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蓬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項目名稱:蓬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設計號:06066-2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委托單位:蓬安縣規劃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建筑市政所所長:梁平副總建筑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高級注冊咨詢師設計單位: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梁平工作室責任總工:毛剛城市規劃設計證書等級:
甲
級城市規劃設計證書編號:021082設計總負責人:
梁平國家注冊規劃師院
長:樊晟參加人員:游海濤
國家注冊規劃師、高級工程師陳
浩
規劃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規劃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陳
川
規劃師總工程師:毛剛石
璐
工程師院規劃成果專用章:黃勝坤
工程師劉
棟
工程師黃
抑
助理規劃師閆
亮
碩士研究生孫鴻野
碩士研究生規劃設計編制完成時間:2007
年
07
月
10
日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梁平工作室
2007.07.10ClicktoeditMastertitlestyleClicktoeditMastersubtitlestyle蓬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說明書前言為進一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和原則;也為更好的保護蓬安縣歷史文化資源,進一步宣傳和普及文物知識,蓬安縣人民政府委托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蓬安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本次規劃將對蓬安縣的優秀歷史文化遺存提出系統的、科學的保護和利用方法,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使歷史文化資源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得到更好的保護,令蓬安獨特的相如文化和城市傳統風貌得以延續和發展。規劃工作組在接受委托后,于
2006
年
9
月初第一次進入現場,對蓬安縣城的地形地貌、古城街巷等進行初步踏勘,召開座談會,聽取了地方各部門的情況介紹和意見想法。在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的基礎上,結合蓬安縣總體規劃的要求,提出了初步方案。9月底,工作組攜初步方案第二次進場,對現狀情況再一次踏勘,并向委托方匯報了方案構想。之后綜合各方面意見,對初步方案進行了調整。10
月初和
10
月下旬工作組再次來到蓬安,核實了部分不清楚的現狀,補齊了一些資料,且對初步方案進行了修改,并形成了第一輪成果。2006
年
12
月底,省建設廳就第一輪成果召開了專家咨詢會,會上各位專家對項目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會后,工程組對專家意見進行了消化吸收,并深入研究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規范》與《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審批辦法》等技術文件,對第一輪成果進行了較大的調整,最終形成本次成果。四川·成都2007.07.101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梁平工作室
2007.07.10蓬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說明書1.1.5
自然資源1
現狀與歷史沿革1.1
基本概況1.1.5.1
礦產資源蓬安縣礦藏種類不多,主要有砂金、鋯石、鈦鐵、氯化鉀及井鹽、芒硝、石膏、石油等,儲藏量較少。1.1.1
地理位置1.1.5.2
農業資源蓬安縣地處四川省南充市東北部,位于嘉陵江中上游,東鄰營山、渠縣,南接小平故里——廣安區,西與陳壽、陳瀾、羅瑞卿故里——南充市市區毗鄰,北與朱德故里——儀隴接壤。蓬安縣是四川省的農業大縣。2004
年底糧食總產
30.58
萬噸,人均
453
公斤。糧食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黃麻、曬煙、生姜;多種經營有生豬、蠶繭、柑桔等。縣境東西寬約
27
公里,南北長約
61.11
公里,呈南北狹長帶狀,幅員面積
1333.95
平方公里,總人口
68.15
萬人(2005
年底)。1.1.5.3
土地資源1.1.2
地形地貌全縣土地面積1333.95
平方公里,人口密度506
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6997.45公頃,占幅員面積的36.23%。園地7226.65公頃,占5.42%;林地27304.55
公頃,占
20.47%;居民點與工礦用地
11650.15
公頃,占
8.73%;交通用地
4606.59
公頃,占
3.45%;未利用土地
23715.89
公頃,占
17.78%。蓬安縣位于川東丘陵區,境內地形以丘陵為主,整個地勢東南和東北高,中部略低。低、中丘陵約占全縣總面積的
41.81%,低山占
26.24%,平壩占
30.95%。最高點在縣境內東南郊鳳礦與岳池縣騎龍鄉交界的排山鳳凰寺頂,海撥
819
米,最低點在縣境內西部三壩鄉嘉陵江出縣境處,海撥
273
米。縣境內地形坡度在
10—25%之間。縣境北鄰沿嘉陵江一帶,主要呈北東至南西向長條山形,溝谷切割較深,一般在
100—400
米之間。境內中部河舒鎮、新園鄉、龍蠶鎮、碧溪鄉、開元鄉、鳳石鄉、羅家鎮、南燕鄉、銀漢鎮、福德鎮、新河鄉一帶,屬平壩地形,地勢平坦、低洼。境內南部系屬典型的丘陵地形,相對高差在
50—100
米之間。1.1.5.4水資源及水力資源蓬安縣
1995
年水資源總量
5.46
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
817.9
立方米,地表徑流量
222.9
億立方米。全縣多年平均降水量
13.69
億立方米,是全縣水資源總補給來源。全縣水能蘊藏量達
30.88
萬千瓦,可開發量
2016.283
萬千瓦,至
2000
年已開發量為
5.623
萬千瓦。全縣地形主要特點是:山低坡緩、嶺梁延伸、切割破碎、溝溪縱橫、農耕發達、林牧極少。水質狀況:蓬安縣境內河流水質總體情況較好,大多數河段為Ⅰ、Ⅱ類水質。僅在平水和枯水及枯季(9—3
月),河舒河、利溪河部份河段污染超過地面水水質標準第Ⅲ類。這些污染物主要是有機物類,如:化學耗氧量、生物需氧量、揮發酚等。1.1.3
氣象氣候蓬安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季炎熱,秋多綿雨。年降雨量豐富,多年平均降雨量為
1032.7
毫米,降水總量為
13.69
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深
375
毫米,多年地表經流總量
4.99
億立方米。1.1.6旅游資源全年日照率略偏小,全年日均溫度在
0℃以上,無霜期
306
天,霜凍輕微。蓬安縣境內有省級白云山風景名勝區、大深南海風景名勝區、小樂山摩巖造像、河舒桃花村產業觀光區、燕山寨旅游風景區(運山故城遺址)、蓬州故城遺址,縣城內有錦屏鎮外的嘉陵江漫灘濕地、周口鎮南北兩側的筆架山森林公園、龍角山游覽公園,鹽店街紅軍標語等。1.1.4
水文條件縣境內主要河流是過境的嘉陵江與從東西兩個主向匯入的小河。嘉陵江在境內長
89
公里,流域面積
1115.4
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
891
立方米/秒。其余小河主要有:河舒河、清溪河、利溪河、正源河、金馬河、金溪河。清溪河為嘉陵江一級支流,城東段河床寬度
20
米,切割深度約
5
米,坡降
0.3%,常年流量較小。1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梁平工作室
2007.07.10蓬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說明書1.1.7
交通區位關系綠化覆蓋率低。1.1.7.1
陸路交通1.2
名城歷史沿革蓬安縣位于南充東北部,陸路交通有公路和鐵路:蓬安,周屬巴子國,秦屬巴郡閬中縣,漢魏直至南朝的宋、齊,其南北分屬于安漢和閬中兩縣,古為相如縣,后稱蓬州,歷史悠久。南(充)蓬(安)一級公路斜穿縣域中部,國道
318
線橫穿南部,儀(隴)北(碚)路縱貫全境。南(部)蓬(安)山重二級公路貫穿東西。成都——南充——廣安——重慶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使蓬安距成都、重慶兩個特大城市的距離都縮短在
