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復習導讀1.什么是“工業革命”?2.工業革命什么時候開始?首先在哪個國家哪個行業發生?什么時候結束?3.工業革命過程中有哪些科技發明?4.工業革命的標志是什么?5.工業革命對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給我們什么啟示?工業革命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前提和條件:
前提條件資本勞動力技術市場原料海外貿易、殖民掠奪等圈地運動工場手工業長期的積累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廣闊的海外殖民地廣闊的海外殖民地直接原因:工場手工業不能滿足市場對工業品的需求。工業革命背景篇1.時間進程:2.行業進程:3.重大發明:4.擴展5.完成標志:18世紀60年代——1840年前后棉紡織業動力革新①棉紡織業:珍妮機(時間、人物)----標志工業革命的開始②動力:瓦特改良蒸汽機,并廣泛應用---“蒸汽時代”③交通運輸:富爾頓(美)---汽船(1807)史蒂芬孫(英)----蒸汽機車(火車)(1814)★第一次工業革命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交通運輸業機器生產基本取代手工勞動,工廠取代手工工場進程篇19世紀中期,德、美等國也相繼完成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期間的主要發明:年代內容國別發明人1785改良蒸汽機英國瓦特1765珍妮紡紗機英國哈格里夫斯1807輪船美國
富爾頓1814蒸汽機車英國史蒂芬孫1.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西方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影響篇2.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
······工業革命的啟示:
要使國家富強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感悟篇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1.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為擴大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發動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2.中國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中國近代企業產生(洋務企業的出現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并發展。)經濟3.激發國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學習,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提升篇第二次工業革命
1.開始時間:2.領先國家:3.最突出的特點(標志):19世紀70年代德國和美國電力的廣泛應用4.代表人物及重要發明發明時間姓名國家領域磁鐵產生電的實驗電的發明和應用發電機電動機電燈有線電報新通訊手段的發明無線電報電話內燃機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汽車飛機1831年1866年1870年1879年19世紀中期19世紀晚期19世紀晚期1885年1903年19世紀80年代法拉第西門子格拉姆愛迪生莫爾斯馬可尼貝爾卡爾·本茨等人卡爾·本茨萊特兄弟英國德國比利時美國美國意大利美國美國美國美國
內燃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石油開采和提煉,石油、電力、煤炭成為三大能源。電力工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以及化學工業等新的工業部門紛紛興起,并開始在工業中占據主導地位。5.電能與蒸汽能相比的優點:6.結果:7.新興工業部門的興起:電力在工廠和家庭中得到了普遍應用,人類邁進了電氣時代。電力功效高、污染小、應用范圍大、使用便利。
流水線生產方法通過連續不停地運轉,強制工人快速操作,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迅速增加產品的數量,實行這種制度簡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對勞動者的技術要求,可降低生產成本,但勞動強度增加,因此兩種觀點都有片面性,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流水線。
在電影《摩登時代》中,著名喜劇電影大師卓別林扮演一位在流水線上工作的工人。由于他雙手長時間反復做同一個動作,結果在吃飯的時候竟然習慣性地把刀叉當成了扳手,拿著它扳個不停。電影用夸張的手法表現出流水線生產對人的精神造成的影響。觀點1
流水線生產是必要的。只有采用這種生產方式,才能生產出大批物美價廉的產品,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觀點2
流水線生產要不得,因為這種單一的生產方式對工人的身心健康有害。談一談,流水線生產有什么利弊。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第二次工業革命(2)德國人西門子制成發電機2.電力的廣泛應用(1)內燃機的誕生(卡爾·本茨)(2)汽車的出現1885年卡爾·本茨
(德)(5)貝爾發明電話
1876年(德)
3.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1)英國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1.“電氣時代”的到來19世紀70年代,電力成為主要動力(4)愛迪生發明電燈
1879年(美)(3)飛機的出現
