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專題復習】如何讀懂古代詩歌表層義(課件69張)_第1頁
【高考專題復習】如何讀懂古代詩歌表層義(課件69張)_第2頁
【高考專題復習】如何讀懂古代詩歌表層義(課件69張)_第3頁
【高考專題復習】如何讀懂古代詩歌表層義(課件69張)_第4頁
【高考專題復習】如何讀懂古代詩歌表層義(課件69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古代詩歌鑒賞

古代詩歌鑒賞之讀懂表層意思

大綱要求: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考點解讀:①文學作品形象、語言和

表達技巧的鑒賞。

②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能讀懂會鑒賞精表達

2.讀懂“詩家語”。1.了解詩歌的分類及特點。如何讀懂詩歌了解詩歌的分類及特點中國古典詩歌分類詩詞(詞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曲古體詩(唐前及唐后仿作,樂府詩和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詩、歌行體)近體詩(成于唐,分律詩、絕句(五言、七言)小令散曲劇曲套曲古體詩(古風)李夫人歌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字句不限平仄不拘對仗隨意押韻自由歌行體我國古詩的一種體裁。1、通常用“歌”、“行”、“吟”“引”命名,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車行》、高適的《燕歌行》等等。2、篇幅可短可長。3、保留著古樂府敘事的特點。把記人物、記言談、發議論、抒感慨融為一體,內容充實而生動。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中既有風卷茅屋的記敘,也有“歸來倚杖”的嘆息,更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強烈抒情與愿望4、聲律、韻腳、平仄等格律比較自由。5、句式比較靈活,以七言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12345678首聯頷聯頸聯尾聯senyinxinjin

八句四聯偶句押韻頷聯頸聯對仗講究平仄近體詩律詩——蜀相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1234liulou

四句偶句押韻講究平仄近體詩絕句——登鸛雀樓小令(五十八字以內)中調(五十九字至九十字)長調(九十一字以上)詞按段落可分為:單調,雙調;上片,下片。詞(詩余、長短句)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必有詞牌,可有題目句有定數字有定聲調有定格詞(詩余、長短句)上景下情講究過片韻有定位宮調曲牌題目句中可有襯字押韻對仗自由用語不避俚俗曲(詞余)中呂·山坡羊·大江東去薛昂夫大江東去,長安西過,為功名走盡天涯路。厭舟車,喜琴書。早星星鬢影瓜田墓,心待足時名便足。高,高處苦;低,低處苦。

①魏晉詩多寫建功立業,

而有自然隱逸,狷介【juànjiè】不羈

②南朝詩多寫男女相思。

③北朝詩多寫征戰尚武。

④唐詩題材豐富多彩。有希望建立軍功的、反映邊塞生活的、描繪山水田園的,也有獻詩以求引薦的、離別思鄉的。安史之亂后,有反映戰爭創傷、憂國憂民的;到唐末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戰亂頻繁,生靈涂炭,于是憫農詩又興起。詩歌的時代特征

⑤北宋詩重義理。如蘇軾《題西林壁》⑥南宋詩重抒愛國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淪喪,這一時期的憂國愛國題材就成為當時詩詞中的時代強音。⑦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漢族愛國詩人面對異族入主中原,紛紛表現出時危顯臣節的氣勢。因此詩歌之中多重忠義。⑧清詩多為遺民詩,革新詩。

讀懂“詩家語”

怎樣算是讀懂詩歌1.明白表層意思,能翻譯出大意: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2.領會深層意思

寫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圍)

表達了什么情感(情緒、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態度、觀點)

如何明白詩歌表層意思19古詩詞的語言特點:

詩歌的短小凝練常會省略很多信息。凝練含蓄言簡意豐

詩歌由于聲律要求和出于修辭上的特殊需要,常會打亂語序。

詩歌由于煉字、煉意的需要,常會改變詞性。聲律20把握詞性改變!還原語序!補充出省略內容!讀懂表層義解決辦法:1.把古詩當作文言文來讀。2.重視詞語、古代文化常識和典故的識記積累。

整合句意,大致翻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春風又綠江南岸一、把握詞性改變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春風又綠江南岸。改變詞性的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詩的“詩眼”,其作用是化平淡為神奇,增強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煉字!一、把握詞性改變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悅:使……感到快樂,空:使……消除。山中的景色使飛鳥感到快樂,潭中的影子使人消除心中的雜念。“悅”寫出了寺后的青山煥發著的日照的光彩,使得鳥兒們也自由的歡唱。“空”寫出了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倒影在湛然空明的潭水之中,使得心中的塵世雜念頓時滌除。這兩個字寫出禪院優美絕世的居處和忘情塵俗的意境。使動老:使……長大。肥:使……變得肥美。風使春季的鶯雛長大,夏雨讓梅子變得肥美,含風雨滋長萬物之意。兩句對仗工整,老字、肥字皆以形容詞作動詞用,極其生動。滿庭芳·夏景周邦彥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闌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25二、還原語序!煉意!正確語序應為:天外七八個星,山前兩三點雨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中“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一)語序顛倒的類型