250
公里以內。縣城周口鎮處于省道
203、204
線的交叉點上,更是連結巴中、儀隴、廣安“將帥故里游”線路上的必經結點。南北朝梁代,在梁益二州之外增置諸州,同時設郡,并大量置縣,實行州統郡,郡管縣。梁武帝天監六年(507)劃安漢縣所在地、今蓬安縣利溪鎮的兩河塘(唐武周萬歲通天二年,公元
697
年,遷嘉陵江西岸、今蓬安縣之錦屏鎮),為紀念司馬相如,特以相如名縣,隸屬與之同時設置又同治的梓潼郡(梓潼郡隸屬南梁北巴州)。相如縣從成立到并入蓬州,存在了近
900
年。隋代實行州統縣,相如縣屬隆州。唐代于南充置果州,相如縣屬果州。此時的相如縣,不僅有今蓬安縣境域的絕大部分,還包括今高坪區東北一角、儀隴新政一帶、營山西部、岳池北部的部分境域。達成鐵路橫穿縣境。西距南充
30
分鐘車程,東到達州
2
小時車程。1.1.7.2
水運交通嘉陵江黃金水道經梯級開發渠化后,500噸位船隊可自南充經蓬安上溯至閬中。1.1.7.3
航空港周邊有重慶江北和四川南充兩個機場,與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南昌和香港、澳門等大城市及國外客源市場直航相連。唐武德(618—626)初年,始建于梁代、隸屬于蓬州的大寅縣(后改名蓬池縣),從今儀隴縣境大寅鄉之大寅山遷治今蓬安縣茶亭鄉的蓬池壩。唐開元二十九年(741),蓬州亦從安固縣城(今營山縣安固鄉)遷治蓬池縣城,與蓬池縣同治。南宋末年,蒙古軍攻進四川,今蓬安縣的燕山寨,時稱運山,成了一州三縣的治所,蓬州、蓬池、朗池和果州的相如縣,同時于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遷往運山。寶祐六年(1258)相如縣亦劃歸蓬州。1.1.8
城市概況蓬安縣城位于南充東部,嘉陵江東岸,達成路線上,周圍丘陵起伏,地形破碎,縣城氣候同縣域,主導風向為東北風。省道儀華路、南渠路在此呈十字交匯,兼備嘉陵江水運,距離廣南高速僅
40
多公里,交通方便。2005
年城市人口約
8.52
萬人。元代,相如、營山遷復原治,蓬池縣廢,屬地分別劃歸儀隴、營山、相如三縣,原蓬州城、蓬池縣城所在的蓬池壩及部分境域劃歸相如縣。因相如縣已由果州劃歸蓬州管轄,蓬州亦隨之遷往相如縣城。此時,今蓬安的境域已大體形成,它不僅有唐代至宋代相如縣的全部境域,還有原蓬池縣的部分境域。明代,洪武年間(1368—1398)相如縣省入蓬州直轄。清代的蓬州僅留有州名,不再轄縣,其境域除局部有調整外,基本上就是元代的相如縣。民國二年(1913)全國州改縣,取蓬州、安漢之首一字,定名蓬安縣。1933年,蓬安縣嘉陵江以東地方大部分獲得解放,屬川陜革命根據地。1957年,蓬安縣治由今錦屏鎮遷往今周口鎮。城市現狀工業以為農副產品開發加工服務的食品、煙葉、冶金、紡織、電力為主,擁有各類工業企業
30
余家,門類主要涉及電力、機械、食品、紡織等。現狀工業主要分布在縣城北部和南端,另有一部分和居民區混雜在一起,城區現有獨立地段倉儲設施
5
個,主要位于縣域北、南及東南城市主要出入口處,儲存的物質涉及糧食、百貨、燃油等。蓬安城歷史悠久,交通發達,周子古鎮原名舟子鎮,即是因其古代為繁華的嘉陵江碼頭小鎮,隨著幾千年城市建設的發展,在周口鎮東南已形成了大面積的城市新區、蓬安城市的商業形成以錦屏鎮、周子鎮、傳統沿街店鋪為主的舊城傳統商業中心和城市新區幾條主要的繁華商業街和商業區。現狀城市文化體育設施種類不齊全、規模偏小,不能適應縣城作為全縣文化中心的需要。有文化館、電影院、川劇團、政府禮堂各一處。現狀城市公共綠地缺乏,城區中心缺乏休息、游憩場所,城市道路綠化面積少,城市2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梁平工作室
2007.07.10蓬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說明書1.3
歷史文化資源現狀1.3.1
蓬安縣城現存傳統空間格局表
1
蓬安縣沿革簡表時期建置名稱治地隸屬千年的風雨變遷造就了蓬安縣一城(蓬安舊城)、一鎮(周子古鎮)隔嘉陵江遙相呼應(兩座古城相距約
2.5
公里)的獨特空間格局。朝代公元年號前
11
世紀—前771
年西周嘉陵江蓬安段自東北向西南穿蓬安縣城而過,此段江面寬闊且富于變化(江面寬度在
160
米-450
米之間),其西岸橫臥規模可觀的河漫灘自然濕地(面積約為194.1
公頃,寬度在
230
米-495
米之間)。前
770
年—前476
年春秋戰國巴國地前
475
年—前316
年前
315
年—前221
年河漫灘西側為蓬安舊城(該城于1994
年蓬安舊城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所在。該城傳統空間格局表現出“四門一墻,建制齊全”的典型古城特征。城區四周有紫氣(東)門、文明(南)門、湧金(西)門、真武(北)門等幾座城門遺址,舊時4座城門之間均有城墻,現古城墻僅在東門到南門門之間有零星殘余。歷史上城內有兩條重要軸線,一條為由舊城中部古縣衙遺址所在向南北兩端拓展的官方軸線;另一條為靠近城東嘉陵江一側、沿古城墻走向的民間軸線。如今前者由于蓬安監獄(位于蓬安舊城中部,占地面積約15.42公頃,四周有高大院墻,監獄內尚存的重要歷史建筑有文廟、武廟、相如故宅(天主堂)、玉環書院、城隍廟等)的存在已被破壞,唯有遺存的文廟、武廟、玉環書院、城隍廟、以及位于古城中部偏南的
6
棵參天古木(均為黃桷樹,東西各
3
棵,分列于傳統官方軸線左右,其中有
4
棵位于監獄內,2
棵位于監獄院墻外)尚可標明該軸線的所在;而后者由“北街-新東街-老東街-正東街-正南街-內西街-西街”共同組成,兩側分布眾多傳統民居,曾是蓬安百姓重要的生活場所,軸線所在傳統街巷狹窄,兩側民居低矮,古樹較多。現雖傳統的街巷空間格局保存基本完好,但沿軸線兩側傳統景觀界面被破壞較為嚴重,建筑風貌、年代、結構、樣式、高度、材料、色彩、用途等混雜無序。秦巴郡地閬中縣地前
221
年—前206
年秦漢前
206
年—公元
220
年220
年—三國晉280
年分屬安漢縣、閬中縣265—420
年宋齊420—502
年502—557
年581—618
年618—907
年907—960
年960—1279
年南北朝相如縣
河舒、利溪鄉交界處兩河塘梓潼郡隆城郡隆州梁大寅縣相如縣大寅縣相如縣大寅縣相如縣蓬池縣相如縣蓬池縣茶亭鄉蓬池壩兩河塘附近茶亭鄉蓬池壩陵江場隋唐蓬州果州茶亭鄉蓬池壩陵江場蓬州果州五代宋茶亭鄉蓬池壩陵江場蓬州果州茶亭鄉蓬池壩蓬州1279—1368元相如縣蓬州陵江場陵江場陵江場蓬州年1368—1644年明順慶府順慶府蓬安舊城內現存歷史建筑眾多,現存明清風格的古建筑總量約有12500余平方米。其中清代所建的文廟、武廟、龍神祠、天主堂、玉環書院、城隍廟等至今保存尚好。它們在方圓近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由東向西順江排倒,依山而建,東端為龍神祠,西端為天主堂,北端為文廟,南端為城隍廟。1644—1991年清蓬州川北道四川省十一行政督察區1991—1949年中華民國蓬安縣蓬安縣陵江場周口南充專區中華人嘉陵江東岸周子古鎮(古時又名舟口鎮,意為船舟碼頭之意;后為紀念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曾來此講學更名為周子鎮)臨江、依山而建,其空間格頗具川東“水畔、山麓”型古鎮的特征。古鎮因被南北兩山——筆架山(位于古鎮南側,海拔約
388.8
米,與江面高差約
100
米)、龍角山(位于古鎮北側,海拔約
430.8
米,1949—南充地區革委會南充地區行署民共和國3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梁平工作室
2007.07.10蓬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說明書與江面高差約
140
米)——與西側的嘉陵江所夾,其內部傳統街巷(順河街、下河街、上玉帶,環繞相如縣城,風景風水具佳,十分感嘆,返京便描繪出了錦繡嘉陵三百里。后來為財神樓作記,稱“吳道子粉本在此”,遂更名為畫江樓。宋詞大家蘇軾來相如縣游歷并游覽相如縣南山水,相如縣人為紀念他將縣南白云山普城寺更名為“來蘇寺”。河街、鹽店街、新華街等)不僅蜿蜒曲折,豎向富于變化,且石板路面鋪裝與兩側傳統民居均保存較好(僅有少數路段的石板路面鋪裝和傳統民居遭到破壞)。現古鎮內還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傳統民間軸線(自古碼頭、財神樓,經由下河街、上河街、鹽店街,至龍角山南麓,全長約
1000
米左右),及以順河街為核心要素的沿嘉陵江傳統人文景觀界面。從龍角山俯瞰整個周子古鎮,青瓦民居掩映著的古街道,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景色宜人。尤其是古鎮下河街西頭街口沿江按而建的財神樓,風格古樸、倒映江中,實為古鎮的點睛之筆,難怪這里自古就廣為流傳著“蓬安有個財神樓,半截秀在水里頭”的說法。宋朝理學大師周敦頤在任合州通判時,經嘉陵江乘船過相如縣去南部訪友,中經舟口。相如士子慕其大名,請其講學,周敦頤便在下河街水井灣,開筵講學數日。后人為紀念他,便為之修建濂溪祠,并將舟口鎮更名為周子鎮。1.3.2.2
嘉陵江文化滾滾嘉陵江,全長
1153
公里,發源于秦嶺南麓,流經陜、甘、川至重慶匯入長江。據《水經注》記載:漢水南入嘉陵道而為嘉陵水,江名由此而來。其流域面積達
16
萬平方公里,超過沱江居長江支流之首。1.3.2
主要歷史文化元素1.3.2.1
名人勝跡1.
