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中考其他-福建省三明三中九年級歷史復習西安事變_第1頁
初中歷史中考其他-福建省三明三中九年級歷史復習西安事變_第2頁
初中歷史中考其他-福建省三明三中九年級歷史復習西安事變_第3頁
初中歷史中考其他-福建省三明三中九年級歷史復習西安事變_第4頁
初中歷史中考其他-福建省三明三中九年級歷史復習西安事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序幕結果西安事變的評價中共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是當時任職西北剿匪副總司令、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當時任職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西北軍領袖楊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發動的直接軍事監禁事件,扣留了當時任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變最終以蔣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張,導致了第二次國共合作而和平解決。[]歷史背景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張學良受蔣介石之命撤出了東北,退入山海關內。1933年1月1日,榆關抗戰爆發。同年1月3日,山海關失守。1933年2月21日,熱河抗戰爆發。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熱河抗戰失敗。張學良引咎辭職,出國考察。共產黨中央紅軍抵達陜北1935年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經過被毛澤東命名為兩萬五千里長征的轉移,抵達陜北。東北軍剿共遭遇失敗1935年9月20日,蔣中正在西安設立西北剿匪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任命張學良為副司令,調東北軍入陜甘剿共。1935年10月1日,東北軍在勞山戰役中,王以哲的67軍110師2個團和師部被殲,師長何立中戰死,團長裴煥彩被俘。1935年10月29日,東北軍在榆林橋戰役中,107師和619團全部被殲,團長高福源和不少士兵被俘。1935年11月22日,東北軍在直羅鎮戰役中,109師被殲,師長牛元峰戰死,沈克的106師的一個團被殲。1931年,張學良儼然一個東北王,九一八事變后被全國人民稱為“不抵抗將軍”。在紅軍西撤的時候,張學良的部隊被調去剿匪,由于任務執行不利張部隊的番號被蔣中正撤掉,導致兩人之間的嫌隙。一二九運動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舉行了大規模的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全國民眾紛紛響應。中共確立抗日統一戰線政策1935年12月17日,中國共產黨瓦窯堡會議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1936年1月,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聯名發出《紅軍為愿意同東北軍聯合抗日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1936年2月,中共宣布開始東征抗日,由劉志丹率領的紅軍表面上進軍河北、熱河對日軍作戰,實際卻向太原推進的過程中和閻錫山的部隊發生沖突。劉志丹戰死,紅軍撤退。兩廣事變兩廣事變,又稱六一事變或西南事變。1936年6月1日,陳濟棠、李宗仁在廣州發出通電。痛陳九一八事變后日本軍對中國土地的踐踏,決定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復失地。6月2日,致電南京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請求準許粵桂部隊北上。