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問題課件_第1頁
學生心理問題課件_第2頁
學生心理問題課件_第3頁
學生心理問題課件_第4頁
學生心理問題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1一、心理問題的嚴重性全世界:每年因心理問題自殺人數超過100萬,比死于戰爭、恐怖襲擊及謀殺的人還多,其中,男性多于女性。一、心理問題的嚴重性全世界:每年因心理問2中國:2000年以來,平均每2分鐘有1人自殺、8人自殺未遂;每年約有25萬人自殺,至少有100萬人自殺未遂,“未遂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殘疾。在15~34歲的人群中,自殺已成為死因之首...

心理問題的嚴重性中國:2000年以來,平均每2分鐘有1人自殺、8人自殺未遂;32002年3月,身為教授兒子的黃毅留下遺書之后,在自家的樓上墜身而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一個年輕的生命在校園里消失。有關人員向記者證實,黃毅留有一份100字左右的遺書,大致內容是:學習負擔太重,實在承受不了壓力,不想活了。

2002年3月22日,14歲的商南縣初級中學初一(9)班男生王某在受到老師的批評后,竟從10多米高的4樓跳下,搶救無效身亡。

2003年4月12日中午,渝中區實驗中學初三年級學生丁婷(化名)從學校教學樓跳樓墜地死亡。

中學生自殺2002年3月,身為教授兒子的黃毅留下遺書之后,在自家的樓上42003年11月22日,普寧市一18歲女生羅某,趁學校放假之機在本校上吊自殺。

2006年6月7日,也就是高考第一天,遵義市匯川區的一名高三學生小霞從其外婆家居住的三樓墜樓自殺死亡。2009年3月18日,湖南長沙17歲的石汪在離家只有幾公里遠的一個小旅社里,服毒自殺。

2009年3月15日,湖南18歲的陳容從自己住的學生公寓樓樓頂跳下,宣告不治身亡。

中學生自殺2003年11月22日,普寧市一18歲女生羅某,趁學校放假5中學生犯罪2004年2月,云南省昆明市大學生馬加爵連續殺害4人的惡性案件。2005年3月,楊某(男,17歲,福建省平和縣人)在湖里馬垅某網吧上網時發現該網吧服務器的漏洞,并多次利用該網吧服務器漏洞,修改網吧電腦網絡服務器系統中上網卡帳戶數據,為其同學徐某、陳某、韋某等人在該網吧增加上網帳號上的金額數據,以達到不向該網吧繳費而上網的目的,其至被該網吧發現時先后共盜用網吧上網費計人民幣4373.6元。2005年10月20日凌晨2時許,劉某(男,16歲,湖北省仙桃人)伙同夏某、陳某、黃某等人經過事先預謀,由陳某攜帶一把西瓜刀,四人竄至廈門湖里某處的路面,尋找作案目標,準備實施搶劫時,被治安巡邏隊發現,而被抓獲。2006年6月15日,17歲少年小新(化名)為了偷錢上網,將奶奶當場砍死,將爺爺砍成重傷。中學生犯罪2004年2月,云南省昆明市大學生馬加爵連續殺害46社會對心理問題的重視國家:99年:《決定》提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素質;02年:《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04年:《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地方:浙江、江蘇、江西等,區域性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社會對心理問題的重視國家:地方:7二、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二、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8(一)學習方面:調查表明: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20%注意力不集中;63%缺乏克服困難的精神,沒有恒心和毅力;6%受到家長、學生和教師的責備、嘲笑、歧視而引起心理緊張;9%基礎比較差;2%智力因素。(注:本材料來自本學校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可見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們的學習品質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學習習慣非常重要。較大的心理壓力,會使學生整天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神經衰弱、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從而導致厭學情緒,經調查有21%的學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厭學情緒。(一)學習方面:調查表明:學生學習困難的9(二)人際交往方面:

