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譜基礎知識-飛行時間質譜儀原理及應用_第1頁
質譜基礎知識-飛行時間質譜儀原理及應用_第2頁
質譜基礎知識-飛行時間質譜儀原理及應用_第3頁
質譜基礎知識-飛行時間質譜儀原理及應用_第4頁
質譜基礎知識-飛行時間質譜儀原理及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飛行時間質譜儀龐鈞文第一頁,共十三頁。質譜儀是按照離子的質荷比(m/z)不同,來分離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測定分子量進行成分和結構分析.離子的生成方式有失去或捕獲電荷(如:電子發射,質子化或去質子化)質譜儀簡介離子源質量過濾/分析器檢測器進樣部分樣品板LC或GCEI源FAB源MALDI源ESI源QuadruopoleIontrapTime-of-flight電子倍增器閃爍計數器+++++++++++++++++++++++++++++++++++++第二頁,共十三頁。1906年J.JThomson在實驗中發現帶電荷離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軌跡與它的質荷比(m/z)有關,并于1912年制造出第一臺質譜儀.1946年發明飛行時間質量分析器(Time-of-flightAnalyzer)1953-1958年出現四極桿質量分析器(Quadrupole)1956年GC-MS開始聯用

1959年質譜首次用于peptidesequencing1965年離子共振質譜出現

1968年電噴霧離子源ElectrosprayIonization1973年LC-MS1974年FouriertransformioncyclotorresonanceMS1987-1988年Matrise_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1996年電噴霧離子源開始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質譜的發展歷史第三頁,共十三頁。

基本原理第四頁,共十三頁。基本原理——公式推導當飛行距離L和工作電壓V一定時,離子飛行時間T和離子質荷比一一對應。

第五頁,共十三頁。質量分辨(Massresolution,m/△m):質譜儀器分辨不同成分物質的能力;~10000質量精度(massaccuracy):衡量質譜儀器測量物質成分的準確度;ppm質量范圍(massrange):質譜儀器測量物質成分的質量大小范圍;1~∞靈敏度(sensitivity):質譜儀器所能測量物質成分的最低含量;單分子檢測飛行時間質譜儀性能指標第六頁,共十三頁。離子源:電噴霧電離源(ESI)主要用于極性、難氣化的成分在液相狀態下的電離。大氣壓化學電離源(APCI)主要用于中等極性、易揮發的小分子化合物在氣相狀態下的電離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源(MALDI)主要用于多肽、核苷酸、蛋白質和高分子聚合物等生物大分子的電離大氣壓光電離源(APPI)主要用于芳烴、甾體等不宜用以上三種離子化的樣品。飛行時間質譜儀TOF-MS的構成第七頁,共十三頁。質量分析器TOF-MS分辨率低的原因時間分散空間分散能量分散改進方法脈沖電離離子延遲引出反射器技術飛行時間質譜儀TOF-MS的構成目前,TOF-MS大都裝有反射器,使離子經過多電極組成的反射器后沿V型或W型路線飛行到達檢測器,使得分辨率可達20000以上,最高檢測質量可超過300000Da,且具有很高的靈敏度。

第八頁,共十三頁。直線型飛行時間質譜儀的主要缺點:分辨率低。離子初始能量不同,使得具有相同質荷比的離子達到檢測器的時間有一定分布,造成分辨能力下降。改進的方法在線性檢測器前面的加上一組靜電場反射鏡,將自由飛行中的離子反推回去,初始能量大的離子由于初始速度快,進入靜電場反射鏡的距離長,返回時的路程也就長,初始能量小的離子返回時的路程短,這樣就會在返回路程的一定位置聚焦,從而改善了儀器的分辨能力。這種帶有靜電場反射鏡的飛行時間質譜儀被稱為反射式飛行時間質譜儀直線式VS反射式第九頁,共十三頁。反射式飛行時間質譜儀第十頁,共十三頁。質量分析器;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和其他儀器串聯使用與四級桿質譜串聯與離子阱質譜串聯與粒子淌度質譜串聯廣泛用于化學、生物學、環境科學等領域。中藥分析蛋白質組學飛行時間質譜儀的應用第十一頁,共十三頁。Thanks!第十二頁,共十三頁。內容梗概飛行時間質譜儀。質譜儀是按照離子的質荷比(m/z)不同,來分離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測定分子量進行成分和結構分析.。離子的生成方式有失去或捕獲電荷(如:電子發射,質子化或去質子化)。Time-of-flight。++++。+++++++++++++。1906年J.JThomson在實驗中發現帶電荷離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軌跡與它的質荷比(m/z)有關,并于1912年制造出第一臺質譜儀.。1946年發明飛行時間質量分析器(Time-of-flightAnalyzer)。1953-1958年出現四極桿質量分析器(Quadrupole)。1956年GC-MS開始聯用。1965年離子共振質譜出現。1968年電噴霧離子源ElectrosprayIonization。1973年LC-MS。1974年Fouriertransformioncyclotorresonance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