然而不久后廣東將領、飛行員紛紛向南京政府投誠,并對兩廣所謂的“北上抗日”說加以抨擊。“南天王”陳濟棠垮臺,李宗仁也不得不對蔣中正表態歸順。由于,兩廣事變和平解決(尤其是兵不血刃,便使當時叛逆性最強、實力最大而位居國內半獨立的諸省之首——粵桂湘三省伏首聽命),使蔣中正聲望提高。叛方空軍駕駛員與將領的表現,也足使他相信“人民眼睛是雪亮的”,亂罵他“親日賣國”的政敵是不得人心的——顯然也使他對“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的正確性,益發堅信不疑。蔣中正便將預備征討兩廣的中央師悉數北調,用來剿共,并準備將張學良的部隊調離。然而也因蔣中正的過分自信,僅帶少數文武飛往西安,結果西安事變時所有人都被扣留(因為當時論“造反”實力,張學良、楊虎城的部隊簡直無法和兩廣部隊相比)。因此,史學家唐德剛認為,因為兩廣事變的危機安然度過,西安事變在1936年的西安“非爆發不可”。張學良與中共的秘密接觸1936年4月起,張學良開始了和中國共產黨的秘密接觸。4月9日,張學良駕機飛抵延安會見周恩來,同機的還有王以哲、劉鼎。1936年8月,中國共產黨決定改‘反蔣抗日’的方針為‘逼蔣抗日’。1936年9月,中國共產黨與東北軍正式簽訂了《抗日救國協定》,雙方正式結束敵對狀態。[編輯本段]序幕1936年8月29日,得知國民黨特務逮捕秘書、東大學生代表、中共地下黨員宋黎和馬紹周、關沛蒼,張學良命譚海率衛隊營包圍和查抄了陜西省黨部,即為“艷晚事件”。10月22日,蔣中正由南京飛抵西安,嚴令進剿紅軍。張學良當面表示反對,并提出,一致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蔣訓斥。10月29日,張學良飛洛陽為蔣中正祝壽,勸蔣聯共抗日,遭蔣怒斥。11月27日,張學良上書蔣中正,請纓抗戰,遭蔣嚴詞拒絕。12月2日,張學良飛抵洛陽見蔣,要求釋放抗日救國會“七君子”。12月4日,蔣中正由洛陽到抵西安,調幾十萬大軍“進剿”紅軍。張學良與楊虎城再次進諫,遭蔣訓斥。蔣向張學良、楊虎城表示:要么進兵,要么將東北軍、十七路軍分調福建、安徽。12月7日,張學良到華清池見蔣中正,再三苦諫,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被嚴辭拒絕。12月9日,中國共產黨組織大規模的群眾游行示威,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特務軍警開槍打傷一名小學生,群眾非常激憤,決定到臨潼直接向蔣中正請愿示威。蔣中正強令張學良制止學生運動,必要時可以向學生開槍。張學良接到命令后,趕上游行隊伍,極力勸說學生回去。東北大學學生高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東北軍打回老家去,收復東北失地!”等口號。張學良向群眾表示三日內以實際行動答復學生要求。12月10日,蔣中正召開會議,正式通過發動第六次“圍剿”計劃,決定在12日宣布動員令。12月11日,張學良再赴華清池向蔣中正哭諫,毫無結果。12月11日晚,蔣邀請張學良、楊虎城和蔣鼎文、陳誠、朱紹良等晚宴,席間,蔣宣布了蔣鼎文為西北剿匪軍前敵總司令,衛立煌為晉陜綏寧四省邊區總指揮等換將的任命書。經過: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于飛抵陜西省西安市,要挾張學良、楊虎城:如不加緊“剿共”,即將張學良、楊虎城兩部分別調往安徽、福建,由中央軍進駐西北。張學良、楊虎城力勸蔣介石聯共抗日,蔣介石加以拒絕。兩位愛國將領遂毅然決定實行兵諫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張學良的衛隊進抵蔣介石駐地臨潼華清池,與蔣介石的衛隊交火。蔣介石聞槍聲,倉皇越后墻逃走,爬上山坡隱蔽,被張學良的衛隊搜索發現后捕獲。同時楊虎城部下將留居城中的蔣介石高級黨、政、軍官員陳誠等10余人拘押。張學良、楊虎城于12日當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總部”,成立抗日聯軍西北臨時軍事委員會,張學良、楊虎城分任正、副委員長。