學生不良的人際關系會造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征和個性心理如:自卑、自傲、過于內向、心胸狹窄、仇視等,有的學生會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及個別學生有時會有輕生的念頭。學生的不良人際關系有: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有50%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好或很好,43%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一般,有7%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夠好,有學生自身的因素,而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與溝通,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夠耐心,處理問題不公正,諷刺、挖苦學生等不尊重學生的做法和態度,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使師生關系緊張,甚至使學生產生對抗心理。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68%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好,27%的學生與同學的關系一般,有6%的學生與同學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經調查和討論由于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卻又不知該如何去做。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67%~82%與父母的關系比較好,有6%~8%的學生與父母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與父母的關系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父母教育方法不得當,簡單、粗暴、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孩子孤僻、專橫、與父母有敵對情緒。第二,父母關系不和,對中學生的心理傷害很大,他們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并有可能變得抑郁,敵視,富于破壞性……會認為是父母給自己帶來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第三,學生自身青春期不良的心理情緒。(二)人際交往方面:10(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情緒方面: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期”,情緒不穩定,情感既豐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現為愛哭、愛笑喜怒無常;易急躁、易沖動自我失控;過度焦慮緊張、自私、狹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差,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調查表明:30%的學生有情緒方面的問題。2.行為方面:一方面世界觀還不夠成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行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強烈的自我體現意識,主要表現為好逞強、好與人爭斗、做事魯莽、不顧后果,逆反心理強烈,對父母或老師有較強的抵觸情緒3.個性方面:主要表現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別強,過高估計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看問題片面,總把錯誤歸于別人,愛嫉妒他人。(三)青春期心理問題:11(四).異性交往方面:

中學階段是人生觀確立的重要時期,學會和異性交往,在交往中認識異性,是中學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生逐漸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初中生處于青春的萌動期,對異性感興趣、有愛慕心理,對兩性關系意識朦朧,喜歡通過看言情片或讀言情小說感受愛情。他們渴望與異性交往,但是在同異性相處時又感到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確處理與異性交往、對與異性交往有誤解。有36%的學生對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長、發育感到恐慌或害怕這說明他們還很不成熟。基于上述原因中學生在人格上會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不容易和異性相處甚至可能產生心理、生理上的扭曲。(四).異性交往方面:12第一類:出走、臥軌、自焚、跳樓、“喝”死、“刺”死。。。(西峽唐河淅川鄧州—15小13、22、)第二類:思維、行為失常,影響正常生活,停學、入精神病院治療;(一二五中與咨詢、四院)第三類:失眠、強迫、焦慮、抑郁、人際關系成問題;雖堅持學習,但效果不佳。。。(每個學校)可能導致的后果第一類:出走、臥軌、自焚、跳樓、“喝”死、“刺”死。。。(西13三、應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基本技巧

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輔導不僅是心理輔導教師的職責,也是班主任及全體任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需要對如何處理這些常見的心理問題的基本技巧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三、應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基本技巧中學生常見心理問14(一)用人本主義輔導技巧走進學生心靈

⑴無條件的關注、接納用教師的體態語言(表情、眼神、身體姿勢與動作)和真誠的語氣向受導學生傳遞這樣的信息:“你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你是我現在關注的唯一目標”。關注是尊重學生的基本體現。(一)用人本主義輔導技巧走進學生心靈⑴無條件的關注、接15成長極我們所認為的學生的一些毛病成長極我們所認為的學生的一些毛病16

⑵積極傾聽與表達同感(同理心)傾聽是輔導的根本,是無條件關注的關鍵。教師要改變平常處理學生問題時使用的那種教導式甚至是訓導式的說話口吻,不僅是“聆聽”,而且是用心去傾聽學生講話,并以積極的體態語言和有限度的應答語來表現自己對受導學生內心體驗的認同。

學生心理問題課件17⑶引導學生宣泄郁積的情緒輔導是一個很情緒化的過程。由于教師對學生表示了真誠接納的態度,學生就有可能將郁積已久的精神苦惱向教師傾訴,這會給受導學生帶來極大的精神解脫,擺脫其惡劣心境,強化其戰勝自我的勇氣。⑶引導學生宣泄郁積的情緒18⑷平等探討,助人自助輔導的目的在于助人自助,平等探討的過程也是為了幫助學生自省自明。具體要求是:●多提問題,少加評論;●多做啟發,少做說教;●多鼓勵對方獨立思考,少講個人主觀意見;●多做思想溝通,少做邏輯分析;●多談開放式建議,少做封閉式結論。

⑷平等探討,助人自助19(二)用理性情緒療法改變學生不合理的認知1、艾利斯理情行為療法的三條基本理論依據⑴認知是情感和行為反應的中介,引起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們對事件的看法。(ABC理論)⑵負性認知和情感、行為障礙互相強化,形成惡性循環,是情感、行為障礙遷延不愈的重要原因,因此,打破惡性循環是治療的關鍵。

