道下時,不應小于0.70m。=2\*GB3②埋設在人行道下時,不應小于0.60m。本次設計管道在車行道下,管頂覆土1.0m,非機動車道下管頂覆土0.6m。c.當橫穿車行道時,應采取敷設大于其兩個規格的鋼套管的措施進行保護,鋼套管需做防腐處理。d.管槽必須轉彎時,轉彎角度不宜過大,彎曲半徑應符合下列規定:PE管道允許彎曲半徑R(mm),D≤5030D;50≤D≤16050D;160≤D≤25075D;D>250100D。e.人工開挖管槽時,要求溝槽底部平整、密實,無尖銳物體。溝底可以有起伏,但必須平滑地支撐管材,若有超挖時,必須回填夯實。(3)管道安裝施工a.安裝前檢驗管槽是否達到安裝要求,然后查看管道外觀有無明顯凹陷、裂痕、擦傷、劃傷,發現質量隱患及時更換。b.在管道彎頭、三通、漸縮接頭、取水器等處均用C20砼設置混凝土支礅,法蘭閥門用磚砌支礅加固。c.塑料給水管與金屬管道、閥門連接時,必須采用鋼塑過渡接頭或專門法蘭連接。d.在管路隆起部位或上坡地段均應設置排氣閥,以減小氣、水混壓對管道的沖擊。e.由于塑料管材具有較好的柔韌性和伸縮性,所有管道安裝均未考慮伸縮節裝。(4)管道溝槽回填管道安裝敷設完畢,待隱蔽工程驗收后,應立即回填,回填時應符合下列規定:a.防止槽內積水造成管道漂浮,如有積水,應想辦法排盡。b.對石方、土石混合地段的管槽回填時,應先裝運粘土或砂土回填至管200-300mm,夯實后再回填其它雜土。c.回填必須從管兩側同時回填,回填一層夯實一層。e.管道試壓前,一般情況下回填土不宜少于500mm。f.管道試壓后的大面積回填,宜在管道內充滿水的情況下進行,管道敷設后不宜長時間處于空管狀態。(5)給水閥井及澆灌設備a、水表井做法參照圖集05S502。預留給水接口閥及管道沿途維修調節閥采用閘閥。b、水表井中需設置水表計量流量及倒流防止器作為計量用水量及防止水源回流污染,詳見節點大樣圖,壓力等級1.6Mpa。c、插桿式快接取水栓采用DN25型,一般安裝距離為30-40米,安裝在種植區內。6管道和構筑物抗震設計根據《建筑設計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本項目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ag=0.05g),根據《室外給水排水和燃氣熱力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032-2003)第10.1.4及第條要求:(1)對管道和構筑物結構的抗震驗算,設防烈度為6度或本規范有關各章節規定不驗算,可不進行截面抗震驗算。(2)本次設計PPR管有較好的延展性,管道撓度較大,在設防為6度時滿足相關抗震要求。7.驗收1、管道功能性試驗按《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有關內容執行。2、管道施工單位應具有相應資質,施工完后由設計組織有關單位驗收,驗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3、本圖紙應征求園林景觀部門及市政養護部門意見,書面同意后方可實施;施工前請業主協調給水主管部門,確認給水接口。4、設計在灌溉給水與市政給水接口處設置有水表井,作為計量用水量及防止水源回流污染。5、根據《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主城區城市建筑垃圾再生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