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_第1頁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_第2頁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_第3頁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_第4頁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三、目標及主要任務(一)目標總體目標:針對我國養殖業面臨的疫病危害嚴重、養殖效率低下、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環境污染嚴重、設施設備落后等問題,開展畜禽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科技創新,實現畜禽重大疫病的有效控制、凈化與根除,保障畜禽產品安全;養殖場廢棄物高效資源化利用,污染零排放;實現“全封閉、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養殖。通過項目實施,核心區與示范區的養殖水平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畜牧養殖業轉型升級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近期目標:1.突破畜禽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的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80-100項,研發畜禽疫病防控技術與產品15-20項,開發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新產品8-10種,研發養殖新設施與設備15-20種。2.培養畜禽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領域的高水平人才團隊,形成本領域的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與重大產品研發、技術集成與示范等3類創新平臺和研發基地。3.通過“一場三區”(標準化養殖場+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技術的集成與示范,培育大型龍頭企業15-20家,顯著提升我國畜禽養殖業的科技創新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新增產值1000-1200億元。4.整體提升我國畜禽疫病防控水平和畜禽產品質量,改善生態環境,提高養殖業效益,保障畜禽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二)主要任務與具體目標圍繞項目的總體目標,涉及涵蓋畜禽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的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集成與示范三個層次,布局20個重點研究任務(5+6+6)。圖1.專項總體技術路線圖1.基礎研究圍繞畜禽疫病防控、廢棄物處理、養殖環境對畜禽健康影響等基礎理論,設置畜禽重大疫病病原生物學與流行病學研究、畜禽重大疫病的致病機理與免疫機制研究、重要畜禽藥物的代謝轉歸和耐藥性形成機制研究、畜禽廢棄物生物降解與資源轉化調控機制、養殖環境對畜禽健康的影響機制等5個重點任務(任務1-5):任務1.畜禽重大疫病病原生物學與流行病學研究重點內容:(1)新發和再現動物源性人獸共患病病原生物學與流行病學研究:針對近年來出現的甲型H1N1、H7N9、尼帕、西尼羅河熱、狂犬、豬乙腦、動物結核、豬鏈球菌病、動物布病、隱孢子蟲等新發和再現動物源性人畜共患病,開展新發和再現病原的快速分離鑒定、分子溯源、傳播途徑、實驗動物模型、跨種感染潛能、病原生態學特征研究。(2)畜禽重要細菌性傳染病病原學與流行病學研究:針對豬、家禽、牛、羊及經濟動物重要細菌性傳染病,開展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研究,闡明其優勢血清型及流行規律和趨勢;開展畜禽重要病原菌的遺傳進化與變異規律研究,監控重要動物病原菌的變異和耐藥性變化;建立不同畜禽重要細菌性傳染病的風險評估模型、監測和預警系統;研究畜禽重要病原菌在畜禽間、空間和時間的分布規律。(3)畜禽重要病毒性傳染病病原學與流行病學研究:針對豬、家禽、牛、羊及經濟動物重要病毒性傳染病,開展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研究,闡明其流行規律和趨勢;研究畜禽重要病毒的遺傳進化與變異規律;建立不同畜禽重要病毒性傳染病的風險評估模型、監測和預警系統;研究畜禽重要病毒在畜禽間、空間和時間的分布規律。(4)畜禽重要寄生蟲病的病原學與流行病學研究:針對豬、家禽、牛、羊及經濟動物重要寄生蟲病,開展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研究,闡明其流行規律和趨勢;研究畜禽重要寄生蟲的遺傳進化與變異規律;建立不同畜禽重要寄生蟲病的風險評估模型、監測和預警系統;研究畜禽重要寄生蟲在不同宿主間、空間和時間的分布規律。(5)畜禽重要病原的病原組學與網絡調控:開展畜禽重要病原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的蛋白質-蛋白質互作、核酸-蛋白質互作、核酸-核酸相互作用網絡(即“3D基因組學”),解析其生長、細胞分裂和代謝的調控機制,解析重要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具體目標:分離鑒定重要病原8000-10000株,解析其血清型或基因型、耐藥性及“三間”分布規律,闡明2-3種新發或再現動物源性人獸共患病、5-6種畜禽重大疫病、2-3種野生動物傳染病的流行病學規律;闡明畜禽重要病原在畜禽及其產品生產供應鏈中的存活和傳播規律與機制;解析5-6種重要人獸共患病和畜禽重大疫病病原的基因組學、轉錄組學、代謝組學和相互作用組學特征,闡明其生長、復制和代謝的調控機制,發現重要功能基因和蛋白質80-100個,解析其中20-30個的結構與功能。預期成果:建立畜禽重大疫病與人獸共患病病原學與血清流行病學數據庫;揭示我國重大畜禽疫病的流行病學規律,為畜禽重大疫病防控的政策制定、技術與產品開發提供理論基礎和研究材料;發現潛在藥物靶標、診斷標識和疫苗候選抗原40-50個,發表高水平論文80-100篇。任務2.畜禽重大疫病的致病機理與免疫機制研究重點內容:(1)畜禽重要病原的感染與致病機理:研究畜禽重要病原的入侵、復制、胞內運輸以及在細胞間傳播的分子機制;病原重要編碼蛋白的結構、與細胞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感染與致病中的作用;病原在宿主體內的適應與致病性變化機制;潛伏感染、持續感染的形成、維持和再激活的分子機制。