(二)用理性情緒療法改變學生不合理的認知1、艾利斯理情20ABC理論模式中,A是指誘發性事件;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后相應而生的信念,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的結果。通常人們會認為,人的情緒的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論則指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釋B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更直接的原因。ABC理論模式中,A是指誘發性事件;B是指個體在遇21例如:兩個人一起在街上閑逛,迎面碰到他們的領導,但對方沒有與他們招呼,徑直走過去了。這兩個人中的一個對此是這樣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別的事情,沒有注意到我們。即使是看到我們而沒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個人卻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頂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兩種不同的想法就會導致兩種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前者可能覺得無所謂,該干什么仍繼續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憂心忡忡,以至無法冷靜下來干好自己的工作。從這個簡單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與人們對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關系。在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著人們對一類事物的共同看法,這就是信念。這兩個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緒療法中稱之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則被稱之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會引起人們對事物適當、適度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而不合理的信念則相反,往往會導致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當人們堅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長期處于不良的情緒狀態之中時,最終將導致情緒障礙的產生。例如:兩個人一起在街上閑逛,迎面碰到他們的領導,22

⑶情緒障礙者往往存在著重大的認知曲解,這些認知失真是當事人痛苦的真正原因,一旦認知失真得到識別和矯正,當事人的情緒障礙必將獲得迅速的改善。艾利斯認為,人天生就有歪曲現實的傾向。但是,人也能夠接受理性,改變自己的不合理思考和自我挫敗行為。由于情緒來自思考,所以,改變情緒或行為要從改變思考入手。

23當某種自動思維中的核心信念占主導地位時,人就會以這個信念為主線解釋問題,他的傾向選擇性集中于證實自己的核心信念的信息,而無視或者削弱其它相反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盡管這種信念是不正確的和功能障礙性的,當事人依然會對其堅信不疑,并會帶著一種極為消極和自我否定的態度去解釋他所面臨的各種情境。

當某種自動思維中的核心信念占主導地位24例:英語考試焦慮的認知模式例:英語考試焦慮的認知模式25(三)用行為療法技巧矯正學生不良行為

這是行為療法中比較容易被一般教師所理解和運用的輔導技巧,指的是通過教師及時的鼓勵與支持(以正強化手段為主),幫助學生消除成長中的不良意向和不妥行為,強化學生自我向善的努力。●注重輔導目標的具體化與明確化;●對學生的問題就事論事,不追究其潛意識與本能欲望對偏差行為的影響;●注重模仿有助于個人成長的良好行為方式;●時時注重對每一階段目標的檢查評價。(三)用行為療法技巧矯正學生不良行為261、行為主義認為,人類的行為大部分是通過后天的學習而獲得的,適應不良行為是錯誤學習的結果。教育與環境在兒童心理和行為的發展中起決定作用。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并加強訓練,人是可以擯除不良舊習、重塑一種新的健康的行為方式的。1、行為主義認為,人類的行為大部分是通過后272、行為矯正的具體方法⑴陽性強化法(正強化)⑵負性強化法(負強化)⑶消退法⑷代幣法⑸示范法(模仿法)⑹厭惡療法⑺系統脫敏法⑻斥責⑼相繼漸進法(逐步養成法)⑽行為契約法⑾自我控制法⑿放松訓練2、行為矯正的具體方法283、行為矯正的實施過程:

●通過商討,確認行為改變的具體目標(確定靶行為);●分析行為改變目標達成的具體步驟;●排列各項具體步驟的順序;●確定學生實施行為改變目標的起點水平;●執行行為改變目標的具體步驟;●給學生以具體的指導;●檢查行為改變的成效并作必要的調整;●適時予以獎勵(不排除必要的懲罰),使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與進步。3、行為矯正的實施過程:29(四)用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進行

發展性和預防性的主動干預

1、根據年齡特點、心理發展規律和班級實際情況選好主題。2、態度決定一切。精心設計,精心實施。教師充滿激情、熱情、真情、深情,學生自然不會當兒戲。3、不要怕是否會上成主題班會課或者是思想品德課,因為掌握心理輔導課的規律必定要有一個過程,要像飛行員一樣積累“飛行時數”。4、多反思、多研討、多學習,與學生一起成長。(四)用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進行