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國民政府,停止內戰,釋放救國會領袖及一切政治犯,開放民眾愛國運動,保障人民集會、結社自由,實行孫中山遺囑,召集救國會議等8項主張。同時致電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團結抗日大計。[]事件經過12月11日晚間,張學良與楊虎城在止園緊急磋商,決定發動對蔣介石的兵諫。張學良和楊虎城分別召見東北軍和十七路軍高級將領,宣布第二天清晨進行兵諫的命令。12月12日晨5時,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東北軍到臨潼的華清池扣留了蔣介石,十七路軍扣留了在西安的陳誠、邵力子、蔣鼎文、陳調元、衛立煌、朱紹良等國民黨軍政要員,邵元沖等人遇難。西安事變爆發。當天,張學良、楊虎城向全國發出了關于救國八項主張的通電,提出:1、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2、停止一切內戰。3、立即釋放上海被捕的愛國領袖。4、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5、開放民眾愛國運動。6、保障人民集會結社一切政治自由。7、確實遵行孫總理遺囑。8、立即召開救國會議。12月17日,中國共產黨派周恩來到西安參與西安事變的協商。12月22日,宋美齡等到西安。張學良、楊虎城去機場迎接,并與宋子文、宋美齡舉行會談。12月24日,蔣介石被迫接受六項協議。即:1、改組國民黨與國民政府,驅逐親日派,容納抗日分子。2、釋放上海愛國領袖,釋放一切政治犯,保證人民的自由權利。3、停止“剿共”政策,聯合紅軍抗日。4、召集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救國會議,決定抗日救亡方針。5、與同情中國抗日的國家建立合作關系。6、其它具體的救國辦法。12月25日下午,蔣介石乘飛機離開西安,張學良親自陪同。當日抵洛陽。12月26日,蔣介石抵達南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張學良被扣留。[]結果西安事變后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統一戰線。西安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獲得了休整的機會。斯大林釋放蔣經國回中國。西安事變后,日本軍部認為蔣中正已接納了抗日的意見,國民政府的抗日政策必將開始加強。因而侵華的速度也為之加緊,并在西安事變之后七個月發動盧溝橋事變,而中日戰爭全面開始。事后,張學良送蔣中正到南京,抵南京后被關押并長期囚禁。楊虎城被送到國外后,秘密潛回香港打算參與抗日,但不久即被國民黨逮捕,并于1949年被秘密處決。[編輯本段]張、楊告東北軍、十七路軍將士書我們親愛的將士們:雙十二抗日救國運動,醞釀了許久,現在已經揭開七八天了。我們為什么發動這樣的運動?為爭地盤嗎?不是。為泄忿嗎?也不是。我們反對政府的屈辱外交,國家都要亡了,還在這里出死力自相殘殺。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國運動,八項主張。我們主張的核心是集合全國各黨各派的力量,以民眾的總動員,去抗日救國。也許有人在那里懷疑綏遠軍隊已經在那里抗日了,聽說也有些中央軍隊在那里參加,很是勝利。可見中央已在那里抗日,為什么還要我們這樣發動?不!不!事實絕不是這樣簡單。中央軍是擺在晉軍與綏軍中間,而且只有兩師。閻副委員長所要求的二十萬大軍援綏,中央答復無法抽調。然而到西北打紅軍的內戰卻源源而來了幾十萬大軍。由這樣的事實,他們所說抗日,不過是欺騙民眾的一種辦法,絕對沒有真正抗日的決心,還不是很清楚嗎?雙十二運動發生的一天,中央飛機數十架一齊發動到西安來偵察,而在綏遠的抗日血戰中,中國飛機卻半架也沒有。據他們說是因為天氣太冷,飛機發動不容易,但敵人的飛機怎么能發動呢?也許我們的飛機不好,那我們為什么必要買那樣不好的飛機呢?而且到寒冷和綏遠差不多的西北的飛機怎么就能發動使用呢?這種欺騙情形,凡是有知識有眼睛的人,誰看不清楚?我們全是中國人,誰不知飛機獻壽為的是抗日。因為有抗日作目標,群眾才那樣的熱烈。