相如故里嘉陵江在甘肅和陜西段僅
244
公里長,四川段最長,達
589
公里,穿越了廣元、廣安、南充三市,重慶段只有140公里。它從陜甘交界的莽莽山嶺間匯納百條澗溪,從崇山峻嶺間飛流直下,經秦嶺腹地,進入巴山叢中的廣元、昭化、蒼溪、閬中,后又穿行于南部、蓬安、武勝、合川等丘陵與盆地之間,至重慶匯入長江,沿途催紅生綠,滋潤了一片片綠洲與盆地,養育了一座座名城與名地。對于嘉陵江文化,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有這樣一個解讀:巴文化可概括為四大區域,即巴人王都文化、巴渠文化、巴涪文化及重慶的巴渝文化,這些一起構成了嘉陵江流域文化。公元前
179
年,漢代大文豪司馬相如出生于現蓬安錦屏鎮境內,至今這里仍保存著相如故宅、相如平、洗墨池、彈琴臺、練劍臺、慕藺山、卓劍水、文君里、相如里、長卿祠等關于他的十大舊跡、遺址。同時,自蓬安建縣以來的
1500
多年中,此處以相如為縣名就將近
900
年,而以相如故宅為縣治的時間則更是長達
1400
多年。2.
蓬安鄉賢蓬安縣歷史上眾多的鄉賢中較為重要的有:伍非百(1890—1965),蓬安利溪鄉人,一生對諸子之學進行研究,尤喜墨家,著有《墨經解故》,享有墨學專家、名辯學家、哲學史家的盛譽。廖季平稱:“伍君非百篤志于古,作《墨經解故》,于舊說之外人多所發明,雖宗旨不必同予,考其義例得未曾有,洵前賢畏后生矣。”嘉陵江流域有眾多的文化遺跡,有南充、廣元的三國文化,有以女皇武則天、漢將軍紀信、漢賦大家司馬相如為代表的古代名人文化,以鄧小平、朱德、羅瑞卿故居為代表的將帥文化,以川北大木偶、燈戲、皮影、儺戲等為特色的民俗文化……它們歷經歲月洗禮依然鮮活,枝繁葉茂,呈現出五光十色的風貌,而相如文化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現嘉陵江已列入國家重點開發的內河流。嘉陵江蓬安段長約
89
公里,蓬安舊城和周子古鎮居中,2
座電航樞紐工程構成的景觀南北對稱,之間形成兩個數十公里長的人工湖泊,配上江中綠州、江濱濕地和江岸上“牛渚漁歌”、“赤壁晴云”、“馬鞍樵唱”、“琴臺夜月”、“廣慈曉鐘”、“嘉陵晚渡”、“五馬排空”,外加“龍角崢嶸”八大景觀和沿岸生態林景,構成一幅美妙的畫卷。王白與(1902—1949),蓬安柳灘人,民革重要成員,進步報人,革命烈士。他博通經史,好文學,喜書畫,尤工詩詞(與郭沫若、黃炎培、沈均儒、章士劍等均有詩詞唱和),并編有多種詩集。曾先后擔任重慶《新蜀報》總編輯,《華西日報》社社長,創辦《大同周刊》并任發行人后,籌辦《新蜀報》上海版未成。便參加“民革”的革命活動。1949
年8
月被當局逮捕關押于“中美合作所”的白公館,同年
11
月
27
日被殺害。3.
古賢與蓬安除了鄉賢以外,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也在古相如縣留下過政績和足跡。唐上元中顏真卿貶蓬州,作蓬州長史,當時州民仿顏體者眾。后蓬州人為顏真卿修建祠堂。當蓬州移治錦屏時,蓬州人還將“魯公舊治”碑立于蓬州城東門口以示紀念。唐代畫圣吳道子,奉旨畫嘉陵江來到相如縣,過江登財神樓觀景,只見嘉陵江如一條1.3.2.3
歷史建筑蓬安境內歷史建筑景觀包括宗祠、寺廟、民居等類型,主要分布于蓬安舊城和周子古鎮內。4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梁平工作室
2007.07.10蓬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說明書蓬安舊城古建筑主要分布在原蓬安縣衙(位于現蓬安監獄內)周圍,有文廟、武廟、蓬州故城遺址位于茶亭鄉,坐落在二級臺階的沙壩上,是研究蓬安縣建立和發展的實物資料。玉環書院、城隍廟、相如故宅(天主堂)等古建筑群,在蓬安中學有古建筑龍神祠,古街上有潛廬(陳抱一舊居)。運山故城遺址,距縣城約
3
公里,坐落在峰巒起伏、玉帶纏繞的燕山上。運山故城的城垣、街坊、寺宇宮觀早已坍塌無存,唯剩下兩處古碑是故城的歷史見證。周子古鎮的重要歷史建筑主要有
3
處,其中
2
處歷史性建筑為分布在下河街的萬壽宮、龍角山麓的濂溪祠,另一處為恢復的古建筑財神樓,位于下河街口嘉陵江畔。除宗祠和寺廟等建筑,蓬安的傳統民居建筑主要分布于蓬安舊城南街、北街、內西街、正東街、老東街、新東街以及周子古鎮下河街、順河街、新華街、鹽店街(紅軍街)等街道(巷)兩側。喬家嘴遺址,位于蓬安縣睦壩鄉,為東周—漢代遺址,現保存狀況較好。2006年蓬安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梳毛凼遺址,位于蓬安縣錦屏鎮,俗稱“窖場壩”,內含大量灰陶碎片等漢代遺物,地面隨處可見大量的幾何紋磚、殘瓦等到。2006年蓬安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域內的古建筑主要有位于銀漢鎮的銀山寺,中華鄉崇慶村的崇慶寺,高廟鄉的土佛寺正殿,河舒鎮的河祖寺,白支山村場的金山寨,石孔鄉的方廣廟,新園鄉的新園橋亭子,利溪鎮的利溪廊橋和大夫第,騎龍鄉的騎龍字庫塔。1.3.2.4
摩崖石刻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3.2.9
文物保護單位蓬安縣域內共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7
處:蓬安舊城(內有古建筑文廟、武廟、玉環書院、相如故宅(天主堂)、城隍廟)、小樂山摩崖造像、大夫第、崇慶寺、銀山寺、利溪廊橋、騎龍字庫塔;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
處(詳見表2、表3)。表
2
蓬安縣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河舒鎮樂山村的小樂山摩崖造像,與抗蒙故城—運山故城遙遙相望,海拔高度
601
米,由大佛石像、大佛殿、八仙洞、千佛巖、觀音閣等幾處石刻造像組成。1994
年公布為南充市文物保護單位。序號名稱類別時代地址公布時間及文號南府發(1994)460
號備注羅家鎮千佛寨的千佛巖摩崖造像,造像始鑿于唐代,有大小造像
1125
尊,1998
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蓬安縣錦屏鎮蓬安縣河舒鎮蓬安縣利鎮1蓬安舊城3唐-清234567小樂山摩崖造像大夫第433333明-清清(同上)1.3.2.5
碑、塔南府發(2003)7號碑、塔主要有位于騎龍鄉的騎龍字庫塔,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鮮店鄉的鮮店字庫塔、來蘇寨的“蘇軾筆法”;保存于文管所的魯公石、千寨子村的周口何家墓,均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蓬安縣中華鄉蓬安縣銀漢鄉蓬安縣利溪鎮蓬安縣騎龍鄉崇慶寺清(同上)(同上)(同上)(同上)銀山寺清1.3.2.6