發展性和預防性的主動干預30總結

●每一位學生都會有成長中的心理問題,每一位學生都需要在某個特定的時刻得到幫助和輔導。

●每一位教師都有輔導的責任。輔導是為了教育,教育離不開輔導。●輔導并不神秘,依據心理學規律實施的教育藝術就是輔導的藝術。●輔導是一種教育理念,一種教育技巧,也是一種教育境界。輔導可以幫助教師走出平庸的教育生涯,使教育過程變成教師的一種精神享受,并使教師在輔導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發展和成長。總結●每一位學生都會有成長中的心理問題,每31●本質上,輔導是一種精神、一種態度、一種方式或一種媒體。凡是教育工作者,都有輔導的責任,尤其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導師,更是輔導的中堅,是決定輔導成敗的關鍵。……打從上午七點多鐘學生進到學校,到下午三、四點鐘學生放學回家,孩子們一天中最重要的時刻,都掌握在教師的手中。教師可以決定孩子在一天中的快樂或不快樂,這一天過得有意義或沒有意義。——臺灣師大吳武典教授●本質上,輔導是一種精神、一種態度、一32

●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學校心理學家”,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心理輔導工作者,他生活在學生的內心世界中,并且與學生的心理發展歷程一路同行!學生心理問題課件33祝愿每一位教師都成為開啟青少年心靈之門的大師!學生心理問題課件34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35一、心理問題的嚴重性全世界:每年因心理問題自殺人數超過100萬,比死于戰爭、恐怖襲擊及謀殺的人還多,其中,男性多于女性。一、心理問題的嚴重性全世界:每年因心理問36中國:2000年以來,平均每2分鐘有1人自殺、8人自殺未遂;每年約有25萬人自殺,至少有100萬人自殺未遂,“未遂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殘疾。在15~34歲的人群中,自殺已成為死因之首...

心理問題的嚴重性中國:2000年以來,平均每2分鐘有1人自殺、8人自殺未遂;372002年3月,身為教授兒子的黃毅留下遺書之后,在自家的樓上墜身而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一個年輕的生命在校園里消失。有關人員向記者證實,黃毅留有一份100字左右的遺書,大致內容是:學習負擔太重,實在承受不了壓力,不想活了。

2002年3月22日,14歲的商南縣初級中學初一(9)班男生王某在受到老師的批評后,竟從10多米高的4樓跳下,搶救無效身亡。

2003年4月12日中午,渝中區實驗中學初三年級學生丁婷(化名)從學校教學樓跳樓墜地死亡。

中學生自殺2002年3月,身為教授兒子的黃毅留下遺書之后,在自家的樓上382003年11月22日,普寧市一18歲女生羅某,趁學校放假之機在本校上吊自殺。

2006年6月7日,也就是高考第一天,遵義市匯川區的一名高三學生小霞從其外婆家居住的三樓墜樓自殺死亡。2009年3月18日,湖南長沙17歲的石汪在離家只有幾公里遠的一個小旅社里,服毒自殺。

2009年3月15日,湖南18歲的陳容從自己住的學生公寓樓樓頂跳下,宣告不治身亡。

中學生自殺2003年11月22日,普寧市一18歲女生羅某,趁學校放假39中學生犯罪2004年2月,云南省昆明市大學生馬加爵連續殺害4人的惡性案件。2005年3月,楊某(男,17歲,福建省平和縣人)在湖里馬垅某網吧上網時發現該網吧服務器的漏洞,并多次利用該網吧服務器漏洞,修改網吧電腦網絡服務器系統中上網卡帳戶數據,為其同學徐某、陳某、韋某等人在該網吧增加上網帳號上的金額數據,以達到不向該網吧繳費而上網的目的,其至被該網吧發現時先后共盜用網吧上網費計人民幣4373.6元。2005年10月20日凌晨2時許,劉某(男,16歲,湖北省仙桃人)伙同夏某、陳某、黃某等人經過事先預謀,由陳某攜帶一把西瓜刀,四人竄至廈門湖里某處的路面,尋找作案目標,準備實施搶劫時,被治安巡邏隊發現,而被抓獲。2006年6月15日,17歲少年小新(化名)為了偷錢上網,將奶奶當場砍死,將爺爺砍成重傷。中學生犯罪2004年2月,云南省昆明市大學生馬加爵連續殺害440社會對心理問題的重視國家:99年:《決定》提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素質;02年:《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04年:《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地方:浙江、江蘇、江西等,區域性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社會對心理問題的重視國家:地方:41二、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二、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42(一)學習方面:調查表明: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20%注意力不集中;63%缺乏克服困難的精神,沒有恒心和毅力;6%受到家長、學生和教師的責備、嘲笑、歧視而引起心理緊張;9%基礎比較差;2%智力因素。(注:本材料來自本學校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可見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們的學習品質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學習習慣非常重要。較大的心理壓力,會使學生整天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神經衰弱、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從而導致厭學情緒,經調查有21%的學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厭學情緒。(一)學習方面:調查表明:學生學習困難的43(二)人際交往方面:

