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打造青山綠景建設兩型社會_第1頁
湖南省打造青山綠景建設兩型社會_第2頁
湖南省打造青山綠景建設兩型社會_第3頁
湖南省打造青山綠景建設兩型社會_第4頁
湖南省打造青山綠景建設兩型社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打造青山綠景建設兩型社會

2016年,湖南林業認真貫徹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以綠色化為導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生態優先,注重兩型引領,全力推進林業改革發展。到2016年底,湖南森林覆蓋率59.64%(全國21.66%,世界31.8%),濕地保護率74.13%(全國45%)。2016年完成營造林1237.1萬畝,林業總投入221億元,林業產業總產值達3732億元;森林火災受害率0.025‰,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3.1‰,均大幅度控制在國家規定范圍內。現在青山綠景已成為湖南的一張靚麗名片,為兩型社會與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綠色支撐。一兩型社會與生態文明建設成效(一)充分發揮林業巨大的生態效應一是為開展環境治理攻堅克難。篩選出構樹、大葉女貞等抗逆性和吸附土壤污染能力強的樹種,在湘潭錳礦、株洲清水塘等地開展退耕還林還濕試點,積極治理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大力實施棲息地修復、有害生物防控、候鳥保護等項目,推進了洞庭湖濕地、東江湖濕地、水府廟濕地等戰略濕地的保護。新獲批松雅湖等8處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濕地公園總數達69處,有效降解了對重要河流的污染。二是為維護生態安全主動擔當。首次全面啟動天然林保護項目,湖南成為全國7個試點省之一,1833萬畝天然林納入保護范圍。綜合治理石漠化地區24萬畝,安化縣云臺山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石漠公園建設試點單位。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管護面積達7484萬畝。啟動了森林禁伐減伐三年行動。構建了覆蓋空域、地面與地下的立體森林防火體系,火災損失降為歷史最低點。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有效遏制了松材線蟲病、松毛蟲等蟲情蔓延的趨勢。三是為推進生態改革先行先試。國有林場改革持續推進,國有林場面貌煥然一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持續深化,懷化市積極推動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采伐管理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非喬木經濟林等不再限伐,楠竹采伐不再辦理采伐證、運輸證,解決了造林容易采伐難的問題。城步縣穩步推進“湖南南山國家公園”試點,資興市、宜章縣、汝城縣、桂東縣等地逐步展開生態紅線制度試點。(二)讓林業服務社會與人民一是引領崇尚綠色的潮流。湖南全省1800萬人次參加全民義務植樹1.2億株,對20萬棵古樹名木建檔立卡實施保護。綠化評比、綠化表彰深入推進。植樹節、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世界名花生態文化節、世界濕地日、樂享濕地嘉年華等生態教育、宣傳、節慶活動影響廣泛。永州林業博覽園引領賞綠護綠潮流,深受市民歡迎。油茶企業集中亮相中國食品餐飲博覽會,湖南茶油繼續引領綠色消費的潮流。湖南省林業廳獲評2017年省級兩型示范機關,發揮了引領綠色化的窗口效益。二是引領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潮流。積極爭取國家林業局南方野生動植物保護館落戶湖南,成功舉辦了世界野生動植物日、麋鹿保護宣傳周等活動,從江蘇大豐引進了16頭麋鹿,進一步豐富了洞庭湖保護區麋鹿種群的基因庫。開展了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清網行動”,確保候鳥安全過境。出臺了《森林公園管理辦法》。建成自然保護區191處、面積2053萬畝;國有林場214處、面積1658萬畝;森林公園130處、面積705萬畝;各級植物園建成5處、在建4處。三是引領生態創建的潮流。在中心城市大力推進森林城市創建活動,繼長沙市、岳陽市、婁底市之后,常德市、郴州市榮獲“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稱號;繼長沙市、益陽市、郴州市、株洲市、永州市之后,常德市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推進“秀美村莊”建設,完成村莊綠化87萬畝,推進庭院綠化315萬戶。(三)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林業紅利一是實行網上審批便民。把屬于省級層面的行政審批全部實行網上辦理,進一步簡化林業相關行政審批流程。2016年,湖南省林業系統網上辦證300多萬份,平均用時7.2個工作日,比法定時限提速64%。二是增加林業投入惠民。在全省51個貧困縣投入林業項目和生態補償資金21.3億元,惠及貧困林農近300萬人。