(2)畜禽重要病原的免疫抑制與免疫逃逸機制:研究病原抑制或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分子機制;病原抑制或逃逸宿主獲得性免疫的分子機制;病原免疫抑制與免疫逃逸的細胞機制;病原及其組分(蛋白、核酸)逃逸免疫識別、阻斷免疫信號轉導、干擾免疫效應的分子細節。(3)畜禽免疫系統對病原的免疫識別與免疫應答機制:研究畜禽免疫細胞的特征、免疫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畜禽免疫系統對病原的識別機制與信號轉導途徑;畜禽天然免疫抵抗病原感染的細胞與分子機制;病原感染后特異性免疫應答形成與維持的分子機制;疫苗誘導保護性免疫的分子機制。(4)畜禽重要病原的共感染與協同致病機制:建立多病原共感染的細胞和動物模型;研究多病原共感染對宿主天然免疫調控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共感染對宿主獲得性免疫應答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共感染對畜禽免疫損傷的影響及其協同致病的機制。(5)動物源性人獸共患病的跨種感染與傳播機制:研究重要動物源性人獸共患病病原在人和畜禽間的傳播途徑、傳播媒介;重要動物源性人獸共患病病原跨種間感染與傳播的適應性進化機制;重要動物源性人獸共患病病原功能蛋白基因的遺傳變異與致病性、宿主范圍、跨種感染潛能的關系。具體目標:發現豬、雞、鴨、牛、羊的重要免疫細胞和特殊細胞亞群2-3種;鑒定4-5個新的畜禽免疫相關分子,解析其結構、功能及其信號轉導途徑;確定3-4種重要動物疫病病原的受體及其在感染中的作用與功能;解析3-4種重要動物疫病和人獸共患病病原與宿主細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細節及其調控網絡;闡明5-6種重要動物疫病和人獸共患病病原的免疫抑制和免疫逃逸策略;揭示3-4種重要動物疫病和人獸共患病病原免疫識別、免疫應答、免疫清除的分子機制;弄清1-2種疫苗誘導保護性免疫的分子基礎;建立重要病毒、細菌、寄生蟲共感染的動物模型并闡明其協同致病機理;解析2-3種動物源性人獸共患病的跨種感染與傳播機制。預期成果:建立畜禽免疫器官、系統發育及免疫分子功能發掘的研究平臺,提出畜禽免疫調控與免疫反應的新理論;揭示畜禽重大疫病病原與宿主的相互作用機制并繪制其調控網絡,為新藥開發提供新的靶標;解析重要動物疫病和人獸共患病病原闡明的致病與免疫機制,為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開發提供理論依據;闡明重要動物源性人獸共患病病原的跨種間感染機制與傳播途徑,為阻斷其向人傳播提供新策略;發表高水平論文60-80篇,申報專利8-10項。任務3.畜禽藥物的代謝轉歸和耐藥性形成機制研究重點內容:(1)畜禽重要病原菌耐藥性產生與傳播機制研究:針對大腸桿菌、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巴氏桿菌等畜禽主要病原菌,研究多重耐藥的形成機制,解析重要耐藥蛋白的結構與功能;摸清主要病原菌耐藥株及耐藥基因的分布特征、傳播模式和流行規律,分析關鍵影響因素。(2)畜禽重要寄生蟲耐藥表征與產生機制研究:針對球蟲、線蟲、吸蟲等畜禽感染普遍的寄生蟲,調查流行蟲株的耐藥譜,研究其對重要抗寄生蟲藥耐藥的產生機制,建立寄生蟲耐藥性的分子檢測技術。(3)畜禽重要病毒耐藥性產生和形成機制研究:針對畜禽廣泛流行的DNA病毒和RNA病毒,調查流行毒株的耐藥特征,研究其對重要抗病毒藥耐藥的產生機制,分析耐藥毒株的致病力變化。(4)重要獸用藥物的體內代謝與環境遷移規律研究:研究重要抗菌藥物、抗寄生蟲藥物在畜禽體內的代謝規律,建立代謝預測模型;研究獸用藥物在生態環境中的遷移規律與轉歸機制,調查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建立風險評估模型。具體目標:揭示5-7種重要動物病原耐藥性的產生機制,闡明2-3種關鍵耐藥蛋白的結構與功能;探明6-8種耐藥株及其耐藥基因的分布特征、傳播模式、流行規律及影響因素;建立8-10種獸用藥物的動物代謝模型和環境轉歸模型,闡明其在生態環境中的遷移規律和影響因素;提出3-5套獸藥生態毒性安全評價技術規程。預期成果:揭示重要畜禽病原耐藥性的產生機制與流行規律,為我國畜禽病原耐藥性防控奠定理論基礎;闡明重要畜禽藥物的代謝轉歸規律并建立預測模型,提升我國獸藥生態毒性安全評價能力;發表高水平論文60-80篇,申報專利15-20項。主要任務4:畜禽廢棄物生物降解與資源轉化調控機制重點內容:(1)研究畜禽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的微生物過程:主要研究不同畜禽堆肥過程中微生物群落演變特征及其與堆肥物質變化的關系;研究不同環境條件(水分、pH、氧氣、C/N等)對堆肥過程的影響機制;研究堆肥過程中腐殖化過程與堆肥腐熟度的關系;研究堆肥過程中降解微生物的生物膜形成與高效堆肥的關系。(2)畜禽典型污染物在資源轉化中的遷移轉化規律與環境效應以及調控機制:主要研究畜禽糞便中典型重金屬元素的形態轉化及其脫毒機理和途徑;研究堆肥過程中抗生素的動態變化及其分解的生物學途徑;研究環境類激素(瘦肉精等)在堆肥過程中的動態變化及其降解的生物學途徑;研究堆肥過程中病原微生物的消亡動態及其與堆肥條件的關系。(3)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營養物質轉化調控機制:主要研究死亡畜禽酸解過程中物質變化及環境因子影響;研究酸解產物調控堆肥pH和提高堆肥質量的機制;研究死亡畜禽生物轉化高效菌劑、環境因子及轉化過程中的物質變化特征;研究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酸解和微生物降解)過程中病原微生物的消亡特征。(4)堆肥過程中除臭微生物的細胞生物學過程:主要研究不同畜禽糞便堆肥過程中高效除臭微生物菌劑及其復配;研究堆肥過程中臭味物質產生機制及其調控;研究除臭微生物對臭味轉化的生理生化過程;研究除臭微生物功能基因克隆與高效表達。(5)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功能微生物的細胞生物學過程:主要研究畜禽廢棄物無害化處理關鍵發酵細菌的鑒定及分子機理解析;挖掘與篩選促進畜禽糞污及病死動物等廢棄物發酵降解的特定功能的農業微生物菌種資源和基因及其功能驗證,利用轉錄組學技術,分析功能菌活性物質合成及定殖相關基因表達差異,并研究關鍵營養因子增強其轉錄調控的分子機制;研究功能微生物二次固體發酵過程中的消長特征;研究二次固體發酵過程中功能物質的鑒定、作用機理、合成途徑及環境因子的影響;研究堆肥土著微生物與外源添加功能菌的互作過程與影響因素;研究功能菌在資源化利用產品中的消長特征及環境調控。(6)畜禽廢棄物發酵優勢工程菌的研究:針對畜禽糞污及病死動物等廢棄物無害化處理中的關鍵發酵細菌,研究和建立重要的優勢菌群庫以及特色的優勢資源庫;研究關鍵調控基因和活性基因;開展基因工程改造研究獲得發酵活性顯著提高發酵優勢工程菌。