學生不良的人際關系會造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征和個性心理如:自卑、自傲、過于內向、心胸狹窄、仇視等,有的學生會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及個別學生有時會有輕生的念頭。學生的不良人際關系有: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有50%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好或很好,43%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一般,有7%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夠好,有學生自身的因素,而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與溝通,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夠耐心,處理問題不公正,諷刺、挖苦學生等不尊重學生的做法和態度,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使師生關系緊張,甚至使學生產生對抗心理。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68%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好,27%的學生與同學的關系一般,有6%的學生與同學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經調查和討論由于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卻又不知該如何去做。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67%~82%與父母的關系比較好,有6%~8%的學生與父母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與父母的關系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父母教育方法不得當,簡單、粗暴、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孩子孤僻、專橫、與父母有敵對情緒。第二,父母關系不和,對中學生的心理傷害很大,他們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并有可能變得抑郁,敵視,富于破壞性……會認為是父母給自己帶來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第三,學生自身青春期不良的心理情緒。(二)人際交往方面:44(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情緒方面: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期”,情緒不穩定,情感既豐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現為愛哭、愛笑喜怒無常;易急躁、易沖動自我失控;過度焦慮緊張、自私、狹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差,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調查表明:30%的學生有情緒方面的問題。2.行為方面:一方面世界觀還不夠成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行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強烈的自我體現意識,主要表現為好逞強、好與人爭斗、做事魯莽、不顧后果,逆反心理強烈,對父母或老師有較強的抵觸情緒3.個性方面:主要表現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別強,過高估計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看問題片面,總把錯誤歸于別人,愛嫉妒他人。(三)青春期心理問題:45(四).異性交往方面:

中學階段是人生觀確立的重要時期,學會和異性交往,在交往中認識異性,是中學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生逐漸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初中生處于青春的萌動期,對異性感興趣、有愛慕心理,對兩性關系意識朦朧,喜歡通過看言情片或讀言情小說感受愛情。他們渴望與異性交往,但是在同異性相處時又感到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確處理與異性交往、對與異性交往有誤解。有36%的學生對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長、發育感到恐慌或害怕這說明他們還很不成熟。基于上述原因中學生在人格上會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不容易和異性相處甚至可能產生心理、生理上的扭曲。(四).異性交往方面:46第一類:出走、臥軌、自焚、跳樓、“喝”死、“刺”死。。。(西峽唐河淅川鄧州—15小13、22、)第二類:思維、行為失常,影響正常生活,停學、入精神病院治療;(一二五中與咨詢、四院)第三類:失眠、強迫、焦慮、抑郁、人際關系成問題;雖堅持學習,但效果不佳。。。(每個學校)可能導致的后果第一類:出走、臥軌、自焚、跳樓、“喝”死、“刺”死。。。(西47三、應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基本技巧

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輔導不僅是心理輔導教師的職責,也是班主任及全體任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需要對如何處理這些常見的心理問題的基本技巧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三、應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基本技巧中學生常見心理問48(一)用人本主義輔導技巧走進學生心靈

⑴無條件的關注、接納用教師的體態語言(表情、眼神、身體姿勢與動作)和真誠的語氣向受導學生傳遞這樣的信息:“你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你是我現在關注的唯一目標”。關注是尊重學生的基本體現。(一)用人本主義輔導技巧走進學生心靈⑴無條件的關注、接49成長極我們所認為的學生的一些毛病成長極我們所認為的學生的一些毛病50