爭取國家天然林專項資金1.1億元,將1.1萬個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就地轉崗為生態護林員。國有的國家級公益林補償標準由每年每畝10元提高到13元,集體和個人補償標準達每年每畝17元;長株潭生態綠心區國家級、省級生態公益林補助標準提高到25元/畝。三是發展生態產業利民。全省油茶林總面積達2113萬畝,茶油年總產量達23.4萬噸,2016年總產值突破300億元,累計帶動120萬林農增收致富。永州市、衡陽市被國家林業局評為“全國油茶示范市”。全省花卉種植面積達115萬畝,綜合產值超200億元;全省楠竹面積1635萬畝,綜合產值達206億元;全省家具產業實現總產值270億元;全省森林旅游接待游客4309萬人次,綜合產值達416億元。(四)完善林業治理體系一是綠色化模式不斷創新。郴州形成了全面增綠、積極建綠、及時調綠、強力還綠、見縫插綠的“五綠”模式,建成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色、冬有綠”的林中之城。長沙以三年造綠大行動為契機,探索了讓道路變“綠網”、河道變“綠脈”、庭院變“綠點”、森林變“綠肺”的城市綠化模式。湘西自治州在開展八百里綠色行動之后,提出全域生態、全域康養概念,啟動了千里生態旅游走廊建設,將“植樹造林”向“植樹造景”推進。婁底圓滿完成“綠化婁底四年行動計劃”,探索了“聯村建綠”的典型模式,提升了全市的綠化積極性。二是法治化進程加快推進。爭取湖南省森林公園管理條例列入省人大立法計劃,出臺了《湖南省濕地公園管理辦法》。全省第一部縣域生態環境保護自治法規《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順利出臺。各地林業部門都向社會公布了林業行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及涉企收費項目。林業行政綜合執法穩步推進,全省共辦理各類涉林案件1.4萬件,打擊處理各類嫌疑人5萬余人,森林公安和其他林業行政執法機構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衡陽市、常德市綜合執法機構普遍建立,執法效能大幅提升。三是信息化管理持續深化。全省性林業信息化應用系統從46個增加到49個,測土配方、行政審批、林權查詢、防火監測、公文處理等應用系統不斷完善。面向基層開展信息化技術培訓3000人次,湖南信息展示中心接待省內外96批2000人次參觀。郴州市積極發展智慧林業,打造了護林員管理、營造林管理、森林火災監控、古樹名木管理等信息平臺。婁底市、邵陽市、湘西自治州等地廣泛運用林地測土配方信息系統,提高了營造林質量。二湖南林業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的主要經驗在兩型社會建設過程中,湖南林業注重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行業內找突破口,在市場中找需求點,不斷提升林業發展的質量與效益。概括起來就是“五不”模式:(一)探索森林康養,實現“不住院能治病”何謂森林康養?即依托優質的森林資源,將林業與現代醫學和傳統養生學有機結合,打造有益于人們健康長壽的平臺。2016年4月,湖南省林業廳與北大未名集團合作,建成了全國首家林業森林康養中心。目前,又在青羊湖國有林場建設面向大眾的康養基地。由于森林康養既是健康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國家林業局發文向全國進行推廣,湖南省人民政府也出臺了《關于推進森林康養發展的通知》(全國第一個有關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省級文件),制定了《湖南省森林康養發展規劃(2016~2025)》。(二)發展林下經濟,實現“不砍樹能致富”以前,林業講資源利用就是砍伐森林,談到環境保護就意味著經濟發展受到制約。如何做到“既要青山綠水也要金山銀山”?湖南林業轉變了發展思路,不再局限于木材產業,而是充分利用林下空間、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湖南省共創建了國家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0個、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16個、省級特色林下經濟產業園5個,培育出茯苓、天麻、靈芝、黃精等一大批可持續、可復制、可推廣的林下產品。2016年,全省林下經濟產值達500億元,林下經濟收入已占林農人均收入的20%以上。(三)推廣林權交易,實現“不賣地能增收”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分山到戶后,如何讓林農因林地而增收?那就要做好林權流轉。第一步,建立中部林權交易中心,與全省林權交易中心實現了互聯互通。第二步,通過交易平臺進行線上競價交易,結果發現線上競價的林地林權,比線下協商交易即當面買賣要增值10%~30%。第三步,實現資源評估、抵押貸款、在線流轉一條龍服務,讓林地可以抵押貸款。在中部林權交易中心的帶動下,2016年,全省流轉林地200多萬畝、交易金額10億多元,推進森林抵押貸款近30億元。特別是看到互聯網加林權交易的模式在法律上無后顧之憂,四川、云南等13個省(區)紛紛來此交易。(四)啟動林業碳匯,實現“不毀林能增效”如何提升湖南優質森林資源的資源轉化率,著眼于2017年國家將啟動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國際承諾,湖南林業積極部署推動林業碳匯的發展。