(7)畜禽養殖環境安全風險評估標準和防疫體系:以糞污、病死畜禽和圈舍空氣懸浮顆粒為對象,開展抗生素和重金屬殘留、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在廢棄物處理環節的檢疫研究;研究養殖場內氨氣、揮發性有機物和微生物氣溶膠的相互作用機制;研究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主要安全因子控制標準和無害化處理技術的綜合評估防疫體系;研究不同抗生素和重金屬施用強度的畜禽養殖區的生態安全風險。具體指標:揭示畜禽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過程中的微生物學機制,闡明畜禽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過程中的物質變化及其調控途徑,克隆功能微生物相關功能基因并揭示其調控途徑,揭示畜禽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過程中微生物菌劑的復配原理。預期成果:挖掘與篩選促進畜禽廢棄物資源轉化的特定功能微生物菌種資源20-30個,以及相關基因10-15個并對其功能驗證;提出針對畜禽不同廢棄物原料種類的復合菌劑復配原理,發表高水平論文50-60篇。任務5:養殖環境對畜禽健康的影響機制重點內容:(1)溫熱環境對畜禽健康和生產性能的影響機制:研究以氣溫為核心的溫熱環境因素對畜禽生理機能、免疫功能、營養物質消化等影響,揭示其影響機制,建立作用模型。提出不同畜禽、不同生產階段適宜的溫熱環境參數。(2)溫熱環境因子對畜禽的綜合作用及綜合評價指標:研究不同溫熱環境因子間的相互制約規律,提出反映溫熱環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綜合評價指標。(3)舍內有害氣體的形成機制:研究舍內氨、惡臭氣體等的來源及其生成機制。(4)舍內有害氣體對畜禽健康和生產性能的影響機制:研究舍內氨、硫化氫、惡臭氣體等對畜禽健康狀況和生產性能的影響,揭示相關影響機制,提出舍內各種有害氣體的限量指標。(5)飼養密度和單元養殖規模對畜禽健康和生產性能的影響及機制:研究不同畜禽單元飼喂欄面積、畜禽數量(群體)大小對畜禽健康和生產性能的影響和機制,提出不同畜禽、不同生長階段適宜的飼養密度和群體規模。(6)環境與消化道微生態互作對畜禽健康影響及調節機制:研究畜禽消化道微生態平衡的形成機制、與環境的相互關系,以及畜禽消化道微生態狀況對畜禽健康的影響和調控措施。(7)光照對畜禽的影響及機制:研究光照強度和光照周期對畜禽生理機能和生產性能的影響,探明其影響機制,建立不同畜禽不同生長階段適宜光照程序。具體目標:探明溫熱環境對畜禽健康和生產性能的影響機制,建立我國不同區域集約化條件下豬、奶牛、肉牛、水牛、肉羊、奶羊、肉雞、蛋雞、水禽等的溫熱環境參數10-15套,綜合評價指標10-15個;制訂豬、奶牛、肉牛、水牛、肉羊、奶羊、肉雞、蛋雞、水禽等舍內氨氣、硫化氫、惡臭氣體等的限量指標10-15套;建立不同區域畜禽飼養的小氣候模型8-10種;提出豬、羊、肉雞、蛋雞及水禽養殖適宜的飼養密度、群體規模各一套;針對不同的畜禽和生長階段,研制出調控畜禽消化道微生態平衡的措施16—20個;解析養殖環境對畜禽免疫、抗病力的影響機制及作用途徑;建立養殖環境與畜禽福利關系的研究模型與平臺。預期成果:揭示養殖環境對畜禽健康的影響機制;建立畜禽高效安全養殖的小氣候參數20-30套;發表論文80-100篇,申報專利8-10項,制定行業或國家標準8-10項。2.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圍繞畜禽重大疫病防控、養殖廢棄物無害處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及養殖設施設備等關鍵技術研發,設置畜禽重大疾病診斷與免疫治療新技術研究、重要人畜共患病向人傳播阻斷技術研究、外來畜禽疫病監測與預警新技術研究、畜禽群發非傳染性疾病防控技術研究、畜禽重要病原耐藥性檢測與控制技術研究、引發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病原微生物的風險監測和控制技術研究、畜禽高效飼養新技術研發、畜禽高效養殖設施設備及信息化技術研發、畜禽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新技術及產品研發等9個重點任務(任務6-14)任務6.畜禽重大疾病診斷、監測與免疫防控新技術研究重點內容(1)畜禽重要疫病的臨床快速檢測技術研究:針對臨床現場快速診斷的需要,研發豬、家禽、牛、羊及經濟動物重要疫病的乳膠凝集、膠體金等快速檢測技術和方法。(2)畜禽重要疫病的新型高通量檢測技術研究:研發基于納米材料、蛋白質芯片、電化學、單分子生物學的簡便、快速、高通量的畜禽疫病檢測新技術及其配套設備;以高通量測序為基礎,研發動物病毒混合感染和未知病毒感染快速識別的技術和方法。(3)畜禽重要疫病鑒別診斷技術研究:研發區分免疫動物與感染動物的鑒別診斷技術、多病原混合感染的鑒別診斷技術。(4)畜禽重要疫病診斷試劑關鍵技術研究:研發抗原與抗體的大規模制備與純化等生產工藝新技術;研發優良抗原抗體保護劑和穩定劑。(5)畜禽重要疫病新型免疫治療技術研究:開發更加安全的疫苗載體;研發微生態制劑、廣譜中和性抗體、天然活性產物等新型免疫治療制劑。(6)動物重要疫病與畜禽獸藥重要生物成分和微生物監測檢測的計量技術和標準物質研制:開展重要動物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中急需的核酸/基因、蛋白質、過敏源成分分析計量技術和標準物質研究,建立疫苗藥物、飼料DNA和病毒RNA標準物質,研制動物源體細胞標準物質,并建立測量量值溯源傳遞體系。(7)重大動物疫病監測與預警新技術研究:研究反應各類畜禽生產、調運、屠宰加工、市場銷售等不同環節的分布、數量及相關主體與動物疫病傳播有關行為的價值鏈,構建數據庫;依據不同畜禽價值鏈特征,結合重大疫病的病原生態學與流行病學特征,研究滿足不同目的的動物疫病監測技術;研究針對特定動物疫病的監測系統構成及各類監測活動的評價技術;研究基于GIS、針對幾種特定重大動物疫病且滿足不同目的需求的預警技術。具體目標:鑒定重要疫病診斷標識15-20種,建立各類診斷新技術(快速檢測技術、鑒別診斷技術、高通量檢測技術等)20-25種,建立畜禽疾病遠程網絡診斷技術平臺3-4個,研發新型治療制劑10-15種,研制重要動物中核酸/基因、蛋白質、過敏源成分分析計量方法5項,研發生物標準物質10-20種。構建動物疫病監測藥物檢測生物計量量值溯源傳遞體系,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可比和國標等效。提出需求分析病構建滿足重大疫病監測預警需求的數據庫,建立相應的監測技術、系統評價技術指標與方法5-10種。發表研究論文60-80篇,申報專利15-20項。預期成果:突破禽疾病診斷新技術與治療制劑研發的關鍵工藝、技術,建立我國畜禽疾病診斷新技術、新方法研發平臺;針對畜禽重大疾病,研發系列診斷技術與治療制劑產品,提高我國畜禽疾病診斷效率和治療水平;研制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蛋白、微生物等標準物質,解決和改善我國動物性標準物質稀缺、急需量值溯源支撐的局面;建立基于信息系統、滿足不同目的動物疫病預警技術。任務7.