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縫合技術與注意事項_第1頁
外科縫合技術與注意事項_第2頁
外科縫合技術與注意事項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外科縫合基本技術與注意事項縫合是手術中最常用的操作技術之一。縫合技術是否正確、熟練,不僅體現了手術醫生的基本素質,而且直接關系到手術的效果及患者的安危。醫學生及低年資住院醫師應該熟練掌握縫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求,強化縫合技術訓練。一、 縫合相關的基本概念針距縫合時相鄰兩針之間的距離稱為針距。如腹部皮膚切口縫合的針距一般為1cm,腸吻合的針距約為0.3cm。邊距縫合進針處與切口(或傷口)邊緣的距離稱為邊距。如腹部皮膚切口縫合的邊距一般為0.5cm,腸吻合的邊距約為0.3cm。針尖從縫針的頂端延至針體的最大截面之間的一段稱為針尖。針是根據針尖的形狀不同進行分類的。縫合方法的分類臨床上縫合的方法有很多種,根據縫合后切口(或傷口)兩側的對合狀態可將基本縫合方法分為單純對合縫合、外翻縫合和內翻縫合三大類,其中每一類又根據縫線是否具有連續性而分為連續縫合和間斷縫合兩種方式。另外,減張縫合在臨床上常常被看作特殊的縫合類型,但根據其采用的不同縫合方法仍可歸類于單純對合縫合或外翻縫合。將切開的組織的兩邊緣對正縫合(不內翻或外翻)稱單純對合縫合。縫合時使組織邊緣向外翻轉,有利于保證內面光滑及切口的愈合,稱外翻縫合。內翻縫合時使創緣兩側部分組織呈內翻狀態以保證縫合外表面光滑避免粘連,多用于胃腸道吻合。間斷縫合是指每縫一針打一個結,以多個獨立的線結完成傷口的縫合,此方法的優勢在于操作簡單、易于掌握,每根縫線的松弛或過緊不會影響其他的縫線;缺點是操作費時,所用縫線較多。連續縫合是指用一根縫線縫合整個切口(或傷口),在縫合的起針和末針各打一結,此方法的優勢在于縫合快,節省縫線;最大的缺點是縫線的一處斷裂可使整個切口全部裂開。二、 縫針與縫線的選擇縫線分類與選擇按照針尖的形狀可將縫針分為三角針、圓針和鈍針。三角針針尖頂端尖銳,針尖的橫斷面呈三角形,針尖刃部銳利,其鋒利程度足以穿過堅韌和難以刺入的組織,主要用于縫合皮膚、韌帶等較堅韌的組織,乳腺組織也可用三角針進行縫合。圓針針尖頂端尖銳,針尖的橫斷面為圓形,縫合針體部分能平滑地通過組織,對組織損傷小,主要用于縫合血管、臟器、肌肉、筋膜等組織。鈍針的針尖端圓鈍,多用于縫合肝臟、脾臟等質脆組織器官,縫合時鈍針可穿入脆性組織,但一般不易刺穿組織內的血管、膽管等管道,可較安全地用于縫合肝臟和脾臟組織。縫線的型號、分類與選擇縫線的型號表示縫線的直徑,一般應選用能使組織安全對合的最細型號的縫線,這能使縫合所致的創傷減至最底限度。縫線的型號以數字表示“0”號以上,數字越大,縫線越粗,如4號粗于1號;從“0”開始,“0”越多,縫線越細,如3-0號細于1-0號。被縫合組織的抗張強度是手術醫生選擇縫線型號和抗張強度的先決條件,現在一般公認,縫線的抗張強度不一定要超過組織的抗張強度,但至少應與其所縫合的正常組織等強。三、 縫合方法訓練與應用縫合方法的學習應先在手術臺下練習,在熟練掌握各種縫合方法后,方可在實際手術中應用。手術臺下可選用絨布、衣袖、橡膠管、帶皮的豬肉、動物的內臟等作為縫合組織進行縫合訓練。單純對合縫合單純間斷縫合是手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縫合方法,一般用于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腱膜及腹膜等多種組織的縫合。“8”字縫合又稱為雙間斷縫合,縫合線在組織深面或淺面交叉,縫合打結后形狀類似阿拉伯數字“8”,故稱為“8”字縫合。縫合線在組織深面交叉稱為內“8”字縫合,縫合線在組織淺面交叉稱為外“8”字縫合。此種縫合牢靠,不易滑脫,常用于肌腱、韌帶的縫合或較大血管的縫扎止血。單純連續縫合單純連續縫合的每一針均與單純間斷縫合相同,但從縫合開始至結束只用一條縫線來完成。此縫線方法具有縫合嚴密、快捷的優點,縫合時助手需要協助拉緊縫線。常用于縫合張力較小的胸膜或腹膜。連續鎖邊縫合又稱為毯邊式縫合,在縫合下一個環之前,要求縫線回過來通過并環繞前一個環的暴露部分,形成“鎖邊”效果。