1903年萊特兄弟(美)(3)比利時格拉姆設計出電動機電燈汽車飛機電話無線電報有線電報貝爾愛迪生萊特兄弟本茨莫爾斯馬可尼比較兩次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所處階段開始時期主要特點(標志)主要技術發明成果工業發展領先國家主要工業門類共同影響啟示早期階段(蒸汽時代)新階段(電氣時代)18世紀60年代19世紀70年代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的廣泛應用珍妮紡紗機、蒸汽機、蒸汽輪船、蒸汽機車電動機、電燈、汽車、飛機、電話英國美國、德國紡織業、機器制造業、冶金業、采礦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電力工業、鋼鐵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都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促進了經濟迅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根據兩次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思考談談給我們的啟示?1.科技是第一生產力;2.實施科教興國戰略;3.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感悟工業革命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回望: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討論: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弊辨析:文明生活的追求工業化、城市化的含義、發展歷程、主要的歷史成就工業化和城市化有什么好處,帶來了哪些弊端改變了社會生產、對文明生活的影響工業化的表現:1.工業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逐漸超過農業,占據主要地位;2.工業的發展為農業提供生產工具和化肥農藥,推動農業的發展;3.工廠的規模越來越大,工人日益增多;4.興起了許多工業城市,如曼徹斯特、紐約等。工業化的含義:指一個國家和地區國民經濟中,工業生產活動逐步取得主導地位的發展過程。回望: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
城市化的含義: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城市人口在全國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斷上升,城市生活方式發生重大改變,城市成為工業文明的中心和象征。人們把這種變化過程稱為城市化。城市化的表現:1.農業機械化使勞動力出現富余,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入工廠,城市人口在全國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逐漸上升;2.城市生活方式成為社會生活方式的主要形式;3.城市成為文明的中心和象征。弊:利:1.勞動生產率得到極大提高,物質產品日益豐富。1.人口過于集中,居住條件惡化。2.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3.人類文明得到發展。……2.污染嚴重,交通擁擠。3.失業人口增加。4.犯罪率高。……討論: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弊人們應該怎樣面對工業化和城市化?我們應該理性、科學地對待工業化與城市化,順應其發展。同時我們還要具有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也要注意美化我們的城市,改善我們的生活。提示:工業化和城市化有一定的弊端,會帶來污染與交通堵塞、人口膨脹以及環境惡化等問題。綜合探究辨析:文明生活的追求討論:工業化和城市化改變了什么?1.合理的飲食結構2.平均壽命延長3.生活質量的提高4.婦女的社會地位逐漸得到提高5.國民文化素質提高6.大眾傳媒的普及7.服飾和休閑娛樂活動的改變工業文明的生活變化衣簡樸實用、大眾化食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發生了變化住鋼筋水泥建筑、高樓大廈行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等醫療衛生醫療水平提高,人均壽命延長休閑娛樂讀報紙、雜志、跳交誼舞;參加體育運動
想一想,上述社會生活中出現的變化,是否表明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況得到根本改善,社會地位有了極大提高。如果不是,請你說出其中的道理。
工業革命使貧富分化加劇,富人的文明生活狀況越來越好,而絕大多數勞動人民根本不可能享受到與他們一樣的文明生活,可以說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況根本沒有得到改變,政治地位也沒有得到提高。這是因為國家政權掌握在少數資產階級手中,廣大勞動人民的政治、經濟地位都十分低下,根本不可能有條件去享受工業文明。資料
19世紀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過這樣一段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解釋狄更斯描述的那個時代,并對照現實生活的感受,辨析人們所追求的文明生活究竟是什么。
狄更斯的話富有哲理地告訴我們工業革命的雙重影響,它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其發展速度超過以前幾個世紀生產力發展的總和,人類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產生活用品。對許多人來說,工業文明提供了許多機會,使他們充滿希望。但是工業革命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兩極分化,對社會的絕大多數成員來說,他們做牛做馬,辛勤勞動,卻所得甚微,甚至一無所有,對他們來說這個春天是“令人絕望的”。人們追求的文明生活應是物質生活豐富,生活環境優美,人人平等,相互尊重。
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負面效應能否避免?嘗試提出一些消除這些弊端的方略。提高技術水平;工人聯合起來與資本家進行斗爭;加強國家干預,用法律手段保障工人權益;注重環保與發展經濟相協調;合理規劃城市等。能避免。方略:小結
工業革命帶給人類社會生活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工業化和城市化推動人類文明快速前進,人們開始過上了現代意義上的文明生活。但是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許多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需要我們去解決,從而建設更美好的家園。英國的憲章運動