而現在我們有飛機卻不對外,使我們的抗日戰士無可奈何地受著敵人飛機的時時轟炸。這是抗日嗎,這是真心抗日嗎?如果這樣就算抗日,試問我們的東北四省,我們的察北六縣,我們的冀東二十二縣,什么時候才能收復回來?這是敷衍欺騙的抗日,絕對不是我們要求的徹底抗日。也許還有人相信抗日的“準備論”,這更是大錯。我們不要把日本當傻瓜,認為我們會準備人家不會準備。老實說,我們準備得還不到五分,人家已經準備到十分了,試問這種準備有什么用?這豈不是等人家準備好了來整個吞并我們中國嗎?再說,人家也絕對不許可我們準備。在我們準備過程中,人家已經用經濟、政治、外交、軍事各種各樣的鎖枷把我們束縛得死緊,教我們動不得身,抬不得頭。試問我們又如何能夠準備起來?這不是夢想嗎?我們因為不信任變相漢奸的,至少也是犯恐日病的抗日準備論,我們因為看破了南京抗日是欺騙,至少也是敷衍民眾的一種手段,所以才以極大的熱誠勸蔣委員長變更他的錯誤政策。但我們大膽的赤誠勸諫,都一次一次的失敗了。我們為服從全國潛在大多數民意,我們為貫徹我們的也是全民的抗日救國主張,所以才有這一次雙十二事件的發動。我們的希望,只是集合全國的力量去抗日救國,是絕對純潔的,是絕對發自內心的,無一毫私心,無一點背景。凡是同情我們主張的,不管他是那黨那派我們均愿意竭誠歡迎。我們的目的在對外,絕對不造成內戰,并且極力避免內戰。但是如果有違反民意的漢奸,用武力壓迫我們,使我們不得貫徹主張,那我們為掃除誤國誤民的分子,爭取民族的最后生存,當然我們要起而自衛,并且要粉碎這種惡勢力。這不是我們造成內戰,而是實行抗日救國的清道工作。我們親愛的將士們!事實已經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的國家,已到了生死關頭,真是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我們必須鞏固我們抗日救國的戰線,去與一切破壞我們的惡勢力相拼,方能實現我們的主張,才能收復我們的失地,才能湔雪我們的一切國恥。這是我們由理論而實行的時候了,我們需要團結,我們需要奮斗,我們必須不辭一切光榮勝利的犧牲。我們的基礎是民眾,必須用盡我們的智慮愛護他們。我們所要貫徹的是我們的主張,所以必須確信我們的基本理論。我們需要以不顧一切的精神來沖破我們的一切困難,這才是我們抗日救國戰線上忠實同志所必要的精神和勇氣。我們親愛的將士們!我們具有堅強民族意識的親愛的將士們,這是我們起來的時候了!白山峨峨,黑水湯湯,我們光榮的勝利,就在目前,我們一定要到黃龍痛飲的。我們親愛的將士們!我們熱血沸騰的親愛的將士們,我們一定要不辭一切艱險犧牲,去爭取中華民族的解放與自由,去達到我們最后的勝利!張學良、楊虎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日)[]西安事變的評價中國國民黨方面的評價西安事變是張學良在九一八事變后的不抵抗被全國人民譴責的情況下,受中共唆使進而不滿“先剿共、再抗日”,于1936年年底在西安挾持蔣中正,提出停止剿共、改組政府、出兵抗日等八項主張。西安事變使得國民政府停止剿共、聯共抗日,導致政府的抗日準備被迫中斷,全面抗日提前爆發;另一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獲得喘息機會,釀成抗戰勝利后的全面叛亂。中國共產黨方面的評價由于西安事變的發生及其和平解決,最終結束了十年內戰,實現了國內和平,促成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發動了全民的抗日戰爭,并堅持八年直至勝利。周恩來對張學良的評價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張學良自我評價在事變之后幾十年間,張學良一直堅持:“作為一個軍人,我是應該被槍斃;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沒有做錯!”在晚年,離開國民黨控制范圍旅居美國的張學良曾對其31年到36年(并不包括36年底的西安事變,而是幾年間的不抵抗)幾年間的作為表示了相當的悔意。作為一個基督徒,張學良曾效法使徒保羅說:“我是罪人中的罪魁。”其他方面的評價西安事變使中國各種派別團結在對日的一條戰線上來,包括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中央派、形形色色的地方實力派及面臨艱難處境的中國共產黨武裝。