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二中國的古代藝術教材分析“得天獨厚、獨具魅力”,這是本節內容在本專題、本模塊中的價值所在。本節內容的主體知識是中國漢字、書法和繪畫三科的基礎知識,其彼此之間有極強的內在聯系。漢字是中國書法藝術產生的直接源泉,書畫“同源”,而漢字的原始形態就是能夠讀出來的圖畫。通過本課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體驗、感悟我國古代藝術的多姿多彩,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培養自身的藝術情操,進而激發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放置于本專題之中,本節內容是對我國古代傳統思想理論學習的極好注解和生動的形式化,有助于學生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感性認同和情感歸屬,其教學價值可以說不在于理論、抽象、機械地講述中國古代深奧的思想之下!教材中安排的“宮廷舞和民間舞”和“戲曲”兩子目,《課標》沒作直接的知識要求。教學設計上采取淺化與變通處理的方式,以兼顧《課標》和教材。學情分析本節知識,學生在社會學科和美術、音樂、書法等課上都有涉及,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通過媒體、電視、電影、展覽等渠道耳聞目染,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知識認知。學生中不乏書、畫“高手”,有較強的專業知識。技能和較高的賞析水平,學生對本節知識的學習興趣是濃厚的。但學生對書畫歷史的認知知識不完整,知識結構因人而異,差異較大。學生一般都不會從傳統文化傳承的角度去體驗、感悟本節知識,更少從思想的角度去領悟古代藝術的魅力所在。漢字、書法、繪畫既有內在聯系,又是三門不同的學科;既要鑒賞大量的優秀作品,又要總體上把握三科的歷史發展沿革和專業知識。在一課時內濃縮、組合并識記、體驗三科知識和內涵,學生會有零散、雜亂、浮于表面、無所適從的感覺。在面對優秀作品時,學生會更多地依據直觀判斷,很少從空間結構、更難深層次中去感悟作品、感悟作者的意境。因學生缺乏書畫相關專業知識與評價知識的儲備,語言智能欠缺,“有感而不知從何發”。就整個班級而言,學生視覺空間智能的起點水平參差不齊。本課的課標要求是了解概述漢字和繪畫的起源、演變的過程,了解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征和發展脈絡。了解京劇等劇種產生和發展的歷程,說明其藝術成就。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把視覺媒體、聽覺媒體、視聽媒體以及綜合媒體結合起來展示古代中國的精美藝術,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藝術鑒賞能力,使學生先從感官上了解中國古代輝煌的藝術,然后再由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感受去分析各藝術的特點。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學生了解古代藝術形式的同時,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古代藝術的精神實質和豐富的內涵。相互之間要加強交流合作,取長補短。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把視覺媒體、聽覺媒體、視聽媒體以及綜合媒體結合起來展示古代中國的精美藝術,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藝術鑒賞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學習,了解我國古代多姿多彩的藝術,提高欣賞美、發現美、鑒賞美的能力。豐富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對古代藝術的學習、觀察、體驗或欣賞藝術精品,潛移默化,提高自身修養。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重點與難點●重點理解古代藝術的表現形式。●難點(1)古代藝術發展的原因。(2)培養學生學習古代藝術的興趣和培養學生豐富的藝術想像力;加強學生欣賞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導入課件展示將本課標題,用楷書、隸書和行書三種字體共同組合而成,請學生辨別。教師:書法藝術大家都很喜歡,我們班就有好幾位書法愛好者。談到書法必然與漢字與繪畫相聯系,無字就無書法,有書就往往有畫,所謂“書畫同源”。