1、主語后置。

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漢陽樹歷歷(可數),鸚鵡洲芳草萋萋”,“漢陽樹”和“鸚鵡洲”置于“歷歷”、“萋萋”之后,看起來好象是賓語,實際上卻是被陳述的對象。2、賓語前置。辛棄疾《賀新郎》詞: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華發。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

晉代的陶淵明怎么會酷似三國時的諸葛亮呢?原來作者是把他們二人都用來比喻友人陳亮的,分別說明陳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實為“看風流酷似淵明、臥龍諸葛”。賓語“淵明”跑到了主語的位置上。再如:杜甫《秋興八首》(其八)“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這兩句可還原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詩人故意讓主語和賓語易位,顯然是為了鮮明地突出“香稻”與“碧梧”兩個意象,從而寫出京城風物的美好。詩句給人以強烈的陌生感,極富感染力。3、主、賓換位。葉夢得《賀新郎》詞:

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敧斜。為問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拚卻鬢雙華。徙倚望滄海,天凈水明霞。念平昔,空飄蕩,遍天涯。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卻恨悲風時起,冉冉云間新雁,邊馬怨胡笳。誰似東山老,談笑靜胡沙。

再如白居易《長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門戶生光彩),盧綸《塞下曲》詩“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林暗風驚草)等。

“霜信報黃花”顯然是“黃花報霜信”的意思。這種主賓換位的詞序表面上仍是“主—動—賓”的格式,但在意義上必須將它倒過來理解。4、賓語在主謂之間。如杜甫《月夜》中的頸聯:“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詩人懸想美麗溫柔的妻子正引頸望月,思念自己。形象感人,意境凄美,可謂語麗情悲。若按通常語序表達,則為“香霧濕云鬟,清輝寒玉臂”。如此一來,“濕”“寒”二字,就顯得平弱不堪了,妻子望月時間之久,憶念情感之深的癡情形象,則難以凸現;另外,節奏和韻律亦多有不諧。

5、定語位置。A、定語位移成狀語例1、王昌齡《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例2、劉叉《從軍行》:

“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例3、陸游《晝臥》:

“香生帳里霧,書積枕邊山”

再如李白《玉階怨》之三四句:“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玲瓏”本形容“秋月”,是定語,而詩中變形為狀語,究其個中緣由:一是為了與其他幾句都形成二三節奏,便于吟誦;二是為了強化宮女淚眼望月而生無限哀怨的抒情形象。

B、定語挪后“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一月夜飛渡鏡湖”。“月夜”這個偏正詞組本為句首的時間狀語,現被分拆為二,定語“月”遠離中心語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賓語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飛渡”的顯然只能是“鏡湖”,而不可能是“月”。又《春夜喜雨》詩:“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錦官城花重)6、狀語的位置A、狀語置于句首。如蘇軾《浣溪沙》中的“簌簌衣巾落棗花”。

“簌簌”置于句首,使“落棗花”于“衣巾”的聲音得到強化處理,渲染了氛圍,令人如聞其聲,與繰車紡絲的聲響,構成了一曲美妙的田園交響樂,充滿了鄉村情趣。B、狀語置于句末。如白居易《井底引銀瓶》中的“妾弄青梅憑短墻,君騎白馬傍垂楊”。這個跟后面的狀語位移成賓語稍微有一點區別。狀語“憑短墻”“傍垂楊”皆置于句末,若安放于通常位置,則了無詩趣,亦不押韻。C、狀語位移成賓語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春風”本屬狀語,可理解為“桃花依舊春風笑”,若果真如此表達,則不單是音律不美,詩的含蘊也將會頓減,以至索然無味。讓“春風”作“笑”的賓語,仿佛能看見桃花之癡情無知,這樣似乎更能傳達出一種物是人非的悵惘之情。7、其他:例1、蘇軾《念奴嬌》:“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應笑我多情。例2、毛澤東《沁園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寒秋,(我)獨立(于)橘子洲頭,(看到)湘江北去”。例3、王之渙《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欲目窮千里”。語序顛倒的原因1、是聲律的要求例晁無咎《臨江仙》

