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浙江省三校高一上學期10月聯考地理試題_第1頁
2022-2023學年浙江省三校高一上學期10月聯考地理試題_第2頁
2022-2023學年浙江省三校高一上學期10月聯考地理試題_第3頁
2022-2023學年浙江省三校高一上學期10月聯考地理試題_第4頁
2022-2023學年浙江省三校高一上學期10月聯考地理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8-2022學年浙江省三校第一學期高一年級三校聯考地理學科試題卷選擇題部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2022年9月,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水位持續走低,大面積湖床裸露,變身蒼翠碧綠的“大草原”。杭州某中學地理教師于國慶節當天自駕打卡。完成下面小題。1.獲取圖中兩大淡水湖形態影像需要借助的遙感平臺是()A.傳感器 B.飛機 C.衛星 D.探空氣球2.該地理教師自駕去鄱陽湖“大草原”打卡途中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術是()A.RS B.BDS C.GIS D.VR【答案】1.C2.B2022年9月10日恰逢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賞滿月”是節日期間的重要民俗。完成下面小題。3.根據月相的變化規律,在天氣晴朗的夜空,2022年10月3日我們看到的月相最接近()A. B. C. D.4.要在2022年10月3日晴朗的天空用相機記錄月相的完整運行軌跡,適宜選擇的時間段是()A.子夜→清晨 B.清晨→正午 C.正午→日落 D.日落→子夜【答案】3.C4.D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2021年5月15日,著陸平臺(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追星”后“回家”途中遇到的威脅最可能來自()A.太陽活動強 B.天體的撞擊 C.太陽輻射強 D.流星雨爆發6.為了節省燃料,發射火星探測器時,太陽、地球、火星的位置關系最接近()A. B.C. D.【答案】5.A6.A據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變化可以“透視”地球的內部構造。圖中實線代表地震波,虛線代表地地球內部的不連續面。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地震波()A.表示的是橫波 B.傳播速度一直增加C.可以通過液態 D.發生三次明顯變化8.關于地球內部圈層的說法,正確的是()A.甲層物質密度不均 B.乙層屬于巖石圈層C.丙層物質呈現固態 D.丁層中多地球磁場【答案】7.C8.A距今1.9億年的三疊紀,四川盆地邊緣逐漸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沒的地區逐漸上升成陸。在中生代漫長的1億多年里,四川盆地到處生長蕨類、蘇鐵和裸子植物。完成下面小題。9.裸子植物繁盛時代,陸地上稱霸一時的動物是()A.三葉蟲 B.兩棲動物 C.恐龍 D.大象10.該地質時期()A.是重要的成煤期 B.原始魚類全部滅絕 C.聯合古陸未形成 D.形成哺乳動物化石【答案】9.C10.A下圖為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在圖中甲所指示的地質年代之前明顯衰退的生物是()A.古老兩棲類 B.現代魚類 C.蕨類植物 D.裸子植物12.圖中乙指示的地質年代()A.氣候較干旱 B.海平面較低 C.生物大滅絕 D.水稻產量低【答案】11.C12.B2022年3月17日,新疆首個“風光火儲”多能互補清潔能源基地項目在烏魯木齊開工建設。完成下面小題。13.該供熱系統需多能互補是因為太陽能()A.占地廣,開發成本高 B.能量總體較分散C.受天氣和晝長影響大 D.熱能存儲難度大14.新疆夏季太陽能資源豐富,以下不屬于主要影響因素的是()A.太陽高度 B.白晝時間 C.天氣狀況 D.大氣透明度【答案】13.C14.D下圖為四種典型流水地貌景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多出現在平原和盆地河段的地貌景觀是()A.甲 B.乙 C.丙 D.丁16.關于乙地貌的敘述,正確的是()A.地區分布:溝谷出口 B.形成原因:流水搬運C.地貌特征:呈三角形 D.農業生產:洪水威脅【答案】15.C16.A2022年8月,杭州某地理教師游富陽胥口鎮“小疊空”景區時,在崤山石林的石壁上發現很多貝殼、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完成下面小題。17.關于化石的說法,正確的是()A.任何地層都含有化石 B.是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C.時代不同,化石不同 D.結構簡單的化石形成晚18.眾多此類海洋生物化石的形成,證明了杭州市富陽區胥口鎮當時()A.草原植被茂密 B.裸子植被繁盛 C.是溫暖的淺海 D.處于深海環境【答案】17.C18.C牛軛湖又稱河跡湖,是由于河流的變遷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彎取直后留下的舊河道形成的湖泊,多呈彎月形,水深較小。完成下面小題。19.牛軛湖分布區的地形類型主要是()A山地 B.高原 C.丘陵 D.平原20.河流自行裁彎取直后()A.洪水危害減少 B.河水流速減弱 C.河道淤積加重 D.水質容易惡化【答案】19.D20.A二、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選2個且選對得3分,每小題選一個且選對得2分,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凌日現象”是指在觀測點看到某天體呈小黑點狀在日面掠過的現象。