那么,中國漢字的起源是什么?演變的過程是怎樣的?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基本發展脈絡是怎樣的?這些我們都將在本節課探討。講授新課一、“出鬼入神”的書法藝術1.含義、中國的書法藝術是以中國漢字的文義為內容,以某種字體的書寫為形式的獨特藝術。2.特點書法藝術以自由多樣的線條的曲直運動和空間構造,表現感情、氣勢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審美價值。思考中國古代漢字字體演變的情況,中國書法五種主要字體及其藝術特點。其演變趨勢是怎樣的?歸納3.五種主要字體及其藝術特點字體創立或成熟時間特點小篆創始于秦代字體略長,筆畫圓勻,富于圖案美隸書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漢魏時字體寬扁,左右舒展,平衡對稱,整齊安定草書起源于漢初,成熟于東晉寫意性發揮到極致,變化豐富,奔放躍動楷書形成于漢末字形方正,規矩嚴整(1000多年來楷書一直是漢字的標準字體,這是漢字演變的主流)行書開始盛行于晉代兼有楷書和草書的長處,既工整清晰,又飛灑活潑總趨勢是由繁到簡,漢字字形逐步規范化、穩定化。課件展示《祭侄稿》圖片《祭侄稿》是顏真卿為祭奠就義于安史之亂的侄子顏季明所作。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謀反,平原太守顏真卿聯絡其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討伐叛軍。次年正月,叛軍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顏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顏氏一門被害30余口。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顏真卿命人到河北尋訪季明的首骨攜歸,揮淚寫下這篇流芳千古的祭文。根據背景材料,觀看顏真卿《祭侄稿》圖片。體味作者作書時的精神狀態,以及這一狀態在作品中的體現(墨色濃淡、線條流轉、頓挫涂抹等)。探究參考下面所舉各專家學者的評論,并結合在課文中看到的墨寶實例,談談你對中國書法特點的看法。林語堂:“作為中國美術的基礎,書法藝術給美學欣賞提供了一整套術語。這些美學范疇使西方人大為吃驚。”朱仁夫:“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瑰寶,獨有的驕傲。”“書法藝術是傳統的藝術,不像西方藝術那樣把舊有的形態完全破壞,而是在舊形態基礎上的轉化發展。”“書法藝術是欣賞的藝術,為欣賞而創作,為欣賞而生存,唯有欣賞才有價值。”“書法藝術是空間的藝術、時間的藝術、運動的藝術,因為線條不管是經過人創造的,還是自然產生的,對于人的視覺器官來說,常常暗示著運動。”“中華民族特有的書法藝術,一直在這種特殊的土壤里生長壯大,其傳統性不僅來源于生活環境的穩定,還來源于其傳統土壤的深厚性。”二、“畫中有詩”的繪畫藝術問題1.中國畫是怎樣分類的?各個門類有何特點?人物畫一描繪人物為主按題材分山水畫一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題。花鳥畫一描繪花卉、竹石、鳥獸、蟲魚等為畫面主體按表現技法分工筆(用筆工整細致,敷色層層渲染,細節明徹人微,要用極細膩的筆觸,描繪物象)與寫意(用簡練、豪放、灑落的筆墨,描繪物象的形神,抒發作者的感情)勾勒(墨筆勾輪廓線)與沒骨(不勾勒輪廓線)設色(加設五彩)與墨筆(不用色彩,以墨的濃淡)按藝術風格分工筆重彩畫水墨淡彩畫按創作人員分文人畫一文人士大夫宮院畫一官方畫院機構2.著名畫家及其佳作欣賞課件展示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唐閻立本的《步輦圖》和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學生欣賞畫作,體會特點。討論在日本卡通畫大量蠶食我們頭腦的時代,我們如何看待國畫的地位?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民族的優秀遺產?三、音樂藝術——金聲玉振1.上古先秦時期的音樂(1)自黃帝時代至周代,詩、舞、樂三位一體的“樂”文化已經相當發達。(2)在河南舞陽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距今約9000年的“骨笛”,七孔規制,有完整的七聲音列。(3)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2400年的青銅編鐘等樂器,鐘上銘文記載著豐富的上古樂理。2.漢、唐時期的音樂(1)秦漢設立樂府機構,廣泛收集民間歌曲和四鄰諸民族的異域音樂,融合成新的音樂形式,有“相和歌”、“清商三調”。(2)東晉:形成清婉、細膩、柔美的南國“清商樂”。