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作品中獨特的生命意識,現當代文學論文_第1頁
蕭紅作品中獨特的生命意識,現當代文學論文_第2頁
蕭紅作品中獨特的生命意識,現當代文學論文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蕭紅作品中獨特的生命意識,現當代文學論文蕭紅是一個寂寞而敏感的女作家,她在那個動亂的時代沒有因自個身為女性而委屈服從,而是以柔弱的身軀對抗著,用焦灼的雙眸追尋著,以細膩的筆體吶喊著。她以抒情化、散文化的筆調探尋著生命的意義,她將自個對生命的考慮融入景物的描寫、氣氛的營造中,以蘊藉清新的詩的筆調表示出出自個獨特的生命意識。一蕭紅是憑借天賦和敏銳的藝術感覺進行創作的出色作家。她的文字如行云流水,注重環境因素的作用,把抒情散文的語言和形散神不散的散文構造特點揉進小講創作中,她的小講是反完好的,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例如(生死場〕第十章只要三行;(呼蘭河傳〕每章相當于一個獨立的房間,而相互間并沒有廊廡相連。故事無中心,無主角,甚至無情節。沒有一個人物是支配性的,支配的氣力唯在命運的邏輯本身。正如蕭紅自個所講:有一種小講學,小講有一定的寫法,一定要具備某幾種東西,一定要寫得像巴爾扎克或契訶夫的作品那樣。我不信這一套,有各式各樣的作者,有各式各樣的小講。[1]蕭紅建立了自個的藝術風格,她追求的不是小講的構造均整,而是小講的散文化,她的行文簡潔、不雕琢,自然流暢,真誠感人。小講家昆德拉曾講:只要散文,才是生活的真實面孔。蕭紅將小講散文化,娓娓道來,無邊伸展,忠于個人的生活經歷體驗和生命體驗。她擺脫了情節一類沉重的外殼,博得了寫作的自由。她讓寫作回歸本原,讓心靈和生活面對面呼吸、對話、吟唱。在這散文化、抒情化的文字中流露出來的是她對于人生的考慮,對生與死的理解。有時,她不直接描寫生與死,而是將自個充沛的感情融入景物的描寫,做到情景交融;她還經常以蘊藉清新的詩的筆調來營造一種獨特的意境與氣氛,使景物有了靈氣,有了深意,有了生命,平添了美感。例如,(小城三月〕中的主人公翠姨本來是一個端莊、美麗、溫順的姑娘,她像春天的使者,給人間帶來了愛的希望與歡欣。作品中描寫我和翠姨一起玩耍、傾談時,是非常愉悅的,所以在寫小城春景時,作者便帶著一種喜悅的心情來描繪:三月的原野已經綠了,像地衣那樣綠,顯露出在這里、那里。[1]春天充滿了生機與希望,春來了。人人像久久等待著一個大暴動,今天夜里就要舉行,人人帶著犯罪的心情,想參加到解放的嘗試春吹到每個人的心坎,帶著呼喚,帶著迷惑。[2]這樣的一種生意盎然、想要沖破一切束縛的生命力,就像翠姨這個充滿希望的姑娘,生命的樂觀和喜悅與春天的精致渾然一體,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充滿氣力。可是隨著情節的一步步發展,翠姨還是無法逃脫悲劇的命運,成為了禮教束縛下的犧牲品。翠姨逝世之后的那個春天,和以往相比似乎沒有什么不同,可是為何又是那么的悲涼?翠姨墳頭的草籽已經發芽了,一掀一掀地和黏土成了一片,墳頭顯出淡淡的純色,經常會有白色的山羊跑過。仍然是春天的景色,文字中沒有一個悲字,但是那種人生的悵惘與物是人非的無奈盡在華而不實。春天為什么它不早一點來,來到我們這城里多住一些日子,而后再漸漸地到另外的一個城里去,在另外一個城里也多住些日子。但那是不可能的了,春天的命運就是這么短。蕭紅似乎略帶殘忍地在小講的結尾敲碎了讀者對于春天的夢,春天曾是那樣美,可是卻逃脫不掉短命的宿命,這是帶血的文字,是蕭紅內心的悲歌。景物的描寫因翠姨的生死而渲染出不同的氣氛,前者的生機勃勃與后者的凄清哀怨使得文字更富有張力。(生死場〕中王婆被生活所迫服毒自盡,在這里之前有一處令人難忘的景物描寫:彎月一樣彎刀刺上林端,王婆散開始發,她走向房后柴欄,在那兒她輕開籬門。柴欄外是墨沉沉恬靜的,微風不敢驚擾這黑色的夜晝;黃瓜爬上架了!玉米響著雄寬的葉子,沒有蛙鳴,也少蟲叫。這段景物描寫富有意境美,充斥一種凝重的悲劇氣氛,像是一幅作者潑墨而成的暗夜之畫。彎月不是以往詩歌中常見的象征寓意,而是一把彎刀,一上來就給讀者一種尖銳的痛感。夜是墨沉沉的,微風也不敢驚擾這黑色的夜晝,夜好似嚴肅得甚至令人感到恐懼的宇宙之神,他覆蓋了萬物。