同時,西安事變及其后爆發的七七事變使1930年代中上期中國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被全面的戰爭爆發打斷,中國的抗戰在缺乏工業支持的情況下舉步維艱。胡適曾指出:中國形成一個領袖不容易,如果蔣中正出現不幸,中國將倒退20年,并明確定性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是“名為抗敵,實則自壞長城”,是“國家民族之罪人”。胡適曾經說:“沒有西安事變,共產黨很快就可以消滅了……西安事變對我們國家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近代一些歷史學家根據最新的史料,以及戰后日本公開出來的秘密檔案研判,蔣中正對日態度并非姑息求和,實在是中日國力懸殊的緣故,而抗戰之前的“事變”,又都是一批目光如豆的少壯軍人搞起來的。他們既無鯨吞中國的大志,和他們再打幾年太極拳,不見得是件壞事。史學家唐德剛即認為,抗戰固然非打不可,可是它在1937年七月七號開打,卻是西安事變的直接后果。“試想抗戰如推遲一二年,世界局勢又是什么個樣子?1939年歐戰既發以后,日本人是要和一個窮光蛋蔣介石繼續糾纏呢?還是南征南洋、北伐蘇俄,坐收實利呢?”[編輯本段]西安事變的懸案張學良和蔣介石一度是結拜好兄弟在西安事變中,有一些事情很難解釋,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說法。目前缺少進一步的證據,因而沒有定論。為什么發動西安事變根據披露的蔣中正的一封未發表的信箋表明,當時蔣中正有意撤換張學良等軍事要員。但這兩件事是否構成因果關系,甚至于這份信箋的真實性,則尚難定論。另有人指稱張學良下達不抵抗命令,致使東北淪陷,受到全國各界普遍譴責,這是他受到中共影響后的“贖罪”舉動。張戎在《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中聲稱,西安事變的起因是因為張學良想取代蔣介石。從殺蔣,審蔣到放蔣西安事變發生后,東北軍、西北軍內部出現主張殺蔣和放蔣的爭執。中共黨內也出現過“殺蔣”與“放蔣”的意見分歧。在延安已經搭好準備公審蔣中正的臺子。最后是什么原因使得放蔣主張得以實施呢?根據中共官方資料,中共是出于統戰目的。當然,深層次上,也可說是“華容道放曹操”的再現,因為即使殺了蔣中正,并不會對共產黨有什么實質意義,反而有可能使何應欽等親日派上臺,那樣的話,無論對中華民族還是共產黨本身都是有害無利的。另一種說法是整個西安事變都由斯大林一手策劃,起先指示中共接觸張學良,中間又詳細布置諸多細節,后來他恐防蔣中正有所不測,中國無人能領導抵抗日本,造成日本迅速坐大,危害蘇聯。所以轉而向中共給予極大的壓力,要求營救蔣介石。中共內部經過爭辯后,屈從斯大林的指示,方才派周恩來去西安營救。斯大林又帶話給蔣中正,同意以放蔣經國回國為交換條件,于是才有了蔣中正和周恩來的見面,有了國共內戰的結束。抗戰初期蘇聯亦是少數愿意援助中國的國家,曾派出志愿空軍到中國助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變后,局勢極為動蕩不安。處死蔣介石,可能導致親日派掌權,國家陷于紛爭四起、群雄割據的局面。如此一來,日本便有機可乘、進而獨霸中國。如果給蔣介石留一條活路,國民黨內親英美派就有可能答應停止內戰,盡快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決定不計前嫌,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并派周恩來等人到西安去調停,終于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張學良為什么要去南京西安事件和平解決后,張學良為何要護送蔣中正去南京,要做出這明顯會于他不利行為?當時,楊虎城就極力勸說,而周恩來更是特別趕到機場打算把張學良追回來,但張學良聲稱要負起一個軍人的職責和義務,最終還是護送蔣中正前往南京。張學良自認有負于蔣中正,去南京也可被當作贖罪之舉。相關影視作品電影《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為彩色寬銀幕故事片。