連續鎖邊縫合能保證連續縫線的每一個環更加獨立或完整。此縫合方法比單純連續縫合更整齊、嚴密并有更好的止血效果。皮內縫合用于皮膚的縫合,一般進行連續縫合,縫針與切緣平行方向交替穿過切緣兩側的真皮層,最后抽緊。如選用可吸收線,線結可埋植;如選用不可吸收線,縫線的末端可固定在切口兩端外部。此縫合方法優點是皮膚表面無針眼瘢痕,切口瘢痕小而整齊,有一定的美容效果,多用于顏面部和頸部手術切口。單純間斷外翻縫合實際上是單純間斷縫合法的變形,要求縫合深層組織所帶入的要比淺層組織所帶入的為多,類似將雞蛋的大頭放在深處,小頭靠近表面,這樣當縫線收緊打結后切緣即可外翻。間斷垂直褥式外翻縫合常簡稱垂直褥式縫合。一般用于縫合較松弛的皮膚,如腋窩、腹股溝、陰囊等的皮膚。方法是一般距切緣0.5cm處進針,穿過皮膚、皮下組織跨切口至對側于距切緣0.5cm對稱點傳出,接著再從出針側距切緣0.1?0.2cm處進針,對側距切緣0.1?0.2cm處穿出皮膚,由4個點進針,對側距切緣0.1?0.2cm處穿出皮膚,由4個進出針點連接的平面應與切口垂直,結扎使兩側皮緣外翻。間斷水平褥式外翻縫合常簡稱水平褥式縫合。多用于血管破裂孔的修補、血管吻合口滲漏處的補針加固,可保證血管內面光滑。連續水平褥試外翻縫合多用于大血管吻合,或血管破裂孔的修補等。血管吻合的具體方法是采用無損傷血管針線在吻合口的一端作對合縫合一針打結,接著距線結0.2?0.3cm于線結同側血管外膜進針內膜出針,對側內膜進針,外膜出針;收緊縫線使切緣外翻。如此連接縫合整個吻合口后打結,同側進針、出針點連接應于切緣平行。間斷全層內翻縫合一般用于胃腸道傷口的縫合或吻合。一側黏膜進針和漿膜出針,對側漿膜進針和黏膜出針,線結打在腔內同時形成內翻,“少黏膜,多漿膜”。間斷漿肌層內翻縫合用于胃腸道吻合的二層縫合,起到加固吻合口、減少張力的作用。其特點是縫線穿行方向與切緣垂直,縫線不穿透腸壁黏膜層。具體縫合方法是與距一側切緣0.4?0.5cm處漿膜進針,縫針經漿肌層與黏膜層之間自同側漿膜距切緣0.2cm處引出,跨吻合口于對側距切緣0.2cm處漿膜進針,經漿肌層與黏膜層之間自距切緣0.4?0.5cm處漿膜引出,打結后,吻合口腸壁自然內翻包埋。連續全層內翻縫合一般用于胃、腸道吻合。其進出針的方法同單純間斷內翻縫合,只是一根縫線完成吻合口前后壁的縫合。因縫合不當易引起吻合口狹窄,現已很少使用。連續全層水平褥式內翻縫合(Connell)適用于胃腸道前壁的吻合。其方法是開始第一針作腸壁全層縫合,打結之后,距線結0.3?0.4cm的一側漿膜進針穿過腸壁全層再從同側腸壁黏膜進針,漿膜出針引出縫線;縫針達對側腸壁,同法進針和出針,收緊縫線使切緣內翻。如此連續縫合整個前壁后打結。同側進、出針點距切緣0.2?0.3cm,進、出針點連線應與切緣平行。荷包縫合屬于連續漿肌層內翻縫合,是小范圍的內翻縫合,以擬包埋部位為圓心行漿肌層環形連續縫合一周,結扎后中心內翻包埋,表面光滑,利于愈合,減少粘連。常用于闌尾殘端的包埋、空腔臟器造痿管的固定、胃腸壁小傷口或穿刺針眼的封閉等。減張縫合減張縫合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縫合,常用于腹部手術后,當切口張力過大、污染重、患者營養不良、術后切口裂開可能性大時。其方法是用粗絲線或不銹鋼線,采用單純間斷縫合、間斷水平褥式縫合或垂直褥式縫合的方法,縫合時要求腹膜外全層縫合。為避免打結時縫合線割裂皮膚,縫合時在兩側露出皮膚的縫線上各套一段橡皮管或硅膠管以做枕墊。四、縫合的基本規范和要求雖然縫合方法種類很多,但它們有著共同的基本規范和要求:①根據不同的組織器官類型、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縫針、縫線和縫合方法;②按層次由深到淺進行組織分層縫合,將相同類型的組織予以正確對齊縫合。嚴密對合,是保證傷口愈合的前提,不同的組織對合如表皮對筋膜、黏膜對漿膜將致傷口不愈或延遲愈合③勿留死腔,以免積血、積液,否則會延遲愈合甚至導致傷口感染;④適當的針距、邊距,針距邊距應均勻一致,過密和過稀均不利于傷口愈合,以組織對合后不發生裂隙為宜;⑤適當的結扎松緊度,結扎過松,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