石橋、堤堰利溪廊橋騎龍字庫塔清利溪鎮的利溪廊橋,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為四礅三孔石橋,橋上建有廊房,供行人憩息、納涼和避雨,故稱為“廊橋”,2003
年公布為南充市文物保護單位。新園橋亭子(廊橋)位于新園鄉山腳巖村,為穿斗式木結構建筑,歷經百年風雨,至今仍能正常使用,2006
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3.2.7
革命遺存明說明(類別一欄)1: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性建筑物;3:古建筑及歷史紀念建筑物;5:古墓葬;2:石窟寺;4:石刻及其他;6:古遺址。有
3
處:分別為鹽店街紅軍標語、鮮店紅軍標語和龍角山紅軍樹,是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均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3.2.8
遺址共有
4
處,分別為:5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梁平工作室
2007.07.10蓬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說明書1.3.2.10
非物質歷史文化要素表
3
蓬安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蓬安縣非物質文化景觀要素主要包括:以相如文化、嘉陵江文化、明清石刻宗教文化等為代表的地方傳統文化;以川劇和地方戲劇(如儺戲)為代表的地方曲藝形式;以河舒豆腐、楊家掛面、利溪粉條、福德酥肉、曹氏豆干等為代表的老字號特產及商業。序號名稱類別時代地址公布時間及文號備注蓬安縣
蓬府發(1982)周口鎮
175
號1鹽店街紅軍標語11933
年蓬安縣
蓬府發(1988)鮮店鄉
138
號23鮮店字庫塔鮮店紅軍標語紅軍樹3116644333333336635清蓬安縣
蓬府發(1982)鮮店鄉
175
號1933
年1933
年唐2
名城現狀分析蓬安縣4(同上)(同上)周口鎮蓬安縣茶亭鄉2.1
蓬安歷史文化特色5蓬州故城遺址運山故城遺址千佛崖石刻造像“蘇軾筆法”碑魯公石2.1.1
蓬安歷史文化名城特征分析蓬安縣
蓬府發(1985)河舒鎮
100
號6宋2.1.1.1
有山、有水蓬安縣
蓬府發(1988)羅家鎮
138
號7唐-清明蓬安縣位于川東丘陵區,嘉陵江中上游。寬闊的嘉陵江由東北向西南穿蓬安縣城而過,它與縣龍角山、筆架山、狗頭寨等地山和丘陵共同構成了變化蓬安名城變化豐富的自然本底,而如此的自然地理特征,也為在此衍生出內涵豐富的地方文化提供了先決條件。蓬安縣8(同上)銀漢鎮蓬安縣
蓬府發(1982)文管所
175
號9唐蓬安縣
蓬府辦發(2006)高廟鄉
30號1011121314151617181920吐佛寺正殿周子古鎮古民居河舒河祖寺金天寺明嘉陵江蓬安段自然風景秀美,江水長年沖刷形成陡峭巖岸鬼斧神工、雄奇壯麗;江側沙石河灘,芭茅、蘆葦叢生,白鶴、野鴨翻飛美景如畫;嘉陵江農耕村、漁村傳統經濟文化景觀自然和諧(詳見1.3.2.2)。蓬安舊城,北枕玉環山,南瀕嘉陵江,東望龍角山,西依慕藺山,山水相映,風光秀美,乃一方風水寶地。周子古鎮西臨嘉陵江、北有龍角山、南靠筆架山,更有狗頭寨(一小丘),位于周子古鎮南部,使得古鎮景觀風貌層次豐富,且變化多樣,如同一曲清新淡雅的古曲,自茂密的山林之中飛出,在山谷里兜幾個圈兒之后,又飄向寧靜的嘉陵江面,并印在了這一條綠幽幽的玉帶之中。蓬安縣明、清清(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周口鎮蓬安縣河舒鎮白支山林場清蓬安縣石孔鄉蓬安縣方廣鄉蓬安縣錦屏鎮蓬安縣睦壩鄉蓬安縣錦屏鎮蓬安縣新園鄉蓬安縣周口鎮大玉皇廟清方廣廟清潛廬(陳抱一舊居)喬家嘴遺址梳毛凼遺址新園橋亭子周口何家墓近代東周、漢漢2.1.1.2
有城、有鎮蓬安舊城與周子古鎮各自的空間形態雖均為千年歷史的積淀,但空間肌理截然不同(詳見1.3.1),前者表現出明顯的川東古城的特征,后者則為典型的川東.古鎮,而這一城、一鎮的傳統空間格局不僅至今保存完整,更妙的是二者一左一.清右分居嘉陵江兩側,且可隔江遙遙相望,真不可不說是自然與古人共贈與我們的清厚禮。說明(類別一欄)2.1.1.3
有歷史、有名人1: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性建筑物;3:古建筑及歷史紀念建筑物;5:古墓葬;2:石窟寺;蓬安自南梁建縣至今已有
1500
多年,其悠久的歷史自不用言說。事實上蓬安的文化積淀又何止區區的千年有半。就拿出生于此的漢代大辭賦家司馬相如來說,4:石刻及其他;6:古遺址。6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梁平工作室
2007.07.10蓬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說明書他在此就留下了十大相如古跡遺址。在司馬相如之后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與畫圣吳道子、行評價。具體評價方法如下:宋代理學家周敦頤與詩人蘇東坡、清代詩人姚瑩等,也都曾在這里留下了他們的政績與足跡(詳見1.3.2.1)。1.
建筑類型建筑類型分為:(1)省級文保單位;(2)縣級文保單位;(3)傳統民居——現代保留下來的代表四川特色及做法的傳統民居建筑;(4)60-70
年代建筑——解放后
60-70
年代建筑的磚混建筑;(5)新建筑——指近
20
內建設的鋼筋混凝土建筑;(6)搭建建筑——各類違章搭建建筑及占用院落,道路空間的搭建建筑;(7)仿古建筑——仿古風貌古建筑等
7
類。2.1.2
名城特色通過以上分析可將蓬安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概括為:相如故里,賢能濟濟;一城一鎮,千年滄桑;嘉陵桑梓,天地人和。2.2
重要歷史建筑價值評價2.
建筑性質2.2.1
評價對象主要指建筑使用功能例如:商業、居住、醫院等(備注:性質的轉變要記錄)本次規劃選取歷史城區范圍內的
11
座重點建筑(見表4),進行分組打分評價。表
4
蓬安歷史城區重點建筑一覽表3.
歷史人文信息名稱位置對象概況主要指相關歷史名人與歷史事件、紀錄的形式相如故宅(天主堂)蓬安
中式木結構建筑,四合院及前殿均保存完好,由前殿、山門、正殿及左右4.
相容性舊城
廂房構成,此宅院的四合院及前門房共有
600
平方米。蓬安現保存的建筑面積為3800
平方米。主要指舊的功能,能否繼續適宜于當前用途。文廟武廟舊城5.
對形成環境所起的作用蓬安
雙進四合院布局,坐北朝南,現兩進四合院均完整,建筑面積為
1950
平舊城
方米。包括:很大、有一定作用、作用很小等。蓬安
現存正殿和左右廂房。城隍廟由正殿、左右廂房及側門構成,建筑面積為城隍廟玉環書院龍神祠6.
群體的規模舊城
2142
平方米。蓬安
前有講堂及相連的左右廂房均保存完整,由正殿及左右廂房構成,建筑面分為:很大、較大、僅為建筑單體等。舊城
積為
2025
平方米。7.