法國里昂工人兩次起義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原因:)失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指導工人運動)巴黎公社工業革命國際工人運動第一次無產階級革命結果馬克思恩格斯缺乏科學理論工人的斗爭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英國憲章運動法國里昂工人兩次起義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工人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
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但斗爭的失敗說明工人運動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工人運動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階級條件。圣西門(法)傅立葉(法)空想社會主義歐文(英)
空想社會主義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設想了沒有剝削的理想社會,但不能指明實現這些理想的正確道路。雖然空想社會主義不可能在現實中實現,但他們對理想社會的設想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理論條件。1.創立人: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3.《共產黨宣言》的內容:
表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規定了黨的性質和綱領,指出了黨的最終目標是解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闡明了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道路,號召工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主義誕生①從此,工人階級的革命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②馬克思主義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③工人階級政黨陸續建立起來。社會主義的號角成為工業時代的最強音。4.影響:2.標志:馬克思、恩格斯科學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文件巴黎公社背景:時間:結果:意義:紀念:普法戰爭,法國戰敗,政府屈膝投降,鎮壓人民,巴黎人民起義1871年3月失敗。“五月流血周”是無產階級建立自己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它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作《國際歌》。詞:歐仁·鮑狄埃。曲:狄蓋特。措施:建立了工人政權——巴黎公社。建立工人自己的軍隊和行政、司法、立法機構,還讓工人自己管理工廠。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三角貿易歐洲對拉美的掠奪英國對印度的掠奪拉美獨立運動印度反英大起義民族解放運動(1)新航路開辟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先后走上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道路。(2)歐洲殖民者對印第安人野蠻的屠殺,造成美洲勞動力短缺,無法滿足種植園主對勞動力的需求。(3)歐洲人看到從非洲運黑人到美洲出賣有利可圖,紛紛加人黑奴貿易的行列。1.背景(原因)罪惡的“三角貿易”
(1)出程:奴隸販子從歐洲出發,乘船到非洲,在非洲通過各種卑鄙的方式擄獲黑人。(2)中程:將黑奴運往美洲,賣給美洲的種植園主。(3)過程:奴隸販子再把美洲的金銀和工業原料運回歐洲。2.路線因為貿易路線呈三角形,因此稱為“三角貿易”。(1)對非洲:三百多年的黑奴貿易,使非洲喪失了近億的精壯勞動力,極大地制約了非洲的發展,造成了非洲傳統文明的衰落和社會經濟的倒退,導致非洲長期貧困。(2)對歐洲:黑奴貿易使歐洲奴隸販子大發橫財,他們把賺來的血腥錢投資于工商業,促進了當地工商業的發展。(3)對美洲:使美洲種植園主獲得了廉價勞動力,促進了美洲種植園經濟的發展。3.影響
從對非洲、歐洲、美洲三個角度歸納罪惡的“三角貿易”的影響?擺脫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統治,贏得了獨立運動的勝利,鼓舞了其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1.原因:2.時間:3.領導人:4.序幕:5.結果:6.意義:①殘酷的殖民統治和經濟掠奪。②受歐洲啟蒙運動、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18世紀末19世紀初。玻利瓦爾、圣馬丁等。1804年,海地獨立揭開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序幕。到1822年巴西獨立時,除古巴等少數地區外,幾乎整個拉丁美洲都獲得了獨立。
英國價格低廉的工業產品很快占領了印度市場,印度傳統的手工業迅速衰落,手工業者大量失業;印度的社會經濟受到了極其嚴重的破壞。1.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①17世紀,東印度公司負責英國對印度等亞洲國家的殖民侵略。②18世紀中期開始,英國開始對印度發動侵略戰爭,逐漸蠶食印度的土地,并掠奪財富。③到19世紀中期,英國已經占據了印度大部分土地。2.殖民侵略對印度的影響:印度反英大起義
1.概況:1857年,印度人民發起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大起義,起義烽火迅速蔓延到印度的大部分地區。2.結果:1859年,在殖民當局的鎮壓下,起義失敗。但是,這次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