重要人畜共患病向人傳播阻斷技術研究重點內容:(1)重要動物源性人畜共患病快速鑒定與分子溯源技術研究:建立重要動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病原現場快速分離方法;通過高通量測序、多重熒光定量PCR、液相芯片技術等臨床快速鑒定技術,做到動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疫情的早期預警和快速診斷;逐步建立多種病原溯源數據庫,實現對病原的準確溯源。(2)傳染源控制、阻斷、消除新技術:研發有效控制、消除傳染源的生物安全密封系統、消毒、污水與尸體收集處理系統等標準設備;研發生物防護、隔離等阻斷傳播途徑的技術與產品生物防護裝備。(3)新型抗體、小分子藥物等生物高效阻斷產品:開發能夠用于有效阻斷重要病原傳播的動物源性多抗、人源化單抗以及新型納米抗體等,建立規?;蚬こ炭贵w生產技術;篩選能夠有效結合并抑制病原的小分子多肽、天然活性產物。(4)野生動物攜帶人畜共患病病原的監測技術:建立從野生動物快速分離病原的方法,查明野生動物種傳染病帶毒與感染狀態;開發野生動物使用的植入式芯片、GPS定位系統等技術,監測攜帶潛在人畜共患傳染病病原的野生動物的遷移規律,預測人獸共患傳染病的發生和發展。具體目標:建立動物流感、狂犬、乙腦、結核、布病、鏈球菌病、弓形蟲、包蟲病等重大人獸共患病的傳染源快速分離、鑒定、消除新技術10-15種;開發重要人畜共患病病原傳播途徑阻斷新技術、產品8-10種;研發新型抗體、小分子、天然活性產物等高效阻斷產品3-5種。預期成果:建立動物源性重要人畜共患病跨種向人傳播的阻斷技術體系,研發阻斷產品,降低畜禽人獸共患病對動物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其向人傳播的風險。發表高水平論文40-50篇,申報專利8-10項。任務8.外來畜禽疫病監測與預警新技術研究重點內容:(1)未知及變異動物疫病早期監測技術研究:滿足動物及其產品、媒介生物中攜帶的未知病原和變異病原早期篩查、監測技術需求,借助生物安全實驗室等平臺,廣譜篩查技術對動物及其產品可能攜帶的未知病原、變異病原進行初步探查,并借助宏基因組學、質譜技術和生物信息學技術對疑似病原進行識別、分析,實現對未知高致病性病原的早期發現和快速預警。(2)外來動物疫病檢測鑒定技術研究:為防止非洲豬瘟、尼帕、西尼羅河熱等重要外來動物疫病傳入我國,研究其邊境口岸、查驗點及診斷現場等適用的快速檢測技術,研究野生動物以及傳播媒介體內外來動物疫病特異性以及鑒別診斷技術,開展病原精準鑒定技術以及廣譜、高通量檢測技術研究,開展外來動物疫病溯源技術研究。(3)外來動物疫病傳入風險分析與預警技術研究:研究外來動物疫病傳入后的后果及損失評估技術;開展動物疫病隨活動物、動物產品跨境傳播的風險分析新技術研究;開展外來動物疫病分級預警新技術研究,以有效提高風險分析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及預警的有效性和科學性,降低外來動物疫病傳入風險。(4)動物疫情數據平臺建設及預警技術研究:整合利用動物疫情及流行病學信息資源、動物疫情口岸截獲、隔離場檢測等資源、數據平臺,研究動物疫情數據即時“互聯互通”技術和信息安全技術。依據外來動物疫病傳入、定殖、傳播、流行規律的研究,建立外來動物疫病入侵的關聯規則挖掘和信息展示技術。運用數據獲取、數據清洗技術,提取疫病疫情特征信息,結合疫情監測和查驗,快速掌握風險源類型,實現口岸一線風險預警。具體目標:建立未知及變異動物疫病以及外來動物疫病早期監測、快速檢測以及鑒定新技術10-15項;建立外來動物疫病風險分析與預警技術平臺1-2個,發表高水平論文30-50篇,申報專利10-15項。預期成果:建立外來動物疫病監測與預警技術體系和平臺,進一步提高我國對外來動物疫病風險分析、監測預警及檢測溯源技術水平,構建適合我國邊境地區外來動物疫病防控能力評估指標體系,提高我國對外來動物疫病的識別及防范能力。任務9.畜禽群發非傳染性疾病防控技術研究重點內容(1)畜禽維生素與微量元素失衡性疾病的防控技術研究:研究豬禽微量元素失衡、反芻動物能量代謝失衡、肉雞腹水綜合征等重要群發性畜禽營養代謝失衡性疾病的發病因素與發生發展;研究此類疾病的診斷與監控技術;研發以營養代謝平衡為核心的綜合控制技術。(2)感染性疫病的平衡營養控病技術研究:研究不同營養素在動物免疫和抗病力的關系;研究環境應激因素在感染性疾病發生過程中的作用;研究疫病條件下飼料要素與營養需求的最佳適配;研發以抗氧化為基礎的防病控制技術。(3)真菌毒素的快速篩查與真菌毒素中毒的防控技術研究:研究真菌毒株的快速篩查與生物分析方法;我國飼料中真菌毒素污染現狀及對畜禽危害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開發飼料脫毒新技術。(4)高危重金屬及持久性有毒化學污染物的檢測監控技術研究:研究高危重金屬砷、鎘、鉻、汞、鉛等以及氟在動物體內的分布、代謝以及危害;研發重金屬與氟中毒快速檢測技術與精準確證技術;研發持久性有毒物質的快速篩查與確證技術。(5)益生菌防控非傳染性群發性疾病的綠色產品技術研發:分離鑒定和構建能防控非傳染性群發性疾病的益生菌菌株;研究多功能復合益生菌的最佳組合和生產工藝條件;研發以多功能復合益生菌為主的防控非傳染群發性疾病的綠色產品。(6)群發性中毒病的綠色產品技術研發:研究植物成分如多糖、黃酮、皂苷、生物堿等在霉菌毒素中毒以及重金屬砷、鎘、鉻、汞、鉛等中毒中的作用;研究不同植物成分的最佳組合,研發以植物成分為主要成分的綠色防病制劑。具體目標:開發重要非傳染性群發性疾病檢測監控技術15-20項;研制防控營養失衡、環境應激與中毒所致的非傳染性群發疾病的綠色防病產品5-10個、建立生產基地3-4個;申請發明專利20-30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5項;建立一支群發性疾病研究與技術開發的人才隊伍和創新團隊。預期成果:揭示營養失衡、環境應激與中毒引發重要群發性疾病的關鍵要素,建立重要群發性疾病檢測監控技術平臺,創制防控群發性疾病的綠色產品,提出防控群發性疾病的綜合措施,大幅度減少群發性疾病所致的經濟損失,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建立我國群發性疾病技術研究與開發的隊伍。發表高水平論文80-100篇。任務10:畜禽重要病原耐藥性檢測與控制技術研究重點內容:(1)畜禽重要病原耐藥性檢測技術研究:針對畜禽重要病原(細菌、寄生蟲、病毒)的耐藥株和耐藥基因,研究建立快速檢測技術,研發技術產品,制定耐藥性評價技術標準或規程,構建畜禽病原耐藥性監測技術體系。(2)畜禽重要病原耐藥性預警技術研究:開展畜禽用藥普查和重要病原(細菌、寄生蟲、病毒)耐藥性本底調查,構建畜禽用藥與病原耐藥性動態數據庫;構建畜禽病原耐藥性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建立風險評估模型,開發風險預警系統。(3)新型飼用抗生素替代品研究:研制安全、高效、環保的新型飼用抗生素替代品。(4)畜禽投藥新技術研究:針對重要獸用抗菌藥物和抗寄生蟲藥物,研制新型制劑,創新給藥技術,開展藥效-藥代動力學研究,建立基于畜禽生理特征和疾病特點的最佳給藥方案,建立科學合理的用藥規程。具體目標:建立畜禽用藥與病原耐藥性動態數據庫;開發畜禽病原耐藥性風險預警系統;研制耐藥病原/耐藥基因檢測技術和產品8-10項;制定耐藥性評價技術標準或規程3-5項;開發新型飼用抗生素替代品2-3種;研發畜禽投藥新技術6-8項。