⑵積極傾聽與表達同感(同理心)傾聽是輔導的根本,是無條件關注的關鍵。教師要改變平常處理學生問題時使用的那種教導式甚至是訓導式的說話口吻,不僅是“聆聽”,而且是用心去傾聽學生講話,并以積極的體態語言和有限度的應答語來表現自己對受導學生內心體驗的認同。

學生心理問題課件51⑶引導學生宣泄郁積的情緒輔導是一個很情緒化的過程。由于教師對學生表示了真誠接納的態度,學生就有可能將郁積已久的精神苦惱向教師傾訴,這會給受導學生帶來極大的精神解脫,擺脫其惡劣心境,強化其戰勝自我的勇氣。⑶引導學生宣泄郁積的情緒52⑷平等探討,助人自助輔導的目的在于助人自助,平等探討的過程也是為了幫助學生自省自明。具體要求是:●多提問題,少加評論;●多做啟發,少做說教;●多鼓勵對方獨立思考,少講個人主觀意見;●多做思想溝通,少做邏輯分析;●多談開放式建議,少做封閉式結論。

⑷平等探討,助人自助53(二)用理性情緒療法改變學生不合理的認知1、艾利斯理情行為療法的三條基本理論依據⑴認知是情感和行為反應的中介,引起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們對事件的看法。(ABC理論)⑵負性認知和情感、行為障礙互相強化,形成惡性循環,是情感、行為障礙遷延不愈的重要原因,因此,打破惡性循環是治療的關鍵。

(二)用理性情緒療法改變學生不合理的認知1、艾利斯理情54ABC理論模式中,A是指誘發性事件;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后相應而生的信念,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的結果。通常人們會認為,人的情緒的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論則指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釋B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更直接的原因。ABC理論模式中,A是指誘發性事件;B是指個體在遇55例如:兩個人一起在街上閑逛,迎面碰到他們的領導,但對方沒有與他們招呼,徑直走過去了。這兩個人中的一個對此是這樣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別的事情,沒有注意到我們。即使是看到我們而沒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個人卻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頂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兩種不同的想法就會導致兩種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前者可能覺得無所謂,該干什么仍繼續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憂心忡忡,以至無法冷靜下來干好自己的工作。從這個簡單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與人們對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關系。在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著人們對一類事物的共同看法,這就是信念。這兩個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緒療法中稱之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則被稱之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會引起人們對事物適當、適度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而不合理的信念則相反,往往會導致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當人們堅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長期處于不良的情緒狀態之中時,最終將導致情緒障礙的產生。例如:兩個人一起在街上閑逛,迎面碰到他們的領導,56

⑶情緒障礙者往往存在著重大的認知曲解,這些認知失真是當事人痛苦的真正原因,一旦認知失真得到識別和矯正,當事人的情緒障礙必將獲得迅速的改善。艾利斯認為,人天生就有歪曲現實的傾向。但是,人也能夠接受理性,改變自己的不合理思考和自我挫敗行為。由于情緒來自思考,所以,改變情緒或行為要從改變思考入手。

57當某種自動思維中的核心信念占主導地位時,人就會以這個信念為主線解釋問題,他的傾向選擇性集中于證實自己的核心信念的信息,而無視或者削弱其它相反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盡管這種信念是不正確的和功能障礙性的,當事人依然會對其堅信不疑,并會帶著一種極為消極和自我否定的態度去解釋他所面臨的各種情境。

當某種自動思維中的核心信念占主導地位58例:英語考試焦慮的認知模式例:英語考試焦慮的認知模式59(三)用行為療法技巧矯正學生不良行為

這是行為療法中比較容易被一般教師所理解和運用的輔導技巧,指的是通過教師及時的鼓勵與支持(以正強化手段為主),幫助學生消除成長中的不良意向和不妥行為,強化學生自我向善的努力。●注重輔導目標的具體化與明確化;●對學生的問題就事論事,不追究其潛意識與本能欲望對偏差行為的影響;●注重模仿有助于個人成長的良好行為方式;●時時注重對每一階段目標的檢查評價。(三)用行為療法技巧矯正學生不良行為601、行為主義認為,人類的行為大部分是通過后天的學習而獲得的,適應不良行為是錯誤學習的結果。教育與環境在兒童心理和行為的發展中起決定作用。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并加強訓練,人是可以擯除不良舊習、重塑一種新的健康的行為方式的。1、行為主義認為,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