產權狀況蓬安
龍神祠由前殿、正殿及左右廂房、藏經樓、后院構成,建筑面積
1984
平舊城
方米。蓬安包括:私有、集體、公產等。潛廬主體建筑為磚木結構,前門庭為中式木結構,原有花園、假山,后毀。(陳抱一舊居)
舊城周子
單檐懸山式屋頂,單進四合院,仿斗拱木結構建筑,占地面積約
800
平方萬壽宮武圣宮財神樓濂溪祠古鎮
米。周子系清晚期所建,由于受地勢條件限制,整個建筑均依山而建。古鎮周子
位于下河街靠嘉陵江邊,建筑為三重檐歇山式木結構建筑,樓高十余米,古鎮
后毀,于
2006
年
10
月重建。周子為單進四合院,單檐懸山式木結構建筑。古鎮2.2.2
定性評價2.2.2.1
評價方法對蓬安歷史城區范圍內的重點建筑根據實地考察情況,從建筑類型、建筑性質、歷史人文信息、相容性、對形成環境、所起的作用、群體規模、產權狀況等幾方面進7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梁平工作室
2007.07.10蓬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說明書對形成環境建筑類型建筑性質相容性群體規模產權狀況名稱歷史人文信息2.2.2.2
評價結果所起的作用表
5
蓬安歷史城區重點建筑定性評價表亦稱江西會館。據清代《縣志》記對形成環境歷史建筑萬壽宮武圣宮居住載始建于明朝中期。清早期曾毀于
不能兵患,清中晚期再次重修。很大較大一般私有建筑類型建筑性質相容性群體規模產權狀況名稱歷史人文信息所起的作用原稱關帝廟,供奉著關羽像。由于關羽曾被清帝累封為“忠義神開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宜
不能德關圣帝”之故,關羽被譽為武圣,后名為“武圣宮”。司馬相如父輩在秦末從中原徒蜀經此留居從事農耕,建宅兩處;后作天主堂,建于清光緒(1875-1908歷史建筑/很小/特殊-
年)初年;以后又為蓬州治所,蓬相如故宅歷史始建于唐朝初年,幾次重建,咸豐年間重新培修。民國四年文人學士監獄占用安縣縣府,多次重建。現存院落由
不能前殿
、山門、正殿及左右廂房構成,保存狀況較好,此宅院的四合院及前門房建筑面積共600平方米。很大較大公有(天主堂)
建筑原址重建公共建筑財神樓濂溪祠能很大一般很大一般公有私有因傳“吳道子粉本在此”便命名為“畫江樓”。歷史建筑為紀念我國理學家創始人周敦頤的紀念性建筑。/不能首建自元初,明中葉曾移建于城北特殊-
隅,萬歷三十四年(1606)遷復故2.2.3
定量評價歷史文廟監獄占用址,天啟年間與崇禎八年兩次重
不能修。現今的建筑為清道光七年(1827)最后重修。很大很大公有建筑2.2.3.1
評分規則在平分過程中工作團隊分2個小組,根據實地考察情況,從歷史年代、反映地方文化特色與歷史背景的程度、綜合建筑質量、建筑結構形態、細部與裝修工藝、在城市布局中的作用、建筑施工技術水平、空間布局的完整性、空間布局的特殊性等方面,對蓬安各歷史城區范圍內的重點建筑,進行打分,滿分
100
分(具體評分規則見表6)。特殊-監獄占用歷史建筑重建于清乾隆四年(1740),又稱武廟不能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公有公有關帝廟,民國時稱關岳廟、忠烈祠。特殊-
城隍廟始建于唐代(具體年代不歷史建筑城隍廟監獄占用詳)。清康熙二十年(1682)重修,
不能道光十五年(1836)再重修。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安徽桐城派文學家、鴉片戰爭時期著名愛國人士姚瑩任蓬州知州時所創建。前特殊-監獄歷史建筑玉環書院不能很大較大公有有講堂及相連的左右廂房均保存完整,由正殿及左右廂房構成,建筑面積
2025
平方米。占用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桐城文學家鴉片戰爭時期著名愛國人士姚瑩知蓬州時所創建,保存完好。祠邊一座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重建的兩層木樓及后邊的一棟清代四合院建筑均保存完整。陳抱一,今蓬安縣錦屏鎮人。在張瀾執教的順慶聯合中學與朱德、揚森等同學。1928年,回歸故里,建仿日本建筑式樣所建花園樓房,名為“潛廬”。教育-蓬安中學占用歷史建筑龍神祠能能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公有公有行政-錦屏鎮政府潛廬縣級文保單位(陳抱一舊居)占用8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梁平工作室
2007.07.10ClicktoeditMastertitlestyleClicktoeditMastersubtitlestyle蓬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說明書景觀,而且還占據了城市中本應屬于文化、商業或休閑觀景等的“黃金地段”。這1.
蓬安歷史城區內的重點建筑承載的文化信息的年代久遠(年代最久遠的相如古宅可追溯至西漢),且內容豐富。樣的設計與建設,既影響了城市的輪廓線,又使這一地區顯得街道狹窄、死氣沉沉、缺乏活力,未能很好地利用江河帶給城市的有利條件,十分可惜。龍角山上的龍角寺、長廊休閑中心,以及其他建筑的形式、體量、色彩等與當地傳統風貌難以協調,且其周邊環境營造力度不足,因而對景觀造成了較大的不良影響。2.
多數重點建筑因在歷史上的毀壞和重建,它們的建造年或重建代主要集中在清朝前后。3.
重點建筑結構形態多以磚、木結構主。4.
重點建筑保存現狀兩極分化特征明顯,其中一級建筑
7
座,二級建筑
1
座,三級建筑3座。現狀中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在周子古鎮沿嘉陵江岸原址重建的財神樓及濱河休閑小廣場因不僅恢復了傳統風貌,同時又滿足了居民對文化生活場所的需求,很快為蓬安普通百姓所認可,成為周圍居民重要的休閑空間和社交場所。我們認為,對這一現象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歷史文化單位保護,同時也為歷史文化單位在保護基礎上的利用提供了一條思路,關于這方面的內容將在3.8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利用規劃部分集中體現。5.
11
座重點建筑中除
1
座為原址重建的仿古建筑(財神樓)外,現僅有
1
座(潛廬(陳抱一舊居))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余歷史建筑均未納入文物保護體系。6.
建議對于現狀保存狀況較差的萬壽宮進行修復,對武圣宮和濂溪祠等進行原址重建。2.3.1.3
景觀元素缺乏整合與組織2.3
現存問題與規劃重點蓬安城區內的文物古跡、歷史建筑、歷史地段及江河等景觀元素缺乏有效的整合與組織。由于對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和文物古跡的保護意識比較薄弱,在城市建設中對新建筑的色彩、體量、樣式、造型、功能等方面管理的力度不夠,導致名城中一些文物古跡與歷史地段周邊的環境和風貌不相協調。如位于周口鎮的上、下河街周邊已是密集的多層建筑,其連接道路入口處也被其它一些商業建筑所遮擋,使得無法形成通暢的景觀通道,給原本十分完整、連續的歷史景觀欣賞界面留下了些許遺憾。2.3.1
現存問題2.3.1.1
文物古跡受到毀壞和威脅隨著蓬安經濟快速的發展,城市化、現代化步伐的加快,一些郊外和部分城區內的歷史文化遺產遭到一定程度的損壞。另外,還有部分古建筑年久失修,已成危房;部分特色街區環境惡劣,保護形勢十分嚴峻。蓬安舊城中雖然部分歷史性空間格局保存較好,但有些單幢建筑已喪失了原來的功能,且未有恰當的新功能補充,使歷史建筑幾乎處于荒廢的狀態;另一些則被不恰當的功能所占據,如被監獄、中學占用的文廟、武廟、玉環書院、龍神祠等古建筑就屬此類情況,這十分不利于對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和修繕。此外,對全縣范圍內,特別是城區內的文物古跡的宣傳力度不夠,同時在歷史建筑、歷史地段及江河等景觀元素方面缺乏整合與組織,致使再現于范圍內的許多文物古跡、歷史建筑和歷史地段等的保護工作尚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有的甚至存在被侵蝕的跡象,這對于保護單位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的提升都是十分不利的。此外,還有部分文保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的亂搭亂建現象比較突出(有些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如在文物古跡被相關部門正式認定之前周邊環境已經遭到破壞),使文物古跡孤立地佇立在極不協調的空間之中,喪失了文物古跡應有的環境氛圍。2.3.1.2
歷史環境遭到破壞2.3.2
保護規劃重點2.3.2.1
重點區域歷史街區部分地段城市環境和山水環境遭到破壞。近年來部分新建建筑物的體型、體量、輪廓、色彩與古城風貌無法協調,對景觀破壞較大。蓬安舊城與周子古鎮民居保存較好,尤其是周子古鎮更為突出。古鎮建筑空間親切宜人,尺度適宜,街巷空間幽深靜雅,街景錯落有致,空間輪廓豐富,富于變化。垂柱、柱礎、門窗做工古樸精致,具備傳統古鎮的空間特色和建筑品質,具有較高的城鎮規劃和建筑歷史研究價值。而蓬安舊城的公共建筑及廟宇建筑布另有部分地段的建筑類型在規劃設計時欠考慮。如上、下河街周邊地區的舊城改建,一方面體量過大,建筑形式單調,如同兩堵高墻,嚴重地遮擋了沿嘉陵江和龍角山的自然10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梁平工作室
2007.07.10ClicktoeditMastertitlestyleClicktoeditMastersubtitlestyle蓬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說明書圖
1
蓬安名城保護規劃層次示意圖涵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的歷史文化名城。3.