2016年,湖南林業廳在龍山縣、瀘溪縣、長沙縣等地啟動碳匯試點,營造碳匯林20萬畝、碳匯草1100畝。全省各地積極規劃建設碳匯林工程,完成優材更替、無節良材300萬畝,建成國家木材戰略儲備林300萬畝,為未來碳匯交易儲備資源。目前,湖南林業碳匯開發的技術規范和開發計劃已經完成,2017年全省首批開發計劃覆蓋55個縣市區127個國有林場,總面積達到400萬畝,每年向市場提供370萬噸的林業碳匯交易量,按每噸60元計算,可直接創造碳匯收入2億元。(五)開展綠色防治,實現“不打藥能治蟲”怎么解決農藥防治易導致水土污染這個問題,湖南林業研發出“一物降一物”的生物防治技術,即用天敵防治病蟲害。為此,湖南省林業廳建立了天敵繁育中心,規模化生產病蟲害的天敵并研發出安全的病毒產品,年治理染病森林600多萬畝,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一直控制在國家規定的4‰以內。目前,四川、安徽等多個省(區)來湖南采購生物防治的產品,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高達2億多元。如果這一產品得到推廣并運用在農業上,人民群眾完全可以吃到不打農藥的農產品。三2017年思路及重點2017年湖南林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黨中央提出的綠色化為總方向,以湖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生態強省為總目標,以提升林業現代化水平為總任務,以改革推動、創新引領為總抓手,突出健康森林、美麗濕地、生態城鄉、綠色產業四大主題,推動湖南實現從綠色大省向生態強省的跨越。2017年的預期目標是:營造林1200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9%以上,森林蓄積量增長2000萬立方米以上,林地保有量穩定在1.9億畝以上,林業產業總產值增長12%以上,濕地保護率穩定在72%以上;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4‰以下。2017年的重點任務如下。(一)經營健康森林一是精準提升森林質量。抓好森林撫育、天然林保護、優材更替、國家儲備林建設,編制中長期《湖南省森林經營規劃》,培育大徑材、優質材,讓湖南森林由穿“襯衣”向穿“棉衣”跨越。二是持續推進禁伐減伐。實施禁伐減伐三年行動,用好用活禁伐減伐補助,提高林農的保護積極性。三是切實加強森林資源管護。抓好森林防火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防止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林業病蟲害。嚴格林地審批,嚴厲打擊侵占林地、破壞森林資源等違法行為。(二)保護美麗濕地一是強化濕地修復。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加快湖南省濕地保護修復制度的制定與出臺,推動濕地保護從搶救性保護向全面保護轉變。二是推進濕地治污。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戰略保護好一湖四水,扎實推進湘江流域退耕還林還濕試點建設。三是加強濕地保護。進一步加大國家濕地公園、省級濕地公園試點的建設力度。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深入開展世界濕地日、洞庭湖國際觀鳥節等宣傳活動,讓濕地保護的理念深入人心。制定濕地分級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濕地生態補償制度。(三)建設生態城鄉一是擴展森林城市。大力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全面啟動“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全面開展“五邊”(城邊、路邊、水邊、村邊、房邊)造林,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打造綠色通道,做好高速公路、高鐵沿線綠化。二是建設秀美林場。深化國有林場的改革與建設,統籌推進林木資源的保護與利用,讓國有林場既秀美又富裕。三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深入貫徹實施新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嚴厲打擊獵捕、買賣保護動物的違法行為。加強各級自然保護區建設,不斷改善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四)發展綠色產業一是打造新業態。聚力打造森林康養、林業碳匯、林下經濟、林權交易四大林業新業態,進一步擴大綠色供給。二是提質優勢產業。充分利用現代農業“百千萬”工程建設機遇,對花卉、楠竹、家具等具有優勢的傳統產業進行升級改造,大力培育龍頭企業,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三是推進生態產業扶貧。因地制宜發展楠竹、酥脆棗、獼猴桃、板栗等產業,探索發展鄉村旅游等新興服務業,吸納社會資本轉型投資林業,千方百計增加貧困林農收入。(五)強化創新引領一是突出實用科技創新。結合市場需要、群眾需要,圍繞霧霾治理、重金屬治理、碳匯等熱點焦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林業應用科技研究。二是突出信息化建設。推動林地測土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