(3)南北朝、隋唐時代,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成為熱潮,民間音樂進入宮廷變為歌舞俗樂,總稱燕樂,以歌舞大曲的排場上演,樂器繁富,規模宏大。3.明、清時期的音樂(1)戲曲音樂繁榮。(2)器樂藝術發達。(3)產生出諸如琵琶曲《十面埋伏》等一大批名曲。探究中國古代音樂發展的階段特點答案依照音樂形態的變化,中國古代音樂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上古先秦時期,以鐘磬樂為代表的樂舞占據主流,湖北隨縣出土的戰國編鐘就是充分的例證。漢、唐時期以歌舞大曲為代表的中古伎樂占據中心地位。宋、元、明、清時期,隨著城市的繁榮和市民階層的壯大,以說唱、戲曲為主的近世俗樂得到迅速發展,宮廷歌舞漸趨衰落,戲曲則逐漸形成了在音樂中的中心地位。四、舞蹈藝術1.宮廷舞蹈的發展歷程(1)萌芽:青海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彩陶盆上,繪有古人扮作動物跳狩獵舞的形象。(2)產生:夏商時代已經產生了宮廷舞蹈。(3)發展:周代統治階級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內的禮樂制度。漢代設樂府,大力采集整理民間樂舞以滿足宮廷文化消費的需要,并把俗樂舞用于宮廷祭祀。(4)鼎盛:隋唐時期官辦的樂舞機構有教坊司、梨園院等,集中培訓了大批專業樂舞藝人。他們繼承前代樂舞傳統,吸收各族樂舞,創造出許多新作品,顯示了古代宮廷舞蹈的輝煌成就。宋元時代的宮廷隊舞,繼承了隋唐傳統,在藝術上卓有成就。(5)衰落:明清時期的宮廷舞蹈在內容上多是為帝王歌功頌德或表現歌舞升平,但在形式上比較華麗工整,結構嚴謹,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藝術性。2.民間舞蹈的發展歷程(1)先秦時代:《詩經》和楚辭中生動地描寫了周代中原及荊楚地區廣泛流傳的民間舞蹈形式。(2)兩漢時期:各地樂舞有了相應發展,出現了歌舞繁榮的局面。(3)南北朝時期:“胡舞”盛行,代表作有《西涼樂舞》。(4)隋唐時期:民間舞蹈的總體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藝術的大交流、大融合和大創造。(5)宋代:民間舞蹈十分興盛,民間舞隊非常活躍,有許多節目至今仍在民間流傳。探究民間舞蹈的藝術特點及興盛原因答案①由于地方特點不同,風俗習慣各異,各民族的民間舞蹈在形式上瑰麗多彩;②民間舞蹈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③民間舞蹈反映的大多是與人們生產生活休戚相關的場景和喜、怒、愛、憎的感情。五、戲曲藝術1.戲曲的發展歷程(1)歷史淵源:秦漢魏晉南北朝時的樂舞百戲,隋代的“四方散樂”,唐代的雜技歌舞,都與后來的戲曲具有較密切的淵源關系。(2)初步形成:自宋代開始,曲子詞、鼓子詞形式發達起來,雜劇與南戲脫穎而出。(3)元:雜劇的興盛。書法藝術——出鬼入神演變書法字體書法家上古先秦時期三、音樂藝術漢唐時期明清時期發展歷程四、舞蹈藝術——宮廷舞和民間舞歷史淵源初步形成五、戲曲藝術——多種戲曲成就(4)明:傳奇劇的繁榮。①形成:宋元南戲十元雜劇的藝術成分;②四大唱腔:逐漸形成海鹽、余姚、弋陽、昆山四大聲腔。其中,昆山腔經藝人精研細磨形成“水磨調”。(5)清朝:京劇的出現和繁榮。形成:徽劇與漢劇相互融合,并吸取昆曲等其他劇種的藝術優點而成。推廣:民國以來,走向世界。特點:①以表演歷史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閱讀策略的檔案袋評價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 清代宜陽縣聚落地理研究
- 兒科疾病健康教育
- 課堂如何組織管理學生
- 剪切音樂教案小班健康
- 領土安全課件教學
- 預防氣象災害班會課件
- 森林防火安全培訓
- 項目采購管理課件教學
- 汽車配套產業基地項目安全管理方案
- 腦卒中溶栓護理課件
- 2025年城建技師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5年中國LTCC技術行業市場現狀、前景分析研究報告(智研咨詢發布)
- 租賃住房培訓課件下載
- 房管員試題資料
- 2025至2030中國扭蛋機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商業模式與投融資戰略報告
- 2024年蘇州昆山國創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商場吸煙區管理制度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地理真題(原卷版)
- 糖尿病足截肢術后護理
- 廣東省東莞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