預期成果:研制一批耐藥病原/耐藥基因檢測技術及產品,構建畜禽病原耐藥性數據庫和風險分析系統,為我國開展畜禽病原耐藥性監測、預警提供技術支撐;創制2-3種高效、安全的新型獸藥和飼用抗生素替代品,研發6-8項畜禽投藥新技術,實現養殖用藥的增效減量,控制畜禽病原耐藥性;發表高水平論文30-40篇,申報專利8-12項。任務11:引發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病原微生物的風險監測和控制技術研究重點內容:(1)重要公共衛生相關動物疫病風險監測與控制技術:重點研究動物布病、牛結核病等重要公共衛生相關的動物疫病對食品安全的風險監測與控制技術。(2)重要動物源性人間病原微生物風險監測與控制技術:重點研究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彎曲桿菌等動物源性病原菌對食品安全的風險監測與控制技術。(3)其他食品安全病原菌的風險監測與控制技術:重點研究中毒性、產毒素性和真菌性食品安全病原微生物的風險監測與控制技術研究。具體目標:建立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病原微生物影響食品安全途徑的風險識別技術15-20種;建立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病原微生物引發疫病的監測技術20-30種;建立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病原微生物引發疫病的控制技術15-20項。預期成果:明確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病原微生物影響食品安全的途徑,控制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病原微生物的風險傳播,突破這些病原微生物秦發疫病的診斷和綜合防控技術,發表論文50-60篇,申報專利10-20項。任務12:畜禽高效飼養新技術研發重點內容:(1)畜禽標準化、規范化新型生產工藝的研發:以提高飼養效率為目標,結合未來信息化管理要求開發生豬、家禽、牛、羊等不同畜禽標準化、規范化的新型生產工藝和配套的飼養管理規程,根據畜禽生物學特征進一步優化工藝流程,做到高效、最優化運用畜禽場舍,提高養殖效率。(2)畜禽節本增效飼養新技術研發:根據生豬、家禽、牛、羊等不同畜禽、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特點和生產需求,開展高飼養密度下的畜禽節水、節料、節能等飼養管理新技術研究,包括新型飲水供應系統開發、生產用水減量技術以及水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節水)、飼料配制及飼喂技術(節料)以及新型保溫通風照明等技術(節能),總體上降低畜禽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3)提高母畜禽生產力關鍵工程化新技術研發:建立提高母豬產仔數、母雞產蛋率等的分子技術體系,建立提高畜禽初生重和母豬、母牛泌乳量的綜合調控技術,開展優質種母畜禽精細化飼養管理技術研究,提高種母畜禽的年生產力和利用年限。(4)種畜禽重要經濟性狀精準測定技術研發:開展能提高選擇效率和準確性的現代分子鑒別技術研究與熟化;開展種畜禽,特別是種公畜禽的繁殖力評價指標、采食量、飼料報酬等重要經濟性狀精確測定技術的研究,提高種畜禽利用效率。(5)豬、雞SPF(無特定病原)高效健康飼養新技術研發:基于我國畜禽養殖行業特殊性,建立一套適用于SPF的綜合飼養管理體系,研究仔豬超早期斷奶技術,開發畜禽養殖新工藝流程等,健全一整套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做到高效健康養殖。(6)基于互聯網思維的現代高效飼養技術研發:將基于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的“云計算”等高科技概念應用到畜禽養殖業領域,進行畜禽生理參數、畜禽舍內環境指標實時監控技術的研發,提高飼養管理效率。(7)福利型智能化畜禽飼養管理新技術研發:研究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畜禽在不同飼養管理方式下的正常及典型異常個體、群體行為特征,提煉出能反映畜禽福利狀況和克3用于反映畜禽個體、群體狀況(正常及典型異常狀況)的指標并在此基礎上開發符合動物福利原則、適合信息化與智能化的高效健康飼養管理新技術。(8)畜禽舍內小環境控制新技術研發:開展不同類型畜禽舍內溫濕度監測與控制、空氣污染物監測與預警、舍內空氣流速測定、光照控制(禽類)等技術研究,改善舍內小環境、減少畜禽應激、提高畜禽生活舒適度。具體指標:改進畜禽飼養管理工藝,形成標準化、規范化飼養管理規程,提高畜禽生產效率;開發畜禽節水、節料及節能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減排增效;開發福利型智能化畜禽飼養管理新技術;提高種畜禽的生產力和繁殖力,使母豬年生產力在示范區提高20%,年產仔數達到28頭左右;開發用于畜禽生理健康監控、舍內環境監測的管理技術系統;建立一套基于SPF的綜合飼養管理體系,為提高我國畜禽健康養殖效率奠定基礎。預期成果:研究開發出生豬、家禽、牛、羊等不同畜禽的新型生產工藝8-10套;研發生豬、家禽、牛、羊等不同畜禽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節水、節料、節能,環境控制,種畜禽綜合飼養技術等新技術共30項以上;開發用于畜禽健康生理監控、舍內環境監測的APP2-3個;制定國家、行業標準10-15項;申報專利20-25項。任務13:畜禽高效養殖設施設備及信息化技術研發重點內容:(1)畜禽集約化高效養殖畜禽舍研究:針對我國南方和北方不同氣候特點和不同養殖規模,研究與豬、家禽、牛、羊等主要畜禽健康與高效生產相配套的模塊化、標準化、裝配式畜禽舍;研究畜禽舍建筑隔熱和保溫技術;開發新型畜禽舍構建材料與構造數據庫,形成系列新型裝配式畜禽舍設施設計標準。(2)畜禽舍環境調控技術與裝備研究:研究畜禽舍內水汽、熱量及CO2、H2S和NH3等有害氣體的產生、分布和擴散機理;研究畜禽舍內溫度、濕度、光照、風速及CO2、H2S和NH3濃度的實時監測技術和監測設備;研究畜禽舍環境調控規律和調控技術;開發畜禽舍環境監測系統、環境因子調控系統和環境異常報警系統。(3)自動化、智能化飼喂系統研究:研發適應不同畜禽舍結構、不同料型(干料、干濕料以及液態料)的舍內飼料封閉式傳送設備;研究適應不同畜禽生長階段、不同采食習慣的清潔喂料設備、清潔飲水設備和精準投藥設備;引入畜禽個體識別技術,研發適應生豬、家禽、牛、羊等不同畜禽、不同階段生長生產需求的個性化、智能化的自動喂料系統、飲水系統和投藥系統。(4)畜禽舍自動化清糞系統研究:研究適應豬、牛、羊行為特點的糞尿分離技術和設施;研究清糞過程對畜禽的影響,設計針對豬、家禽、牛、羊不同生產和生產階段的清糞工藝;研究適應不同畜禽舍結構、不同糞便特性的清糞技術和自動化清糞系統;研發畜禽糞尿定向全封閉輸送系統。(5)畜禽高效安全養殖信息化研究:研究畜禽的生長和生理信息監測技術、無線傳輸技術與裝備,構建畜禽生長、發情、妊娠、生產狀態實時監測系統;研究畜禽個體與群體行為辨識技術,開發“互聯網+”模式下畜禽行為數據智能采集、實時監測、自動傳輸、自動分析和處理平臺,構建畜禽疾病預警系統;研發集飼養規劃、生產管理、物流追溯于一體的高效安全養殖信息管理系統和“從農場到餐桌”的畜禽產品跟蹤與溯源系統。