下表為太陽系中四大行星的部分基礎數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名稱質量(地球=1)體積(地球=1)大氣主要成份表面均溫(℃)自轉周期公轉周期水星0.050.056氦和鈉17958.6天87.9天金星0.820.856二氧化碳480243天224.7天地球1.001.000氮氣、氧氣1523時56分1.0年火星0.110.15二氧化碳-5524時37分1.9年21.據表中材料,最有可能“度日如年”和可觀測“地球凌日”現象的行星分別是()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22.與其它三大行星相比,地球具備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包括()A.適宜的表面溫度 B.適合的大氣成分 C.強烈的太陽福射 D.存在充足的水汽【答案】21.BD22.AB今年第12號臺風“梅花”攜風裹雨,于9月14日登陸浙江舟山,之后一路向北。圖為臺風“梅花”9月14日20時30分至17日05時的移動路徑。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3.對臺風位置進行持續監測和移動路徑分析,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術主要是()A.RS B.GNSS C.GIS D.BDS24.沿途各地需警惕臺風帶來的強降雨在山區易造成的主要地質災害有()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洪澇【答案】23.AC24.BC下圖是NASA拍攝的“太陽笑臉圖”。從這張照片上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太陽的兩只眼睛、鼻子、嘴以及顴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5.“鼻子”所處的太陽大氣層()A.亮度最低 B.厚度最薄 C.溫度最低 D.位于最外層26.太陽笑了,則地球上()A.洪澇災害更加頻繁 B.農業生產傾向增產C.表面溫度一定升高 D.可能出現磁暴現象【答案】25.BC26.BD2022年9月18日上午14時44分,臺灣花蓮縣發生6.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完成下面小題。27.此次臺灣花蓮地震()A.震源位于上地幔上部②層 B.隨震中距增大,震感減弱C.地震波向上傳播速度加快 D.震區震感首先是上下顛簸28.關于圖示地球圈層構造的說法正確的是()A.①圈層是厚度均一 B.②圈層由巖石構成C.③層的物質呈液態 D.④層的物質密度大【答案】27.BD28.BD某中學地理實驗小組用足夠多的沙子做一個彎曲的人工河道,然后從地勢較高的一側緩慢并源源不斷地注水,觀察并記錄河道和河岸的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9.該實驗可以模擬()A.峽谷的形成 B.河谷的發育 C.曲流的演化 D.泥石流的發生30.據所學知識可以推測的實驗結果是,相對于乙側河道()A甲河岸受流水侵蝕較強 B.甲河岸后退明顯C.甲河道沉積物顆粒較小 D.甲河道裁彎取直【答案】29.BC30.AB非選擇題部分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30分。)31.下圖為某中學地理教師暑期去四川某地旅游時所拍攝的一張景觀照片,認真閱讀信息并回答下列問題。(1)照片中顯示的地球外部圈層有____個,其中最活躍的圈層是____圈。圖中巖石則屬于地球三大內部圈層的____部分。(2)促進生物生長的主要能量來源是____能。照片中蕨類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祖先分別繁盛于____和____。(填地質年代)(3)欣賞景觀瀑布“水珠飛濺,聲勢浩大”的最佳季節是____(冬/夏)季。該季節露天區域總體上太陽輻射較弱,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瀑布下方的堆積物顆粒較____(大/小),停留時間較長。(4)圖示地區雨季易發生的地質災害是____、____。說出有效減輕該災害對游客可能造成傷害的預防措施和工程措施各兩點____。【答案】(1)①.3②.生物③.地殼(2)①.太陽輻射(或太陽)②.古生代(或古生代中期)③.新生代(3)①.夏②.天氣狀況③.大(4)①.滑坡②.泥石流、崩塌③.預防措施:提高減災防災意識:提醒游客注意防范:加強對災害的監測預警預報:避開溝谷和陡坡。工程措施:建排水溝、導水槽:邊坡人工加固(或修建護坡工程或加固巖體土體):修筑堤壩(或攔水壩)3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黃河上游根據河道特性的不同,從源頭到龍羊峽為河源段,河流曲折迂回,龍羊峽到寧夏青銅峽為峽谷段,從青銅峽至內蒙古河口鎮為沖積平原段。黃河中游穿越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黃土高原沖溝普遍發育,地表破碎。黃河下游,在泥沙的不斷沉積下,河道不斷抬升,最終導致河床高度高于兩側地面,從而成為“地上河”。(1)在上游河源段,河流曲折迂回,____(凹/凸)岸為侵蝕岸。在峽谷段,黃河流速____(快/慢),流水____(侵蝕/堆積)作用強,兩岸____,河床狹窄。(2)黃土高原沖溝發育,主要外力是____的沖刷和____的侵蝕。(3)黃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與黃河中游流水的____和____作用有關。要減輕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比較理想的治理措施是____(生物措施)和____(工程措施)。(4)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入海會形成____地貌,監測其面積變化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____。從形態、地形和堆積物等方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