在他的遮蔽之下,生是那么的常見,黃瓜爬上架了,玉米那雄寬的葉子也在風中色色作響。而死似乎也是那么的微缺乏道,王婆就在這夜的遮蔽下凄慘地死去。不僅這夜是墨沉沉的,社會的現實也如這夜一般黑得讓人窒息,靜得讓人窒息!在這幅暗夜之畫上,我們等待看到光,可是唯一的光亮卻是那彎月,它又是一把彎刀,直接刺向林端,也刺向讀者的心。我們不難看出蕭紅作品中所營造的整體氣氛和意境與她的生死意識嚴密交織。她的文字底色是清冷的,氣氛是荒涼的,讀來有著微微的寒意。在蕭紅的筆下,一切的生死都是那么的無關緊要,都是那么的微缺乏道。人生的荒涼也許無過于此吧。然而蕭紅她對于這樣的荒涼更有著深入的體會。從始至終她都在人生荒涼的原野上孤單前行,她感慨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么這么悲涼。一生追求幸福而不得,三十一歲便香消玉殞,臨死前也只能哀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蕭紅的悲劇對于她個人雖然顯得殘酷,我們卻仍然不妨講,蕭紅的透骨的寂寞,在某種意義上也成全了她,使她浸透著個人身世的悲劇感,能與生活中彌漫著、浮蕩著的悲劇氣氛相通,那種個人的身世之感也經過更廣闊的悲劇感受而達于深遠。二在蕭紅的作品中我們恍惚感到了她作品潛藏最深的悲觀,關于生命的悲觀。但是我們讀蕭紅的作品,卻不覺得壓抑與沉悶,她面對著人間的悲劇卻能平靜地表示出著對生命的摯愛與向往,所以雖憂傷成河,但卻不失明麗,是一種明麗的憂傷。蕭紅是寂寞的,卻也正是她這顆寂寞的心,最能由人類生活、也由大自然中領略生命感。因而,我們不能忽視在蕭紅的作品中,還有表現得那樣熱烈,卻也熱烈得凄涼的關于生命的樂觀。在我看來,也只要這兩面才使蕭紅更成其為蕭紅。她在嘗盡生命的荒涼與孤單之后,卻能一片天真地表示出對于生命、對于生存的喜悅華而不實也寓有作者本人對于生的無限眷戀。兩面的結合才更顯其深入。(呼蘭河傳〕中有這樣一段: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講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墻頭上飛走一只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3]她將生命感灌注于她筆下那些極其尋常的事物,使筆下隨處有生命的勃發、涌動。一切都像是有生命的意識,活得蓬蓬勃勃,活得生氣充溢。蕭紅在她的作品中從來都不會大聲贊美生命,但是生命卻被揉在她的字里行間,流淌在一字一句中。蕭紅這種明麗[4]的文筆最為魯迅所贊揚。在她筆下,強烈的生命意識與茫漠無際的寂寞悲涼之感,充滿童真的意趣與充滿人生厚度的智慧互相交融。也正因如此才有蕭紅富于智慧的稚氣、有深度的單純,與生命的歡欣同時并存的生命的悲涼感。生命的歡樂節制了她關于生命的哀傷痛苦,而悲劇感的節制又使關于生命的樂觀不流于盲目兩個方面都不至達于極端,既不會悲傷痛苦欲絕,也不會喜不自勝。讀蕭紅的小講有誰能夠忘記這些在陰暗的畫面中時時閃現的亮色?這是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的詩!充滿著憂郁的靈性,但又不囿于憂郁和悲悼。[5]蕭紅在這充滿悲劇的人世間發現除掉了冰冷和憎恨而外,還有暖和和愛,所以就向著暖和和愛的方面,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6]她不甘在不幸中沉沒,掙扎著,用帶血的聲音呼喚陽光、鮮花、自由與美。流溢在她作品中的明麗色彩,與其講來自生活的實感,不如講出自她生命的呼喚。于是,蕭紅的小講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詩。這是堅強而又軟弱、向往著美卻又在丑惡中呻吟的寂寞的詩魂!以下為參考文獻[1]聶鉗弩.蕭紅選集序[M].[2]蕭紅.小城三月[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20.[3]蕭紅.我家的大花園[J].語文世界(小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