具體目標:研究出模塊化裝配式畜禽舍15-20套;畜禽舍節能建筑材料與畜禽舍隔熱材料5-8種;畜禽舍溫度、濕度、光照、風速及CO2、H2S和NH3濃度監測設備10-15套;畜禽舍環境自動化調控系統8-10套;智能化喂料、飲水、投藥設備25-30套;智能化自動飼喂系統15-20套;自動清糞系統10-15套;畜禽高效安全養殖信息系統8-10套;制定國家、行業標準8-10項。預期成果:建立適應規?;咝О踩B殖需求的畜禽舍設計標準,實現養殖設施、畜禽舍環境監測與調控設備、自動化智能化飼喂設備、清糞設備、畜禽生長與生產信息檢測系統、疾病預警系統、畜禽養殖信息系統的國產化,并擁有完全知識產權,初步解決我國畜禽養殖設施設備自動化程度低、大規模養殖場設施設備基本依賴進口的問題。獲得專利技術40項以上,發表高水平論文80-100篇。任務14:畜禽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新技術及產品研發重點內容:(1)畜禽糞便生物降解、轉化與高值化利用技術研發:主要研究不同種類畜禽糞便高效堆肥的微生物菌劑復配技術及其配方,研究適合不同地區的畜禽糞便高效堆肥工藝,研究適合于不同規模養殖企業畜禽糞便的堆肥工藝,研究提高畜禽糞便堆肥效果的高附加值技術,研究適合不同畜禽種類、不同地區、不同規模的畜禽糞便收集與高效堆肥設備。(2)畜禽養殖糞污厭氧發酵新技術研發:主要研究基于產甲酸產乙酸菌群的畜禽糞污干式厭氧發酵高效產沼新技術、新設備及工程調控新方法;研究開發強化互營脂肪酸氧化菌生態功能的畜禽糞污濕式厭氧發酵高效產沼新技術、新設備及工程調控新方法;研究甲烷化厭氧氨氧化短程反硝化集成工藝高效削減畜禽糞污COD和總氮的新技術;研發畜禽污水無味高效厭氧發酵技術、發酵后殘留物耦合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3)研發病死畜禽酸解和微生物發酵等無害化處理技術研發:主要研究死亡畜禽防疫保障的收集與處理一條龍技術,研究死亡畜禽無害化處理過程中的病原微生物檢測技術,研究死亡畜禽酸解工藝參數及其水解產物物質分離技術與工藝,研究死亡畜禽分解產物的飼料化與肥料化技術。(4)研發畜禽糞便中抗生素、重金屬等有害物質以及臭味物質的檢測與去除技術研發:主要研究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過程中抗生素、環境類激素的生物降解技術與工藝,研究畜禽糞便中重金屬元素的去除與減毒技術及工藝,研究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中臭味物質的除臭技術與工藝,研究有害物質的快速檢測技術。(5)畜禽廢棄物能源化、肥料化、飼料化利用的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主要研究畜禽糞污高效產沼氣技術及工藝,沼液濃縮及肥料化利用技術及工藝,研究新鮮畜禽糞便的生物脫水與動物蛋白飼料化技術與工藝,研究畜禽糞便的超高效堆肥技術及工藝,堆肥產品高附加值化技術與工藝,研究死亡畜禽高效轉化農用氨基酸技術與工藝,研究生物畜禽脂肪能源化技術與工藝,研究死亡畜禽轉化寵物飼料技術及工藝,研究畜禽廢棄物轉化生物質碳的技術和工藝。具體指標:形成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畜禽糞便、不同養殖規模的高效堆肥技術和工藝,形成養殖污水低碳及資源化生態處理技術和工藝,形成死亡畜禽酸解和生物發酵技術工藝,形成畜禽糞便中抗生素和環境類激素的生物降解技術和工藝,形成畜禽糞便中重金屬元素的解毒與去除技術和工藝,形成畜禽糞便中不同有害物質的快速檢測技術,形成新鮮畜禽糞便生物脫水技術與工藝,形成死亡畜禽和糞便能源化、飼料轉化技術和工藝,形成畜禽糞便生物碳轉化技術與工藝。預期成果:開發適合于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功能性優質微生物制劑10套以上;形成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工藝20套以上;建立畜禽糞便中有害物質快速檢測技術5套以上;形成畜禽廢棄物能源化、肥料化、飼料化新產品30個以上;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0項以上。3.集成與示范結合“一場三區”建設,開展畜禽疫病防控、高效安全養殖技術集成與示范,設置生豬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家禽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牛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羊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經濟動物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畜禽重大疫病的凈化和根除技術集成與示范等6個重點任務(任務15-20)任務15:生豬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重點內容:(1)不同規模、不同地區,先進豬舍設計建造工藝技術應用示范:以源頭減排理念,使用新型節能環保建筑材料和自動化,重點是集成應用已有和新研發的環境調控技術及環境自動監測工藝和設備,設計建造飼養不同規模、不同品種豬群的環境自動調控豬舍并示范。(2)生豬高效安全養殖的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標準化豬人工授精技術集成與示范;保育豬、育成、育肥豬規范化飼養管理技術集成與示范;母豬精準飼喂技術集成與示范;無抗飼料配方與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等。(3)生豬智能化、信息化裝備技術應用示范:智能化、信息化種豬性能測定設備及技術集成應用示范;保育、育肥豬自動稱重、自動分欄飼喂設備與技術應用示范;智能化、信息化母豬精準飼喂系統應用示范;生豬安全健康養殖全產業鏈可追溯系統應用示范等。(4)豬場糞污收集、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應用示范:豬場刮糞板自動清糞工藝技術集成與示范;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應用示范;液體污染物無害化處理、還田利用及達標排放技術應用示范;糞便資源化利用技術應用示范等。(5)生豬重要疫病綜合防控技術集成與示范:開展豬流行性腹瀉、傳染病胃腸炎、豬圓環病毒病、豬乙腦、豬細小病毒病、豬流感、豬鏈球菌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副豬嗜血桿菌病、豬球蟲病、豬附紅細胞體病、豬隱孢子蟲病等重要疫病綜合防控,建立不同養殖規模、不同飼養階段的疫病綜合防控技術體系。