“水窮行到處,云起坐看時”2、出于修辭上的特殊需要例王維《山居秋暝》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3、兼而有之例1、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省略句:古詩中省略主語、賓語、動詞、介詞、連詞等語法成分是常見的現象,此外,有些詩句還包含言外之意,為了理解詩的含義,在理解詩句時需要補出省略的成分。這其中包含兩類:A明省:指語法上的省略成分。

B暗省:指詩歌語句中的潛臺詞,也就是言外之意。

三、補充省略澗花然(于)暮雨,潭樹暖春云。蘇軾《新城道中》

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似岑參《高冠谷口招鄭鄂》似(一團白云浮蕩在遠山頂上,仿佛青山戴上了一頂白絲錦的帽子;一輪朝陽正從綠樹后冉冉上升,好像樹梢上掛著一面又圓又亮的銅鑼。兩句以絮帽喻晴云,寫出了晴云高懸之狀和潔白之色,以銅鉦喻旭日寫出了朝陽渾圓之形與金黃之光,比喻新奇貼切。)

(傍晚的雨剛剛停歇,山澗的花紅艷似火,潭邊的樹高高矗立,為春云籠罩暖意頓生。環境優美、高雅、溫馨而富有生機,抒發了詩人對朋友這種環境的喜愛,對恬淡閑適隱居生活的渴望。)省略成分(當年春風下觀賞桃李,共飲美酒。如今江湖漂泊,一別已是十年,常對著孤燈聽著夜雨思念你。上句回憶昔日相聚宴游之樂,下句抒寫相別十年的思念之深。)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黃庭堅《寄黃幾復》)

詩歌語言的凝練的文字給欣賞者提供了大量聯想、想象的空白;使欣賞者有多種美的體味與探尋的欲望,從而作出多樣而合理解釋的好方法,解讀時需要用想象和聯想去填補。省略意思再如:

清代詩人王猷定《螺川早發》的頷聯:“長江流遠夢,短棹撥殘星。”加以:想象和聯想

詩人俯視長江,滾滾不息的贛江水,仿佛是要將自己從一個夢鄉流入另一個更遠的夢鄉;劃動的短棹好像在撥動水中殘存的星光倒影。

營造出空闊渺遠的意境,有迷離恍惚、如夢似幻的感受。

【如何明白淺層意思?】填充內容調整語序整合句意主語、賓語、狀語、過渡語等。主謂倒裝、狀語后置、賓語前置等。前后連綴,大體翻譯為意思相對完整的句子。

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泉壑帶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憐新雨后,山愛夕陽時。

閑鷺棲常早,秋花落更遲。

家童掃蘿徑,昨與故人期。泉壑帶(圍繞著)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憐新雨后(之)竹,愛夕陽時(之)山。閑鷺常早棲,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遲落。家童(正在)掃蘿徑,(因為我)昨與故人期。茅茨:茅草屋帶:環繞生:升起憐:喜歡期:約定文言文(詞語、語序、省略)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李益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注]苗發、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練習:翻譯這首詩的大意傍晚時分,一陣微風吹來,把我從冥坐中驚醒。我走近窗戶,思緒飄渺起來。(風)吹開門,又吹動竹子。(我聽到動靜)以為是故人來(看望我)。(風)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階下的青苔上。(這風)應該掀開門簾進屋來,為我拂去綠琴上的塵埃。46

我們不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詞包孕著的豐富的含義,而且要努力去尋求他的詩句之外包含的不盡的韻味。——謝冕含義——韻味讀詩深層例一、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后面問題。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問:從思想內容分,這是什么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方法歸納答:“送”字提示了我們,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中用“春江渺茫”“日暮”“何處泊”“斷人腸”等詞,表達了作者惜別哀傷之情。

征人怨柳中庸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請快速辨別以下詩歌的思想感情。(一)看標題,抓題眼

標題往往對詩歌廣泛豐富的內容有很明顯的提示總括作用。

1、有些題目顯示事件、情感;

2、有些題目交代寫作目的和寫作背景;

3、有些題目點明中心。所以,有時抓住了題目,也就大體抓住了詩歌的基本內容。

總結方法例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①

李白

一為遷客②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經過武昌時游黃鶴樓所作。②遷客,指西漢的賈誼,因指責時政,受到權臣的讒毀。貶官到長沙。③古曲有《梅花落》。

(1)詩歌前兩句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4分)

抒發了詩人被流放的凄涼之感和眷戀朝廷、思而不得的苦悶。(二)看注釋,抓暗示信息

注釋是詩歌鑒賞中最值得注意的內容,雖短短幾字,卻是出題人給你的暗示。有些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或感情基調;有些是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寓意;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或主旨;還有些是解釋詩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閱讀的難度。