西安電影制片廠1981年攝制。編劇:鄭重、成蔭;導演:成蔭;攝影:高洪濤、鄭煜元,陳萬才;主要演員:金安歌、辛靜、王鐵成、孫飛虎、趙登峰、路希、朱可心、胡詩學(古月)。該片以中國現代史上震驚中外的重大歷史事件西安事變為題材,歌頌了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的愛國精神和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偉大勝利。影片以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紀實性的表現方法,真實地反映西安事變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過程及其中人物的真實活動和思想性格,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均有嚴格的史料依據。較好地處理了歷史真實與藝術典型化的關系。編導者注意把廣闊的歷史背景與細致的性格刻畫結合起來,成功地塑造了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等幾個典型的歷史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實可信。該片獲得中國1981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獲1982年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配角獎(孫飛虎)、最佳化妝獎(王希鐘、李恩德)。電視劇《西安事變》一九三五年前后,日本帝國主義加強了對我國的侵略。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關頭,蔣介石仍舊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張學良將軍被迫“剿共”,因在陜北戰場上屢遭失敗,受到蔣介石的責難,于是急于尋求出路。在國民黨“五全”大會召開期間,他與楊虎城將軍分別通過進步人士杜重遠和田文浩與我黨有所接觸。從南京回到西安后,張學良通過被我軍放回的原東北軍團長高福源的關系,與我黨周恩來同志在延安舉行了會談。張將軍決定以民族存亡的大局來說服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與此同時,楊虎城收到了毛主席派人給他送來的親筆信。但是,他們的活動早就被蔣介石安插在西安的特務頭子李達權、鄭廣清注意并對南京有所密報。為了反擊特務的猖獗活動,張學良下令抄了國民黨陜西省省黨部。此事促成了張、楊共同攜起手來,也引起了正在南京主持解決“兩廣兵變”的蔣介石的震動。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初,蔣介石親臨西安,下榻于臨潼華清池,張學良多次對蔣“苦諫”,均痛遭拒絕。蔣介石限他三天內答復是否繼續執行“剿共”的命令,否則將他和楊虎城的東、西北軍調離陜西。張、楊被迫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對蔣實行了“兵諫”,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后,我黨受張、楊二位將軍的邀請,派出以周恩來為首的代表團飛抵西安。周恩來從民族存亡的大局出發,說服了張、楊并使得蔣介石接受了抗日救國的“八項主張”。“西安事變”得到了和平的解決,抗日戰爭也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編輯本段]中共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從全面的利益出發,爭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侵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進本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張學良-個人影響1936年12月9日,時值“一二·九運動”一周年之際,西安一萬名大學生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隊伍行至灞橋時,等在那里的反動派早已架起陰森的機槍。