具體指標:設計建立不同規模高標準的生豬養殖場30-40個(核心區),實現豬舍內環境自動調控;依托3-5家龍頭企業,建立1000萬頭生豬標準化養殖示范區,發病率降低5-10%,死亡率降低3-5%,常規污染物排放量削減60%,糞污及病死動物資源化率達到80%,上市體重目標日齡環比縮短5天,養殖生產整體效率提高5-10%,增收節支100-200億元(示范區)。建立生豬不同飼養階段、不同飼養環境和模式下的高效安全養殖的標準化技術體系10套以上,培訓生豬養殖一線生產技術人員10000-15000人,輻射我國1億頭生豬養殖(輻射區)。預期成果:初步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生豬安全健康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體系;申報實用專利技術10項以上培訓專業化技術人才10000人以上;出版專著2-3部。任務16:家禽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重點內容:(1)蛋雞場高效安全養殖工藝集成與示范:依托蛋雞養殖龍頭企業,聯合科研單位,研究開發蛋雞場環境控制、疫病防控、養殖設施與設備、信息化智能化飼養管理、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等技術,組裝集成蛋雞場標準化、規范化的高效安全養殖工藝并進行示范。通過編制生產技術規程、技術示范推廣建立我國蛋雞不同飼養階段、不同飼養環境和模式下的高效安全養殖的標準化技術體系,通過對全國蛋雞養殖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等輻射帶動我國蛋雞場進行標準化、規范化生產,帶動我國蛋雞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2)肉雞場高效安全養殖工藝集成與示范:依托肉雞養殖龍頭企業,聯合科研單位,研究開發肉雞場環境控制、疫病防控、養殖設施與設備、信息化智能化飼養管理、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等技術,組裝集成肉雞場標準化、規范化的高效安全養殖工藝并進行示范。通過編制生產技術規程、技術示范推廣建立我國肉雞不同飼養階段、不同飼養環境和模式下的高效安全養殖的標準化技術體系,通過對全國肉雞養殖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等輻射帶動我國肉雞場進行標準化、規范化生產,帶動我國肉雞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3)肉鴨場高效安全養殖工藝集成與示范:依托肉鴨養殖龍頭企業,聯合科研單位,研究開發肉鴨場環境控制、疫病防控、養殖設施與設備、信息化智能化飼養管理、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等技術,組裝集成肉鴨場標準化、規范化的高效安全養殖工藝并進行示范。通過編制生產技術規程、技術示范推廣建立我國肉鴨不同飼養階段、不同飼養環境和模式下的高效安全養殖的標準化技術體系,通過對全國肉鴨養殖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等輻射帶動我國肉鴨場進行標準化、規范化生產,帶動我國肉鴨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4)蛋鴨場高效安全養殖工藝集成與示范:依托蛋鴨養殖龍頭企業,聯合科研單位,研究開發肉鴨場環境控制、疫病防控、養殖設施與設備、信息化智能化飼養管理、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等技術,組裝集成肉鴨場標準化、規范化的高效安全養殖工藝并進行示范。通過編制生產技術規程、技術示范推廣建立我國肉鴨不同飼養階段、不同飼養環境和模式下的高效安全養殖的標準化技術體系,通過對全國肉鴨養殖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等輻射帶動我國肉鴨場進行標準化、規范化生產,帶動我國肉鴨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5)家禽場疾病綜合防控技術集成與示范:開展家禽場疫病快速檢測技術及預警技術研究與開發,開發不同疫病快速檢測或診斷試劑;研究重要疫病新型高效疫苗和綠色安全的抗生素替代產品。通過研究開發篩選最佳的診斷檢測方法(試劑)及有效疫苗,確定免疫程序,制定家禽場主要疫病綜合防控技術規范,組裝集成家禽場疾病綜合防控技術并在示范區、輻射區進行示范推廣。(6)家禽場生產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集成與示范:研究開發家禽場養殖廢棄物(糞污、病死禽等)的有機質生物降解、轉化與利用技術;研發病死禽微生物發酵、酶解、高溫等無害化處理技術;研發家禽場廢棄物抗生素、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檢測、去除技術;研發畜禽廢棄物能源化、肥料化、飼料化利用的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將上述技術進行組裝集成形成家禽場生產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規范并在示范區、輻射區進行示范推廣。具體指標:建立不同規模高標準的蛋雞、肉雞、水禽養殖場25-30個(核心區)。依托5-6家龍頭企業,建立1500萬只家禽標準化養殖示范區,疾病發病率降低10-15%,死亡率降低5-10%,常規污染物排放量削減70%,糞污及病死動物資源化率達到80%,養殖生產整體效率提高10-15%(示范區)。培訓家禽養殖一線生產技術人員8000-10000人,輻射我國2億只家禽(輻射區)預期成果:為我國蛋雞、肉雞、水禽不同飼養階段、不同飼養環境和模式下的高效安全養殖,提供標準化技術體系,輻射帶動我國家禽養殖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任務17:牛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重點內容:(1)北方地區規模化奶牛場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重點示范冬天封閉牛舍的保溫御寒效果及舍內環境對奶牛疾病防控、重大病凈化和產奶性能的影響,低溫條件下奶牛場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2)北方地區規模化肉牛場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重點示范“圍欄育肥”育肥的生產工藝、設備設施與建筑配套技術(總體布置、轉牛通道和飼喂通道的設置、丘陵型和梯形運動場地面的設置與維護,整個場區排水系統的應用)對肉牛生長及產肉性能、夏天開放圍欄和冬天封閉牛舍的舍內環境對肉牛疾病防控和重大病凈化的影響、以及低溫條件下肉牛場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3)華中地區規模奶牛場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重點示范夏季封閉牛舍降溫防暑設施設備及環境參數對奶牛產奶性能、