合理利用歷史文化遺存,促進城市整體品質提升,推動經濟進步、文化繁榮、社會文明。4.
努力建設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3.1.6
規劃原則3.1.7.1
歷史文化環境歷史文化環境范圍包括蓬安縣縣域(轄
1
縣
14
鎮,總面積約
1333.95
平方公里)全境。縣域被視為名城歷史文化的背景環境,其中包括的歷史文化環境要素主要有:自然地形地貌(山體、水系)、植被、傳統聚落、古鎮(村)、歷史文化遺存等。3.1.6.1
保護歷史真實載體的原則文物古跡和歷史環境中不僅提供直觀的外表和建筑形式的信息,同時是歷史信息的物化載體,它能傳遞今天尚未認識,而對于明天可能認識的歷史和科學的信息。因此,對于真實性的保護應放置于首要地位。3.1.7.2
名城城區3.1.6.2
保護歷史環境的原則名城城區即本次規劃的規劃區范圍,總面積約
18
平方公里。在這個尺度上,本次規劃主要完成名城保護規劃與城市《總規》的銜接,以及歷史城區與周邊城區的過渡等工作,其內容包括:空間格局、景觀風貌、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公共服務、綠地系統、市政設施和防災環保等。任何歷史遺存均與其周圍的環境同時存在,失去了原有的環境,就會會影響對其歷史信息的正確理解。僅僅保護彼此孤立的文物古跡,而恣意改變周圍的環境,將喪失原有的歷史氛圍,這種做法是極為不當的。3.1.6.3
合理利用、永續利用的原則3.1.7.3
歷史文化街區強調歷史文化遺產的利用不可急功近利,不能過分追求經濟效益,當前的利用方式應保證以后可以繼續利用。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是名城保護規劃的核心內容。它既是延續名城傳統空間格局的重要歷史地段,又是與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聯系最為緊密的歷史文化環境。如何保持名城的歷史景觀風貌骨架,如何保持歷史文化街區自身的歷史傳統特征,以及如何溝通名城與文物保護單位之間的聯系,都是這個層面重點考慮的問題。3.1.6.4
以人為本的保護與利用原則明確“人的城市”的概念,使規劃保護下來的歷史文化空間中有人的存在。更應當明確的是這里所說的“人”是指蓬安縣最普通、最廣大的居民,即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應該依靠他們,為了他們,使名城保護有動力、有歸宿。3.1.6.5
名城保護與城市建設發展相結合的原則3.1.7.4
文物古跡文物古跡既包括已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也包括根據名城歷史文化遺存情況,在本次規劃中新增的歷史建筑、遺跡、遺存、古樹名木、傳統街巷、老字號商鋪等。這個尺度是名城保護規劃中最小的尺度,即名城保護的基本單元。無論是歷史文化街區,還是歷史文化名城都是由這些在空間中相互關聯的基本元素所組成。通過保護名城,提升城市品質,從而增強城市對各種資源和市場的吸引,促進和推動城市社會、經濟事業的發展,又以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為名城保護提供保障和支撐,從而達到協調保護與發展的目的。3.1.7
4個尺度從蓬安縣的城市特點和區域文物分布情況出發,依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規范》,并兼顧相關規劃,本次規劃將從歷史文化環境(縣域)、歷史文化名城城區(規劃區范圍)、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核心)以及文物古跡(基本單元)等
4
個層面來展開具體工作(見圖1)。3.2
縣域歷史文化環境保護的規劃3.2.1
建立縣域保護體系在縣域范圍內建立名城保護環境控制框架;同時對縣域范圍內需要保護的歷史文化遺存進行登記、評估、注冊等工作。12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梁平工作室
2007.07.10蓬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說明書3.2.2
縣域范圍內的保護控制對象3.2.3
縣域歷史文化遺存保護與控制縣域內的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對象包括作為歷史文化背景的自然環境、作為傳統文化滋生和傳承土壤的社會基礎與空間環境、實物遺存、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詳見表10)。表
10
蓬安縣域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對象分類表在對縣域范圍內具有文物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建筑(構筑)物、石刻、近現代優秀建筑、民族宗教場所地貌遺跡、古樹名木等應實施保護與控制的同時,同樣應當注重保護具有蓬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傳統戲曲、傳統工藝、傳統產業、民風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項目大類中類小類3.2.4
縣域古鎮(村)保護控制名人遺跡舊居潛廬(陳抱一舊居)古鎮(村)是保護控制縣域范圍內歷史文化遺存的重要陣地。應明確其發展規模和發展方向,保護整體空間環境和風貌的完整性,合理布局各區塊功能,保持古鎮(村)的傳統風貌和民族、歷史文化氣息,保護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文廟、武廟、玉環書院、相如故宅(天主堂)、龍神祠、城隍廟古建筑祠廟、樓閣、牌坊、古塔正源鎮、金溪古鎮、利溪古鎮、蓬安舊城、周子古鎮古鎮古鎮崖墓寺廟3.2.5
縣域歷史文化環境控制古墓葬周口何家墓包括地形、地貌、山體、水系、植被、聚落、經濟區等內容的歷史文化環境是歷史文化得以滋生、涵養的重要基質,應對它們進行有效保護和控制。人文類寺廟銀山寺、中華崇慶寺、吐佛寺、河祖寺、金天寺、大玉皇廟、方廣廟3.3
名城城區保護規劃小樂山摩崖造像、大佛頭像、大佛殿、八仙洞、千佛崖摩崖造像民俗摩崖造像、石刻舞蹈、戲劇3.3.1
城區保護規劃思路儺戲、龍舞、獅舞、蚌舞、彩蓮船、蓮宵、車燈、高蹺、木偶、皮影、燈戲在名城范圍內,依據歷史、文化、地理等特征劃分歷史城區與歷史文化環境保護控制區,統籌考慮歷史城區與歷史文化環境保護控制區的建設。在專注于歷史城區保護工作開展的同時,兼顧歷史文化環境保護控制區的整治,使二者協調發展,努力達到空間有機銜接,功能相互促進,城市整體提升的理想效果。騎龍字庫塔、鮮店字庫塔、“蘇軾筆法”碑、魯公石碑、塔其它古寨白云山風景區兩座古寨、大深南海安寧古寨位于“南充—射洪區域性構造東段”,蓮花狀構造南側龍女寺旋紐構造北側之間怪石、巖洞,大深南海百里峽等六個峽谷3.3.2
城區保護規劃原則地形、地貌
丘陵、河谷地貌3.3.2.1
最大限度保存歷史真實性的原則真實性是歷史文化遺存的首位要素,失去了真實性歷史文化遺存的價值也就失去了根基。因此,最大限度地保存歷史真實信息應被視為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條原則。嘉陵江、大深南海風景名勝區十幾公里的湖面、馬回電站景觀、金溪電航樞紐工程、人工湖泊筆架山森林公園、白云山風景名勝區、林地4萬余自然類水域河流、湖泊、水庫3.3.2.2
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保護的原則對于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尤其是對更為綜合的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應將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兩方面內容緊密結合,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森林、珍稀植物、珍稀動
畝、植物種類400多種,上百年珍稀瀕危名貴古樹森林與生物物、觀賞動植物——紅豆樹、銀杏樹、大葉樟、40余種野生動物,有白鷺、巖鷹、貓頭鷹、野雞、狐貍白云山佛光、云海氣象景觀農業活動氣象奇觀嘉陵江農耕村、漁村嘉陵江村、中壩村其他3.3.2.3
區域協動的原則土特產品、特色食品與飲
河舒豆腐、楊家掛面、利溪粉條、福德酥肉、曹食
氏豆干名城保護不應僅是對某些單位或某些區域的保護,更應是在名城的尺度上來考慮對他們的保護。圍繞保護單位或區域,在名城范圍內劃分出不同性質的功能區(如保護性區域、控制性區域、協調性區域等),針對不同的區域制定不同的保地方特產13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梁平工作室