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張學良親自駕車趕來了,站在隊伍最前列的東北大學學生含淚高喊:“我們愿意為救國而流血,我們愿意為救國而犧牲,死在救國路上是光榮的!我們前進吧!”面對群情激昂的學生,張學良感到周身的熱血在沸騰,他揮淚發誓:“你們的愛國熱忱我是佩服的,我張學良也不愿當亡國奴,也要抗日!”……“我的最后一滴血,是流在抗日戰場上的!”他向學生們保證代表大家向蔣介石請愿,三天之內以事實來答復大家的要求。此時全國人民的抗日救亡愛國熱情一浪高過一浪,猶如一團團烈火包圍著熱血沸騰的張學良。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終于發生了,張學良和楊虎城用兵諫的辦法,規勸蔣介石放棄“剿共”的內戰立場,實行聯共抗日的政策。用實際行動兌現了他對學生許下的諾言,回答了學生的請愿要求。曾任張學良機要秘書的李蔭春,追憶事變的情景,動情動魄。在接近事變的幾天,我們這些在張學良將軍身邊工作的人,都知道張將軍多次對蔣竭誠勸告,蔣不但不聽,反而對張斥責謾罵,還要把東北軍和17路軍調離西北,空氣是緊張的。東北軍和東北人士絕大多數都衷心贊同張學良將軍聯共抗日的主張。但在對待蔣介石問題上,有些人持慎重態度。就連后來直接參加行動的應德田、孫銘九等在參與密議時,也考慮到扣蔣的風險,請他慎重。但張學良決心已下,大家也只能是唯命是從了。12月12日凌晨,我在家中聽到幾聲槍聲,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么事,正要到總部去,張學良將軍已派來汽車接我。聽司機談,始知副司令今晨派兵沖進華清池,已捉到老蔣。這真是天大的變化!我心中又興奮又緊張。坐上汽車直奔新城大樓。街上行人稀少,沿途見有不少17路軍的崗哨。到了新城大樓,聽說蔣介石已被送到這里。我在樓下客廳見到張學良將軍,他雖然一夜未眠,但精神煥發,毫無倦容。原來,12月11日早,張、楊兩將軍得知蔣已準備專車,恐他離開臨潼,兵諫計劃落空,即當機立斷,決定提前行動。上午,張學良以白鳳翔師長和劉桂五團長將赴熱河敵后發動游擊戰爭,前來“辭行請訓”為由,帶領即將執行捉蔣任務的白、劉二人謁見蔣介石,仔細察看了華清池內蔣住處的環境、路徑及蔣的侍衛武裝配置情況。但這天下午,住在西安西京招待所的陳誠匆忙到臨潼去見蔣介石。他覺察到西安情況有些異常,力勸蔣介石暫避一下。蔣認為中央軍威力強大,近在咫尺,張、楊在西安并無重兵,斷不敢有何異謀。陳誠仍勸蔣介石要小心。于是,蔣介石決定當晚7時請張、楊吃飯,如果一個不來,就證明有問題,再作準備。張學良將軍接到蔣介石的侍從室打來請客電話,不知蔣的意圖,不免疑慮,就與楊虎城將軍和于學忠軍長等密商。是日晚,張、楊兩將軍亦將宴請住在西安的蔣系軍政大員,乃決定張與于學忠前往,楊虎城以待客為名在家留守。蔣介石晚上與張學良見面第一句話就問:“虎城為何未來?”張學良答:“我倆今天作東,請帖已經發出,無法改期,他留在家中待客,要我向委員長致歉,他說明天來看您。”一場險些被識破的謀劃應付了過去。張學良將軍席散回城,進家已夜10時,隨后,開始了緊張的部署。任命董英斌為總部代理參謀長,坐鎮總部指揮;任命直屬105師長劉多荃為臨潼行動總指揮;任命105師二旅旅長唐君堯帶領一個團包圍華清池,不許一個漏網;任命騎兵師師長白鳳翔帶領孫銘九以及衛隊營沖入華清池,活捉蔣介石。12月12日凌晨3時,衛隊營乘軍用卡車兩輛馳赴臨潼。5時,到達華清池,不料,遇到蔣介石的侍衛隊的頑強抵抗。白鳳翔、孫銘九攻入二門,闖進蔣介石所住后間五間廳時,蔣已逃之夭夭。但衣帽放在床邊,假牙、皮包放在桌上,被窩猶有余溫,汽車也停在庫中。蔣不會逃出很遠,但在附近遍尋無著,大家非常著急。后據被捉的蔣介石的貼身侍從說:“原來蔣介石在睡夢中被槍聲驚醒,以??文彪跑來報告:叛軍已沖進前院二號橋,促蔣快逃。正行間,又有侍衛隊區隊長派傳令兵來報告:叛軍已入二道門,侍衛隊正憑借假山極力抵擋,剛才給后山哨兵所通電話,那邊未發現叛軍,請蔣逃往后山。蔣介石問:“叛軍是什么樣子?”答稱:“是戴皮帽子的東北軍。”