疾病防控和重大病凈化的影響,高溫條件下奶牛場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4)中部地區規模肉牛場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重點示范夏季控溫牛舍避暑和冬天防寒設施設備、舍內環境參數與自動飲水、飼喂設備和清糞設備對肉牛生長和產肉性能、疾病防控和重大病凈化的影響,高溫條件下肉牛場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5)中部地區規模水牛場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重點示范夏季控溫牛舍避暑和冬天保溫牛舍的設施設備、舍內環境參數與自動飼喂設備對奶水牛產奶性能、肉用水牛生長和產肉性能、疾病防控和重大病凈化的影響,水牛場廢棄物高溫條件下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6)南方地區規模奶牛場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重點示范夏季降溫避日射設施設備及舍內環境因素對奶牛產奶性能和疾病防控和重大病凈化的影響,高溫高濕條件下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7)南方地區規模肉牛場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重點示范高效拴系育肥生產工藝、設備設施與建筑配套技術(鐘樓式卷簾牛舍,四列布置生產工藝的效果,環境自動調控包括卷簾的啟閉、降溫設備的開啟,以及自動飲水、自動機械喂料、刮糞板清糞等)的應用對肉牛生產性能、疾病防控和重大病凈化的影響,高溫高濕條件下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8)南方地區規模水牛場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重點示范夏季防暑降溫避日射設施設備與自動飼喂設備對奶水牛產奶、肉用水牛生長產肉性能、疾病防控和重大病凈化的影響,高溫高濕條件下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具體指標:建立奶牛、肉牛、水牛等適度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示范場20-25個,完成建筑設計圖紙3套、畜舍建筑圖紙3套,環境控制技術措施方案3套,示范場內疾病發病率降低8-10%,死亡率降低3-5%,常規污染物排放量削減70%,糞污及病死動物資源化率達到80%,養殖生產整體效益提高10-15%,增收節支2-3億元;培訓奶牛、肉牛、水牛等養殖一線生產技術人員5000-8000人;建立奶牛、肉牛、水牛等不同飼養階段、不同飼養環境和模式下的高效安全養殖的標準化技術示范基地和技術體系,輻射我國2000萬頭牛的養殖。預期成果:為我國奶牛、肉牛、水牛等不同飼養階段、不同飼養環境、不同區域和模式下的高效安全養殖,提供標準化技術體系,輻射帶動我國奶牛、肉牛、水牛等養殖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任務18:羊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重點內容:(1)羊高效安全標準化養殖工藝技術集成與示范:集成TMR貯運,自動飼喂、飲水、控溫,形成低勞力高效率的機械化、智能化生產工藝,建成承載這些生產工藝的模型場,開展示范和推廣培訓。(2)羊重要疾病綜合防控技術集成與示范:凈化傳染性胸膜性肺炎、布病等目前正在發生重大危害的疾??;通過藥物、疫苗等控制口蹄疫、口瘡、寄生蟲等重要疾病,形成綜合的生物安全保障體系,開展示范和推廣培訓。(3)規模羊場病死羊無害化處理技術集成與示范:建立場內病死羊處理技術體系,包括深埋、高溫熱處理、焚燒等技術標準、設施設備、操作手冊、監控技術、報備系統等,開展示范和推廣培訓。(4)規模羊場排泄物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綜合技術集成與示范:糞尿、墊料、粗飼料殘渣等機械化收集的設施設備、配套的技術標準和操作手冊等;糞尿肥料化利用,包括場內堆制、加工和貯運技術;糞、墊料、粗飼料殘渣作為燃料利用技術,包括向生物質熱電廠輸送技術。(5)肉羊生產全程標準化信息控制技術集成與應用: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種羊、飼養、飼料、疾病控制和監測,保證生產過程信息通暢,管控先進,建成智慧羊場,開展示范和推廣培訓。(6)頻密繁殖技術集成與示范:綜合利用高繁殖力品種、免疫多羔、生殖激素多羔、超早期斷奶、羔羊人工乳等方法,提高窩產羔數和年產窩數,開發年產羔數提高50%以上的技術體系,開展示范和推廣培訓。(7)北方綿羊肥羔快速強度育肥綜合技術集成與示范:篩選主推綿羊品種及其雜交組合,利用地產草料和餅粕等原料配制TMR,組織羔羊快速育肥,高效生產肥羔。(8)南方山羊快速強度育肥綜合技術集成與示范:篩選主推地方良種山羊及其雜交組合,利用地產草料和餅粕等原料配制TMR,組織羔羊快速育肥,高效生產肥羔。具體指標:建立山羊和綿羊的規?;瘶藴驶a示范場各20個,生產整體效率提高30-50%;示范場內年度發病率降低10-15%,死亡率降低5-10%;示范場污染物零排放;糞尿、墊料、粗飼料殘渣及病死動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養殖生產整體效率提高20-35%,增收節支2-3億元;培訓養殖一線生產技術人員3000-5000人;建立山羊、綿羊不同飼養階段、不同飼養環境和模式下的高效安全養殖的標準化技術示范基地和技術體系,技術輻射覆蓋5000萬頭羊的養殖范圍。預期成果:為我國山羊和綿羊在不同生態、生產環境下的高效安全養殖提供標準化技術體系,帶動我國羊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制定山羊和綿羊高效安全生產技術有關標準各5項,示范技術輻射覆蓋規模達到5000萬頭,發表高水平論文15-20篇,申報專利5-10項。任務19:經濟動物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重點內容:(1)毛皮動物(貂、狐、貉)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范:研究貂、狐、貉季節性繁殖的調控機制及繁殖生理特性;研究狐、貉精液冷凍技術和水貂胚胎滯育機理,建立良種快繁新技術;研究毛皮動物母獸及仔獸行為學,集約化飼養下仔獸?;罴帮曫B管理配套技術;研究貂、狐、貉消化生理和主要營養素需要量;開展毛皮動物精細化飼養關鍵技術研究;系統測定與評價不同地區毛皮動物常用飼料原料營養成分與動物活體消化代謝水平,建立毛皮動物飼料原料數據庫;研究貂、狐、貉主要傳染性疾病的綜合防控措施與產品,規范化飼養設施,規?;涝兹∑ば录夹g;研究建立毛皮動物養殖業污染物防控體系及綜合治理方案,通過營養調控和低抗日糧綜合技術提高動物對營養物質的利用率,降低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