2007.07.10ClicktoeditMastertitlestyleClicktoeditMastersubtitlestyle蓬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說明書3.3.7
城區道路交通系統規劃3.4.2
歷史文化街區分布歷史城區內部的道路交通系統除首先滿足防災要求外,應著重考慮其在傳統風貌格局保護中的骨架作用,通行功能可不作為首位考慮因素。路權應符合3.1.6.2中“以人為本”的原則,首先滿足行人的對道路的使用要求。蓬安舊城歷史城區和周子古鎮歷史城區內共包括相如故里歷史文化街區、蓬安古縣衙歷史文化街區、蓬安古街歷史文化街區、周子古鎮歷史文化街區等4個歷史文化街區(詳見表13)。3.3.8
歷史城區道路調整原則表
13
蓬安歷史文化街區一覽表面積在歷史城區內應以對歷史風貌的保護與延續為前提,從整路網形式、路幅寬度、斷面形式等幾方面對歷史城區內的道路系統進行調整。名稱位置傳統要素保護、整治要求備注(公頃)相如故里歷史文化街區蓬安街區內為原相如故宅所在地,
保護、修繕現存歷史另有文廟、武廟、龍神祠、相
建筑,改造內部環境;如故宅(天主堂)、玉環書院、
整治東側圖書館,消城隍廟、古縣衙等,均為清代
除火災隱患;保護藏蓬安舊城歷史城區內,現蓬安縣監獄所在地北部3.3.9
城區綠地系統規劃約
4.08綠地不僅是人居環境的構成要素之一,也是歷史文化環境的重要組成元素。針對蓬安歷史城區及周邊區域內綠地系統現存的主要問題,如公園綠地尤其是街頭綠地缺乏,城區中心缺乏休息游憩場所,綠化覆蓋率低,道路綠化面積少,行道樹種植方式簡單,缺乏良好的道路綠化景觀等。本次規劃針對以上問題做出了有針對性的規定。所建木結構建筑。書樓及南側黃桷樹。逐步弱化監獄功能,古縣
蓬安舊城歷街區內有古縣衙遺址,栽種于
呆監獄全部遷出后,古縣衙-南門歷史軸線上的4
適當保留現有監獄內棵黃桷樹,及以現蓬安監獄內
監舍等建筑,作為歷衙史城區內,現約
5.78歷史
蓬安監獄監文化
舍所在地。街區3.3.10歷史城區人口疏導的監舍。史建筑進行保護、修繕。歷史城區內的人口密度應保持在一個適度的范圍內,過于稀少或過于稠密的人口密度,對于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以及歷史城區的活力都會造成負面影響。在蓬安的歷史城區內應采取適當的拆遷與回遷政策,合理控制實際居住人口,對人口構成進行的調整應逐步進行,在疏解人口的同時應注意保護舊城的社會結構穩定性(詳表12)。由北至南包括北街、新東街、老東街、正東街、正南街、內西街、西街在內的街巷,古街全長約
1200
米,沿街兩側多為傳統民居,街區內地面為青石板鋪裝。蓬安
蓬安舊城歷古街
史城區內,沿歷史
古城墻內側,文化
自古北門至街區
古西門一帶。調整街巷平、豎曲線、斷面形式,整治路面鋪裝、建筑風貌,優化建筑使用功能,恢復街區歷史風貌。約
3.96表
12
歷史城區人口疏導規劃表周子古鎮歷周子
史城區內,包古鎮
括下街、鹽店面積規劃人口密度(人/公頃)規劃人口(人)規劃人居用地指標(平方米/人)街道兩側的民居、店鋪多為民清風格的穿斗式木結構建筑,區內的歷史建筑有濂溪祠、萬壽宮、武圣宮等,及原址重建的財神樓,街區內地面多為青石板鋪裝。歷史城區調整街巷平、豎曲線、斷面形式,整治路面鋪裝、建筑風貌,優化建筑使用功能,恢復街區歷史風貌。(公頃)蓬安舊城歷史城區周子古鎮歷史城區42.825.71205200310084歷史
街(紅軍街)、
約
2.19文化
新華街三個街區
街口圍合的區域115873.4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3.4.3
歷文化街區分區保護控制要求3.4.1
歷史文化街區范圍界定的依據與對單個建筑的保護相比,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更關注傳統空間格局、歷史風貌的保護和控制。按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規范》(2005
年)中的要求,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分為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和環境協調區等
3個層次,本次規劃根據蓬安具體實際情況,分別對每個層次提出了具體的保護和控制要求。歷史文化街區在名城保護規劃當中占據核心地位,這里不僅是保持與延續名城傳統空間格局的重要地段,同時也是與保護單位、文物建筑關系最為密切的空間范圍。因此,在歷史文化街區范圍界定中需要考慮的內容除國家規范中所規定的內容外,還應至少包括:對傳統空間真實性和完整性的關注,以及歷史文化街區與名城和保護單位等
2
個層面之間的相互銜接和過渡問題。15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梁平工作室
2007.07.10ClicktoeditMastertitlestyleClicktoeditMastersubtitlestyle蓬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說明書名稱級別位置縣文物局現狀概要備注文物普查,新發現的具有價值的對象應公布為登錄文物單位,其中達到標準的應申報或公布為相應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見表15)。表
15
建議申報上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相傳為著名書法家顏真卿魯公于唐上元中2年貶刑部尚書為蓬州長史的遺物,現存于文管所內。魯公石
縣級該寺至今
500
余年,歷經滄桑,僅存正殿和前殿,是目前保留至今為數極少的明代建筑,充分體現了明代的建造法式,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吐佛寺高廟鄉吐佛寺村縣級縣級正殿建議申報級別建筑結構形態現狀級別歷史年代所在地建筑性質周口鎮又名舟口,與蓬州故城(今錦屏鎮)隔江相望。意為船舟碼頭之意思。后為紀念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曾來此講學又稱周子鎮,房屋、店鋪多是具有明清風格訴穿斗式木結構建筑,下河街有居民院落和濂溪祠、萬壽宮、武圣宮、財神樓和洞仙觀等古建遺跡,充分反映了相如古縣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當時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現存建筑為乾隆
20
年重修,單進四合院布局,整個寺廟建筑面積為
680
平方米,依山而建。名稱歷史人文信息備注周子古鎮民居(陳抱一故居)錦屏鎮蓬安舊城蓬安縣陳抱一,今蓬安縣錦屏鎮人。在潛廬縣級省級民國磚混張瀾執教的順慶聯合中學與朱德、揚森等同學。1928
年,回歸故里,建仿日本建筑式樣所建花園樓房,名為“潛廬”。政府占用河祖寺
縣級河舒鎮原為雙進四合院布局,現后院及正殿保存完好,是目前蓬安保留至今為數極少的明代建筑,歷經
500
余年,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北支山、林場司馬相如父輩在秦末從中原徒蜀經此留居從事農耕,建宅兩處;后作天主堂,建于清光緒(1875-1908
年)初年;以后又金天寺
縣級大玉皇縣級相如故宅
歷史建筑天主堂蓬安舊城監獄占用大玉皇廟始建于清代,系單進四合院,該寺自古香火旺盛,維修養護甚好,歷經數百年時間,整體建筑保存完好。石也鄉方廣村省級清木廟為蓬州治所,蓬安縣縣府,多次重建。現存院落由前殿
、山門、正殿及左右廂房構成,保存狀況較好,此宅院的四合院及前門房建筑面積共
600
平方米。始建于清道年間,單進四合院布局,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紅九軍在蓬安勝利地占領了蓬安嘉陵江東岸北部
20
個鄉鎮,南部河舒、柳樹部份地區,建立了
18
個鄉(鎮)蘇維埃和
156
個村蘇維埃政權,方廣廟為方廣村蘇維埃機構所在地。方廣廟
縣級為陳抱一脫離政界,回歸故里,仿日本建筑式樣所建的花園樓房,主體建筑為磚木結構,前門庭為中式木結構,原有花園、假山,后毀。現為錦屏鎮政府所在地。文廟始建自元初,明中葉曾移建于城北隅,萬歷三十四年(1606)遷復故址,天啟年間與崇禎八年兩次重修,現今的建筑為清道光七年(1827)最后重修,現保存的建筑面積為
3800
平方米。潛廬縣級縣級縣級錦屏鎮睦壩鄉歷史建筑歷史建筑歷史建筑蓬安舊城監獄占用文廟省級省級省級清清清木遺址面積長約
750
米,寬
50-100
米,地層堆積
1
米左右,內含有繩紋大板瓦、筒瓦、圓底罐、紅陶口沿、繩紋平底器等,為東周漢代遺址,現保存狀況較好。喬家嘴遺址遺址坐落在嘉陵江右岸一級臺址上,地屋堆積高約
1.7
米,漢代堆積約
1.3