有人說歐洲殖民者對殖民地侵略是一種罪惡,也有人說這種侵略客觀上有利于歷史的發展。那么,我們怎么看待上述觀點呢?(1)對西歐:殖民擴張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英國等國進行殖民侵略,掠奪當地財富,販賣奴隸,成為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來源之一,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2)對殖民地:遭到西方國家的瘋狂掠奪,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這些國家長期貧窮和落后。伴隨西方的殖民侵略,同時還帶來了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以及新的思想觀念,客觀上推動了亞非拉國家工業文明的進程。鞏固提升全面認識殖民擴張資本主義的擴展德國統一1.必要性:工業革命進行,資本主義發展,但分裂阻礙了其發展。(1)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2)強大的軍事實力(3)民族成分單一。(4)統治階級野心勃勃2.可能性:①推行“鐵血政策”②靈活的外交活動普魯士掌握統一運動的領導權德國統一的歷史條件:(5)俾斯麥的作用1864年,普聯合奧丹麥1866年,普奧(薩多瓦)1870年,普法(色當)三次王朝戰爭背景德國統一19世紀中葉,德意志的四分五裂嚴重阻礙了其經濟發展普魯士成為德意志統一的領導力量過程對丹麥戰爭(1864)普奧戰爭(1866)普法戰爭(1870)結果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影響積極:促進了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一躍為世界強國。消極:奠定了德國軍國主義傳統。三次王朝戰爭資產階級性質的自上而下的統一戰爭性質:南方奴隸制種植園制度領土擴張工業革命奴隸制美國內戰1861—1862—1865
維護統一廢除奴隸制林肯當選(導火線)存廢北方資本主義制度領土擴張工業革命推動刺激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扭轉戰局《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意義1個重要人物
2個重要法律文獻
3個歷史影響
4年艱苦歷程美國南北戰爭導火線:1860年,林肯就任美國總統爆發: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內戰初期形勢:北方失利轉折:《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結果:1865南方軍隊投降,內戰結束原因:經過:影響:斗爭焦點:奴隸制的存廢問題性質:進步作用人物評價:林肯局限性美國南北戰爭黑人奴隸制阻礙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國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獨立戰爭、南北戰爭比較表項目獨立戰爭南北戰爭時間原因經過結果性質意義1775-17831861-1865英殖民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黑人奴隸制阻礙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獨立統一民族解放戰爭、資產階級革命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導火線、開始、轉折、文獻、結束擺脫殖民統治、實現國家獨立、掃清外部障礙廢除黑人奴隸制,維護統一,掃清內部障礙俄國改革彼得一世亞歷山大二世彼得一世改革改革推動社會進步,增強了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俄國開始躋身于歐洲強國之列。1.背景:2.目的:3.措施:5.作用:①16世紀中期,俄國盛行農奴制,社會經濟發展遠遠落后于西歐國家。那時的俄國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②17世紀,俄國開始出現手工工場,但是工場里主要使用農奴勞動,工商業發展緩慢。③1689年,羨慕西歐先進科技文化的沙皇彼得一世掌握實權。為了使俄國成為強國。大力推行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和推廣學校教育的改革。4.性質:農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經濟上:農奴制嚴重阻礙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改革根本原因)1855年克里米亞戰爭俄國失敗充分暴露農奴制和沙皇專制的腐朽
(改革直接原因)政治上:農奴制激化階級矛盾,打擊沙皇的專制統治農奴制危機內憂:
外患:1861年農奴制改革
1.背景:①農奴制的廢除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俄國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推動了俄國的現代化進程,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②局限性:這次改革留下大量封建殘余。2.時間、人物:
1861年,在經過與貴族的多次討論之后,亞歷山大二世頒布法令,宣布廢除農奴制。3.內容:①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②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5.作用:4.性質:由封建統治者實行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時間領導者內容性質影響彼得一世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和推廣學校教育。1689年自上而下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封建性改革。推動社會進步,增強了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俄國開始躋身于歐洲強國之列。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解放”農奴;贖買份地。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保留大量封建殘余。明治維新政治上:閉關鎖國、落后的封建國家經濟上:幕府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