總結方法例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這首詩豐富的感情蘊涵在景物與人物活動的描寫之中。結合全詩,對此作簡要分析。

這首詩前兩句用夸張手法寫祖國山河的雄闊壯麗,飽含熱愛之情,并為進一步抒情做了鋪墊;第三句“淚盡”二字將亡國之恨宣泄無遺;第四句一個“望”字寫出遺民對南宋軍隊收復失地的企盼,一個“又”字則曲折第表達出對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遲遲沒有收復失地的失望與埋怨。(三)看作者,知人論世知人論世,就是說,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處的時代背景。其實,許多詩所表達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與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處的時代有關。我們要關注著名詩人的相關遭遇、境況,所處朝代國勢、朝政……如介紹詩歌是作者被貶某地時所作,則要考慮是否有懷才不遇、報國思用等情感;如介紹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則要考慮羈旅愁思、思鄉懷人之情;如介紹作者是南宋詩人(或朝代已滅亡),則要考慮收復失地之心……總結方法實戰演練:

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溪橋晚興鄭協①寂寞亭基野渡邊,春流平岸草芊芊②。一川晚照人閑立,滿袖楊花聽杜鵑。[注]①鄭協:南宋遺民。②芊芊:草木茂盛。問題:有人說詩中的“閑”字表現了詩人閑適恬淡的心境,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答案提示:不同意。(1分)

詩人通過亭基寂寞,野渡無人,落日晚照,杜鵑啼血這些悲涼的景物,(1分)再加上詩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遺民,(1分)表達故國之思、亡國之痛帶來的凄涼、孤獨、悵惘之情。(1分)【例四】閱讀下面詩詞,回答問題。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試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表達了抒情主人公(思婦)盼望遠方行人、久候而不歸的孤寂、惆悵的感情。用“空”字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宿鳥歸飛急"意在反襯行人滯留他鄉,未免戀戀不返。

“更”字加強了連續不斷的以至無窮無盡的愁思印象。(四)看字詞,把握“情感關鍵字”。詩歌中有一些能夠幫助我們把握作品思想內容的字眼,我們都稱為“情感關鍵字”。閱讀時準確抓住情感關鍵字,無疑對正確理解分析詩歌的思想內容有重要的作用。如《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又如《錢塘湖春行》:最愛湖東行不足,……總結方法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請找找下列兩首詩的“情感關鍵詞”。

楓橋夜泊張繼相見歡李煜

答:子規鳥是作者家鄉“蜀國”的景物,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鵑花,自然就聯想到家鄉的子規鳥,因此,子規鳥所起的作用是引發作者的思鄉之情。【例五】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宣城①見杜鵑花

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②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③。

注:①【宣城】今安徽宣城縣。②【子規】一名杜鵑,相傳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鳴,相傳子規鳥的叫聲如蜀地方言:不如歸去。此時杜鵑花亦盛開。③【三巴】東漢末年置巴郡、巴東、巴西,合稱三巴。泛指蜀地。“子規鳥”在詩中起什么作用?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在詩歌中,總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義,也往往寄托著特定的情感。例如,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總結方法意象與情感月亮思鄉、思親;人生的園滿、缺憾;幽靜、美好楊柳離別、留戀、傷感、春天的美好;菊花高潔、隱逸梧桐凄涼悲傷浮云漂泊意象與情感杜鵑凄涼、哀傷鷓鴣

旅途艱險、離愁別緒寒蟬悲涼鴻雁思鄉懷親之情、羈旅傷感、指代書信

11.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慶庵寺桃花謝枋得【注】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注】謝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的身份抗擊元兵,兵敗后潛入山中,隱居達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強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絕食而死。此詩即寫于隱居期間。請分析這首詩的妙處。讀詩應知:桃源:指晉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中的地方。故事說,有打魚的人順水中的桃花,找到源地。由洞口入桃花源,另是一番世界。答:詩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慶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來寫“避元”;用“怕有漁郎來問津”來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決意絕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詩中,融入了豐富的內涵。全詩讀來含蓄蘊藉,耐人品味,一個絕不與元統治者合作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例六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夢中作①歐陽修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棋罷不知人換世②,酒闌③無奈客思家。【注】①本詩約作于皇祐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②傳說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柬,斧已爛掉.回家后發現早已換了人間。③酒闌:酒盡.(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請結合詩簡要分析。①表現了詩人因仕途失意而對前途憂慮和無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脫離官場返回家鄉的心情。(2分)結合注釋因為詩人仕途失意,所以“路暗花迷”表現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1分)“無奈”“思家”等詞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