米,內含大量灰陶碎片等漢代遺物,地面隨處可見大量的幾何紋磚、殘瓦等。梳毛凼遺址武廟重建于清乾隆四年(1740),又稱關帝廟,民國時稱關岳廟、忠烈祠。糸雙進四合院布局,坐北朝南,現兩進四合院均完整,建筑面積為
1950
平方米。蓬安舊城監獄占用錦屏鎮新園鄉武廟木新園橋亭子始建于清光緒
28
年,系木板平橋廊房,為單檐懸山式脊頂,穿斗式木結構建筑,歷經百年風雨,至今仍能正常使用。縣級縣級周口何家墓相如鎮干
共有
8
座石室墓葬,墓首為三重檐樓臺式信木結構,修建于清同治寨子村
年間,墓眉上的故事造像保存十分完好,工藝十分精湛。城隍廟始建于唐代(具體年代不詳)。清康熙二十年(1682)重修,道光十五年(1836)再重修,現存正殿和左右廂房。城隍廟由正殿、左右廂房及側門構成,建筑面積為
2142
平方米。蓬安舊城監獄占用城隍廟木3.5.2
文物古跡保護規劃除應對已記錄的文物古跡進行保護、修繕和申報之外,還應著力對縣域范圍內的各類文物古跡的發掘工作。對蓬安名城文物古跡保護規劃的具體內容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安徽桐城派文學家、鴉片戰爭時期著名愛國人士姚瑩任蓬州知州時所創建。前有講堂及相連的左右廂房均保存完整,由正殿及左右廂房構成,建筑面積
2025
平方米。1.
申報符合條件的或創造條件申報上級歷史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符合條件的或創造條件申報上級文物保護單位。玉環書院歷史建筑蓬安舊城監獄占用省級清木2.
完成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統一核定工作,繼續公布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繼續17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梁平工作室
2007.07.10蓬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說明書建議申報級別建筑結構形態現狀級別歷史年代所在地建筑性質3.
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與保護,必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名稱歷史人文信息備注護法》與建設部《城市紫線管理辦法》的要求進行。必須將文物單體建筑修繕與環境整治和改善相結合,單體保護與街、區成片保護相結合,文物古跡物質實體的保護與恢復所處歷史地段的生命力相結合。龍神祠,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桐城文學家鴉片戰爭時蓬安中學占用期著名愛國人士姚瑩知蓬州時歷史建筑清、民國蓬安舊城龍神祠所創建,保存完好。祠邊一座民省級木國十六年(公元
1927
年)重建的兩層木樓及后邊的一棟清代四合院建筑均保存完整,龍神祠由前殿、正殿及左右廂房、藏經樓、后院構成,建筑面積1984平方米。4.
加強對近現代優秀建筑的保護,逐步提出一批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和科學藝術價值的近現代建筑名單,并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將其中符合條件的申報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周子古鎮學校占用磚、木5.
公布縣域范圍內的地下文物埋藏區,加強城市建設中特別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前的文物勘查。對于地下文物埋藏豐富的地區要加強地下文物的調查、發掘與鑒定,應堅持做到先勘探、后發掘的原則,嚴格執行文物發掘與保護管理有關規定,防止盲目建設和建設性破壞。萬壽宮市級省級省級亦稱江西會館。據清代《縣志》記載始建于明朝中期。清早期曾毀于兵患,清中晚期再次重修。清摩崖造像小樂蓬
安河縣舒鎮
/由大佛頭像、大佛殿、八仙洞、千佛巖、觀音閣等八處石刻造像組成,為明末清初開鑿,被作為民居背壁而得到完整保存。明清市級山//6.
重視和加強城市考古工作,特別注意城市遺址、遺跡、崖墓和摩崖造像的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吐佛寺蓬
安高縣廟
鄉正殿
縣級造像始鑿于唐代,有千佛龕、慈光普照龕、靈云寶殿石窟及慈光普照龕等。明/7.
新申報、登錄、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應及時對其劃定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以及城市紫線,并提出保護、整治和更新的具體措施和要求。8.
在全縣范圍內建立動態的文物古跡預警體系,加強文物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依山傍水,地勢廣袤。舊城街道狹窄、民居低矮、古樹較多,清代所建的文廟、武廟、龍神祠、相如故宅(天主堂)、玉環書院、城隍廟等至今保存尚好,均系清代木結構建筑。共有明清建筑風格的古建筑
12500
余平方米。南宋理宗淳祐
3
年四川制置余玠為御元兵入侵,于長江、嘉陵江沿岸選擇地勢險峻的山東省依山筑城,距今已有
700
多年歷史。現唯剩下兩通古碑是故城的歷史見證,山崖尚殘存古人題刻多處,是考察運山故城的寶貴史料。蓬安舊城市級蓬
安錦縣屏
鎮唐清省級//3.5.3
古樹名木保護古樹名木是城市寶貴的遺產,是活的文物,是歷史的見證。保護好古樹名木,對開展科學教育、文化旅游等都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科學制定古樹名木保護規劃,指導城市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古樹名木保護規劃,應充分體現城市現存古樹名木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生態價值。加大宣傳力度,全民參與保護,完善法規制度,增強執法力度,依法保護古樹名木。同時,開展科研工作,用專業技術的手段有針對性的保護古樹名木,建立古樹名木養護、管理的體系。運山故城遺址縣級省級南宋燕山//蓬州遺址三面傍水,一面靠山,坐落在二級臺階的沙壩上,東西長約90
米,南北寬約
50
米,總面積約
450
平方米,是研究蓬安縣建立和發展的實物資料。茶亭鄉蓬故城遺
縣級省級唐//3.6
傳統風貌格局保護規劃址本次規劃的傳統風貌格局的保護,在總體上采取平面、立體相結合的保護控18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梁平工作室
2007.07.10ClicktoeditMastertitlestyleClicktoeditMastersubtitlestyle蓬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說明書表
18
蓬安歷史文化名城重要節點一覽表歷史城區空間整治建議名稱類型位置現狀備注表
17
蓬安歷史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結構化思維商務英語考試試題及答案
- 注冊土木工程師考試內容清單試題及答案
- 社會管理創新試題及答案
- 游戲化營銷在品牌傳播中的影響力分析:2025年深度報告
- 標準推理測試題及答案
- 威海考教師編試題及答案
- 無機化學實驗題目及答案
- 護理基礎考核試題及答案
- 萍鄉衛生職業學院《經貿日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2025屆初三年級下學期十月份月考化學試題含解析
- HIV實驗室SOP文件-新版
- 孤獨癥兒童評估填寫范例(一表兩圖)
- 賀蘭山東麓干紅葡萄酒多酚組分與其抗氧化、抗癌活性的關聯性研究
- 第15課+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高效備課精研 + 知識精講提升】 高一歷史 課件(中外歷史綱要下)
- (4.3.1)-3.3我國儲糧生態區的分布
- 遼寧盤錦浩業化工“1.15”泄漏爆炸著火事故警示教育
- 2023年衡陽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110~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方案
-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公開課《包裝的學問》課件
- 北師大版英語八年級下冊 Unit 4 Lesson 11 Online Time 課件(30張PPT)
- 淺析商業綜合體的消防疏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