蔣估計可能是臨潼駐軍受“共匪”煽動,發動部分兵變,不是張學良的計劃。如果是整個東北軍叛變,行轅必已被四面包圍。在后院又遇侍從蔣孝鎮。他們想從華清池后門逃走,門鎖無法開,蔣就命侍衛用疊羅漢方法,由蔣孝鎮扶他從上墻逃出墻外,因墻垣是順山勢建造,內低外高,蔣逾墻落入深溝,摔傷腰部,侍衛等扶掖前行,至半山腰他就走不動了。這時,張學良已加派部隊搜山,槍聲四起,手電亂射,兩侍衛官被擊斃,侍從蔣孝鎮被活捉。蔣介石勉強爬入一草木蔭蔽的山洞內,終被發現。他只穿一條白色睡褲和一件古銅色綢袍,鞋子失去一只,腳也被石頭碰破,在深冬早晨的朔風中凍得索索發抖。因他腰脊摔傷,不能行走,就由東北軍衛隊營王協一連長把他背下山來,坐上張學良將軍的汽車馳往新城大樓。在這次捉蔣的行動中,蔣介石的侍衛及憲兵被消滅,侍從室主任錢大鈞負輕傷,秘書肖乃華中彈死亡。蔣的侍衛組長企圖逃往車站,被截回,憲兵團長蔣孝先被槍斃。張學良將軍從接到劉多荃初次電話報告蔣下落不明到找到蔣,中間經兩三個小時之久。張學良將軍深恐蔣身遭不測,繞室彷徨,焦躁萬分。他對楊虎城和部下將領說:“我們找到委員長,我一定勸他抗日,只要他抗日,我仍擁護他為領袖;如果找不到他,發生意外,將貽害大局,我張學良即成為千古罪人。我再割下自己的頭,請虎城兄送到南京請罪!絕不能因要求停止內戰反而擴大內戰!”赤誠之言,肝膽照人,充分顯示了他大公無私、光明磊落和自我犧牲的精神!東北大學西安分校的同學們,得知“西安事變”消息之后,奔走相告,興奮萬分。東大的師生們為能有這樣一位以民族大義為重,又能與學生心連心的好校長而驕傲和自豪。“西安事變”發生不久,張學良就公開表示:“我們據全國人民的要求,發動這次事件,我們內心純潔,完全是為國家著想,不是為個人利害打算。希望委員長能聯合全國抗日力量,堅決抗日,以爭民族生存,則學良和全國人民于愿足矣。”“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后,在送蔣介石回南京之前,張學良對趙一荻說:“若是真有不測,那我也是為抗日,為中國不亡,別說牢獄,就是刀槍相加,我也死而無悔。”在送蔣介石上飛機時,他堅決表示:“學良主意已定,為了抗日,我萬死不辭。”張學良為中華民族獻出的是一顆燃燒的赤子之心,哪怕將自己焚毀,也要遺愛于華夏的明天。果然不出所料,后來蔣介石背信棄義,一回到南京,便把張學良軟禁起來,從此開始了漫長的囚禁歲月。1947年10月,就是張學良被囚禁的第十個年頭,他被蔣介石轉移至臺北,接替劉乙光看守張學良的張嚴佛,從重慶來到臺北新竹井上溫泉,在與張學良的交談中,涉及“西安事變”時,張學良又一次表示:“為了制止內戰,為了抗日,我沒有錯。”1954年,在“西安事變”后的第18個年頭,蔣介石召見了張學良,讓他在晚年總結歷史,撰寫《西安事變懺悔錄》(《自述》)。當時張學良與趙一荻有一段對話,張學良很嚴肅地說:自古以來寫史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秉承帝王意志,無論是非曲直,指鹿為馬,以博君主歡欣;另一種呢,就是楊剛那種人,剛直不阿,秉筆直書,縱使砍頭也要維護歷史的真實。我當然要作楊剛,否則十年、百年之后人們來看‘西安兵諫’,豈不要掉入一個大泥潭。”夫人趙一荻聽后感嘆道:“我說漢卿啊漢卿,你這個剛直的脾氣看來是沒法改了。”“是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嘛!”張學良笑著說。這份《自述》寫成后,蔣介石感到很失望,也感到惱怒,揚著《自述》手稿氣咻咻地對蔣經國道:“怎么張漢卿到現在還這樣說?”著名史學家許卓云對“西安事變”的看法是:“那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從四十五年來,我們所得知的資料,我認為當時張學良先生完全是出于一片愛國心才做出挾持蔣委員長的決定。當時全國都籠罩在一片抵抗外侮抗日的氣氛下,而張學良本人更有殺父失鄉之痛……因此,他被逼冒死兵諫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許卓云老教授對張學良老校長的愛國熱忱表示由衷的欽佩。真可謂“齡遐神龜,赤膽立巍峨”。電視劇《張學良》片長:22集主要演員:劉勁何琳吳京安牟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